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化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38.73 MB
- 文档页数:48
浅谈江西文化历史学类151班王芸清学号:5000415016一、江西概况1.地理位置江西省(Jiangxi Province),简称赣(gàn),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属于江南地带,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赣)。
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
2.组成江西辖11设区市:南昌(江西省省、城市)、九江(江港口城市)、赣州(江西南门、世界钨都)、饶(旅游胜优秀旅游城市)、宜春(赣西城市)、景德镇(世界瓷都)、抚州(才乡)、吉安(革命圣)、新余(钢城)、鹰潭(道都)、萍乡(江南煤都),省会南昌市。
3.人口与面积人口4456.75万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4.文化简况古时江西属移民之地,故方言较多,有赣语、吴语、客家话、闽南语、徽语和官话。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徐稚、陶渊明、綦毋潜、来鹄、林士弘、王安石、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曾巩、黄庭坚、姜夔、杨万里、朱熹、陆九渊、京镗、石孝友、文天祥、虞集、揭傒斯、解缙、汪大渊、宋应星、魏良辅、汤显祖、朱耷、王猷定、彭元瑞、蒋士铨、魏禧、詹天佑、陈寅恪、傅抱石、胡先骕、梅汝璈、程懋筠、罗隆基、黄秋园、欧阳竟无、古龙、袁隆平、李安、刘颁、刘敞等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
二、文化总览文化,赣文化泛指赣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赣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赣文化在上古时代脱胎于越文化、吴文化,在两千多年中不断和中原文化融合,最终发展成赣文化。
总体看,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
经长期发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构成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
从地域角度看: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等诸多子系统。
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角度看: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江西习俗文化传统
江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不仅体现在节日庆典、民俗活动中,也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江西人民的精神财富。
在江西,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挂灯笼,准备年货,迎接新年的到来。
人们还会举行庙会、舞狮子、放鞭炮等活动,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吉祥。
此外,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除了节日庆典,江西的习俗文化还体现在婚嫁、丧葬等方面。
比如,在江西,
婚礼上会有着丰富多彩的仪式和习俗,如过大礼、拜堂、喜酒等,这些都是传承千年的传统习俗,代代相传。
而丧葬方面,江西人有着独特的丧葬习俗,如告别仪式、守丧习俗等,这些习俗都体现了江西人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思。
此外,江西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打秧歌、踩高跷等,这
些活动不仅是人们娱乐的方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江西的习俗文化传统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
和文化内涵,是江西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到江西习俗文化传统的魅力,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
江西文化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江西文化。
江西,位于中国大陆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
江西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将从江西的地理特点、传统文化、历史名人以及民俗风情等方面,为大家介绍江西这块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江西的地理特点。
江西地处中国东南部,东临东海,南濒赣江,素有“赣、闽、粤、湘四省之襟”之称。
江西境内山地起伏,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有“千山之省”之称,是因为江西有着大量的山脉,如武功山、龙虎山等。
这些山脉不仅给江西赋予了优美的自然风光,也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江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其次,我们不得不提到江西的传统文化。
江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古代,江西是道教和佛教的重要传播地,留下了许多宗教文化遗迹。
比如庐山的庐山大梵宫、白鹿洞书院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代表。
