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文化知识集锦

茶文化知识集锦

茶文化知识集锦
茶文化知识集锦

茶文化知识竞赛题

1、茶叶冲泡程序中,“温润泡”的目的是(利于香气和滋味的发挥)。

2、(调饮红茶)的调料主要有牛奶、柠檬、蜂蜜、白兰地等。

3、调饮茶奉茶时必须每杯茶边放茶匙一个,用来(调匀茶汤)。

4、95℃以上的水温适宜冲泡(普洱茶)。

5、陆羽《茶经》指出:(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喝茶到品茶)的上升是生理上需要到精神上满足的上升。

7、茶叶中的(茶多酚)是抗氧化剂,具有防衰老的作用。

8、形成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是(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

9、碧螺春是(卷曲形)名优绿茶的代表。

10、泡茶时将茶汤倒在壶外壁,日久后茶壶的色泽会变得(古雅厚润)。

11、牛奶红茶调饮冲泡法中调饮的方法是(将茶汤过滤,再加牛奶和糖)。

12、由于舌头各部位的味蕾对不同滋味的感受不一样,在品茶汤滋味时,应(将茶汤在口中停留、与舌的各部位打转后),才能充分感受茶中的甜、酸、鲜、苦、涩味。

13、调饮红茶的盛茶杯多采用(带柄带托的瓷杯)。

14、乌龙茶又称(青茶)。

15、白毛猴、铁观音属于(乌龙茶)。

16、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按照我国传统文化的习俗,无论在任何场合,敬茶与饮茶的礼仪都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敬茶的顺序是:(嗅茶-温壶-装茶-请茶-续茶-茶艺)。

17、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极为分明。因此,不同季节喝茶也应做相应调整,(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18、红茶的制造发源于(中国)。

