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小叶增生中药方剂
- 格式:docx
- 大小:15.33 KB
- 文档页数:1
乳房包块中药特效经验方——三剂而愈(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包块不可小视,严重会致癌。
今天献出我的久经20多年临床验证的特效经验药方,但愿此方能造福广大女性朋友们。
让我们大家都来关爱女性朋友们。
其实我在临床中曾经也用此方加减治疗过19岁男生乳腺包块,效果也很好。
为了保护患者个人隐私,这里以“x x x ”代替。
(朋友们在引用此方时,请一定要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辨证论治,随证加减,效果会令人惊奇。
)xxx,女,27岁,简阳市、武庙乡人。
左侧乳房包块(乳腺增生)已经一年余,2013年5月21日到简阳市xx医院彩超检查,查见左侧乳房约4.5cmx2.4cm大小包块一个,右侧乳房1.3x1.1大小包块一个.还有几个小如花生米大小的数个。
自述爱管闲事、平常爬楼梯都感到很累、每次月经前4、5天乳房开始疼痛、乳头触痛,月经量少、而且时间长至7、8天,月经来后疼痛减轻。
平时心情忧郁、爱生气发火,情绪激动,双脚软弱无力。
脉象沉细而弦。
血压60/80 ,舌苔光白无华,面色萎黄,小便正常,大便偶尔偏稀软,平素饮食不好、身体一般。
一剂药后包块缩小2/3,且不再疼痛,10天共服三剂药后包块几乎完全消失。
嘱咐她再服2剂以善后免复发。
平时注意保养和控制情绪。
诊断断为:气虚血弱,肝脾不和、肝络郁阻,痰凝气滞。
(乳房属胃、乳头属肝)治疗原则:健脾养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化痰散结。
(此例原方如下)党参30g、当归15g、白芍15g、赤芍15g、柴胡15g、茯苓10g、白术12g、甘草10g、薄荷10g、夏枯草30g、丹参15g、川芎15g、金银花15g、连翘30g、板蓝根15g、香白芷15g、泽兰10g、六路通15g、乌梢蛇15g、皂角刺30g、橘核10g、荔枝核15g、青皮10g、陈皮10g、沉香15g、制香附子30g、蒲公英30g、千里光15g、秦艽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僵蚕15g、蜂房2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牡蛎30g、玄参15g、桔梗10g、黄芩15g、猫爪草30g。
乳腺增生中药方子
乳腺增生是一种女性特有的疾病,它主要是由于女性内分泌失调引起,但影响女性内分泌失调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找不到病根是无法对症下药的。
中药是人们养生的最佳选择,它有很多种食用放松。
用中药来治疗乳腺增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不一定能对症下药,但养生也是极好的。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方子。
1、清肝解郁汤,是要准备人参,茯苓,熟地黄,贝母,炒山栀,白术,当归,柴胡,牡丹皮,川芎,陈皮,甘草,然后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可以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2、攻坚散,是要准备夏枯草,玄参,生牡蛎,昆布,姜半夏,海藻,青皮,陈皮,三棱,莪术,用水煎服或者是研末,开水冲服,可以化痰散结。
3、消乳汤,是要准备山楂,五味子,麦芽,再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4、乳核饮,是要准备柴胡,白芍,香附,郁金,青皮,丹参,三棱,生牡蛎,白花蛇舌草,夏枯草,黄芪,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5、乳块消汤,是要准备瓜蒌,生牡蛎,夏枯草,昆布,海藻,丹参,柴胡,天门冬,三棱,莪术,橘叶,橘核,半夏,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第六个是加味瓜蒌汤,是要准备当归,瓜蒌,乳香,没药,甘草,橘核,荔核,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乳腺小叶增生,屡试屡效偏方消核汤(乳腺小叶增生方)组成:柴胡15g,香附15g,陈皮12g,橘核15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30g,蜂房12g,僵蚕15g,黄芩15g,甘草6g。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
方义:本病因肝气郁滞而致血瘀,血瘀又反过来促进气滞,形成恶性循环。
