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30.35 KB
- 文档页数:5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分析作者:李楠员韩昆霖来源:《中外企业家·上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院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根据评价区土地的特定用途,对土地进行分析的过程,而矿区损毁土地适宜性评价则是对受损毁土地针对特定复垦方向的适应程度做出的判断分析。
本文以永发煤矿为例,依据永发煤矿土地利用现状,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对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进行合理分析,提出适合永发煤矿的宜林、宜草的复垦方式。
关键词院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1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与依据1.1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1)最佳效益原则。
在充分考虑国家和煤矿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最小的复垦投入从待复垦土地中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以主导因素为主的原则。
影响待复垦土地利用方向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条件、土壤性质、原利用类型、破坏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但各种因素对土地复垦利用的影响程度不同,应选择其中的主导因素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3)因地制宜的原则。
土地利用受周围环境条件制约,一种利用方式必须有与之相应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特征相适应。
根据破坏前后土地拥有的基础设施,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向。
(4)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原则。
对被破坏的土地进行适宜性时,要根据已有的资料作综合的理论分析,确定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但结论是否正确还需通过实践检验,着眼于发展的原则。
(5)与黑河市区土地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相协调的原则。
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时,不仅要考虑被评价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破坏状况,还应考虑区域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统筹考虑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矿区的生产建设发展。
2土地适宜性评价2.1评价范围和初步复垦方向的确定(1)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内全部复垦责任范围,工业场地内部包括原煤堆、井口及构建筑物等,面积4.4063hm2。
(2)初步复垦方向的确定。
自然和社会经济分析:黑河市永发煤矿的矿区开采损毁了矿区的土地资源和植被,造成植被覆盖率降低和土壤肥力下降,严重损毁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基本步骤及技术要点-最终版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基本步骤及技术要点(参考)1、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根据方案具体情况增减原则,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2、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依据根据国家要求和方案具体情况,编写。
3、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基本流程明确评价方法及评价基本流程。
评价基本流程,参考《编制实务》基本流程图。
(1)调查与资料收集:参考《编制实务》P 284。
(2)划分评价单元:遵循评价单元为一个复垦方向的原则。
(3)确定初步复垦方向:对每个评价单元通过定性及定量分析确定复垦方向,能够确定最终复垦方向的可以明确,如建设用地、道路、水面、渔业养殖、生态保护等。
不能确定最终复垦方向的要进一步分析评价,主要为农用地宜耕、宜林、宜草的最终确定。
对此适宜类实行二级评价体系,最后确定最终复垦方向。
(4)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及评价过程:根据不同损毁类型、区域特性等情况选择适宜性评价指标,参考《编制实务》P288,结合项目实际。
塌陷、挖损要有填埋平衡分析、土源平衡分析,与周边高程差异、积水、灌排情况,压占要考虑废弃物及石砾等清除、土地平整等严重影响复垦方向、土地质量的因素。
用选择的适宜性评价指标,对每个评价单元进行适宜性分析、评价(注意分析的是采取了复垦措施后的状况),明确采取复垦措施后每个评价单元土地达到的质量(对应等级评定因素)。
适宜性评价指标与适宜性等级评定因素不相同。
(5)适宜性等级评定的方法及等级确定适宜性等级评定方法: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法、综合因子评价与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与极限条件法、主要限制因素评价法、类比分析法。
评价标准:主要限制因素等级的制定参考(《编制实务》P289)。
指数和法要有因子指数和权重表、分级表。
选定的评定因素一定要与农用地应具备的土地质量要素相衔接,如土体厚度、地面坡度、质地、有机质含量、砾石含量、地形坡度、灌排条件等。
分级必须合乎有关规定及当地实际。
也可以根据当地耕地林地质量情况制定等级。
