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以及配伍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张比较详细抗生素兽药配伍表述 抗生素通常分为八类: 1、青霉素类: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 2、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类):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噻呋、先锋霉素5等; 3、氨基糖甙(读间同:代)类: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安普霉素等; 4、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泰乐菌素等; 5、四环素类:土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等; 6、氯霉素类:氟苯尼考、甲砜霉素、氯霉素等; 7、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8、其他类:硫酸粘杆菌素等。
(一)青霉素类: 来源:青霉素类是由青霉菌发酵液中提取或进一步半合成制取的一类以青霉烷为母核的β-内酰胺抗生素。
[青霉烷和内酰胺都是指的某一种化学结构] 作用原理:青霉素类药物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新生的细胞壁产生缺陷而发生溶菌。
在较低浓度时仅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在较高浓度时则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部分革兰氏阴性细菌、各种螺旋体和放线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革兰氏是指的一种细菌的染色液,根据细菌染色后呈现颜色的不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药物配伍:目前通常将抗生素分为4大类: 第一类是繁殖期杀菌剂:即在细菌的大量、高速繁殖阶段对细菌的作用最好,而且起的是杀灭细菌的作用。
通常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第二类是静止期杀菌剂:即在细菌的繁殖相对不活跃的阶段对细菌的作用最好,而且起的是杀灭细菌的作用。
通常包括氨基糖甙类、其他类中的粘杆菌素等。
第三类是快速抑菌剂:即该类药物能迅速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即能放慢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使单个细菌的生长繁殖周期大大延长。
但并不能直接杀死细菌,通常包括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等。
第四类是慢效抑菌剂:即该类药物能缓慢的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通常包括磺胺类药物和增效剂TMP(甲氧苄啶)等。
一般来说,第一类和第二类配伍可获得协同作用(即增效作用)。
第三类和第四类配伍可产生相加作用(即效果增强)。
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太全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联合用药已成为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手段。
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通过合理的搭配和配伍规定,能够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联合用药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例如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可采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以达到广谱抗菌的效果。
2. 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针对高血压患者,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案,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例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CCB(钙通道阻滞剂)的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减轻心脑血管的负担。
3.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联合用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者可通过不同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抗血栓的效果,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4.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胰岛素能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而口服降糖药物则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或减少胰岛素的消耗,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5. 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的联合用药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抗抑郁药可缓解抑郁症状,抗焦虑药则能减轻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两者的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当然,联合用药并非完全没有风险。
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因此,在联合用药过程中,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代谢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搭配方案,并定期进行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综上所述,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的应用范围广泛,能够提高药物疗效,缩短疗程和减少不良反应。
然而,联合用药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剂量与不相容重量的各种抗生素,林可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1、青霉素g(又称青霉素、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肌肉注射:50,000 ~ 100,000单位/公斤体重它与四环素和磺胺类等酸性药物不相容。