此外,江西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众多历史名人如庐山的李白、临川的李清照等都为江西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再者,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江西的历史名人。
江西是一个孕育英才的地方,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比如唐代诗人李白,他的诗作被誉为“诗仙”,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还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她以清丽脱俗的词作闻名于世。
这些历史名人都为江西的文化传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江西的民俗风情。
江西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比如江西的龙舟文化,每年端午节时,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又如江西的土家族舞蹈,优美的舞姿和悠扬的音乐吸引了无数人的喜爱。
这些民俗风情不仅丰富了江西的文化内涵,也为江西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总的来说,江西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省份,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希望大家能够有机会亲自到江西走一走,感受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体会江西文化的魅力。
大学语文大一知识点总结江西江西是一个位于中国东部的省份,以其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而闻名。
作为大学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了解江西的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作品。
本文将对大学语文大一知识点总结江西进行探讨。
一、江西文化概述江西是中国的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自古以来,江西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孕育出许多文化名人。
该地区的文化特点包括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世界文化遗产著名景点庐山、红色文化等。
二、江西历史文化名人1. 陶渊明陶渊明是东晋末年江西泰山(今江西上饶)人,他是东晋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学者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桃花源记》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含义深远的主题而闻名。
2. 唐寅唐寅,字子美,江西袁州(今吉安)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音乐家。
他的诗歌创作以咏史之作为主,代表作品有《临江仙·满江红-唐伯虎点秋香》等。
3. 范仲淹范仲淹,字元章,江西赣州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他的代表作品《岳阳楼记》以描写岳阳楼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观展示人物内心矛盾和纷争。
三、江西的文学作品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者曹雪芹是江西人,该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刻画了中国封建社会各个阶层的形象。
2.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东晋末年文人陶渊明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
该作品通过描绘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厌倦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3. 《马丹阳山脉》《马丹阳山脉》是现代江西作家曾淑雅的小说作品。
该作品以江西南昌市为背景,通过描绘城市的变迁以及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四、江西的民俗文化1. 行测行测是江西地区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通常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
参与者会戴着祥云帽,穿着古代的衣服,手持高举彩旗、舞龙等,表演各种节目,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2. 绿鞋会绿鞋会是江西地区民间的一种婚礼仪式,主要流行于赣南地区。
赣文化赣文化,即江西文化,又称“江右文化”、“豫章文化”。
赣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奥义为:“文、章、节、义”。
可以说自古以来文章与节义并重,不仅是对赣文化主体精神的评判之一,而且是江西人士遵循的人生信条和追求目标: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佳话;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刚正、严己、修身,是一代名臣的代表;民族英雄文天祥凛然正气,忠贞爱国,树起了民族精神的丰碑,他所写的爱国主义诗文,令人回肠荡气;一代文宗欧阳修积极参与朝政改革,仕途坎坷,他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成效显著,他在史学、文学、谱牒学、金石学等方面均有创造性的贡献,他的不少名篇为传世经典。
第一个提出杀秦桧谢天下的庐陵人胡铨遭流放23年而不屈,誉为江西千年脖子最硬的人,他所写的爱国政论文,一直是后人声讨卖国贼的范文;“诗坛霸主”杨万里,一生忧国忧民,宦海浮沉痴心不改,他创作的“诚斋体”诗歌,传颂千古;世界上最大最早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主编解缙,不仅才华卓绝,还以敢于直指时弊,敢于与奸徒斗智斗勇而朝野闻名;明末抗清名士艾南英,撑起南明朝一片天;近代革命家李烈钧,湖口祭旗讨袁,开创“二次革命”。
