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业小区秩序维护经典案例(中篇)

物业小区秩序维护经典案例(中篇)

物业小区秩序维护经典案例(中篇)
物业小区秩序维护经典案例(中篇)

◆流血事件即将发生----业主之间发生纠纷怎么办?

六月的一天,秩序员小殷忽然听到四号楼下传来激烈的争吵声:原来是某服装店的老板阿财向四栋业主梁先生催讨服装费。一开始两人只是争吵,但当阿财的家人及工人也加入阵团后,梁先生见自己势单力孤,害怕吃亏,就用手机打了一个电话。小殷由于正忙于劝架,对梁先生的举动并没有太在意。谁想不到十分钟,梁先生的朋友就乘车赶到,不问青红皂白,动手就打,连伤了阿财和几个工人。阿财一方见吃亏了,扭头就跑回家拿来了菜刀、铁棍等,叫骂着向对方冲去,一场流血事件眼看就要发生……。

小殷一看大事不好,一边用对讲机向班长汇报请求支援,一边迎向急红了眼的阿财,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双方之间。这时班长也带人迅速赶到,将阿财一方的人拦住,并强行缴下他们手中的菜刀、铁棍。

班长将阿财拉到一边,恳切的劝他依靠国家和政府来解决纠纷,不要意气用事,做违法伤人的傻事。阿财也认识到如果发生械斗,自己不仅不能追讨回钱,而且还有可能变有理为无理,所以就叫家人和工人停手,并随后向派出所报警。

最后在派出所的批评教育下,打人者向阿财及其家人道歉并补偿医药费,阿财也顺利的要回了被梁先生拖欠时久的服装费。

点评:

碰到此类事情,我们一定要有预见性,要及时报告上级,不要等冲突升级了,才想到找上级协助;在紧急关头,最重要的是提前制止双方的过激行为,只要当事双方不动用器械打斗,就有商量的余地,解决起来也比较简单,否则一旦打红了眼,失去理智,就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依法从事――业主请求帮助驱赶室内人员怎么办

一日,XX家园某业主王先生火急火燎地来到物业公司。一进门就大声叫喊,要物业公司帮忙,说他家原来那伙装修工人赖着不走,不让别人干活。秩序部主管一面安慰业主不要着急,一面安排秩序班长带人先到现场。

随后,秩序部主管陪王先生一起回家。只见业主房内有七八名装修工人和一名工头,另外还有一名被业主称为工头相好的女子。该女子情绪激动,百般纠缠。主管反复劝说数十分钟仍然无效。这时,业主强烈要求管理处帮助把人请出家门。

在此情形之下,秩序员们听从了业主要求,动手推拉那名女子出屋,当即遭到漫骂,但秩序员们坚持骂不还口,非常理智(物业管理人员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你不仁我就不义,否则有理也会变成无理)。其他几名装修工人也被劝出房间。那名女子被请出房外后,变本加厉,污言秽语跟业主对骂,并辱骂秩序员,还拨打110报警。

110到后,该女子态度仍很蛮横,毫无收敛之意,还与业主动了手。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110将该女子与那名工头一起带离现场,其后,王先生和秩序部主管也被叫到派出所作了问询笔录。一场风波总算平息。

然而,没想到事情过去两月后,该女子将业主王先生作为第一被告,物业公司作为第二被告,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恢复名誉(倘若当初在劝说其离开房间无效时,我们主动请有关部门来处理,事情的结局是否可能更好些呢?),后经法院判决:此事物业公司无过错。

点评:

业主是物业公司签约的服务主体,因此不能漠视他们的要求。但对他

们的要求,还是要先考虑一下是否正当、合法。

凡属正当、合法的,都应当尽力襄助。不过,在相助的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的处理方式,避免“帮了人家、害了自己”。

◆醉酒夜归人----业主深夜喝醉酒回来进不了家门怎么办?

今年2月的一天凌晨5点钟左右,XX花园秩序员小代正在当值,忽然发现有两个人摇摇晃晃的向D座走来,原来是D座6A的住户张先生,已醉的不省人事,而陪同的小姐却不认识。小代赶紧上前帮忙按6A的对讲门铃,但长时间连续按了三次都没有回应。

同来的小姐神情很紧张,再三叫小代帮忙。原来张先生在歌舞厅吃了摇头丸,又喝了大量的酒,加上本身就有肝炎,很容易出事。

小代马上呼叫班长赶到现场,俩人一起扶着张先生随小姐乘电梯来到6楼A的门口,但门铃响了很久都没有人应答。同来的小姐这时叫小代他们帮忙照顾张先生一下,等张先生的家人开门,自己先走一步,说怕挨骂,不敢见张先生的家人。