2年,氨苄西林(又称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与抗菌药物混合:0.02% ~ 0.05%;肌肉注射:25 ~ 40毫克/千克体重3.阿莫西林也称为阿莫西林抗菌药物。
饮用水或混合材料:0.02% ~ 0.05%4,头孢丙烯钠类抗菌药物,肌肉注射:50 ~ 100 mg/kg体重,与林可霉素不相容5,头孢氨苄,又称头孢氨苄iv,抗菌药物,口服:35-50毫克/千克体重6年,头孢唑啉钠(又称头孢唑啉钠):头孢唑啉V,抗菌药物,肌肉注射:50 ~ 100毫克/公斤体重7,头孢呋抗生素,肌肉注射:0.1毫克/只鸡,用于1日龄雏鸡8年,红霉素类抗菌药物,饮用水:0.005% ~ 0.02%;混合原料:0.01-0.03%不可与莫能菌素、盐霉素等抗球虫药混合。
9、罗红霉素抗菌药物,饮用水:0.005% ~ 0.02%;混合物料:0.01-0.03与红霉素有交叉耐药性10、泰乐菌素(又称泰乐菌素):泰乐菌素类抗菌药物,饮用水:0.005% ~ 0.01%;混合料:0.01% ~ 0.02%,肌肉注射:30毫克/千克体重,不适合与聚醚类抗生素一起使用注射反应大,注射部位坏死,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1-2天。
11、替米考星抗菌药物、饮用水:0.01% ~ 0.02%,蛋鸡禁用12,螺旋霉素类抗菌药物,饮用水:0.02% ~ 0.05%;肌肉注射:25 ~ 50毫克/千克体重13、吉他霉素(又称吉他霉素和克林霉素抗菌药物),饮用水:0.02% ~ 0.05%,混合料:0.05% ~ 0.1%肌肉注射:30 ~ 50 mg/kg体重,蛋鸡产蛋期禁止14、林可霉素(又称林可霉素抗菌药物),饮用水:0.02% ~ 0.03%,肌肉注射:20 ~ 50 mg/kg体重,最好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以减缓耐药性的产生,与多粘菌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青霉素0、链霉素、多种维生素等药物不相容15,泰妙菌素(又名:致炎净,抗菌药物,饮用水:0.0125% ~ 0.025%),不能与莫能菌素、盐霉素、甲基盐霉素等聚醚类抗生素联合使用。
临床常用10大抗菌药物的配伍应用1.青霉素类药青霉素类药由于不良反应较少,杀菌力强,一直在临床广泛应用。
青霉素类药与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胺类药合用,可降低青霉素在肾小管的排泄,提高血药浓度,延长血浆半衰期,增加药物毒性。
青霉素与甲氨蝶呤相互竞争肾小管分泌,使甲氨蝶呤在肾脏的清除率降低,血药浓度增高,增加了甲氨蝶呤的毒性反应青霉素与华法林合用,能够抑制血小板功能,减少凝血因子合成,增加抗凝药作用,导致出血时间延长,致出血的风险增加,两者一合用时应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及时调整药物用量。
与考来烯胺、考来替泊同用可以降低青霉素的血药浓度与别嘌呤醇合用可使青霉素类药导致皮肤药疹的机率增加,与维库溴胺类肌松药合用,可延长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与头孢噻肟合用,使后者的总清除率降低。
与环孢素合用,可提高环孢素的血药浓度。
与伤寒疫苗用,因青霉素对伤寒沙门杆菌具有抗菌活性,故可减弱疫苗的免疫活性青霉素类在与一些抗菌药物同时应用时,合理的配伍可以使药物产生协同作用。
青霉素类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营类抗生素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杆菌、克雷伯杆菌等有协同抗菌作用与头抱类药物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产生协同或累加抗菌作用。
2.头孢菌素类药头孢类药由于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配伍禁忌越来越受到重视。
头孢类药物由于自身对肝肾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在与有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受损的药物配伍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头抱类药物与强利尿剂(呋塞米、依地尼酸、布美他尼等)、抗肿瘤药(卡氮介、链佐星等)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同用,均能增加肾毒性;与丙磺舒同用可抑制头抱类药物在肾脏的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30%。
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抗血小板药、磺吡酮等同用,药物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累加,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与抗凝药或溶栓剂同用,可干扰维生素K代谢,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临床可见药物引起的出血征象。
与卡马西平合用,导致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升高,必须合用时,应注意监测卡马酉平血药浓度。
抗生素的合理配伍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方案内科: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等)方案1:青霉素方案2:头孢呋辛钠+妥布霉素二、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慢性急性发作,肺部感染,肺脓肿,脓胸等)方案1: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方案2:阿奇霉素+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方案3:美洛西林+奈替米星三、医院获得性肺炎方案1:左氧氟沙星+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方案2:头孢曲松+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四、尿路感染方案1:左氧氟沙星+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方案2:洛美沙星+妥布霉素五、急性感染性腹泻(药物口服不能保证疗效者)方案:左氧氟沙星(或哌拉西林)+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六、胆道感染(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方案1:左氧氟沙星(或派拉西林)+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方案2: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七、不明原因细菌感染方案1:哌拉西林+妥布霉素方案2:阿奇霉素+妥布霉素方案3: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儿科:一、小儿肺炎方案