故方中以香附、陈皮、橘核、柴胡疏肝理气;当归、川芎、赤芍和血;气滞血瘀已久,胶结难解,故用蜂房、僵蚕虫类之药入络搜邪,化其结滞;郁久伏热,故用黄芩清泻;消散药多,故用甘草守中。
此病之形成非一朝一夕之故,治疗亦需时日,并需排除忧郁,避免怒气,方能奏效。
加减硬结大者,加海藻、莪术;舌上少津者,加天花粉;大便燥结者,加瓜蒌壳、知母;疼痛显著者,倍黄芩,加丝瓜络。
禁忌:孕妇禁服。
方歌:消核汤中赤归芎,附陈柴核草蚕蜂。
黄芩泻热堪为佐,乳叶增生此法崇。
验案1.吕某,女,33岁,1997年11月3日就诊。
患者双侧乳房包块已1年多,包块质硬,轻触即感痛甚,经红外线扫描检查,诊为“乳腺小叶增生”,服多种成药治疗无好转。
月经量少,色暗,2日即净。
余无不适。
舌暗红,苔白厚,脉弦细。
证属气血瘀滞而成包块。
治当活血化瘀,行气导滞。
苔厚为夹湿之象,故以消核汤加除湿之品治之。
处方:当归12g,川芎15g,赤芍30g,柴胡15g,香附15g,陈皮12g,橘核30g,蜂房15g,僵蚕12g,苍术15g,黄芩15g。
服6剂后复诊,诉包块疼痛明显减轻,服药期间月经来潮,经量较前增多。
苔转薄白,为湿邪已除,以消核汤原方继服。
守方治疗2月余,包块逐渐消失,月经正常。
(谭亚萍整理)2.罗某,女,36岁,1997年11月27日就诊。
患者近2年来,每于经前半月出现乳房胀痛,有块,经至后块消痛止,现病情逐渐加重,包块不消散,持续疼痛,经前尤甚。
曾服天冬素片治疗,未见好转。
伴心烦易怒,眠差梦多,舌红,苔薄少津,脉细弦。
证属肝经郁热,气滞血瘀,治当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兼清肝热。
方用消核汤加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小叶增生如何治疗中医偏方治疗有方法导语:小叶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一种乳房疾病,小叶增生是乳腺增生的一种表现。
小叶增生是女性发病率很高的疾病,因此女性朋友们要注意乳房健康,一旦小叶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一种乳房疾病,小叶增生是乳腺增生的一种表现。
小叶增生是女性发病率很高的疾病,因此女性朋友们要注意乳房健康,一旦发现出现小叶增生的症状,就要及时治疗。
一:小叶增生如何治疗1:鲜仙人掌(去刺)50克,白矾10克。
制用法:将药共同捣烂,敷患处,干后即换。
疗效:炎症初起,屡用屡效。
2:韭菜60克,鸡蛋2个。
制用法:将韭菜鸡蛋放锅内炒至半熟,用布包好敷在患侧腋下,挤紧即可。
疗效:23次痊愈。
3:紫花地丁60g、蒲公英60g、牡蛎15g、王不留行15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2g、香附12g、威灵仙12g、三棱12g、莪术12g、柴胡9g、甘草9g。
每剂药用开水浸泡15分钟后,用文火煨半小时,日服3次,每剂服2天,12剂为1疗程。
蓖麻子60g、绛矾6g、穿山甲30g、香附60g、夏枯草25g、郁金30g、皂刺30g、三棱30g、莪术30g。
蓖麻子经炮制去油去毒,同绛矾共研细末;余药共煎,取汁浓缩,烘干研面,与上药调匀,共得31g,装胶囊,每粒含药粉0.5g。
适应病证:乳腺增生症。
柴胡,杭芍,三棱,莪术,赤芍,浙贝母各12克,郁金,香附各9克,橘核,夏枯草,瓜蒌各15克,王不留行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5剂为1个疗程。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适用于乳腺增生。
党参,黄芪,丹参,王不留行各15克,柴胡,枳壳,白芷,香附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付济华乳腺增生祖传秘方-----乳腺消癖汤
乳腺增生祖传秘方-----乳腺消癖汤乳腺消癖汤
组方:醋柴胡6g、白芍9g、枳实9g 、青皮9g、夏枯草18g、山慈菇9g、蒲公英9g、海藻18g、昆布18g、三棱9g、莪术9g 功效: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主治: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注意事项:服用1-3月、保持心情舒畅,禁食甘草
方解:中医认为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是因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痰阻所致。
方中柴胡、白芍、枳实疏肝理气,青皮行气止痛,夏枯草、山慈菇清肝散结,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消痈,海藻、昆布化痰散结,三棱、莪术破血化瘀、软坚散结。
本药方为付济华中医师原创诸药合用共凑疏肝解郁,软坚散结之效果,是付济华医师家传专治乳腺增生的秘方,临床应用多年疗效确切。