听该小姐这么说,小代意识到问题决没那么简单,如果她走后张先生万一出了什么事,责任谁来承担呢?所以小代礼貌的说出了自己的意见:要么一起留下来陪着张先生;要么由小姐将张先生带走。该小姐也可能觉得自己就这样一走了之不太妥当,就打电话给张先生的朋友,叫人帮忙将大门锁匙给送过来。

事情的结尾很简单:锁匙很快送到,一切都归于平静。

点评:

事情是很简单,但有一个细节要提醒大家格外注意:就是当小姐提出自己先走时,小代的即时反应非常正确。因为这位小姐是干什么的?与张先生是什么关系?他们到底从哪来?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对此我们一无所知,如果让她一走,张先生真的有个意外,谁的责任呢?或者张先生第二天醒来,说自己丢失了贵重物品,又不记得前一天晚上所发生的事情,那谁最后一个接触他,就成为被怀疑的对象,如果我们的好心被坏人所利用,那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胜似亲人——遇到走失的老人怎么办

秋天某日中午时分,XX物业管理分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都正要准备吃饭,只见秩序二班副班长王波领着一位老人走进办公室,大家忙起身上前询问。不料老人说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话,搞得工作人员一头雾水,只好转而问起了王波。

原来王波例行巡逻时,在1号楼的三层发现这位老人在不停地敲击着电表箱的门,觉得很蹊跷,便上前询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不曾想老人忽然漫无边际地说了一句:“这楼梯的门怎么打不开了,我怎么回家呀?”

王波更觉奇怪,猜想这位老人可能在精神上有毛病,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走错了房间?他脑海中快速闪动,忽然想起老人是住在1609室的,平常自己根本就不出家门,只有在家人陪伴下才会出来散散步(所有物业管理人员都应当熟悉小区业主的基本情况,这样遇到一些意想不到问

题,处理起来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周折)。

于是,王波亲切地对老人说:“您家不在这儿,我带您回家吧!”他搀扶老人来到1609室,按了很长时间门铃,然而里面始终无人应答。没办法,只好将老人领到办公室。

弄清事情原委后,分公司经理连忙吩咐工作人员把业主档案拿出来,找业主的电话号码给业主打电话。与业主取得联系后,工作人员仍顾不得吃饭,给老人倒水,与老人聊家常(无论长幼尊卑,善待所有业主,体现了良好的职业修养和服务意识)。虽然老人的话,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根本听不懂,但大家还是很耐心地微笑着陪伴着他。

过了一刻多钟,业主来到办公室,看到因迷路走失的父亲安然无恙,和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一个一个紧紧握手,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多亏你们这么负责,照顾我父亲,他有点老年痴呆症,脑子胡涂,如果真的走失了,可就麻烦大了。”

点评:

人口老龄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住宅区物业管理中,如何关爱老人,已经成为物业公司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解决得好,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管理服务水平,而且还能创造新的商机。

◆情在理中——熟悉的租/住户要违规搬出物品怎么办

一次,XX广场某单元一位平时与大堂秩序员关系很好的吴姓租住户要搬出家具。

秩序员主动上前搭话:“吴先生您好,请您出示搬出物品放行条。”

吴先生说没有放行条。秩序员就向他解释,按照管理处规定,凡搬出物品都必须经业主同意并由管理处开具放行条后,才允许搬出。

吴先生于是到了管理处,但由于手续不全未能开来。

随后,吴先生回到大堂,再叙友情,想借助关系将物品搬走,被拒绝后勃然变色,表示要硬性搬出。

秩序员立即招来秩序班长,一起做吴先生的工作。两人首先感谢吴先生一贯支持管理处工作,并特别提到他捐款帮助管理处开办娱乐场所(谈话切入十分巧妙,起码让其首先有了这样的感觉:往日的好依然记得,今日的事自然不是有意刁难),然后耐心解释管理处搬出搬入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严肃性,同时表示只要他按规定办好有关手续,不仅马上放行,还可以组织同事帮助搬运东西(违反制度的不能通融,符合规定的尽力帮忙,该说到的说到了,能做到的做到了,入情入理)。

秩序员合情合理的劝说,令吴先生为之所动。他连道“对不起”后,委托秩序员帮助照管已经搬下楼来的物品,心情舒畅地去办理有关手续。

点评:

执行规章制度,应当不讲情面,一丝不苟。但不讲情面,并不一定就会伤了感情。不是简单地用规矩去卡事主,而是满腔热忱地引导和帮助事主按规矩办事,这样才能让彼此双方更受益。