19、在冲泡的基本程序中煮水的环节讲究(不同茶叶品质所需水温不同)。

20、宾客进入茶艺室,茶艺师要笑脸相迎,并致亲切问候,通过(美好的语言)和可亲的面容使宾客进门就感到心情舒畅。

21、冲泡绿茶最好选用(玻璃杯)进行冲泡。

22、世界三大高香茶是(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季节茶)。

23、茶叶外形“白毫显露”是(碧螺春)的品质特点之一。

24、(消除电离抗辐射)是茶叶的一种独特功能。

25、具有“色绿、汤绿、叶绿”三绿特点的是(蒸青绿茶)。

26、(紫砂壶)的透气性、吸水性、保温性比较好。

27、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茶经》)。

28、乌龙茶属青茶类,为半发酵茶,其茶叶呈深绿或青褐色,茶汤呈(蜜黄)色。

29、茶褐素是红茶的呈味物质,它的含量增多对品质不利,主要是使(茶汤发暗,叶底暗褐)。

30、判断好茶的客观标准主要从茶叶外形的匀整、色泽、净度和内质的(香气、滋味)来看。

31、在茶的冲泡基本程序中煮水的环节讲究(不同茶叶所需水温不

同)。

32、茶叶中含有(500)多种化学成分。

33、“红茶”的英文是(Black tea)。

34、雨花茶是(针形)名优绿茶的代表。

35、江苏吴县的洞庭山是(碧螺春)的产地。

36、武夷岩茶是(闽北)乌龙茶的代表。

37、普洱茶主产于(云南)省,为非压制的黑茶。

38、“玉书煨、潮汕炉、孟臣罐、若琛杯”是(潮汕工夫茶)必备的“四宝”。

39、(擂茶)又称“三生汤”,其主要原料是茶叶、生姜、生米。

40、(打油茶)是侗族的饮茶习俗。

41、“龙虎斗”是纳西族人治疗(感冒)的秘方。

42、冲泡杭白菊和枸配绿茶的配料茶,冲泡的水温以(80℃)为宜。

43、古代文人茶艺的精神是追求(精、俭、清、和)。

44、红茶类属于全发酵茶类,茶叶颜色深褐油亮,茶汤色泽(红亮)。

45、茶艺演示过程中,茶叶冲泡基本程序是:备器、煮水、备茶、温壶(杯)、置茶、(冲泡)、奉茶、收具。

46、科学地泡好一杯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茶叶用量、水温、浸泡时间)。

47、茶叶中的涩味物质主要是(茶多酚)。

48、云南普洱茶分为(普洱生茶、普洱熟茶)。

49、生茶茶性较烈,因此一般需要经过至少(3年)的陈放才更适合饮用。

50、我国古籍中,最早见有“茶”字的记载始于(《诗经》)。

51、基本茶类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类。

52、乌龙茶又称青茶,属(半发酵茶)。主产于福建、广东和台湾。

53、中国士大夫、文人画家,以茶会友,以茶论文,以茶抒怀遣兴,茶与墨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茶墨俱香”的典故与下列哪位文人有关? (苏轼)

54、茶叶中含有大量丰富的维生素,所以饮茶有很好的明目作用,特别是(绿茶)。

55、饮茶的益处是可以(延年益寿、解渴提神、防蛀牙、抗原子辐射、治坏血病)。

56、世界上第一部茶百科全书是(《茶经》)。

57、我国五大名泉有(中冷泉、趵突泉、惠山泉、虎跑泉和观音泉)。

58、“字依壶传,壶随字贵“。文人(陈鸿寿)在紫砂壶上开创题刻后,一直流传下来,后来紫砂艺人中出现了专门刻字的分工。

59、“从来佳茗似佳人”是我国古代哪位著名诗人的名句? 苏轼

60、我国历史上“不可一日无茶”的君主是(乾隆帝)。

61、茶树属于什么植物? 双子叶植物

62、茶原产自哪里? 云贵川地区

63、茶的故乡——世界上最早利用和种植茶的国家是(中国)。

61、绿茶的制作步骤有几个?(3个)

64、红茶属于什么茶? 完全发酵茶

65、斟茶时杯中茶汤应为几分满? 7、8分满

66、《茶经》的作者是(陆羽)。

67、蔡襄的著作是(《茶录》)。

68、点茶是哪个朝代的饮茶方式? 宋朝

69、下列哪种茶的发酵程度最低? 白茶

70、被尊称为茶圣的是(陆羽)。

71、中国古代文人常将茶比作哪一种情操的象征? 清廉高洁

72、《七碗茶诗》的作者是(卢仝)

73、西湖龙井产于哪里? 浙江

74、碧螺春的外形是(卷曲形)。

75、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思想是(和)。

76、“茶”字在以下哪个朝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 唐朝

77、普洱茶制作的步骤依次是(杀青、揉捻、晒干)。

78、(红茶)是世界茶叶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茶类。

79、以下哪个茶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 西南茶区

80、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都有饮茶习惯,其中酥油茶是(藏族)的饮茶习俗。

81、我国发行的第一套茶文化邮票上的古茶树是在(云南省)。

82、“安吉白茶”属于哪一类茶?绿茶

83、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有专门关于泡茶用水的论述,书中认为最宜泡茶的水是(泉水)。

84、存放时间越长,品质越好的是(普洱茶)。

85、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是(中国)。

86、清代出现(乌龙功夫茶)品饮艺术。

87、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88、雅志、敬客、行道是(茶文化)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

89、茶树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通气,通常气温在18摄氏度到25摄氏度之间最适宜生长。

90、茶树适宜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以酸碱度PH值在4.5度到5.5度之间为佳。

91、最早记载茶为药用的书籍是(《神农本草》)。

92、广义茶文化的含义是(茶叶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93、(泡茶和饮茶)是茶艺的主要内容。

94、红茶道发酵度是(100%),其叶色深红,茶汤呈朱红色

95、防止茶叶陈化变质应避免(存放时间过长,含水量过高,高温和阳光照射)。

96、(盖碗)又称“三才碗”,蕴含“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97、(江西景德镇瓷器)素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