还有宋代写出我国第一部水稻品种专著《禾谱》的曾安止、爱国词人刘辰翁、名相周必大;明代编绘我国第一册分省地图集的罗洪先、内阁首辅杨士奇、唯物主义哲学家罗钦顺、空想社会主义实践者何心隐、阳明心学的传承者邹守益等一大批江西名士,无一不是“文章节义并重”的奉行者和典范。
他们不仅为赣文化增辉,还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有一种观点认为赣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象陶渊明一样,善隐厚重,隔代发作。
赣文化应该是中国文化的隐性的核心和支柱,周围几种文化包括楚文化,吴越文化,粤文化是赣文化向各个方向上延伸的几个触角。
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的根在江西。
有意思的事是中国的根在道教,道教的根正在江西道教。
人们只注意到显性的湖南、浙江、广东等地,却没有注意到隐性的江西。
所以当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时候,只有触及到了江西,才算真正触动了中国,只有江西动了,中国才是真正意义上彻底地反抗,中国的改革也是这样,未来也只有江西改变了,中国的全盘和民族的命运才真正能得到改变。
江西赣文化
江西赣文化是指江西省赣州市地区的文化特色,它是中国文化众多分支中独具特色的一支,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赣文化的多元性和价值性。
江西赣文化的发源地是江西省赣州市,赣州是一座历史名城,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唐代,赣州因开拓海外贸易而繁荣起来,成为一个国际的商业城市。
在宋明清三代,赣州地区吸纳了大量的移民,这些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从而形成了现在丰富多彩的赣文化。
赣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江西赣文化的基石。
在唐宋时期,这里曾经有许多文化名士出现,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琵琶大师白居易,宋代诗人张巡、陆游,清代戏曲大师袁雪芬等等,他们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都体现了赣文化的独特魅力。
赣文化还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文化,因为赣州地区地处江南山区,山水之间,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交融和相容,已经形成了浓郁的生态文化。
在这里,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如庐山、龙虎山、井冈山等山水名胜,它们分别代表着道教、佛教、革命历史等不同的文化体现。
赣文化还具有广泛而深入的民众性,民间艺术与节庆活动的繁荣也是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赣地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有龙船赛、牛欢、弦子抬、抢地头等传统活动,它们传承至今,为当地的民众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和文化内涵。
江西赣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珍宝之一,它独具魅力和价值,作为中华大地上的一个重要之区,赣州切实推广和传承赣文化,把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好,为江西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城市⽂化】江⻄历史⽂化知识⼤全 【中国城市⽂化】江⻄历史⽂化知识⼤全 说起江⻄,我们每个⼈可能⽴⻢想到的是“⻥⽶之乡”。
江⻄是⼀个⾮常有历史以及拥有⾃⼰特⾊的⼀个城市。
他们的语⾔⽂化以及他们拥有的⼀些物质遗产都是⾮常有特⾊的。
⼤家知不知道江⻄的城市⽂化吗?下⾯就随着店铺⼩编⼀起来学习⼀下吧! 江⻄辖区历史: 江⻄开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万年以前。
商朝时期,江⻄已进⼊⻘铜器时代,与中原地区的经济⽂化发展⽔平⼀致。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三国分争江⻄。
⽽江⻄作为明确的⾏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帝初年。
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县,下辖18县,所辖地域与今⽇的江⻄省区⼤致相当。
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江⻄属扬州刺史部。
公元291年,即⻄晋元康元年,设江州,治所南昌,后迁⾄浔阳郡(江⻄九江市),其主体为江⻄地区原有郡县。
隋时曾作⾏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隋代的江⻄地区设有7郡24县。
⾄唐时增加到州37县。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江⻄属于江南道,唐⽞宗开元⼆⼗⼀年(733年)时增为15道,属江南⻄道,其监察区下辖8州,治洪州(南昌市)。
五代时期,江⻄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政区划6州、4军、55县。
交泰元年(958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初设江南路,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路,江⻄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部分⾪属于江南⻄路,仍治洪州,另有⼀部分⾪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中书省制度(简称⾏省或省)。
江⻄⾏省辖区远远⼤于今天的江⻄省区。
除包括了今江⻄绝⼤部分地区外(原江⻄东北地区⾪属于江浙⾏省),还包括了今天⼲东省的⼤部分。
