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元素测定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食物中矿物质元素的测定与评估随着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中矿物质元素的测定与评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矿物质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物中矿物质元素的测定方法和评估标准,并强调其重要性。
首先,测定食物中矿物质元素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荧光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需要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测定。
例如,原子吸收光谱法适用于铁、锌等重金属元素的测定,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于钙、镁等元素的测定较为准确。
其次,评估食物中矿物质元素的标准有国际、国家和地区等多个层面。
国际上常用的评估标准是建立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基础上,例如WHO/FAO每日摄入量建议。
这些标准旨在指导人们根据不同年龄段、性别和生理状态合理选择食物,确保摄入足够的矿物质元素。
除了定量的测定和标准,对于矿物质元素的评估还需要考虑它们的生物利用率和相互关系。
生物利用率是指人体摄取的某种矿物质元素在肠道中的吸收率,不同食物中的矿物质元素生物利用率可能存在差异。
相互关系则是指不同矿物质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钙和镁的摄入量趋势一致,过量摄入其中的一个元素可能会影响另一个元素的吸收。
食物中矿物质元素的测定和评估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一方面,矿物质元素的缺乏或过量摄入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缺乏铁和锌会导致贫血和免疫力下降,而过量摄入镉和铅等重金属则会对肝脏和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另一方面,不同食物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正确评估其含量可以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食物,实现营养均衡。
最后,应该注意到食物中矿物质元素的测定与评估在实际操作上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食物样品的采集和处理需要谨慎,以避免干扰和误差。
另一方面,食物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可以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土壤中的元素含量、制作过程中的损失和加工过程中的添加物。
有机肥料中氮、磷、钾的化学测定方法有机肥料是指从天然有机物中提取出的营养元素,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有机肥料中氮、磷、钾进行化学测定,可以准确地确定其含量,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有机肥料中氮、磷、钾的化学测定方法。
有机肥料中氮的含量是评价有机肥料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
氮含量的测定方法一般采用几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如含碘磷酸钠、硫酸铵、硫酸铜等。
1. 含碘磷酸钠法(1) 原理:含碘磷酸钠能够将有机肥料中的氮氧化为硝酸盐,硝酸盐与氨水反应生成游离氨,利用氨水滴定可以测定出有机肥料中的氮含量。
(2) 操作步骤:① 取1g左右的有机肥料粉末置于蒸发皿中,加入少量饱和碳酸钠溶液。
② 在搅拌的过程中加入含碘磷酸钠溶液,先滴加1ml左右,然后稳定不断滴加至完全反应后。
③ 加入150ml左右水,加热回流1小时,冷却至室温,用氨水进行滴定。
(3) 计算:氮的含量(%)= (V- V0) × 0.0028 ÷ m其中,V 为加入氨水的体积,V0 为0.5ml时消耗的氨水体积,m 为样品质量。
2. 硫酸铵法(1) 原理:硫酸铵作为氮的氧化剂,能够将有机肥料中的氮氧化为氨,再利用酚酞指示剂进行滴定。
① 取1g左右的有机肥料粉末加入25ml半硫酸铵,加热30min,用水将溶液稀释至250ml。
② 取25ml样品加入125ml水,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滴定终点。
(1) 原理:磷酸铵与硝酸钼酸生成黄色杂化酸盐,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颜色强度,得到磷的含量。
① 取1g左右粉碎均匀的有机肥料放入试管中,加入10ml的盐酸,用100ml的水稀释后加入几滴复合指示剂BCP和硝酸钴溶液,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7-8,混匀后用75%的磷酸铵溶液定量至标出瓶。
② 将稀释的样品与溶液混合,振荡均匀,在水浴中恒温反应1h,然后冷却至室温。
③ 在645nm波长下测定颜色强度A,检查对照清洁水下关于645nm的颜色强度B,计算得出有机肥料中磷的含量。
复合肥中氮磷钾的测定方法复合肥是指在一定比例下混合的多种营养元素肥料,包括氮(N)、磷(P)和钾(K)等主要养分元素。