98、90摄氏度左右水温比较适宜冲泡(红茶)茶叶。

99、紫砂壶起源于中国的哪个朝代(明朝)。

100、中式传统泡茶法的冲泡步骤:(1、烫壶2、倒水3、置茶4、注水5、倒茶)

(完整word版)茶文化基础知识

茶艺,是指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术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却并非易事。泡好一壶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广泛的内容,如识茶、选茶、泡茶、品茶、茶叶经营、茶文化、茶艺美学等。因此泡茶、喝茶是一项技艺、一门艺术。泡茶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泡茶时涉及茶、水、茶具、时间、环境等因素,把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泡好茶的关键。 第一节泡茶要素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页码: 茶艺基本知识 茶艺基本知识 是泡茶水温,第三是浸泡时间,第四是冲泡次数。 一、茶水比例 1.茶的品质: 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 2.茶水比例:

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普通的红、绿茶类(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若饮用云南普洱茶,则需放茶叶5~8克。乌龙茶因习惯浓饮,注重品味和闻香,故要汤少味浓,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壶容积的1/3至1/2。广东潮、汕地区,投茶量达到茶壶容积的1/2 至2/3 。 茶、水的用量还与饮茶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大致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饮茶要浓,男性比女性饮茶要浓。如果饮茶者是老茶客或是体力劳动者,一般可以适量加大茶量;如果饮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脑力劳动者,可以适量少放一些茶叶。一般来说,茶不可泡得太浓,因为浓茶有损胃气,对脾胃虚寒者更甚,茶叶中含有鞣酸,太浓太多,可收缩消化黏膜,妨碍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黄,同时,太浓的茶汤和太淡的茶汤不易体会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谓饮茶“宁淡勿浓”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冲泡水温 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

中国茶文化知识视频

中国茶文化知识视频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茶文化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茶文化茶礼仪的基本知识【最新版】

茶文化茶礼仪的基本知识 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到,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所以一般茶只倒八分满。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随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的茶不好,不合口味,会让主人尴尬,还显得不尊重。 六、头冲脚惜(闽南语脚气的意思),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早时做茶用脚踩,怕茶叶有脏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二冲茶叶之说,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 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九、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 十、茶三酒四惕桃二 潮汕人习惯于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惕桃二(两人恋爱游玩)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中国茶道基础知识

中国茶道基础知识 理——理者,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之意。两人对饮,以茶引言,促进相互理解;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理智和气,造成和 谈气氛;解决矛盾纠纷,面对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气,促进和解;写文章、搞创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脑,思路敏捷。 敬——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公平是今日的客来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 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 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 为尊重之意,祝寿贺喜,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是现代生活的高 尚表现。 清——清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 1982年,首都春节团拜会上,每人面前清茶一杯,显示既高尚又文明,“座上清茶依旧,国家景象常新”,表明了我国两个文明建设 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强调廉政建设,提倡廉洁奉公,“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更值得发扬。“清”字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之意, 提倡饮茶保健是有科学根据的,已故的朱德委员长曾有诗云:“庐 山云雾茶,示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体会之深, 令人敬佩。 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朋友,亲人见面,清 茶一杯,交流情感,气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团体商谈,协商 议事,在融洽的气氛中,往往更能促进互谅互让,有益于联合与协作,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由此可见,茶在联谊中的桥梁组带 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茶文化知识的介绍

茶文化介绍 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茶知识博大精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千年文化传承。同时,茶文化亦是东方文化瑰宝,它的美,它的意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抗拒的。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知识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茶文化是一种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长期以来不断完善的一种习惯,这写知识慢慢地变成大家一种认可到信仰而形成了一种在中国文化范畴之内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

