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机械工程图学第六部分:零件图(多)
- 格式:ppt
- 大小:11.27 MB
- 文档页数:83
现代机械工程制图习题集答案现代机械工程制图习题集答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制图作为机械工程的基础,对于工程师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制图,许多习题集应运而生。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现代机械工程制图习题集的答案,希望能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第一题:题目:请根据给定的图纸,完成零件的三视图绘制。
答案:根据给定的图纸,我们可以根据正交投影法完成零件的三视图绘制。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图纸上的尺寸信息,绘制零件的主视图。
然后,根据主视图的位置和尺寸,绘制零件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细节和标注,使得三视图更加清晰和准确。
第二题:题目:请根据给定的图纸,完成零件的剖视图绘制。
答案:根据给定的图纸,我们可以使用剖视图法完成零件的剖视图绘制。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剖面的位置和方向。
然后,根据剖面的位置和方向,将零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实体部分,另一部分为剖面部分。
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细节和标注,使得剖视图更加清晰和准确。
第三题:题目:请根据给定的图纸,完成零件的装配图绘制。
答案:根据给定的图纸,我们可以使用装配图法完成零件的装配图绘制。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零件的位置和方向,确定装配图的整体布局。
然后,根据零件的相对位置和连接方式,将各个零件逐一添加到装配图中。
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细节和标注,使得装配图更加清晰和准确。
通过完成以上习题,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习题集的答案也可以作为参考,帮助学习者检查和纠正自己的绘图技巧。
然而,仅仅依靠习题集的答案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者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实际项目的应用,不断提升自己的制图能力。
除了习题集,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或者加入机械工程制图的学习小组,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此外,互联网上也有许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学习者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制图技能。
1。
分析图示轨道铸件热应力的分布,并用虚线表示出铸件的变形方向。
工艺上如何解决?轨道上部较下部厚,上部冷却速度慢,而下部冷却速度快。
因此,上部产生拉应力,下部产生压应力。
变形方向如图.反变形法5。
如图一底座铸铁零件,有两种浇注位置和分型面方案,请你选择一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方案(Ⅱ)最佳..理由:方案(Ⅰ)是分模造型,上下铸件易错边,铸件尺寸精度差。
方案(Ⅱ)是整模造型, 铸件尺寸精度高.内腔无需砂芯成型,它是靠上、下型自带砂芯来成形.6.下图为支架零件简图。
材料HT200,单件小批量生产.(1)选择铸型种类(2)按模型分类应采用何种造型方法?(3)在图中标出分型面、浇注位置、加工余量(1) 砂型铸造,(2)整模造型(3)分型面、浇注位置、加工余量:见图9.如图,支架两种结构设计。
(1)从铸件结构工艺性方面分析,何种结构较为合理?简要说明理由。
(2)在你认为合理的结构图中标出铸造分型面和浇注位置。
(1)(b)结构较为合理。
因为它可省去悬臂砂芯。
(2)见图.分型面。
浇注位置(说明:浇注位置上、下可对调)`12。
如图所示铸件结构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请改正并说明理由。
铸件上部太厚,易形成缩孔,壁厚不均匀易造成热应力.可减小上部壁厚,同时设加强筋.无结构圆角,拐弯处易应力、开裂.设圆角。
3。
某厂铸造一个Φ1500mm的铸铁顶盖,有图示两个设计方案,分析哪个方案的结构工艺性好,简述理由.(a)图合理(b)图结构为大的水平面,不利于金属液体的充填,易造成浇不足、冷隔等缺陷;不利于金属夹杂物和气体的排除,易造成气孔、夹渣缺陷;大平面型腔的上表面,因受高温金属液的长时间烘烤,易开裂使铸件产生夹砂结疤缺陷.7。
图示铸件的两种结构设计,应选择哪一种较为合理?为什么?零件一:(b)合理。
它的分型面是一平面,可减少造型工作量,降低模板制造费用。
零件二:(a)合理。
凸台便于起模,而a图所示的凸台需用活块或增加外部芯子才能起模.8。
工业机器人技术试题库与答案工业机器人技术题库及答案一、判断题第一章1、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
√2、被誉为“工业机器人之父”的XXX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概念。
×(删除)3、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由基座、手臂、手腕、末端操作器4大件组成。
×(改为: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主要由基座、手臂、手腕和末端操作器组成。
)4、示教盒属于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
×(删除)5、直角坐标机器人的工作范围为圆柱形状。
×(改为:直角坐标机器人的工作范围为立方体形状。
)6、机器人最大稳定速度高,允许的极限加速度小,则加减速的时间就会长一些。
