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热工计算及相关规定

第三章 热工计算及相关规定

第三章 热工计算及相关规定
第三章 热工计算及相关规定

第三章 热工计算及其相关规定

3-1 热工指标计算方法

一、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公式

H I INF T H H q q q q ??-+= (3-1)

式中 H q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 2

);

T H q ?——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W/m 2)

; INF q ——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W/m 2)

; H I q ?——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内部得热(包括炊事、照明、家电和人体散热)

,住宅建筑取3.8W/m 2。

二、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计算公式 01

/))(

(A F K t t q i i m

i i

e i T H ??-=∑=?ε

(3-2)

式中 i t ——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计算温度,一般住宅建筑取16℃;

e t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应按本书附录3中所列参数; i ε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应按本书附录4采用;

i 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 2·K )],对于外墙应取其平均传热系数;

i F ——围护结构的面积(m 2)

,应按本书附录7的规定计算; 0A ——建筑面积(m 2)

,应按本书附录7的规定计算。 三、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0/)(A V N C t t q e i INF ???-=ρρ (3-3) 式中 ρC ——空气比热容,取0.28W ·h/(kg ·K );

ρ ——空气密度(kg/m 3),取e t 条件下的值;

N ——换气次数,住宅建筑取0.5(1/h ); V ——换气体积(m 3),应按本书附录7的规定计算。

四、采暖耗煤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

21/24ηη????=c H c H q Z q (3-4) 式中 c q ——采暖耗煤量指标(kg/m 2标准煤);

H q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 2);

Z ——采暖期天数(d ),应按本书附录3采用; c H ——标准煤热值,取8.14×10W ·h/kg ;

1η ——室外管网输送效率,采取节能措施前,取0.85,采取节能措施后,取

0.90

——锅炉运行效率,采取节能措施前,取0.55,采取节能措施后,取0.68。

2

五、不同地区采暖往宅建筑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不应超过本书附录3规定的数值。

六、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托幼建筑等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应达到当地采暖住宅建筑相同的水平。

3-2 建筑热工设计规定

一、对建筑物朝向的规定

建筑物朝向对太阳辐射得热量和空气渗透耗热量都有影响,建筑物的主立面朝向冬季主导风向,会使空气渗透耗热量增加。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东西向板式多层住宅的传热耗热量比南北向的高5%左右。从有利于节能的角度出发规定:建筑物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应该说明,建筑朝向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并不仅仅取决于采暖能耗。

二、对建筑物体形系数的规定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建筑物耗热量指标随体形系数的增长而增长。从有利于节能出发,体形系数应尽可能地小。对于绝大多数的多层板式居住建筑,当层数达到6层,单元数达到4个以上,体形系数大都能控制在0.3以下,中高层及高层居住建筑更容易做到。但是,由于近年来要求居住建筑多样化和房间尽量多争取对外开窗采光等原因,建筑物的体形变得复杂,平、立面出现过多的凹凸面。这样的多层建筑,其体形系数容易超过0.30。从有利于节能并从实际情况出发,作出规定: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宜控制在0.30及0.30以下;若体形系数大于0.30,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以便将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控制在规定水平,总体上实现节能50%的目标。

三、对采暖居住建筑楼梯间、外廊和出入口的规定

在我国采暖区内,沈阳以南地区,居住建筑的楼梯间一般都不采暖,入口处也不设门斗。有些居住建筑的楼梯间不采暖,有些没有单元门,有些甚至是开敞式的,有些居住建筑的外廊也不设门窗,对节能很不利。计算表明,一栋多层住宅,楼梯间采暖比不采暖,耗热量要减少5%左右;楼梯间开敞比设置门窗,耗热量要增加10%左右。因此,从有利于节能和从实际情况出发,作出规定:采暖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和外廊应设置门窗;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为–6℃~0.1℃的地区,楼梯间不采暖时,楼梯间隔墙和户门应采取保温措施;–6.0℃以下地区,楼梯间应采暖,入口处应设置门斗等避风设施。

四、对不同地区采暖居住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的规定

目前,我国城市新建的多层和中高层住宅建筑,其体形系数一般小于或等于0.30,但近年来有些地区住宅建筑的体形系数有增大的趋势,在制定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时,考虑了这种情况,规定不同地区采暖居住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超过表3-1规定的限值。表中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是分别针对体形系数等于0.30和0.35的住宅建筑,其耗热量指标均满足新标准规定要求,并按新标准规定的计算方法确定的。

表中,外墙列有两列数据,一列数据适用于体形系数小于或等于0.30的建筑物,另一列数据适用于体形系数大于0.30的建筑物。

2

这项规定的基本出发点是保证占绝大多数的采暖住宅建筑,其耗热量指标小于或等于新标准规定的数值;允许占极少数的采暖住宅建筑,其耗热量指标大于新标准规定的数值。这样,就能从总体上保证实现节能50%这一目标。

由于新标准要求集体宿舍等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达到当地采暖住宅建筑相同的水平,因此,表3-1不仅适用于采暖住宅建筑,同时也适用于其他采暖居住建筑。 五、对外墙传热系数应考虑周边热桥影响的规定

建筑物因抗震的需要,在外墙周边往往需要设置混凝土圈梁和抗震柱。这些部位与主体部位构造不同,形成热流密集的通道,故称为“热桥”。这些热桥部位必然增加传热热损失,如不加考虑,则耗热量的计算结果将会偏小,或是所设计的建筑物将达不到预期的节能效果。故规定: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以保证其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露点。

近年来,国外一些国家已开始考虑这一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上采用以下两种做法:一种是,考虑周边热桥的影响,用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来代替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另一种是,将周边热桥部位与主体部位分开考虑,周边热桥部位另行确定其传热系数。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原有工作基础,决定采用前一种做法。具体做法是,外墙因受周边热桥影响,其平均传热系数按面积加权平均法求得。平均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3

213

32211B B B p B B B B B B p p m F F F F F K F K F K F K K +++?+?+?+?=

(3-5)

式中 m K ——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 2·K );

p K ——外墙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W/(m 2·K )

,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的规定计算;

1B K 、2B K 、3B K ——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 2·K )

; p F ——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m 2;

1B F 、2B F 、3B F ——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m 2。

表3-1中规定的外墙传热系数实际上系指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也就是说,按面积加权

平均法求得的外墙传热系数值,应小于或等于表3-1中规定的外墙传热系数限值。采取这种做法,将使通过外墙的传热热损失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接近一步。对于屋顶部位,考虑到平屋顶等一般都是外保温结构,受混凝土圈梁等周边热桥的影响较小,故不予考虑。 六、关于窗墙面积比的规定

由于新标准围护结构的保温水平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寒冷地区一般也将采用双玻窗,因此,在控制窗户(包括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面积不宜过大的前提下,北向窗户稍稍开大一些也是合理的,故规定窗墙比,北向为0.25,东西向为0.30,南向为0.35。如窗墙面积比超过上述规定值,节能设计中应调整外墙和屋顶等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使建筑

