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效果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0.18 KB
- 文档页数:2
神经内科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探寻【摘要】目的:为入神内患者行舒适护理,分析取得了怎样效果。
方法:从2022年1月--2023年1月入神内治疗的患者为例,合计15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79例,其中观察组行舒适护理,比照组行传统护理。
比较组间护理价值。
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比照组,96.20%>86.08%,P<0.05,有临床统计学价值。
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积极推广和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舒适护理;应用神经内科是医院中至关重要的科室,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癫痫、重症肌无力等重大疾病。
这些疾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患者的家庭和社会也带来沉重的负担[1]。
特别是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他们在治疗后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康复过程,此时需护理人员辅助干预提升护理总体护理质量,为此,本文从2022年1月--2023年1月入神内治疗的患者为例,合计158例,分析实施舒适护理后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从2022年1月--2023年1月入神内治疗的患者为例,合计15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79例,其中观察组中男40例,女39例,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76岁,中位数(51.00±16.50)岁。
比照组中男33例,女46例,最小年龄26.5岁,最大年龄76岁,中位数(51.25±16.25)岁。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并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比照组中患者以传统护理为主,侧重生命体征监测。
观察组中患者以舒适护理为主,其一,构建舒适环境,在一个舒适、整洁的环境中,患者能够感受到宁静和放松,从而有助于修身养性,保持愉悦的情绪。
其二,情绪舒适干预,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
一旦发现不良情绪出现后,可以通过调整舒适体位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疲劳感,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
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神经内科患者护理是一项复杂而且需要高度专业知识的工作,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提供有关护理服务的改进建议。
1.引言护理服务的质量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十分关键。
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
深入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2.优质护理服务的特点优质护理服务具有以下特点:(1)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护理方案,全方位满足患者的需求。
(2)细致入微:护士应该关注患者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3)信息共享:护士应该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患者的病情,获取医生的指导。
(4)专业知识: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患者的各种情况。
3.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1)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个性化护理、细致入微的关怀和沟通,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2)促进康复:护士通过对患者的耐心指导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3)减少并发症: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并发症,减少疾病的进展。
(4)改善护理效果: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
4.优质护理服务的改进建议(1)加强专业培训:提升护士的专业水平,增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护士应该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沟通患者的情况和护理措施。
(3)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护理质量评估:定期对护理服务进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运用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112例患者,时间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56例,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神经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为(7.03±1.28)分,相比于对照组的(11.68±1.53)分明显更高(t=7.189,P<0.05);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自理能力、认知能力、肢体活动、语言表达及劳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21%,与对照组的83.93%相比优势显著(χ2=7.264,P<0.05)。
结论舒适护理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舒适护理;神经内科;运用引言神经内科包括的疾病类型有很多,且病情相对较为复杂,不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偏头痛,同时也包括痴呆、癫痫、三叉神经痛等。
其中,大多数疾病均可能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可能性较大,给患者的生理与心理上均带来了较为严重的不适感。
因此,在实施神经内科护理的过程中就应该做好心理、生理、精神状态等全方面的护理,以保证患者的舒适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其预后。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112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51~78岁,平均(63.43±2.59)岁;出血量28~71mL,平均(42.37±4.86)mL。
观察组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52~79岁,平均(64.02±2.52)岁;出血量30~73mL,平均(43.11±4.73)mL。
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效果分析跌倒是指不经意间或意识清醒时,患者失去平衡或跌倒在地的意外事件。
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来说,他们常常伴随着一些疾病或症状,如肢体无力、肢体麻木、平衡障碍等,因此他们更容易发生跌倒。
跌倒不仅会造成身体的损伤,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骨折、颅脑损伤等,进而增加住院时间和经济负担。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神经内科患者跌倒非常重要。
为了预防神经内科患者的跌倒事件,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包括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提供安全环境、进行教育指导等。
这些干预措施的效果可通过比较跌倒事件的发生率和跌倒后的损伤程度来评估。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效果分析。
评估患者跌倒风险是预防跌倒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意识水平、行动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护理人员可以了解患者的跌倒风险水平,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研究表明,通过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并针对性的进行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率。
统计数据显示,在综合护理干预前,患者的跌倒发生率约为30%,而在干预后,这一比例下降到了5%左右,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有效地降低了神经内科患者的跌倒风险。
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是预防跌倒的关键措施之一。
根据评估结果,护理人员应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包括加强患者的身体锻炼、提供辅助设备、规划合理的活动时间等。
研究表明,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跌倒事件。