√7、承载能力是指机器人在工作范围内的特定位姿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质量。
×(改为:承载能力是指机器人能够承受的最大质量。
)第二章1、工业机器人的机械部分主要包括末端操作器、手腕、手臂和机座。
√2、工业机器人的机械部分主要包括末端操作器、手腕、手肘和手臂。
×(改为:工业机器人的机械部分主要包括末端操作器、手腕、手臂和机座。
)3、工业机器人的手我们一般称为末端操作器。
√4、齿形指面多用来夹持表面粗糙的毛坯或半成品。
√5、吸附式取料手适应于大平面、易碎、微小的物体。
√6、柔性手属于仿生多指灵巧手。
√7、摆动式手爪适用于圆柱表面物体的抓取。
√8、柔顺性装配技术分两种:主动柔顺装配和被动柔顺装配。
√9、一般工业机器人手臂有4个自由度。
×(改为:一般工业机器人手臂有6个自由度。
)10、机器人机座可分为固定式和履带式两种。
×(改为:机器人机座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
)11、行走机构按其行走运动轨迹可分为固定轨迹和无固定轨迹两种方式。
√12、机器人手爪和手腕最完美的形式是模仿人手的多指灵巧手。
√13、手腕按驱动方式来分,可分为直接驱动手腕和远距离传动手腕。
√第三章1、正向运动学解决的问题是:已知手部的位姿,求各个关节的变量。
西北工业大学【国家精品教程】机械原理(课件完整版)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 •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 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及自锁 • 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目录• 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 波动的调节• 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 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 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目录• 第十一章 齿轮系及其设计 • 第十二章 其他常用机构 • 第十三章 工业机器人机构及其设计第一章 绪 论§1-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1-2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1-3 如何进行本课程的学习返回§1-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1.研究对象机械 是机构和机器的总称。
机构是指一种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装置。
机器是指一种执行机械运动装置,操 作 机可用来变换和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
实例:示 教内燃机板工件自动装卸装置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2.研究内容 有关机械的基本理论控制系统§1-2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课程性质、任务及作用 机械未来发展§1-3 如何进行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本课程的特点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逐步建立工程观点 认真对待每个教学环节机器和机构的概念(1)机构机构 是指一种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装置。
如常 见的机构有带传动机构、链传动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螺 旋机构等等。
这些机构一般被认为是由刚性件组成的。
而现代机构中除了 刚性件以外,还可能有弹性件和电、磁、液、气、声、光…等元 件。
故这类机构称为广义机构;而由刚性件组成的机构就称为狭 义机构。
(2)机器机器 是指一种执行机械运动装置,可用来变换和传递能量、 物料和信息。
例如: 电动机、内燃机用来变换能量;机器和机构的概念(2/3)机床用来变换物料的状态; 汽车、起重机用来传递物料; 计算机用来变换信息。
由于各种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都是各种机构。
《现代工程制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现代工程制图英文名称:Mechanical Drawing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基础教育必修课先修要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适用专业:材料工程学院等任课老师:开课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以空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线,以培养读图和画图能力为重点,计算机辅助绘图贯彻全书。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目标1:贯彻相关的国家标准,熟悉国家标准中相关的基本知识,掌握和正确使用绘图仪器和工具,掌握相应的绘图技巧目标2:掌握画组合体视图、读组合体视图、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方法,通过测绘、画图和读图,加强对物体形状的空间构思、读图分析和尺寸标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看图能力。
目标3:掌握视图、剖视图、断面的表达方法,熟悉常用的简化画法,掌握零件图的画图和看图方法。
能对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进行综合表达,做到视图选择恰当、表达方案合理、尺寸齐全、技术要求正确。
目标4:熟悉螺纹的概念,掌握螺纹的画法和螺纹紧固件在装配图中的规定画法。
熟悉键、销、滚动轴承的概念及在装配图中的画法。
掌握齿轮的概念及画法,了解弹簧的概念及画法。
目标5:熟悉零件图的作用。