3.4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决策和改良途径选择的基础。
按照一般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首先对需进行评价的土地作土地质量调查编制图表,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提出土地利用类型,两者进行匹配后,调节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最终确定复垦后土地利用类型。
3.4.1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原则(1)综合分析原则待复垦土地除受区域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地质等自然成土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土地破坏类型、破坏程度和利用方式等,故复垦后土地质量状况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主导因素原则在土地利用中,土地质量可能因某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有较显著的差异。
这种情况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要对主导因素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对其影响重点考虑,以消除这种因素的影响。
(3)综合效益原则复垦应当充分考虑国家和企业经济条件承受能力,以适度的复垦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4)农业用地优先原则在评价被破坏土地复垦适宜性时,应当分别根据所评价土地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等具体条件确定其复垦利用方向,一般情况下原有农业用地仍应优先考虑复垦为农业用地,以贯彻保护农田的基本国策。
3.4.2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3.4.2.1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方法目前,从国外工作实践来看,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大致有四种方式:一是以土地类型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即以土壤、地貌、植被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依据;二是以土壤分类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划分依据是土壤分类体系;三是以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四是以行政区划单位作为评价单元。
本项目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第三种方法,即以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项目区,同一行政单元待复垦土地土壤条件等因素不同,土地质量差异明显,因而不能按行政单元划分评价单元。
其次,项目区复垦土地的土壤类型由于受到剥离、挖损、回填、复垦一体化工艺的影响,复垦后的土地己经不同于项目区土壤类型,因而不能用土壤普查资料的土壤类型单元做评价单元划分依据。
某煤矿土地复垦方案适宜性评价摘要:依据拟损毁土地的自然属性和可能损毁的状况,评定未来土地复垦后的利用方向,目的是通过评价来确定复垦后的土地用途,以便合理安排土地复垦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避免复垦的盲目性,增强科学性,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依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必须对被损毁土地进行复垦,使其重新得到利用。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以具体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对土地条件的要求,逐个与土地资源类型的性质相互匹配并确认其适宜性过程,使其结果成为土地复垦的依据,依据分级标准对复垦土地适宜性进行分级评价。
关键词:土地复垦、损毁、评价某煤矿为响应在资源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做大做强的精神,决定在原30万t/a基础上进行技改。
该公司拟选用三处临时用地,作为技改的表土堆放场、临时工棚区和材料堆放场,现需要办理临时用地相关手续。
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临时用地管理的通知》(自然资规〔2021〕2号)等相关文件要求,需对该煤矿临时用地单独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才能办理相关临时用地使用手续。
该三处临时用地范围独立于煤矿原工业场地以外,用地总面积1.5364hm2,其中水田0.7093hm2、旱地0.2632hm2、其他园地0.0302hm2、乔木林地0.1707hm2、采矿用地0.3765hm2,全部为集体土地。
截止目前,该临时用地还在办理用地手续阶段,未进行生产建设,无已损毁土地。
一、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1)综合性与主导性原则影响复垦利用方向的因素较多,不但取决于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同时还受到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的制约评价过程中,在综合分析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识别主导因素,客观的反映损毁土地的适应性。
(2)实用性原则为使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增强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评价方法尽量采用简单、实用的原则进行。
