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890.00 KB
- 文档页数:28
大学化学实验讲义王竹梅周玉行编景德镇陶瓷学院2003目录实验一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2)实验二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7)实验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 (9)实验四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13)实验五碱液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 (15)实验六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7)实验七水的硬度的测定 (19)实验八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0)实验九铁矿中铁含量的测定 (22)实验十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24)实验十一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26)实验十二氯、溴、碘的化合物 (28)实验十三氧、硫、氮、磷 (31)实验十四锡、铅、锑、铋 (34)实验十五铬和锰 (37)实验十六铁、钴、镍 (40)实验十七铜、银、锌、镉、汞 (42)实验十八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45)实验十九常见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48)实验二十水泥中铁、铝、钙、镁的测定(综合) (57)实验二十一石灰石中钙含量的测定(设计) (60)实验一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一、目的1. 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学会正确的称量方法。
2. 初步掌握减量法的称样方法。
3. 了解在称量中如何运用有效数字。
二、分析天平及其使用1.分析天平的种类天平有按结构和精度分类的两种常用分类方法。
天平按结构特点可分为等臂和不等臂两类。
等臂和不等臂的又可分为等臂单盘天平、等臂双盘天平及不等臂单盘天平。
单盘天平一般均具有光学读数、机械减码和阻尼等装置。
双盘天平又有带普通标牌和微分标牌、有阻尼器和无阻尼器之分。
在具有普通标牌的天平中,无阻尼器的天平称为摆辐天平(或摇摆天平或摆动式天平等),有阻尼器的天平称为阻尼天平。
具有微分标牌的天平,一般均有阻尼器和光学读数装置。
天平按精度,通常分为10级。
一级天平精度最好,十级最差。
在常量分析中,使用最多的是最大载荷为100~200 g 的分析天平,属三、四级。
在微量分析中,常用最大载荷为20~30 g 的一至三级天平。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实验目的1.加深对单相、多项离子平衡及其移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2.学会缓冲溶液的配制并验证其性质。
3.熟悉pHS-3B 型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 值。
4.掌握试剂的取用和试管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及日常生活中,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参与这些反应的物质主要是酸、碱和盐,它们都是电解质,因而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规律是很有意义的。
一、弱电解质的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存在着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如HAc H Ac +-+ 在该平衡体系中,加入含有与弱电解质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如NaAc ),则解离平衡向生成弱电解质(HAc )的方向移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弱酸及其盐(如HAc 和 NaAc )或弱碱及其盐(如氨水和NH 4Cl )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外来的的酸或碱起到缓冲作用,即外加少量酸、碱或稀释时,此混合溶液的pH 值基本不变,这种溶液叫做缓冲溶液。
若缓冲溶液由弱酸及其盐组成,则其pH 值可用下式计算:pH=p K a - lgc(酸)/c(盐)若所配制的缓冲溶液是由相同浓度的的弱酸及其盐按不同体积直接混合而成时,则可按下式计算其酸和盐的体积比:pH=p K a -lgV(酸)/V(盐) 二、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及其移动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未溶解的固体和它的溶液中相应离子的平衡:A mB n m A n++n B m-K sp θ(A m B n ) = c m (A n +)c n (B m -)根据溶度积规则:c m (A n +)c n (B m -) > K sp θ,溶液过饱和,生成沉淀 c m (A n +)c n (B m -) = K sp θ,饱和溶液c m (A n +)c n (B m -) < K sp θ,溶液未饱和,无沉淀生成 可以判断沉淀生成和溶解。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知识前言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总则第一章着火爆炸与电击1.着火2.爆炸3.电击第二章化学中毒和灼伤1.化学中毒2.化学灼伤第三章实验室安全措施1.实验室安全标准2.化学药品的管理3.实验室急救药箱的配备4.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第四章实验安全操作技术1.加热2.玻璃加工操作3.常用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4.药品的正确取用和溶液的配制5.减压蒸馏和其它减压操作6.高压气体钢瓶的正确使用7.控制化学反应操作8.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操作参考资料1.1.1 着火着火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化合物合成实验室里容易发生的事故。
例如:①化学药品中有许多可燃、自燃或助燃的物质而引起着火;②加热操作不当引起着火;③电器短路引起着火等。
最危险的是那些在常温下易燃的物质。
下面介绍一下有关化学实验中常接触的一些易燃物质的有关知识。
1.1 化学易燃气体和液体易燃气体:氢气、氨气、煤气、石油气、乙炔、乙烯、一氧化碳等。
易燃液体:乙醚、二硫化碳、四氢呋喃、苯、溴乙烷、汽油、酒精、醋酸乙酯(天那水)、醋酸丁酯(稀料)、丙酮、乙醛等。
