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台山

五台山

五台山
五台山

五台山

●地理环境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隅,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它是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同时还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对外推出的35张旅游王牌产品之一,也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座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

●历史背景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东晋初年,文殊信仰就随佛教传入五台山。北魏孝文帝时,五台山就成了中国北方研习《华严经》的重镇。唐龙朔二年(662年),被正式确定为文殊菩萨道场,成了与印度灵鹫山媲美的“灵山圣境”、中国佛教“首府”、“国际佛教文化中心”。元初,元世祖帝师八思巴和胆巴国师、意希仁钦国师相继至五台山,瞻礼文殊、弘法布道,又成了汉地唯一的“汉藏佛教圣地”。明永乐年间,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弟子释迦也失至五台山兴建黄庙,形成了青黄二庙并存的格局。明万年间,创立了十方净土禅院,形成了子孙庙和十方庙共存的形式,五台山已成为汉藏并存,诸宗竞秀的“中国佛教缩影”。

五台山是佛教文殊菩萨的道场,现存寺院48处,僧尼数百人。文殊菩萨亦称天童子,其行广大,其愿无边,行一切菩萨公德,教化一切众生。在佛教经典中,文殊菩萨的住处“名清凉山”,《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也云:“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州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项,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由于佛教经典中所说的文殊菩萨住处——“清凉山”“五顶山”,同五台山的地形、气候、环境,极为相似,所以中外佛教徒便把五台山这个“五峰耸出”“曾无炎暑”的自然存在物,当作是他们虚幻世界里的文殊菩萨住地了。这样五台山就成了佛教徒们竞相朝礼的圣地,驰名中外,显赫于世。

●青庙和黄庙

五台山佛教组织以寺院为单位,按佛教传承之不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青庙亦称和尚庙,僧侣大都为汉族,一般穿青灰色僧衣,称青衣僧。五台山大部分寺院属于青庙。青庙中又有十方庙和子孙庙之分。子孙庙按师徒关系实行家传制,外寺僧人不得在本寺担任职事。历史上五台山青庙多属子孙庙。十方庙可以接待四方来僧,在寺僧人亦可十方云游,组织管理实行选贤制。根据中国佛教协会颁布的《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原来的子孙庙均已不实行家传制而改行选贤制,子孙庙和十方庙已无明显的分别。

黄庙亦称喇嘛庙,属于藏传佛教。五台山藏传佛教均属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信教喇嘛均穿黄衣,戴黄帽,称黄衣僧。明永乐年间,五台山始有青庙改成黄庙。清康熙时,敕令将罗睺寺、寿宁寺、三泉寺、玉花池、七佛寺、金刚窟、善财洞、普庵寺、台麓寺、涌泉寺等10寺改为黄庙。于是,青衣僧改为黄衣僧,汉喇嘛由此产生。五台山有黄庙8处,即菩萨顶、罗睺寺、广仁寺、万佛阁、镇海寺、广化寺、观音洞、上善财洞。

●旅游信息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处。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台山佛事活动及旅游项目丰富,著名的有跳布扎、骡马大会、五台山佛教文化节等。

?跳布扎

跳布扎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前后,起源于西藏,是五台山黄教举行的重大佛事活

动。在活动前一天,寺内喇嘛就开始念护法经,跳金刚舞,在菩萨顶“镇鬼”;十

五日,百余名有身份的喇嘛走出菩萨顶,穿街绕巷,最前边架着弥勒菩萨像,其后

大喇嘛坐轿,二喇嘛骑马,其余僧众吹奏庙堂音乐,浩浩荡荡的往罗睺寺去“跳神”;

十六日,又在菩萨顶“斩鬼”,大、二喇嘛穿戴皇赐服饰,外列僧人头戴面具装扮

28宿,就地画圆,按圆行步,并辅以身形手势。通过此活动以驱除邪恶,迎来吉

祥安泰。

?骡马大会

每年农历六月举办,期间举行大型佛事活动、民间文化活动、骡马牲畜交易大会。

朝会活动内容丰富,其主要一项是四方僧侣云集台怀镇做道场、诵经,使五台山充

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五台山佛教文化节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终年香火缭绕、梵音不断,宗教气氛浓厚。每年8月,

这里举行盛大的旅游节庆——“五台山佛教文化节”,届时各方宾客和僧众云集,

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盛况空前。期间举行大型佛事活动、民间文艺活动。

其他九项特色旅游活动:佛国圣地采摘游、朝台登山健身游、佛教文艺欣赏游、镇海松涛红叶游、秋冬美景摄影游、金色世界生态游、银色五台踏雪游、寺庙法会祈福游、佛法禅宗探访游。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五台山”(原名“印象五台山”)亦将于2014年9月19日推出。

2012年,五台山景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6万人次,同比增长13.2%,财政收入2.63亿元,旅游收入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和35.9%,均再创历史新高。

2011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8.5万人次,同比增长11.5%,其中入山收费人数为130.5万人次,同比增长19.7%;财政收入2.29亿元,旅游收入2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和31.7%。

