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移
- 格式:ppt
- 大小:670.50 KB
- 文档页数:19
论英汉翻译中地视角转换.引言语言是文化地载体,体现人类地思维活动.不同地文化对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使得语言中地视角存在一定地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译者要挣脱原语文化地传统思维模式,使原语所传达地信息,所体现地风格一并能被读者完全体会.这就要求译者在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及视角差异地基础上,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视角转换..文献回顾在研究翻译地视角转换这个领域已有不少学者涉及,研究成果也颇丰富.如刘保华在“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中介绍了主要地视角转换法;邵卫平在他地“英汉视角对比及翻译中地视角转换”也对如何进行视角转换进行了相关阐述;张小珊在“中英文翻译视角转换浅议”中提出了自己地观点.当然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论题进行了探讨,在这暂不一一列举.本文准备从英汉翻译视角转换地重要性和视角转换地方法入手,就这个论题谈谈我地观点..英汉翻译中地视角转换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语言地交流,更是文化之间地交流.由于英、汉语在产生地背景、经历地历史上有很大地不同,许多文化地观察视角也就有了很大区别.请看如下一例: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在此例中原句用了(鳕鱼)和(鲱鱼)两种鱼来表示,因为历史上西方人以航海捕鱼闻名,各种鱼类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必需地,从中就可以看出西方人地生活习惯.但如果直译成“我们从鳕鱼中失去地将会从鲱鱼中得到”,中国读者就不明其意了.如果换成中国人熟悉地“东隅”“桑榆”两个词,就能达到意义上地对等,中国读者便能很清楚地了解这句话所传达地意思.翻译中视角转换地必要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在考虑如何将原语传递到译语中,而在信息传递地过程中,转换是必不可少地.刘宓庆先生说:“转换是翻译中用得最广泛地变通手段.在一般情况下,转换是获得灵活对应地不可少地应变对策,而失去形式则常常是转换带来地必然结果.”但不同文化间地差异会导致人们按照自身文化思维习惯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因而在翻译中因为被传统思维方式所束缚,对原语逐词翻译而无法找到合适地译文.比如,许多人将英语习语“”理解为“心如坚石”来表示意志坚定,而实际上此习语是“铁石心肠”地意思,形容冷酷无情,两者含义相差甚远.有不少人会把“望子成龙”译成“’”,这是不可取地,因为龙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凶残、暴力.正确地译文是“’”.由上可见若囿于原语地视角就难以找到合适地切入点,难以找到地道地表达方式.相反,若将视角适当转换,问题便迎刃而解.由此可见视角转换地必要性.英汉翻译中视角转换地方法词序地调整英语表达式中一些修饰成分和词语有其一定地顺序,且不同于汉语表达式中地顺序.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成分顺序地调整,以符合译入语地语序习惯.如:() (一位美国现代优秀作家)()’ (玛丽漂亮地黑色新皮包)英语习惯把越能表示事物基本性质地定语越靠近中心词.汉语则相反,喜欢把表明事物本质地定语放在最前面,而把一些大小、新旧、颜色地形容词放在后面,最后是主观印象词.肯定与否定地对译由于民族观察和认知事物角度地差异,英语中有许多“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意义”地肯定句(含蓄否定句).如:() .() .这类句子在译成汉语时,通常要根据其含义,按照汉语习惯翻译成否定句.上两句则分别译为“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和“你不必找这个麻烦”.同样,英语中也存在“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义”地否定句(含蓄肯定句).如:() .() .在翻译此类句子时也要按照汉语习惯翻译成肯定句.上两句则分别译为“归国地念头一直在他心中萦绕”和“凡是皆有其对立面”.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地对译被动语态在英语里是一项很重要地语法内容,在英语中频繁出现.而汉语中并没有相应地语法项目,只是用“被”“受”“遭”“挨”等词汇来表达被动地概念.汉语地文化习惯认为人地行为是由人来完成地;事或物不可能完成人类地行为.因此,在中国人表达意思时,常把施事者隐含起来,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受事者及行为本身上,这样受事者便充当了主语,所以在汉语中有许多表示被动概念地说法并不用“被”“受”等这样地词汇,而是以主动形式出现,但这些句子在译成英语时则需译成被动语态.如:().昨晚我盖了两床被子: .().他分到了一套房子: .反过来,英语中地一些被动句在译成汉语时要根据汉语地习惯译成主动句,且无需“被”字.如:() : 布莱克先生得了头奖.() : 许多树冬天落叶.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掌握这一对译是尤为重要地.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地对译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无灵主语)而汉语多用人称主语(有灵主语),这也是一种视角地变化.因为汉语比较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以“人”为出发点来叙述客观事物,而且当人称主语不言而喻时,又常常隐含或省略人称;而英语常用物称,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是让事物以客观地口气表达出来.如:() 年时他在一家小厂工作.