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知识,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叶的品质好坏,在没有科学仪器和方法鉴定的时候,可以通过色、香、形四个方面的来评价。而用这四个方面来评定茶叶质量的优劣,通常采用看、闻、摸、品进行鉴别。即看外形、色泽,闻香气,摸身骨,开汤品评。色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绿茶中的炒青应呈黄绿色,烘青应呈深绿色蒸青应呈翠绿色,龙井则应在鲜绿色中略带米黄色;如果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必定不佳。绿茶的汽色应呈浅绿或黄绿,清澈明亮;若为暗黄或混浊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红茶应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红茶,其茶汤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若汤色时间暗淡,混浊不清,必是下等红茶。乌龙茶则以色泽青褐光润为好。

中国茶文化基础的知识点整理.doc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 ( 第一部分茶叶的类别 中国茶叶的类别(共分7类) 1、绿茶类:绿茶是我国类别最多,销量最大,产量最高的茶类。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十分诱人。属于不发酵茶,最好当年新茶,芽茶,明前茶。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包括蒸青绿茶、炒青绿茶、晒青绿茶) 如: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太平猴魁、碧螺春、竹叶青、峨眉雪芽、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黄山毛峰。 功效:消炎去火,排毒养颜,解中暑。 2、红茶类:红茶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传统茶叶,后来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 红茶制做的基本工艺流程: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以后形成的。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产物——红茶色素。这种色素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就是这样形成的。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兼容性较强,喝红茶暖胃,易冬天喝。如:祁门红茶、滇红、宁红、正山小种、红碎茶等。 工夫红茶:祁门工夫、滇红工夫、宁红工夫、宣红工夫、川红工夫、闽红工夫。 3、乌龙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外形色泽青褐,因此也称它为青茶。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典型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公,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经久耐泡,入口醇厚回甘有天然花香味。乌龙茶是四季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乌龙茶一般分四个产地 闽北乌龙: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观音王、黄金桂等。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 台湾乌龙:文山包种、冻顶乌龙、东方美人等。 4、白茶类: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萎调,晒干或烘干等,芽壮多毫,制成的成品茶满披白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酵。如:银针白毫、白牡丹等。 5、黄茶类:属微发酵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在制茶过程上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有的揉前堆积闷黄,有的揉后堆积闷黄。如:君山银会、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 6、黑茶类:黑茶属后酵茶。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工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褐,故称黑茶。如:云南普洱、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普洱茶:性情温和,降血脂,美容减肥等。 7、再加工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是基本茶类,以这些基本茶类作原料进行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包括:花茶、紧压茶、苹取茶、果味茶、减肥茶、药用保健茶和茶饮料等。 第二部分中国十大名茶五大名泉 一、十大名茶 1、西湖龙井 2、碧螺春 3、铁观音 4、信阳毛尖 5、都匀毛尖 6、大红袍 7、六安瓜片 8、祁门红茶 9、黄山毛峰 10、君山银针 二、五大名泉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水木芙蓉员工考试复习资料 填空: 1、茶树鲜叶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青茶和黑茶六大茶类。 2、青茶又称乌龙茶,它分为四大类型:闽白乌龙、闽南乌龙、台湾乌龙、广东乌龙。 3、闽北乌龙“四大名丛”分别为: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4、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5、芙蓉茶庄成立于1994年,旧址在老报社对面,芙蓉茶庄2008年1月1日举办首届茶文化艺术节。 6、冲泡绿茶的投茶方式有三种:上投法、下投法、中投法。 7、泡茶技艺三要素分别是:投茶量、泡茶的时间、水的温度。 8、安吉白茶产于浙江,属绿茶类。 9、冲泡铁观音的水温应有95度以上。 10、狗脑贡是名优绿茶,它产于湖南资兴。 11、普洱茶产于云南,冲泡普洱茶,水温应达到100度。 12、君山银叶产于湖南岳阳,它属于黄茶类。 13、茶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的茶叶是西湖龙井。 14、青山绿水它是苦丁和毛尖杂交培植出来的,它产于贵州。 15、益阳伏砖它属于黑茶类。 16、黄山毛峰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属绿茶,产于安徽黄山。 17、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 18、泡茶时择水很重要,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19、中国的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20、“千两茶”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 21. 冲泡名优绿茶时,水温应以80—90度为宜 22.举出三种乌龙茶类蜻蜓头形:黄金桂、铁观音、单从奇种。两种粗条形乌龙茶大红袍、凤凰单丛。 23. 青茶中凤凰水仙是广东乌龙的代表品种。 24. 冲泡花茶时所用的茶具是三才杯,其中的杯盖是天,杯身是天,杯托是地。 25“三龙护鼎”中的“三龙”是指中指食指大拇指。 26.滇红主产于云南省,属于大叶种类型。 27 饮茶四要为茶水火器。 28 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教学内容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近年来探索茶文化的人越是越来越多,茶文化的知识众多,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文化的概念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茶文化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 茶为一种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长品易健康、长寿,茶品顺为最佳、还可作药用,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华,顺乃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里有茶顺为茗品。 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又如在汉朝,茶叶已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学习茶文化的基本知识

