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慎独(节选)》阅读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91 KB
- 文档页数:3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ㅤㅤ诗词(gē yáo),在历史长河中被人传诵,被人铭记,用精巧的语言构建出彼时的风云变幻和世情人心。
穿越时空,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少_______(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之人。
燕赵儿女,可以为真理鞠躬..,绝不会向敌人低头。
这就是流淌了几千年的燕赵文化之河。
(1)(gē yáo)______ ②鞠躬______(2)结合括号内容提示,在上面文段横线空缺处,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四字词语。
2.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______ ,______ ”这句写出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的紧张气氛。
(2) 《曹刿论战》先点明事态发生的时间,接着“ ______ ”一句说明战争是由齐国进攻鲁国而引起的,“ ______ ”一句为曹刿的请见、论战交代了必要的背景。
(3) 由“天下兴亡,百姓最苦”可以联想到张养浩的元曲《______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ㅤㅤ在草木不生的阿里,就有这样一群人,用如火的热忱守卫万家灯火,用铮铮的傲骨安定万里边疆。
他们是戍边的战士,是守国的兵将。
驻守藏北阿里高原的边防团长祁发宝,就是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戍边将士。
(1) 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赞扬戍边将士。
上联:寸土寸心奉献挚爱下联:______(2) 近日关于祁团长有一个好消息传来,他荣获了一个新职务——二十大代表。
如果你有机会采访祁团长,你一定会问祁团长许多问题,请你选取一个最有价值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阅读完戍边英雄们的事迹后,请你写一段赞语,表达对他们的赞颂之情。
(50字左右)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与例文【话题设计】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
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
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金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
”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
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
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这则材料中所谈的“慎独”能引发你想些什么?请以“慎独”为话题,自定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慎独”的范围之内。
【写作指导】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
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
写作时可能会出现的不足:审题时可能会因为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独自反省”等等。
“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慎独”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
【思路点拨】写议论文:纵向结构1.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慎独”导写+素材+范文【原题呈现】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0分)一位著名创业者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时,谈到了在药店当学徒时的往事:药店打烊后,师父常常吩咐他提取“鲜竹沥”。
“鲜竹沥”是药店出售的一味良药,提取不易。
夜深人静时,他独自蹲在火炉旁,守着烘烤中的毛竹,一点一滴地收集“鲜竹沥”,这样一守就是好几个小时。
货真价实的“鲜竹沥”,守护的是药材的纯正,守住的是药店的声誉。
慎独,伴随了他一生。
在私底下、无人时也能心有所畏、行有所持,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第一段:交代一位创业者分享自己的学徒经历,描述他为保证药材品质、守护药店声誉而独一人认真耐心提取鲜竹沥的过程,并强调了“慎独”对他一生的影响。
第二段:一句话解释了“慎独”的内涵,并明确了本题的写作方向:在私底下、无人时也能心有所畏、行有所持,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即慎独,才能成就人生。
此处“在私底下、无人时”是重要条件,不可忽略;此处“心有所畏、行有所持”应作整体理解,不可肢解其意。
“在私底下、无人时”与“心有所畏、行有所持”构成一个整体,共同指向“慎独”。
因此,本题的整体题意就是强调“慎独”的重要性。
也就是在无人监督时,敬畏和坚守原则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即:慎独能让我们的人生路越走越宽广。
【要素内涵】慎独:在闲居独处中谨慎不苟,在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即便没有人看到,没有人听到,在独处的时候也会严于律己。
慎独是一个人自律的最高境界。
)【支撑角度】1、“为什么”:探究“慎独”对于走好人生之路的意义。
如:①慎独,人才会恪守道德良知,有利于事业的发展。
②慎独,人才能拒绝诱惑,行得正,走得稳,让事业蒸蒸日上。
③私底下,无人时,也能心有所畏、行有所持,就能踏实做事,把事情做好。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亲爱的同学,书是良师,亦是益友。
当我们捧起一本书,在静谧的夜晚静心阅读,我们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