测定复合肥中氮磷钾的含量是判断其肥力效果的重要指标。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一、氮的测定方法:1.凯氏法:将样品与硫酸和氢氧化钾一起加热,氧化有机氮为硝酸盐,进一步用硫酸还原为氨氮,再用氢氧化钾中和后,利用甲基红指示剂滴定,计算氮含量。
2.气体半导体传感器法:通过传感器对样品中产生的游离氨浓度进行测定。
二、磷的测定方法:1.酸亚硫酸钼法:将样品与硫酸、硝酸等混合,加热生成氢氧化磷酸盐并使其缩合,再加入酸亚硫酸钼作为催化剂生成的相锭。
通过比色法或光度法测定磷含量。
2.紫外光度法:利用磷酸根离子与紫外光之间的吸收关系测定磷含量。
三、钾的测定方法:1.火焰光度法:将样品溶液喷入氢燃气火焰中,通过测定钾在火焰中的辐射光线强度来测定钾含量。
2.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样品溶液中钾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测定溶液中钾的含量。
3.离子选择性电极法:通过钾离子选择性电极与溶液中钾离子的选择性吸附和电荷转移,测得电极电位,进而测定溶液中钾的含量。
四、复合肥中氮磷钾的测定方法:1.全氮法:根据凯氏法中所述的步骤,测定复合肥中的氮含量。
2.全磷法:根据酸亚硫酸钼法中所述的步骤,测定复合肥中的磷含量。
3.全钾法:根据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离子选择性电极法中所述的步骤,测定复合肥中的钾含量。
总结:复合肥中氮磷钾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凯氏法、酸亚硫酸钼法、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等。
根据不同元素的特性选择相应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以得到准确的氮磷钾含量。
化学计量法测定生物体内元素含量研究一、前言生物体内元素含量是研究生物学、医学、营养学等领域的重要内容。
其中,元素含量的测定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研究。
化学计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元素含量测定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化学计量法测定生物体内元素含量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方法。
二、化学计量法原理1.化学计量法概述化学计量法是通过计算反应物的量来确定物质的数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化学计量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化学平衡反应的基本定律,计算出反应物质的数量,从而推算出待测物质的数量。
2.化学计量法测定生物体内元素含量原理化学计量法测定生物体内元素含量,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测定样品中所含元素的数量。
以钙元素为例,通过化学计量法可以测定出样品中的钙含量。
首先,将样品中的钙溶解成可测定的钙离子。
然后,向钙离子中加入适量的某种可溶性化学试剂,使得试剂与钙离子反应生成沉淀。
通过化学平衡反应的定律,可以根据钙离子与试剂反应生成的沉淀的化学计量关系来测定钙元素的数量。
三、化学计量法测定生物体内元素含量实验方法1.实验材料和仪器材料:待测样品、纯化水、硝酸、氢氧化钠、化学试剂等。
仪器:容量瓶、分析天平、比色计、离心机等。
2.实验步骤(1)样品预处理:将待测样品减少灰尘等杂质,然后称取适量样品并加入一定量的硝酸和氢氧化钠进行消解,使得待测元素完全转化为可测定的有机酸和无机盐。
(2)制备标准溶液:根据计量原理制备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
(3)测定样品中元素含量: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加入化学试剂使得其反应生成沉淀,利用离心机将沉淀与上清分离,然后通过比色计测定上清中未反应的标准溶液的浓度。
(4)计算并验证结果:利用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并进行验证。
四、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规范:进行实验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和化学试剂。
尽量减少操作误差,避免出现干扰因素。
2.精度控制:测量时要严格控制试剂的用量,准确称量样品。
并要对仪器进行正确校准,保证测定精度。
3.安全防护:化学试剂有些具有毒性,特别是硝酸等强酸。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是评估其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是用于确定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的科学手段,为人们的饮食选择和健康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传统化学分析法传统化学分析法是最早也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包括使用酶解、水解、提取等技术手段,经过逐级精确的测量和计算,确定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元素等。
然而,传统化学分析法所需的时间和操作较多,且一些分析过程需要使用有毒化学试剂,对实验室设备和操作环境要求较高。
2.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利用光的吸收、发射、散射和干涉等现象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其中,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广泛应用于食品营养成分分析中。