1:青霉素+氨苄西林(或哌拉西林)方案2:头孢曲松+克林霉素二、小儿腹泻方案1:氨苄西林方案2:头孢曲松妇产科:一、会阴侧切:方案:青霉素二、剖宫产术:方案1:青霉素+妥布霉素+甲硝唑方案2:派拉西林+妥布霉素+甲硝唑三、子宫切除术,卵巢肿瘤切除术,宫外孕手术:方案1:青霉素+妥布霉素+甲硝唑方案2: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四、盆腔炎性疾病:方案1:克林霉素+妥布霉素方案2: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骨科:一、软组织开放性损伤1、清洁创面:方案:青霉素(或先锋V)2、污染明显的创面:方案1:派拉西林方案2: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3、损伤灶波及骨质(包括开放性骨折):方案1:克林霉素+头孢哌酮方案2:克林霉素+头孢曲松二、骨折手术(有植入物):方案1:克林霉素+头孢哌酮方案2:克林霉素+头孢曲松颅脑外科:一、头面部创伤(污染严重)方案1:美洛西林方案2:哌拉西林/舒巴坦二、开颅术后:方案1:哌拉西林/舒巴坦方案2:左氧氟沙星+美洛西林普外、泌尿、胸外科:一、择期手术无明显感染的、胃手术、泌尿系手术:方案1:哌拉西林+妥布霉素方案2:左氧氟沙星二、胆道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的手术治疗(如急性阑尾炎化脓性胆道炎、消化道穿孔、结肠、直肠等手术治疗):方案1:哌拉西林+奈替米星+甲硝唑方案2: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甲硝唑方案3:头孢呋辛+妥布霉素三、对无菌性手术(如疝气、精索静脉曲张、单纯性甲状腺瘤、体表良性肿瘤等):术前半小时至1小时给与先锋V1次,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术中及术后各给一次。
兽医西药正确配伍
来源:《科学养猪实用指导》,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1.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G钾→链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奎若酮类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2.头孢类:
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Ⅱ →新霉素、庆大霉素、奎若酮类、硫酸粘杆菌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3.氨基糖苷类:
硫酸庆大霉素、卡娜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拉定、盐酸多西霉素、TMP(甲氧苄啶) 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4.大环类酯类:
硫氰酸红霉素、罗红霉素、替米考星→新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5.多粘菌素类:
硫酸黏杆→替米考星、罗红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头孢氨苄、奎若酮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6.四环素类:
盐酸多西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泰乐菌素、四环素同类药、TMP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7.氯霉素类:
氟苯尼考→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硫酸黏杆菌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8.奎若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氨苄西林钠、头孢拉定、头孢氨苄、链霉素、新霉素、磺胺类、庆大霉素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9.磺胺类:
SD 、SMZ →TMP、新霉素、庆大霉素、卡娜霉素、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1.洁霉素:
盐酸林可霉素→甲硝唑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国际单位1mg﹦1000(IU)。
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或相加作用,从而增强疗效;配伍不当则可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反应。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掌握适应症,注意各个品种的针对性,争取协同联合,避免拮抗作用。
现将常用的药物的配伍简介如下:1、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钠合用有较好的抑酶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青霉素类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
与氨基糖甙类呈协同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
青霉素类不能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抗菌药合用。
例外的是治疗脑膜炎时,因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采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合用,但要分开注射,否则会发生理化性配伍禁忌。
治疗脑膜炎也有用氯霉素与大剂量青霉素合用的,其给药顺序为先用青霉素,2-3小时后再用氯霉素。
青霉素与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也不能同时使用。
2、氨基糖甙类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安普霉素等)与β-内酰类配伍应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甲氧苄氨嘧啶(TMP)可增强本品的作用。
氨基糖甙类可与多粘菌素类合用,但不可与氯霉素类合用。
氨基糖甙类药物间不可联合应用以免增强毒性,与碱性药物联合应用其抗菌效能可能增强,但毒性也会增大。
链霉素与四环素合用,能增强对布氏杆菌的治疗作用;链霉素与红霉素合用,对猪链球菌病有较好的疗效:链霉素与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合用有协同作用。
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可与喹诺酮药物合用。
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应用会发生水解失效。