这些易燃物其所以危险,是因为这些气体或低沸点液体在室温下的蒸气浓度很大,足以着火;燃烧速度快,有的因燃点很低(如乙醚、二硫化碳、四氢呋喃等),能和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发生爆炸性燃烧。
此外,有的易燃物本身有毒,有的燃烧时能分解产生刺激性气体或剧毒气体,均威胁实验人员的安全。
对于易燃物的性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它们:(1)闪点:指该液体上的蒸气形成燃烧混合物的最低温度。
闪点在22℃以下的是危险易燃物,在22~66℃范围内的易燃物。
例如,乙醚的闪点有-45℃;二硫化碳只有-30℃,是最危险的易燃物。
(2)燃点:该物质的蒸气自动着火的最低温度。
(3)爆炸极限:该物质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极限,又分下限(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此限不着火爆炸)和上限(在空气中的浓度高于此限亦不着火爆炸)。
爆炸上下限相隔越大,说明该物质与空气混合,有一个很宽的爆炸范围,危险性就越大。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是大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程中,大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化学实验技能和化学原理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相关的知识。
1. 实验室安全意识在进行任何化学实验之前,我们都应该了解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以及相应的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实验室安全是最重要的,事故的发生有可能会给实验者带来极大的危险。
因此,大家需要认真地听从实验老师的安排,在实验中严格按照实验规定操作。
2. 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大学基础化学实验需要使用各种化学仪器,包括天平、电子天平、滴定管、容量瓶等。
每种仪器的使用方法都不一样,需要掌握相应的技巧。
要注意仪器的保养与清洁,保证实验的精确和准确度。
3. 常用试剂的制备和使用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很多常用的试剂。
这些试剂需要进行精确定量和精确定制,以确保实验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在试剂的制备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安全和卫生,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影响。
4. 实验的操作步骤每项实验都有特定的操作步骤,通常是按照某种顺序进行。
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实验操作的顺序,以及各种试剂的加入顺序和数量。
不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 数据分析和处理在实验结果中,往往会涉及到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因此,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同时,为了减少误差,应该对数据进行校正和修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总之,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生需要认真对待实验安全意识、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制备、实验操作、以及数据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
大学普通化学实验引言大学普通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通过该实验课程,学生能够巩固和应用在课堂上学到的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大学普通化学实验的一般内容和常用的实验室技术,并对一些常见的实验进行详细讲解。
实验内容大学普通化学实验的内容广泛,包括物质的性质鉴定、化学反应的实验研究、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
实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学习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掌握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和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包括实验室危险品的标识与处理、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等。
2.基础实验: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
主要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气体的制备与性质等实验。
3.定量分析实验:学习并掌握一些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如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准确测定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掌握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4.有机化学实验:学习和熟悉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包括有机合成反应、分离纯化技术、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方法等。
通过有机化学实验,学生能够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反应机制。
实验室技术在大学普通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实验室技术,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1.称量技术:学生需要掌握精确称量固体和液体的方法,使用天平、量筒、容量瓶等仪器进行准确称量。
2.溶液的配制:学生需要学会按照配制比例和溶液浓度的要求,正确配制溶液。
3.试剂的挥发和分液:在一些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试剂的挥发和分液的技术,以便分离和提取需要的物质。
4.仪器的使用和操作: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如酸碱滴定仪、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
