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腹泻症状要警惕
- 格式:docx
- 大小:30.31 KB
- 文档页数:2
泄泻6种证型及用药秋季是泄泻的高发季节,泄泻是指因感受外邪,或被饮食所伤,或情志失调,或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等原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泄如水样为主证的病证。
那么,药店常销售对应的中成药都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区别呢?泄泻的分类中医一般将泄泻分为食滞胃肠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寒湿停滞型、湿热壅滞型、肝气乘脾型等六种。
药店人在介绍相关中成药的时候,一定要分清病证,对症介绍。
1.食滞胃肠型症状: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滞。
常用中成药:保和丸、胃立康片等。
两者区别:保和丸:消食导滞为主,并能和胃除湿。
主要有助消化、调节胃肠功能等作用。
临床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特别是对小儿消化不良所致的脘腹胀满、腹痛、腹泻等症有一定疗效。
胃立康片:健胃和中,顺气化滞。
消除胃酸,胃胀,胃痛,修复胃肠粘膜,综合调理胃肠内环境。
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呕吐,肠道腹泻等疾病。
2.脾胃虚弱型症状: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尿少,面色萎黄,身重胸满,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健脾,渗湿止泻。
常用中成药:补脾益肠丸、健脾丸等。
两者区别:补脾益肠丸: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润肠止泻。
主治各种慢性腹泻证。
本品可改善微循环,抑制肠管运动,解除肠管痉挛等。
健脾丸:健脾开胃,具有抗胃溃疡、促进消化液分泌等作用。
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等症。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等属脾虚食积证者。
3.脾肾阳虚型症状:黎明之前,肚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腹部喜温,性寒肢冷,腰膝酸软,面色黎黑,舌淡苔白。
治则: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常用中成药:四神丸、肠胃宁胶囊、固本益肠片等。
三者区别:四神丸: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本品主要有抑制肠蠕动、调整肠道菌群等作用,临床治疗慢性腹泻、非特异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糖尿病合并顽固性腹泻、虚寒便秘、五更泄泻、遗尿症、滑精等。
八种腹泻,你占过几个?腹泻很常见,也是多种多样的。
了解了它的起因,才能对症下药。
来看看这八种腹泻分类吧!一、病毒性腹泻。
病毒抑制了胃肠液中酶的活性,酶不能分解淀粉里的糖,糖在肠道里就形成高浓度的糜汁,这会产生渗透压,吸引肠壁外面的水分进入肠道内,粪便因此变稀。
所以病毒性腹泻仿佛消化不良,因为食物没有被分解。
二、细菌性腹泻。
细菌导致肠壁表面的黏膜发炎、溃疡,渗出血水、脓水,形成血便、脓便,这也可称为细菌性痢疾。
肠黏膜上的细菌分泌的毒素,参与一系列生化反应后最终导致肠黏膜分泌大量液体,形成泔水般或稀米汤般大便,这是常见的细菌性腹泻。
大肠杆菌是常见的导致腹泻的细菌。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微生态是平衡的,大肠杆菌被限制在一定的数量以内,这时候它是不致病的。
一旦平衡被打破,量变引起质变,它就变成了释放毒素的致病菌。
三、真菌性腹泻。
主要是霉菌,导致肠炎,形成腹泻,大便像水一样稀,散发出发酵的霉味或酸味。
以上三种腹泻,破坏肠道微生态,如水土流失那样破坏植被,甚至如泥石流那样破坏植被。
腹泻导致有益菌下降,而有益菌关系着免疫力,那么免疫力就下降,那么腹泻就加重。
所以,具有微生态理念的消化内科医生,在腹泻初期就给患者补充益生菌制剂,而双歧杆菌是益生菌制剂的主要品种。
然后再选择对病原物敏感而又不太伤害益生菌的抗生素。
同时还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常用的电解质就是盐。
四、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这种腹泻与抗生素密切相关。
导致这种腹泻的抗生素一般是广谱抗生素,所谓广谱就是可以杀灭很多种细菌,与之对应的是窄谱,只杀灭一种或若干种细菌。
广谱抗生素大量使用、经常使用,这也就是滥用,在大量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大量杀灭有益菌。
好菌本来是占优势的,现在不占优势,受损相对更大;好菌抗药性差,更易受损。
于是,坏菌占了上风。
具体地说,双歧杆菌、大肠杆菌都不占优势了,占优势的或者是梭菌,或者是荚膜梭菌,或者是葡萄球菌。
它们都不靠抗生素的“谱”,那么就不能再以药治菌,而应以菌治菌。
龙源期刊网
这四种腹泻要及时就医
作者:陈烨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9年第08期
腹泻俗称“拉肚子”,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疾病。
如果偶尔只是大便次数增多,未必就是腹泻,不用太紧张。
很多情况下成人的腹泻也并不要紧,比如自己知道“吃坏肚子”的,把坏的食物停掉,或者把正在服用的相关药物停掉就会好;有些感染性腹泻吃一些抗生素也会好。
但这四种腹泻情况要及时就医!
