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六字诀源流考
- 格式:docx
- 大小:17.34 KB
- 文档页数:3
1 创编背景对比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自公元220年的曹魏政权建立,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历时近370年,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五胡十六国再到南北朝的对峙,期间战火不止,朝代更迭快速,政局动荡,人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私家藏书的鼎盛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由于官府藏书一般不对外开放的缘故,导致不少学者为学术研究而开始私藏书籍。
孔子就是最早的私人藏书家之一。
藏书的目的在于创作更多的个人思想著作来传播,此举又促进了藏书的发展。
有些藏书家嗜书如命,为了藏书倾家荡产都在所不辞。
由于南北朝时期士族统治的政治特点,上层社会由士族门第所统治着,形成士族的权力不断扩大,寒门子弟无出头之日的局面。
曹操曾想打破这一局面,采用不拘一格降人才,选人重才不重德。
但是在曹操死后曹丕的九品人法,推行不久便演变成只看重空泛的人品,导致士族的势力卷土重来,形成了一种上层无寒门,下层无士族的现象。
动荡的政局,饱受战争苦难的百姓,在这一时期寿命短、人口少,然而上层士族却不断努力尝试延长自身的寿命,因此以道家养生学为主的养生之风开始盛行。
六字诀最早出现在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中,此书为现存最早的养生学专著。
作者陶弘景,南京人,齐梁时期著名的道学理论家,受葛洪影响,精研养生之术,其著作甚多。
《养生延命录》是一部专门讲述道教养生方法的书籍,该书分为上、下两卷。
在卷上教诫篇中,主要意在告诫世人应注意饮食,不要留恋美食的诱惑而忽略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健身气功·六字诀创编于2002年,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主持,由多方面专家构成,历时一年多,通过对古籍的研究和对现代人的特点及健身需求,经过大量实验数据验证后编写的。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气功”盛行,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参与到了练习气功的队伍中。
所谓六字诀,即六个字“嘘、呵、呼、呬、吹、嘻”,对调理人体状态,尤其是五脏六腑,是很有效的,而且简单易行。
六字诀于同治六年丁卯(1867年)河北省永年县马同文从姨丈李亦畲处抄此歌诀,流传很广,很多太极拳名人也用于作拳势呼吸。
六字气诀,最早见于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唐·孙思邈将其运用方法详细地载入《千金要方》中,宋人又据以编成歌诀,后世流传甚广。
明、清的气功养生著作如《修龄要旨》《遵生八笺》《夷门广牍》《赤凤髓》《类修要诀》《勿药元诠》等均有类似歌诀,实际证明六气歌诀早以被历代修炼家所运用。
六字诀的视频资料,大家可以去电驴网站、迅雷网站下载。
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1、六腑:除上表中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外,还有三焦。
六腑是这六个内脏的合称。
2、三焦的含义: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头部、胸、上肢和心肺叫上焦。
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胆、脾胃叫中焦。
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叫下焦。
3、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
4、六字诀功法除上表中对应五行五脏的“嘘、科、呼、谢、吹”外还有“希”字功(见上图中间)。
这个“希”就是理三焦的。
六气歌诀汇总四季行功养生歌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水旺坎宫安。
三焦长宫嘻除热,四季呼脾上化餐。
切忌出声闻两耳,其功自能保神丹。
六字行功赞效歌嘘属肝兮外主目赤翳昏蒙泪如哭只因肝火来攻上嘘而治之效最速呵属心兮外主舌口中干苦心烦热量疾深浅以呵之喉舌口疮并消灭呬属肺兮外皮毛伤同咳嗽疾如胶鼻中流涕兼寒热以呬治之医不劳吹属肾兮外主耳腰膝酸疼阳道痿微微吐气以吹气不用求方需药理呼属脾兮主中土胸膛气胀气如鼓四肢滞闷肠泻多呼而治之复如故嘻属三焦治壅塞三焦通畅除积热但须六字以嘻之此效常行容易得附录《张三丰太极行功歌》两气未分时,浑然一无极。
阴阳位即定,始有太极出。
人身要虚灵,行功主呼吸。
健身气功九功法源流考略(一)作者:周伟良来源:《中州体育》2013年第06期【摘要】健身气功是在传统生命整体观影响下,以身体姿势、呼吸锻炼、意念调节为有机整体,旨在袪病强身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为了使这一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构建全民健身体系”中发挥作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于2003年和2010年分别推出了在结合传统基础上又进行创编的“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以及“十二段锦”、“马王堆导引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大舞”和“太极养生杖”等九种功法。
源流考镜是研究任何一门具有历史跨度的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健身气功当然也不例外。
通过对于这九种功法的源流梳理可以看出,其中的“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和“十二段锦”五种功法显现出若晦若现的历史传承脉络,而其余四种中,除“马王堆导引术”还依稀有其一定图式参照外,另外三种的“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大舞”与“太极养生杖”,更多是在依据传统导引术功法原则基础上今人的研习成果。
【关键词】健身气功;九功法;历史源流;考略引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先民们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生实践与养生理论,健身气功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健身气功是在传统生命整体观影响下,以身体姿势、呼吸锻炼、意念调节为有机整体,旨在袪病强身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从先秦时期的萌芽形成到秦汉、三国的历史演进,从两晋南北朝的继承发展到唐宋的整理提高,从明清的社会普及到近代以来的多元走向,健身气功在它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诸如“五禽戏”、“八段锦”及“易筋经”等各种健身功法,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绵延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使这一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期“构建全民健身体系”中发挥作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于2003年和2010年分别推出了在结合传统基础上进行创编的“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以及“十二段锦”、“马王堆导引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大舞”和“太极养生杖”等九种功法。