熟悉装配图的作用、内容、规定画法、特殊画法、视图选择、尺寸标注、零部件序号及明细栏。
对装配结构的合理性有初步的了解。
能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能阅读相关的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
目标6:掌握AutoCAD软件的相关基础知识,学会AutoCAD绘图环境,掌握AutoCAD基本绘图命令及编辑命令;学会基本绘图命令及图形编辑命令、图层的概念、辅助绘图技术、尺寸标注等,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正确绘制二维机械图样,并了解绘图布局和打印输出等,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绘制二维机械图样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备注:H-高度支撑;M-中度支撑;L-一般支撑。
第⼀章切削加⼯基础知识第⼀章切削加⼯基础知识⼀、本章的教学⽬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机械加⼯基础知识。
重点应掌握切削运动及切削⽤量概念;切削⼑具及其材料基本知识;切削过程的物理现象及控制;砂轮及磨削过程基本知识;材料切削加⼯性概念;机械加⼯⼯艺过程基本概念;机械加⼯质量的概念等。
掌握本章内容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基础,为初步具备分析、解决⼯艺问题的能⼒打基础,为学⽣了解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和模式及其发展打基础。
学⽣学习本章要注意理论联系⽣产实践,才能更好体会,加深理解。
可通过课堂讨论、作业练习、实验、校内外参观等及采⽤多媒体、⽹络等现代教学⼿段学习,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学好本章内容,可参阅邓⽂英主编《⾦属⼯艺学》第4版、傅⽔根主编《机械制造⼯艺基础》(⾦属⼯艺学冷加⼯部分)、李爱菊等主编《现代⼯程材料成形与制造⼯艺基础》下册及相关机械制造⽅⾯的教材和期刊。
⼆、授课主要内容1切削运动和切削要素主要学习零件表⾯的形成、切削运动、切削⽤量、切削层参数2切削⼑具和切削过程主要学习切削⼑具材料、车⼑、刨⼑、镗⼑、⿇花钻、铣⼑的结构及⼑具⼏何⾓度,切削的形成及形态、积屑瘤、切削⼒、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具磨损和⼑具耐⽤度3磨具和磨料切削主要学习磨具和磨削原理4材料的切削加⼯性主要学习衡量材料切削加⼯性能的指标、常⽤材料的切削加⼯性、改善材料切削加⼯性的⽅法5机械加⼯⼯艺过程基本概念主要学习⼯艺过程的基本概念、⼯件的安装和夹具、基准及其选择原则、⼯件在夹具中的定位6机械加⼯质量的概念主要学习机械加⼯精度、机械加⼯表⾯质量三、重点、难点及对学⽣的要求(掌握、熟悉、了解、⾃学)让学⽣重点掌握切削运动及切削⽤量概念、切削⼑具及其材料基本知识、切削过程、砂轮及磨削过程、材料切削加⼯性、机械加⼯⼯艺过程基本概念;机械加⼯质量等概念。
四、要外语词汇主运动:primary motion进给运动:feed movement车⼑:turning tools⼑具材料:cutting tools materials切削过程:cutting process磨具:abrasive grinding tools表⾯质量:machining quality of machined surfaces五、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标本、⽰数等)主讲(板书)+课堂讨论+作题练习+实验+多媒体课件+实物六、复习思考题1.试说明下列加⼯⽅法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a.车端⾯;b.在钻床上钻孔;c.在铣床上铣平⾯;d.在⽜头刨床上刨平⾯;e.在平⾯磨床上磨平⾯。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看组合体视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组合体的概念,掌握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方法。
2. 培养学生阅读组合体视图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组合体的概念及分类2. 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方法3. 组合体视图的阅读与分析4. 组合体视图的绘制与标注5. 组合体视图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组合体的概念,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方法,组合体视图的阅读与分析。
2. 教学难点:组合体视图的绘制与标注,组合体视图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相结合。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纸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工程中的组合体零件,引导学生思考组合体的概念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组合体的概念、分类,重点讲解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组合体模型搭建,锻炼空间想象力,体会组合体视图的表达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组合体视图,培养学生阅读组合体视图的能力。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组合体视图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组合体视图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理解组合体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视图表达方法。
2. 学生能够阅读和分析组合体视图,理解其含义。