2010年,五台山旅游总收入达21.836亿元,同比增长0.32%,旅游接待人数达321.4万人次,同比增长0.28%。

5篇介绍河北小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河北小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河北小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一) 我是导游 xxx。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蔚县,面积为21883 公顷,属恒山余脉,有东、西、个突出的山峰,为区别于山西五台山,称小五台山。五台之中以东台最高,海拔 2882 米,是河北省境内高山之最。大家看,小五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90 度垂直的石梯令人心惊胆战。进小五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石。 在这里,没有哪两块石头的颜色是相同的。大大小小的石块形状各异,颜色对比强烈:白石头颜色像雪,红石头颜色似火,绿石头颜色如翠往里走,会看到珍珠泉三个醒目的大字。大家看,泉水清澈见底,一串又一串的小泡泡从石头缝中挤了出来,好像一颗颗玻璃弹珠在此起彼伏的溪流中蹦蹦跳跳。不一会儿,一串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又窜出来了,原来是太阳公公为它们染上了颜色。真漂亮啊!你会禁不住去捞它们,可你的手刚碰到它们,它们就变魔术般的消失了。往前走,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线天。抬头望,两边的山崖似乎遮住了天空,只留下天的一条缝,就像一根线。穿过一线天,向

左看,陡峭的飞崖,奔流的瀑布,震耳欲聋的水声,仿佛走进了壮观的画卷,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 继续前进,大家还会看到诡异莫见底的油瓮,高耸入云的塔林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对小五台山更加喜欢了吧?接下来是自主游览,两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请大家注意安全!祝大家游玩愉快! 5篇介绍河北小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二)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五台山旅游区,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蔚县,面积为21883公顷,属恒山余脉,有东、西、南、北、中5个突出的山峰,为区别于山西五台山,称小五台山。五台之中以东台最高,海拔2882米,是河北省境内高山之最。大家看,小五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90度垂直的石梯令人心惊胆战。 走进小五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石”。在这里,没有哪两块石头的颜色是相同的。大大小小的石块形状各异,颜色对比强烈:白石头颜色像雪,红石头颜色似火,绿石头颜色如翠...... 往里走,会看到“珍珠泉”三个醒目的大字, 大家看,泉水清澈见底,一串又一串的小泡泡从石头缝中挤了出来,好像一颗颗玻璃弹珠在此起彼伏的溪流中蹦蹦跳

五台山的传说故事

五台山的传说故事 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它们分别是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传说这四座山分别是佛教中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的修行地,因此都有悠久的宗教文化渊源,同时它们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位于中国中部山西省境内,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座山峰的顶端平坦宽阔,好象土砌的平台,分别称为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合称“五台”。五台山是华北的海拔最高点。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 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间特地来求援的。 龙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无法将石头运走,龙王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动,就拿走吧!” 文殊菩萨谢过龙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因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们遭受着深深的苦难。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凉山了。 至今,五台山又叫清凉山。

五台山概况详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北约70公里处的台怀镇。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五台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第三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8处世界遗产。 有一副这样来形容五台山的,上联是:“五百里道场风风雨雨,依旧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发南山,雪霁北巅”,下联是:“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磬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古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了无数诗文来描述五台山,但这幅对联确是最五台山最好的诠释,它展现出了五台山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和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 五台山它被誉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其他三处为四川峨眉山,江西九华山,浙江普陀山),素有“金五台山、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之说,同时也是世界佛教五大圣迹之一。在佛教中对佛教徒而言有着崇高的地位。有人说没有拜过五台山就不算信佛人,那为什么五台山有这么重要的地位呢?因为有以下几点:第一,它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可能说起文殊菩萨在我们心目中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在我们中国最推崇的一位菩萨是观音菩萨,但是我和大家讲在佛教界中的首席菩萨却并不是观音菩萨而是文殊菩萨。根据佛经的记载他是般若智慧的化身,因此他是主管智慧的菩萨。根据佛经《首楞严三昧经》记载,文殊菩萨过去应经成佛号称“龙种上尊王佛”,但是后来为了拥护佛祖释迦牟尼的出世,从而才显圣,为了尊敬佛祖,自降一级成为

菩萨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被誉为佛教中首席菩萨;第二,五台山是最早在山中建寺的佛教名山(白马寺建于当时的都城洛阳)。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永平十一年,来中国传法的大德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遍游全国,当他们来到五台山时,发现五台山就是佛经上说的文殊菩萨的道场,于是奏请汉明帝建了五台山上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也就是显通寺的前身,当时建这座寺庙的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佛教,而其他几座佛教名山也不知道佛教为何,从而五台山成为了第一个在山中建寺的佛教名山。大家可能好奇,五台山怎么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呢?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并不是后人附会上去的,而是在佛经中有所记载的,其中以《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记载最为详细,原文曰:“世尊密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我灭度于此赡部洲(印度—佛教发源地)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间有山号为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大振那在那时指的是中国,而神奇的是五台山位于佛教发源地古印度的东北方。再者,“山内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酷暑”,与《华严经》上所记载的文殊菩萨的道场相吻合。释迦牟尼佛主在多部佛典中绝无仅有的金口玉言,便把文殊菩萨道场的地位非常明确的肯定了下来,并不容质疑的得到了中外佛教徒的一致认可,使五台山理所应当成为文殊信仰的中心。由于以上几个原因,奠定了五台山在佛教界中的重要地位。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这里曾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到了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