乳腺小叶增生的中医治疗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处方为柴胡12 g,白芍15 g,枳壳10 g,陈皮15 g,香附10 g,川芎10 g,夏枯草30 g,路路通30 g,橘核30 g,荔枝核30 g,炮山甲20 g,郁金10 g,大贝10 g,炙甘草10 g。
痛剧者加元胡索10 g;明显肿块者加三棱10 g,莪术10 g;气郁化火者加黄连、栀子各10 g;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30 g,夜交藤30 g;手足不温者加炮姜10 g,肉桂3 g。
上方水煎服,每次服100 ml,3次/天;乳腺增生病属于祖国医学的“乳癖”、“乳痞”等范畴。
多由于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蕴,以致肝脾两伤,痰气互结,瘀滞成块。
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阳虚痰湿内结所致,其特点是乳房肿块,经前肿块加重,经后减轻,好发于20~40岁的妇女,是临床上常见的乳腺疾病。
乳腺小叶增生症可能是雌激素水平过高,孕酮水平过低所致,主要病变为末梢乳管和腺泡的上皮增生与脱落,导致乳腺导管的轻度扩张。
乳腺囊性增生病可能是长期雌激素刺激的结果,主要病变是导管上皮增生,导管扩张致导管囊性变。
柴胡疏肝散是《景岳全书》中的名方,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香附、郁金疏肝理气,川芎活血止痛,白芍养血柔肝,大贝化痰软坚散结,夏枯草《滇南本草》记载:“祛肝风,行经络……行肝气,开肝郁”,清肝火开郁结,荔枝核理气止痛,祛寒散滞;《本草备要》:“入肝肾,散滞气,辟寒邪”,性味甘涩温归肝肾经,橘核性味苦、平,归肝经,行气散结止痛。
上三味合柴胡、香附、郁金、大贝可加强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之功。
穿山甲活血通经,消肿排脓,性味咸、微寒,归肝、胃经;《本草从新》:“善窜,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
”路路通苦、平,归肝、肾经,祛风活络,利水通经。
上二味与白芍、川芎养血活血,通络散瘀,引药归经,药达病所,炙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疏肝解郁,软坚散结,活血通络之功。
运用整体疗法治愈:①精神疗法: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喜则气馁,怒则气上,喜怒不时,邪气胜之,凝聚成疾。
乳腺增生民间偏方奇效方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以乳房内出现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无粘连,推之可移,经前胀痛,肿块增大,形状不规,经前肿痛加剧,经后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中医称为乳癖,是由于肝脾两虚,痰气互结,或冲任失调所致,伴心烦易怒,月经不调,腰乏力,舌淡红,脉弦细。
临床施治
1.公英香附煎
【组成】香附末30g 麝香末0.09g 蒲公英90g
【主治】乳腺增生,肝郁血瘀型。
症见乳房肿块,兼见胸胁胀痛。
【用法】以酒煎。
调涂患处。
2.木香生地敷熨
【组成】木香、生地各等份
【主治】乳腺增生,肝郁型。
症见肿块随喜怒消长,伴胸闷胁胀。
【用法】上药捣烂成饼。
以药饼敷局部,熨斗熨之。
3.瓜蒌连翘熨
【组成】瓜蒌、连翘、川芎、香附、红花、泽兰、寄生、大黄、芒硝、丝瓜络、鸡血藤各30g
【主治】乳腺增生,肝郁痰凝型。
症见乳房肿块,善郁易怒。
【用法】将上述药装2个白布袋中,其大小以覆盖乳房为度。
将药袋置锅中蒸热,外敷乳房患部,2个药袋交替使用,药袋不宜过热,以皮肤能耐受为度,勿烫伤。
临用时药袋上洒酒精或烧酒少许,每次热敷半小时,用完后,将药袋用塑料布包好,留待用,该方约热敷10次左右,药效即已消失,切勿内服。
4.香附陈酒敷
【组成】香附子10g 陈酒、米醋各适量
【主治】乳腺增生,冲任不调型。
症见乳房肿块经前重,神疲倦怠。
【用法】香附子研末,陈酒、米醋酌量以拌湿为度,捣烂后制成饼蒸熟。
1日1次,干燥后复蒸,轮流外敷患处,5日换药再敷。
古今名医验方---57乳癖(乳腺小叶增生)NO.57 乳癖(乳腺小叶增生)[通治方]曾广盛:自1971年以来用加味瓜蒌散(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00例,近期临床治愈90例(肿块完全消失),显效10例(肿块消失约1/2),全部有效。
当归12克瓜萎30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甘草3克橘核15克荔核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1个月为1疗程,效果不著时加昆布、海藻各15克,经期暂停药。
