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电解着色工艺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845.67 KB
- 文档页数:12
不锈钢化学法着色不锈钢着色不仅能提高其表面耐磨性和耐蚀性,而且还能赋予不锈钢表面各种颜色,美化环境。
近年来在各个领域,随着不锈钢大量普及,应用范围不断拓宽,不锈钢着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纵观国内外对不锈钢工艺的研究,大多都是在INCO法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改进得到。
不锈钢的着色工艺流程包括三个阶段:着色前处理、着色、着色后处理。
一、实验的目的1、掌握不锈钢的化学着色法的基本原理2、学生自己设计不锈钢着色的工艺流程3、掌握不锈钢的化学着色法的基本操作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不锈钢上镀上不同的颜色二、实验的基本原理在着色液中不锈钢表面形成氧化膜,因为氧化膜的厚度不同,就产生不同的干涉色。
不锈钢的定义:不锈钢是一种特殊合金钢的总称,这种含铬镍等合金成分的不锈钢因其结晶组织的变化使表面电位变正,能抵抗平常情况下普通钢铁不能抵抗的腐蚀,因而被称为不锈钢不锈钢着色的定义: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其表面产生颜色的过程不锈钢着色目的:耐磨、耐蚀、美观不锈钢着色基本工艺:INCO法(英考法),包括着色前处理→着色→着色后处理着色方法:离子沉积氮化物或氧化物法、电化学法、气相裂解法、高温氧化法、化学法三、实验的药品及实验装置电镀槽、H3PO4、H2SO4、CrO3、Na2SiO3、NaCl四、实验操作步骤[除油去锈(丙酮)→水洗(70℃热水)→抛光→水洗→活化→水洗]→[着色]→[水洗→硬化→水洗→热风吹干→封闭→水洗]1、着色前处理着色前处理主要包括:除油去锈-水洗-抛光-水洗-活化-水洗。
步骤如下:(1)丙酮溶液除去不锈钢表面上的油(2)70℃热水预热(3)体积比占45%H3PO4,39%H2SO4的抛光液中,以铅为阴极,不锈钢试件为阳极,以20A/dm2的电流密度分别抛光10分钟,操作温度为70℃(4)用蒸馏水清洗试件(5)采用的弱浸蚀方法是酸洗活化,即将试件放入10%的硫酸中,浸蚀10分钟,温度为室温。
弱侵蚀后要用流动冷水清洗,之后用蒸馏水清洗试件2、不锈钢着色(1)英考法:电解着色法三氧化铬250g/L,硫酸250ml/L,温度80℃,电流密度25A/dm2,时间10-20分钟。
不锈钢着色处理技术一、前言不锈钢,由于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等,在建筑材料、厨房器具、浴槽、家用电器、车辆、汽车等广泛范围得以应用。
不锈钢的表面,有美丽和洁净的外观。
但是,另一方面,其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又给人以寒冷、锐利的感觉,用于某生产品上,会给人带来冷漠感,使人感到不快。
人们在使用不锈钢时,对其外表、形态十分重视,对它的表面的加工,下了不少工夫,诸如研磨加工多样化,腐蚀或喷砂论理,压花处理等。
为了给人以温暖、柔和的感觉,还对不锈钢进行着色,使它的用途更广。
人们早就对不锈钢表面加工着色技术进行研究,并且小规模地用于照相机、精密机器和工艺品等产品上。
近年来,随着不锈钢用途的多样化、高级化,对着色技术的要求就更加迫切。
着色技术研究工作的发展,促进了它的实用化。
目前因科法的彩色不锈钢板或涂覆不锈钢板,以及镀铜不锈钢板等的制造技术已被确立,并得到大量使用。
本文将就不锈钢着色技术中这三个着色不锈钢板,以其制造技术和产品性能为中心,谈论一下日本的现状。
二、不锈钢的着色技术①②不锈钢的着色技术有很多种,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别:(1)采用化学处理着色(a)高温着色法(b)低温着色法(2)采用有机物涂覆着色(a)涂刷法(b)薄膜法(3)采用搪瓷或景泰蓝着色(4)采用镀有色金属着色不锈钢的高温着色法,早被人们知晓,采用回火色法或重铬酸盐得到黑色的熔融盐法,为其代表。
采用化学处理液的低温着色法有很多种,较多的是在不锈钢表面上令其形成氧化膜,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而得到彩色的方法。
但彩色的再现性或氧化膜耐磨耗性等有问题,不太实用。
自从因科法的技术开发以来,上述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多方面得到应用。
在不锈钢上进行涂覆的方法,是使用不透明着色途料与使用透明着色涂料的方法。
过去,对不锈钢的涂覆,由于钢板与涂料的密着性不好而使其在用途上受到限制。
近几年来,随着涂覆技术的提高,卷板的涂覆已成为可能,因而,涂覆不锈钢板和着色镀锌铁板、彩色铝板一样,在建筑材料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304不锈钢电解着色工艺研究专业名称金属材料工程(腐蚀与防护)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曾云辉指导教师周雅填表日期2012 年 2 月12 日目录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1.1选题依据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2)2.1国外彩色不锈钢研究概况 (2)2.2国内彩色不锈钢研究概况 (3)2.3彩色不锈钢着色发展趋势 (6)3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7)3.1研究内容 (7)3.2实验方案 (7)4课题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8)4.1课题目标 (8)4.2主要特色 (9)4.3工作进度 (9)5参考文献 (10)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1.1选题依据不锈钢因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加工性能以及精美的外观和无毒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根据金相组织结构,不锈钢可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索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
而在工程应用中奥氏体不锈钢最为广泛[1]。
本课题研究的304不锈钢为奥氏体型不锈钢,具体牌号为1Cr18Ni9Ti,其具体元素含量分别是:C≤0.12%、Si≤1.00%、Mn≤2.00%、P≤0.035%、S≤0.030%、Ni为8.00~11.00%、Cr为17.00~19.00%[2]。
它广泛应用于日用厨具、汽车工业、宇航、家用电器、建筑等领域。
不锈钢是一种华丽的工程材料,随着其要求领域的不断扩大,彩色不锈钢悄然问世。
五彩缤纷的彩色不仅增加了不锈钢的装饰性和艺术性而且也提高了不锈钢的耐蚀性和耐磨性,这也是我们选择此课题的一个重要基础。
彩色不锈钢使用寿命长并可以回收利用,所带来的成本效益明显,使它在工程材料领域的重要性经久不衰,而彩色不锈钢的应用前景更为诱人。
材料的初始费用稍高一点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因为它的外观性能要比涂层低碳钢保持的时间长得多,而且长期使用后具有很好的回收利用价值,寿命周期长,成本低,效益十分明显[1]。
304不锈钢电解着色膜的耐蚀性及结构
第六图书馆
对304不锈钢电解着色膜的耐蚀性能及其结构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不锈钢电解着色膜改善了阳极极化行为,使孔蚀电位升高,腐蚀率下降。
电解着色膜主要由α-Fe2O3和Cr2O3的氧化膜构成。
电解着色膜中由于Cr元素的富集,提高了表面膜的钝化能力,改善了其耐蚀性能。
对304不锈钢电解着色膜的耐蚀性能及其结构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不锈钢电解着色膜改善了阳极极化行为,使孔蚀电位升高,腐蚀率下降。
电解着色膜主要由α-Fe2O3和Cr2O3的氧化膜构成。
电解着色膜中由于Cr元素的富集,提高了表面膜的钝化能力,改善了其耐蚀性能。
304不锈钢 电解着色 耐蚀性 表面膜 结构材料保护梁成浩 邵新荣大连理工大学腐蚀与表面工程研究所2000第六图书馆。
不锈钢的着色方法及相应工艺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不锈钢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具有耐腐蚀、美观、易清洁等优点,在工业和家居装饰中广泛应用。
不锈钢化学着色彩色技术与工艺流程————————————————————————————————作者:————————————————————————————————日期:不锈钢化学着色彩色技术与工艺流程1 彩色不锈钢的兴起经过着彩色的不锈钢,由于更具有美感,且其使用、观赏价值比较高,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彩色不锈钢除有美丽的外观,作为装饰外,还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因此,不锈钢着彩色技术开发了表面处理又一新领域。
彩色不锈钢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装璜、厨房用具、家用电器、仪器仪表、汽车工业、化工设备、标牌印刷、艺术品及宇航军工等行业。
2 彩色不锈钢技术在国内的发展近20年来对不锈钢着色工艺有不少单位的人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不少实验成果。
但是,不锈钢着色的色彩重现性不好,是国内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难题,虽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该项工作尚需深入实际大规模生产加以解决。
上海钢铁研究所对因科(In—co)工艺在实验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掌握了较全面的各类数据,解决色彩重现差的难题,成功地研制出多种规则的单一色彩的蓝色、金黄、红色、绿色、黑色等板材、管材、表壳等彩色不锈钢材。
其色彩可与进口日本国新日铁公司的彩色不锈钢材相比美。
不锈钢由于含铬量高,在其表面形成了极其致密的保护膜,所以不锈钢电镀关键在于前处理,除去氧化膜并防止其再生,普通的工艺为:抛光、除油、活化、预镀、电镀,不能在其表面形成结合力良好的镀层。
3 彩色不锈钢着色原理(1)不锈钢在化学着色液中经过表面氧化着色处理后,显示出各种色彩,并非形成有色的表面覆盖层,而是由于光的干涉所致。
(2)膜层厚度与显示色彩的关系当不锈钢表面氧化膜的折射率n一定时,干渉色主要决定于氧化膜的厚度h和自然岂入射角度i。
当垂直观看时,膜的厚度n与颜色的关系见表1。
表1 膜厚h与颜色的关系无锡316L不锈钢管序号颜色膜厚h(nm)波长λ(nm)1 蓝80 450~4802 金黄110 580~6003 玫瑰红140 650~7504 墨绿190 500~5605 柠檬黄240 560~5806 玫瑰红260 650~750实验证明,在有效着色范围内,膜层厚度随着着色进程进行而持续增长,最初薄氧化膜显示蓝色、棕色,进而膜为中等厚度显示金黄色、红色、后来膜为厚膜则显示绿色,共4种主色,加上中间色彩共约十几种色。