红外光谱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产生的特征峰位和强度,可以实现对脂肪、蛋白质、糖类等营养成分的快速检测。
紫外-可见光谱则用于测定维生素、色素和抗氧化剂等化合物的含量。
光谱分析法具有快速、非破坏性、无需特殊试剂等优点,但需要专用设备和相应的分析软件来处理和解释光谱数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液相中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HPLC常用于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咖啡因等营养成分。
它通过调控移动相、固定相和样品进样等条件,实现对复杂样品中目标成分的高效分离和定量测定。
HPLC分析方法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等特点,但操作相对复杂,对仪器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4. 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是利用样品中各种成分的挥发性差异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脂肪酸、胆固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的分析。
气相色谱法通过将样品蒸发为气体,并使用合适的固定相和载气,在色谱柱中进行分离,最终通过检测器实现各组分的定量分析。
饲料中磷含量的测定
饲料中磷含量的测定是农牧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磷作为动物生长发育、生殖和骨骼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为了确保饲料中磷含量达到合适的水平,必须对其进行精确的测定。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见的磷含量测定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重量法。
首先,需要将一定量的饲料样品经过干燥和研磨处理,以使其充分均匀地混合。
然后,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并加入一定体积的稀酸溶液,使其中的磷溶解。
将混合溶液过滤,得到含有磷的滤液。
滤液中的磷会和添加的显色剂发生反应,生成显色物质。
利用比色法,可以通过测量显色物质的吸光度,间接测定出饲料中磷的含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操作过程中应避免产生误差。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光度法或者火焰光度法。
这种方法利用磷化物在高温下与酒精燃烧生成发光物质,再通过光电测量的方法进行分析。
具体操作过程是将经过干燥的样品与富含燃烧助剂的燃烧母液混合,然后将该混合溶液喷入火焰中。
磷化物在高温下燃烧产生的发光强度与磷的含量成正比,通过光电测量设备记录下发光强度,就可以间接计算出饲料中的磷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但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知识。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饲料中磷含量的测定,都需要注意样品的选取和处理、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数据的准确记录与分析。
此外,还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磷是饲料中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对于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准确测定饲料中的磷含量,可以为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植物灰分和各种营养元素的测定一、植物灰分的测定方法植物灰分是指植物样品中无机物的部分,包括矿物质和一些无机盐,主要成分有钙、镁、钾、钠等。
植物灰分的测定可以通过高温燃烧的方法进行。
1.燃烧法:将干燥的植物样品放入人字瓦上,放至瓦上冷却。
然后将瓦放入干燥的称量瓶中,称量瓶的质量为m1、接着将装有植物样品的瓦置于电炉上,将温度升至500摄氏度并保持2小时,然后升至550摄氏度直到完全燃烧,保持5小时。
将瓦炉中残留物置于电炉上,继续加热至600摄氏度,使无机物转化成灰分。
经冷却后将含灰的烧瓦称量的质量为m2、植物样品的灰分含量(%)=(m2-m1)/m1×100。
二、各种营养元素的测定方法1.氮的测定方法(1)凯氏法:将植物样品加入凯氏试剂瓶中,加入石碱钠和镁剂,用蒸馏水稀释稳定,用齿轮孵化器反应2小时,然后用硫酸酸化,用硫酸钾和硫酸亚铁滴定,测定氨态氮的含量。
(2)显色比色法:将植物样品加入含有草酸和硫酸二乙酯的反应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比色量热计测定反应热量,计算样品中氮的含量。
2.磷的测定方法(1)钼酸盐法:将植物样品与稀硫酸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铵宣酸盐后沉淀,滴定后,计算磷的含量。
(2)纳氏定量法:将植物样品与氢氧化钠和氢氯酸混合,然后滴定,计算磷的含量。
3.钾元素的测定方法(1)火焰光度法:将植物样品溶解在盐酸中,加入酒石酸钠,调整pH值,然后放在火焰中测定钾的相对强度。
(2)玛汶克法:将植物样品焙馏后溶解在醋酸中,加入硫酸二乙酯后溶液,然后用酒石酸钠进行滴定,计算磷的含量。