硫酸新霉素一般口服给药,与阿托品类药物应用于仔猪腹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3、四环素类四环素类药物(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与本品同类药物及非同类药物如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配伍用于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时有协同作用,可降低使用浓度,缩短治疗时间。
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或相加作用,从而增强疗效;配伍不当则可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反应。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掌握适应症,注意各个品种的针对性,争取协同联合,避免拮抗作用。
现将常用的药物的配伍简介如下:1、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钠合用有较好的抑酶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青霉素类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
与氨基糖甙类呈协同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
青霉素类不能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抗菌药合用。
例外的是治疗脑膜炎时,因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采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合用,但要分开注射,否则会发生理化性配伍禁忌。
治疗脑膜炎也有用氯霉素与大剂量青霉素合用的,其给药顺序为先用青霉素,2-3小时后再用氯霉素。
青霉素与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也不能同时使用。
2、氨基糖甙类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安普霉素等)与β-内酰类配伍应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甲氧苄氨嘧啶(TMP)可增强本品的作用。
氨基糖甙类可与多粘菌素类合用,但不可与氯霉素类合用。
氨基糖甙类药物间不可联合应用以免增强毒性,与碱性药物联合应用其抗菌效能可能增强,但毒性也会增大。
链霉素与四环素合用,能增强对布氏杆菌的治疗作用;链霉素与红霉素合用,对猪链球菌病有较好的疗效:链霉素与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合用有协同作用。
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可与喹诺酮药物合用。
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应用会发生水解失效。
硫酸新霉素一般口服给药,与阿托品类药物应用于仔猪腹泻。
3、四环素类四环素类药物(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与本品同类药物及非同类药物如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配伍用于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时有协同作用,可降低使用浓度,缩短治疗时间。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与配伍联合应用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不同种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表现为协同、累加、无关、拮抗四种效果。
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①繁殖期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先锋霉素族;②静止期杀菌剂:如氨糖甙类、多粘菌素类;③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④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一)抗菌药联合应用后其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协同、累加、无关或拮抗作用。
据报道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约25%发生协同作用;60%~70%为无关或累加作用(大多数为无关作用);而发生拮抗作用者仅占5%~10%,繁殖杀菌期杀菌剂与静止杀菌剂联用后获协同作用的机会增多;快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合可产生拮抗作用;快效抑菌剂之间联合一般产生累加作用,快效与慢效抑菌剂联用也产生累加作用;静止期杀菌剂与快效抑菌剂联用可产生协同和累加作用;繁殖期杀菌剂与慢效抑菌剂联用呈无关作用。
繁殖期、静止期杀菌剂、快速抑菌剂联合应用,常发生协同和累加作用。
(二)联合用药适应证临床没有明确指征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联用有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机会。
因此要严格控制联合用药。
以下5种情况可作为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参考指征:1.混合感染。
2.严重感染。
3.感染部位为一般抗菌药物不易透入者。
4.抑制水解酶的菌种感染。
5.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者,而该类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如结核菌。
(三)常见病原菌的联合用药在病原菌及敏情况不明时,可根据临床所见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并凭经验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药敏试验有结果后,再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1.葡萄球菌感染约90%的葡萄球菌株能产生青霉素,对青霉素G氨基苄青霉素及四环素高度耐药。
近年来对红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也升高,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等耐药率低,对头孢噻吩、头孢吡啶、万古霉素及利福平极少耐药。
一、抗菌药物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供全身或局部应用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学药品的统称。
二、B内酰胺类(青霉素、头抱类、棒酸、硫霉素、诺卡霉素)1)抗G+。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芽抱杆菌(炭疽)、魏氏梭菌(肠毒血症、仔猪红痢)破伤风梭杆菌、肉毒梭菌(食品中毒)、丹毒杆菌、结核分支杆菌}。