物的耗热量指标达到规定的要求。 七、关于在严寒地区,建筑物周边直接接触土壤的外墙和地面应采取保温措施的规定 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低于–5.0℃的严寒地区,建筑物外墙在室内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以及周边直接接触土壤的地面,如不采取保温措施,则外墙内侧墙面以及室内墙角部位易出现结露,在室内墙角附近地面有冻脚现象,并使地面传热热损失增加。鉴于卫生和节能的需要,规定: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低于–5.0℃的地区,建筑物外墙在室内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以及周边直接接触土壤的地面应采取保温措施。在室内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其传热系数不应超过表2-8规定的周边地面传热系数限值。在外墙周边从外墙内侧算起2.0m 范围内,地面传热系数不应超过0.30W/(m 2·K )。

执行本条规定,相当于在垂直墙面外侧或内侧加50~70mm 厚,以及从外墙内侧算起2.0m 范围内,地面下部加铺70mm 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具有一定抗压强度、吸湿性较小的保温层。

3-3 建筑热工计算举例

一、已知建筑布局、尺寸、朝向和构造,求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 例1 试求北京地区80住2—4住宅建筑耗热量指标,采暖耗煤量指标。已知该住宅为砖混结构,4个单元6层楼,层高2.7m ,南北向,单层钢窗,楼梯间不采暖;采暖期Z=125d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e t =1.6℃;建筑面积0A =3258.8m 2;建筑体积0V =8749.4m 3;外表面积0F =2459.9m 2;体形系数S =0.281,换气体积V =0.6m 3,0V =5249.6m 3。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见表3-2。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见表3-3。

计算结果表明,北京地区80住2—4住宅,采取节能措施前,其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为31.82W/m 2,采暖耗煤量指标25.09kg/m 2。

例2 试求天津地区一住宅建筑耗热量指标,采暖耗煤量指标。已知该住宅为砖混结构,2个单元6层。层高2.8m ,南北向,外窗均为单框双玻塑钢窗;楼梯间不采暖;天津地区采暖期为Z =119d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e t =1.2℃,建筑面积0A =2498.25m 2;建筑体积0V =6854.39m 3;外表面积0F =2048.08m 2;体形系数S =0.299。建筑立面及平面见图3-1、图3-2。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见表3-4。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见表3-5。

图3-1 建筑立面

图3-2 建筑平面

天津地区采暖期天数为119天,室外平均温度e 为-1.2℃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为20.5W/m 2,采暖耗煤量指标为11.8kg/m 2。根据以上参数,可将节能标准中规定的各计算公式作如下简化:

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W/m 2) 01

/)(20.17A F K Q i i m

i i

T H ??=∑=?ε

(3-6)

式中

i ε ——某一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i K ——某一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对于外墙应取其平均传热系数[W/(m 2·K )]; i F ——某一围护结构的面积应按附录7中计算(m 2); 0A ——建筑面积,应按附录7中规定计算(m 2)

; 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按下式计算:

多层建筑楼梯间不采暖时:

00/86.1A V q INF = (3-7) 高层和中高层建筑楼梯间,走道,前室不采暖时: 00/55.1A V q INF = (3-8) 楼梯间采暖时:

00/00.2A V q INF = (3-9) 式中 0V ——建筑体积,应按建筑外表面积和底层地面围成的体积计算(m 3);

0A ——建筑面积,应按各层外墙外包围线围成面积的总和计算(m 2)

; 采暖耗煤量指标按下式计算 H c q q 573.0= (3-10) 式中 c q ——采暖耗煤量指标(kg/m 2)标准煤,标准煤热值取8.14?103W ·h/kg ;

锅炉运行效率,2η=0.68,室外管网的输送效率1η=0.90。

表3-5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采取节能设计后其建筑耗热量指标为17.71W/m2,达到天津市第二步节能限制标准20.5W/m2的要求,且屋顶、外墙、门窗、楼梯间内隔墙等部位的传热系数均达到天津市第二步节能要求。

二、根据规定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求外墙或窗户所需传热系数

q=20.6W/m2时外墙所需传热系数。

例3试求北京地区住宅建筑满足耗热量指标

H

已知建筑物平面、朝向、建筑面积、体积、窗墙面积比、楼梯间隔墙、地面均同例1屋顶传热系数K=0.80,双玻钢窗K=4.0,阳台门下部K=1.7,户门K=2.7。外墙所需传热系数的计算见表3-6。

计算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住宅建筑满足耗热量指标

20.6W/m时,外墙所需传热

H

系数为1.16W/(m2·K),但建筑物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30,窗户采用双玻金属窗。

q20.6W/m2时窗户所需传热系数。

例4试求北京地区住宅建筑满足耗热量指标=

H

已知建筑物平面、朝向、建筑面积、体积、窗墙面积比、楼梯间隔墙、地面均同例1。屋顶传热系数K=0.80,外墙传热系数K=0.90,阳台门下部K=1.7,户门K=2.7。窗户所需传热系数的计算见表3-7。

q20.6W/m2时,窗户所需传热计算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住宅建筑满足耗热量指标=

H

系数为 5.33W/(m2·K)[可采用单层塑料窗K=4.70W/(m2·K)],但建筑物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30,外墙传热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90W/(m2·K)。

例5外墙为240厚砖墙,带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抗震柱。房间开间尺寸为3.3m,层高2.7m。窗户1.5m?l.5m。采用纤维增强聚苯板(50mm厚)外保温。外墙构造见图3-3。用材料的导热系数λ[W/(m·K)]:砖墙0.81,钢筋混凝土1.74,聚苯板0.045。外墙构

造见图3-3。

FB1

图3-3 外保温墙体构造

主体部位:64.056

.11

04.0045

.005

.081.024.011.01

==

+++

=

P K 09.5=P F

热桥部位:71.040

.11

04.0045

.074.111.01

1==

+++

=

B K 65.01=B F

71.040

.11

04.0045

.005

.074.124.011.01

2==

+++

=

B K 92.02=B F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2

12

211B B P B B B B P P m F F F F K F K F K K ++++=

=

92

.065.009.592

.071.065.071.009.564.0++?+?+?

