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2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名称(英文)experimentofbiochemistry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教材和实验说明名称教材:《生物化学实验》自编教材教学: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否独立设课是学时和学分:实验学时72实验学分2开始时间:二年级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适用于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和生物化学备注:课程类型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一、课程介绍和基本要求《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验证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设计性实验。
基础验证实验是一些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传统实验。
综合实验包括一些新近发展起来的生化实验技术。
经过多层次的训练后,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如生化分离、制备、分析和鉴定技术。
2、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初步具有解决生物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
4、能利用所学知识准确分析实验结果,并能独立设计实验。
5、课前做好预习,课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全面分析实验结果。
二、课程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可作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掌握生化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生化分离、制备、分析和鉴定技术(如滴定、比色、色谱和电泳),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
随着生物化学的快速发展,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不断出现。
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新的、实用的实验技能,比如一些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巩固和深化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设计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生进行更高水平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奠定基础。
《分子生物学试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5030适用专业: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试验学时数:36学时试验学分:1教材:主要参考书:《分子生物学试验指导》徐庆华等成栋学院立项教材 2024一、课程说明《分子生物学试验》以介绍分子生物学中的试验方法、试验手段和培育学生试验操作技能为其主要内容。
须要以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其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方面的动手实力,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通过试验,要求学生能在原有的相关理论学问基础上较全面和深化理解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驾驭基本的分子生物学试验方法和技巧,初步具备肯定的试验设计实力,以求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和扎实的基础。
本试验课在方法上力求经典,试验内容涉及了质粒DNA的提取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质粒分析;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体外基因扩增及产物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
二、学时安排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试验一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DNA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一、试验特点试验类型:综合试验类别:专业基础安排学时:6 每组人数:2二、试验目的1、驾驭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DNA和试剂盒提取质粒DNA的原理和方法。
2、驾驭琼脂糖凝胶的制备及外源DNA的检测原理。
3、了解质粒DNA的粗略定量方法。
三、试验内容提要1、将单菌落接种于3m1含相应抗生素的LB培育基中,37℃摇菌过夜;2、12,000rpm离心30sec,收集菌体;3、加200u1溶液I(含RNaseA 100ug/ml ),振荡悬浮菌体;4、加200ul新配制的溶液II,颠倒混匀;5、溶液澄清后马上加入预冷的200u1溶液III混匀后冰上放置5~10 min;6、4℃、12,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加0.7倍异丙醇混匀,室温静置5min;7、12,000rpm离心10min,70%乙醇洗涤沉淀,抽干后溶于适量水或TE,-20℃保存备用。
《生物技术专业劳动实践技能训练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 熟练掌握好氧发酵设备的操作方法,并能利用该设备进行氨基酸发酵及发酵分析。
2. 熟练掌握基因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并能利用该设备进行农产品转基因检测。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三、训练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依据
六、训练材料(集中实践环节课程填写)自编材料。
生物技术教学大纲第一章介绍生物技术(200字)
生物技术的定义和范围
生物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未来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生物技术实验室与设备(300字)
实验室安全准则与规范
必备实验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常用实验试剂介绍及储存方法
实验室垃圾处理与环保意识
第三章生物技术实验技术(400字)
核酸提取与纯化技术
基因克隆与表达技术
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技术
PCR扩增与DNA测序技术
基因编辑与CRISPR-Cas9技术
细胞培养与细胞转染技术
第四章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300字)基因治疗与基因筛查技术
蛋白质药物开发与生产
生物药物质谱分析与质量控制
细胞培养在疫苗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章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300字)转基因作物的培育与应用
繁殖与种苗繁育技术
农药与生物防治的结合应用
生物肥料的制备与利用
第六章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300字)污水处理与重金属去除技术
生物能源的生产与利用
生物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生物降解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第七章生物技术的伦理与法律(300字)
生物技术研究与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生物技术产业的法律监管与管理
生物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平衡与溝通
第八章生物技术教学实践与评估(200字)
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组织
实验报告的撰写与评估
生物技术知识应用与创新的评估方法
结语(100字)
生物技术教学大纲的编写和实施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教学实践和评估方法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提升生物技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生物技术教学大纲一、背景介绍生物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生物技术教学质量,制定一份科学、完整的生物技术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生物技术教学大纲的制定,从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生物技术教学,使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运用生物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生物技术实验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使他们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小组实验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生物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生物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