学习茶文化的基本知识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 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 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 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在我国的唐朝时期,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 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 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 《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 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 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 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 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 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 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 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如今,茶已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从宫廷传到民间 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博学的勃莱迪牧师称茶为:"

茶文化基础知识

第一节泡茶要素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页码: 茶艺基本知识 茶艺基本知识 是泡茶水温,第三是浸泡时间,第四是冲泡次数。 一、茶水比例 1.茶的品质: 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 2.茶水比例: 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普通的红、绿茶类(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若饮用云南普洱茶,则需放茶叶5~8克。乌龙茶因习惯浓

饮,注重品味和闻香,故要汤少味浓,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壶容积的1/3至1/2。广东潮、汕地区,投茶量达到茶壶容积的1/2 至2/3 。 茶、水的用量还与饮茶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大致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饮茶要浓,男性比女性饮茶要浓。如果饮茶者是老茶客或是体力劳动者,一般可以适量加大茶量;如果饮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脑力劳动者,可以适量少放一些茶叶。一般来说,茶不可泡得太浓,因为浓茶有损胃气,对脾胃虚寒者更甚,茶叶中含有鞣酸,太浓太多,可收缩消化黏膜,妨碍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黄,同时,太浓的茶汤和太淡的茶汤不易体会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谓饮茶“宁淡勿浓”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冲泡水温 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 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具体说来,高级细嫩名茶,特别是高档的名绿茶,开香时水温为95℃,冲泡时水温为80℃~85℃。

中国茶文化知识概述

中国茶文化知识概述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一、茶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肖瑶,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神农本草》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唐代《本草拾遗》指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2)商周时期: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

中国茶道的知识

中国茶道的知识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 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 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 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 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 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 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 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 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 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 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在茶 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最高端的茶道服务由茗泉邮 驿的运泉来为茶道提供原生态泉水的服务,这种服务近乎于奢侈, 这也是茶道的最高境界。 (一)环境 茶道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所进行的茶事活动,茶道对环境的选择、营造尤其讲究,旨在通过环境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因而需要一 个与茶道活动要求相一致的环境。茶道活动的环境不是任意、随便的,而是经过精心的选择或营造。茶道环境有三类,一是自然环境,如松间竹下,泉边溪侧,林中石上。二是人造环境,如僧寮道院、 亭台楼阁、画舫水榭、书房客厅。三是特设环境,即专门用来从事 茶道活动的茶室。茶室包括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茶室的室外环境 是指茶室的庭院,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绿植物及花木。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知识讲解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 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茶文化,更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宴饮,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说到茶文化,就不得不提中国的茶道。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便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求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文化基础的知识是什么