4.钠元素的测定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电导法、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5.钙、镁的测定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滴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综上所述,植物样品中植物灰分和各种营养元素的测定方法包括燃烧法、凯氏法、显色比色法、钼酸盐法、纳氏定量法、火焰光度法、玛汶克法、电导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植物样品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组成,从而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以及植物营养状况进行深入研究。
植物氮的测定待测液制备方法:1.开氏消化 2.硫酸-双氧水法测定方法:1.蒸馏法 2.纳氏比色法3.靛酚蓝比色法 4.碱解扩散法(康惠皿法)5.氨气敏电极法6.甲醛法。
植物磷的测定待测液制备方法: 1.硫酸-双氧水 2. 硫酸-高氯酸。
测定方法:1.钼蓝比色法 2.钼黄比色法。
植物钾的测定待测液制备方法:1.硫酸-双氧水 2.硫酸-高氯酸 3.灰化法 4.6M盐酸浸提法。
测定方法——火焰光度法。
测定法精密量取供试品2ml,置50 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即为供试品溶液。
按火焰光度法(附录II D)测定,在769nm波长处测定供试品溶液的发光强度。
另精密称取于110℃干燥至恒重的氯化钾0.056g,置5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再精密量取该溶液1.0ml, 2.0ml, 3.0ml, 4.0ml, 5.0ml,分别置50m 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制成0.03mmol/l,0.06 mmol/l ,0.09mmo l/l,0.12 mmol/l,0.15mmol/l的系列标准钾溶液,同法操作。
用系列标准钾溶液的浓度对其相应的发光强度作直线回归处理,将供试品溶液发光强度带入回归方程,求得供试品溶液钾离子浓度为(mmol/l),再乘以供试品的稀释倍数(25),计算出供试品钾离子含量(mmol/l)。
植物钙、镁的测定待测液制备方法:1.硫酸-双氧水 2.硫酸-高氯酸 3.灰化法 4.硝酸-高氯酸-盐酸测定方法:1. AAs法(注意阴离子的干扰) 2.ICP法 3.EDT A络合滴定法。
植物硼的测定待测液制备方法:灰化法或碱熔法测定方法:1.甲亚胺比色法 2.姜黄素比色法 3.邻二杂菲镉缔合/硝基苯萃取原子吸收法硼的测定——邻二杂菲镉缔合/硝基苯萃取原子吸收法1、方法原理硼虽可用无火焰-AAS法测定,但在石墨炉中易形成碳化硼难于原子化而降低了其测定的灵敏度。
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食品是人体能量和营养的重要来源,而食品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也是不同的。
对于食品厂商和消费者而言,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而为了准确地测定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科学家们开发出了许多测定方法。
本文将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常见测定方法进行概述。
一、蛋白质测定方法蛋白质是人体内组成骨骼肌、血液、器官等组织的重要成分。
而在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对于判断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见的蛋白质测定方法有比色法、滴定法等。
其中,比色法是一种基于标准曲线的颜色衡量法,对于测定多种蛋白质都有一定的适用性。
而滴定法则是利用酸化剂消解食品中的蛋白质,并通过滴定来测定溶液中氨基酸的含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这些蛋白质测定方法均具有一定的优缺点,在实际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二、糖类测定方法糖类是人体内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许多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
测定食品中的糖类含量对于判断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同样十分重要。
常见的糖类测定方法包括显色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等。
其中,显色法是一种基于还原糖物质还原性的测定方法,通常利用费林试剂、巴氏试剂等显色试剂对样品进行反应。
而分光光度法与色谱法则是通过特定光谱特征或色谱图的峰面积来确定样品中糖类的含量,这些方法相对来说测定结果更为准确和可靠。
三、脂肪测定方法脂肪是人体内储存的能量来源之一,同时也是食品中的重要能量和营养来源。
在食品测定中,糖类与脂肪测定方法的原理类似。
常见的脂肪测定方法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是一种适用于测定多种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的有机元素含量来测定其中脂肪的含量。
而红外光谱法则是利用样品中吸收红外光的特定特征来测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其同样对脂肪含量的测定具有一定的优势。