3. 学生能独立完成组合体视图的绘制和标注,并正确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七、教学拓展:1. 探讨组合体视图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 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现代制图技术。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含组合体视图的讲解、实例分析等内容。
2. 模型:实体模型或3D打印模型,用于学生实践操作和理解。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毕业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典型性项目)说明书开箱机的设计与原理全套图纸,加153893706作者:院系: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机电系专业:机电一体化年级:2011级学号:***********指导教师:时间:2014年3月主要内容简介顾名思义(原理)开箱机也叫纸箱板打开,箱子底部按一定程序折合,开箱机的动作是集取箱、成型、折盖、封底为一体。
首先将扁平的纸箱放在储料槽上(可储存10 0个纸箱),通过吸盘将纸箱从料槽中吸出,在吸取拉出的同时将纸箱成型,再折前后及左右盖,最后完成胶带封底。
整个动作为自动完成,采用P.L.C + 触摸显示屏控制。
设有缺料提前报警,无料自动停机的安全装置。
大大方便操作、管理、减少生产人员和劳动强度,是自动化规模生产必不可少的设备。
自动开箱机自动完成开箱、成形、下底折叶折曲.并现时完成下部分胶带粘贴,本机将叠成纸板的箱板自动打开,箱子底部按一定程序折合,并用胶带密封后输送给装箱机的专用设备。
关键字:集取箱、成型、折盖、封底为一体,开箱机,气缸,功率,气压,PLC,电机等。
目录第一章开箱机的前景 (5)第一节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第二节来源及设计目的 (5)第三节开箱机的分类及特征 (6)一﹑分类 (6)二﹑开箱机特征 (6)第二章开箱机的设计原理及要求 (6)第一节设计原理 (6)一﹑合理优化的强大功能 (6)第二节设计条件 (7)第三节基本要求 (8)一﹑设备说明 (8)二﹑电控部分说明: (9)第三章开箱机的设计 (9)第一节开箱机的结构组成 (9)第二节开箱机总成设计 (9)第四章开箱机的技术参数及其他 (13)第一节开箱机技术参数 (13)第二节开箱机的技术特点 (14)一﹑技术特点 (14)二﹑开箱机的机械性能 (14)第三节性能及特点 (14)第五章标准件的选择 (15)一﹑电器件的选择 (15)二﹑气缸的选择 (15)三﹑电机的选择 (16)第七章开箱机的注意事项及使用说明 (17)一﹑开箱机的注意事项 (17)二﹑使用说明 (17)第八章开箱机一般需要检修的地方及如何维护 (18)一、一般性故障及排除方法: (18)二、开箱机贴带器异常排除说明: (18)三、 (19)第九章开箱机的设计总图机控制面板 (20)一.开箱机的零件图 (20)二﹑开箱机总图 (30)三﹑控制面板 (32)附件: (34)参考文献: (34)第一章开箱机的前景第一节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的包装工业起步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口了大量包装材料和包装机械,这对加快我国包装工业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制图课程代码:ELEA2001英文名称:Engineering Drawing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程学分/学时:2.5学分/45学时开课学期:第1学期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基础 CAD/CAM/ 概论创新设计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课程性质:本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必修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
工程图样在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工程技术部门的关键技术文件。
本课程将探讨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制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以及严谨务实的工程师素质。
教学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对学生四种能力——即工程设计表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一种素质——即包括培养发散思维习惯、工程综合素质、质量与标准意识、设计审美意识、工作责任心的培养。
为培养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自信心的培养;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日常作业严格要求,养成对工程问题一丝不苟的作风。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学习和掌握用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和图解几何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培养绘制和阅读投影图的基本能力,能够清晰完整的标注尺寸;3.培养绘制、阅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
重点内容:难点内容:∆)1、(1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1.1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学习目的和方法1.2投影的方法及其分类➢目标及要求:1)了解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和主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