(3)经济可行、技术合理的原则确定复垦利用方向应以最小投入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原则,兼顾区域土地利用的总体要求,发挥土地复垦的整体教益。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与措施摘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及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矿业开发效益推动经济飞速增长,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
矿产资源开采容易引发矿区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含水层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地质环境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对土地、植被造成压占和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负担。
2018年,全国矿山开采占用损毁土地360多万hm2。
其中,历史遗留矿山占用损毁土地超过222多万hm2。
同时,在自利动机的驱使下,矿山企业肆意开采、以低成本获取更高的矿产资源利益,忽视采矿衍生的自然环境问题,又会加剧生态破坏。
对此,必须从源头上把好资源利用关,强化对矿山企业开采活动的约束及监管,尽可能减少采矿活动对矿山生态环境的扰动。
关键词:复垦适宜性;措施防范;生态环境引言地作为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于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为了对珍贵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就要结合当前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编制有针对性的土地整治规划,进而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为了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质量,就要对其编制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当地土地整治规划的实际情况,对整治规划进行一定的创新,进而促进土地整治规划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当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可靠保障。
1适宜性评价目的对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目的是通过评价来确定复垦后的土地用途,以便合理安排复垦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决策和改良途径选择的基础。
评价方法可采用因素限制法和相关因素分析法综合评价方法。
按一般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首先对需要评价的土地进行土地质量调查,编制图件,并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文件,提出该土地利用的目标,两者进行比配后,调整利用目标或提高土地质量来完成土地适宜性评价工作。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以具体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对土地条件的要求,逐个与土地资源类型的性质相互匹配并确认其适宜性过程,使其结果成为土地复垦的依据。
关键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临时用地近几年,随着各种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给铁路沿线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铁路建设临时用地的建设也给沿线生态造成了严重损坏,加剧了铁路沿线的人地矛盾[1],如何控制减少铁路建设中因临时用地造成的负面影响[2],做好临时用地土地复垦工作,已成为近几年铁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3]。
1研究区概况额哈铁路西起新疆哈密东至内蒙古额济纳。
新建正线工程全长630km,其中新疆境内245km,为保证铁路顺利开工建设,额哈铁路(新疆段)须占用临时用地面积为696hm2,其中取土场占地面积为81hm2,弃土场占地面积为350hm2,隧道弃渣场占地面积为107hm2,拌合站占地面积28hm2,梁场占地面积为54hm2,铺轨基地占地面积为18hm2,施工便道占地面积为58hm2。
额哈铁路(新疆段)临时用地选址时遵循了尽量占用耕地的原则,因此,沿线占用临时用地多为裸地或其他草地。
2土地适宜性评价2.1评价原则科学规划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努力做到取土与造地相结合[4]。
2.2评价依据《土地复垦条例》(2011)、《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
2.3评价单元额哈铁路(新疆段)临时用地所处地区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条件基本相同,临时用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主要根据损毁形式确定,将额哈铁路(新疆段)临时用地划分为4个评价单元,即取土场、弃土场、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
2.4评价指标体系2.4.1评价体系本次额哈铁路(新疆段)临时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二级分类体系,土地适宜类主要分为适宜类和不适宜类,适宜类别下面再细分三个土地质量等级,不适宜土地不再细分质量等级。
根据额哈铁路(新疆段)沿线土地类型,划分为四个适宜等级。
耕地适宜性评价等级:宜耕一等地,宜耕二等地,宜耕三等地,不适宜。