江⻄⾏省下辖13路、2直⾪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中书省为布政使司,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
江西的风土人情及特色
1、地理环境:一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天下悠,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二有三清天下
秀.“江南第一仙峰”、“黄山姐妹山”、“华东明珠”等殊誉的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三有龙虎天下绝.龙虎山为我国道教发源地,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明净秀美、婀娜多姿、流芳千古;四有革命圣地--井冈山;五有“白鹤世界”,“珍禽王国”之称的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官山自然保护区闻名遐迩. 2、历史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之美誉.唐代以来江西进士占全国的10.99%;有状元41名.自汉代以来,江西有800余人列传,有90人任宰辅.江西籍名人有:陶渊明、杨万里、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文天祥、朱熹、汤显祖、宋应星……数不胜数,撑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
3、风土人情:华夏闻名的”老表“赣文化之乡,汉语八大方言之一的赣方言,赣南客家文化之乡.。
江西有哪些传统文化江西文化是江西地区许许多多传统文化的集合体,是一种多元化的地域文化。
那么江西有哪些传统文化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文章你就知道了。
书院文化“江西书院甲天下。
”江西是古代书院的起源地,唐代德安义门东佳书院和高安桂岩书院是中国设立最早的书院之一。
宋代白鹿洞书院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华林书院延四方讲席,鹅湖书院首创学术自由争辩之风,白鹭洲书院以人才辈出、延续办学800年而着称。
在明代1239所书院中,江西地区就有238所,占五分之一。
据清光绪《江西通志·书院》记载,江西书院达526所。
有学者根据其他各种史籍、志书、笔记、碑刻统计,认为江西古代书院足有千余所之多,迄今保存较完整的仍有85所。
赣文化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
经长期发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构成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
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
其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临川文化临川文化是以江西临川为汇合中心,人文、风物、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医理、学术、宗教、民俗、体育、语言、建筑、美食等实行向性组合,而形成独具特色,自有特征,承上启下的区域文化。
临川文化背景下诞生了宰相词家晏殊及其儿子晏几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医学家陈自明,地理学家朱思本,着名的戏剧家汤显祖等历史文化名人。
赣南客家文化赣南客家人的进取精神、乡土意识和淳朴务实精神孕育了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毋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诗人曾几、散文家魏禧、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勰,以及革命年代叱咤风云的将军古柏、肖华等名人。
赣南600余幢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
客家民俗文化包括山歌、赣南采茶戏、东河戏流传至今。
方言文化古称傒语,习称赣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有60多个县市。
江西历史文化知识介绍文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东西。
它意味着人们凌驾于物质追求之上千姿百态的精神状况!关于江西的文化,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江西历史文化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江西历史文化知识介绍江西省,简称赣。
因为江西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
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派颖侯灌婴率兵进驻南昌,并修筑南昌城,俗称灌婴城,取"唱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并为豫章治郡,隋初为洪州治。
唐、宋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为东南有名的都会,故又称"洪都"。
江西古代就形成了读书成风的优秀传统。
相传最早在江西传播中原文化的是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
中国从隋唐以后,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至清代,历代全国进士计98689人,江西进士10506人,占10.7%;全国状元724人,江西状元41人,占5.6%。
江西另有武状元6人。
江西也是佛道两教的源流之地,形成了宠大的宗教派别。
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
江西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创始人为汉代张道陵和他的曾孙张盛。
张道陵被张盛尊为掌教、正一天师,因而又称天师道或正一道,为中国道教的鼻祖。
金、元以后,正一派与全真派南北对峙,成为独树一帜的道门分支。