=

66.066

.637

.4= 计算结果表明:这一外保温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为0.66 W/(m 2·K ),比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0.64仅高出3%。由于热桥部位和主体部位均已保温,故这种墙的总体保温效果较好。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简述实用版)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 导热系数λ[W/(m.k)]: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的K可用℃代替)。导热系数可通过保温材料的检测报告中获得或通过热阻计算。 传热系数K [W/(㎡?K)]: 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统一定名为传热系数。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处K可用℃代替)。传热系数可通过保温材料的检测报告中获得。 热阻值R(m.k/w): 热阻指的是当有热量在物体上传输时,在物体两端温度差与热源的功率之间的比值。单位为开尔文每瓦特(K/W)或摄氏度每瓦特(℃/W)。 传热阻: 传热阻以往称总热阻,现统一定名为传热阻。传热阻R0是传热系数K的倒数,即R0=1/K,单位是平方米*度/瓦(㎡*K/W)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愈小,或传热阻R0值愈大,保温性能愈好。 (节能)热工计算: 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R=δ/λ 式中:δ—材料层厚度(m);λ—材料导热系数[W/(m.k)] 多层结构热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 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k/w) 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 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 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0=Ri+R+Re 式中: Ri —内表面换热阻(m.k/w)(一般取0.11) Re —外表面换热阻(m.k/w)(一般取0.04) R —围护结构热阻(m.k/w)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K=1/ R0 式中: R0—围护结构传热阻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 式中: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k)]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k)]

热工计算

一、窗节能设计分析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设计计算,设计依据: R o =R i +R+R e ……附2.4[GB50176-93] 在上面的公式中: R o :围护结构的传热阻(m2·K/W); R i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按规范取0.11m2·K/W; R e :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阻,按规范取0.04m2·K/W; R:围护结构热阻(m2·K/W); R=R 面板+R 中空层 =δ 面板/λ 面板 +R 中空层 =0.01/0.76+0.12 =0.133m2·K/W 在上面的公式中: δ 面板 :面板材料(玻璃)的总厚度(m); λ 面板 :面板材料的导热系数(W/m·K),按规范取0.76;

R 中空层 :中空玻璃中空空气层热阻值(m2·K/W),按规范取0.12; 故窗玻璃部分热阻 R o玻=R i +R+R e =0.11+0.133+0.04 =0.283m2·K/W 玻璃部分传热系数K 玻=1/ R o玻 =1/0.283 =3.5W/m2·K 常用普通铝型材传热系数K 铝 约=6.0 W/m2·K 整窗传热系数为玻璃和铝框传热系数按面积的加权平均值本工程铝框所占窗洞面积百分比=0.19 本工程玻璃所占窗洞面积百分比=0.71 故整窗传热系数K 窗=K 铝 X0.19 + K 玻 X0.71 =6.0X0.19+3.5X0.71 =3.6 W/m2·K 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相关规定,本工程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则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应符合下表规定:

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限值 本工程两主要立面窗墙比为0.47,故要求建筑外窗传热系数≤2.8. 根据上面计算,采用普通中空玻璃窗无法满足节能要求. 若采用6+9A+6LOW-E中空玻璃,非断热型材,外窗传热系数计算如下: 6+9A+6LOW-E中空玻璃传热系数约为1.5—2.1 W/m2·K,此处按最不利情况取为2.1 W/m2·K。 常用普通铝型材传热系数K 铝 约=6.0 W/m2·K 整窗传热系数为玻璃和铝框传热系数按面积的加权平均值 本工程铝框所占窗洞面积百分比=0.19 本工程玻璃所占窗洞面积百分比=0.71 故整窗传热系数K 窗=K 铝 X0.19 + K 玻 X0.71 =6.0X0.19+2.1X0.71 =2.6 W/m2·K<2.8 W/m2·K

热工流体基础复习题(含有计算题答案)

热工流体基础复习题(18学时) 一、简答题部分 1.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哪些?状态参数的特征是什么?绝对压力、表压力、真空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2.水蒸气的气体常数是多少?若压力降低,温度升高,其气体常数值如何变化? 3.需要几个参数才能确定汽轮机或锅炉中水蒸气的状态? 4.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和二回路循环中实施了哪些能量转换环节?功和热量有什么异同点?如何理解功转变为热是无条件的而热转变为功是有限度的?二回路工质在蒸汽发生器内吸收的热量是否全可用来转换成功? 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各是什么?请举核工程和生活中各2例说明。 6.什么是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讨论卡诺循环、卡诺定理? 7.什么是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孤立系统内经过一个过程后其总能如何变化?举例说明孤立系统内经过不可逆过程后机械能损失与孤立系统熵变的关系。 8.什么是饱和状态?饱和状态的温度和压力能否单独变化?如何才能使未饱和水变为饱和水?什么是干度?为什么引进干度?什么是临界状态?水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分别是多少? 9.水定压加热汽化分几个阶段?水蒸气的汽化潜热是常数吗?随压力升高如何变化? 10.压水堆核电厂二回路基本循环有什么过程构成?为什么现在运行的二回路不采用过热蒸汽?能进一步提高二回路蒸汽的温度或压力吗,为什么? 11.为什么蒸汽动力循环要采用再热?压水堆核电厂的再热循环和火电厂和有什么异同,为什么有这些不同?什么是抽汽回热?抽汽回热提高热效率的本质何在? 12.流体的基本特性有哪些?空气、水、水蒸气等是理想流体吗? 13.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几何意义怎样理解?总流伯努利方程、黏性流体的伯努利方程与理想流体伯努利方程差异在哪里? 14.层流和紊流各有什么特征?如何判别? 15.工程上如何确定管道(圆管、非圆管)的阻力损失?管内流动的局部阻力系数和沿程阻力系数如何确定? 16.传热的基本型式有哪几种? 17.物质导热系数的变化特征是什么? 18.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影响反应堆内燃料棒包壳与一回路冷却剂的换热的因素有哪些? 19.沸腾换热有几个阶段?为什么要设置DNB?影响冷凝传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什么是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增强和削弱传热原则有哪些?换热器温差如何确

混凝土热工计算公式

冬季施工混凝土热工计算步骤 冬季施工混凝土热工计算步骤如下: 1、混凝土拌合物的理论温度: T0=【0.9(mceTce+msaTsa+mgTg)+4.2T(mw+wsamsa-wgmg)+c1(wsamsaTsa+wgmgTg) -c2(wsamsa+wgmg)】÷【4.2mw+0.9(mce+msa+mg)】 式中 T0——混凝土拌合物温度(℃) mw、 mce、msa、mg——水、水泥、砂、石的用量(kg) T0、Tce、Tsa、Tg——水、水泥、砂、石的温度(℃) wsa、wg——砂、石的含水率(%) c1、c2——水的比热容【KJ/(KG*K)】及熔解热(kJ/kg) 当骨料温度>0℃时, c1=4.2, c2=0; ≤0℃时, c1=2.1, c2=335。 2、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T1=T0-0.16(T0-T1) 式中 T1——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T0——搅拌机棚温度(℃) 3、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到浇筑时的温度: T2=T1-(at+0.032n)(T1-Ta) 式中 T2——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到浇筑时的温度(℃); tt——混凝土拌合物自运输到浇筑时的时间; a——温度损失系数 当搅拌车运输时, a=0.25 4、考虑模板及钢筋的吸收影响,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的温度: T3=(CcT2+CfTs)/( Ccmc+Cfmf+Csms) 式中 T3——考虑模板及钢筋的影响,混凝土成型完成时的温度(℃); Cc、Cf、Cs——混凝土、模板、钢筋的比热容【kJ/(kg*k)】; 混凝土取1 KJ/(kg*k); 钢材取0.48 KJ/(kg*k); 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重量(kg); mf、mc——与每立方米混凝土相接触的模板、钢筋重量(kg); Tf、Ts——模板、钢筋的温度未预热时可采用当时的环境温度(℃)。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C30混凝土的配比如下: 水泥:340 kg,水:180 kg,砂:719 kg,石子:1105 kg。 砂含水率:3%;石子含水率:1%。 材料温度:水泥:10℃,水:60℃,砂:0℃,石子:0℃。 搅拌楼温度:5℃ 混凝土用搅拌车运输,运输自成型历时30分钟,时气温-5℃。 与每立方米混凝土接触的钢筋、钢模板的重量为450Kg,未预热。 那么,按以上各步计算如下: 1、 T0=【0.9(340×10+719×0+1105×0)+4.2×60×(180-0.03×719-0.01×1105)+2.1×0.03×719×0+2.1×0.01×1105×0-335×(0.03×719+0.01×1105)】/【4.2×180+0.9(340+719+1105)】=13.87℃ 2、 T1= T0-0.16(T0- T1)=13.87-0.16×(13.78-5)=12.45℃ 3、 T2= 12.45-(0.25×0.5+0.032×1)(12.45+5)=9.7℃