“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的起源与功效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庄子·刻意》里边提到“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在那时候已经有吹嘘呼。
那么形成经典的六字方法,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医学养生家陶弘景,在他的《养性延命录》边提到了一种呼吸方法。
他说“纳气一者,谓吸也”。
那么到后期《千金方》孙思邈发挥了吐气的方法,也就是陶弘景提到的“吐气六者,谓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皆出气也…… 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以解极”。
到明清时期,从隋唐到明清逐渐的六字,它规范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吹、呼、唏、呵、嘘、呬”,对应五脏和三焦。
嘘字功平肝气,呵字功补心气,呼字功培脾气,呬字功补肺气,吹字功补肾气,嘻字功理三焦。
所以发展到现在常规的六字诀就是这样一个口气,吐出浊气,结合意念和动作屈伸开合,导引体内气血循经运行,达到通经导滞,解毒散结,调节五脏六腑,调整人体阴阳气血之虚的功效。
《健身气功》是围绕着六字诀,在经过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茹凯等专家的考证,形成共性认识的一套健身气功。
以新时代,新环境,新认识,在六字诀的理论基础上把养生和祛病结合起来。
用了这种逆腹式呼吸的方法,匀细深长无声这样的模式就是平补平泻,它偏向了我们健身的方面来去养生了。
在编排健身气功的时候,以这个腰腹丹田它的开合为核心,来配合动作。
然后在吐气的时候,不仅是向外吐浊气,更重要的是内气的循环,形成内养、外调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
既有型,又要气。
这些形体的动作也是有经典的根据的。
比如说呵字诀提到双手,头顶相插,吹字诀,抱膝平。
16:11以增4우16%_谈养生轻轻松松谈养生2.2万粉丝1:34:58六字诀作为一种传统的以吐纳为主,从最早的祛病就是去服气祛病。
健身气功九功法源流考略(二)作者:周伟良来源:《中州体育》2013年第07期1八段锦“八段锦”是由八段动作组成的传统健身功法。
谈到八段锦的文献记载,一般都认为最早见于宋代洪迈的《夷坚志》卷九:“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
……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
”但事实上,不管是“八段锦”之名还是有关八段锦的动作描述,早在此前都已见其踪影。
“八段锦”一名,西晋葛洪的《神仙传》卷五中已有记载,作者称此为“导引吐纳”,符合八段锦的基本特征。
另外,《道藏》中辑有署名“许逊”的《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一书。
《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学界一般认为是宋代道教徒的托名之作,但为厘清后世八段锦歌诀具有一定价值。
该书中的“引导诀”与宋明流传的八段锦歌诀非常相近,一些动作也颇为雷同,为了便于比较,不妨将原文引录如下:仰托一度理三焦(双手极力向上,如擎天状托之,左右各三次),左肝右肺如射雕(先左引,次右引,极力为之如前);东肝单托西通肾(右手握固柱右肾堂,左手极力托之;左手握固柱左肾堂,右手手极力托之,左右各三次),五劳回顾七伤调(右手抱左肘则左顾,左手抱右肘则右顾,皆极力三作);游鱼摆尾通心脏(双展两臂摆之,数多为妙),手攀双足理于腰(正坐,舒展双足,双手取足心,极力三攀之);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双手紧掩两耳,叩齿三十六下,以第二指敲耳后旁)。
〔1〕近时,有学者“把历代大量散在的、凡属防病治病为特点的功式与套路归纳在一起”,统称为“八段锦”,〔2〕就学术研究而言不能说毫无意义,但未免易流于枝蔓不清。
因此,本文基于明确记有“八段锦”之名的材料进行梳理。
宋代是古代八段锦发展的重要时期。
首先,有关八段锦的文献记载增多,并已形成多家功法。
除了为人们熟知的《郡斋读书志》与《夷坚志》所记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曾慥于绍兴辛未(1151)仲春所写的“临江仙”一词与《道枢·众妙篇》中辑录的八段锦功法内容。
曾慥,字端伯,号至游子,福建晋江人,南宋初道教学者。
“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源流“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源流六字诀现存文献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梁代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中。
陶弘景是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中医学家。
《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记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皆出气也。
……委曲治病。
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以解极。
”同时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尤其在六字诀的方法理论及应用上有不少发展与补充。
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隋代佛教天台宗高僧智在其《童蒙止观》中将六字诀用于佛学坐禅止观法门;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陶氏六字诀的吐纳法进行了发挥,“大呼结合细呼”;唐代道教学者胡在其《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中,改变了六字与五脏的配合方式,改肺“嘘”为肺“”,改心“呼”为心“呵”,改肝“呵”为肝“嘘”,改脾“唏”为脾“呼”,改肾“”为肾“吹”,另增胆“嘻”之法。
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对六字诀理论与方法的论述是历史上最详细的,对呼吸和读音方法作了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毕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