读《纪念白求恩》,我们会被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精益求精和对人民极端热忱的精神..所感动;读《植树的牧羊人》,我们会对这.个把人迹罕至的荒漠和废墟变成绿洲的老人敬佩不已;读《再塑生命的人》,我们在海伦学习的恍然大悟里感受她理解语言文字奥秘的喜出望外;读《皇帝的新装》,我们会在怪诞不经的故事里,猜想皇帝的惊荒失措;读《猫》,我们会跟随文中的“我”一起欢笑,一起感概,一起怅然若失[甲]让我们携书而行,你的思想就不会被现实禁锢,你心灵的池塘就会变得澄澈。
加油..吧,少年[乙]以.书为梯,蓬勃向上!与书为伴,一路芬芳!1. 下列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静谧.(mì)感概怪诞不经人迹罕.(hǎn)至B.废墟热忱.(chén)怅然若失惊荒失措C.蓬勃禁锢.(gū)敬佩不已喜出望外D.澄.(chéng)澈奥秘精益求精恍.(huǎng)然大悟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乙]!B.[甲]。
[乙]!C.[甲];[乙],D.[甲]。
[乙];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段中加点词“精神、这、加油、以”的词性分别为名词、代词、动词和介词。
B.画线句“书是良师,亦是益友”属于比喻中的明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书本对于读者成长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C.“禁锢”一词基本义为“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做官和参加政治活动”,结合语境,此处可理解为“束缚、限制”之义。
D.“精益求精”、“敬佩不已”属于褒义词,“荒诞不经”属于贬义词。
4.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邻近黄河入海口的黄河岛多年前还是不毛之地....,但经过生态治理后,已变成了鸟类的家园。
B.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认真负责的优秀品质,不要拈轻怕重....,总是把重担子推给别人。
慎独,这个词,就是说在独处的时候要慎重的坚守原则。
一个人,如果做到慎独,小则能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轻松实现自己的目标;大则,能益国益民,为后人树立精神的榜样。
古往今来,一个个名人志士的例子,也告诉着我们慎独的重要性。
一代伟人毛泽东,便是个慎独的人。
在那个众人追名逐利的年代,他许多的同学都参加科举考试,想考个功名,以享有名利。
但毛泽东,却恪守着报国报民这个原则。
他于功名利禄不屑一顾,粪土当年万年侯。
投身于危险的救国运动中,并几十年不变。
报国救民,是毛泽东的慎独。
正因为他的这种慎独,才能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才能让新中国在神州大地上崛起。
邓亚平,一代乒乓巨将。
遇入国家队时,她身高不足1米5,没有乒乓训练的基础与天赋。
但是,她却有着不放弃的慎独精神。
凭着这种精神,别人吃饭时她练球,别人睡觉时她练球,别人放假时她还练球。
坚守刻苦便是邓亚平的慎独。
正因为她有着这样慎独的精神,让她练成了世界上最快的发球速度,让她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乒乓运动员,让她为祖国捧回了一个又一个荣誉,更让她成了全民敬仰的对象。
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亚平,都告诉我们,想要做好事,想要做成大事,必须慎独!当然,这个社会中,也有不少人丢弃了慎独,不坚守原则,而身败名裂。
一些黑心商家制造毒奶粉、毒大米,毒鸡蛋,为了谋利,而置百姓安危于不顾;一些不法分子制造分裂,滥杀无辜,造成了多少的恐慌与不幸;一些国家蛮横无理,硬是要抢夺别国的土地,又造成了多少民愤民怨。
丢弃了慎独,不管是人,还是国家,都受到人民的唾弃。
由此可见,做人,一定要坚守慎独,切不可置原则于不顾。
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慎独体现在那里呢?学习时,当别人谈天说地时,我却静心读书,这是慎独;吃饭时,当别人浪费无度时,我克己节约,这是慎独;睡觉时,当别人上网看小说,我尽早安睡,以保持明天的好精力,这是慎独;遭遇到与老师,同学的矛盾时,我换位思考,宽容大度,这更是慎独。
慎独,那是修身的根本;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是迈向成功的桥梁。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慎处阅读答案篇一:201X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谈慎读〉阅读答案201X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谈慎独》阅读答案谈慎独曾彦彦①何谓“慎独”?《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中庸》也有表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的一个君子品行——慎独,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②依我看,“正其心”是慎独,“诚其意”是慎独,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就是慎独。
③慎独是一种气度,是杨震面临重金时,那铿锵有力的“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如此话语,坚定得无力可撼,这是对生活的彻悟,更是对人生的真诚。
④慎独是一种信念,是许衡面对满树香梨时泰然自若的感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即使梨子再怎么好吃,也不能吃,因为它不是自己的,虽然这梨树种在路旁,看似无主,但依旧,我心有主,因为有主,所以心正,因为心正,所以知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⑤慎独是一种哲学。
因为慎独,所以身修,因为身修,所以家齐,因为家齐,所以国治,因为国治,才终得以平天下。
尧舜者,慎其独也,虽无人在旁,亦恪守礼教,不逾矩,终得以天下仁,桀纣者,凡事依照个人喜恶而定,率天下以暴,终难免亡国。
⑥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⑦然小人反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品行低下的人,独自一人时常做坏事,见到品行好的人便竭力掩饰,那又有什么用呢?素养、品行的高低是一种由内及外体现出来的东西,无法表里如一的小人们,平日里散漫惯了,又怎能伪装成功呢?倒是更让人觉虚伪与造作,而毫无益处。
⑧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必要在独处时过分克制呢?可是,要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人,连自己都管不了,又怎能管好别人,怎能有所作为?⑨所以,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要想有所为,必先做到慎独。