《千家妙方》下册陈修园:蛤蟆饼方,治乳癖。
用大蛤蟆1个,去皮令净,入半夏9克、麝香0.15克,共打烂,为1大饼,敷患处,用帛缚之,约3时许解去,其效如神。
《医学从众录》卷八[辨证方]1、热证赵学敏:乳痈乳核,秋泉家秘祖传天下第一奇方,专治乳痈乳核肿硬大者,服之即内消。
九龙川(即龙见怕)30克细叶冬青(即山黄杨)15克龙爪紫金鞭(即马鞭草)20克金剪刀9克九节金丝草(即望江青)15克遍地金龙草(即地五爪)9克上药用无灰酒2碗,加香橼叶或橘叶十余片,煎盅半,饥时随量2~3次服之,渣再煎服。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虞抟:橘叶散,治妇人百不如意,久积忧郁,乳房内有核,如鳖棋子。
青皮石膏(煅) 没药甘草节当归头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瓜蒌子3克皂角刺4.5克(去尖,略炒出汗)上细切,作1服,加青橘叶1小握,以酒1盏半,煎至1浅盏,食后或卧时服。
《医学正传》陶承熹:乳癖乳岩方。
蒲公英金银花夏枯草各15克土贝母9克白酒2碗,煎1碗,空心热服愈。
《惠直堂经验方》卷三周子芗:治妇人乳核。
生地泽兰各12克王不留行蒲公英大力子各9克炒白芍小青皮广郁金川贝母(去心) 茯苓各6克桔梗生甘草节各4.5克百合1个水煎,每日饭后服,连服5帖,至愈为度。
《经验奇方》卷下2、虚证张璐:初起小核结于乳内,肉色如故,其人内热夜热,五心烦热,肢体倦瘦,月经不调,益气养营汤多服渐散。
人参6克白术(炒黄)6克茯苓4.5克甘草(炙)3克熟地黄6克当归身3克白芍药4.5克川芎2.4克黄芪9克桔梗6克贝母9克香附3克橘皮3克生姜3片,水煎服。
哪些中药治疗小叶增生好——乳核饮: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2次服用。
哪些中药治疗小叶增生好——乳块消汤: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哪些中药治疗小叶增生好——攻坚散: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棱6克,莪术6克。
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哪些中药治疗小叶增生好——清肝解郁汤: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 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治疗原则:利水散淤,通络舒乳,理气散结为治。
处方:瑶药25 克瞿麦12克全瓜蒌10克王不留行12克炮甲12克(先煎)柴胡9克青木香7克橘核10克荔枝核10克甘草6克水煎2次,2次合液,每日1剂,分3次服用。
加减法:1、剧痛者,加玄胡索、青皮以行气止痛。
2、乳头溢液者,加菟丝子12克、巴戟天10克、肉苁蓉10克以补益肝肾,固摄止液。
3、溢血者,加藕节158克、旱莲草20克以凉血止血。
4、更年期妇女,加淫羊藿10克、仙茅10克以益肾阳有癌变可疑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临床治疗观察:发现得早,三、四副药很快消散。
若病期较长,相对用时较长。
2.1辨证论治一般分5型1,肝郁痰凝型: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药用:柴胡、香附、青皮、川芎、浙贝母、川楝子、延胡索各10 g,郁金、当归、赤芍药、夏枯草各15 g,丹参、玄参各20 g。
2,冲任失调型:治宜调理冲任,软坚散结。
药用:女贞子、墨旱莲、当归、白芍药、夏枯草各15 g,玄参、生牡蛎各20 g,延胡索、生甘草各10 g。
百治百效的乳腺增生神方-陈皮夏枯草汤
秘方:
陈皮80g,夏枯草30g,王不留行30g,丝瓜络30g。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各服一次服用。
方解:
乳腺增生之患,气血易理,痰邪难除,故非重剂不能胜任。
王不留行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夏枯草清肝热,散郁结;丝瓜络通络化痰消肿;陈皮健脾燥湿,以绝痰湿生化之源,更有理气散结之效,其性虽温,与夏枯草相伍,并无伤阴耗气之弊。
本方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化痰消肿,健脾燥湿之功。
主治乳腺增生患者。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疗效独特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献方人:王吴启国家级名老中医。
乳腺小叶增生又叫乳房纤维囊性增生症,一般多发生于中年妇女。
症见乳房中肿块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质硬而光滑,活动好,经X线拍片等检查可确诊。