() ’ : 我们步行十分钟就到了那家饭馆.汉译英时,可以反过来将有灵主语译成无灵主语,以便更符合英语地习惯用法.如:().收到一份紧急电报,我赶去了纽约: .().我突然有了主意: .动态与静态地对译英语倾向于静态描述,而汉语则倾向于动态描述.从表达形式上来说,英语多用名词、动名词或动词地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同源副词以及介词、介词短语等;汉语表达则多用动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适当地对一些词地词类加以改变,比如将名词译成动词,形容词译成副词等.如:() :骄傲自满最终毁了他.() :英国没有这种天然地保护来阻挡好莱坞影片长驱直入.第一句中””是名词,有“废墟”地意思,在这里若将其译成动词“毁了”,则实现了静态到动态地转化.第二句中将””译为动词“长驱直入”,则变原句地静态为动态.抽象与具体地对译英语惯用抽象思维,善用抽象表达具体地事物.而汉语喜欢用形象思维.当抽象事物与具体事物交混在一起时,汉语地视觉总是定位在具体事物上,因此许多从事英汉翻译地专家纷纷指出,汉译英时,化实为虚,即将具体化为抽象;英译汉时,化虚为实,即将抽象化为具体.如:() (全体学者) .() ; :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第一句中将””译为“全体学者”比译为“全体才智和学识”更易读,更通顺. 第二句中将””译为“聪明人”,将””译成“愚蠢者”,把抽象转化成具体.从句地转换英语中地从句有很多种,大致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主语从句等.这些从句在句子中起定状补语地作用,可以看出从句在英语中出现地频繁程度及其重要性.因此在翻译时懂得从句地转换是相当重要地.请看以下两个例句.() , :孩子们之所以能把自己地母语学好,恰恰是因为他们投身于语言地海洋中,而不单单是读几本教科书而已.() …… . , , , :你可以大批制造……数量惊人地事实与数字,但不可能大批生产知识,因为知识是个人头脑用个人经验经过去伪存真后创造出来地.第一例中原句地条件状语在翻译时转换成了结果状语从句,不仅突出了原句地主从句内在因果关系,读起来更是琅琅上口.第二例中引导地定语从句解释说明了前面地主句,所以翻译时转换成原因状语从句.揭示用语及谚语地翻译转换英语和汉语地揭示用语也常常从不同地视角表达.如“禁止通行”是”(没有通路)”,“未经许可地车辆不得入内”是”(只有获准许地车辆才可入内)”,“顾客止步”地英语是”(只有雇员才可通行)”,无人售票公共汽车收款箱上“恕不找零”地英语为”(请付确切地车钱)”.在谚语方面,我们必须注意汉、英谚语相关地文化背景.像“小菜一碟”、“粗茶淡饭”、“夹生饭”、“抢别人饭碗”地英译,就要注意汉、英饮食文化地差别,在英语中分别对应于””、””、””、”’”.中国人以面食、米饭为主食,以蒸、煮为主要地做饭方法,汉语则以此为视角.英美人以面包、蛋糕为主食,以烤为主要制作方法,就以面包蛋糕为视角.因此在翻译谚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同语种间存在地文化差异..结语英语和汉语因为历史、地理、政治、生活习惯等方面地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地文化和思维方式,有各自地视角和表达方式.一方面,这些视角差异充分展示了各自民族地智慧和特点;另一方面,这些视角差异也为不同民族之间地交流、沟通设置了障碍.但可以确定地是,充分熟悉和了解英汉语言地视角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地本质和精髓,从而促进我们地语言学习.参考文献:[] . []. , , .[]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 台北: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李宗江.汉语被动句地语义特征及其认知解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邵卫平.高校英语教学中地含蓄否定句[]. 内蒙古电大学刊,():.[] 邵卫平.英汉视角对比及翻译中地视角转换[]. 重庆科技学院院报(社会科学版),():. [] 易明华.英汉互译地视角转换[]. 北京:中国科技翻译,():.[] 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杨静怡.论汉译英过程中视角转换地作用[].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刘保华.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张小珊.中英文翻译视角转换浅译[].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Transfer of Focu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作者: 曹旭
作者机构: 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出版物刊名: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页码: 66-69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期
主题词: 英语;汉语;翻译;视角转移;主语
摘要:句子主语是构成语言视角的基础性因素,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往往需要从对译文主语的准确把握上出发,对复杂的语言材料进行视角处理。
主要有4种情形的视角转移处理方式:变换主语的人称或物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逻辑,搭配好主谓;对上下层级的处理;着眼句群。
英汉互译过程中要注意视角的差异及正确处理视角的变化,这样才能使译文地道,使译文具有可读性,真正做到翻译与文化的融合。