针对肢体无力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配合物理治疗师,开展适当的康复训练,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针对平衡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安排定期的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跌倒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供安全环境也是预防跌倒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来说,提供安全的环境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跌倒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病房的整洁,清除走道上的障碍物;为患者提供稳固的步行辅助器具,如手杖、拐杖等;安装滑嘴桶、床栏等安全设施;提供充足的照明等。
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韩莉红摘要:舒适护理作为一种强调给予病人整体化、个性化的一种护理模式,在实际中进行应用的核心目标也主要体现在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基础上,也让患者得到心理安慰和身体舒适。
在现阶段,我国对于舒适护理的研究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舒适护理作为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对提高我国综合护理水平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对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舒适护理;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分析;探讨在1995年,舒适护理这一概念被美国的Kolcaba学者提出来,并且认为舒适护理是实施整体护理追求的最终结果,在临床护理中进行应用可以为病人创造更为舒适的状态,促使患者身体、精神、心理等保持在良好状态中,对病人治疗和康复也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1]。
在本文中,从舒适护理的基本概念及意义出发,对舒适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1舒适护理内涵及意义1.1舒适护理内涵舒适护理内涵中主要包含了身体舒适、精神慰藉和心理安慰以及社会舒适四方面内容,其中身体舒适主要体现在病人对身体舒适方面的需求;精神慰藉主要体现在信念、信仰等为病人带来的舒适;心理安慰更多的体现在病人的心理感受上,所涉及到的内容有较为平和的心理状态、愉快的心境等等;社会舒适则主要表现在家庭、人际关系等层面为病人带来的舒适感[2]。
1.2对舒适护理开展研究的重要意义在当前,加大对舒适护理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顺应医学发展,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背景下,人们对于健康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健康生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舒适护理的出现,它所体现出的“以人为本”理念,可以有效解决病人健康问题;(2)延伸和拓展整体护理内涵,无论是对病人开展整体护理,还是对病人开展舒适护理,其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只是整体护理更多的是强调对病人全身心进行护理,而舒适护理则更能够体现出直观化和个性化;(3)提高护理综合质量和病人护理满意程度,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的发展,各大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舒适护理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的综合质量,医患、护患之间的矛盾也会进一步减少[2-3]。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39)和对照组(n=39),实验组在住院期间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神经内科一般护理程序,观察护理效果,并对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两组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及满意度评估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将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9)和对照组(n=39),实验组在住院期间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包括:环境,患者体位、生理、心理及社会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神经内科一般护理程序,一段时间后,观察护理效果即比较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对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两组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及满意度评估比较。
实验组:(1)生理舒适护理:神经内科患者常有偏瘫等肢体运动障碍,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清洁工作,协助患者洗漱、穿脱衣裤、排泄、下床活动等;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常卧床休养,要加强对患者口腔和皮肤的清洁工作,经常变换卧位,每2小时一次,更换体位时动作轻柔,缓慢,切忌拖、拉、拽、猛等动作,使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置,保持肢体的舒适,定期擦拭皮肤,帮助患者翻身,防止生褥疮;对于疼痛患者,护理操作要动作轻柔,给予语言安慰,严重时遵医嘱给患者服用适量止痛药物;饮食以清淡为主,食物易于消化,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利于机体的恢复,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
(2)心理舒适护理: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时间长,常有肢体运动和语言表达障碍,与外界交流减少,在遇到挫折和疾病痛苦时,常会丧失疾病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应该主动、耐心与患者交流,使其心理达到平衡,使患者产生满意感、安全感、被尊重感。
(3)环境舒适护理:患者需要静心养病,为此护理人员应该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温暖、整洁的病房环境,进出病房脚步轻盈,不在病房内外大声喧哗,同时还要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定期进行消毒,针对老年人的个人喜好还可在病房内摆放植物,既修身养性还可净化室内空气。
简述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特别是在神经内科护理方面,更需要体现人性化、舒适化的护理服务。
舒适护理是一种以关注患者的舒适感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强调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温暖、关爱和尊重,为患者创造舒适愉悦的环境,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一、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神经内科疾病常伴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
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康复。
因此,神经内科护理中应该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
例如,可以定期与患者进行心理咨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创造舒适的治疗环境神经内科护理中患者可能面临睡眠障碍、肌肉萎缩、疼痛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护士需要创造舒适的治疗环境,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例如,可以给患者提供柔软的床铺和优良的被褥,使患者有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另外,护士还可以通过疼痛管理、呼吸训练等方式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病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三、加强患者与家属互动神经内科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家属对于患者的治疗进展和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护士需要加强患者和家属之间的互动,建立互信、互助、互动的关系。
例如,可以定期邀请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计划,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
另外,护士还可以引导家属帮助患者开展锻炼和活动,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促进康复。
四、提高自我护理意识神经内科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和康复,因此,患者也需要学会自我护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护士可以帮助患者制定自我护理计划,教授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康复器材和药物,如何预防并发症等,提高患者的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效果分析神经内科患者跌倒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颅内出血、骨折等。
预防神经内科患者跌倒是非常重要的。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健康和环境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预防患者跌倒。
本文旨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神经内科患者跌倒方面的效果。