采取家庭自疗的方法,既有效又省钱。
本文介绍的验方,读者可根据各型的症状特征“对号入座”,选方治疗,以获良效!痰湿型患者形体多肥胖,或多疾,或倦怠嗜睡,有的患者皮肤油垢较多,体味明显,或白带多且略偏黄,大便粘稠而不畅顺,或常咯痰,舌质红,舌苔略黄厚,月经来潮时乳房隐隐作痛。
治疗当以化痰湿、散乳结为主。
方药:半夏12克,制南星10克,陈皮12克,浙贝母15克,橘核30克(也可用等量黄皮果核、柚子核等代替),鹿角霜20克,生牡蛎30克(先煎),海藻18克,蜜枣5枚,郁金15克。
上药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温服。
肝郁型症见月经将来潮时,乳房胀痛,增生小叶疼痛尤明显,怒时则乳房胀痛更甚,平素易郁怒,舌质偏晦暗,或睡眠欠佳。
治疗当用解郁散结为主。
方药:八月扎12克,合欢皮15克,郁金20克,海藻18克,生麦芽32克,赤芍10克,当归6克,柴胡10克,枳壳12克,莪术8克,青皮5克,橘核30克(或黄皮果核、柚子核均可),甘草7克。
煎、服法同上。
血虚型面色苍白无光泽或萎黄,体倦乏力,口唇、指甲淡白,月经色淡红,行经时乳腺增生区隐隐作痛,脉搏细而无力。
治疗当以补血散结为主。
方药:当归身12克,川芎10克,丹参15克,鹿角霜18克,黄皮果核30克(或橘核、柚子核均可),黄芪15克,昆布20克(洗去盐分),甘草6克,蜜枣3枚。
煎法同上,可隔天服1剂,连续服15剂为1疗程,服后如见肿块缩小,可继续服2~3个疗程。
肾虚型症见腰膝酸软,下肢乏力,或耳鸣、夜多小便、性欲减退、健忘,或白带清稀,月经来潮时,乳房隐隐作痛,舌质淡,脉搏沉细(即用手指略重按始能摸到)。
治疗当以补肾散结为主。
方药:巴戟12克,仙灵脾10克,肉苁蓉15克,鹿角霜18克,淮山20克,海藻15克(洗去盐分),淮山12克,橘核20克(或黄皮核、柚子核均可),甘草5克,蜜枣3枚。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处方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广泛使用的方法,它基于中医理论,通过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以达到治疗乳腺增生
的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处方:
1. 疏肝理气法:中医认为乳腺增生与肝气郁结有关,因此疏肝理气是
治疗乳腺增生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草药有柴胡、郁金、川芎等。
2. 活血化瘀法:乳腺增生可能与血瘀有关,活血化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常用的草药有红花、桃仁、丹参等。
3. 软坚散结法:对于乳腺组织硬化的情况,中医采用软坚散结的方法,常用的草药有夏枯草、牡蛎、白芍等。
4. 温阳散寒法:若乳腺增生伴有寒邪侵袭,可采用温阳散寒的方法,
常用的草药有桂枝、附子、干姜等。
5. 养阴清热法:对于阴虚内热引起的乳腺增生,中医采用养阴清热的
方法,常用的草药有生地黄、知母、黄柏等。
6. 健脾益气法:脾虚可能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影响乳腺健康。
健脾益
气可以增强脾胃功能,常用的草药有党参、白术、黄芪等。
7. 调和阴阳法:通过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常用的草
药有当归、川芎、白芍等。
8. 外用敷贴法:除了内服草药,中医还常用外用敷贴的方法,如使用
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作用的草药敷贴在患处。
每种处方的具体组成和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嘱,定期复诊,以确保治疗效果。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也是辅助治疗乳腺增生的重要措施。
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中药方剂(一)【辨证】肝胆气滞血瘀,肝经血虚风热。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方名】清肝解郁汤。
【组成】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 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方剂(二)【辨证】痰气凝结。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散结,行气破瘀。
【方名】攻坚散。