(新)混凝土热工计算

混凝土热工计算: 依据《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_50496-2009)进行取值计算。 砼强度为:C40 砼抗渗等级为:P6 砼供应商提供砼配合比为: 水: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矿粉:卵石:中砂 155: 205 : 110 : 10.63 : 110 : 1141 : 727 一、温度控制计算 1、最大绝热温升计算 T MAX= W·Q/c·ρ=(m c+K1FA+K2SL+UEA)Q/Cρ 式中: T MAX——混凝土的最大绝热温升; W——每m3混凝土的凝胶材料用量; m c——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取205Kg/m3; FA——每m3混凝土的粉煤灰用量,取110Kg/m3; SL——每m3混凝土的矿粉用量,取110Kg/m3; UEA——每m3混凝土的膨胀剂用量,取10.63Kg/m3; K1——粉煤灰折减系数,取0.3; K2——矿粉折减系数,取0.5; Q——每千克水泥28d 水化热,取375KJ/Kg; C——混凝土比热,取0.97[KJ/(Kg·K)]; ρ——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

T MAX=(205+0.3×110+0.5×110+10.63)×375/0.97×2400 T MAX=303.63×375/0.97×2400=48.91(℃) 2、各期龄时绝热温升计算 Th(t)=W·Q/c·ρ(1-e-mt)= T MAX(1-e-mt); Th——混凝土的t期龄时绝热温升(℃); е——为常数,取2.718; t——混凝土的龄期(d); m——系数、随浇筑温度改变。根据商砼厂家提供浇注温度 为20℃,m值取0.362 Th(t)=48.91(1-e-mt) 计算结果如下表: 3、砼内部中心温度计算 T1(t)=T j+Thξ(t) 式中: T1(t)——t 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是该计算期龄混凝土 温度最高值; T j——混凝土浇筑温度,根据商砼厂家提供浇注温度为20℃; ξ(t)——t 龄期降温系数,取值如下表

热工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新编版)

热工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新编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71

热工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新编版) 1目的 规范热工技术监督管理行为,理顺热工技术监督工作关系,确保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2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芜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热工技术监督管理。 3规定和程序 3.1总则 3.1.1热工技术监督工作遵循的原则 3.1.1.1热工技术监督工作应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实行技术责任制。要从设计审查、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试生产到运行、停用、检修和技术改造的全过程实施技术监督。

3.1.1.2热工技术监督工作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体系。 3.1.1.3热工技术监督工作要依靠技术进步,采用和推广成熟、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技术监督的专业水平。 3.1.1.4热工技术监督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热工仪表及控制装 置进行正确的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维护、检修、检定、调整、技术改造和技术管理等工作,保证热控设备完好与正确可靠工作。 3.2监督的范围和内容 3.2.1监督范围 3.2.1.1热工参数检测、显示、记录系统; 3.2.1.2模拟量控制系统; 3.2.1.3保护联锁及工艺信号系统; 3.2.1.4顺序控制系统; 3.2.1.5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3.2.1.6汽轮机控制系统;

冬季施工混凝土热工计算

冬季施工混凝土热工计算 一、混凝土拌合物的理论温度计算 To=[0.9(Mce*Tce+Mcm*Tcm+Mg*Tg)+4.2*Tw(Mw-Wcm*Mcm-Wg*Mg)-C1(Wcm*Mcm*Tcm+Wg*Mg*Tg)-C2(Wcm*Mcm+Wg*Mg)]÷[4.2*Mw+0.9(Mce+Mcm+Mg)] ——(公式1) To—混凝土拌合物温度(℃) Mw、Mce、MCm、Mg—水、水泥、砂、石的用量(kg) Tw、Tce、Tcm、Tg—水、水泥、砂、石的温度(℃) Wcm、Wg—砂、石的含水率 C1、C2—水的比热容[kj/(kg.k)]及冰的溶解[kj/(kg.k)] 当骨料温度>0℃时,C1=4.2,C2=0 ≤0℃时, C1=2.1, C2=335 墙体混凝土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水(每立方量)=419:618:1100:190 砂含水量为5%,石含水量为0% 热水温度为80℃,水泥温度为5℃,砂温度为3℃,石温度为3℃。 根据公式1 To=[0.9(419×5+618×3+1100×3)+4.2×80(190-0.05×618)-4.20.05×618×3-2.1×0.05×618-335×0.05×618]÷ [4.2×190+0.9(419+618+1100)]=18.06 ℃ 二、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计算: T1= To-0.16(To-Tp) ——(公式2)

T1—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 Tp—搅拌机棚内温度(℃) 根据公式2 T1=18.06-0.16(18.06-6)=16.13℃ 三、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到浇筑时的温度计算 T2= T1-(a×t i+0.032n)×(T1+Th)——(公式3) T2—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到浇筑时温度(℃) t i—混凝土拌合物自运输到浇筑时的时间(h) n—混凝土拌合物转运次数 Th—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时的环境温度(℃) a—温度损失系数(h-1) 当混凝土用搅拌车运输时:a=0.25 根据公式3 T2=16.13-(0.25×0.6+0.032×2)(16.13+5)=11.6℃ 四、考虑模板和钢筋的吸热影响,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的温度 计算: T3=(C1×M1×T1-C2×M2×T2-C3×M3×T3)/(C1×M1+C2×M2+C3×M3)——(公式4) T3—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的温度(℃) C1、C2、C3—混凝土、模板、钢材的比热容[kj/(kg.k)] 混凝土的比热容取1 kj/(kg.k) 钢材的比热容取0.48 kj/(kg.k)