常见实验讲解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实验目的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学生能够观察到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和反应特点,掌握通过酸碱滴定确定溶液中酸碱浓度的方法。
大学生化学实验课考试题库大学生化学实验课考试题库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以下是一份大学生化学实验课考试题库,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准备实验课考试。
一、实验基础知识1. 实验目的和重要性- 简述化学实验的目的和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
2. 实验安全- 列举实验室常见的安全事故及其预防措施。
3. 实验记录- 描述实验记录的格式和重要性。
4. 实验数据处理- 解释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溶液的配制- 说明如何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2. 滴定操作- 描述滴定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色谱法- 简述色谱法的原理和应用。
4. 光谱分析- 解释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5. 电化学实验- 介绍电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三、化学实验仪器使用1. 天平的使用- 描述天平的校准、称量方法和维护。
2.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说明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离心机的使用- 描述离心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
4. pH计的使用- 解释pH计的工作原理和校准方法。
5. 气相色谱仪的使用- 简述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和维护。
四、化学实验典型实验1. 酸碱滴定实验- 描述酸碱滴定的原理、方法和计算。
2.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 说明氧化还原滴定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沉淀反应实验- 描述沉淀反应的条件和沉淀的分离方法。
4. 有机合成实验- 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机合成反应和操作步骤。
5. 光谱分析实验- 描述光谱分析实验的类型和数据处理方法。
五、化学实验设计1. 实验方案设计- 说明如何设计一个化学实验方案。
2. 实验变量控制- 描述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实验结果预测- 解释如何根据理论预测实验结果。
4. 实验误差分析- 说明实验误差的来源和减少误差的方法。
5. 实验报告撰写- 描述实验报告的结构和撰写要点。
大学有机实验知识点总结一、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合成一系列有机化合物,学生可以熟悉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反应的认识。
有机合成实验中常见的知识点包括:1. 功能团转化反应:醇的氧化、醛酮的还原、醛酮的缩合等;2. 烯烃和烷烃的合成:通过釜炉反应、卤代烃、重氮盐的反应等方法进行合成;3. 芳香化合物的合成:通过芳香亲电取代反应、芳香亲核取代反应等方法进行合成。
二、有机分离与纯化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分离技术的学习,学生可以熟悉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分离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有机分离与纯化实验中常见的知识点包括:1. 蒸馏法、萃取法、结晶法、柱层析法等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 有机物的提纯方法:重结晶、洗涤、再结晶等方法;3. 含量测定法:通过重结晶取得纯品后,用熔点法或元素分析仪等方法进行含量测定。
三、有机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关键内容,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进行鉴定,学生可以加深对有机物的了解,并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机鉴定实验中常见的知识点包括:1. 物理性质的测定:实验室常见的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折射率等;2. 化学性质的测定:有机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加成反应等化学性质的测定;3. 结构鉴定: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仪器测定并进行结构鉴定。
以上是大学有机实验中常见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内容,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进行有机实验时,能够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化学相关实验知识点总结一、实验室安全知识1. 实验室危险品的标识及处理:实验室中常见的危险品包括腐蚀性物质、易燃物、有毒物质等。
这些危险品都必须在容器上做出明确的标识,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在处理这些危险品时,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戴着手套、护目镜等。
2.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事故及处理方法:化学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事故包括溅洒、漏液、灼伤等。
在发生这些事故时,实验人员应该迅速采取措施,例如首先要停止实验操作,然后及时清理溅洒的物质,对伤口进行处理等。
3. 火灾防护知识:实验室中常见的火灾危险物品包括易燃化学品、易燃气体等。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注意避免火源,注意防火措施。
4. 化学废物的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化学废物要进行妥善处理,不能直接倒掉。