【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棱6克,莪术6克。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中药方剂(三)【辨证】肝气郁滞,痰凝聚结,肾阴不足。
【治法】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结,补肾水镇阳。
【方名】消乳汤。
【组成】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麦芽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方剂(四)【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方名】乳核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方剂(五)【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方名】乳块消汤。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患者饮食禁忌1忌食咖啡、可可、巧克力等食品。
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嘌呤,会促使乳腺增生;2饮酒也被认为是乳腺疾病的大敌。
有研究发现,女性每天饮白酒,患乳腺肿瘤的机会大幅度增加;3忌辛辣刺激性调味品或食物,如姜、蒜、辣椒、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4食量要因人因证而宜,勿太过或不足。
乳腺增生民间验方
药方:丹参、黄芪、党参、王不留行各15克,柴胡、枳壳、白芷、香附各10克,当归、浙贝母、白芥子各9克。
适量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消淤散结。
适应于乳腺增生。
提供人:何灵专家点评:
柴胡、香附、枳壳,三药均入肝经,合用共奏舒肝理气,解郁散结之功,为主药;黄芪、党参、当归合用,益气健脾,补益气血为辅药。
方中丹参为气中血药、当归为血中气药,均取活血化瘀之意,王不留行为疏通乳络之剂,三药共为佐药。
浙贝母、白芥子、白芷均取清热散结之意为使药。
本方从方子的内涵上看,适用于肝郁脾虚偏热象的乳腺增生患者。
由于有活血化瘀之品,孕妇慎用,月经期不宜服用。
此外白芥子、王不留行等有一定刺激胃肠作用,伴有慢性胃肠疾病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点评人:卓睿,市中医院乳腺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
作者:毛登峰。
乳腺增生效方「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陈皮,香附,川芎,
枳壳,赤芍
乳腺增生效方
[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陈皮,香附,川芎,枳壳,赤芍,柴胡,甘草,生麦芽,皂刺,浙贝母,玄参,生牡蛎)十平消片(成药)(郁金、仙鹤草、五灵脂、白矾、硝石、干漆、麸炒枳壳、马钱子粉)。
乳腺增生,中医称为“乳癖”,是指乳房出现形状各异,大小、数量不等的硬结肿块,不痛不痒,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的一种疾病。
本病包括西医的“乳房囊性增生病”,俗称“乳腺小叶增生”和“乳房纤维腺病”。
乳腺增生临床较为常见于25-40岁的妇女,其发病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可能为孕酮与雌激素比例不平衡所致。
常表现为患侧乳房周期性疼痛,随月经周期变化,来月经后症状减轻;一侧或双侧乳房内可扪及结节状肿块,质地中等或稍硬韧,边界不清,与皮肤和胸肌筋无粘连,偶尔乳头有黄色或淡血性溢液。
必要时活检与乳腺癌鉴别。
乳腺增生方【组成】柴胡,白芍,当归,郁金...
乳腺增生方
【组成】柴胡,白芍,当归,郁金,青皮,三棱,莪术,木通,甲珠,夏枯草,牡蛎,浙贝母,丹参,川芎,降香,甘草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活血散结。
主治乳腺增生症,适用于肝郁气滞为主,兼有血瘀表现者。
【方解】
方中以疏肝行气解郁的四逆散加减为主,同时合消瘤散结名方消瘤丸(夏枯草、牡蛎、浙贝母)治疗,并加以丹参、降香、川芎等活血化瘀之品。
其经验用药上常常加用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散结的药对,既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又能软坚散结,同时加用血肉有情之品甲珠(炮制后的穿山甲),其走窜之力最强,杀虫,行血,攻坚散瘀。
诸药合用,使肝气疏、乳络通、痰瘀散,用之于临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