山西五台山景区相关开题报告

___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院(中心、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5 年 5 月20 日 研究生类别 全日制专 业硕士 年级2013级专业公共管理(MPA)姓名学号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 导 师 姓名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论文题目:五台山景区管理改革的研究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附主要参考文献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推动“六大发展”、实现煤炭“六型转变”的战略思路,其中转型发展被提高到是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的高度,关系着廉政、创新、绿色、安全、统筹等发展的顺利推进,关系着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绝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因而山西旅游产业的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山西旅游资源可谓得天独厚。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民俗旅游以及新型的工业、农业旅游资源等,构成了山西特色的魅力旅游资源。其中山西忻州市五台山名胜风景区做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建筑文化,更是世界文化遗产,其是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重要时期当中,推向全国,面向世界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风景名胜遗产保护中的最主要的矛盾是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而保护与利用都是依靠管理这个手段来实现的。 当前五台山旅游景区在旅游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上各自为政、建筑零乱、产品开发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急需提出优化景区环境、改善交通条件、建设综合服务、充分开发资源、举办文化活动、搞好旅游纪念品加工等开发、管理的措施及整改方案。 本文通过对于五台山自然风景区的系统研究,从根本上把握这一地区资源分布、开发途径和具体措施,对于当前管理的现状进行客观和全面的分析,总结经验,吸收教训,探寻当前本景区旅游管理问题的症结和关键所在。进而根据问题的本质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为当前面临的国家旅游局下达的整改通知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法,归纳出一般性的理论观点。 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力图通过较为全面的研究进而思考并提出建议,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使五台山这个山西旅游业对外宣传的窗口发挥其重要作用,促进山西的经济转型过程。

五台山名胜古迹导游词

五台山名胜古迹导游词 五台山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接下来给你们带来五台山名胜古迹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大家早上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很高兴能和你们共度一天的时光,下面由我来跟你们说说五台山名胜古迹。 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处。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奇峰灵崖 五台山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层层有字,字字不同。据载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

五台山方圆约32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古建艺术、历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1982年,五台山以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历年来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遗产”等荣誉。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

从北京自驾游到五台山的最佳路线重点

从北京自驾游到五台山的最佳路线(2008-03-03 01:45:42)转载标签:旅游 2007年五一长假,俺也历史上首次加入了长假旅游大军,带着LP自驾车到五台山玩了一把。 出发之前,俺上网查询了一下到从北京自驾车到五台山的最佳路线,发现了三条:第一条是北京-大同-沙河-五台山,这条线路全长580公里。第二条是北京-定州-阜平-五台山,据网友说虽然这条线路最短,但是在定州-阜平的路上拉煤的大车多、道路状况不太好。第三条是北京-保定-阜平-五台山。在五台山旅游网上也推荐了这条路线,于是俺决定走这条路线。还有一条基本上不与考虑,就是北京-石家庄-太原-五台山。 五月二日,俺们7点钟从家里出发,7点30分到达杜家坎收费站。之前,在六里桥到杜家坎的辅路上找了一家中石化的加油站加满了油。从北京到保定这一段路由LP驾车,路上的车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大部分都是北京、天津的自驾车旅游者。到了涿州交了15元的高速路费,进入河北境内,车少了很多。看来俺们选择五月二日出发是正确的。 从高速路上第一个保定出口出高速(保定有三个出口,这应该是保定北出口),这次交高速路费35元,同时还要交保定市区行使费10元,共45元。和LP换了座位后,就由俺来驾车。保定高速的收费口正对着一条宽敞的大路,叫七一路,这条路很长,要一直向前开。过了一座桥之后,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前面是一个三岔路口,向左转,正好有一个警察,俺让LP问一下路,被告知再向前第一个路口右转就是宝阜路,可直达阜平。于是放心大胆的向前开吧。 按照地图上的指示,下一站应该是顺平县,俺新买的地图上没有标注这条路,倒是以前的一份地图上有这条路,让俺很困惑。到了顺平县过了一个收费站,又交了10元钱。之后就很长时间不会出现收费站了。 沿着到阜平去的路标一路前行,路况很好,基本上没有大车,80公里时速,偶尔可以开到100公里。这期间分别从望都和曲阳两个县经过,但是由于只是从其边缘擦过,因此没有见到收费站。 到了阜平县城,向右进入县城,这条路可能是阜平县的主干道,比较拥挤。一直走到主干道的终点,向左转过一座桥,再向右就出了阜平县城。出了阜平县城之后,见到一个收费站,这是出现了最感人的一幕:俺开到收费口,拿着钱询问收费员应该交多少时,只见他态度和蔼地说:“旅游的吧?旅游不收费。” 继续向前走,会出现一个三岔口,按照路标向左转(这儿有一个警察,俺想是专门指引到五台山车辆的。)进入了一段盘山路。不过道路很宽,也没有运煤的大车,翻过山梁就到了山西境内。一下山就看到一个收费站,要交费10元(这地方反而不免费了。)再向前就是地图上标注的石咀镇,见到一个三岔口右转,就见到了五台山的东入口。一个大型停车场和一个大型的牌楼。每车95元才能进