酸性2)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3)繁殖期杀菌3)B-内酰胺类与B-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青霉烷飒)、他佐巴坦]合用有较好的抑霉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B-内酰胺酶抑制剂与B-内酰胺酶结合,使其对B-内酰胺类破坏减弱)。
4)青霉素类与氨基甙类协同(青破坏细菌细胞壁,有利于氨类进入细菌发挥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大剂量会降低氨类活性。
青霉素与庆大不能混合注射,因B-酰胺类环会使庆大部分失活。
5)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与TMP增效6)青不能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合用(青为快效杀菌剂,四等为抑菌剂,在四等的作用下,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停止生长,从而干扰了青霉素类的作用)7)青不能与VC、碳酸氢钠同时使用。
2、氨基甙类(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新霉素、卡那、丁胺卡那、壮观、安普霉素等)1)抗G-{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布氏杆菌、巴氏杆菌(禽霍乱、鸭疫里默氏杆菌)、嗜血杆菌(传鼻炎)、坏死杆菌}。
2)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3)静止期杀菌药4)与B-内酰胺类协同5)与TMP增效。
如丁胺+TMP对各种G-有效6)与多粘菌素合用(阻碍蛋白质合成的不同环节)7)庆大或丁胺可与喹喏酮类合用8)链霉素与四环素增强对布氏杆菌的治疗作用9)链霉素与红霉素增强对猪链球菌病的治疗10)链霉素与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合用有协同作用11)不与氯霉素合用(氨类主要使细菌的核蛋白聚合体分解,而氯霉素不但能稳定此聚合体,并阻止氨类进入细菌内起作用,从而拮抗氨类的杀菌效能12)同类药物不可联用以免增强对第八对脑神经的毒性13)与碱性药物连用其抗菌效能可能增强,但毒性也会增大14)与头抱类合用可引起肾小管坏死15)庆大与速尿合用增强耳毒性16)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会发生水解失效17)硫酸新霉素一般口服,3、四环素类(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等)1)广谱抗生素,酸性2)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3)速效抑菌4)四环素类药物与本品同类药物及非同类药物如泰牧菌素(泰妙灵X泰乐菌素配伍用于胃肠道感染时有协同,降低使用浓度,缩短治疗时间。
抗菌药物的合理联合应用一.首先抗菌药物联用应有指征:如严重感染,混合感染及重度感染,抗生素联用是为了减少毒性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为了减少病原菌的耐药(如抗结核药物的联用)等情况下可联合用药. 二,抗菌药物联用应尽可能覆盖可能的病原菌:如,胆道感染可使用广谱青霉素类(如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甲硝唑或第三代头孢(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甲硝唑.以覆盖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及厌氧菌。
三.抗菌药物联用应尽量选作用机理不同抗菌药物联用,以避免作用靶点相同产生拮抗作用: 作用机理不同抗菌药物联用,如,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与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联用.四.快速抑菌剂(如大环内脂类,氯霉素,四环素类)不宜与速效杀菌剂(如青霉素类、β 内酰胺类) 合用,以免降低杀菌剂的疗效。
大环内脂与b内酰胺已经可以配伍了,而且即使没有支原体感染,社区肺炎都建议联用,因为询证证实比但用要好,可能因为大环内脂的免疫调节作用,参见卫生部抗菌药物培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联合:大环内酯类+B内酰胺类,取其病原体不明,覆盖支原体与需氧菌肠道、阴道感染:B内酰胺类+甲硝唑(替硝唑),取其覆盖需阳菌与厌氧菌肠球菌:青霉素、氨苄西林或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取其不同作用机制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MRSA:万古霉素+喹诺酮类,取其不同作用机制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多耐铜绿假单胞菌:头孢哌酮/舒巴坦+大环内酯类,取大环内酯类破坏生物被膜后前者易于杀菌多耐不动杆菌:磷霉素+含舒巴坦制剂,前者小分子先破坏细胞壁后者易杀菌苯唑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唑啉、磷霉素钠 ±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抗铜绿假单胞菌头孢菌素(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不宜单用,需联合用药妥布霉素(联合)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磷霉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阿莫)西林、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氟喹诺酮类、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广谱青霉素/ ß内酰胺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甲硝唑青霉素+克林霉素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联合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或氟康唑头孢噻肟+多西环素,或庆大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多西环素,或氟喹诺酮类+甲硝唑淋病奈瑟球菌或沙眼衣原体氟喹诺酮类或头孢曲松(单剂)+多西环素两性霉素B、氟康唑、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氟胞嘧啶,炭疽:多西环素+克林霉素±利福平布病:多西环素+庆大霉素(或链霉素),多西环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麻风:利福平+氨苯砜+氯法齐明,利福平+氨苯砜。
常用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与配伍禁忌更新时间:2006-11-21抗生素类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杀灭和抑制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物质。
这类药物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十分普遍。