”另外,还增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
《遵生八笺校注·延年去病笺》的《四季却病歌》中记载:“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定收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这就将六字诀与四季养生结合起来了。
从现有文献来看,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
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
气功健身六字诀是怎样现在大家总是喜欢去跟很多的朋友一起健身,因为这样不仅是可以帮助自己身体健康达到一个好的状态。
还能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其中气功健身就是大家常喜欢练习的运动。
只是大家也知道一般这种运动都是有一些口诀的,就跟练太极一样。
根据这样的情况,所以下面去了解下气功健身六字诀是怎样?预备式:两脚分开、松静站立、目视前下方,呼吸自然、面带微笑。
起势:两掌缓缓上托、下按,拨掌、收回,静养。
一、嘘字诀:两手松开、收至腰间,穿右掌、吐嘘……、右掌收回、身体转正;穿左掌、吐嘘……、左掌收回、身体转正;嘘……、右掌收回;嘘……、左掌收回;嘘……、右掌收回;嘘……、左掌收回。
二、呵字诀:提肘、插掌、捧掌、目视掌心、起身、转掌、插掌、呵……拨掌、捧掌、起身、转掌、呵……拨掌、捧掌、起身、转掌、呵……拨掌、捧掌、起身、转掌、呵……拨掌、捧掌、起身、转掌、呵……拨掌、捧掌、起身、转掌、呵……拨掌.三、呼字诀:转掌心向内,收回、外开、呼……收回、呼……收回、呼……收回、呼……收回、呼……收回、呼……四、呬字诀:两臂垂落、两掌缓缓上托、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两掌前推、呬……两掌收回、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呬……两掌收回、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呬……两掌收回、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呬……两掌收回、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呬……两掌收回、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呬……五、吹字诀:松腕伸展、两臂外开、划弧至后侧腰部、两掌下滑前摆、吹……两掌收回、摩带脉抚腰眼、吹……收回、摩带脉、吹……收回、摩带脉、吹……收回、摩带脉、吹……收回、摩带脉、吹……六、嘻字诀:两臂垂落、转掌、提肘抬掌、外开、收回、嘻……两臂垂落、提肘、外开、收回、嘻……两臂垂落、提肘、外开、收回、嘻……两臂垂落、提肘、外开、收回、嘻……两臂垂落、提肘、外开、收回、嘻……两臂垂落、提肘、外开、收回、嘻……收势:翻掌、缓缓收回、静养、揉按肚脐、顺时针、逆时针;两手松开、还原体侧.健身气功六字诀,练功结束.关于气功健身六字诀是怎样,大家如果真心喜欢这个运动的话。
健身气功·六字诀习练要领与技巧健身气功·六字诀是以呼吸吐纳为主,同时配合嘘、呵、呼、呬、吹、嘻6种独特的吐音方法,并辅以相应简单的肢体动作和意念,来调整肝、心、脾、肺、肾、三焦乃至全身的气机运行,达到调节心理、强壮脏腑、柔筋健骨等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目的,是一套简单易学、功效显著、风格独特的健身气功功法。
读音、口型与气息,是健身气功·六字诀独特的练功方法,同时也是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的核心、难点和重点。
健身气功·六字诀,用校正读音的方法,达到初步规范口型的目的。
规范口型是为了控制气息的出入,气息出入粗细、大小、部位的不同,则相应调节脏腑部位的气机也就不同了。
这是习练健身气功·六字诀的方法和步骤,同时,也是学练健身气功·六字诀的目的和作用,因此需要认真地学习和细心地体会才行。
一、校正读音由于六字诀在历代医学家、养生家、武术家等众多领域中都被广泛应用和发展,再加上流传历史久远和地域、方言的不同等众多原因,因此对于六字诀的读音产生了许多分歧和意见。
经过对健身气功·六字诀广泛研究之后,采取了用汉语拼音的方式来规范读音,这是首要的一步。
具体读音如下:嘘读为xū,呵读为hē,呼读为hū,呬读为sī,吹读为chuī,嘻读为xī。
二、六字诀的吐音根据气功、中医、音韵学等相关文献和专家的考证,嘘、呵、呼、呬、吹、嘻这六个字都是“口”字的偏旁,所表示的是人的六种特定状态。
以“嘘字诀”为例:我们在刚刚结束有压力的工作之后,会本能地长“嘘——”一口气,这样可以起到疏解胸中的郁闷、感到轻松和愉快的作用。
而这时如果只是用普通话或者汉语拼音的方式读一个“嘘”字,则很难达到那样的效果。
因为只有在那种特定的状态下,特定的读音、口型和气息,才能起到特定的作用,六字诀也同此理。
另外,我们仍然以“嘘字诀”为例:就普通话的读音而言,“嘘”的声母为“x(西)”,韵母为ü(迂)”,“xū(虚)”即为“嘘”的读音,发音也很短促。
健身气功·六字诀六字诀,又称六字气诀,是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要手段的传统健身方法。
六字诀历史久远,流传广泛。
现存最早的六字诀文献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
健身气功·六字诀保持传统六字诀功法的特色,在注重吐气发声的同时,配合科学合理的动作引导,起到内修、外练的作用。
本功法在呼吸吐纳的同时,通过特定的读音口型来调整与控制体内气息的升降出入,形成分别与人体肝、心、脾、肺、肾、三焦相对应的“嘘、呵、呼、呬、吹、嘻”六种特定的吐气发声方法,进而达到调整脏腑气机平衡的作用。
在“嘘、呵、呼、、吹、嘻”六字发声吐气基础上,配合了科学合理的动作导引,内调脏腑,外练筋骨,共同达到内壮脏腑、外健筋骨的养生康复作用。
同时,强调“以形导气”,“意随气行”。
整套功法中既没有复杂的意念观想,也没有高难度、大幅度、超负荷的动作。
对于“健身气功·六字诀”,根据习练对象的不同,要求并不一样。
总的要求是,“吐气不出声”。
具体来说,对于初学者,可以吐气出声,主要是为便于口型校正,防止憋气;功法熟练后,则应逐渐转为吐气轻声,乃至匀细柔长的无声状态。
习练功法时,要始终保持全身放松、心情舒畅、思想安静。
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对于动作幅度的大小、运动量的大小、呼吸的长短、练功次数的多少都要注意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练功结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保健功法,如搓手、擦面、全身拍打及散步等,以便从练功状态充分恢复到正常状态来。
健身气功·六字诀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字诀又具有独立性,亦可单独练习,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锻炼。
长期锻炼者对生理和心理状态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健身气功·六字诀除预备势、起势、收势外,共包含6式动作,分别是:第一式嘘字诀第二式呵字诀第三式呼字诀第四式呬字诀第五式吹字诀第六式嘻字诀。
六字诀:最简单的健身气功,没有之一简介六字诀正如名字一样,是只有六个字的健身气功。