3.4 地盘复垦合适性评价地盘合适性评价是地盘复垦应用偏向决议计划和改进门路选择的基本.按照一般地盘合适性评价步调,起首对需进行评价的地盘作地盘质量查询拜访编制图表,并根据地盘应用总体计划计划,提出地盘应用类型,两者进行匹配后,调节地盘合适性评价成果,最终肯定复垦后地盘应用类型.地盘复垦合适性评价的原则(1)分解剖析原则待复垦地盘除受区域气象.地貌.泥土.水文.地质等天然成土身分的影响外,还要受工资身分的影响,如地盘损坏类型.损坏程度和应用方法等,故复垦后地盘质量状态是各类身分分解感化的成果.(2)主导身分原则在地盘应用中,地盘质量可能因某一个身分的影响而有较明显的差别.这种情形下,在分解剖析的基本上,要对主导身分做出较为精确的断定并对其影响重点斟酌,以清除这种身分的影响.(3)分解效益原则复垦应该充分斟酌国度和企业经济前提推却才能,以适度的复垦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4)农业用地优先原则在评价被损坏地盘复垦合适性时,应该分别根据所评价地盘的区域性和差别性等具体前提肯定其复垦应用偏向,一般情形下原有农业用地仍应优先斟酌复垦为农业用地,以贯彻呵护农田的根本国策.待复垦地盘合适性评价单元的划分.1 待复垦地盘合适性评价单元划分办法今朝,从国表里工作实践来看,待复垦地盘合适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大致有四种方法:一是以地盘类型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即以泥土.地貌.植被和地盘应用近况的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根据;二是以泥土分类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划分根据是泥土分类系统;三是以临盆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四是以行政区划单位作为评价单元.本项目区待复垦地盘合适性评价单元的划分,采取第三种办法,即以临盆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重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起首,在项目区内,统一行政单元内待复垦地盘泥土前提等身分不合,地盘质量差别明显,因而不克不及按行政单元划分评价单元.其次,项目区复垦地盘的泥土类型因为受到剥离.挖损.回填.复垦一体化工艺的影响,复垦后的地盘己经不合于项目区泥土类型,因而不克不及用泥土普查材料的泥土类型单元做评价单元划分根据.第三,因为暂时用地的应用类型不合,统一类型地盘的损坏程度不合.是以,也不克不及用地盘类型单元作为评价单元.综上所述,本项目区采取临盆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是最好的划分办法..2 待复垦地盘合适性评价单元划分成果根据以上原则和办法,对项目区待复垦地盘进行合适性评价单元划分,划分成果见表3-2表3-2 待复垦地盘合适性评价单元划分成果待复垦地盘合适性评价.1 影响待复垦地盘合适性身分影响复垦工作开展的是泥土的侵蚀才能.有用土层厚度.泥土的构造.pH值.泥土有机质.污染程度.地形坡度及供排水前提等九种因子.它们分属以下四个类型:起首,地形坡度影响能量的再分派,是最直接有用的评价因子.其次,供排水前提是植物发展的最重要因子.第三,泥土的组成(泥土的构造.有用土层厚度.pH值.泥土有机质.污染程度),直接关系着物种的选择,是最具有决议性的评价因子.第四,泥土的侵蚀才能,关系着植被恢复的难易程度,是举足轻重的评价因子.在调研的基本上,把影响复垦工作的泥土的侵蚀才能.有用土层厚度.泥土的构造.pH值.泥土有机质.污染程度.地形坡度及供排水前提等9个制约因子进行定量剖析,树立评价模子.它是地盘复垦应用偏向决议计划和改进门路选择的基本.根据农林牧业合适性评价等级尺度分为一级(合适).二级(较合适).三级(临界合适)和不宜四个级别.具体计划如表3-3(起源:《地盘评价纲领》):表3-3复垦地盘重要限制身分的农林牧业等级尺度表.2 待复垦地盘复垦前后质量比较地盘合适性评价的目标是在复垦实施后,根据地盘应用总体计划和合适性评价成果,肯定复垦后地盘的用处.本项目地盘复垦设计中,对拟损坏地盘从施工阶段就重视预防掌握,使损坏程度降到最低.地盘复垦同时应用各类工程和生物措施,对地盘的质量进行恢复和改进,根据这一复垦设计原则,估计待复垦地盘的质量不会降低.根据地盘应用总体计划,肯定地盘类型与近况地盘应用类型雷同.是以,将近况地盘和复垦后的地盘质量进行比较,经由过程剖析前后状态,找出质量差别,最后对比复垦地盘重要限制身分的农林牧业等级尺度,得出复垦后地盘的质量对近况应用的合适性.以下是对影响复垦地盘的九个限制因子分别进行剖析.1.泥土侵蚀才能.指泥土和成土母质在外营力感化下被分别.损坏和移动的才能.在本项目标复垦中,待复垦地盘在应用前,起首进行了表土剥离,并将表土概况夯实,加盖防水油布,防止了水土与营养流掉.表土剥离后的地盘,占用时会将地盘压实,雨水冲刷等对泥土的侵蚀影响不大.固然在表土转移及存储进程中,消失必定的水土及营养流掉,但这种流掉因为各项存储及呵护性应用进程中被降至最低,移转产生的地力损掉极其微弱.2.污染程度.在待复垦的地盘中,只有在暂时用地8中暂时工棚的应用进程中有污染.主如果清洗车辆的废水.工人栖身时的生涯废水以及人的粪便污染物.在处理的进程中,将废水就近顺农用地中的排沟渠排放,人的粪便经化粪池处理后,当作肥料施用在复垦后的地盘上.在施工进程中,因为有车辆的行走,必定产生废气,这些废气排放产生的大气污染在泥土复垦中重要经由过程生态用地的恢复得以缓解.分解而言,废水.固体污染物对泥土的污染稍微,而废气污染不是复垦所要解决的症结问题.3.地形坡度.在本项目中,没有取土场的损坏,复垦的地盘虽经表土剥离,但是施工停止后全体又表土回填,进行地盘平整,是以估计复垦后地块的地形坡度不会受到影响.泛指泥土中起源于性命的物资.对于待复垦地盘,实施表土剥离和防护,包管了表土的有机质含量不削减.在复垦后,施用农家肥或农家肥来增长耕地有机质,恢复或进步耕地肥力.荒草地采取撒播草籽的生态措施复垦,包管泥土的有机质含量不流掉.因为占用前的预防措施和占用后的恢复措施,使地块复垦前后的泥土有机质不会降低.是指泥土颗粒(包含团聚体)的分列与组合情势,分为粘土.壤土.沙土等.在表土剥离.移转和堆放进程中,会对泥土造成必定程度的压实或松散,这时就会损坏表土的团粒构造,影响泥土的含水性,损坏泥土的孔隙度和泥土的水气均衡,从而使泥土肥力在必定程度高低降.6.pH值.近况地盘和复垦后地盘的有机质含量没有产生太大变更,也没有影响pH值的物资进入泥土.泥土的pH值没有产生变更.7.灌排前提.在拟损坏的地盘中,没有占用地盘排水沟渠,同时,因为近况地盘和复垦后的地盘的地形坡度根本没有变更,是以现有的排水前提和复垦后的排水前提雷同.8.有用土层厚度.在暂时用地占用之前,设计将30厘米的表土进行剥离.堆放时概况夯实,同时加盖防水油布,来防止水土流掉.施工停止后再将表土回填.