一些废物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知识1. 常用的化学玻璃仪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玻璃仪器包括烧杯、集气瓶、试管、漏斗等。
在使用这些仪器时,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保养方法,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 常用的天平和分析仪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常用的仪器还包括天平、PH计、吸光度计等。
这些仪器都需要经过校准和定期维护,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 常用的加热设备:在进行化学实验时,经常需要用到加热设备,比如点燃酒精灯、电热炉等。
在使用这些设备时,要注意调节加热温度,避免烧伤和火灾。
三、化学实验操作技巧1. 常用的化学实验操作技巧: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比如采取正确的称量方法、溶液的制备方法、过滤、结晶等基本操作,这些操作技巧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准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并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同时,要注意保护实验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3. 实验设计和方案的制定: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合理制定实验方案和设计实验流程,以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试验一蒸馏和沸点的测定一、试验目的1、熟悉蒸馏法分离混合物方法2、掌握测定化合物沸点的方法二、试验原理1、微量法测定物质沸点原理。
2、蒸馏原理。
三、试验仪器及药品圆底烧瓶、温度计、蒸馏头、冷凝器、尾接管、锥形瓶、电炉、加热套、量筒、烧杯、毛细管、橡皮圈、铁架台、沸石、氯仿、工业酒精四.试验步骤1、酒精的蒸馏(1)加料取一干燥圆底烧瓶加入约50ml的工业酒精,并提前加入几颗沸石。
(2)加热加热前,先向冷却管中缓缓通入冷水,在打开电热套进行加热,慢慢增大火力使之沸腾,再调节火力,使温度恒定,收集馏分,量出乙醇的体积。
蒸馏装置图微量法测沸点2、微量法测沸点在一小试管中加入8-10滴氯仿,将毛细管开口端朝下,将试管贴于温度计的水银球旁,用橡皮圈束紧并浸入水中,缓缓加热,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毛细管口处连续出泡,此时停止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至最后一个气泡欲从开口处冒出而退回内管时即为沸点。
五、试验数据处理六、思考题1、蒸馏时,放入沸石为什么能防止暴沸?若加热后才发觉未加沸石,应怎样处理?沸石表面不平整,可以产生气化中心,使溶液气化,沸腾时产生的气体比较均匀不易发生暴沸,如果忘记加入沸石,应该先停止加热,没有气泡产生时再补加沸石。
2、向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效果会怎样?把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怎样才能防止折断其侧管?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
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
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
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可以先用水润滑,防止侧管被折断。
3、用微量法测定沸点,把最后一个气泡刚欲缩回管内的瞬间温度作为该化合物的沸点,为什么?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最后一个气泡将要缩回内管的瞬间,此时管内的压强和外界相等,所以此时的温度即为该化合物的沸点。
七、装置问题:1)选择合适容量的仪器:液体量应与仪器配套,瓶内液体的体积量应不少于瓶体积的1/3,不多于2/3。
期末化学实验知识总结第一章:化学实验基本概念1.1 化学实验的定义化学实验是指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活动。
1.2 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只有通过实验才能验证理论,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1.3 化学实验的分类按照实验性质可以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按照实验手段可以分为定点观察实验、比色实验、加热实验、溶解实验等。
第二章:化学实验安全注意事项2.1 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实验室应配备消防器材、急救箱、应急灯、眼镜清洗器、眼镜盒等,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2.2 实验操作的基本原则实验操作时要认真仔细,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步骤,避免产生意外。
2.3 常见的化学实验事故及其应急处理方法如实验品洒到身上,立刻用大量水冲洗患处,然后就医;实验中着火,应立即用灭火器或湿毛巾扑灭火源。
第三章: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3.1 应用玻璃仪器的实验室使用常用的玻璃仪器包括烧杯、量筒、试管、千分表等,学会正确使用这些仪器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3.2 应用电子仪器的实验室使用如分光光度计、电导仪、pH计等,这些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样品的特定参数,提高实验的效率和精度。
第四章:重要实验技术和操作方法4.1 分离技术包括萃取、蒸馏、凝固、过滤、结晶等,用于将混合物中的组分进行分离纯化。
4.2 检测技术包括酸碱滴定、显色反应、气体净化、电导性检测等,用于检测物质的性质和测定定量。
第五章:常用化学试剂及其用途5.1 常见酸碱试剂的性质和用途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常用于酸碱中和反应、溶解固体试剂等。
5.2 常见离子试剂的性质和用途如铁氯化物、氨水、银硝酸等,常用于离子反应的检测和定性分析。
第六章:化学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6.1 数据的记录与整理实验数据应准确、完整地记录,并进行整理和归纳,为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的得出提供依据。
