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第一讲_战略管理基本概念EC
- 格式:pdf
- 大小:408.72 KB
- 文档页数:14
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核心竞争力分析第一章: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和长远的谋划、规划、组织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核心竞争力分析是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同类竞争中所拥有的领先优势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与其它竞争对手相比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持续竞争的重要支撑点。
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财务资产、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它既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持续稳定的核心能力。
第三章:核心竞争力分析的方法核心竞争力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为常用的有SWOT分析、价值链分析和竞争优势分析。
1.SWOT分析SWOT分析是指对企业的优劣势和机会威胁进行分析,以揭示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方案。
其中,强点和机会是企业的优势和机会,应尽可能扩大和发挥;而弱点和威胁则是企业需要改善的地方,应该想方设法减少或者消除。
2.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指对企业所有活动的价值进行分解,并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评估,以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价值链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企业的价值链环节并进行深度评估,进而发现改进之处。
3.竞争优势分析竞争优势分析是指对企业各项竞争力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以判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通过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外部的市场竞争状况,揭示企业优劣势,确定自身定位,制定相应的战略。
第四章:企业战略管理中核心竞争力分析的应用1.定位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要明确自身定位,识别自身优势和劣势,通过核心竞争力分析来找到企业的优势竞争点,在制定战略时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跟风。
2.探析企业战略方向。
核心竞争力分析是确定企业战略方向的关键,如果企业的战略方向没有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优化和集中,很难在市场中长期占领主导地位。
战略管理重点第1章战略管理和竞争⼒1、什么是战略竞争⼒、战略、竞争优势、超额利润以及战略管理过程?①当公司成功制定并实施价值创造战略时,它就可以获得战略竞争⼒。
②超额利润是指超出投资者期望的可以在其他相同分险投资项⽬中获取的利润。
③战略就是⽤来发展核⼼竞争⼒,获得竞争优势的⼀系列综合的、协约性的约定和⾏动。
④当⼀个公司具有竞争优势时,其战略的执⾏将给顾客带来更多的价值,竞争对⼿亦⽆法复制,并且⾼昂的成本也使对⼿难以模仿。
⑤战略管理过程(P5)是公司获得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所必需的,由约定、决策和⾏动所组成的⼀套体系。
在该过程中,第⼀步是对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进⾏分析,以决定其资源、能⼒和核⼼竞争⼒——战略输⼊要素的来源。
在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公司可以制定愿景、使命并形成⼀个或多个战略。
执⾏战略的过程就是公司为获得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采取⼀系列⾏动的过程。
战略规划和执⾏的整合有助于提⾼战略⾏动的有效性,并最终获得积极的战略产出。
2、当前竞争格局的特点是什么?导致这种格局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什么?①竞争格局的特点——“超级竞争”:财务资⾦普遍匮乏,市场⽇益多元化,⾏业边界逐渐模糊,规模经济、⼤规模的⼴告预算等传统竞争优势的来源已经⽆法再有效地帮助公司获得超额利润,⽽且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也⽆法再帮助公司获得竞争优势。
这种“超级竞争”不断升级,逐渐演变成⼀场以价格—质量定位、创造新技术、建⽴先⾏者优势、保护或渗⼊现有产品或市场领域为特点的竞争。
②⾏业和市场的全球化(全球经济),迅速⽽重⼤的技术变⾰,是导致当今剧烈变动的竞争格局的两⼤主要因素。
全球经济是指商品、服务、⼈员、技术和观念超越地理界限⾃由流通。
全球化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各种组织正不断跨越国界进⾏产品、服务、⾦融资本和知识的交流。
全球化已经对多个竞争维度提出了更⾼的业绩评估标准,包括质量、成本、产量、产品上市时间、运营效率等,公司是否意识到这⼀点是⾄关重要的。
第一讲企业战略管理概述一、本门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什么是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什么➢如何去做企业战略二、从案例谈起(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巨人集团曾创造奇迹,从92年四千元起家,到96年企业的净资产已达到5到6个亿,但96年年底由于1000万的债务无法到期归还而导致企业失败。
但大家未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三、战略管理它是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其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一种艺术与科学。
从定义我们看到,一个企业战略管理最本质的东西是涉及企业方向性和目标性。
如果一个组织未能弄清自己的方向,那只能看到一望无际的沙漠。
巨人集团的失败正说明这个问题。
如巨人大厦的建造。
四、企业资不低债和破产的区别: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资不抵债是会计的概念,企业在任何时点上符合一个规律:全部资产总额等于负债总额加上所有者权益总额。
资不抵债时,负债大于资产,所有者权益出现小于零。
破产是一个法律概念,破产有三个条件:A、存在到期需要偿还的债务;B、债权人到期要求偿还债务;C、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
此时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之后将出现信用危机,最终导致企业失败。
信用是一种延期支付,以实力作为支撑。
企业战略问题→企业财务危机→企业信用危机→企业最终的失败五、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独特的管理模式从时间坐标看一个企业的目标——生存和发展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初创期主要靠企业的文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初创期是非常艰难,这时需要强大的凝聚力,主要是企业的文化来支撑。