◆百密无一疏——租/住户伪造业主同意搬出文书怎么办

某天下午,XX大厦A幢租住户梁先生来到管理处办理搬出手续。负责这项工作的陈小姐礼貌地询问他有无业主的文书,谁知梁先生一脸茫然,似乎还不知有此要求。

陈小姐耐心地给他解释:为了切实保障业主的利益,xx物业规定租住户搬家时,必须提供“业主在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上写明同意租住户搬出字样并亲笔签字”的书面意见,才能放行,梁先生说马上回去联系业主。

第二天一早,梁先生把业主同意搬出的文书交给陈小姐。细心的陈小姐在验看身份证复印件及文书无误后,又调出业主档案核对,经反复对照比较,发现业主签名笔迹有异。她灵机一动,找个托词支走梁先生,抓紧拨通远在香港的业主的电话(查验仔细,处理巧妙,这不仅反映了高度的责任意识,而且反映了良好的职业素质)。

真相很快就搞清楚了:原来梁先生已经拖欠业主8个月的房租,业主一直联系不着他。梁先生提供假文书无非是想骗过管理处,搬出物品后一走了之(可见租住户搬出物品必须有业主书面许可,虽然给各方都增加了麻烦,但惟此才能避免恶意逃租)。业主迅速从香港赶到深圳,找梁先生清算了房租。事毕,业主来到管理处表示谢意,这位业主感慨地说:“你们真不愧是一流的物业管理公司,我们很放心。”

点评:

日常物业管理中遇到的大多是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实际上小事不小。一个环节上的一个轻微疏忽,往往都可能铸成难以弥补的大错。所以必须事事用心,事事精心。

◆外来人员要搬东西离开小区怎么办?

一天,某小区来了几位探访A5栋某单元某室的访客。当值的门岗秩序员在验证登记放行后,感觉到来者神情有异,便暗中告知班长对访客进行监控。按理说访客应当通过单元门上的对讲请室内帮助开门,可他们来到A5栋某单元门前,为首者竞掏出锁匙径直把门打开了。

尾随过来的班长发现当即上前予以制止,并一再追问钥匙的来源。访客讲:该房业主欠他们的钱,愿用房间内的物品抵债,钥匙就是该业主给的。秩序班长顿生疑窦,不久前业主刚刚将这套房子连同家私借给其表弟用,怎么会突生变故呢?看来其中一定另有蹊跷(常言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其实"社区虽小、也无奇不有",遇到蹊跷事,要多个心眼儿,问个为什么)。

于是,秩序班长向他们讲清"搬出物品须有业主直接认可"的管理规定,请他们先到管理处稍事休息,等待管理处确认。然后马上打电话找业主求证,业主一听连忙叫管理处暂不放行,随即急匆匆从外面赶来。待双方一见面,准备搬东西的访客顿时傻了眼,连说此业主非彼"业主"(双方当面一对质,看似错综复杂的问题当即真相大白,这就是俗话说的"树怕剥皮、人怕见面")。

原来,该业主己将此房连家私整套出租,对管理处则声称是自己表弟借住,以避免办理出租登记手续,逃避纳税,结果租户在外面欠人钱款,想用房屋内的家私抵债后一走了之。管理处当即证实在场的才是真正的业主,而该业主也再三强调欠钱的是租户,租户无权处理自己房内的一切物品。最后,准备来搬东西的访客只好悻悻然地空手而归。

点评:

中国人大多都信奉"平安是福",所以业主在物业管理中首先关注的是安全问题。说起安全管理也算不上难以掌握的高、精、尖技术,然而一些物业公司就偏偏在这个上面常常出现问题,原因何在?

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只要相关人员能够细心、细心、再细心,切实担负起各自的责任来,许多问题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寻踪辨迹— 商场业主(租户)物品被盗怎么办

某日中午,XX大厦秩序员X象往常一样在商场内巡视,突然听到有位小姐大叫:“这有小偷,有小偷,快来抓小偷呀……”他来不及细想立刻跑了过去,那位小姐告诉他手袋被人拿走了。秩序员X立即搜巡整个商场大厅,但没有发现可疑之人。秩序员X立即想到了洗手间(熟悉值守范围内的地形地物,是对秩序员的起码要求)。

当他快速来到洗手间通道前时,发现那里有个16岁左右的男青年正靠墙蹲着,腰间挎着一只黑色小旅行包,身后的墙角还放着一个精巧女士提包。秩序员X立即联想并感觉那可能就是那位女士失窃的手袋。那人眼睛东张西望,见到附近有秩序员就神色慌张起来。

秩序员X凭着职业敏感和平时培训中学到的识别犯罪分子的知识,判断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小偷,于是走上前询问。