【年长患者腹泻】
如果是年长患者(60岁以上),哪怕只是急性腹泻,严重的话也极容易造成脱水和电解
质的紊乱;同时,年长患者也比较容易患有一些恶性疾病,会造成腹泻,所以如果腹泻患者年龄比较大,最好及时就医,以便及时排查严重疾病;
【反复腹泻超两个月】
如果腹泻迁延不愈,超过两个月反反复复,可能与身体一些慢性疾病相关,需要进行明确诊断;
【大便带脓带血】
如果腹泻伴随大便中带脓带血,经过居家的常規处理没有好转的,需要尽快就医;
【短期体重下降】
如果腹泻短期内伴随极度消耗,身体极速消瘦下来,也必须就医。
警惕!⼥⼦从腹泻到死亡仅24⼩时!拉肚⼦出现这5种情况,千万别⼤意…夏天总想吃点冷的清凉⼀下,冰淇淋、冰西⽠、冰啤酒安排上!然⽽,这样吃不仅会变胖,还极易引起腹泻!多数⼈认为过两天就会好常常不会特别在意…注意最近⼀则新闻#56岁⼥⼦腹泻到死亡仅24⼩时#给很多⼈抢响警钟!(戳视频了解 )事件⼀出⽹友慌了不就是拉个肚⼦嘛,为什么会引起这么严重的后果呢?!●腹泻,千万不要掉以轻⼼!腹泻,俗称“拉肚⼦”,表现为: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分增加,或含未消化⾷物、脓⾎、黏液等。
除了排便次数增多,腹泻患者还会有恶⼼呕吐、腹胀腹痛、畏寒发热、⼝⼲尿少等表现。
严重腹泻还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引发⼼律失常甚⾄休克。
根据世界卫⽣组织的调查显⽰,腹泻的致死率仅次于肿瘤、⼼/脑⾎管病、糖尿病之后,⾼居各种疾病死亡率的第四位。
●腹泻的分类按照病程,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病程⼩于3周,超过3周则为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急性腹泻⼜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可以是散发的,也可以是集中暴发的。
患者常出现⼤便带⾎,并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粪便检查有红细胞、⽩细胞。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真菌等。
■⾮感染性腹泻可能是由于肠道受凉刺激后蠕动加快,进⾷的⽔分和⾷物来不及消化吸收就被运送,也可能是因为进⾷过多,难以消化。
⼤部分⾮感染性腹泻可通过少吃以减轻症状。
慢性腹泻慢性腹泻可能是器质性疾病,也可能是功能性疾病。
出现以下5种腹泻情形,尽快看医⽣!①急性腹泻,伴有频繁呕吐、发热、剧烈腹痛,或头晕、⼼慌、⼝⼲、尿少等脱⽔表现者。
②急性腹泻,长时间内未见缓解者。
③腹泻伴有黏液⾎便者或⿊便者。
④慢性腹泻,但同时具有结直肠息⾁或胆囊切除术病史,或结直肠癌家族史的患者需要警惕。
⑤既往长期便秘患者,近期出现⼤便习惯或性状改变,出现腹泻。
●腹泻要少吃这6种⾷物多数情况下的腹泻可以通过⾃我调理缓解。
长期拉肚子会得癌症吗这4种癌症都有腹泻的症状临床医疗上有研究证明,长期不愈的拉肚子很可能有癌症的风险,特别是要警惕以下四种癌症:一、肝癌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多医生发现,有50%的原发性肝癌在确诊前3个月就有腹泻症状,每天2—20次不等。
究其原因,就在于肝癌常常伴有肝硬化,会造成门静脉高压或栓塞,导致肠壁水肿、蠕动加快、消化吸收与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腹泻的发生。
此外,肝癌患者体内胆盐减少,可致脂肪吸收障碍,易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因此,如长期发生不明原因的腹泻,最好及时就医。
二、胃癌胃癌引起的腹泻与平常腹泻不同,常伴有上腹部胀痛,且不会出现便秘,此时一定要及时接受胃镜检查。
胃癌发生在人体腹部较高部位,大多数都是以腹泻症状而引起人们重视的,此外,胃癌的发生还会引起轻微的恶心和胃灼热感,很容易食欲不振。
三、大肠癌大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只有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因此常被误诊。
其实,大肠癌症状大多是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同时大便上有黏液血便或常排脓血便。
专家提醒,如果近两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的就可以诊断为慢性腹泻,是大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一定要及时治疗。
四、胰岛细胞瘤胰岛细胞瘤又称胰岛细胞腺瘤,好发部位依次为胰尾、体、头部,异位胰腺也可发生。
胰岛细胞瘤患者常因有消化性溃疡病而诱发腹泻,但此种腹泻常在摄入过量脂肪和胆固醇后出现,同时还会伴有乏力、消瘦、恶心等。
总之,拉肚子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就和消化有关系,长期拉肚子的背后也许就是让人敬而远之的病魔。
值得注意的是,肿瘤引起的腹泻患者中,有的就诊太晚,以致失去宝贵的治疗机会。
因此,长期拉肚子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婴儿腹泻病如果宝宝的精神还好,每日大便次数不超过10次,脱水不明显属于轻型,如果宝宝腹泻每日10余次,甚至更多,精神不好、发烧、口渴、小便量减少,伴有明显的脱水症状属于重型。
小儿腹泻症状:区分不同类型腹泻小宝宝腹泻严重时很容易脱水,如何观察脱水的轻重就非常的重要。
一般轻度脱水是指宝宝体重减轻不明显,稍有口干,眼窝和前囟凹陷,哭时泪少,尿量也减少,腹部度胀发干弹性减弱,四肢有些发凉。