庐山东林寺,是中国佛教十派之一净土宗的发源地,创始人是晋代慧远和尚。
因此,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庐山东林寺等,一直是全国重点寺院,近年来,多有外地和日本、韩国佛教徒前来朝拜。
另外,江西的农业自古就以种植水稻为主。
隋唐以后,国家经济重心南移,江西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经济繁荣兴旺,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茶叶种植和加工也大大发展,数量和质量都居全国之首。
同时,陶器、造船和银、铜冶炼在全国亦居领先地位。
明清时期,江西成为全国造纸业和以布为主的纺织业中心。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市镇。
浅谈江西文化历史学类151班王芸清学号:5000415016一、江西概况1.地理位置江西省(Jiangxi Province),简称赣(gàn),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属于江南地带,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赣)。
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
2.组成江西辖11设区市:南昌(江西省省、城市)、九江(江港口城市)、赣州(江西南门、世界钨都)、饶(旅游胜优秀旅游城市)、宜春(赣西城市)、景德镇(世界瓷都)、抚州(才乡)、吉安(革命圣)、新余(钢城)、鹰潭(道都)、萍乡(江南煤都),省会南昌市。
3.人口与面积人口4456.75万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4.文化简况古时江西属移民之地,故方言较多,有赣语、吴语、客家话、闽南语、徽语和官话。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徐稚、陶渊明、綦毋潜、来鹄、林士弘、王安石、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曾巩、黄庭坚、姜夔、杨万里、朱熹、陆九渊、京镗、石孝友、文天祥、虞集、揭傒斯、解缙、汪大渊、宋应星、魏良辅、汤显祖、朱耷、王猷定、彭元瑞、蒋士铨、魏禧、詹天佑、陈寅恪、傅抱石、胡先骕、梅汝璈、程懋筠、罗隆基、黄秋园、欧阳竟无、古龙、袁隆平、李安、刘颁、刘敞等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
二、文化总览文化,赣文化泛指赣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赣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赣文化在上古时代脱胎于越文化、吴文化,在两千多年中不断和中原文化融合,最终发展成赣文化。
总体看,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
经长期发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构成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
从地域角度看: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等诸多子系统。
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角度看: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江西文化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环境优美,人文荟萃,素有“礼仪之邦、诗情画意”的美誉。
江西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自然景观江西地处中国东部,交通便利,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境内山水相依,峰峦叠嶂,江河纵横,湖泊星罗。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庐山、三清山、龙虎山等山水名胜区。
庐山以奇峰异石、云雾缭绕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第一奇山”,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而三清山被誉为“中国最后一方净土”,山上风景秀丽,灵气逼人,宛如仙境。
历史文化江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革命圣地”。
江西是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斗争的圣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南昌起义纪念馆、共和国建立纪念馆等革命历史陈列馆为人们展示了揭开中国现代历史篇章的重要一幕。
文化传统江西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江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江西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在这里蓬勃发展。
江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艺术独具特色,如赣剧、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形式,为江西文化增添了独特魅力。
美食文化江西美食以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变化而著称。
江西菜系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口味清淡却充满精巧变化。
代表性的有赣菜、徽菜、吴菜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让人回味无穷。
江西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南昌炒米粉、九江醪糟、新干板栗等,滋味独特,令人垂涎欲滴。