在成长期,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张,出现新老文化的碰撞,有三种情况:A、新文化融入老文化中去,老员工的吃苦精神得到延伸,这时非常理想的情况。
B、新文化把老文化吃掉,这会导致企业失败。
C、新老文化互不买账。
如何建立大家认可的文化,这需要建立企业制度。
当企业进入辉煌期时,必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文化和制度。
如何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两个办法:A、加强管理B、企业做大做强。
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一、战略的概念一般的理解:战略是指那些长远的、全面性的任务和计划。
因此,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战略。
几种定义:1. 克劳塞维茨:为实现战争目的而使用战斗的方法。
2. 伊丹敬之:从环境关联这个角度出发,指明有关组织活动内容的基本方向。
3. 波特:公司为之活动的终点,实质是将一个公司与其环境建立联系。
4. 解培才:企业在竞争环境中,为实现长期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整体性决策。
对战略概念的探讨(一)毛泽东对战略的理解:战略是关于全局的问题。
全局问题即是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问题。
一场战争、战役,乃至一场战斗,都有其全局。
(二)一种探讨战略是创造和运用全局的主动性和致胜条件,实现全局的致胜必然性。
全局: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的整体。
全局的划定取决于所研究的范围。
企业战略的全局:企业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整体与企业环境各方面和各阶段整体。
由主动性创造致胜条件,由各个致胜条件构成的必然性。
主动性即行动的自由权,主要包括三种含义:1)选择自己行动的自由;2)在较大程度上能够调动环境因素;3)具有左右全局或局部的一定能力。
在广义上,主动性的不断循环积累就构成了某项和各项致胜条件,致胜条件的不断循环积累最终构成致胜的必然性。
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可以比较清楚地识别初始的主动性,但在后续的过程中则三者交汇在一起,很难严格区分。
主动性、致胜条件和致胜必然性在实践中,主要的目的是识别和分析战略性的因素和进行战略性决策。
谋略:战略和策略。
谋略即创造和运用主动性致胜条件,实现致胜必然性。
战略:全局的谋略;策略:局部的谋略。
战略涉及的问题:1)识别各方面和各阶段的哪些因素构成或影响到全局主动性和致胜条件;2)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从而获得、创造和运用全局主动性和致胜条件,最终构成和实现全局的致胜必然性。
上述战略概念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识别和处理构成企业全局的主动性与致胜条件的各个因素。
二、战略的基本内容与特点(一)战略的基本内容5P:(涉及全局主动性和成功条件的因素)1. 战略是对前景的展望(Perspective of Vision)(企业的远景目标与使命);2. 战略是一种定位(Positioning)(产品~ 市场关系);3. 战略是一项挫敌策略(Plot of defeating the Competator)(持久竞争优势的构建方向);4. 战略是一种行动模式(Pattern of Action)(创造价值的主要途径、构建竞争优势的企业活动组合方式);5. 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实现目标的具体任务)。
战略管理原理在企业的持续发展中,战略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更是保证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
本文旨在探讨战略管理的原理以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战略管理原理的概念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满足其长期目标而进行的规划、落实和监控活动。
其主要用于指导企业在已知条件下做出的长远决策,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的长期价值最大化。
二、战略管理原理的要素战略管理要素包括环境分析、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实施监督与控制等四个方面。
1. 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战略管理决策的首要内容。
其任务是对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及预测环境变化的趋势和方向。
2. 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
它是指基于环境分析结果,制定关键性的长期目标,为相关方提供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3. 策略选择策略选择是根据目标选择应对方案的过程。
在策略选择阶段,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自身资源和能力,以及环境因素,综合评价可用的策略选项。
4. 实施与监督与控制实施与监督与控制是战略管理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
企业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停地对策略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
这个环节还包括定期的监督和控制,确保战略实施的顺利进行。
三、战略管理原理的应用战略管理原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定位公司投资方向战略管理原理主要用于为企业投资提供长期的定位。
企业应通过认真的环境分析、目标制定和策略选择等环节,以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长期投资计划。
2. 促进企业发展方向和公司决策战略管理原理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方向的明确性,提高公司决策的科学性、稳妥性和程序化。
3. 保持竞争力通过实施战略管理原理,企业能够定期地对外部环境进行调研和分析,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机会去评估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市场需求以及未来市场趋势,从而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4. 提高企业绩效水平通过制定长期目标和战略方案,企业能够将重点关注于根据长期实际目标来计划和执行,以实现目的。
这意味着,企业可更顺畅地管理资产、控制成本以及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绩效水平。
第一讲1.企业战略战略是一种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为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企业战略规定的是企业未来发展与竞争中的根本性问题企业战略:是关于企业未来发展与竞争中的根本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2.企业战略的特征全局性—企业战略最根本的特征长远性—谋求企业的长远利益;纲领性—洞察方向,原则性和概括性;抗争性—应付环境的威胁、压力和挑战;风险性—基于未来的不确定性。