重度脱水时病性严重,宝宝明显消瘦,面色发白,血压下降,脉情微弱,明显口干口喝,眼眶里隐睡觉时两眼皮闭不上,前囟深度凹陷,哭时没有眼泪,尿量极少甚至无尿,皮肤干枯有皱折,无弹性,手脚冰冷,必须输液抢救才能挽救生命,严重的可以休克死亡。
由此看来预防和纠正脱水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原则。
目前医生常给患腹泻的宝宝用ORS(口服补液)预防脱水,或是治疗轻度脱水。
一般每包ORS冲温水500毫升,让宝宝随时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
若脱水明显,或是呕吐,腹胀明显的患儿,应及时去医院静脉补液,控制病情。
在饮食营养方面,宝宝得了腹泻病仍可以继续饮食,没必要完全禁食。
母乳仍可以继续喂。
吃牛奶的宝宝,6个月以下为1/2-2/3稀释牛奶,2-3天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6个月以上可用习惯的平常饮食,如稠粥(最好是小米粥)、面条、蔬菜,鱼或肉末等,由少量开始。
因为秋季腹泻是由于轮状病毒引起的,所有没有必要口服抗生素。
可以口服乳酶生,妈咪爱,或用青特令,思密达止泻。
也可以用一些中成药,便如脾可欣,苍苓止泻口服液等。
腹泻多发生在秋季和初冬。
1岁左右的小儿较多见,以腹泻稀水便为主,伴有呕吐发烧等症状。
因为腹泻、呕吐及发烧等症状丢失了大量液体,所以很容易引起脱水,加重病情。
如果不及时补充液体,造成严重脱水,可危及小儿生命。
秋季腹泻的典型症状:1、秋冬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所致,因此也称轮状病毒性肠炎。
2、多发生于秋冬季。
(即每年的国庆节前后一直能到春节前。
每次流行有时长短不太一样。
几种常见急性腹泻的诊治急性菌痢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杆菌引起的一种很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本病夏秋季多见,但常年散发,当环境卫生较差、食物及以饮用水源被污染时可引起流行。
以结肠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主要病变,以发热、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
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病原学志贺菌又称为痢疾杆菌,是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染色阴性。
痢疾杆菌分为A、B、C、D 4个血清型,即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氏志贺菌。
发达国家以宋氏志贺菌最常见,福氏志贺菌次之;我国以福氏志贺菌最常见,宋氏志贺菌次之,鲍氏志贺菌最少见。
流行病学人是痢疾的惟一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
痢疾杆菌由粪便中排出,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水、手等经口而传播,也可以通过苍蝇污染食品而传播。
本病儿童发病率最高,青壮年次之,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免疫期短(1年左右)且不稳定。
临床表现①普通型菌痢:多起病急骤,以全身症状出现为开始,如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周身酸痛、食欲减退等,继而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腹泻,大便初为水样,1~2天后转为脓血样,每日>10次,甚至几十次,每次量少,伴里急后重,左下腹痛;自然病程1~2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粪便检查可见典型痢疾粪便中无粪质,量少,呈鲜红黏冻状,无臭味,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
②轻型菌痢:常为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日数次,便中一般无脓血或仅见黏液,里急后重及左下腹痛亦不明显,可伴有低热,但无其他全身中毒症状;病程多3天,或经过抢救而转危为安,或死亡。
中毒性菌痢又可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3型。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临床上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
突然发病,开始即为高热,体温迅速上升到>40℃(少数体温可不升),紧接着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皮肤出现青紫色花纹,心率增快,心音弱,血压下降。
慢性腹泻止不住就诊筛查5种病*导读:有些急性肠胃炎患者没有处理好疾病容易造成慢性腹泻,此类患者服用调节肠道功能药物可以收到良好疗效。
然而,有些慢性腹泻是疾病的“信号灯”,特别是止泻药效果比较差的患者,最好及时到相应的科室就诊,查明病因。
……据报道,安徽的王先生今年28岁,两个月前因急性肠胃炎住院治疗,但出院后一直有点腹泻,平均每天排便3次以上,总感觉肚子胀气,大便还不成形。
对此,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教授袁伟健指出,该患者有可能是急性肠胃炎后形成的肠道菌群失调或肠道功能紊乱,形成了现在慢性腹泻的表现。
其实在医学上,慢性腹泻有时间上的定义,一般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称为慢性腹泻。