五台山旅游攻略精华指南摘要

五台山旅游攻略精华指南摘要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798687612.html, 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因佛教发展历史最早而列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其历史文物多以寺庙建筑的形式存在,主要内容有木结构建筑、砖石结构建筑,包括殿堂楼阁、古塔经卷,以及附属于这些建筑的雕塑、绘画、碑记、匾额等。古建筑及其附属文物,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都有,有的甚至可以上书到北魏时期。 五台山古称清凉山,其自然风光也值得一看,五个台顶各具特色,春夏之际,山上一派翠绿,野花烂漫,是躲避酷暑的好地方.五台山9月积雪,翌年4月解冻,四月到十月是其旅游季节。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下,最低能达到-30度;七八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9度左右,最高也不会超过30度.即使在盛夏到这里旅游,也要带上厚一点的长袖衣服;台怀地区夏季常有雨水,最好携带雨伞.春秋两季前来,需要携带抓绒衣或毛衣,带上毛裤也不算过分。冬季到五台山,一切防寒衣物都是有必要带上的。 五台山最佳旅游季节 五台山7-9月份是旅游旺季,在这三个月中,吃住行的花费相对来说会更多一些。新在五台山在开发冬季旅游,看雪景、品民俗。每年7月25日至8月25日为一年一届的五台山国际旅游月,虽然到时佛教活动和游览项目繁多,但是交通混乱紧张,人潮人海,吃住价格飞涨,佛教圣地清净脱俗的本来面目,未必就会看得到。避开这一时间进山时明智之举。 五台山1日游程建议 经典得路线是游览台怀镇中心区(台内)的主要寺庙,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可按如下顺序游览:黛螺顶-罗睺寺-(罗睺寺文殊殿右侧金刚殿边有小门通往菩萨顶和显通寺)菩萨顶-(下菩萨顶右转)显通寺-(过显通寺牌楼右转)塔院寺-(出塔院寺南门左走10米)万佛阁(俗称五爷庙)。下午晚些时候租车到佛母洞一游。(租车方法见后五台山旅游出租汽车公司租车价格表)。 另一个方案以观赏庙中石雕为主。以石雕闻名的南山寺、佑国寺、龙泉寺和普化寺都属于台怀镇外围的寺庙,可以包车游览外围寺庙10个景点,大概需要6个多小时,费用在160元左右;也可以选择镇上来往的中巴车作为交通工具,游览以上四个寺庙,每次乘车1元。时间有富余的话,可以安排再游佛母洞。如果想游五台山五个台顶话也可以,但是一般需要包车。包车游览五个台顶的时间大约是10个小时。一般游客会挑选一、两个台顶游览,外加游览台怀镇外围的景点,时间一天。 五台山2日游程建议 方案1 第一天上午游览台怀镇中心区各寺,游览佛母洞;第二天上午游览台怀镇外围四个以石刻闻名的寺庙,下午离开台怀镇后游佛光寺和南禅寺,最后到太原或忻州。 方案2 第一天凌晨出发到东台顶看日出,游览佛母洞和台怀镇中心区各寺;第二天安排同上. 方案3 取道忻州到五台山台怀镇的人,一般都会沿路游览定襄河边阎锡山故居河边民俗博物馆(看不看两可),然后到东冶游。 五台山交通 游客如坐飞机,可先到太原或大同。如果坐火车,可在京原线上的砂河、繁峙、代县、原平、忻州各站或太原下车,再转乘汽车。由于火车和飞机都不能直抵五台山,所以公路客运显得尤其重要。铁路沿线各地均有汽车开住五台山,太原、忻州尤多,太原东客站和忻州客运站每天每天也有直达五台山的汽车。 一、火车 五台山火车站在繁峙县砂河镇,从火车时刻表来看,坐火车到五台山在时间上不太合适(一般都在半夜)。五台山火车站有发往五台山风景区(台怀镇)的中巴车,票价25元,从早上6:00开始