吹、呼、嘻、呵、嘘、呬我们分别发出这六个字的声音(吐息)即可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虽然各类教学视频上面都有一些辅助动作,但是动作都是其次,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快速掌握。
所以我说这是最简单的成系统的健身气功,没有之一。
源流吐息一直是我们传统健身气功比较重要的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呼吸导引强身健体的记载,如《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百度百科截图此后陶弘景、孙思邈大家等分别对此进行了补充完善,形成六字诀,并为它构建健身治病的理论基础。
2003年中国体育总局对其进行了统一的整理,重新定顺序为嘘、呵、呼、呬、吹、嘻(xū _ hē _ hū _ sī _ chuī _ xī ),并拍摄视频形成一套推广版本{中国网民, 2017 #4243}。
功效剖析六字诀的健身治病功效是在中医五行理论指导下进行。
以此六种吐息声音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发出相应的吐息即可调节相关的脏腑,从而达到无病健体,有病改善的效果。
学习版本六字诀源远流长,目前有多种流派,我们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学习资源。
现在给大家两个版本,供学习;一、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版健身气功—六字诀(国家体育总局)_腾讯视频二、新的一个版本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示范(比赛6分钟)_腾讯视频因为国家体育总局的年代久远,清晰度有点低,可能会影响大家的体验,故此给大家找了一个新的版本。
虽然有很多额外的动作,但是笔者认为六字诀最精髓的是这六个字的声音(吐息)。
我们发出这六个声音即可,不必过于在于动作。
当然如果按照动作来做,效果会更好呦。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4期一、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的源流关于六字诀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
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
书中记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嘘、呵、呼、呬、吹、嘻,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呬以解极。
”“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隋代高僧智敫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元代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尤先洲的《寿世青编》、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
其中尤以宋代邹朴庵论述最详,他不但对呼吸和读音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闭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还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
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
例如明代和高濂的《遵生八笺》的著述中都有《去病延年六字法》总诀的记载:“肝若嘘时目睁精(精同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这是关于六字诀吐纳功夫和导引动作相结合最早的记述。
与其他功法相同,六字诀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定的流派。
但从当代有关功法流派来看,易筋经、峨眉庄、形意拳、八卦掌、大雁功等虽有六字诀的相关应用,但与原始独立的六字诀功法已不完全相同,在武术动功中大多已变为助力练气的声法练习。
综合文献资料和现存各种六字诀相关功法内容分析,六字诀流传到现在,功法理论保持了唐宋以来按中医五行五脏学说来阐述的主体框架,对呼吸口型及发声方法的认识渐趋统一,肢体的动作导引与意念摘要:六字诀,又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要手段,并配以简单导引动作的健身养生方法。
健身气功·六字诀层次习练法十个序列作者:丁秋波来源:《健身气功》2021年第06期健身气功·六字诀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层次(阶段)习练法,是每个健身气功爱好者都必须了然于胸的基本功理。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后循于前、前引领后,功程次第、循序渐进,正是层次习练法(教学法)所要阐明的要旨。
练功乱象,首乱在序。
有前有后方为序,有前知后为循序。
若不懂得练功层次序列理论,只要出现不知道后面该怎么练的境况,即转入盲修瞎练、迷惑颠倒。
相反,如果明了层次性、懂得层次感,则会大大地激发练功热情。
本文对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层次习练法小结其肤浅体会,使自己有一个理法上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可供同仁参考。
初级阶段以形练为主、中级阶段以气练为主、高级阶段以神练为主,是层次习练法的基本序列。
健身气功·六字诀是以练气为主的独特功法,但练形仍然是在层次习练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初级阶段形练法:侧重于练形,神气服从于形的练功方法。
其他功法总是有较长时间的形练阶段而后转段气练法,而六字诀一开始就随着形练的同时着手于气练。
形练在六字诀中只是一种辅助作用而已。
中级阶段气练法:侧重于练气,神形服从于气的练功方法。
六字诀的群众性练功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很好地重视呼吸吐纳,没有很好地习练逆腹式呼吸,由此影响层次的递进。
逆腹式呼吸是气练法的关键所在,但它同样是一根拐杖,启动气机后慢慢地会自然扔掉这根拐杖。
道理很简单,因为神意专注于内在气机运行的时候,慢慢地就把口鼻呼吸给忘了。
逆腹式呼吸属于口鼻呼吸范畴。
内在的气练法必须从启动气机开始。
“此气不是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
”高级阶段神练法:侧重于练神(意),形气服从于神的练功方法。
神练是极方便、极有效的练功方法和手段,是长功的最重要途径。
晚上睡觉时也可神练,它能让心境更安宁、气机更明晰。
神练到了不练自练的时候,一动就是丹田,四肢跟丹田直接就是连着的,不需要用意念去连。
健身气功·六字诀口诀作者:贾连胜来源:《健身气功》2016年第05期第一节功法源流南北朝时陶弘景,六字气诀有论证,隋代高僧叫智,又有发展和补充。
有声无声都有用,明代以后肢体动,国家成立课题组,研究实验方敲定。
六字脏腑各对应,顺序养生按相生,读音口型各不同,初学有声熟无声,口吐鼻吸配动作,逆式呼吸气平衡。
第二节功法特点读音口型合规范,吐纳导引内外兼,舒缓圆活动静合,简单易学较安全。
第三节习练要领校准口型品气息,寓意于气形寓意,微微用意不可重,逆式呼吸匀又细。