《谈慎独》阅读与仿写作者:曹津源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4年第47期【名家范文】谈慎独曾彦彦何谓“慎独”?《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中庸》也有表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的一个君子品行——慎独,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依我看,“正其心”是慎独,“诚其意”是慎独,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就是慎独。
慎独是一种气度,是杨震面临重金时,那铿锵有力的“四知”,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如此话语,坚定得无力可撼,这是对生活的彻悟,更是对人生的真诚。
慎独是一种信念,是许衡面对满树香梨时泰然自若的感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即使梨子再怎么好吃,也不能吃,因为它不是自己的,虽然这梨树种在路旁,看似无主,但是我心有主。
因为有主,所以心正;因为心正,所以知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慎独是一种哲学。
因为慎独,所以身修;因为身修,所以家齐;因为家齐,所以国治;因为国治,才终得以平天下。
尧舜者,慎其独也,虽无人在旁,亦恪守礼教,不逾矩,终以仁得天下;桀纣者,凡事依照个人喜恶而定,治天下以暴,终难免亡国。
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然小人反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品行低下的人,独自一人时常做坏事,见到品行好的人便竭力掩饰,那又有什么用呢?素养、品行是一种由内及外体现出来的东西。
无法表里如一的小人们,平日里散漫惯了,又怎能伪装成功呢?倒是更让人觉虚伪与造作,而毫无益处。
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必要在独处时过分克制呢?可是,要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人,连自己都管不了,又怎能管好别人,怎能有所作为?所以,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要想有所为,必先做到慎独。
做到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做到克己复礼,诚意处世,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那么,离慎独的境界,也就不远了,离君子之道,也就不远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1.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B.可谓好学也已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士不可以不弘毅2.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求:追求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D.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3.下列对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而:如果B.小人喻于利于:在C.不亦重乎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D.其“恕”乎其:它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知止而后有定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5.将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 )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⑥知所先后,则近道矣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⑥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指孝敬父母,“悌"指尊敬兄长。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慎独”是儒家之为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号。
“慎独”之“慎”,本义是“谨”,又有“诚”之义。
而“独”则与群相对,意为孤处。
“慎独”强调的是,即使在无人知晓、没有监督的“闲处”,亦即私密情境下,君子依然应怀有敬畏之心,严格自律,克己复礼。
生活中有群居与独处两种生存场景,这也就带来了两类伦理空间,前者是群处而公开的(人前),后者则是独处而隐秘的(人后)。
群居空间的公共生活,因有礼法的外在制约,且处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严密监视下,加之曾子时代,社会充满“求闻”“求名”的冲动,奉法守礼、循规蹈矩之外,又或“巧言令色”,而刻意“著其善”;而“闲处”则大为不同了,礼法未及,“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又未达,这不啻于一个无拘无束、可恣意妄为的“自由天地”,此时君子或会自律,而小人就恣肆了。
曾子所倡导的“慎独”,以突出的“闲居”自持自守,使独处亦如群居一样,这就消解了私人之境的道德风险,从而化独入众,扬弃群、独之异,又超越两者之别,消融“群—独”的分裂与异化,弥合公、私伦理空间的冲突,从而实现“吾道一以贯之”的伦理圆融。
慎独之独,除了上述“闲居”的私处或说私人空间之意外,还指意念的隐秘之境。
在此只有意念自感的隐微之境,曾子亦如“闲处”一样要求“慎独”,其意涵朱子有深切的阐释:“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
”所谓“审其几”,即不能因己“独知”而忘乎所以,或着意伪饰,或刻意扭曲。
相反,应戒惧审视,精诚其意,一念之际,即必须存诚而去伪,即如曾子所强调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追求真诚而纯粹,在灵魂深处“正心直内”。
在“独知”之境讲求“慎独”,仍然是很难的。
因为如果说“闲居”已属私秘,而“独知”的“念虑”之际,则是更进一步的“独”,是隐之又隐的形而上秘境。
它的难以言传,显然是外界不易窥知的,当然也是很难监察的。
因此,这种情境下的“慎独”,相较于“闲居”就难上加难,因为它触及了他人无法感知的隐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慎独”的思想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的,后被儒家发展为一个重要概念。