五台山超详细攻略

五台山的最佳旅游时间是每年夏季,尤以7、8月份为最佳。 五台山海拔很高,虽然处于与北京大致相同的纬度,但气候特征却和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差不多。 特别贴士: 1、五台山地区夏季湿度大,常有雨水,上山需带雨。春、秋两季来五台山旅游,需带毛衣毛裤之类。你若想登东台观日出,必得租棉大衣才行。 2、从北边的繁峙、砂河一带翻越鸿门岩来五台山,需注意季节和气候变化。5月以前和9月以后,高入云端的公路被积雪封堵,难以通过,只有5—9月的中间4个多月可以通行。 五台山:旅游注意事项 1.五台山是佛教圣地,不管信不信佛,还是要入乡随俗,保持清静,禁止大声喧哗,在寺庙里应该遵守寺庙规则。 2.若来五台山仅以旅游为目的,尽量避让卖香火的商贩,如果不买就不要随便伸手接,有时候很难摆脱对方的纠缠。 3.准备好零钱,五台之间没有任何商店小卖部,吃斋、住宿、拜功德都需要零钱。不过,如果愿意大面额投入功德箱,当然也没人反对。 4.不论遇到和尚、尼姑、居士、年轻的和年长的均可称之为“师兄”。 5.不论是“你好,谢谢,再见”均可说“阿弥陀佛”。 6.山上投宿傍晚时最好留在寺中,不要在山间行走,注意豹子、狼等野兽。 五台山:文化 文殊道场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有寺院内都供有文殊菩萨的雕像。 多数寺院设有文殊殿,如万佛阁,殿内三大士布局为文殊居中,观世音居左侧,普贤在右侧。有观音殿的寺庙,三大士则以观世音居中,如显通寺。 文殊:即文殊师利的简称,是梵文的音译,意为“妙德”、“妙吉祥”。 文殊来历: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来源于《文殊师利涅磐经》:他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本是舍卫国(今印度西北)一个婆罗门贵族家庭中的公子,离家投奔释迦牟尼学道,功德圆满,修成菩萨身,并被尊为菩萨之首。 华严三圣:文殊的坐骑是一头青狮,表示智慧之威猛;手持宝剑,表示智慧之锐利。因此他的美名尊号是“大智文殊”。四大菩萨中文殊常与普贤并列于佛祖两侧,文殊侍于佛左,司智慧;菩贤侍于佛右,司理。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 文殊本体:文殊菩萨的本体是五髻菩萨,即顶上有五髻,为童子形。五髻表示五智五佛,童子取天真之意,因而文殊亦称文殊师利童子,俗称孺童文殊。 五台山唐、宋、元、明、清各代的文殊像,造型有五十多种:有老文殊(显通寺),金刚文殊(观海寺),甘露文殊(显通寺),大伟德文殊(菩萨顶),带箭文殊(菩萨顶),千钵文殊(显通寺),红文殊(广仁寺),黄文殊(广仁寺),白文殊(罗目侯寺),聪明文殊(东台顶),智慧文殊(南台顶),狮子吼文殊(西台顶),无垢文殊(北台顶),孺童文殊(中台顶)等等。 五台山的庙 俗话说:“五台归来不看庙。”五台山自东汉开始建庙,至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现保存比较完整、有宗教活动场所证书的寺庙68座,是中国现存最大、最集中的寺庙群。据记载,五台山上寺庙最多时是在唐代,有“大寺三百六,若兰(小寺庙)无其数”。 这些寺庙多是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沿着五座台顶辐射出去,坐落在深山丛林之中,形成了一个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绿树掩映,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古代建筑群。其中,以佛光寺东大殿为代表的佛教建筑群反映了自唐代以来中国各个时期佛教建筑艺术和技术的特点,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艺术和技术的活标本。 五台山的塔

五台山讲稿

五台山的概况: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台怀镇和金岗库乡。境内佛教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丽,是集佛教圣地、避暑胜地、革命圣地和地质科普基地于一身的风景名胜区。 1、佛教圣地 五台山文物古迹众多,自东汉永平11年开始,代代兴修寺庙,现仍保存有北魏、唐、宋以来8个朝代不同风格的寺庙建筑47处,保存有大量佛像、牌匾、壁画、佛塔、藏经等珍重文物,五台山现已成为汉藏并存、诸宗竞秀的中国佛教“首府”、“中国佛教缩影”和“国际佛教文化中心”。最重要的它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我们后面会有详细的介绍) 2、避暑胜地 五台山四季分明、“岁积坚冰,夏无酷暑”,故有“清凉山”之称,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3、革命圣地 4、地质科普基地 大家知道五台山为什么得此名字吗? 大多数到过五台山的人,通常只是到了以五台县台怀镇为中心的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寺院群。而真正意义上的五台山实际上是指五台县的五座相互连接环绕、挺拔秀丽的山峰。它们分别是:东、西、南、北和中五峰。最高峰北台顶海拔3061米,被誉为华北屋脊,五座山峰顶部宽广平坦,俗称台地,因此得名五台山。 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这里曾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到了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于是就想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可是这里的道士并不同意,最后由汉明帝在洛阳白马寺主持,举行道士与两位高僧的赛法,结果两位高僧获胜。从此,佛教界在台怀镇一带就取得了建筑佛教寺院的权利,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显通寺。从此,历经各个朝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100多座。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接下来请游客跟着我一起走进五台山,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即东台名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 五台山佛教组织以寺院为单位,按佛教传承之不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青庙亦称和尚庙,僧侣大都为汉族,一般穿青灰色僧衣,称青衣僧。五台山大部分寺院属于青庙。黄庙亦称喇嘛庙,属于藏传佛教。著名的寺有:显通寺、怨塔寺、菩萨顶、栖贤寺、龙泉寺、金阁寺、广仁寺等。 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接下我们要游览的就是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接下来,我们走进清凉景区,去著名的清凉寺看看:可惜“文革”时期,整座寺庙被毁,惟清凉石尚存。清凉石是清凉寺的象征,佛教宣传说,文殊菩萨曾于清凉石上讲经说法,