那名男青年见状赶紧站起来,拔腿就要溜,说时迟那时快,秩序员X 疾步上前将其当场抓获。

经查明,这名嫌疑人就是刚才偷包之人。秩序员X押着扒手当面把手提包还给失主。失主打开一看,里面所有物品均不在了。秩序员X令扒手打开他腰间的黑色旅行包(千万别忽略令其自己打开皮包这一细节,秩序员没有贸然搜身,反映了清醒的依法行事的意识)。结果失主价值约3仟元的手机、信用卡及各种证件等全部在扒手包里。

“太感谢你了!”,当失主收回自己的物品时,无限感激地对秩序员X说:

然后秩序员X与失主一起(和失主一起扭送相当重要,这为公安机关做进一步调查处理,提供了证人和证据),将扒手扭送到南塘派出所。

点评:

安全需求是客户的基本需求,所以安全管理也是物业管理的基本环节。这就要求秩序维护人员训练有素,具有良好的反映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危而不乱,忙中见细

某花园单身公寓有一对年轻夫妇,因感情不和经常闹矛盾,管理处曾多次给予协调和劝说,但因住户主观原因,一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协调和劝说还是必要的,既可以缓和两夫妻的矛盾,又可以让其他业主感受到管理处把工作做到了细处。) 一天晚上九点多钟,女户主趁丈夫不在,将房间所有窗户及房门关闭,打开煤气阀,想通过自杀来解决无休止的争吵。

当晚,巡逻的秩序员巡查至该楼层(秩序员巡逻到位),闻到有些许的

煤气味,便迅速查出了发生煤气泄漏的房间号码,并通过对讲机与中控室取到联系,自己则有礼貌地叩响该户房门(以防因错误判断加之动作过激给业主生活带来不便)。

在听到房内有呻吟声但没有人开门后,便及时向中控室秩序员报告这一情况(训练有素,工作有条不紊)。中控室秩序员在接到巡逻秩序员的报告后,立即通知秩序主管。

秩序主管带领秩序员及维修工迅速赶赴现场(考虑周全,人员调度得当)。维修工将门锁撬开后,工作人员进房内。秩序主管叫大家千万不要开灯,以免引起煤气爆炸(具备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并指挥维修工关闭煤气阀门、打开窗户,另一方面以最快速度找到业户,将其送至通风效果良好的地方。此时,该女户主已经口吐白沫,奄奄一息。

秩序主管引导工作人员为伤者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自己用手机拨打120医疗急救电话及辖区派出所电话,还安排中控室的秩序员与女业户的先生联系(不仅考虑到及时挽救伤者性命,而且考虑到有刑事案件的可能性)。派出所通过伤者亲笔书写的遗书和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女户主为自杀。医院方面也因管理处发现和抢救及时,挽救了业主的生命。

事后,夫妇俩对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赞扬了管理处在处理问题上所做的工作。管理处趁此机会对夫妻俩的关系给予进一步的协调(抓住时机,以活生生的实例来说服业主)。直至今日,该户夫妻俩和睦相处,并非常支持管理处的日常工作。

点评:

从管理处各岗位工作人员在处理这一问题的过程可以看出:秩序维护

工作只有平时训练有素,遇事方能不乱,从而使问题以迅速解决,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头脑清晰,考虑问题细心、周全,人员安排得当,才能化险为夷,圆满处理突发事件。

◆醉酒违规婉言纠正

一个晚上,月朗星稀。接连几声异响,惊醒了静寂的海滨广场,也吸引了当值的中海物业海滨管理处秩序员的注意。循声看去,原来是一群外出游玩的夜归人,正以比赛踢翻消防通道的路标取乐。

秩序员有礼貌的上前制止,但最活跃的三个人脚步踉跄,以挑衅的口气拒绝合作。这三个人满嘴酒气,已呈醉态,恐怕一时难以理喻。做出判断后,秩序员一边善言相劝,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避开锋芒,劝说另两位同行者:"麻烦您们扶他们回去早点休息,别碰着哪儿伤了,对谁都不好。"说完即俯身将一个个被踢倒的路标扶起来,放置好(没有硬性要求捣乱者自己去恢复原状,此时此地,是种恰当的选择,它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冲突)。善意的劝慰和无声的行动,打动了两位清醒的同行者。俩人转而劝阻三位醉酒滋事的同伴,一起悄然离开。

点评:

人们常说"打酒找提瓶子的要钱",很多时候大家都是按照这个常理处理问题,但未必时时灵验。像本案例中,你能找醉酒的人来要"钱"吗?亦不妨换个思路,先避开锋芒,做做“外围”或“周边”的工作,请他们出面协助,效果可能会更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