热工技术监督计算题

1) 某给水泵,已知其直径d 1=200mm 处的断面平均流速c 1=0.795m/s ,求d 2=100mm 处端面的平均流速c 2为多少? 解:根据连续性流动方程式1122c F c F = 22211211222/4/(/4) 0.795200/100 3.18/c c F F c d d m s ππ==?=?= 答:d 2处断面的平均流速为3.18m/s 。 2) 锅炉汽包压力表读数为9.604MPa ,大气压力表的读数为101.7kPa ,求汽包内工质的绝对压力。 解:已知P g =9.604MPa ,P a =101.7kPa =0.1017Mpa P=P g + P a =9.604+0.1017=9.7057(MPa) 答:汽包内工质的绝对压力是9.7057MPa 。 3) 某锅炉一次风管道直径为Φ300mm ,测得风速为23m/s ,试计算其通风量每小时为多少m 3。 解:已知ω=23m/s ,D =300mm =0.3m 根据Q =ωF ,F =πD 2/4 2233/423 3.140.3/4 1.625(/) 1.62536005850(/)Q D m s m h ωπ==??==?= 答:通风量为5850m 3/h 。 4) 某锅炉干度x 为0.25,求此锅炉的循环倍率。 解:1/1/0.254K x === 答:此锅炉的循环倍率为4。 5) 某锅炉的循环倍率K =5,求此时上升管内介质的干度。 解:1/1/50.2x K === 答:此时上升管内介质的干度为0.2。 6) 设人体最小电阻为1000Ω,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50mA 时,就会危及人身安全,试求安全工作电压。 解:已知R =1000Ω,I =50mA =0.05A 0.05100050U IR ==?=(V ) 答:安全工作电压应小于50V ,一般采用36V 。

混凝土热工计算步骤及公式

冬季混凝土施工热工计算 步骤仁 出机温度T,应由预拌混凝土公司计算并保证,现场技术组提出混凝土 到现场得出罐温度要求。 计算入模温度T 2: (1) 现场拌制混凝土采用装卸式运输工具时 T 2=T-AT y (2) 现场拌制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时: T 2=T-AT b (3) 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时: T 2=T-AT-AT b 其中,AT y . 分别为采用装卸式运输工具运输混凝土时得温度降低

与采用泵管输送混凝土时得温度降低,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ATy= ( a ti+O> 032n) X (L- Ta) 3.6 I)w 叫= =4u)x x AT. x x d h C r x p r x D7 0.04 + — L L L 式中: T 2——混凝土拌合物运输与输送到浇筑地点时温度(°C) △ Ty——采用装卸式运输工具运输混凝土时得温度降低CC) △Tb——采用泵管输送混凝土时得温度降低(°C) AT.——泵管内混凝土得温度与环境气温差(°C),当现场拌制混凝土 采用泵送工艺输送时:AL= T-「;当商品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输送时:△ T F T- T- Ta T a ——室外环境气温(°C) t.——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得时间(h) t2——混凝土在泵管內输送时间(h) n ——混凝土拌合物运转次数 Q ——混凝土得比热容[kj/(kg ?K)] p c ——混凝土得质量密度(kg/m 3) 一般取值2400 X b ——泵管外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 (ni ?k)] d b ---泵管外保温层厚度(m) D L ——混凝土泵管内径(m) D w ——混凝土泵管外围直径(包括外围保温材料)(m) CD ——透风系数,可按规程表A. 2. 2-2取值 a ——温度损失系数(h"1);采用混凝土搅拌车时:a 二0、25;采用开敞式 大型自卸汽车时:a 二0、20;采用开敞式小型自卸汽车时:a 二0、30;采用封 闭式自卸汽车时:a=:o 、1;采用手推车或吊斗时:a 二0、50 步骤2:考虑模板与钢筋得吸热影响,计算成型温度T3 CdiuT 2 + Cfin(Tf + Csin^Ts C(nk + Cjnif + C.v/n.v Cc --- 混凝土比热容(kj/kg ?K)普通混凝土取值0、96 C f --- 模板比热容(kj/kg ?K)木模2、51,钢模0、48 C s ——钢筋比热容(kj/kg ?K)o 、48 me --- 每混凝土重量(kg) 2500 m f --- 每m 3混凝土相接触得模板重量(kg) T3=

热工测量习题集及答案

一、填空: 46、测量波动剧烈的压力时,压力表前应加装减振装置。 47、瞬时流量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某截面的物质的数量。 48、累积流量就是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管道某截面物质的数量。 49、标准节流元件有标准孔板,标准喷嘴、长径喷嘴、文丘利管等。 50、标准孔板的取压方式有角接取压和法兰取压等。 51、标准喷嘴取压方式只有角接取压一种。 52、热电厂主蒸汽流量测量,其节流元件多选用喷嘴。 53、热电厂给水流量测量,其节流元件多选用孔板。 54、对小流量、低雷诺数流体流量的测量,多选用转子式流量计。 55、高压汽包锅炉汽包水位的零点一般定在汽包几何中心线下50毫米。 56、常用的界面位置测量方法有静压式、超声波式、核辐射式,还有浮力式、电气式、称重式等。 57、静压式测量液位的装置按结构分有连通器、压差式、压力式等几种。 58、热电厂中,锅炉汽包水位的测量,使用最广泛的是差压式水位计。 59、电接点水位计由水位传感器和电气显示仪表两部分组成。 60、电接点水位计的传感器就是一个带有若干电接点的连通器。 二、判断 1、√就分度值来说,1℃等于1K。 2、×摄氏温度单位“摄氏度”表示的量值应写成“摄氏20度”或“20℃”。 3、√温度的大小反映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 4、√所谓温标,就是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它是借助于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来表示温度数值。 5、√温标就是温度的标尺。 6、√摄氏温标又叫百分温标。它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为零度,沸点为百度,在此两点间等分100等分,每等份代表一摄氏度。 7、×评定测温仪表品质好坏的技术指标主要是看仪表最大绝对误差的大小。 8、√双金属温度计属于膨胀式温度计。 9、×动圈式温度计是非接触式测温仪表。 10、×凡测量湿度在600℃以下者,统称低温计,凡测量温度在600℃以上者,统称高温计。 11、×压力式温度计属于液体膨胀式温度计。

热控题

第九届中国大唐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热工控制专业)项目大赛理论试题参考样卷 1.关于技术监督指标,说法不完全正确的是()。 A.技术监督指标的统计数一经确定,不应随意更改。 B.新建机组从进入试生产之日起,即应实施热控监督并进行监督指标统计、上报和考核。 C.热控技术监督指标以一个自然年为一个考核周期。 D.技术监督指标的统计数由技术监督支持机构与发电企业相关人员共同进行技术审核后确定。