除去表土今后的心土和底土会被压占,固然经由松散,但是还会在必定程度上受到损坏.同时因为泥土构造的损坏,复垦后的有用土层厚度会比近况地盘差.将复垦后地盘与近况地盘质量进行比较,按-3,-1,0,+1,+3五个分值进行差别性打分(“-”暗示复垦后地盘质量降低程度,“+”暗示复垦后地盘质量进步程度).同时对各评价因子赐与不合的权重,最后算各地块的总分值,肯定复垦后地盘的质量.复垦后地盘质量和近况地盘质量对比得分表如下:表3-4复垦后地盘与近况地盘质量对比表由上面表格中的数据,根据以下公式:式中:c j:第j个评价单元总分值;A ji:第j个评价单元第i个因子的分值;W i: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盘算得出以下分值表:表3-5 项目暂时用地地盘质量变更分值表根据[0,1]轨则,每变更0.20为一级,即地盘质量等级响应进步或降低一个等级.从以上分值变更表可以看出,复垦后地盘与近况地盘质量在统一等级内.个中暂时工棚.堆占场.暂时排水明渠用地的地盘质量变更较大,重点表示在泥土物理构造的变更.是以在地盘复垦中,须重视对上述暂时用地复垦的后续治理及保护,特殊是对底土的输送及防止泥土板结措施的实施,这类措施奏效须要必定的时光,是以在短期内可能表示为地盘质量的降低,但长期而言,经由过程对泥土物理构造的改进,其质量变更不大.根据上述剖析,参照地盘应用总体计划,肯定该项目暂时用地复垦偏向与近况地盘用处雷同.。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与措施摘要:土地复垦是矿区生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土地与企业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国家工业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复垦工程的效果,对指导矿区土地复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露天矿山土地复垦现状,重点对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土地复垦;适宜性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土地沉降问题日益突出,加之我国目前的人口状况和有效耕地不断减少,使得土地复垦工作刻不容缓。
许多研究人员也利用分形理论对土地复垦进行了研究,研究土壤重建后的成分特征和参数条件,为土地复垦过程中评价土壤重建质量提供了量化标准;因此,本文主要根据土地复恳进行相关探究。
1.土地复垦概述土壤复垦是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对因开挖、沉降和占用而受到破坏的土壤,采取补救措施,使之复垦到可用状态。
“这样一项极其全面的应用技术,涉及到整个区域生态系统和经济条件。
循环利用不是简单的地貌修复,而是一种具体的重建,即最有效地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复垦利用后的土地既要满足当今人们的需求,又要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活环境。
过去,但仍不理想,再生技术水平低,再生土地的粗放利用不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也较差。
1.选择针对性复垦技术采矿形成的地形及其对地表水系统和植被的破坏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回收利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回收技术,提高受损土地的回收利用水平。
高效并有效促进再生区生态系统的稳定。
露天矿区毁地地貌主要有深坑、浸水区、推土场等,不同地形恢复时应选择最合适的恢复方式,因为不同的恢复方式和年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同.以煤矿塌方为例,地面起伏不平,高差高达一米。
此外,高地早干,低地积水,水肥流失严重,土壤结构松散,土壤肥力变差,土壤无法耕种。
如果要开垦农业用地,可以选择搬迁和混推两种方式进行比较。
拆除回收是指在冬季先用推土机将塌陷土面上厘米厚的活土层推起,堆放在合适的地方。
关于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之一(仅供参考,严格按国家文件要求编写)1 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1)可垦性和最佳效益原则。
在充分考虑国家和矿区生产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最小的复垦投入从待复垦土地中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时,应根据评价单元的自然条件、区位和破坏状况等因地制宜确定其适宜性,不能强求一致。
因此在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时,要重点保护、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3)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以主导因素为主的原则。
影响待复垦土地利用方向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条件、土壤性质、原来的利用类型、破坏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但各种因素对土地复垦利用的影响程度不同,应选择其中的主导因素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4)与地区土地总体规划、农业规划等相协调的原则。
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时,不仅要考虑被评价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破坏状况,还应考虑区域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规划等,统筹考虑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矿区的生产建设发展。
(5)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以自然属性为主的原则。
