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
- 格式:ppt
- 大小:837.00 KB
- 文档页数:24
历史教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东欧巨变的三个阶段及其实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八·一九”事件;“独联体”的成立和苏联解体。
2.能力方面: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过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上述事实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要对帝国主义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保持高度警惕。
4.学法指导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波兰、民主德国剧变的过程,找出两国在变化中的共同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来学习历史。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钱其琛的谈话,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分析:苏联的解体是重点。
苏联解体,使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中的苏联一极垮台,这标志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支配了国际关系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
此后,世界加速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全章教材的重要关键。
难点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这就要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分析方法,在诸多因素中找出决定性因素。
另外,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出相应的历史教训。
课堂教学设计师:第五章第三节“美苏争霸”提到,20世纪70年代时,苏联在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方面咄咄逼人。
但实际上,苏联的军事大国地位缺乏相应经济力量的支撑,是不稳固的。
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逼着苏联进行核军备竞争,企图以此来拖垮苏联经济。
到80年代中后期,苏联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遇到了重重困难。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世界的两极格局崩溃。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僵化的斯大林社会主义体制。
一、主要原因
1、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造成农业、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过分强调重工业,忽略农业发展,造成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高度集中的体制在文化方面打压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强化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3、政治上领导体制的僵化,贪腐严重,缺乏相对应的监督。
二、其他原因:
1、各国不能根据国内具体情况,忽略客观事实,生搬硬套苏联模式,造成社会发展的畸形。
2、苏联解体的军事原因,苏联发动了多场战争,并与美国争霸,为苏联发展背负上沉重包袱。
3、西方的和平演变思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