茶文化基础的知识是什么 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被称为茶文化,所以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 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艺等在内的都属于茶文化知识。 茶文化基础的知识:茶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 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 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例如自嘉茶的茶道“品 尝甘醇味道,享受天然滋养”,正是品鉴出了茶的自然甘醇之美感。 茶文化基础的知识:茶德 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 当代中国茶思想或由于立场不同,或由于诉求对象互异,或由于理念差别,故旨 趣相差甚远,兹枚举四家略作说明中国的茶道精神:中华茶艺业联谊会『静、美』;中 华民国茶艺协会『清、敬、怡、真』;陆羽茶艺中心『美律、健康、养性、明伦』;高雄市茶艺协会『中庸、俭德、养气、品味』。 茶文化基础的知识: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 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 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 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 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 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 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 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茶文化的茶器简介 品茶是一件十分讲究趣味与意境是事,好茶不单讲究茶与水本身,有时它们倒在 其次,更重要的可能是茶器,环境,还有知己。当然了,喝茶最讲究心境,如果心到了,再喧闹的场景,再粗糙的茶器,一个人也都能喝得自得其乐。不过另一方面,选 择清幽的环境,手中把玩一两件喜爱的茶器到底是件十分舒爽的事。现在的人喝茶已 不如古人那般如此方便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自然环境,更多的人选择到装修较好的茶室 或是在自己家中品茶。如此,茶器的存在可以为品茶的环境增添几分韵味,再加上茶 器本身的实用功能,所以说茶器还是很重要的。正如《茶疏》(明许次纾)中所说“茶滋 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顾,缺一则废。” 古代的陶瓷类茶器 中国人泡茶一般都喜好以陶瓷茶具为器,而金属类多用为具,而少用为器。从陶 器煮茶粥到后来技术发展发明了瓷,瓷成了至今仍为人们广受欢迎的茶器。北方多使 用上以白釉的白瓷,而南方则选择东瓯(今浙江)的青瓷,呈青黄色的釉。到了唐代, 陆羽在他的著作《茶经·四之器》中说:“刑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这便从 碗的质量和衬色上说明了唐代在择茶碗上的标准。 宋代后,因为人们使用点茶法,为了衬出白色的茶汤,人们从青瓷又改择福建产 的黑茶盏。除了福建,江西的吉州(今吉安)也产黑釉茶盏,斗茶的盛行使黑盏风行整 个中国。到了宋元时期,宋代的影青瓷和元代时的花瓷茶器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明代以后因为人们普遍采用散泡,至此景德镇的瓷器茶器成了人们最普遍喜爱的茶器。 不过更能代表明清茶器的恐怕不是景德镇的瓷茶器,而是来自宜兴的紫砂茶器。 紫砂器始于宋而盛于明清,产于江苏省宜兴市的丁蜀镇,哪里地处太湖的西岸,产有 一种澄泥,分三色,一是紫红或浅紫色的“紫砂泥”,烧出的成品呈紫黑或紫棕;二是灰 白色或灰绿的“绿泥”,烧出的成品呈浅灰或灰黄色;三是红棕色的“红泥”,成品为灰黑色。

中国茶文化历史

课程调查研究报告 研究题目: 所在专业: 所在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中国茶文化 摘要: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正文: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