一、综合护理干预的内容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护士通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行走能力、认知功能和用药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患者的跌倒风险等级。
2.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跌倒风险等级和个体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对患者的生活方式、锻炼方案、营养状况和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干预。
3. 护理干预实施:护士根据护理计划的内容,对患者进行定期护理干预,包括协助患者进行锻炼、进行认知训练、定期评估患者的用药情况等。
4. 营造安全的护理环境:护士对医疗单位和患者的住所进行环境评估,发现和消除潜在的跌倒危险因素,例如防滑地毯的铺设、床边的扶手安装等。
二、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效果1. 降低跌倒风险:通过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定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
对于高危患者,可以采取卧床休息、协助行走等措施,有效地预防其跌倒发生。
2. 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包括对患者的直接护理,还包括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
通过教育患者正确的行走姿势、提醒患者定期进行锻炼等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其跌倒的风险。
3.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护理干预注重全面的护理,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还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
通过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克服跌倒的恐惧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实施难点1. 护理干预的持续性:神经内科患者跌倒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持续的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舒适护理64例护理心得发表时间:2016-07-22T14:35:12.34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7期作者:韩靖[导读] 探讨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当中的应用价值。
哈尔滨锅炉厂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6【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当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64例于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并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度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以及费用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患者焦虑程度与满意度方面,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融洽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顺应了整体护理的发展,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舒适护理;护理体会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人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舒适护理的目标,是使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以及社会观念上,达到身心愉悦的状态,或缩短不愉快的时间,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由于神经内科当中绝大多数患者均为高龄老人、肢体不便、语言功能障碍等患者,均病程较长,恢复速度较慢,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为了促进神经内科患者的尽快康复,降低神经内科疾病的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要求神经内科的护理要向舒适护理的向发展,因此更需要在临床当中应用舒适护理对患者的身心痛苦进行缓解,提高患者痊愈的几率。
舒适护理最初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用于临终患者,目前在手术室等外科应用较多。
近年来,我院对住院的神经内科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举措,取得了令人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64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 4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范围在,45-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5±8.5)岁,病情方面,34例脑梗死、12例脑出血、8例颅脑损伤、8例脑血管病以及2例癫痫。
患者舒适度改变的效果评价浅谈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通过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来推广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方法:从我院神经内科自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的住院患者中选择120例患者,将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各60例患者。
观察组组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对照组则采取普通的护理方式。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满意程度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中有极大的临床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舒适护理神经内科;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
舒适护理(comfortcave)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是台湾人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
舒适护理模式又称为“萧式双C护理模式”,他认为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舒适为考虑重点,使基础护理更加注重舒适以及病人的感受。
在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期间,我科开展了舒适护理,有效地提高了住院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的120名住院患者。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60例(n=60),对照组组患者60例(n=60)。
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38例。
患者年龄在25-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6岁。
患者体重女性体重平均为61.1斤,男性体重平均为71.8斤。
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在23-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8岁。
患者体重女性体重平均为59.9斤,男性体重平均为71.3斤。
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康复护理的研究发布时间:2022-10-31T09:04:55.366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8期作者:吕莹[导读]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吕莹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50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 96 例脑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按医院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 95.83%,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 85.42%,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评分(Fugl-Meyer)、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基本相同(P>0.05);护理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且 Fugl-Meyer、Barthe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0.4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3%,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卒疾病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高了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康复护理;神经缺损;并发症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以 2021年 1 月至 12 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 96 例脑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 CT、MRI影像学诊断证实。