五台山历任主持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五台山历任主持 篇一:五台山全陪导游词 南无文殊大士 首先先赞叹大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天要踏上前往五台山的旅途,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曾发过大愿,凡向我文殊一步,必得无上利益福德。所以大家此次五台山之行,也必然能够得到文殊菩萨的保佑加持,相信此行一定会圆满吉祥。 大家也许都听说过,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而五台山居其首位。这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县。地藏菩萨道场是安徽的九华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四川峨眉山。观音大悲,地藏大愿,普贤大行。而文殊菩萨呢,是大智,他老人家的道场就是我们将要去参拜的五台山。佛家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作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家也许都听说过,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就是用大智慧到达彼岸。可想而知,想要到达生死苦海的极乐彼岸需要什么呢,需要的是大智慧,还不是一般的聪明智慧,这种智慧,能断烦恼的智慧佛家称它为般若。我

们的文殊菩萨,般若智慧堪称第一,号称七佛之师,曾是七尊古佛的老师,学生都成佛了,老师还非常谦虚的作菩萨。虽然是菩萨,但他的大智慧大家可想而知也。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今天我们将要去的五台山古时称作清凉山,为什么称清凉山呢,一是因为五台山山势海拔很高,尤其是它的几个台顶,既使夏季也有可能见到白皑皑的积雪。所以自古以来,五台都是避暑朝圣的胜地。想当年康熙皇帝就曾经五次前往参拜五台山,当然据史料记载,他五次前来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要找寻他的父亲,那就是相传在五台剃发出家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大家都看过《孝庄秘史》吧,那个片子拍得顺治没有出成家,虽有意愿,但没遂愿。当然顺治出家根本起因不是想要超越轮回,度脱苦海乃至自觉觉他广度众生,他是因为他的爱妃去世,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所谓的心灰意冷。反正顺治是否真的出家,这是一个清史之迷。但是,康熙五次前访五台山多少说明了些什么,并且史书记载其中一回孝庄太后还一同前往,但因年事以高身体不适中途而返。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顺治题到墙上的一首出家诗,名义上是顺治作的,但据考证,是顺治的儿子,康熙皇帝代作的,写得非常好,境界也很高,他说:“天下丛林饭似山,衣钵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朕乃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

五台山的旅游分析

浅谈对开发佛教生态旅游的优势分析 ——以五台山佛教旅游为例 内容摘要:佛教是人类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化现象。我国的佛教文化资源丰富,随着宗教旅游日益成为现代旅游的热点,加大佛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已成为必然。五台山深厚的佛教文化资源特色和优势给佛教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通过对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及问题的介绍,探讨了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提出从深生态理论的角度进行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路,以期更好的促进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开发更丰富的生态旅游产品。 关键字:五台山、佛教生态文化生态旅游 前言 佛教自古印度传入华夏已有二千年历史,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与华夏文化逐步交融渗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研究中国文化,谁也不能无视中国佛教文化。生态、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旅游等虽然都是现代的用语,传统的佛教文化中没有这样的说法,但是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中确实也蕴含着这方面的内容,二千年的中国佛教文化演进过程中,也创造了很多辉煌的佛教生态文化,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文化旅游成为时尚的今天,开发这一资源,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更有利于实现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五台山佛教旅游概况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台山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五台山方圆约32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古建艺术、历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1982年,五台山以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