动作松柔又舒缓,循序渐进不要急。
第四节动作说明抵预备势:平行站立同肩宽,两膝微屈胸内含,两臂下垂身中正,舌贴上腭看下前。
动作要点:鼻吸鼻呼自然息,微笑安静松身体。
易犯错误:两膝过曲或过直,抬头挺胸目远视。
纠正方法:两膝放松肩微含,收颏眼睛前下看。
功理作用:心平气和体放松,沟通任督气血行,养气安神除疲劳,平缓焦虑有作用。
起势:对指缓缓托胸前,内翻缓缓向下按,微蹲后坐掌外翻,缓缓前拨臂成圆。
两掌外旋向内翻,慢慢拢至肚脐前,交叉相握轻覆脐,静养片刻想丹田。
动作要点:缓缓上托肘向前,吸气张肩胸内含,两掌前拨体后坐,呼气虚腋肘外展。
易犯错误:上托时两肘向后,前拨出挺胸抬头,静养时紧抱肚脐,覆肚脐后夹两肘。
纠正方法:上托时两肘向前,外张肩胸要内含,向前拨身体后坐,虚腋窝两肘外展。
功理作用:托按拨翻再收拢,畅调气血有作用,柔和关节节律动,改善腰膝强功能。
第一式嘘字诀掌心向上收腰间,两脚不动身左(右)转,右(左)掌缓缓向左(右)穿,口吐嘘字目睁圆。
收掌吸气体转正,然后转体把掌穿。
动作要点:口吐嘘音舌边呼,两脚不动掌穿出,指向左(右)侧同肩高,转体正好九十度。
易犯错误:穿掌吐气不协调,方向偏斜或过高,转体前倾或后坐,重心掌握不够好。
纠正方法:穿与吐同始同终,面南转先穿正东,两脚定体保垂直,穿出掌要与肩平。
功理作用:嘘字诀与肝相应,调肝明目有作用,旋转腰膝助消化,人体带脉可疏通。
怎样练好“六字诀”中山健身会·胡天武马礼堂老师传授的"六字诀"养气功健身法已广泛流传,但有许多爱好者苦于无人指导,掌握不准要领。
为此,在马老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践和学员的反映,编写了此文.供初学者参考。
第一、练好预备式----松静站立预备式的要求中需解释的:1、“头顶如悬”:好似在百会穴(在头顶约两耳廓尖连线之中点)处用绳子吊起之意;2、“含胸抜背”:就是胸部微缩内含,同时背部撑圆;3、“沉肩坠肘”、“松腰塌胯”及“双腿微屈”:如肉坠感;“虚腋”:就是腋窝空出,两臂不要死贴在体侧,多站预备式,虚腋就会自然做出来,切勿故作姿态;4、“内视”:就是意想。
预备式姿势要抓住两点:一是“头顶如悬”,二是“松腰塌胯”。
“头顶如悬”如做出“收腭”、“竖项”,“含胸抜背”就能相应做到。
“敛臀”、“藏裆”是“松腰塌胯”的要点,这样“双腿微屈”就能相应做出来。
预备式主要是松静站立,要多站。
实践中把预备式要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以舒松自然为度,形成舒展外延之势,达到“形正势圆”的要求,进入“体松气顺”之境界。
第二、谈谈松和静“松”和“静”是练气功的要求,也是练气功的目的。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但静是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练气功的根本所在。
六字诀的“放松”是指精神和肢体均高度放松。
精神放松是指大脑神经处于飘然清爽舒松的状态;肢体放松应舒适自然,动作要柔和舒展,切勿僵持。
六字诀的静是定而后静,动中求静。
定而后静是神不外驰,精神内守;动中求静是以意念和肢体的导引达到一念代万念。
如在练习预备式时,可采用从头到脚各部位的要点或默念松静二字或意守某一穴位等手段入静;在练习六字诀时意想吐音或动作,进而以意领气达到入静。
静必需是“形正势圆”、“气运平衡”条件下的清空恬静。
第三、关于顺式腹呼吸六字诀属于吐纳法,随读字吐出脏腑之浊,然后吸进天地之清,所以要掌握好顺式腹呼吸。
呼吸要纯任自然,不疾不徐。
呼气时--收腹提肛缩肾(三个动作同时进行);吸气时--小腹放松,嘴唇轻合,舌抵上腭。
健身气功九功法源流考略(三)作者:周伟良来源:《中州体育》2013年第08期1十二段锦“十二段锦”是由十二段动作组成的传统坐式养生功法。
其功法动作可远溯至宋明以来的坐式八段锦,然其“十二段锦”一名,首见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冯曦的《颐养诠要》卷三之“内养十二段锦”。
冯曦,字晴川,号守和道人。
据其五世孙冯煦的书后的跋文可知,冯曦少时常病,后因练功而康复。
《颐养诠要》全书分四部分内容,曰怡神、葆摄、修炼和格言,每一部分占一卷〔1〕。
然而在源流上,冯氏所辑录的“内养十二段锦”内容,全出自清康熙六年(1667)尤乘的《寿世青编》卷上的“十二段动功”。
尤乘,字生洲,号无求子,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幼年习儒,后喜涉猎医书,遍访良师,曾任太医院御前待值,三年后回归乡里,悬壶行医,著有《寿世青编》、《勿药须知》、《脏腑性鉴》、《喉科秘书》及《食治秘方》等。
《寿世青编》上、下二卷,“十二段动功”收于该书卷上,分别是:叩齿一,咽津二,浴面三,鸣天鼓四,运膏肓五,托天六,左右开弓七,摩丹田八,擦内肾九,擦涌泉穴十,摩夹脊十一,洒腿十二,其功法“显然它包含了…钟离八段锦‟内容。
”〔2〕想必这也是《颐养诠要》作者直接将其定名为“十二段锦”的原因所在。
清代乾隆年间,徐文弼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编著的《寿世传真》问世,标志着古代“十二段锦”养生功法的进一步发展。
徐文弼字勷右,号荩山,又号鸣峰、超庐居士,清代江西丰城人,生卒不详,约生活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自幼业儒,乾隆六年(1741)中举人,历官江西鄱阳教谕、四川永川知县、河南伊阳知县。
他一生涉猎甚广,曾著有《汇纂诗法度针》、《新编吏治悬镜》、《萍游近草》及《寿世传真》等书。
《寿世传真》书分八卷,其辑录的“十二段锦歌”见该书的“修养宜行外功第一·合行外功诀”,其内容与冯曦的“内养十二段锦”有异,但与《修真十书》卷十九中的“钟离先生八段锦”歌诀基本相同,只是将原来的八段动作改编为十二动作,并配有十二幅图诀,称为“十二段锦”。
健身气功《六字诀》(动作要领说明)健身气功《六字诀》(动作要领说明)预备势两脚平行站立,约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下颏微收,竖脊含胸;两臂自然下垂,周身中正;唇齿合拢,舌尖放平,轻贴上腭;目视前下方。
动作要点1.鼻吸鼻呼,自然呼吸。
2.面带微笑,思想安静,全身放松。
功理与作用1.可使练习者身体放松,心平气和,渐入练功状态,并且具有沟通任、督二脉(任脉:起始于中极之下的会阴部分,上至毛际而入腹内,沿前正中线到达咽喉,上行颏下,循面部而进入目内;督脉:起始于会阴部,经尾闾骨端,沿脊柱上行,至枕部下方进入脑内,上达头顶,下沿前额、鼻柱至上齿),利于全身气血运行的作用。
2.可起到集中注意力,养气安神,消除疲劳及内心焦虑的作用。
起势动作一:接上式。
屈肘,两掌十指相对,掌心向上,缓缓上托至胸前,约与两乳同高;目视前方(图2、图3)。
动作二:两掌内翻,掌心向下,缓缓下按,至肚脐前;目视前下方(图4、图5)。
动作三:微屈膝下蹲,身体后坐;同时,两掌内旋外翻,缓缓向前拨出,至两臂成圆(图6)。
动作四:两掌外旋内翻,掌心向内(图7、图7侧)。
起身,两掌缓缓收拢至肚脐前,虎口交叉相握轻覆肚脐;静养片刻,自然呼吸;目视前下方(图8、图8-1)。
动作要点1.鼻吸鼻呼。
2.两掌上托时吸气,下按、向前拨出时呼气,收拢时吸气。
功理与作用1.通过两掌托、按、拨、拢及下肢的节律性屈伸,同时配合呼吸,外导内行,可以协调人体“内气”的升、降、开、合,并且有促进全身气血畅旺的作用,同时也为以下各式的习练做好准备。
2.腰膝关节柔和的节律运动,有利于改善和增强中老年人的腰膝关节功能。
第一式嘘(xū)字诀动作一:接上式。
两手松开,掌心向上,小指轻贴腰际,向后收到腰间;目视前下方(图9)。
两脚不动,身体左转90゜(图10、图10侧);同时,右掌由腰间缓缓向左侧穿出,约与肩同高,并配合口吐“嘘”字音;两目渐渐圆睁,目视右掌伸出方向(图11、图11侧)。