综上所述,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涉及多个方面,基于不同的测定原理以及具体的实验要求,科学家们发展出了一系列测定方法,这些方法大大提高了我们对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的认识,为工业和消费者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
植株全氮的测定——蒸馏法
一、试剂
1.H2SO4 (三级、无氮、比重1.84)。
2.30% H2O2(二级)。
3.10N NaOH溶液:称取420g NaOH溶于1L水中。
4.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0.5g溴甲酚绿和0.1g甲基红溶于100ml乙醇中。
5.2% H3BO3指示剂溶液:20g H3BO3溶于1L水中,每升H3BO3溶液中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5ml并用稀酸或稀碱调至微紫色,溶液pH为4.8。
指示剂用前与硼酸混合,此试剂宜鲜配,不宜久放。
6.0.02N H2SO4标准溶液:量取H2SO4 2.83ml,加水稀释至5000ml,然后用标准碱或硼砂标定之。
硼砂0.0500g 酸标定:0.0500/(0.1907*v)
7. 0.01N H2SO4标准液:将0.02 N H2SO4标准溶液用水准确稀释一倍。
二、操作步骤
1.消煮
称取样品0.2500g→置于干燥开氏瓶中→加浓H2SO4 5ml→摇匀→盖上小漏斗→小火消煮→待H2SO4分解冒白烟逐渐升高温度→当溶液全部呈棕黑色时取下→加10滴H2O2→再消煮→重复2-3次→每次加入的H2O2逐渐减少(约2ml)→消煮到无色→再加热5-10分钟→取下→冷却→定容。
消煮时要进行空白试验,以校正试剂误差。
2.蒸馏
吸取5ml H3BO3指示剂于100ml的三角瓶中,然后置于冷凝管下端。
吸取5 ml消煮液(空白试验液)和10ml 10N NaOH置于蒸馏器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
然后进行蒸馏,当蒸馏液体积约为50ml时停止蒸馏,取下三角瓶,用气压差的原理,倒吸的方法洗去蒸馏瓶中的废液,以便进行下一轮蒸馏。
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气路的畅通,以免引起事故。
3.滴定
将0.01N H2SO4标准溶液装入微量滴定管中,滴定硼酸溶液中吸收的氨,滴定过程中颜色变化由蓝绿至蓝紫突变为紫红色即为滴定终点。
三、结果计算
(V-V0)N×0.014
全N(%)=×100
W
式中:N ——H2SO4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V ——样品测定消耗的H2SO4标准溶液体积(ml);
V0——空白测定消耗的H2SO4标准溶液体积(ml);
0.014——N的毫当量(g);
W——烘干样品重(g)。
植株全磷的测定——钒钼黄比色法
一、试剂
1.浓H2SO4(二级):比重1.84。
2.30%H2O2(二级)。
3.钒钼酸试剂:12.5g(NH4)6Mo7O24·4H2O溶于200ml水中。
另将0.625gNH4VO3(偏钒酸铵)溶于150ml沸水中,冷却后,加入125ml浓HNO3,再冷却至室温。
将钼酸铵溶液缓慢注入偏钒酸铵溶液中,随时搅拌,用水稀释至500ml。
4.6N NaOH:24g NaOH溶于水,稀释至100ml。
5.2,6—二硝基酚指示剂:0.25g 2,6—二硝基酚溶于100ml水中(饱和)。
6.50ppm P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5℃烘干的KH2PO4 0.2195g溶于水,转入1L容量瓶,加水至约400ml,加浓H2SO4 5ml,用水定容。
可长期保存。
二、操作步骤
吸取消煮液1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2滴2,6—二硝基酚指示剂,用6N NaOH 中和至刚呈黄色,加入10.00ml钒钼酸试剂,用水定容后摇匀,静置15分钟后用波长450nm 比色。
用空白溶液调节吸收值为0。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50ppm P标准溶液0、1.0、2.5、5.0、7.5、10.0、15.0ml 于50ml容量瓶中,按上述步骤操作,即得0、1.0、2.5、5.0、7.5、10.0、15.0ppm P 标准色阶。
测定吸收值后绘制标准曲线。
三、结果计算
显色液P ppm×显色液体积×分取倍数
全P%=×100=0.1×显色液P ppm
W×106
式中:显色液P ppm——从标准曲线查得的P ppm数;
显色液体积——50m;
分取倍数——消注溶液定容体积/吸取消注溶液体积;5
106——将ppm换算成g;
W——烘干样品重(g)。
0.250
植株全钾的测定——火焰光度计法
一、试剂
1.浓H2SO4(二级):比重1.84。
2.30%H2O2(二级)。
3.K标准溶液:称取在105℃烘干4-6小时的分析纯KCl 1.9069g溶于水中,定容至1000ml,则含K为1000ppm,吸取此液100ml,定容成1000ml,则得100ppm K标准液。
二、操作步骤
吸取5ml消煮液→放入25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用火焰光度计测定K
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100ppm K标准液0,5、10、15、20、25ml,分别转移到6个5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空白消注液,定容,则分别为含K为0、10、20、30、40、
50 ppm标准色阶。
测定吸收值后绘制标准曲线。
三、结果计算
ppm K×消化液定容体积×分取倍数
全K% =×100=0.1×ppm K
W×106
式中:ppm K——从标准曲线查得的K ppm数;
消化液定容体积——25m;
分取倍数——10;
106——将ppm换算成g;
W——烘干样品重(g)。
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