五台山大白塔建筑介绍

五台山的大白塔 五台山塔院寺内的高耸入云的尼泊尔式的大白塔始建于元大德五年(西元1301年),是除了北京妙应寺白塔之外,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的又一杰作。塔院寺,因此塔而得名。在历史上,塔院寺和它旁边的显通寺原为一座寺庙,这里就是原寺庙的塔院。明朝万历七年到十年(西元1579──1582年),对寺院的殿宇进行了改建,让它和显通寺分开,成为一座独立的寺院,并取名为塔院寺。因寺院中有释迦牟尼舍利塔、佛足迹图碑和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发塔,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因释迦牟尼舍利塔,即这座古尼泊尔式大白塔,造型优美,加之处于五台山的中心台怀镇,四周分布着众多寺庙,所以它便成了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五台山的标志。 释迦牟尼佛灭度,其尸骨炼就八万四千个舍利子,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用五金七宝铸成了八万四千座塔,分布于茫茫大千世界,每座塔内藏一个舍利子,五台山的塔叫慈寿塔,是中国十九座中的一座,据说就藏在现存的这个大白塔腹内。大白塔全名叫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又叫大慈延寿宝塔。据记载,唐朝以前这里就有一座二层八角塔,以后毁掉了。元朝大德五年(西元1301年)又修建了尼泊尔式石塔。明代永乐五年(西元1407年),建大白塔,并将元代石塔、释迦牟尼舍利塔藏在大白塔内。明永乐五年,皇帝朱棣令太监杨升重修此塔,开始建了寺院。明万历七年,皇太后李娘娘令太监范江和李友重建。神宗万历七年敕建大宝塔记曰:“塔在鹫峰之前,群山中央。基至黄泉,高二十一丈,围二十五丈,状如藻瓶,上十三级。宝瓶高一太六尺,镀金为饰。覆盘围七丈一尺,吊以垂带,县以金铃。更造金银宝玉等佛像,及诸杂宝,安置藏中。海内皇宗宰官,土庶沙门,景仰慈化,造像书经,如云而集,悉纳藏中。十年壬午秋,工成,并及寺宇佛殿经楼,藏轮禅室,罔不备焉。”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奉命撰写了碑文,记述其事。 对比北京妙应寺白塔,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塔颈依旧粗壮,塔座和塔身相对瘦长,更显巍峨。大白塔通高五十六点四米。塔基为正方形,砖缝全用米浆、石灰搅拌砌筑。全塔各部粗细相间,造型优美。塔面为白色,形如藻瓶,塔盘、宝珠有铜饰品,塔上,风磨铜宝瓶高5米,覆盘两米多,悬铜铃,252个铜铃风吹作响,声音悦耳。白塔中层,建塔殿3间,内有三大士铜像。 基座呈八角形,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八面,南面(即正面)紧对着大慈延寿宝殿的后墙,墙上有三个很浅的石洞,中间的石洞设有一小的半浮雕佛像,右边的石洞立有刻有释迦牟尼双足迹象碑,左边的石洞有清康熙年间修塔的记事碑。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临死前将脚形印在石上,并对弟子说:“我最后留此足迹,以示众生,谁能见到这足印,瞻礼供养,就能免罪消灾。”唐僧玄奘到西域取经时把佛足印拓下带了回来。唐太宗敕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于祖庙。明万历壬午秋,寺僧又按图刻石,供奉在大白塔

五台山游记

五台山游记 二零一四年五月三十日下午六点半,我们野狼户外一行三十一人乘车从唐山出发,前往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去完成我们心中向往已久的五台连穿户外之旅。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也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五台即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因其岁积坚冰,又名冰凉山。五峰海拔均在2400米以上,北台最高,为3058米,素称“华北屋脊”。五台山历史悠久,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五台山,至于历朝历代皇帝、皇后遣使札礼五台山者,更是自北魏到清朝,从未间断,翻开五台山各大寺的“庙史”,第一页几乎全是“敕建”二字。五台山也是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 由于路线不熟加上山西高速公路夜间限行,直到第二天中午十二点才到达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五台山鸿门岩

由鸿门岩往上攀行,浏览观光东台望海寺,由于五台山的气候原因,这里的山上一片草甸,几乎难见各种林木,山上牛马成群,红的、黄的、紫色的小花点缀在草丛中,形成了一道道 迷人的风景

东台望海寺下撤后,经与领队商量,我们分成两队,一队由山狼、草根带队,黑狼收队,开始五台连穿之旅,二队由野狼户外夕茜领队,坐车到中台带着我们一队队员的装备(帐篷睡袋,第二天的食物饮水)负责接应。简单整理行装后,我们一队队员踏上了前往华北屋脊——北台之路。 北台是五台中海拔最高的一台,海拔3058米,开始爬升时穿了速干衣裤,没一会就感到了寒冷,赶紧拿出了备用的抓绒衣穿好。大约爬升一个多小时后,山上就刮起了狂风,而且下起了小雨,风力大概有六七级,吹得人摇摆不定,雨点打在脸上感觉生疼。我们还不知道,这仅仅是五台山对我们的初步考验。我们即将到达北台灵应寺的时候,又下起了大雾,有几名队员已经湿了衣服,由于海拔高,有的队员还出现了轻微的高原反应。到达后,寺里的僧人把我们接进屋让到了炉火边,这时看到炉火真的感到了亲切,太冷了,一路冰雨加大风,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到了寒冷。