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六字诀是一个极简单又很古老的功法,其中的六字即“嘘、呵、呼、呬、吹、嘻”;通过正确地口型呼此六字,其发音所产生的气流振动能激发相应器官肝、心、脾、肺、肾及三焦所包括的器官产生共振,促使其相应器官快速排病,并能激发其相应气机,促进经络运行,补气扶正;六字诀治病见效快、效果好,养生保健功效显着,所以自古不仅为中医所推崇,而且为道家、佛家、武术家所接受,并在中医、道家、佛家、武术界广为流传;关于六字诀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庄子约前369-前286年的庄子·刻意:“吹呴xu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六字诀较为完整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着名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456~536年的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及隋代京黑先生所撰的神仙食气金柜妙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寒;呼以去热;嘻以去风,又以去痛;呵以去烦,又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劳极”;唐代着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541或581~682年的孙真人卫生歌:“春嘘明目本扶肝,夏呵心火可自闭,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肺肾得平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在后来各个时期的医、道、佛家着作中,关于六字诀的治病养生作用多有记述,如崇山太无先生气经说:“…呬属肺,主鼻,有寒热和,依呬吐纳,兼皮肤疮病;…”赤凤髓说:“…腰膝冷多阳道微,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四时调摄笺则言:“损有吸以补之法”;若肝脏虚以“嘘”作吸气以补之,若心脏虚以“呵”作吸气以补之,若脾脏虚以“呼”字作吸气以补之,肾虚以“吹”字作吸气以补之,肺虚以“呬”字作吸气以补之;景岳全书则言吸气发音补阳,呼气发音补阴,故“阴微不练吸,阳微不练呼;”明代名医、明太医院医官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可见六字诀生命力之强,治病养生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六字诀在明代以前是没有动作配合的,其功法是单纯的呼吸吐纳法;到了明代以后,才有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文字资料;如明代胡文焕的类修要诀中的“祛病延年六字法”:“肝若嘘时目睁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六字诀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民间,并为民众所接受,为成千上万的人解除了病痛;很多人通过练习六字诀治愈了癌症、肝硬化等疑难杂症,治愈常见病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在不同版本六字诀的基础上,创编了健身气功六字诀,并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很快在全国各地体育管理部门、气功协会及部分地区医疗部门的积极组织、推动下,在大江南北掀起了经久不衰的练习健身气功的热潮;着名武术家、老中医、气功大师马礼堂老先生1903~1989年,原名马步周也根据自己多年练功和为人疗病的亲身实践,创编了自己的养气功六字诀,并在晚年致力于养气功六字诀的推广,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病痛之苦,影响很大;直到今天,自发地习练马礼堂养气功六字诀的人仍然数不胜数;六字决的练法有很多种,目前最流行的有三种: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创编的“健身气功六字决”,马礼堂创编的“马礼堂养气功六字决”及根据明代胡文焕的类修要诀而创编的“孙思邈六字决”;一、起势1、预备势:自然站立,头正身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提肛收腹,含胸拔背,舌抵上腭,面带微笑,两眼微闭,默想全身放松,站立至呼吸自然平稳;放松时,可意想从头到脚逐一放松;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2、调息:全身放松后,曲肘,两手从体侧内收,手心向上,十指相对,徐徐托起至胸部约与两乳同高;两掌内翻,掌心向下,缓缓下按至两臂自然伸直,再曲肘,两手收拢至肚脐前,虎口交叉相握,右手在内女左手在内,轻捂肚脐,虎口交叉按于肚脐抱太极,呼吸自然,静养一会儿,也可意守丹田脐内三寸,或吸气意想气入丹田以补元气;起势可调动气机,进入功态;二、嘘字功调治肝胆1、发音:嘘,音虚Xū,为牙音;口型为两唇微合,嘴角后引,舌后部稍抬起,上下槽牙间有微缝,槽牙与舌头两边也留有微缝,呼气吐字时,气主要从上下槽牙的两边与舌头的缝隙间缓缓吐出;2、气流振动源:在上下槽牙处;气流振动源是指呼气发音吐字时气流遇到阻击而产生振动的部位;气流在此产生的振动会向外及向内传导,向内传导时某些口型的发音会使某一脏器产生共振;如按照上述口型发音时气流在上下槽牙两边产生的振动会引起肝脏产生共振,并激发足厥阴肝经的循行,促进肝脏及肝经气血运行,排出病气、吸纳真气,从而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气流振动源在吐字不出声声带不振动时所产生的振动为单纯振动,我们可将这种振动称为清音;但在吐字出声时,由于声带首先产生振动,然后才是如上所说的气流振动源产生的振动,实际产生的是混合振动,因而古人将出声时的发音称为浊音;对于浊音的效果古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浊音的作用重在泻,清音的作用重在补;吐字发声时会需要更强的气流来带动声带,更强的气流会加大排泻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浊音的效果不如清音,因而主张练习六字诀宜用清音,即吐字不发声;气流振动源在吐字不发声时更容易体会得到,因为这时没有声带振动的干扰;练习发音时细心体会气流振动源有助于矫正口型和发音准确;六字气诀六字真言见附录五将气流振动源称为发音着力点,要求在练习六字气诀时也要细心体会发音着力点;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微屈膝下蹲,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手背相对置于大腿前,手指自然伸直;然后两脚大趾抓地,吐气发嘘字,两眼圆睁,两手上提至胸部,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足大趾趾甲后内侧进入肝经,随两手上提之势进入肝脏;继续呼气吐字,两臂向上及左右展开,两手伸直,肝及肝经中的病气随两手展开之势向外排出;呼气尽,闭眼,缓缓吸气,两臂内收,两手向下捋胸部至小腹部,再两臂自然下垂,微屈膝下蹲,两手手背相对置于大腿前;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收势自两臂自然下垂后,两手收回脐部,抱太极按于肚脐,稍事休息;呼吸自然,也可意守丹田,或吸气意想气入丹田以补元气;可做六次呼吸后,再练下一字;4、动作特点:肝属木,喜升发、条达,故嘘字功动作向上、舒展;5、作用