如果像王先生那样,因急性肠胃炎没有处理好造成的慢性腹泻,服用活性菌类药物等调节肠道功能的西药,或者固本益肠片等中成药即可。
然而,有些慢性腹泻是疾病的“信号灯”,特别是止泻药效果比较差的患者,单单治疗腹泻却不针对病因解决根本问题,腹泻容易“卷土重来”,所以最好及时到相应的科室就诊,查明病因。
*1.*糖尿病*和*甲亢*可引起慢性腹泻,到内分泌科查查。
糖尿病引起的腹泻多呈顽固性、间歇性,发作时间可为几天至几周,间歇期可为数周至数月,约5%的腹泻病人同时有脂肪泻;而甲亢患者由于肠道蠕动快,消化吸收不良,所以大便一般呈糊状,且含有较多未消化食物。
*2.*尿毒症早期最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比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若出现胃肠道症状的同时,患者口气带有氨味,齿龈也常发炎,最好到肾内科查查。
*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可存在多系统受累,若受累消化系统,患者可有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水等症状。
如果早期出现疲乏无力、发热和体重下降,甚至皮肤有蝶形红斑,及时到风湿(免疫)科检查。
*4.肝、胆道、胰腺疾病与腹泻关系不浅。
其中,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肝癌并不少见,此外,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胰腺癌都有可能引起慢性腹泻。
腹泻的健康宣教内容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烂或水样,伴有排便急迫感和腹痛的一种症状。
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为了提高大家对腹泻的认识,以下是关于腹泻的健康宣教内容。
一、腹泻的病因和分类1. 病因:腹泻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肠道炎症、肠道功能紊乱等。
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 分类:腹泻可以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
急性腹泻一般持续不超过2周,慢性腹泻则持续时间较长。
二、腹泻的症状和表现1. 排便次数增多:腹泻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甚至超过正常范围。
2. 粪便稀烂或水样:腹泻的粪便通常呈稀烂或水样,失去了正常的形状和质地。
3. 排便急迫感:腹泻患者常常感到排便的急迫感,无法控制。
4. 腹痛:腹泻时常伴有腹痛,疼痛的程度和部位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5. 其他症状:腹泻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发热、乏力等症状。
三、腹泻的预防和治疗1. 饮食调整:腹泻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消化、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米粥、面包、香蕉等。
2. 充足饮水:腹泻会导致身体失水,因此患者应多喝水以补充体液,同时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含糖饮料。
3. 注意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可能传播病原体的食物或物品。
4. 适当用药: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抗菌药物或止泻药物来缓解腹泻症状。
5. 就医就诊:如果腹泻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就诊,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指导。
四、腹泻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1. 脱水:腹泻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严重时可能引发脱水,需及时补充体液。
2. 营养不良:腹泻会影响食物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应注意补充营养。
3. 避免滥用抗生素:腹泻常由感染引起,但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菌株的产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抗生素。
4. 注意个人卫生:腹泻传染性强,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传播给他人。
腹泻的最常见原因有几种腹泻是指每天排便超过3次,粪便量明显增多,便质稀薄或水样,并伴有腹部胀气、腹痛等症状。
其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 感染性腹泻: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都可以引起腹泻。
常见的病原体有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轮状病毒等。
这些病原体通过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进入人体后引起胃肠道炎症,导致腹泻。