归类:DL/T1056-2007《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技术监督导则》 2.安全生产方针是()。 A.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B.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D.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归类:反措 3.对目前在线运行的分散控制系统,绝大多数要求保证数据采集系统信号输入端一点接地,以 有效避免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号 A.静电干扰 B.电磁干扰 C.共模干扰 D.串模干扰 归类:反措 4.已授权的计量检定部门,通常都有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测试记录等,其中检定结果 通知书是()。 A.证明计量器具检定合格的文件 B.送检仪表已检定完毕的通知 C.下达的强制检定仪表到期送检通知 D.计量器具检定不合格的文件 归类:规程计量规程 5.对模件进行吹扫时,吹扫用的压缩空气须干燥无水、无油污,压力一般宜控制在()MPa 左右;清洁用吸尘器须有足够大的功率,以便及时吸走扬起的灰尘;设备清洗须使用()。 A. 0.08 酒精 B. 0.05 专用清洗剂 C. 0.1 清洗剂 D. 0.03 特殊清洗剂 归类:规程DL/T 774-2004《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6.运行中,原先显示正常的三点给水流量信号,同时持续出现大于主汽流量过多的情况,在判 断主汽流量测量信号正常的情况下,请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A. 给水流量孔板或喷嘴出现故障 B. 平衡阀、负压管或负压侧阀门出现泄漏

混凝土热工计算步骤及公式(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冬季混凝土施工热工计算 步骤1: 出机温度T 1应由预拌混凝土公司计算并保证,现场技术组提出混凝土到现场的出罐温度要求。 计算入模温度T 2: (1)现场拌制混凝土采用装卸式运输工具时 T 2=T 1-△T y (2)现场拌制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时: T 2=T 1-△T b

(3)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时: T 2=T 1-△T y -△T b 其中,△T y 、△T b 分别为采用装卸式运输工具运输混凝土时的温度降低和采用泵管输送混凝土时的温度降低,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Ty=(αt 1+0.032n )×(T 1- Ta) 式中: T 2——混凝土拌合物运输与输送到浇筑地点时温度(℃) △T y ——采用装卸式运输工具运输混凝土时的温度降低(℃) △T b ——采用泵管输送混凝土时的温度降低(℃) △T 1——泵管内混凝土的温度与环境气温差(℃),当现场拌制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输送时:△T 1= T 1- T a ;当商品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输送时:△T 1= T 1- T y - T a T a ——室外环境气温(℃) t 1——混凝土拌合物运输的时间(h ) t 2——混凝土在泵管内输送时间(h ) n ——混凝土拌合物运转次数 C c ——混凝土的比热容[kj/(kg ·K)] ρc ——混凝土的质量密度(kg/m 3) 一般取值2400 λb ——泵管外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 ·k )] d b ——泵管外保温层厚度(m ) D L ——混凝土泵管内径(m ) D w ——混凝土泵管外围直径(包括外围保温材料)(m ) ω——透风系数,可按规程表A.2.2-2取值 α——温度损失系数(h -1);采用混凝土搅拌车时:α=0.25;采用开敞式大型自卸汽车时:α=0.20;采用开敞式小型自卸汽车时:α=0.30;采用封闭式自卸汽车时:α=0.1;采用手推车或吊斗时:α=0.50 步骤2:考虑模板和钢筋的吸热影响,计算成型温度T3 T3=s s f f c c s s s f f f c c m C m C m C T m C T m C T m C ++++2 C c ——混凝土比热容(kj/kg ·K )普通混凝土取值0.96 C f ——模板比热容(kj/kg ·K )木模2.51,钢模0.48

幕墙热工计算书(DOC)

**************幕墙设计 热工计算书 (一)本计算概况: 气候分区:夏热冬冷地区 工程所在城市:无锡 传热系数限值:≤2.10 (W/(m2.K)) 遮阳系数限值(东、南、西向/北向):≤0.40 (二)参考资料: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 -2010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T134-2010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21-2005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02-2004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09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 《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及分析系统(W-Energy3.0)》 (三)计算基本条件: 1.计算实际工程所用的建筑门窗和玻璃幕墙热工性能所采用的边界条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设计或节能设计标准。 2.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所采用的环境边界条件应统一采用规定的计算条件。 3.以下计算条件可供参考: (1)各种情况下都应选用下列光谱: S(λ):标准太阳辐射光谱函数(ISO 9845-1); D(λ):标准光源(CIE D65,ISO 10526)光谱函数; R(λ):视见函数(ISO/CIE 10527)。 (2)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 室内空气温度 T in =20 ℃ 室外空气温度 T out =-20 ℃ 室内对流换热系数 h c,in =3.6 W/(m2.K) 室外对流换热系数 h c,out =16 W/(m2.K) 室内平均辐射温度 T rm,in =T in 室外平均辐射温度 T rm,out =T out 太阳辐射照度 I s =300 W/m2 (3)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 室内空气温度 T in =25 ℃ 室外空气温度 T out =30 ℃ 室内对流换热系数 h c,in =2.5 W/(m2.K) 室外对流换热系数 h c,out =16 W/(m2.K) 室内平均辐射温度 T rm,in =T in 室外平均辐射温度 T rm,out =T out 太阳辐射照度 I s =500 W/m2 (4)计算传热系数应采用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I s = 0 W/m2。 (5)计算遮阳系数、太阳能总透射比应采用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T out =25 ℃。 (6)抗结露性能计算的标准边界条件应为: 室内环境温度 T in =20 ℃ 室外环境温度 T out =0 ℃或 T out =-10 ℃或 T out =-20 ℃ 室内相对湿度 RH=30% 或 RH=60% 室外对流换热系数 h c,out =20 W/(m2.K) 室外风速 V=4 m/s (7)计算框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 f 应使用下列边界条件: q in =α·I s q in 通过框传向室内的净热流(W/m2); α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I s 太阳辐射照度 =500 W/m2。 4.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门窗框或幕墙框与墙的连接界面应作为 绝热边界条件处理。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有关规定: (1)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应按表4.2.1确定。

建筑热工设计计算公式及参数

附录一建筑热工设计计算公式及参数 (一)热阻的计算 1.单一材料层的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R——材料层的热阻,㎡·K/W; δ——材料层的厚度,m; λc——材料的计算导热系数,W/(m·K),按附录三附表3.1及表注的规定采用。 2.多层围护结构的热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R=R1+R2+……+Rn(1.2) 式中R1、R2……Rn——各材料层的热阻,㎡·K/W。 3.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两向非均质围护结构(包括各种形式的空心砌块,以及填充保温材料的墙体等,但不包括多孔粘土空心砖), 其平均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1.3) 式中——平均热阻,㎡·K/W; Fo——与热流方向垂直的总传热面积,㎡; Fi——按平行于热流方向划分的各个传热面积,㎡;(参见图3.1); Roi——各个传热面上的总热阻,㎡·K/W Ri——内表面换热阻,通常取0.11㎡·K/W; Re——外表面换热阻,通常取0.04㎡·K/W; φ——修正系数,按本附录附表1.1采用。