待复垦土地的评价,一方面要考虑其自然属性(土地质量),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属性,如社会需要、资金来源等。
在评价时应以自然属性为主来确定复垦方向,但也必须顾及社会属性的许可。
(6)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原则。
待复垦土地,尚未进行破坏,对破坏后的土地质量只能预测。
为了更好的做出评价,故对预测分析必须准确,必须对类似的现实情况加以推测,这才能作好评价。
要求:选择并增加以上原则,真正理解,并在方案中运用。
2 土地适宜性评价相关因素分析自然社会因素分析政策规划要求分析公众意见分析3、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如:(1)矿区建设区土地破坏类型及其程度;评价是否考虑了(2)土地破坏前的利用状况及生产水平;是否运用了?(3)被破坏土地资源复垦的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是评价因子选择的重要依据,是否进行联系了?此部分应该分各条展开详细说明,或根据方案特点增加其他依据,为评价因子选择及其评价提供依据。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原理及方法的研究进展郭华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土地资源管理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开展土地复垦的基础性工作,而不同评价方法的选取将影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进而影响土地复垦的决策工作。
着重介绍了5类方法,即: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可拓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法。
通过对不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实例对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的过程进行了说明,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基础和依据。
关键词:土地复垦; 适宜性评价; 分析Land reclamati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principle and researchprogress of the methodGuo Huaso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 430074,Hubei,China)Abstract: Land Reclamati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land reclamation is a basic work, and different evaluation will influence the reclamati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results of accuracy and objectivity, thereby affecting the land reclamation decision work. Emphatically introduces 5 kinds of methods, namely: the limit condition method, index metho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extension metho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According to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 and combined with the examples of land reclamati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process are described, for land reclamation work provides effective basis.Key word: Land reclamati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nalysis1 引言随着矿产资源工业与生产建设活动的迅速发展,破坏的土地面积日益扩大,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使得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严重影响了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的质量,土地复垦已成为解决我国人地矛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实现土地的有效复垦以及复垦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以土地复垦适应性评价为基础和依据。
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摘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永新县复垦土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以参照《土地评价纲要》确定的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定量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每项指标取不同数值时的具体分值,最终结果:永新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分值为3.229分,为较适宜复垦区域。
关键词:层析分析;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在认真研究项目区自然与经济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土地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要求出发,评价待复垦土地资源对农、林、牧、副、渔、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1]。