然而,由于对其滥用或不合理的应用,致使疗效不佳,甚至产生不良后果,造成浪费。
因此,在兽医临床上如何正确使用这类药物,并充分发挥其治疗效果,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现将其作用机理、临床应用、配伍禁忌简述如下:1、作用机理(1)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细菌的外层有坚韧的细胞壁,对菌体有保护作用,为菌体所特有。
青霉素类抗生素能选择性地抑制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粘肽的合成,使细胞壁缺损。
菌体失去细胞壁的屏障保护后,外界环境的水分不断向菌体渗入,导致菌体膨胀变形,最后破裂死亡。
故青霉素对需要不断合成细胞壁的生长旺盛的细菌作用强,对静止状态下已合成细胞壁的细菌作用弱。
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细胞壁含大量磷脂,其细胞壁经青霉素作用后仅部分缺损,且其细胞浆的渗透压仅略高于宿主体液的渗透压。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浆的渗透压比宿主体液的渗透压高,故青霉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无明显抗菌作用。
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结构,故青霉素对畜体的毒性很低。
(2)增力口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在于维持渗透性屏障及运输物质。
有的抗生素,如多粘菌素能与膜上某种物质结合,使胞浆膜受损,破坏了膜的渗透性屏障作用,导致菌体内重要内容物外漏而引起细菌死亡,其对生长期和静止期的细菌都有效。
(3)影响菌体蛋白的合成。
如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均能干扰菌体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表现出抑菌或杀菌作用。
(4)影响核酸的合成。
灰黄霉素能抑制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呈现抗真菌作用。
2、临床应用(1)跟据其作用和应用航生素可分为抗细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寄生虫抗生素和促生长饲料添力口剂抗生素等4类。
抗生素抗菌作用的强弱,因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异。
这类药物对传染病的急性过程或患病初期,治疗效果最好,而对慢性传染病或病程后期,则疗效有所降低。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原则和相互作用在qq群聊天经常会谈起抗生素的联合应用问题,见仁见智,各有各的看法和观点。
有的说头孢类和克林用了很长时间,效果很好;有的人就反对说这样联用不合理,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却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此将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原则及相互作用行文如下,非本人一家之言,乃医药权威人士多年经验之积累所成,有意者可借鉴参考。
联合用药指征:1 不明原因的严重感染。
2 混合感染。
3 难治性感染。
4 需长时间用药的感染。
5 为了增强疗效。
6 为了减轻不良反应。
抗生素分类:A 繁殖期杀菌药: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硫霉素类等),万古霉素类。
B 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甙类,喹诺酮类,杆菌肽类,多粘菌素。
C 快速抑菌药: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
D 慢效抑菌药:磺胺类,环丝氨酸。
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A+B=协同,即作用加强。
A+C=拮抗,即效果降低。
B+D=协同或无关。
C+D=累加,即作用互补。
A+D=累加或无关。
C+B=累加或协同。
大家如果画个图表,看起来会一目了然。
限于笔者对电脑的无知,只能这样列出,有意者可将四类药物分置四个角,用连线连起,将相互作用标记于上,会非常清晰。
特别提示,A类繁殖期杀菌药作用原理为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是细菌不能合成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而死亡。
故而联用C类速效抑菌药时将会不起作用。
因为C类药物作用机制为可与细菌核蛋白体50S 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使蛋白质肽链延伸受阻而抑制细菌生长。
而细菌不生长则不会合成细胞壁,使A类药物失去作用。
------------------------------------------1.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
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2.β-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
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等。
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第一篇: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各种抗生素的用量和配伍禁忌体重, 林可霉素,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1、青霉素g(penicillin g)又名:青霉素、苄青霉素抗菌药物,肌注:5万~10万单位/千克体重。
与四环素等酸性药物及磺胺类药有配伍禁忌。
2、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又名:氨苄西林、氨比西林抗菌药物拌料:0.02%~0.05% ;肌注:25~40毫克/千克体重。
3、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名:羟氨苄青霉素抗菌药物。
饮水或拌料:0.02%~0.05%4、头孢曲松钠(ceflriarone sodium)抗菌药物,肌注:50~100毫克/千克体重,与林可霉素有配伍禁忌。
5、头孢氨苄(cefalexn)又名:先锋霉素iv,抗菌药物,口服:35~50毫克/千克体重。
6、头孢唑啉钠(cefazolin sodium)又名:先锋霉素v,抗菌药物,肌注:50~100毫克/千克体重。
7、头孢噻呋(cefliofur)抗菌药物,肌注:0.1毫克/只,用于1日龄雏鸡。
8、红霉素(eryhromycin)抗菌药物,饮水:0.005%~0.02%;拌料:0.01~0.03%不能与莫能菌素、盐霉素等抗球虫药合用。
9、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抗菌药物,饮水:0.005%~0.02%;拌料:0.01~0.03 与红霉素存在交叉耐药性。
10、泰乐菌素(tylosin)又名:泰农抗菌药物,饮水:0.005%~0.01%;拌料: 0.01%~0.02%,肌注: 30毫克 /千克体重,不能与聚醚类抗生素合用。