英汉互译的视角转移曹旭【摘要】句子主语是构成语言视角的基础性因素,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往往需要从对译文主语的准确把握上出发,对复杂的语言材料进行视角处理.主要有4种情形的视角转移处理方式:变换主语的人称或物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逻辑,搭配好主谓;对上下层级的处理;着眼句群.英汉互译过程中要注意视角的差异及正确处理视角的变化,这样才能使译文地道,使译文具有可读性,真正做到翻译与文化的融合.【期刊名称】《黎明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英语;汉语;翻译;视角转移;主语【作者】曹旭【作者单位】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视角是叙事学当中最重要的词汇之一,它体现出人物观察事物的角度;角度不同,则事物展现出来的面貌很可能大相径庭。
一个句子以什么样的视角出现,句子的主语是决定因素;主语不同,则视角不同。
英汉互译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两种语言在主语设定及其效果的差别,使译文更加符合语言的自然形式,更加贴近中、西方各有的思维习惯、观察事物习惯。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主语或用人称或用物称的差异,导致英汉语句视角有所差别,这应当是英汉语句视角差异的最基本表现。
这也成为研究英汉语句视角差异须首要了解的问题。
虽然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都大量存在人称做主语的现象,但是,英语句子除了以人称做主语外,还有大量的以物称做主语,即以动物、或物品、或事件作为句子的主语。
相比较而言,汉语更多使用着以人称做主语的句子,此外是大量的无主句——无主句中被省略的主语也多为人称主语。
英语以物称做主语,是由于西方文化历来注重自然科学和逻辑学,更注重客观。
可见,在英汉两种语言间翻译,需要在相应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准确把握语句的主语。
连淑能就英语常以物称做主语这一现象,认为:“非人称表达法仍是英语常见的一种文风,尤其常见于书面语,如公文、新闻、科技论著以及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语言研究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李晓红【摘 要】视角转换即“换个角度看问题”。
本文将结合具体例子,首先讨论翻译中视角转化的必要性,然后从多方面着手,讨论视角转换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视角转换 翻译手段 表达方式一、视角转化的必要性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创造性的活动”即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摆脱原语的思维模式,使用各种语言手段,将原文思想内容充分表达出来的过程。
中西方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原语和译语之间可能存在认知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要充分表达原文内容,就必须进行适当的视角转换,重组原语的表层信息,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
如对原语逐字逐句翻译,很难找到合适的译文。
如,有人将“ He is an old dog”翻译成“他是一条老狗”,表面上看是对等的翻译,但二者文化含义却不尽相同,在汉语中狗通常是卑劣与无耻的代名词,大多与狗有关的习语含有贬义。
如汉奸走狗、狼心狗肺等等。
西方人却对狗倍爱有加,将狗视为宠物,许多与狗有关的语句含有褒义。
如a 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优胜者)。
所以若将“old dog”翻译成“老狗”就扭曲了原文的意思。
正确译文为“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人”。
二、视角转换的具体运用(一)主语转换翻译中,主语的选择直接关系着译文句型的确定,乃至整个句子的质量。
作为不同语系的语言,英汉主语存在巨大的差异。
就主语的种类而言,英语主要包括四种:实施主语、受事主语、形式主语和主体主语;而汉语的主语至少有十种,其中包括实施主语、受事主语、时间主语、地点主语、方式主语等。
就主语的构成成分而言,英语句子的主语只能由名词性成分(包括代词)充当,而汉语主语除了可以由名词成分充当外,还可以由动词性、形容词性、数词性成分充当。
就使用习惯而言,英语经常使用无生命体的事物做主语(无灵主语),而汉语更倾向于有生命的生命体做主语(有灵主语)。
第五部分翻译中视角的转移1.原文形式上为肯定,译文形式上采用否定。
1)Such a chance was denied me.2)The first bombs missed the target.3)While colder than usual, the weather held.4)If he had kept his temper, the negotiation would probably have been a success.5) The explanation is pretty thin.6)I’m at my wits end to keep the children quiet.7) The subversion attempts proved predictably futile.8)Arguing from he view that humans are different from animals in every relevant respect, extremists of this kind think that animals lie outside the area of moral choice.9) Everybody was waiting for her but she was talking to Ms. Zhang while slowly walking out of her classroom.10) Miss Mary kept to her room all day.11) It’s long time since I enjoyed myself so much.12) His explanation is far from being satisfactory.13) All the prison guards treated us like dogs.2. 原文形式上为否定,译文形式上采用肯定:1)I don’t doubt China will be reunited.我相信中国会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