评价土地复垦的适宜性可以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复垦的盲目性,增加合理性,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保持可持续利用,对土地复垦工作的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许多学者对如何评价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研究。
张秋玲等利用不同土地复垦适宜性的评价方法对复垦土地进行评价,潘元庆等结合实例对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及利用模式进行研究[2-5]。
笔者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西省永新县烟阁乡等九个乡镇的待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旨在为后续土地复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项目区概况永新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隶属江西省吉安市,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界处北纬26°47′-27°14′,东经113°50′-114°29′之间。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力资源比较丰富。
永新县位于吉泰盆地腹地,整体地势自东、西两侧向中部逐级下降,同时,赣江各支流由四周向中心汇集,构成一个近似羽状的水系,把中部河谷与四周山丘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紧密的盆地系统。
县内共有9个土类、14个亚类、48个土属、91个土种,属土壤类型较为丰富的县份之一,县内土壤有红壤、黄红壤和黄壤等。
项目区属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区的土地复垦项目,项目涉及永新县在中乡、烟阁乡、龙源口镇、三湾乡、龙门镇、高溪乡、高桥楼镇、沙市镇和里田镇等9个乡镇,项目区总面积501.74hm2,其中拟复垦的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87.31hm2,拟复垦的独立工矿用地为214.43hm2,项目区所在区域的独立工矿用地皆为废弃砖瓦窑。
富家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摘要:开展土地复垦的基础性工作是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
以富家矿为例,将复垦单元复垦前后的质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土地的破坏状况,从而确定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
关键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富家矿1 前言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其恢复后的土地可以作为农、林、牧业用地,还可以作为建筑、旅游、休闲娱乐用地等[1]。
2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对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目的是通过评价来确定复垦后的土地用途,以便合理安排复垦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决策和改良途径选择的基础[2、3]。
按一般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首先对需要评价的土地进行土地质量调查,编制图件,并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文件,提出该土地利用的目标,两者进行比配后,调整利用目标或提高土地质量来完成土地适宜性评价工作。
2.1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具体来说,土地复垦的原则包括:①符合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复垦规划,强调服从国家长远利益,宏观利益;②因地制宜原则;③土地复垦耕地优先和综合效益最佳原则;④主导性限制因素与综合平衡原则;⑤复垦后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⑥经济可行、技术合理性原则;⑦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相结合原则[4]。
2.2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外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极限条件法、可拓法、指数和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还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论体系[5]。
3 富家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3.1 矿区自然环境概况吉林省地处大陆季风气候区,属寒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项目区位于磐石市红旗岭镇东南,地貌单元属丘陵地区,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海拔标高280~420m,呈阶梯状分部。
区内有居民居住区、耕地、林地等。
项目区土壤类型为灰棕壤土。
3.2 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单元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单元,是评价的具体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