江西文化多彩纷呈,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江西,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品味美食的独特魅力,定能让人流连忘返,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江西⼗⼤⽂化
01.江右⽂化
江右民系、庐陵⽂化、江右商帮、赣派建筑、古代书院、赣语、赣剧、茶⽂化、赣派学术、瓷⽂化、傩⽂化等。
02.客家⽂化
客家民系、客家⽅⾔、客家民俗、客家民居、客家围屋、客家⼭歌、客家⼭⽔、客家民谣、客家诗⽂、客家饮⾷等。
03.⼭⽔⽂化
庐⼭、井冈⼭、⼭清⼭、龙虎⼭、明⽉⼭、⼤觉⼭、武功⼭、龟峰、鄱阳湖、赣江、抚河、仙⼥湖、婺源、庐⼭西海等。
04.红⾊⽂化
⼋⼀南昌起义、军旗升起的地⽅、红军长征、井冈⼭⾰命、共和国摇篮瑞⾦、⼯⼈运动策源地安源等。
05.陶瓷⽂化
瓷都景德镇、洪州窑、吉州窑、景德镇陶瓷⼤学、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万年仙⼈洞与吊桶环遗址、⽩瓷、青花瓷等。
06.书院⽂化
⽩⿅洞书院、⽩鹭洲书院、鹅湖书院、豫章书院、王安⽯、欧阳修、曾巩、⽂天祥、晏殊、黄庭坚、陶渊明、解缙等。
07.建筑⽂化
赣派建筑、客家围屋、流坑古村、安义古村、渼陂古村、钓源古村、燕坊古村、贾家古村、滕王阁、赣州宋城等。
08.商帮⽂化
江右商帮、赣商、江西会馆、万寿宫、传承千年遍布世界、⿍盛于宋元明、⼗⼤商帮之⼀等。
09.宗教⽂化
道教祖庭、龙虎⼭天师派、三清⼭三清宫、佛教庐⼭东林寺、南昌佑民寺等。
10.风⽔⽂化
三僚风⽔⽂化、杨筠松、形势派风⽔、⼈与⾃然和谐相处等。
………………………………………………。
江西是文化大省在古代,江西文化发达;从全国看,江西是文化大省;说江西是文化大省,这是因为江西历史悠久,人文昌盛,又是革命发源地的缘故;清道光二丨十年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遭受战乱和帝国主义侵略,江西文化受到破坏,损失惨重;在广大人民群众努力下,还保存着相当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现从总体上看,分如下十二个方面作简略的介绍:一读书成风江西古代形成了读书成风的优秀传统;不读书,就不能传承历史文化;这种读书的传统起于何时呢相传最早在江西传播中原文化的,是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他字子羽,春秋末年鲁国武城人;他的品德才学都好,但貌不扬,孔子不喜欢,于是离开孔子,“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孔子知道后,作了自我批评,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后来,江西人建友教书院纪念他,他的坟墓在南昌二中校园内,文革时被毁据史记正义说子羽墓在山东邹城县,待考;至今,南昌二中仍然是全省最好的学校;江西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文化名人是陶潜,即陶渊明,他的品德操行才学都非常好,鲁迅称誉他是“伟大的作家”;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他读书马虎;他的意思是指汉代经学家们大搞训诂学,作繁琐的考证,浪费大量精力时间,没有必要,提出批评;他如果不“好读书”,不认真读书,怎么能够写出那么多好诗好文来呢一篇桃花源记没有人能超过,包括苏轼这样的大家,模仿的文章,都达不到他的意境;而全国仿制的世外桃源胜境,竟有14处之多,还有人在继续仿制;至于学习、模仿他的诗,那就更多了;陶潜读书,有优良的家庭传统;他的高祖母湛氏,新干人,陶侃的母亲,是中国古代的四大母亲之一;陶侃父亲早逝,她教育陶侃成才,“停杼教子”、“削发留宾”、“土碗送子”、“归还干鱼”等,都是感人的故事;陶侃、陶潜都有珍惜寸阴的精神和传统;陶侃常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陶潜在一道杂诗中也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欧阳修的母亲,也是中国四大母亲之一,欧阳修父亲早逝,欧母“画荻教子”,成为千古佳话;清代诗人、剧作家蒋士铨的母亲,“鸣机夜课”,也是教子成龙的贤母;宋代时,饶州人读书,蔚然成风,洪迈在容斋随笔中的记载:饶州“为父兄者,以其子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其美如此;”明代时,在吉州,“序塾相望,弦诵相闻”,“人无贵贱,无不读书”,以至“三尺童子,稍知文章”;母亲督促儿子勤奋读书的风气,一直世代相传;至今高考成绩,江西青少年仍居全国前茅,继承了二千多年读书成风的优良传统; 二科举成名中国从隋唐以后,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安置官吏;科举制规定:读书数年的生员,在县一级考试及格者为秀才,在州郡、随后为在省一级考试及格者为举人,在京城由礼部主持考试及格者为进士,其中由皇帝亲试,确定为进士中的前三名者,称为状元、榜眼、探花;秀才、举人、进士考试,原则上三年一轮,所以民俗有“状元三年一个”的说法;考丨中进士者,一般可获得知县的职务,也即有七品官衔;通过文化考试,出任封建社会的官职,比由官员乡绅推荐出任官职,显然是一种进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下诏,从光绪三十二年起停止科举考试,改由学校教育代替科举制度;由隋至清,历代全国进士计98689人,江西进士10506人,占10.7%;全国状元724人,江西状元41人,占5.6%;江西另有武状元6人;进士最多的县是吉安县,有500余名,拥有400名进士以上的县有南昌、吉水、丰城、安福、婺源等县;这些县在全国一直都是享有盛名的文化县; 三作家成派在历代读书成风的基础上,江西的诗人、词人、作家、戏剧家、文章家众多;如全宋词收入江西词家174人,占全书作者的12%,居全国第二位,略少于浙江;在众多的作家中,开基立派的有:以陶潜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和隐逸诗派,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江西词派,由欧阳修、王安石奠基的主张以理入诗的宋诗派;由黄庭坚开创的倡导言必的据的江西诗派,由杨万里首创的致力清新自然的诚斋诗体,由文天祥、刘辰翁等兴起的爱国诗体,由汤显祖开创的以情代道的临川剧派,由杨士奇等兴起的整洁端正的馆阁书体,由陈三立等兴起的不推崇盛唐诗而模仿江西诗派的同光体等;这些文学方面的派别,各有优劣长短,但在历史上影响很大,都有不同的作用和价值; 