3.企业战略的层次类型公司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事业战略或分公司战略—事业战略或分公司战略是由事业部制定的战略职能战略—职能战略也称部门战略。
4.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为了长远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根据企业环境和企业发展各个层次的目标,所进行的企业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与控制等全部活动的总称。
它的实质是对企业战略及其行动的管理。
5.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与运营管理比较)(1)战略管理是关于企业整体的管理。
而运营管理主要是职能性管理。
(2)战略管理需要管理和改变企业与外部的关系。
而运营管理主要管理企业内部的关系。
(3)战略管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而运营管理主要处理比较确定的常规事务,比较容易预见和量化。
(4)战略管理涉及企业的变革,战略管理可以说是对变革的管理。
而运营管理主要是在现有状态下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改变状态。
(5)战略管理是复杂的和、科学的、艺术的管理。
运营管理是相对简单和科学管理。
6.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简答(1)确定企业愿景、使命以及战略目标(2)战略态势分析——外部环境分析(OT)、内部环境分析(SW)(3)战略分析与选择(4)战略实施(5)战略评价与控制第二讲1.企业使命企业存在的目的。
具体来说就是在当前和未来向什么样的人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
2.企业使命的作用调整各利益相关群体间的分歧;协调管理者间的不同观点;为企业愿景和目标的制定打下基础,是企业战略目标的价值方向。
战略管理模型知识点总结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组织需要设计和执行有效的战略来获得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是指组织为实现长期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计划、策略和决策的过程。
战略管理模型是帮助组织管理者在制定战略过程中分析现状、制定目标、选择策略和实施措施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从战略管理的概念、模型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为读者提供有关战略管理的全面了解。
一、战略管理的概念1.1战略管理的定义战略管理是指组织为实现长期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计划、策略和决策的过程。
它包括了动态组织环境的分析、确定组织的愿景与使命、战略目标的设立、战略规划的制定、战略执行与控制等环节。
通过战略管理,组织可以有效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竞争优势。
1.2战略管理的意义战略管理对一个组织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帮助组织实现长期的目标,提高竞争力,降低风险,获得持续的经济收益。
通过制定和实施战略,组织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定位,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更好地实现组织的使命与愿景。
1.3战略管理的特点战略管理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长期性体现在战略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长期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和策略。
综合性体现在战略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资源和利益相关者的因素。
灵活性体现在战略管理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修正战略。
动态性体现在战略管理是一个不断更新和改进的过程。
二、战略管理模型2.1SWOT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是战略管理中最常用的模型之一,它包括了对组织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
优势和劣势主要指的是组织内部具有的资源和能力,机遇和威胁主要指的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通过SWOT分析,组织可以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战略,抓住机遇,化解威胁。
2.2五力分析模型五力分析模型是由波特提出的战略管理模型,它包括了对行业内竞争者、新进入者、替代品和供应商、买家等五个力量进行分析。
通过五力分析,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竞争的特点和规律,发现竞争优势与劣势,制定相应的战略。
战略与战略管理(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章战略与战略管理第一节公司战略的基本概念一、公司战略的定义(★)(一)公司战略的传统概念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对战略的定义,堪称公司战略传统定义的典型代表。
他认为,“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
”它强调了公司战略的计划性、全局性和长期性。
注:战略的计划性,是从指导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的。
它有两个本质特点:(1)战略是在企业发生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 (2)战略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制定的计划。
(二)公司战略的现代概念加拿大学者明茨伯格,将战略定义为,“一系列或整套的决策或行动方式”,这套方式包括刻意安排(或计划性)的战略和任何临时出现(或非计划性)的战略。
许多学者也开始研究组织的有限理性,并将重点放在组织在不可预测的或未知的内外部因素约束下的适应性上。
现代概念与传统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字面上:现代概念认为战略只包括为达到企业的终点而寻求的途径,而不包括企业终点本身;本质上:现代概念更强调战略的应变性、竞争性和风险性。
注:以上两种战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汤姆森提出了自己的战略定义:”战略既是预先性的(预谋战略),又是反应性的(适应性战略)“。
事实上,公司大部分战略是事先的计划和突发应变的组合。
战略制定的任务包括制订一个策略计划,即预谋战略,然后随着事情的进展不断对它进行调整,即适应性战略。
一个实际的战略,是管理者在公司内外各种情况不断暴露的过程中,不断规划和再规划的结果。
【提示2】战略的应变性,是从产业或市场的层次上来看的。
战略的应变性强调企业应该采用何种措施来适应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即战略的应变性认为,战略是帮助企业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并据此正确配置资源,从而形成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战略是协调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