五台山文化研究

五台山文化研究 一.《藏传佛教与五台山的关系》:关系的网络主要是通过人来建立起来的,所以藏教与五台山当然也是通过不同的高僧来建立起的。 ○1简单的介绍:西藏佛教又称为喇嘛教,代表人物是桑杰巴登,在上世纪由汉地和印度传入西藏。主要时期是前弘期与后弘期,后弘期分为这几个派别:宁珰派,噶当派,萨迦派,希解派,觉域派,觉南派,格鲁派,其中格鲁派是最著名的一个时期。西藏的一般信徒,都依奉“阿弥陀佛”的信誓。祈神念佛,起到来世之善果。藏教视五台山是“古刹之地”和“人间刹地”。 ○2五台山与藏教的关系的传说:当时藏教与汉地的联系是很强的,西藏与当时的中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布顿的一书中描述的是藏王松赞干布在五台山建立108寺庙,但是这样的史料的真实性很弱。这样记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藏王的仁慈善良,施功布德的品质,这样就可以拉合汉地与西藏之间的关系。 ○3连接五台山与藏教关系的主要人物介绍:从时间的顺序来介绍人物。 a.大泽师仁钦桑布,在《诺扎六法》中预示他死后将去往人间刹土——五台山,说明11 世纪五台山已经是人们的向往了。 b.希解派,帕当巴桑杰。希解在藏语中的含义是停止生死流转,熄灭一切苦恼根源。 c.人巴恩(迦萨派第五代祖师):是元太祖忽必烈的帝师。 d.胆巴帝师:元代常做五台山的西藏高僧,元世祖去世之后他常驻五台山的寿宁寺,是五 台山的藏教佛教之开端(喇嘛教),这也是五台山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 e.宗碦巴大师:15世纪格鲁派(黄派)的关键大师,在五台山上修建了黄教教院,黄教与 明朝建立关系也是从他开始的,在沟通藏汉两地之间的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f.章嘉呼图克图:是蒙古地区藏传佛教,也是黄教最大的转世活佛之一,仅次于达赖和班 禅。清朝乾隆时为了推行缓解政策,又将章呼回了五台山的“镇海寺”。章嘉活佛二世在维护蒙藏地区与中央的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章嘉墓塔是章嘉呼图二世罗桑去曲丹的灵骨塔,建于镇海寺的东院,从此镇海寺布施不绝,喇嘛甚多。 g.扎萨克喇嘛:住于菩萨顶寺。 h.仓央嘉措:西藏黄教六世达赖,死于青海湖畔,相传当时仓央嘉措还在五台山静坐六年。二.菩萨顶的佛教历史 1.菩萨顶简介:菩萨顶在今台怀镇大孚灵鹫十二院之一(大孚灵鹫峰:是中印度揭陀螺王国的一个山峰,形状类似鹫鸟,山中又多鹫鸟,所以得此名。大孚:大为宣传,以什么东西为

我的家乡景点介绍

【网络综合- 英语资源】 The Hukou Waterfalls of the Yellow River is the only Yellow Waterfall on earth. The river narrows and cascades dramatically into a stone pond more than 30 meters below, creating the famous Hukou Waterfalls. The gentle water turbulent and gains speed as it rushed forward till it finally cascades over the waterfall, forming an illusion of water being poured from a kettle, hence its name "Hukou or Kettle spout". Like thousands of tumbling dragons or enraged animals that have just been set free, the yellow water plunged down, the pounding against the stones echoes like thunder. The most dramatic changes occur during deep winter and early spring when the river surface becomes frozen. Sometimes, the subsidiary falls freeze into icicles, creating images of crouching beast on top of the cliffs. Notes: 1. Hukou Waterfalls 壶口瀑布 Wutai Mountain in Shanx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the provincial capital Taiyuan 230 km. Sichuan Emei Mountain, Jiuhua Mountain, Putuo Mountain in Zhejiang were called "the four famous mountains of Chinese Buddhism." Buddhism and the Chinese tourist destination, famous summer out China's top ten first. In 2009 the cultural landscape 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 五台山英语导游词 Wade–Giles romanization Wu-t'ai Shan , Pinyin Wutai Shan mountain and mountain chain in northeast Shansi Province, China. The mountain chain is a massif with a southwest–northeast axis, separated from the Heng Shan (mountains) to the northwest by the valley of the Hu-t'o Ho (river), which curves around its southern flank to flow into the North China Plain in Hopeh Province. Mt. Wu-t'ai is actually a cluster of flat-topped peaks from which the mountain takes its name (Five Terraces). The highest peak is 10,033 ft (3,058 m) above sea level. Mt. Wu-t'ai is particularly famous as one of the great holy places of Chinese Buddhism. Great numbers of temples, including some of the oldest wooden buildings surviving in China, are scattered over the mountain; the largest temples—such as the Hsien-t'ung, the Ta-ta-yüan, and the Pu-sa-ting-shen-jung-yüan—are grouped around the town of T'ai-huai-chen. Mt. Wu-t'ai appears first to have become a holy mountain to the Taoist adepts of the later Han dynasty (AD 25–220) but came into prominence in the 5th century under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386–534/35) when, as Ch'ing-liang Shan, it became identified as the dwelling place of M?nju?rī bodhisattva (a heavenly being who voluntarily postpones his Buddhahood in order to work for worldly welfare and understanding). The cult of M?nju?rī was intensified under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In early T'ang times Mount Wu-t'ai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atriarchs of the Hua-yen Buddhist school, becoming the principal centre of their teaching. During this period it attracted scholars and pilgrims not only from all parts of China but also from Japan, who continued to visit and study there until the 12th century. Many of the other monasteries in the region were attached to Ch'an Buddhism, which in the 9th century found patronage in the region from the provincial governors of the neighbouring areas of Hopeh, who were able to protect Mount Wu-t'ai from the worst ravages of the great religious persecution that occurred from 843 to 845. Under Mongol rule in the late 13th century, Tibetan Buddhism (Lamaism) was first introduced t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