四学者成林首先是哲学家多,在哲学大辞典中收入江西宋明时期哲学家50人,占全国同期哲学家的16%以上;理学是儒家哲学的新发展;周敦颐是理学的奠基者,又是教育家,原为湖南道县人;他长期在江西从政为官,后隐居庐山北麓莲花峰下,创濂溪书院讲学,他自认为是江西九江人;理学两大派的开创者朱熹、陆九渊,都是江西人;宋、元、明三代,追随他们的学者很多,形成理学的强大阵营;其次是史学家多,在二十四史中,江西人欧阳修主修新唐书和新五代史,揭斯、欧阳玄主修宋史、辽史、金史,江西人共主修五史;大型史学着作三通,即唐朝杜佑的通典、宋朝郑樵的通志、元朝江西乐平人马端临的文南通考,三通的三位作者,江西占了一位;还有好几位作者有重要的史学着述;宋、元、明有三部大类书册府元龟、经世大典、永乐大典,主编王钦若、欧阳玄、解缙都是大学者,都是江西人;再次是文学家多,前面已有介绍,这里补充一句的是,唐宋八大散文家江西有三家,即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文、史、哲是古代的三大学科;在其他学科也都有许多杰出人才,如自然科学家奉新人宋应星,天文学家婺源人齐彦槐,地理学家崇仁人乐史、吉水人罗洪先,农学家泰和人曾安止,医学家乐安人董起潜、安福人王以斌、南昌人喻昌、新干人洪金鼎,建筑学家永修人雷发达,书画家进贤人董源、徐熙、南昌人朱耷,音乐家永新人许禾子,风水学家宁都人曾文口、廖、廖均卿,空想社会主义学家永丰人何心隐原名罗汝元等等,在全国都是各学科的第一流人物,甚至是开创性的人物; 五仕宦成群在隋唐以前做官,要靠推荐;被推荐者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须要有相当的地位、身世和声誉;江西那时世家大族少,做高官显宦的也就少;如东晋陶侃出身贫民,做到大司马兼八州刺史,是靠个人奋斗,是乱世出英雄;隋唐以后,科举代替推荐,由科举选拔人才,江西士人奋发,在朝中和地方上做官的渐次增多;自唐至清,江西人任宰相的28位,任副宰相的62位;任尚书、巡抚、翰林、御史的数以百计,在二十四史上列传的有500余人;上述人物中,当然也有不足称道者,如严嵩等人,既贪污,又做了许多坏事,但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能奉公守法、清廉勤政,许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所贡献,不少人物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如欧阳修、王安石、朱熹、文天祥这些杰出人物;先贤、先哲、先烈们留下的文化遗存,虽经历次浩劫,仍然保存了大量着述、文物、建筑和遗迹,供后人学习和凭吊; 六着述成山江西是文献之邦;这里的文指典籍,献指宿贤,或称文章节义之邦;江西有古籍1万余部,有许多着名的文集、专集、全集传世;据四库全书记载,吉安、丰城、泰和、安福、临川等县,均有文集一二千部之多;有许多全国第一流的作品;至今中学、大学语文课本,所选江西人的优秀作品,占有相当的比重; 七志士成山江西有一大批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汉晋以来,即拥有众多的慷慨节义之士;宜春的陈重、鄱阳的雷义、南昌的徐稚,是其中的着名者;唐宋以后,节义之士更多;高尚的士风,必然影响民风、官风;各州县方志,普遍反映“民风强悍”,影响所及,历代农民暴动此起彼伏,绵延不断;近现代参与太平天国起义和红军革命战争的人士也特别多,以致有名有姓的红军烈士有近25万人; 八佛道成宗江西是佛道两教的源流之地,形成宠大的宗教派别;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江西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创始人为汉代张道陵和他的曾孙张盛;张道陵被张盛尊为掌教、正一天师,因而又称天师道或正一道,为中国道教的鼻祖;金、元以后,正一派与全真派南北对峙,正一派在中国南方,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诸国,有着广泛的影响;晋代的许逊,在道教中形成万寿宫系统,成为独树一帜的道门分支;许逊实际上是位治水专家,受到江西老百姓爱戴,各处建万寿宫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凡有江西人到的地方,就有万寿宫的存在,尤其明清时期,随着江西商人的脚迹,万寿宫遍布全国,它几乎成了江西的象征;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宗教;道教主张修今生,希望长生不老;佛教主张修来世,希望转生西方极乐世界;庐山东林寺,是中国佛教十派之一净土宗的发源地,创始人是晋代慧远和尚,他放弃繁琐的念经礼佛,提出“口念弥陀,心注西方,坐禅修定,息心忘知”十六字真言,代替念经礼佛,用简单方法修行,从而使佛教普及化、大众化,使佛教由上层人士传入普通平民;至今,国内及日本、韩国仍有众多净土宗信徒;中国佛教最大的派别是禅宗,他们使佛教普及化、群众化的步子走得比净土宗更远,他们既放弃念经礼佛,也不要坐禅修行,提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们在江西获得很大发展;禅宗尊印僧达摩为第一代祖师,其驻锡地为河南嵩山少林寺,至唐代武则天时,第六代分为渐悟派的北方神秀和顿悟派的南方慧能;江西安福人行思和尚,到广东韶州曹溪南华寺,拜六祖慧能为师,成为他的大弟子,被称为七祖;行思回到吉安青原山静居寺传法,后分为三宗,他五传至宜丰洞山良价,六传至宜黄曹山本寂,称为曹洞宗;七传至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文偃,称云门宗;九传至金陵清凉院法眼大禅师文益,称法眼宗;另有禅宗第八代马祖道一,本为四川什邡人,师从六祖慧能另一位大弟子南岳衡山怀让,得法后,至江西传法,庐山马祖洞、靖安宝丰寺、鹰潭马祖岩、赣州马祖岩等,都是他传法修行的场所,他创立的门派称为洪州宗,其后分为沩仰、临济二宗;禅门五宗曹洞、云门、法眼、仰、临济广为传播,为中国佛教主流;云门、法眼二宗,至南宋时逐渐衰落,但却传入日本、朝鲜;时至今日,中国和东亚的佛教徒,仍多出自禅门五宗之下;因此,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庐山东林寺,吉安净居寺,云山真如寺,九江能仁寺一直是全国重点寺院,受到国家保护,多年前即对外开放;近年来,宜丰洞山,宜黄曹山,宜春仰山,靖安宝峰寺等,多有外地和日本、韩国佛教徒前来朝拜; 