6.2 数据的统计与图表分析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实验结果和结论,并进行比较和验证。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复习资料(全10个有机实验复习资料完整版)一.仪器名称(考点)(考10分)①直形冷凝管②空气冷凝管③球形冷凝管④蛇形冷凝管⑤梨形分液漏斗⑥恒压滴液漏斗(1)(2)(3)(4)(1)三口链接管,(2)蒸馏头,(3)尾接管,(4)布氏漏斗二、相关基础常识(考点)如:1.液体的沸点高于多少摄氏度需要用空气冷凝管?140℃2.蒸馏瓶的选用与被蒸液体量的多少有关,通常装入液体的体积应为蒸馏瓶容积的:1/3-2/33.蒸馏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分开,但各组分沸点至少相差30℃以上4. 蒸馏时最好控制馏出液的速度为:1-2滴/秒。
5.重结晶过程中,若无晶体出现,可以采取用玻棒摩擦内壁或加入晶种以得到所制晶体。
6. 减压过滤的优点有:过滤和洗涤速度快;液体和固体分离比较完全;滤出的固体容易干燥。
7. 在蒸馏操作时,不能用球形冷凝管代替直形冷凝管。
8.在冷凝回流操作时,可以用直形冷凝管,代替球形冷凝管。
9.使用布氏漏斗抽滤时,滤纸应该稍小于布氏漏斗瓷孔面。
一、蒸馏与沸点的测定(重点)仪器的安装:仪器装置的总原则是由下往上,由左到右,先难后易逐个的装配,拆卸时,按照与装配相反的顺序逐个的拆除。
需注意的问题:1. 烧瓶中装入液体的体积应为其容积的1/3-2/32.蒸馏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分开,但各组分沸点至少相差30℃以上?3. 液体的沸点高于140℃用空气冷凝管。
4. 蒸馏时需加入沸石防止暴沸,如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先停止加热,然后补加。
5.进行简单蒸馏时,安装好装置以后,应先通冷凝水,再进行加热。
6.冷凝管通水方向是由下而上,反过来行吗?为什么?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
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
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
7. 测沸点时,把最后一个气泡刚欲缩回主管的瞬间温度作为化合物的沸点,因为此时毛细管液体的蒸汽压与大气压平衡蒸馏时,为什么最好控制馏出液的流出速度为1-2滴/秒?答:蒸馏时,最好控制馏出液的流出速度为1~2滴/秒。
大学化学相关知识点整理一、化学基础1. 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序数、原子量、同位素、元素周期表。
2.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平衡、动力学。
4. 离子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配位反应、脱水反应。
5. 分子结构:分子结构的种类、共价键的构成和性质,分子中间的力的种类和作用。
有机分子的构成。
二、无机化学1. 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的周期性、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成键和离键: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的成键和离键,金属离子的稳定性。
3. 酸碱性:酸碱定义、酸碱度的计量、酸碱的性质。
4.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条件和类型,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酸、碱、氧化还原反应。
5. 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如酸、碱、盐等。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分子结构:有机分子结构的种类、命名方法和物理性质。
2. 烃化学:烃的结构、命名方式和性质,炔烃、烯烃、烷烃。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是基础的化学反应类型,醇的氧化、烷基的卤化。
4. 其他基本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5. 典型官能团的化学性质:羧基、醛基、酮基和酯基的化学性质。
四、物理化学1. 热力学:物质的热力学状态、热量、熵、自由能等热学量,一般热力学定律;热力学计算的热化学数据。
2. 化学平衡:动态平衡及其条件,酸碱平衡、溶解度平衡,均相反应,不同态反应。
3. 化学动力学:反应速度、速率常数、反应机理、触媒,一、二、三、零级反应。
4. 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关系:反应热和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反应活化能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5. 界面现象和表面化学:溶液、固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五、分析化学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的分类、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基础授课对象:大学化学专业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3. 学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实验安全知识。
3. 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性。
2.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化学实验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 提问: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 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 化学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发现新现象。
- 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2. 实验安全知识-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饮食。
- 使用实验仪器时,注意操作规范。
- 处理化学试剂时,注意防护。
三、实验操作演示1. 演示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演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滴定、过滤、蒸馏等。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有哪些?二、讲授新课1. 实验仪器的使用- 烧杯、试管、滴定管、移液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 仪器的清洗和保养。