图3.1 计算图式 修正系数φ值附 表1.1 /λ1 注:(1)当围护结构由两种材料组成时,λ2应取较小值,λ1应取较大值,然后求得两者的比值。 (2)当围护结构由三种材料组成,或有两种厚度不同的空气间层时,φ值可按比值 /λ1确定。 (3)当围护结构中存在圆孔时,应先将圆孔折算成同面积的方孔,然后再按上述规定计算。 4.围护结构总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Ro=Ri+R+Re(1.4) 式中Ro——围护结构总热阻,㎡·K/W; Ri——内表面换热阻,㎡·K/W;按本附录附表1.2采用; Re——外表面换热阻,㎡·K/W,按本附录附表1.3采用; r——围护结构热阻,㎡·K/W。 内表面换热系数αi及内表面换热阻Ri值附表1.2

热工计算汇总

11.热工计算 11.1.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95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75-2003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意见稿》 [建标2006-46号]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意见稿》 [建标2004-66号]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2003 《玻璃幕墙光学性能》 GB/T18091-2000 《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等以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 GB/T2680-94 11.2.计算中采用的部分条件参数及规定 11.2.1.计算所采纳的部分参数 按《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意见稿》采用 11.2.1.1.各种情况下都应选用下列光谱: S(λ):标准太阳辐射光谱函数(ISO 9845-1); D(λ):标准光源光谱函数(CIE D65,ISO 10526); R(λ):视见函数(ISO/CIE 10527); 11.2.1.2.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 室内环境计算温度:T in =20℃; 室外环境计算温度:T out =0℃; 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 =3.6W/(m2·K); 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e =23W/(m2·K); 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 =T out 太阳辐射照度:I s =300W/m2;

11.2.1.3.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 室内环境温度:T in =25℃; 室外环境温度:T out =30℃; 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 =2.5W/(m2·K); 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e =19W/(m2·K); 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 =T out ; 太阳辐射照度:I s =500W/m2; 11.2.1.4.计算传热系数应采用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I s =0W/m2; 11.2.1.5.计算遮阳系数、太阳能总透射比应采用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T out =25℃; 11.2.1.6.抗结露性能计算的标准边界条件应为: 室内环境温度:T in =20℃; 室外环境温度:T out =-10℃或T out =-20℃ 室内相对湿度:RH=30%或RH=50%或RH=70%; 室外风速:V=4m/s; 11.2.1.7.计算框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 f 应使用下列边界条件: q in =α·I s q in :通过框传向室内的净热流(W/m2); α: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I s :太阳辐射照度=500W/m2; 11.2.2.最新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部分规定11.2.2.1.结构所在的建筑气候分区应该按下面表格取用:

热工基础复习题2013计算题答案

四、计算题 1、某容器被一刚性壁分成两部分,在容器的不同部位安装有压力表,如图1所示。压力表B 上的读数为75kPa, 压力表C上的读数为0.11MPa。如果大气压力为97kPa,试确定压力表A上的读数及容器两部分内空气的绝对压力。 解:A、B、C的读数均为表压,分别记为、PgA、 PgB、PgC 容器1和2的绝对压力记为P1和P2,大气压力Pa 依题意:PgB=75k Pa PgC =0.11M Pa=110 k Pa Pa=97 k Pa 根据压力表的位置可知: P1= PgC+Pa P1= PgB+P2 P2= PgA+Pa 将PgB 、PgC和 Pa的数值代入上式得: P1=207 k Pa P2=132 kPa PgA =35k Pa 图1 2、如图2所示。气缸内充以空气,活塞及负载重100kg,气缸壁充分导热,取走60kg负载,其系统完全平衡后,试求: (1)活塞上升的高度ΔL; (2)热力学内的变化ΔU; (3)气体在过程中所做的功。(已知{u}kJ/kg=0.72{T}K) 图2 1)由力平衡:p1=p b+F1/A=771*133.32+100*98100/100=2.009×105Pa V1=A*L=100*10*10-6=10-3m3 p2=p b+F2/A=771*133.32+40*98100/100=1.420×105Pa T2=T1 V2=A*(L+ΔL)=100*(10+ΔL )*10-6=(10+ΔL )*10-4m3 过程中质量不变: m1= p1 V1/(R g T1)= m2= p2 V2/(R g T2) C B A 1 2

大体积混凝土热工计算书

大体积混凝土热工计算 1、主墩承台热工计算 主墩承台的混凝土浇筑时正值夏季高温天气(7月~8月), 东莞市累年各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见下表: 4.1、砼的拌和温度 砼搅拌后的出机温度,按照下式计算: C W T C W T c ??∑=?∑i 式中:T c --- 砼的拌和温度(℃); W --- 各种材料的重量(kg ); C ---- 各种材料的比热(kJ/kg ?K); T i --- 各种材料的初始温度(℃) 混凝土拌和温度计算表

2、上表温度栏中水泥、粉煤灰、减水剂均为太阳直晒温度,拌合水、砂、碎石为采用降温措施后的温度。 由此可得出采取降温措施的混凝土拌和温度: 26.2491 .260268291.54 ==∑∑= WC WC T T i c ℃ 4.2、砼的浇筑温度 砼搅拌后的浇筑温度,按照下式计算: ) ()n 321c q c j -(A A A A T T T T +???+++?+= 式中:T j --- 砼的浇筑温度(℃); T c --- 砼的拌和温度(℃); T q ---- 砼运输和浇筑时的室外气温,取28℃; A 1~A n --- 温度损失系数 砼装、卸和转运,每次A=0.032; 砼运输时,A=θτ ,τ为运输时间(min ); 砼浇筑过程中A=0.003τ,τ为浇捣时间(min )。 砼出机拌和温度按照计算取值,为26.24℃; 砼运输和浇筑时的室外气温按照平均温度取值28℃; 砼运输罐车运输时间为45min ,砼泵车下料时间约12min ,砼分层厚度为30cm ,每层砼(57.4m 3)从振捣至浇筑完毕预计约2小时。整个承台(分三次浇筑)每次浇筑完毕预计最大用时12小时。 温度损失系数值: 装料:A 1=0.032 运输:A 2=0.0042×45=0.189 砼罐车卸料:A 3=0.032 砼泵车下料:A 4=0.0042×12=0.05 浇捣:A 5=0.003×2×60=0.36 ∑==5 1i i A 0.663 故:) ()n 321c q c j -(A A A A T T T T +???+++?+= = 26.24+(28.0-26.24)×0.663 = 27.41 ℃ 如不计入浇捣影响A 5,则:∑==4 1i i A 0.303 此时:) ()n 321c q c j -(A A A A T T T T +???+++?+= = 26.24+(28.0-26.24)×0.303= 26.77 ℃ 4.3、砼的绝热温升 )()(τ τ-m h e -1?=T T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判断计算表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判断计算表 工程名称工号建筑面积A0(m2)窗墙比采光顶与屋顶 总面积之比 南东西北 建筑外表面面积(m2)建筑体积(m3) 体形 系数 参照建筑 设计建筑 计算项目εi 参照建筑设计建筑 S≤ 0.3 0.3<S ≤0.4 S> 0.4 Ki[W/ (m2· K)] Fi (m2) i i i F K εKi[W/ (m2· K)] Fi (m2) i i i F K ε传热系数限值 [W/(m2·K)] 屋顶非透明 部分 0.91 0.55 0.45 0.40 采光顶0.18 2.70 外墙南0.70 0.60 0.50 0.45 东0.86 西0.86 北0.92 外窗墙窗 面积 比≤ 0.2 南0.18 3.50 3.00 东0.57 西0.57 北0.76 0.2< 墙窗 面积 比≤ 0.3 南0.18 3.00 2.50 东0.57 西0.57 北0.76 0.3< 墙窗 面积 比≤ 0.4 南0.18 2.70 2.30 东0.57 西0.57 北0.76 0.4< 墙窗 面积 比≤ 0.5 南0.18 2.30 2.00 东0.57 西0.57 北0.76 0.5< 墙窗 面积 比≤ 0.6 南0.18 2.00 1.80 东0.57 西0.57 北0.76 墙窗南0.18 ————— 1.5