九古村成片江西古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缩影;马克思解剖商品,弄清楚了资本主义;我们要解剖古村,才能弄清封建主义;封建社会建立的基础,尤其是中国的封建社会的基础,包括小农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宗法制度、科举制度、儒家思想等,及以此为前提的建筑、艺术、雕刻、书画、习俗等等,都在古村中有集中、完整、生动、具体的表现;解剖古村,就使我们更了解中国封建社会,了解它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特别是了解它为什么延续那么长久和那么顽固;当我们解剖那些历史悠久、规模庞大、文化发达、积淀深厚、世家巨姓的村落,就了解、认识得更清楚;就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更清醒的认识;而江西因属文献之邦,鸿儒巨宦、达官富贾特别多,古代遗留下来的典雅壮观的村落,在全省犹如星罗棋布,比比皆是,它们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缩影,又是中国第一流民居建筑的典范;江西古村与北方四合院、西北窑洞、西南吊脚楼截然不同,与东南沿海因防备台风袭击而建得低矮的民居也迥然有异;它们多为两层,上层藏物,下层住人,大都青砖灰瓦,木架结构,石料为门,附设庭院,富豪者还横联纵进,至少旁加侧屋,后带倒厅;明式建筑的大门设在一旁,成品字形厅,清式建筑的大门改置中央,成口字形厅;先搭屋架,后建屋墙,因而有“墙倒屋不倒”的优点;大多马头墙高耸,或四周高墙,以天井采光;它完全可与徽派建筑媲美;它们除许多分散的、较小的、单纯务农的村落建筑略为一般的以外,凡稍大稍好的村落,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前人攻读致仕的古村,多有巍峨宏伟的祠堂,宽敞精美的宅第,装饰优雅的书院、学馆、花园,还有庄重的塔、桥、牌坊、牌楼、旗杆石,以及匾联、石刻、名树、墨迹和文物等如乐安的流坑,婺源的理坑,吉州的卢家洲,泰和的爵誉、蜀口,安福的三舍,进贤的艾溪,新建的大塘等;二是经商致富的古村,它们建有大小、风格、式样、规制一致的住宅,这是富商大贾为家人、甚至为族人统一兴建的,有的四栋、六栋、八栋,多的达三、四十栋,纵横交错,联成一体,宏大壮观;而且都是双数,并有围墙联接,自成院落,前后多半附有美丽宽阔的花园;有的还建筑村墙,绕以溪水,既宽又深,如护城河,村庄内外广植林木,浓荫遮天;如青原的美陂,吉水的桑园,婺源的延村、安福的塘边,吉安的唐贤坊,丰城的白马寨、厚板塘等;当然,也有一、二两类同处一村的,如上述远近闻名的流坑村、美陂村,甚至是仕、农、工、商四者并存又相互结合的古村;三是聚族而居的古村;江西古村一般都是聚族而居,这里仅是从建筑角度来讲,即一个大门进去,周遭高大围墙,里面千门万户、四通八达;围墙之内,住着一个祖宗所生的数十百户人家,说是一村,实为一家;有的以天井计算单位,如36个天井,48个天井,一个天井周围边有若干房间,可住一二户,房间之多,如同蜂巢蚁穴一般,称为某某大屋;而围屋却是中间一个特大的天井,四周建有住房、厨房、厅堂、仓库等,一大家族住在其中,外面以高大的围墙保护;前者如吉水的邓家大屋,永丰的罗家大屋,奉新的岳家大屋,后者如安远的东生围,龙南的关西围等,往往就是这类古村;它们外观有圆形、方形、长方形、不规则形,以方形居多;大屋、围屋的四角建有望楼、碉堡,屋外多有溪水或挖掘水沟环绕,以加强保护;采取这种封闭式很强的模式,一般为避战乱从中原南迁和为逃倭寇从闽浙西迁的两部分客家人所建,也有因靠近山区,为防盗所需的本地人和外来人所建;这三类古村的民居和一些建筑物,有许多已是“县保”“省保”“国保”单位,或国家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的还正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它们既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化的历史遗存,又是需要加强保护的珍贵文物,还是今天旅游观光的古老家园; 十故居成千江西是革命圣地、革命摇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演习场;以毛丨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在这里开辟了中国民丨主革命的胜利道路,创造了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模式;绝大多数的共和国创始人都在江西活动过,他们的脚迹踏遍了江西的山山水水,留下的任何痕迹,都是珍贵的革命文物,领袖们的旧居就有数百上千处,萍乡、南昌、井冈山、瑞金、弋阳、兴国等地,是革命遗址比较集中的地方,有许多纪念性的场馆、祠宇、房舍和战场;当年土地革命和红军战争留下的井冈山精神,一直在鼓舞江西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奋勇前进;江西还是近代太平天国起义的重要战场和辛亥革命二次起义的发源地,留下的近代革命的故居、旧址、遗迹、战场等,同样是革命文化的宝贵财富; 十一陶瓷成都江西产瓷有三千年历史;古瓷窑遍布全省,南昌洪州窑、吉州永和窑、抚州白舍窑、赣州七里窑等自古有名;景德镇窑更天下闻名,青花、玲珑、粉彩、色釉,称四大名瓷,其各类陶瓷产品,垄断全国市场,达七八百年之久,并远销海外;在欧洲,中世纪的景瓷与黄金等价,尤其是御窑产品,更为珍贵;当时景德镇市场还有外币流通;景德镇不仅是中国的瓷都,而且是世界的瓷都;国外将中国称为瓷器之国;景瓷的畅销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说中国有“四大发明”,其实应该是五大发明,这就是要加上瓷器; 十二青铜成王江西的青铜文化和遗存,为南方之首,可与北方媲美;瑞昌铜岭,樟树吴城,新干大洋洲,三次发掘,震惊中外;许多珍品,举世瞩目;瑞昌铜岭是至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铜矿,有资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新干大洲发现的窑藏,有475件青铜器,有许多珍贵和稀有的礼器、乐器、兵器、工具、杂器等,其中尤以伏鸟双尾虎和双面神人像为历来所仅见;中国古代使用的铜钱,很大的份额,在江西铸造;宋代江西饶州永平监铸造的铜钱达61万贯,占全国总额的12%,加上江州广宁监、抚州裕国监、临江军丰余监和赣州铸钱院等处所铸的钱币,则为数更多;宋代的铅山场,是全国三大铜场之一;至明代初年,江西铸钱数占全国总额的37%以上;至今,德兴、铅山、东乡等铜矿,仍全国有名,而贵溪冶铜厂,在铜业界,更是独占鳌头; 江西文化遗存,远不止上述这些方面;祖传各类文物、古董、字画、赣剧、采茶、傩舞、山歌、灯彩、建筑以及风土民情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有待我们去发掘、整理,并加以利用、继承和发扬; 总之,江西有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是名符其实的文化大省;我们的任务是需要了解它,学习它,认识它,保护它,宣传它,利用它,去粗取精,古为今用,继承它的优良传统,发挥它的教育、感化、观赏、激励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