注射用药反应大,注射部位坏死,精神沉郁及采食量下降1~2 天。
11、替米考星(tilmicosin)抗菌药物,饮水:0.01%~0.02%,蛋鸡禁用。
12、螺旋霉素(spiramycin)抗菌药物,饮水:0.02%~0.05%;肌注: 25~50毫克/千克体重。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是指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临床上多数感染应用一种抗生素即可控制,但当临床上通过扩大抗菌谱来达到治疗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在实验室检查未明确前进行经验性治疗、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或获得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等目的时,常常采取联合用药。
抗生素联合使用是临床治疗混合性细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重症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应用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MSW)理论减少细菌耐药产生的一种用药策略。
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反而会减弱抗菌作用甚全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二重感染,因此临床医生应明确联合用药指征合理应用抗生素。
1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抗菌药物联合在体外或动物体内可表现为“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四种作用,人体内除非有严格对照的临床试验,这些作用不易判断或鉴别。
无关作用指联合应用后总的作用不超过联合用药中较强者,等于两者相加的总和称为相加作用,联合后的效果超过各药作用之和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为联合用药的作用因相互发生抵消而减弱。
根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目前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等(对繁殖期及静止期细菌均有杀菌作用);第三类为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环丝氨酸等。
其中一类和二类常联合应用,如 6 -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机制为 6 -内酰胺类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转肽酶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而有利于氨基糖苷类进入细胞内作用于靶位所致。
第三类可因快速阻断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作用于细菌繁殖期的一类药物活性减弱;第三类与第二类合用可获得相加或协同作用;四类慢效抑菌剂不会影响一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同类抗生素也可合用,但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抗菌药物合用,有可能增加毒性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
如何制定抗生素方案&抗生素联合用药原则2014-02-09医学论坛网医殇(一)细菌分类:现将细菌分成以下几类,并拟出其用药大原则:1、G+菌:例如上感、青壮年肺炎。
普通的用头孢一代二代、阿奇就可以搞定了。
恐怖菌代表是: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此种要用到最顶级的万古霉素、替考拉丁、利奈唑胺才能搞定。
2、G-菌:例如医院获得肺炎、肠道感染、女性泌尿系感染。
普通的用头孢三代和/或喹诺酮就可以搞定了。
恐怖菌代表:铜绿假单胞菌(选药:舒普深、泰能、美平、特治星、环丙沙星、马斯平)、肺炎克雷伯菌(选药:碳青酶烯类:泰能、美平)、鲍曼不动杆菌(选药:泰能、美平,省钱方案或尝试:舒普深+丁胺卡那)。
3、厌氧菌:一般消化系统的的胆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用到;妇科感染也常。
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
4、支原体:儿科的支原体肺炎常用:阿奇霉素5、立克次体:内科的恙虫病必用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6、其他杂菌:可考虑喹诺酮或阿奇来解决。
(二)抗菌药物分类及其抗菌谱、常用药物:1、青霉素类:(1)青霉素:对G+菌、G-球菌有效,我感觉,现在估计只有急性肾炎、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化脑、梅毒这些非得用PG的病才会用它了。
(2)对G-G+均有效的广谱青霉素:代表药:美洛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此类不仅对G+有效,主要抗菌谱是对G-有较强的作用,若加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则效果更佳:例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这些都是好药贵药。
进口药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劲药),对G-、厌氧菌均有强大作用。
2、头孢类及头霉素类一代:抗菌谱:G+常用药:头孢替唑、头孢拉定二代:抗菌谱:G+、G-均有不太强的作用。
常用药:针:头孢替安、头孢呋辛;口服:头孢克洛(希刻劳,口服好药)、头孢丙烯三代:抗菌谱:G-常用药:头孢他定、头孢曲松(罗氏芬)、头孢甲肟、头孢地嗪、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进口,劲药)四代:抗菌谱:G-比三代好一些,厌氧菌也有效头孢吡肟(马斯平,劲药)头孢匹罗:虽是四代,但国产的效果很不怎么样。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以及配伍
联合应用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不同种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表现为协同、累加、无关、拮抗四种效果。
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①繁殖期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先锋霉素族;②静止期杀菌剂:如氨糖甙类、多粘菌素类;
③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④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一)抗菌药联合应用后其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协同、累加、无关或拮抗作用。