2. 饮食因素:饮食不洁、不卫生、过量进食刺激性食物,如生冷食物、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都可能导致腹泻。
过度摄入咖啡因或酒精也可能刺激肠道蠕动,引起腹泻。
3.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化疗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破坏肠道中有益菌群,导致菌群失调,进而引起腹泻。
对某些人来说,摄入某些药物后也可能出现过敏反应,从而引发腹泻。
4. 肠道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功能障碍、吸收功能障碍和分泌功能障碍。
例如,肠道运动功能障碍会导致排便时间延长,肠道中水分吸收不足,从而引发腹泻。
胆酸盐结肠腹泻是指肠道不能正常吸收胆酸盐,导致腹泻。
胰脏分泌功能障碍也可能导致腹泻,因为胰脏酶的分泌不足会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5. 肠炎综合征:这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紊乱,其病因尚不明确。
患者可能经历腹泻、腹痛、腹胀、便秘等多种症状,但没有明显的炎症或器质性异常可见。
6. 肠易激综合征:这也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紊乱,其病因尚不清楚。
患者常常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的症状,伴有腹痛、腹胀等不适感。
在排除了这些常见原因后,还可能需要考虑其他原因,如肺型、脑型腺病毒感染、微生态紊乱、肠道肿瘤等。
总之,腹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感染性原因、饮食因素、药物反应、肠道功能障碍以及肠易激综合征等。
在处理腹泻病例时,医生需要全面了解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确定腹泻的确切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9种异常大便的性状及处理9种异常大便的性状及处理粪便,俗称“大便”、“屎”、“便便”、“臭臭”等,是人或动物的大肠排遗物,排出粪便,术语叫排遗,就是排除食物残渣滓的意思。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种异常大便的性状及处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9种异常大便的性状及处理1、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粘液,有时呈豆腐渣样,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2、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样,带有明显酸味。
这可能是由于婴儿摄入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如果排除孩子肠道感染的可能性,那么父母就应该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
3、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
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病。
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4、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粘液状。
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
只要给予足量喂养后,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5、大便恶臭如臭鸡蛋味。
这是提示孩子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
如果已经给孩子添加蛋黄、鱼肉等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等到孩子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辅食。
还可以给孩子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孩子消化。
6、大便变稀,含较多粘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时婴儿哭闹不安。
应该考虑是不是因为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7、大便为淘米水样,排便无腹痛,婴儿快速出现脱水、抽搐、休克等症状。
孩子患霍乱病的可能性比较大,必须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8、大便呈白色或陶土色,且伴有黄疸、瘙痒等症状。
首先考虑是胆道梗阻,应该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
宝宝常腹泻可能是食物过敏在儿童期,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许多原因都可以导致宝宝出现腹泻。
其中,食物过敏是一种常见而且容易被忽视的原因。
食物过敏是免疫系统对某些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异常反应,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包括腹泻。