2.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性。
-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实验操作演示1. 演示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演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滴定、过滤、蒸馏等。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2. 学生对实验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使用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大学化学必备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大学理工科学生来说是必修课程之一。
大学化学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其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到实验技巧,为大家整理出大学化学必备的知识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电子绕核运动。
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电子数,为中性。
2.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内质子数)的原子组成,可以通过化学符号(如H、O、C等)来表示。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4. 分子:具有独立存在和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 物质状态: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价键: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形成分子的化学键。
2. 共价键:形成于非金属之间,共享电子对。
3. 离子键: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电子从金属原子转移到非金属原子形成带电离子。
4. 金属键:金属中的原子通过共享电子云相连。
5. 分子结构: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包括线性、平面和立体结构。
三、化学反应与平衡1.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表示方式。
2. 摩尔比: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3. 摩尔质量:指一个元素或化合物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4. 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
5.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数量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
四、溶液与溶剂1. 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成饱和溶液的最大量。
2.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量与溶剂质量或体积的比值。
3.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达到最大的溶液。
4. 离子溶液:在水中可以电离成离子的溶质。
5. 非离子溶液:在水中不能电离成离子的溶质。
五、化学实验技巧1. 实验室安全:化学实验时需注意实验室安全常识,包括戴安全镜、穿实验服等。
2. 试剂的使用:实验中需准确使用试剂,按照实验要求称量和混合试剂。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部分实验一 硫酸铜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无机制备的一般方法2、学习台秤、加热、抽滤等无机制备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CuSO 4·5H 2O 俗称蓝矾、胆矾或孔雀石。
是蓝色透明三斜晶体。
在空气中缓慢风化。
易溶于水,难溶于无水乙醇。
加热时失水,当加热至258℃失去全部结晶水而成为白色无水CuSO 4。
无水CuSO 4易吸水变蓝,利用此特性来检验某些液态有机物中微量的水。
CuSO 4·5H 2O 用途广泛,如用于棉及丝织品印染的媒染剂、农业的杀虫剂、水的杀菌剂、木材防腐剂、铜的电镀等。
同时,还大量用于有色金属选矿(浮选)工业、船舶油漆工业及其他化工原料的制造。
本实验以工业氧化铜和硫酸为主要原料制备CuSO 4·5H 2O ,其中的不溶性杂质在过滤时可除去,可溶性杂质Fe 2+和Fe 3+,需用氧化剂(如H 2O 2)将Fe 2+氧化为Fe 3+后,调节 pH 值在3~4(注意不使溶液的pH >4,若pH 值过大,会析出碱式硫酸铜的沉淀,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再加热煮沸,使 Fe 3+水解成为 Fe(OH)3沉淀而除去。
将除去杂质的CuSO 4溶液进行蒸发,冷却结晶,减压过滤后得到蓝色CuSO 4·5H 2O 。
三、仪器和试剂仪器:台秤、煤气灯、铁架台、布氏漏斗、吸滤瓶、烧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滤纸、pH 试纸试剂: 工业CuO 、 H 2SO 4(3mol ·L -1)、H 2O 2(3%)、NH 3H 2O四、实验步骤趁热抽滤于小烧杯中称取工业小火−−→−−−→−−−−→−−−−−−→−∆+∆⋅+-min20ml 20O H min 5)(ml20~17SO H L mol 32421g 4CuO−−−−−→−−−→−−−−→−−→−=⋅++-4pH OH NH molL 2ml3O H %323122搅拌溶液于蒸发皿沉淀弃去−−−−−→−−−−→−↓−−→−=⋅+∆-2~1pH SO H L mol 13min104213)OH (Fe )OH (Fe 溶液于蒸发皿沉淀弃去趁热抽滤称重母液回收抽滤出现晶膜结晶冷却浓缩→⋅−→−−−→−−−→−∆O 2H 54CuS O五、实验结果CuSO 4·5H 2O 的产量: CuSO 4·5H 2O 的产率:实验二 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标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的方法2、学习分析天平、碱式滴定管的使用二、实验原理NaOH 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CO 2,不符合直接配制的要求,只能间接配制,即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