面积比>0.7 东0.57 ———西0.57 ———北0.76 ——— 接触室外空 气的架空或 外挑楼板 1.00 0.60 0.50 ∑i i i F Kε 注:由于参照建筑与设计建筑的空气渗透耗热量和室内得热量相同,因此本表进行了简化,只需调整设计建筑的F i和K i,使其∑i i i F Kε小于等于参照建筑的∑i i i F Kε即可。 设计校正审核审定

热工试验计算题

四、计算题 1.已知水的温度为(热力学温度)297K,计算此温度相当于多少摄氏度?P138 2.摄氏温度310℃相当于多少热力学温度?P138 3.如图D-1中所示,其中R1=10Ω,R2=20Ω,R3=30Ω,求a、b端间的电阻。P138 4.凝汽器真空表的读数为97.09kPa,大气压力计读数为101.7kPa,求工质的绝对压力?P138 5.锅炉汽包压力表读数为9.604MPa,大气压表的读数为101.7kPa,求汽包内工质的绝对压力?P138 6.除氧器绝对压力为0.6MPa,压力表指示值为0. 508MPa,求当地大气压。P139 7.如图D-2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6V,内阻r=1.8Ω,外电阻R3=R4=R6=6Ω,R5=12Ω,当开关S与1接通时,电流表A示值为零;当S与2接通时电流表A示值为0.1A,求R1、R2的值。P139 8.如图D-3所示为-3DG6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试根据图中所示计算其共发射极直流放大系数和共发射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P140 9.有一根导线,每小时通过其横截面的电量为900C,问通过导线的电流多大?P141 10.求图D-4电路中V o和V i1、V i2的关系式。P141 11.如图D-5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E1=6V,E2=1V,电源内阻不计,电阻R1=1Ω,R2=2Ω,R3=3Ω,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的电流。P142 12.如图D-6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动势E1=18V,E3=5V,内阻r1=1Ω,r2=1Ω,外电阻R1=4Ω,R2=2Ω,R3=6Ω,R4=10Ω,伏特表的读数为28V,求电源电动势E2。P142 13.如图D-7所示单电源供电的基本放大电路,各元件参数如图D-7所示,试估算该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P143 14.将二进制数(101001)2转换为十进制数。P143 15.将二进制数(11001.1001)2转换为十进制数。P144 16.求图D-8表示的传递函数。P144 17.求图D-9所示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 i、输出电阻r o和电压放大倍数。已知β=80。P144 18.如图D-10所示,已知电压U=200V,C1=4μF,C2=8μF,C1的电量Q1=0.0006C,试求C3、U1、U2、U3、Q2及Q3各为多少?P145 19.一水箱容器上面10m处,装有一块压力表来反映水箱压力,现在压力表示值为2.4MPa,问水箱的实际水压是多少?P146 20.用U形管压力计测风压,结果通大气侧水柱下降到零下200mm,通介质侧上升到零上200mm,问被测介质实际压力是多少?已知:U形管内灌注液体为水,其密度为ρ=1000kg/m3。P147 21.锅炉给水压力值最大16MPa,最小15MPa,试问应选用多大量程的压力表?P147 22.汽轮机润滑油压保护用的压力开关的安装标高为5m,汽轮机转子标高为10m,若要求汽轮机润滑油压小于0.08MPa 时发出报警信号,则此压力开关的下限动作值应设定为多少?润滑油密度(ρ≈800kg/m3)。P147 23.给水管道上方15m处装有一只弹簧管给水压力表,压力表的指示为10MPa,试求给水的压力值?P147 24.用0~1500Pa二等补偿式微压计,在20℃环境条件下检定0~1500Pa微压表,试求1000Pa检定点上微压计的液柱高度。当地重力加速度g=9.7944m/s2,20℃时,ρ纯水=998.2kg/m3。P148 25.有一配热电偶的动圈式温度仪表,刻度盘上标有外线路电阻R0为15Ω,测出热电偶电阻R r为1Ω,补偿导线电阻R N 为1Ω。未用补偿器,试计算调整电阻R T。P148 26.有一块测量润滑油的压力表,安装在比取压测点高出12.7m的地方,问该表校验时,示值如何进行修正?P148 27.用K分度热电偶测温时,热端温度为t℃时测得热电势E ( t, t0 )=16.395mV,同时测得冷端环境温度为50℃,求热端的实际温度。(已知K分度热电偶在50℃时的热电势值为2.022mV,16.395mV时温度400℃)。P149 28.用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主汽温度时,测得的热电势为20.930mV,已知热电偶参考端温度t n=30℃,查该热电偶分度表得:E (30,0)=1.202mV,E (535,0)=22.132mV,求主蒸汽实际温度。P149 29.在图D-11所示的测温线路中,镍铬 t0为20℃,电子电位差计指示值为400℃,试问实际被测温度t为多少?P149 30.检定证书上给出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在900℃时的热电势为8.41mV,当测得热电势为8.338mV,冷端温度为0℃时,求此时的实际温度。查铂铑10-铂热电偶分度表,900℃时对应热电势为8.448mV,8.376mV对应温度为893.5℃, 8.300mV对应的温度为887℃。P150 31.一只Cu50热电阻,温度系数为α=4.28×10-3,求在120℃时的电阻值。P150 32.检定一台压力变送器,测量范围0~10Mpa准确等级0.25级,输出电流4~20mA,检定数据如下表所示,试填写示值误差和变差,并判断该变送器是否合格?P150 33.差压变送器测流量,已知流量为0~100t/h,对应Δp为0~1600mmH2O,变送器输出电流I0为4~20mA,当流量为75t/h时,Δp、I0各是多少?P151 34.一块压力表,测量上限为6MPa,精确度为1.5级,求检定此压力表需用的标准压力表的量程和精确度等级。P15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