食物过敏的症状食物过敏在婴幼儿中比较常见,其中腹泻是其主要症状之一。
除了腹泻以外,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1.呕吐:宝宝可能出现反复的呕吐,与腹泻同时出现,有时还伴随恶心感。
2.皮疹:部分宝宝可能会在食物过敏后出现皮疹,常见的有疹子、红斑等。
3.腹痛:宝宝可能会感到腹痛或胀气,这可能是肠道对食物过敏的反应。
4.进食异常:宝宝可能出现进食量减少、厌食或拒食的情况,这与腹泻和其他不适症状可能有关。
5.排便异常:除了腹泻,宝宝的大便还可能有其他异常,比如便秘、黑便等。
食物过敏的常见食物许多食物都可能引起婴幼儿的食物过敏,但以下食物是比较常见的过敏原:1.乳制品:乳蛋白是乳制品中最常见的过敏原,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皮疹等。
2.鸡蛋:鸡蛋中的蛋白质也是常见的过敏原之一,引起过敏的症状与乳制品类似。
3.小麦:小麦中的麦胶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宝宝可能在摄入小麦后出现腹泻等症状。
4.大豆:大豆中的豆蛋白也是常见的过敏原,引起的过敏症状包括腹泻、皮疹等。
5.坚果:坚果过敏也比较常见,包括花生、核桃等,引起的症状可能与其他过敏食物类似。
食物过敏的诊断和治疗如果宝宝经常出现腹泻以及其他可能与食物过敏相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皮肤试验:皮肤试验是常用的食物过敏诊断方法之一,通过在宝宝的皮肤上划痕或注射食物过敏原进行观察,以确定是否存在过敏反应。
2.血清IgE抗体检测:IgE抗体检测可以检测宝宝体内对特定过敏原的抗体水平,有助于确认食物过敏的存在。
3.食物消除法:食物消除法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将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从饮食中去除,观察症状是否有改善,以确定是否为食物过敏引起的腹泻。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2篇第一篇: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一)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
正确的诊断对于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地诊断患者。
一、病史询问病史是判断感染性腹泻的重要依据之一。
医生应该询问患者的病史,重点了解以下几个方面:1. 发病时间:感染性腹泻的起病通常较突然,患者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出现腹泻症状。
2. 就餐史:询问患者最近是否进食了未煮熟或有疑似污染的食物,以及是否饮用了未经消毒的水源。
3. 接触史:了解患者是否与有腹泻病史的人有密切接触,或是否参观了可能存在感染源的地方,如医院、托儿所等。
二、临床表现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各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特点:1. 腹泻:患者的大便次数增多,排便次数超过每日3次,通常伴有稀薄的便质。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血便或隐血阳性。
2. 腹痛:患者可能出现腹痛,疼痛通常为阵发性,并在排便后有所缓解。
3. 腹胀:由于肠道功能受损,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症状。
4. 发热:某些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引起的炎症反应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症状。
三、常见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的识别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较多,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常见的病原体有:1. 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耶尔森氏菌、志贺菌等。
2. 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
3. 寄生虫:阿米巴原虫、血吸虫、蠕虫等。
对于疑似感染性腹泻的患者,可通过分离和培养患者的粪便标本来识别病原体。
诊断感染性腹泻的标准需要医生根据病史询问、临床表现和病原体识别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病原体,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因此,准确诊断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第二篇: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二)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并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准确快速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和控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另外一种常用的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腹泻: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一天排便超过3次,且大便质地呈稀薄状。