按患者入院顺序,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8 例。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主要是按照医院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干预,包括:(1)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鉴于脑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必须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观察,及时把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并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指导患者采用多种有效的途径,发泄出不良情绪。
舒适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06T11:53:38.173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9年2期作者:吴各爱[导读] 探讨在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吴各爱
平江县第二人民医院湖南岳阳 414500 【摘要】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120例神经内科患者参与本次的研究,随机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较之研究组患者,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开展过程当中,将舒适护理服务应用其中,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极高。
关键词:神经内科;舒适护理干预;护理效果;研究
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尤其是医院的护理工作。
就现阶段的临床护理工作而言,其最为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常规传统的护理操作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舒适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理念,通过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保持一种愉快的状态。
基于此,本文就舒适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120例研究对象来自我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39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6±3.9)岁,疾病分类:21例患者患有脑出血,18例患者患有脑梗死,13例患者患有脑血栓,8例患者患者患有癫痫;观察组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38-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1±3.6)岁,疾病分类:23开患者患有脑出血,17例患者患有脑梗死,14例患者患有脑血栓,6例患者患有癫痫。
两组患者经确诊后均满足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一般临床资料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组间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中的60例患者护理为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为: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健康宣教、皮肤护理等等。
观察组中的60例患者的主要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舒适护理干预应用其中,具体方法为:①环境护理干预。
对于神经内科患者而言,其无论是治疗还是康复,都需要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在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环境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一个整洁、安静且舒适的病房环境,在进出病房时,医护人员应尽量将脚步放轻,并在与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尽量保持轻柔的语言,严禁在患者病房内大声喧哗。
医护人员应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并定时对患者病房进行消毒。
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的喜好,将绿植摆放在病房当中,以此来为患者提供一个富有生机的环境[1]。
②疼痛护理干预。
医护人员在开展临床护理过程中,其相关护理操作应尽量保持温柔,同时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对患者的体位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此外,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此来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
③心理护理干预。
在患者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将患者的疾病类型、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告知,并在此基础上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将一些成功康复的案例故事分享给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此外,相关医护人员还应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的心理诉求,需要注意的是,在与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应尊重并保护患者的隐私[2]。
④社会护理干预。
在神经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家庭情况、人际交往以及经济实力进行充分的了解,并鼓励患者的亲朋好友来医院进行探视,并在探视过程中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谈,以此来促进患者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经过护理后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工具为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值小于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舒适度组间对比在护理舒适度方面,常规组中感觉非常舒适的患者15例,舒适患者25例,一般患者11例,不舒适患者9例,舒适率为85.00%;研究组中感觉非常舒适的患者34例,舒适患者15例,一般患者10例,不舒适患者1例,舒适率为98.33%。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的组间对比存在着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组间对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常规组中对比本次护理非常满意患者23例,满意患者27例,不满意患者10例,护理满意率为8
3.33%;研究组中对于本次研究非常满意患者34例,满意患者25例,不满意患者1例,护理满意率为98.33%。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常规组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就神经内科而言,其患者人群主要是以老年患者、失语患者以及偏瘫患者为主,并且患者大多具有患病时间长、恢复速度慢、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等特点,这样就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尤为严重的影响。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患者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的必要的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舒适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现代化护理干预模式,其核心为“以人为本”,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生理及心理始终保持一种愉悦状态。
将其应用到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也同样具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本文主要对舒适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的具体效果进行了的探究,将12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结合舒适护理干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患者各项指标对比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舒适护理干预应用到神经内科护理过程当中,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护理结局,在提升患者护理舒适度以及满意度方面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郑秀陈.舒适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8):128.
[2]宋玉新.舒适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0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