介绍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让学生深入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影响和争议。
3. 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
介绍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和植物离体培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 蛋白质工程技术。
介绍蛋白质工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工程在医药和生物材料领域的重要性。
5. DNA测序技术与基因组学。
介绍DNA测序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6. 生物信息学与生物计算。
介绍生物信息学和生物计算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
通过教师讲解、课堂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技术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 项目实践。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4. 阅读讨论。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生物技术文献,组织学生进行文献讨论,培养他们的科研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编号:437007总学时:82 总学分: 4.5开设时间:第三学期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主撰人:审核人:一、实验性质、目的与任务1、生物化学实验是以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化学的原理和方法,阐明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机制,揭示生命现象和本质,并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实验科学,是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技术学科相关专业本科生及与中学生物学教师及科技人员重要的专业基础技术。
2、本课程是在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等普通生物学实验有比较全面了解及一定基础训练基础上而开设的实验技术实验,是生物技术、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深入学习上述三个专业专业知识的必备课程。
3、掌握层析技术、核酸的分离及组分鉴定、酶的特性、透析技术、等电点分离蛋白质等生物化学技术。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鉴别方法;2、掌握测定酶的最适pH、最适温度等的方法;3、掌握蛋白质与糖的透析技术;4、掌握层析原理、蛋白质层析方法;5、掌握等电点纯化蛋白质的方法;6、掌握核酸组分鉴定的方法;7、掌握滴定法测定Vit C的方法(还原型Vit C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4学时1、实验目的了解糖类颜色反应的原理;学习应用糖类颜色反应鉴别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方法。
2、方法原理(1)Molish(莫氏)反应糖与强酸的作用形成糠醛及其衍生物。
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萘酚反应作用生成紫色的化合物,原理是羰基于酚类进行了缩合,这样,将糖与浓酸作用后再与α-萘酚反应作用就能生成紫色的化合物,可鉴别糖(多羟、醛基)。
Molish反应非常灵敏,0.001%葡萄糖和0.0001%蔗糖即能呈现阳性反应。
因此,不可使碎纸屑或滤纸毛混入样品中。
过浓的糖溶液,由于硫酸对它的焦化作用,将呈现红色及褐色而不呈紫色。
需稀释糖溶液后重做。
《生物技术基础实验-Ⅰ》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31209课程名称:生物技术基础实验-Ⅰ实验学时:80一.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地位:生物技术基础实验-Ⅰ所依托的理论课主要有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三门课程。
因此,生物技术基础实验-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在完成化学基础实验后向生物学专业实验过渡的桥梁,是培养“生物”意识的起始,对后续专业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用:普通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类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
实验环节的教学对于学生加深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其实验技能、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学一门以实验科学为基础的学科,生命学科很多理论上的突破都是基于微生物学实验而取得的。
对生物技术专业来说,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设置,不仅是必需,而且是需要加强的。
微生物实验课程是进行本专业其它学科的学习所必需具备的主要基础知识之一。
任务:生物化学实验的任务是教授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应用,并通过具体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理论和方法,并能进行独立的实验操作,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牢固树立无菌概念,熟练掌握一整套的无菌操作技术,学会常规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了解在生物学科研工作中常用的材料、方法和手段,尽量多提供动手机会,使学生具备训练有素的操作能力,并且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作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使理论与实验课的学习相辅相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目的:1.使学生了解“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糖、蛋白质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和有关生物化学性质的分析技术。
2.使学生掌握酶活性测定、动力学分析等基本知识、方法和基本技能技巧。
3.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研究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手段,知道微生物研究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牢固树立无菌操作概念。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生物技术综合实验
实验学时:80
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技术已成为实验技能综合训练和培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课程训练学生实际综合能力培养和操作。
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多种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在综合实验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为参加科研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实验课所依据的课程基本理论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酶工程》和《下游加工技术》等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三、实验类型与要求
1. 实验类型:总体为综合型。
设计为目标明确、逻辑性强和连贯性好的大实验,即以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为主线,将多门课程所涉及的实验内容串联成综合性大实验,达到实验前后连贯,步步论证,提高良好的综合实验技术能力和水平。
2. 实验要求:必修
四、实验项目与实验学时分配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实际操作和实验报告分别占50%和50%。
六、本实验课配套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生物技术综合实验
参考书:
1.魏群.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朱旭芬. 基因工程实验指导。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周俊宜.分子生物学基本技能和策略.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 [美]J.萨姆布鲁克等.分子克隆实验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刘箭。
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实验教程。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七、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日期、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
每次实验结束时应将原始记录交给指导教师签字。
八、其它
教研室:生物技术教研室执笔人:阚劲松系主任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