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的品行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
《大学》和《中庸》都提到了“慎独”。
《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保持谨慎。
“独”字理解为“独处之时”,“独”字被理解为“独处之时”。
“慎独”所讲究的“独处之时”的时间观念,已经从外部时间转化为内部时间,即自我道德修养的关注、提升,追求自我内心的至善。
又指出小人闲居独自做坏事时,什么都做得出来。
见到君子的时候就畏畏缩缩,掩藏自己不善良的行为,而标榜自己的好处。
其实别人看他,一目了然,因为内心的真实意念会显露于外表。
这就说明表达诚意并非因想欺人而外显的,它应是真情实意的自然流露,故君子要疋心诚意,以达知行合一。
《中庸》一书对“慎独”的理解不尽相同,《中庸》认为“道”是须臾不能忘却与背离的,可以背离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
所以君子慎独。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人性向道,心虽然是“性”的表现,但并不是时时刻刻遵循性体的。
因而,君子会有意识地节制心的活动,常存敬畏之心,以求达道。
尽管《中庸》和《大学》目标一致,但出发点却不同。
《大学》讲君子慎独,是出自更具体形象地对“诚意”的理解:《中庸》意如书名,“慎独”是遵循中庸之道的具体表现,《中庸》中谈论“慎独”,用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对不正当的行为意念加以节制,“独”可作“仅仅”解,特指那些不正当、不合乎中庸之道的行为和观念;“慎”指“成慎恐惧”,强调言论的恰当与及行为正确。
而《大学》中.“独”作“独处之时”解,则将“慎独”的道德要求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追求,不仅仅是在人监督或制度束缚的情况下,善于克制自己不良的思想与行为,谨言、慎行,而且要内化道德规范为人性信仰,知行合一。
第三单元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慎独”是儒家之为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号。
“慎独”之“慎”,本义是“谨”,又有“诚”之义。
而“独”则与群相对,意为孤处。
“慎独”强调的是,即使在无人知晓、没有监督的“闲处”,亦即私密情境下,君子依然应怀有敬畏之心,严格自律,克己复礼。
生活中有群居与独处两种生存场景,这也就带来了两类伦理空间,前者是群处而公开的(人前),后者则是独处而隐秘的(人后)。
群居空间的公共生活,因有礼法的外在制约,且处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严密监视下,加之曾子时代,社会充满“求闻”“求名”的冲动,奉法守礼、循规蹈矩之外,又或“巧言令色”,而刻意“著其善”;而“闲处”则大为不同了,礼法未及,“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又未达,这不啻一个无拘无束、可恣意妄为的“自由天地”,此时君子或会自律,而小人就恣肆了。
曾子所倡导的“慎独”,以突出的“闲居”自持自守,使独处亦如群居一样,这就消解了私人之境的道德风险,从而化独入众,扬弃群、独之异,又超越两者之别,消融“群—独”的分裂与异化,弥合公、私伦理空间的冲突,从而实现“吾道一以贯之”的伦理圆融。
慎独之独,除了上述“闲居”的私处或说私人空间之意外,还指意念的隐秘之境。
在此只有意念自感的隐微之境,曾子亦如“闲处”一样要求“慎独”,其意涵朱子有深切的阐释:“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
”所谓“审其几”,即不能因己“独知”而忘乎所以,或着意伪饰,或刻意扭曲。
相反,应戒惧审视,精诚其意,一念之际,即必须存诚而去伪,即如曾子所强调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追求真诚而纯粹,在灵魂深处“正心直内”。
在“独知”之境讲求“慎独”,仍然是很难的。
因为如果说“闲居”已属私密,而“独知”的“念虑”之际,则是更进一步的“独”,是隐之又隐的形而上秘境。
谈慎独》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谈慎独曾彦彦①何谓“慎独”?《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中庸》也有表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的一个君子品行——慎独,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②依我看,“正其心”是慎独,“诚其意”是慎独,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就是慎独。
③慎独是一种气度,是杨震面临重金时,那铿锵有力的“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如此话语,坚定得无力可撼,这是对生活的彻悟,更是对人生的真诚。
④慎独是一种信念,是许衡面对满树香梨时泰然自若的感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即使梨子再怎么好吃,也不能吃,因为它不是自己的,虽然这梨树种在路旁,看似无主,但依旧,我心有主,因为有主,所以心正,因为心正,所以知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⑤慎独是一种哲学。
因为慎独,所以身修,因为身修,所以家齐,因为家齐,所以国治,因为国治,才终得以平天下。
尧舜者,慎其独也,虽无人在旁,亦恪守礼教,不逾矩,终得以天下仁,桀纣者,凡事依照个人喜恶而定,率天下以暴,终难免亡国。
?⑥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⑦然小人反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品行低下的人,独自一人时常做坏事,见到品行好的人便竭力掩饰,那又有什么用呢?素养、品行的高低是一种由内及外体现出来的东西,无法表里如一的小人们,平日里散漫惯了,又怎能伪装成功呢?倒是更让人觉虚伪与造作,而毫无益处。
⑧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必要在独处时过分克制呢?可是,要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人,连自己都管不了,又怎能管好别人,怎能有所作为? ⑨所以,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要想有所为,必先做到慎独。
⑩做到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做到克己复礼,诚意处世,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那么,离慎独的境界,也就不远了,离君子之道,也就不远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因为—— ?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