:嘘字功可以疏通肝气,治疗肝病、目疾、胸胁胀闷、食欲不振、头目眩晕等,并可治疗生殖系统及妇科疾患;三、呵字功养心降火1、发音:呵,音喝Hē,为舌音;口型为两唇张开,舌尖抵两齿,舌体抬起,呼气吐字时气从上腭和舌面间缓缓吐出;2、气流振动源:在舌根部;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呼气,屈膝下蹲,两掌外分、再靠拢两掌小指、无名指相靠,掌心向上呈捧掌如捧物状,两掌高约与肚脐相平;再吸气,两膝缓缓伸直,同时曲肘,两掌捧至胸前;接着两掌转成掌心向内,指尖向上,两中指尖约与下颏同高,再两肘外展至约与肩同高,两掌内翻,掌指朝下,指背相靠;然后两掌缓缓下插,同时吐气发呵字;两掌下插至约与肚脐平时微屈膝下蹲,吸气,旋掌使掌心向上,同时两掌外分,再收回腰间;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收势自两手下按、外分后收至脐前抱太极,稍事休息;4、动作特点:心属火,因心火宜降不宜升,且手少阴心经出于心中而下行,故呵字功的特点是两手捧掌上提至胸后即翻掌下按,使心肾相交,心火下降温补肾水;5、作用:呵字功降心火,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等心经疾患;四、呼字功调整脾胃1、发音:呼,音乎Hū,为喉音;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体放在中央稍微下沉,呼气吐字时气流从喉部经撮圆的唇部呼出;2、气流振动源:在喉部;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两臂自然下垂,两手下落置于两腿前,手心向内;然后两脚大趾抓地,起身呼气发呼音,两手上提至腹上部脾,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足大趾端进入脾经,随两手上提之势进入脾脏;然后左手缓缓上举至头顶,用力上举,右手下按附应注意力始终在左手,脾中病气随两手上举下按而排出;而后舌抵上腭吸气,左手下落、右手上提至腹部,同时翻掌心向上;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置于腿前,手心向内;然后吐字起身,两手上提,再右手上举、左手下按附应,要领与前相同,只是两手上举下按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共做六次;做完后抱太极稍事休息;4、动作特点:因脾气宜升不宜降,胃气宜降不宜升,而脾气升为主导,脾气升则胃气降,故呼字功的特点是一手用力上举,一手下按附应;5、作用: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五、呬字功润肺化痰1、发音:呬,普通话读音为戏,俗音读丝,粤语读嘿,吴语读戏,唐韵也读戏,六字诀标准读音正宗读音为戏,本六字诀读为戏Xì,为齿音;口型为两唇和牙齿稍微张开,舌抵下腭,呼气吐字时气从门牙缝隙间吐出;呬为六字诀中唯一一个降调发音的字,因练六字诀呼气发音要拉长,故练习时呬发戏音时实际发出的音介于戏和谢之间,所以有的六字诀认为呬发谢音;谢音、丝音也为齿音,故发谢音、丝音对肺也有保健治疗作用;2、气流振动源:在上下门牙;注意呼气吐字时两唇和牙齿不能张开太大,否则发出的音不是戏或谢,而是夏,就成喉音而对应五行的土即五脏的脾了,这就不符合六字诀呬为齿音对应肺金的基本原则了;马礼堂六字诀关于呬的发音,有的资料介绍发夏音,有的资料介绍发谢音,但都要求口要张大或开口张腭,如此实际发出的音都为夏音,视频资料所发的音也为夏音;读者应以此为鉴,防止发音出错;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两腿伸直,两臂上提外展至两臂侧平举,再用力扩胸展臂,两手自然伸直,深吸气;而后呼气发呬音,两臂前摆内收至前平举,两手自然弯曲;肺及肺经中病气随呼气吐字、摆臂而排出;再吸气,两臂外展至侧平举;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收势自两臂内收至前平举后收回腹前,两手抱太极,稍事休息;4、动作特点:肺吸入清气而主全身之气,肺气纳入及肺内浊气排出由呼吸完成;故呬字功的特点是两臂外展扩胸、深吸气以吸入尽可能多的清气,再呼气使肺内浊气从口排出、吐字摆臂使病气沿手太阴肺经从大指末端排出;5、作用:呬字功可以清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六、吹字功补肾益脑1、发音:吹,音炊Chuī ,为唇音;呼气吐字时两唇先稍撮口,舌尖轻抵上齿内侧,再变至轻抵下齿内侧,两唇稍后缩,舌微上翘并微后收;2、气流振动源:在两唇;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两臂自然伸直移至股后,手心向外,同时屈膝;然后起身,足五趾抓地,呼气发吹音,两手经身后上提内收,沿脊柱上提至肾部,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足小趾下进入肾经,穿过脚底从腿内侧进入股后沿脊柱上行入肾;两手再沿肋部前移上提至胸前,掌心向下,接着两手下按至下腹部;而后吸气,两手沿腰部后移,手背向内按于两肾,再屈膝,两臂在股后自然伸直,手背向内;重复上式,做六次;收势自呼气发吹音后,两手收于脐部抱太极,稍事休息;4、动作特点:肾属水,宜补不宜泄;故吹字功的特点是导引动作由身后而至身前,由下而至胸部,使肾水上升而滋补心阴,涵养心阳;导引动作再由胸部下按,使心火下降而温补肾水,滋阴扶阳;5、作用:吹字功可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萎、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七、嘻字功理气通络1、发音:嘻,音西Xī,为半舌音;口型为两唇及两齿先张开,舌体抬起使舌居中,发音时两唇及两齿闭合呈微张,两唇后缩,气流经舌尖到门牙后排出;2、气流振动源:在舌尖和门牙之间;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同时微屈膝下蹲,两手自然下落于体前,掌背相对,掌心向外,指尖向下;接着两膝缓缓伸直,同时提肘带手,经体前上提至胸,两手继续上提至面前,分掌、外开,上举,两臂呈弧形,掌心斜向上;然后呼气吐嘻字,曲肘,两手经面前收至胸前,两手与肩同高,指尖相对,掌心向下;接着屈膝下蹲,同时两掌缓缓下按至肚脐前;两掌继续向下,向左右外分至左右胯旁,掌心向外,指尖向下;呼嘻字的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手无名指端进入三焦经,随两手内收、下按之势经过臂、肩部进入胸部,再向下到达下腹部;如此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收势自两手下落、向左右外分至左右胯旁后,两手收至胸部,相叠按于脐部抱太极,稍事休息;4、动作特点:三焦实为脏腑的总和,有的观点还认为三焦还包括头部及四肢;故嘻字功的特点是动作幅度大,双手上举、下按,全身舒展;5、作用:嘻字功通手少阳三焦经,而手少阳三焦经又交于足少阳胆经,因此嘻字功不仅可以调理三焦,而且还可以调治胆经及胆囊疾病;此外,中医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因而嘻字功还可调理全身之气;嘻字功可治口苦胸闷、恶心呕吐、腹满膨胀、气短声微、腹痛肠鸣、腹泻不利或泄不止、小便清长或遗尿等少阳经疾病;八、观照丹田固本扶元接上势,两腿微屈,两眼微闭,舌抵上腭,两手抱太极按于肚脐,意守丹田;吸气,稍用意提肛收阴如憋大小便状,意想气入丹田,吸气后稍停再呼气,呼气不用意念,全身放松即可,也可自然呼吸;有时会感到呼吸停止,很久都不感到憋气注意不要特意憋气延长呼吸,要顺其自然,或呼吸极其微弱,甚至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世界万物都不存在了,连自己的身