腹泻的健康教育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并伴有腹部胀气、腹痛等症状。
腹泻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副作用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腹泻,预防和处理腹泻,本文将提供详细的健康教育。
一、腹泻的症状和原因腹泻的主要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腹部胀气、腹痛等。
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饮食不当、药物副作用等。
感染性腹泻常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食物中毒则通常是因为摄入了受污染的食物或水。
饮食不当,如摄入过多的油腻食物、生冷食物或不新鲜的食物,也可能导致腹泻。
此外,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放射治疗药物等也可能引发腹泻。
二、腹泻的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避免接触污染源。
2.饮食卫生:选择新鲜、熟透的食物,尽量避免生食,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饮用水要煮沸或使用过滤器净化。
3.合理膳食: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4.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过度饮酒和吸烟可能增加腹泻的风险。
5.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接触有病毒或细菌感染的人或物品,尤其是在疫情暴发期间。
三、腹泻的处理方法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因此需要及时补充。
可以饮用开水、淡盐水、果汁、椰子水等含有水分和电解质的饮品。
2.饮食调理:腹泻期间可以选择易消化、低脂肪、低纤维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煮熟的蔬菜等。
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
3.避免使用抗生素:如果腹泻是由抗生素引起的,应避免使用该抗生素或及时与医生咨询。
4.咨询医生:如果腹泻持续时间较长、严重程度加重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
四、腹泻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1.脱水: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严重时可引起脱水。
预防脱水的方法包括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过度活动、休息等。
4种腹泻症状要警惕
在多数人眼里,拉肚子是个很常见的小毛病。
但是,有时这个小毛病如果不注意,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癌症。
有4种腹泻症状可能就预示着癌症的开始。
1、晨起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肠癌
如果你经常出现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早上起床后腹泻等现象,要警惕是否是早期直结肠癌的症状。
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发生改变,是早期发现直结肠癌的重要指标。
如果患了直结肠癌,肿块及其分泌物会刺激肠道,使大小便规律的人突然变得大便次数频繁或明显减少,甚至出现黏液血便、脓血便、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等。
2、腹泻伴恶心、反酸:胃癌
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大便呈黑色,同时伴有食欲不振、体弱乏力,以及恶心、胃部灼热感、上腹隐痛或胀痛等症状时,要考虑是否患上了胃癌。
胃癌的早期表现常与一般胃肠炎等难以区分,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3、腹泻伴上腹部痛:肝癌
腹泻是肝癌不可忽视的症状之一,但无特异性。
若中老年人,特别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出现腹部右上方不适、肝区肿大、闷痛并逐渐加重,或食欲不振、逐渐消瘦的现象,一定要尽早到医院接受彩超、肝功、甲胎蛋白等检查。
因为这可能是肝癌的表现,0%左右的原发性肝癌在确诊前有腹泻的表现。
4、长期慢性腹泻:胰腺癌
当出现难以解释的上腹不适,反复腹泻、脂肪泻,消化不良,腰背部疼痛,以及非胆结石等引起的黄疸,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因为,部分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患者会出现腹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