上海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专题(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5—20题。
(19分)材料一①高适者,渤海蓨人也。
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
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
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
②禄山之乱,佐翰守潼关。
及翰兵败,适谒见玄宗,陈潼关败亡之势曰:“仆射哥舒翰忠义感谢,然疾病沉顿,智力将竭。
监军李大宜与将士约为香火,樗蒱饮酒,不恤军务。
南阳之军,鲁炅、何履光、赵国珍各皆持节,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
宁有是,战而能必胜哉?陛下因此履巴山、剑阁之险,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
”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③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
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行。
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
上奇其对,诏平江淮之乱,师将渡而永王败。
(节选自《旧唐书》)材料二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
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
后举有道,授封丘尉。
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
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
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
还,为左散骑常侍。
永泰初卒。
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
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
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
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
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
中间唱和颇多。
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选自《唐才子传》)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表.为左骁卫兵曹()(2)以功名自许.()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不事生业..()A.学业B.产业C.生活杂务D.新的职事(2)体格..渐变()A.健康状况B.姿态模样C.力气强弱D.体裁格调17.把材料一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慎独晨读篇日积月累读一读,积累下列成语空穴来风【释义】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例句】虽然截至发稿,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从多方反馈来看,这绝非空穴来风,此举可视为对借助券商系统曲线进入的民间配资的监管落实到位。
口若悬河【释义】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例句】他在平素的生活中并不多话,但是上到法庭代表国家指控被告人,他变得口若悬河,内心充盈。
公诉人的身份带给他职业自豪感,让他精神上很享受。
苦心孤诣【释义】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例句】贾平凹的写作厚重辽远,体量庞大,他苦心孤诣的乡土帝国,作为当代中国的现实回响,深具世界影响。
夸夸其谈【释义】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例句】当她谈起这些,会让人觉得,相比大多数的夸夸其谈和绝对正确,这种坦诚和恭谦更有种令人信服的说服力。
揆情度理【释义】按照情和理估量,推测。
【例句】实际上,揆情度理,都是中央经过慎重考虑,认定彭德怀才是在前线运筹帷幄的适当人选。
当然,最后拍板者是毛泽东。
古韵寻音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赏析】这首词最佳处在于虚实相间,互为生发。
上片以虚带实,下片化实为虚,以上下两结饮誉词坛。
激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的王国维(静安),以东坡赏其后二语为“皮相”。
持论未免偏颇。
深味末二句“郴江”之问,其气格、意蕴,毫不愧色于“可堪”二句。
5.2《大学之道》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虑而后能得.得:处事合宜B.致知在格.物格:标准C.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偏向D.之其所哀矜.而辟焉矜:怜悯,同情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大学之.道吾为其无用而掊之.B.知止而.后有定人而.不仁,如礼何C.欲齐其.家者其.恕乎D.小人闲居为.不善为.之于未有3.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B.跨者不行..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XX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汇总我们对于中考语言科目时,必须熟悉考试的试题特点,明确备考方向和重点。
接下来XX分享了有关XX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XX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小议“慎独”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
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
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XX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
