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38.65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概述 (2)

1.1基本概念 (2)

1.2流行病学研究 (2)

1.3临床表现 (3)

2.致病因素 (3)

2.1创伤事件 (3)

2.2易感因素 (4)

3.诊断与评估 (5)

3.1诊断 (5)

3.2评估 (6)

4.治疗与预防 (7)

4.1心理治疗 (7)

4.2药物治疗 (7)

4.3预防 (8)

参考文献 (9)

创伤后应激障碍综述

社会冲突、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disorder, PTSD)已经成为影响创伤救治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干扰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许多人产生了焦虑、抑郁、恐惧、反复不能忘记痛苦、出现回避行为等症状。这就使得对创伤后应激障的研究越发显得重要。

1.概述

1.1基本概念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非同寻常的威胁或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强烈的恐惧感、无助或厌恶等严重的心理反应(Nolen, 2005),至少会持续一个月,其特征为创伤或灾难性事件后长期存在的焦虑反应,主要症状为持续的警觉性增高症状群、反复发生的闯人性再体验症状群、反应性麻木症状群(David, n.d.)。

PTSD可引起明显的职业、心理和社会功能残疾,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家庭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破坏性影响,也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

1.2流行病学研究

据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APA)统计,美国PTSD的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至14%,平均为8%,个体终生患病危险性达3至58%,女性PTSD患者终身患病率高于男性,约是男性的2倍(Breslau, 2001),原因在于伤害女性的暴力袭击的发生更为普遍,如,性侵犯、身体伤害。普通人群中50%以上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曾暴露于创伤事件,并不是所有的创伤幸存者都

会发展为PTSD,普通人群中PTSD的患病率为7.8%。女性创伤暴露率为51.2%, PTSD的患病率为10.4% ;男性创伤暴露率为60.7% , PTSD的患病率为5.0%。

一般说来,不同的人群或个体,不同应激事件所致P'TSD的患病危险性亦不相同。调查发现,经历过满足诊断标准的创伤性事件的人,患有P'TSD的比率如下:强奸,32%;其他性攻击,31% ;躯体攻击,39%;家人或朋友被杀,22 %;其他犯罪的受害者,26 %;非犯罪类的创伤(天灾人祸,事故,受伤等等),9%(Gilliland & James, 1998)。

我国军队医务工作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军人PTSD患病率为0,485%,其中,陆、海、空军和学员的P'TSD患病率分别为0.484%, 0.58%,0.84%和0.227 %,特殊兵种或在执行抗灾任务后的军人P'TSD发病率显著高于和平时期军人P'TSD 横断面调查的结果(王, 崔, & 陈, 1996)。

目前,我国由自然灾难和突发事故引起的心理创伤已引起心理学界重视。有些流行病学研究报告的数据,如张本等(张, 王, & 孙, 2001)对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的P'TSD的调查显示发病率为23%。徐唯等的研究表明,特大爆炸事故后P'TSD的发生率高达78.6%。

1.3临床表现

PTSD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组(Nietzel & Wakefield, 1996):第一组为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如,侵人性的回忆和反复出现的噩梦;第二组为保护性的反应,如,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和情感麻木;第三组为高度警觉的症状,如,惊跳反应和过度警觉。

2.致病因素

2.1创伤事件

PTSD最初起源于战争创伤后,其原因通常为异乎寻常的战斗事件。后来战争创伤的概念扩展到其他事件,如,大的灾难、躯体的攻击、暴力性侵害等。成为病因的压力可以是来自躯体的或情感的,可以是单独的或重复的,范围可以从自然灾害、事故到刑事暴力、虐待、战争,这种压力既可以是直接经历,如,被打伤,也可以是间接经历(Nolen, 2005),如亲眼目睹他人死亡或受伤。而有关症状可以立即出现,也可以延迟发作,如在事件发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出现(Butcher, Mineka, Hooley, & others, 2004)。还有一些人经历了长时间的精神痛苦,在没有特殊事件发生时也会出现PTSD。近年来个体的主观反应和发生在所爱之人身上的事件也可成为PTSD的应激源。此外,在目击或抢救该事件的过程中也会产生PTSD的应急源(Yehuda, Halligan, & Bierer, 2001)。DSM一W 对应激源重新定义后增加了体验到的应激事件的数目,许多医学事件,如,孕妇生产、流产、患癌症或住院等也可导致PTSD。还有一些人经历了长时间的精神痛苦,在没有特殊事件发生时也会出现PTSD。

2.2易感因素

常见的易感因素有:精神障碍的家族史与既往史,家庭社会因素,性格内向及有神经质倾向,职业特征等。这些因素均增加了个体在创伤后患应激障碍的可能性(马, 王, & 谭, 2004)。

研究表明,PTSD患者家族史中精神障碍发病率是经历同样事件未发病或无此经历者的三倍(Xian et al., 2000)。在双胞胎研究中,PTSD患者的同胞较创伤后未患PTSD的同胞PTSD发病率增高(True et al., 1993)。

童年期创伤使PTSD的发病率增高(Baker & Shalhoub-Kevorkian, 1999)。创伤来自家庭、同龄伙伴及社会,其中家庭暴力是PTSD重要的、普遍的易感因

素,它可以导致受害儿童发生PTSD或使该儿童在以后成为PTSD的高危个体。

病前某些人格障碍,如,依赖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以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均可妨碍人们成功应对创伤而导致PTSD。病前患其他焦虑谱系障碍的人对PTSD高度易感。对创伤曾有相似经历的人也易患PTSD(Mayou, Bryant, & Ehlers, 2014)。

另外,研究表明,消防、公安、执法、灾难营救、维和人员、危机干预工作者,司及急诊医务人员(徐 & 张, 2005)易患创后应激障碍。

3.诊断与评估

3.1诊断

随着有关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也经历了相当大的修改。PTSD的诊断标准首次出现在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II, 1980)中,并将其列为焦虑障碍的一种,其主导情绪为恐惧和害怕。1987年的DSM一111一R和1994年出版的DSM一W对其诊断标准进行了修改和扩充。1993年PTSD正式纳入《国际疾病分勤第十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0)。《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标准》第三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CCMD-3)首次使用这一名称,并把它纳入应激相关障碍。

创伤事件后个体出现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如侵人性的回忆和梦魔)、保护性的反应(如回避与情感麻木)、高度警觉三种主要症状,持续超过一个月以上,而且带来了明显的痛苦,或者造成个体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受损,可被视为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