据报道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约25%发生协同作用;60%~70%为无关或累加作用(大多数为无关作用);而发生拮抗作用者仅占5%~10%,繁殖杀菌期杀菌剂与静止杀菌剂联用后获协同作用的机会增多;快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合可产生拮抗作用;快效抑菌剂之间联合一般产生累加作用,快效与慢效抑菌剂联用也产生累加作用;静止期杀菌剂与快效抑菌剂联用可产生协同和累加作用;繁殖期杀菌剂与慢效抑菌剂联用呈无关作用。
繁殖期、静止期杀菌剂、快速抑菌剂联合应用,常发生协同和累加作用。
(二)联合用药适应证临床没有明确指征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联用有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机会。
因此要严格控制联合用药。
以下5种情况可作为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参考指征:
1.混合感染。
2.严重感染。
3.感染部位为一般抗菌药物不易透入者。
4.抑制水解酶的菌种感染。
5.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者,而该类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如结核菌。
(三)常见病原菌的联合用药在病原菌及敏情况不明时,可根据临床所见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并凭经验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药敏试验有结果后,再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1.葡萄球菌感染约90%的葡萄球菌株能产生青霉素酶,对青霉素G氨基苄青霉素及四环素高度耐药。
近年来对红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也升高,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等耐药率低,对头孢噻吩、头孢吡啶、万古霉素及利福平极少耐药。
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时,联合用药以杀菌药物为优,如①庆大霉素加耐青霉素的青霉素;②庆大霉素加红霉素或氯霉素;③头孢噻吩或万古霉素加利福平。
也有人主张以红霉素或先锋霉素为基础联合应用其它抗生素,如①红霉素加氯霉素;②红霉素加庆大霉素或瞳那霉素;③红霉素加利福平或杆菌肽;④先锋霉素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⑤先锋霉素加万古霉素或杆菌肽。
2.肠杆菌感染肠杆菌科也是较常见的致病菌,且耐菌株多。
大多数大肠杆菌对链霉素、四环素耐药但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呋喃妥英、氟哌酸等耐药率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有其优点,但因耐药菌株多,所以常需联合用药,如①氨基糖甙类加广谱青霉素;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加氨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②氨基糖甙类加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头孢呋肟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可能出现抗作用要注意。
3.绿脓杆菌感染绿脓杆菌为较顽固的致病菌,常导致院内交叉感染,且耐药现象越来越重,多采用联合用药。
临床上多采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与多粘菌素、磺苄青霉素、呋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联合。
4.变形杆菌感染以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为基础,联合应用氨基苄青霉素或羧苄青霉素。
5.伤寒杆菌感染伤寒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甚至出现耐多种药物的菌株。
临床上可选用庆大霉素、氟哌酸、呋喃唑酮等药物联合应用。
6.链球菌感染青霉素类对某些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可因与氨基糖甙类联用而加强,如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和肠球菌感染时用青霉素加链霉素(或其它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效果很好。
(四)抗菌药的配伍在某些情况下,医师只考虑到联合用药的协同和累加作用而忽视了药效学中的互斥作用。
如青霉素与庆大霉素联用时,如在体外混合,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可使庆大霉素部分失活而降低疗效。
因此凡是氨基糖甙类与β-内酰胺类联用时,都应分别溶解分瓶输注。
青霉素类遇湿后会加速分解,在溶液中不稳定,时间越长则分解越多,使药效降低甚至消失,而且产生的加速分解。
所以青霉素类应用前溶解配制,以保证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相同,在溶液中稳定性较低且易受pH值的影响,其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会加速分解。
应严禁与酸性药物(如VitC、氨基酸等)或碱性药物(如氨茶硷、耐火酸氢钠等)配伍。
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最好采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若溶在葡萄糖液中,往往使主药分解增快而导致疗效降低。
另外红霉素、卡那霉素、新生霉素也不宜加在葡萄糖液中,二性霉素B不能溶在生理盐水中。
青霉素类的杀菌疗效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对治疗有利。
若采用静脉给药时宜将一次剂量的药物溶在100ml液体中,于0.5~1小时内滴完。
这样不但使之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血药浓度,而且可减慢药物的分解和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
某些抗菌药物的联用,除协同作用外毒性也增加,如两种以上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常导致耳毒性和肾毒性增强,神经肌肉阻滞。
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联用也可致某些霉素性增加,如氨基糖甙类与头孢菌素联用可致肾毒性增强;其与其它药物联用如与强效利尿剂联用,可使耳毒性增强。
此外,抗生素与输液的配伍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因此临床医师在联合用药和配伍时,应全面考虑这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作到安全、全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