他一十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
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
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古人常以花传情。
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望》)表达自己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感情;晏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抒发自己对年华易逝的怅惘与感伤;龚自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其五)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自己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
(2)“少年心事当拿云”。
十四五岁的我们遇到挫折困难时,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坚定信念(李白《行路难(其一)》);面对人生选择时,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远大志向。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3分)【甲】难道就是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zī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使你同我一样难分难舍。
【乙】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
我没有受到践踏。
我没有被弄得ji āng化。
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
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
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平庸()赐予()zī()色jiāng()化(2)下列短语类型与“难分难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仔细观察B.载歌载舞C.百花齐放D.表达观点(3)以上两段文字均出自____________(国别)作家____________的《简·爱》。
《谈慎独(节选)》阅读及答案
①何谓“慎独”?《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中庸》也有表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的一个君子品行——慎独,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②依我看,“正其心”是慎独,“诚其意”是慎独,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就是慎独。
③慎独是一种气度,是杨震面临重金时,那铿锵有力的“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如此话语,坚定得无力可撼,这是对生活的彻悟,更是对人生的真诚。
④慎独是一种信念,是许衡面对满树香梨时泰然自若的感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即使梨子再怎么好吃,也不能吃,因为它不是自己的,虽然这梨树种在路旁,看似无主,但依旧,我心有主,因为有主,所以心正,因为心正,所以知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⑤慎独是一种哲学。
因为慎独,所以身修,因为身修,所以家齐,因为家齐,所以国治,因为国治,才终得以平天下。
尧舜者,慎其独也,虽无人在旁,亦恪守礼教,不逾矩,终得以天下仁,桀纣者,凡事依照个人喜恶而定,率天下以暴,终难免亡国。
⑥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⑦然小人反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品行低下的人,独自一人时常做坏事,见到品行好的人便竭力掩饰,那
又有什么用呢?素养、品行的高低是一种由内及外体现出来的东西,无法表里如一的小人们,平日里散漫惯了,又怎能伪装成功呢?倒是更让人觉虚伪与造作,而毫无益处。
⑧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必要在独处时过分克制呢?可是,要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人,连自己都管不了,又怎能管好别人,怎能有所作为?
⑨所以,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要想有所为,必先做到慎独。
⑩做到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做到克己复礼,诚意处世,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那么,离慎独的境界,也就不远了,离君子之道,也就不远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因为——
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
(选自《人民日報》xx年6月6日24版)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8.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过程。
(3分)
19阍读第④段、第⑤段,思考:
(1)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使其能够统率全段的论证内容。
(1分)
(2)第⑤段画“”线部分在段中起什么作用?(2分)
20.联系生活,举一实例谈谈如何做到“慎独”。
(2分)参考答案:
17.中心论点是“要想有所作为,必先做到慎独”或“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
18.论证过程:开宗明义提出什么是“慎独”,然后从三个角度正面论述“慎独”,再从反面分两层论述,不慎独则无益,最后得出结论:“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
19.(1)慎独是一种信念。
(2)举尧舜者慎独终得天下,桀纣者不慎独而致亡国两个例子,正反两方面证明慎独是一种哲学。
20.例如过马路时遇上红灯要耐心等待,不要没有交警或没有车辆通过而闯红灯。
(只要是生活中的实例,能够体现“慎独”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