体也不存在了,或自己的身体扩张到了整个宇宙;遇有这种情况不必紧张,这是练功达到一定境界的象征;若能经常并长时间达到这种状态,则是达到了与宇宙共呼吸的天人合一境界,可吸收宇宙能量,开发潜能,使身心得到修炼,创造生命奇迹;静炼最好5分钟以上,但不宜超过30分钟;也可意守丹田,数息默数呼吸次数,也可只数息不加意念,数息36至180次;采用何种方式,以自己感觉适合为宜;如若口有津液,将津液吮至舌根,咽入丹田;观照丹田可养气培元,调治全身疾病,益寿延年;九、收功默念收功后,轻柔肚脐,顺时针转六圈;两手里外位置交换,再逆时针转六圈;然后两臂外展、上举,再内收、下按,同时慢慢睁开双眼;再两脚尖分别点地,脚以脚尖为中心顺时针转六圈、逆时针转六圈,收功;收势可进一步调理气机,从功态恢复到自然状态;十、注意事项全套功法可整套练习,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单练某节或几节;不练观照丹田收势可直接两臂外展,上举,再内收、下按,慢慢睁开双眼;动作要始终保持缓慢、舒展圆滑,呼吸均匀细长而不憋气;炼六字诀意念不要太强,稍加用意即可;在正式练功前可以先进行发音练习,细心体会每一个字的发音振动源着力点;体会发音振动源有助于准确发音;正确的发音和准确的口型是练习六字诀的关键,通过正确的发音及口型而产生的气流及其振动可以激发相应脏器产生共振,并疏导、激发相应经络,扶正祛邪,排除病气,意念只起辅助作用;动作也只是辅助作用,因而练功时不必过于追求动作规范,但要做到发音及口型正确;口腔内不同的部位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个部位就是着力点振动源;体会着力点不是要练功者用力发音,而是要在练习中逐渐体会到这个部位,自觉感受这个部位,以保证发音的准确和内脏的和协共振;六字诀也可以坐炼或卧炼而不加动作;坐练时盘腿而坐如图单盘即可,也可自然坐于凳子上,两手扶膝或放于腿上,两眼微闭;坐炼及卧炼不加动作时吸气应深吸气,并意想气入丹田;因只练呼气会在排病的同时排出脏气,久练会伤气,深吸气意想气入丹田可补充体内真气,并可扶正固本,即练功应注意吐纳并用;站炼时辅以动作除可辅助气的运行外,尚有锻炼肢体的作用,强身健体的效果更好,故站炼时应加以动作,但不必过于追求动作的规范及套路;如稍有空闲或有不便,可根据需要只练一二个字,也可只呼气发声或默念,姿势不限,吸气意想气入丹田而不再加其它任何意念和动作;吐字出声会增加外泄强度,治疗实病应出声,虚病不出声,保健练功不出声;初练需发音出声,以使口型及发音正确;熟练后可以根据需要只缓缓呼气而不出声,即声带不震动,只能自己听到气流呼出之音;健身练功重复次数六次左右即可,不必刻意正好六次,以免过于注意次数而影响练功效果;春、夏、长夏从小暑到立秋的时段,即暑期、秋、冬宜分别加练嘘、呵、呼、呬、吹字功十八次,也可不同季节单练相应功法;脏器有病或有相应症状,应加练或单练相应功法,此为练功一遍,保健练功或较轻的病症一天练一遍即可;较重病症每天可练两遍,最好早晚各一遍,严重病患可中间再加一遍,以使疾病得到较快回复;功法熟练后,不必再着意于动作及呼吸,顺其自然,动作与呼息浑然一体,气随意行,人在气中,病气自排,元气自盈,妙在其中。
健身气功·六字诀源流考
*导读:
(一)六字诀功法的起源
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从文献考证的依据看,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
*(一)六字诀功法的起源
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从文献考证的依据看,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
陶
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
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
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
书中还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二)六字诀功法的历史演化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隋代高僧智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
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元代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尤先洲的《寿世青编》、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
其中尤以宋代邹朴庵论述最详,他不但对呼吸和读音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闭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还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
此外,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
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
例如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胡文焕的《类修要诀》。
此次健身气功六字诀的编创工作,除吸收众多的古代六字诀经验外,还参考了现代流传的各种六字诀功法,例如养生功六字诀、马家气功六字诀、大雁六字诀、六字真言、八卦气功呼吸八法、五行掌等。
在创编过程中,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对历代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发音的历史演变,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并对六字诀气功的健身效果做了临床观察。
由于六字诀起源于道家和医家,因此其功法带有道家和医家的学术特点。
但其运用又不局限于道家和医家,例如隋代倡导六字诀的天台高僧智顗就属于佛家。
从六字诀练功的特点看,它是以调息为主的气功功法。
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合为体的身心锻炼技能。
明代以后的六字诀配有动作,这次新编创的健身六字诀也配有动作,但这些动作是
配合吐纳调息的,并不占主导地位。
了解六字诀功法中以调息为核心,有助于在练功中抓住重点。
此外,六字诀在古代也有称六字气诀的,这就更强调了调息吐纳的重要性。
六字诀的六个字嘘、呵、呼、呬、吹、嘻在练功中要读出来,但读的目的是为了调气息,而不是听声音。
宋代邹朴庵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就是此意。
读不同的字要有不同的口型和发音位置,从而引导不同的气息呼出。
六字气诀的名称就强调了引导气息的重要性.即强调了发音的目的。
理解了六字诀中发音与气息的关系,对练好六字诀也有重要意义。
从医家的角度看,六字诀的功理与中医理论和实践结合密切,六个字的发音直接针对脏腑,也与四季保健相关,治病养生的医学色彩浓厚,非常实用。
但应注意,由于六字诀功法主要在呼气上下功夫,其作用总起来偏于疏泻,临床主要用于实证。
这在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记述中就有体现。
因此,作为日常的健身气功习练,要注意呼气读音不可穷尽,要有所控制,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