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因。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在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如何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发挥茶文化在大茶业中的积极作用,也是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历史的回顾 1.说起茶的发现,人们会自然地想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然而把茶作为饮料、作为一种精神享受,真正有历史记载的还应该从西汉算起,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和记载,充分证明了当时饮茶风俗的形成和茶叶市场的存在。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了巴蜀地共的很多共梧甚至把茶作为贡品。魏晋南北朝时一些有识之士“以茶养谦”巳成风气,如晋吴兴太守陆纳已养成只招待茶水的习惯,客来敬茶这也许是最好的例证。 2.唐代是历史上比较兴旺的朝代,陆羽《茶径》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发前的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也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及其同时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视饮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而且非常讲究饮茶用具和煮茶的艺术,可以说中国的茶道、茶艺从此产生。当时比屋皆饮的民间茶俗,乃至豪华隆重的皇室宫廷茶宴,以及文人的茶诗词与茶书画,都是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集中表现。 3.到了宋代,茶叶生产进一步发展,饮茶更加普及,作为贡品的建州龙团凤饼更是花样翻新。宋徽宗皇帝赵舍着《大观茶论》,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亲自写茶书的皇帝。跟随其后的不少文人雅士也纷纷写诗作茶画。同时饮茶艺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点茶”技艺进一步规范,“斗茶”之风盛行,佛门茶事兴旺,饮茶技艺也随着佛教的传播而迅速走也国门传至海内外。 4.明清时代散叶茶迅速发展,多茶类的结构逐步形成,饮茶方法也从点茶发展成泡茶,而且泡茶用具也越来越讲究,工艺精巧的紫砂壶、盖碗瓷器茶具等也应运而生。客来敬茶、以茶待客风气更为普及,都市茶馆林立,利用茶馆休闲、谈生意已是平常事,茶馆文化教育得到发展。 二、中华茶文化的内涵、形式和社会功能 1.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意义十分深远。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包含着茶叶生产消费及其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2.茶文化教育的表现及存形式,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诸如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茶歌舞和茶艺表演等等。表现为精神形态的,诸如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等等。

大班科学教案 中国茶文化

大班科学教案中国茶文化 大班科学教案:中国茶文化 来源:淄博市张店区傅佳镇中心幼儿园张燕 【设计意图】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在我国,茶的品种繁多,制茶的工艺各种各样,“饮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说“茶”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活动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茶饮料,收集有关茶的知识并将其分类整理,使幼儿在为祖国文化自豪的同时,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茶叶。 2、通过品茶,初步认识到茶叶是一种解渴的好饮料。 3、引发制作“茶饮料”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对茶文化的了解,激发幼儿对祖国文化的自豪和热爱。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品尝家长泡的茶叶,并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了解各种茶的名称并从家里带自己喜欢喝的茶叶到幼儿园。 2、绿茶、红茶等:茉莉花、菊花、玫瑰花****分别放在小盘子里,每个小盘子一把小勺、孩子自己的喝水杯一个。 3、有关茶知识的课件。 4、《茶叶的聚会》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茶的兴趣: (1)师:“上星期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回家品尝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泡的茶,并了解茶的名称,有谁能把自己品茶的经过和了解到的有关茶的事情,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2)请幼儿讲述,鼓励幼儿讲述的越多越好,每位幼儿讲述完,教师要用一句概述性语言小结。

2、介绍有关茶的知识 (1)将幼儿收集和老师准备的茶叶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形状、颜色以及味道。 (2)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茶叶是怎么生长?人们是怎么进行采摘?如何加工?以及如何冲泡? (3)听故事《茶叶的聚会》进一步了解有关茶的文化。 3、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茶饮料。 (1)师:小朋友,我们了解了这么多茶的知识,如果让你发明一种茶的饮料,你会做一些什么样的茶饮料呢?(让幼儿互相讨论)。 (2)请幼儿将讨论的结果和小朋友分享。 (3)幼儿动手动脑发明制作“茶饮料”。 教师要给予幼儿帮助,并提醒幼儿倒热水时要注意安全。 (4)泡好茶以后,待温度适宜时请幼儿相互观察颜色、闻闻气味、并一边品尝一边向同伴介绍推荐自己的茶饮料也可请同伴品尝自己制作的茶饮料并根据品尝者的建议改进配制方法。 【活动延伸】 引发幼儿继续探究“茶”知识的兴趣。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喝茶的?(幼儿肯定回答不知道)“如果”我们想了解一种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应该怎么做呢?(让幼儿讨论)最后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去搜集有关茶知识的信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