不锈钢制品电解工艺的介绍
不锈钢制品电解工艺是指利用电解原理将不锈钢材料经过一系列电化学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以达到改善不锈钢材料表面性能的目的。
不锈钢制品电解工艺的过程包括清洗、酸洗、电解抛光、电解脱碳和电解着色等步骤。
下面是这些步骤的具体介绍:
1. 清洗:首先将不锈钢制品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质,保证不锈钢表面的干净。
2. 酸洗:将清洗后的不锈钢制品浸泡在酸性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去除不锈钢材料上的氧化皮、锈迹和其他表面污染物,使其表面更加光洁。
3. 电解抛光:将酸洗后的不锈钢制品放入电解槽中,通过电解作用,在正极表面上形成氧化膜,并在负极上采用异极抛光的方法,去除表面的粗糙度和不均匀性,使不锈钢表面呈现出光亮的效果。
4. 电解脱碳:将抛光后的不锈钢制品放入电解槽中,采用合适的电解液进行电解处理,去除不锈钢材料表面的碳化物和残留氧化物,增强不锈钢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5. 电解着色:将脱碳后的不锈钢制品放入电解槽中,通过改变电解液的成分和
电流密度,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赋予不锈钢制品不同的颜色和外观效果。
通过以上的电解工艺处理,不锈钢制品可以得到改善表面质量、增强耐腐蚀性能、提升外观效果等方面的优化。
这种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不锈钢餐具、水槽、门窗等各种不锈钢制品中。
不锈钢着色工艺
不锈钢着色工艺是一种能够让不锈钢制品呈现出各种颜色的技术。
这种工艺不仅可以增加不锈钢制品的美观度,还可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不锈钢着色工艺。
1. 化学着色法
化学着色法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将不锈钢表面变成不同颜色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酸性溶液,如硫酸、硝酸等,将不锈钢制品放入溶液中,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和浓度来控制反应速度和颜色深度。
化学着色法可以制备出各种颜色,如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
2. 电解着色法
电解着色法是一种通过控制电流和电压来将不锈钢表面变成不同颜色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作为电解液,将不锈钢制品放入溶液中,通过控制电流和电压来控制着色时间和颜色深度。
电解着色法可以制备出各种颜色,如棕色、紫色、橙色等。
3. 热处理着色法
热处理着色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来将不锈钢表面变成不同颜色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将不锈钢制品放入加热炉中,通过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来控制颜色深度和均匀性。
热处理着色法可以制备出各种颜色,如灰色、黑色等。
4. 喷涂着色法
喷涂着色法是一种通过喷涂涂料来将不锈钢表面变成不同颜色
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有机涂料或无机涂料,将不锈钢制品表面喷涂成各种颜色。
喷涂着色法可以制备出各种颜色,如白色、粉色、蓝色等。
总之,不锈钢着色工艺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它可以提高不锈钢制品的美观度、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不同的着色工艺可以制备出不同的颜色和效果,选择合适的着色工艺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来决定。
不锈钢化学着色彩色技术与工艺流程一、工艺流程:1.表面处理:首先对不锈钢表面进行清洗处理,去除油污和杂质,以确保化学着色的效果以及着色层的附着力。
常用的清洗方法有机械清洗、化学清洗和电解清洗等。
2.氧化:将清洗干净的不锈钢放入氧化槽中,通过电解的方法在不锈钢表面形成氧化膜。
这一步是为了增加不锈钢表面的氧化性,为染色提供条件。
3.染色:将氧化后的不锈钢放入染色槽中,利用染料的作用,使氧化膜获得丰富的色彩。
染料种类繁多,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染料进行染色。
染色时间和温度的控制对最终的着色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4.密封:染色后的不锈钢件经过冲洗,然后放入密封槽中进行密封处理。
密封处理可以加强着色层的附着力和耐久性,同时防止着色层脱落、退色等问题的发生。
5.清洗和干燥:经过密封处理后的不锈钢件需要进行清洗和干燥。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密封剂残留物,干燥则是为了保证不锈钢件的质量和外观。
二、常见的化学染色方法:1.易退色法:使用酸性染料进行染色,染色后的颜色鲜艳但较容易退色。
2.钝化法:先对不锈钢进行钝化处理,然后再用膜色剂进行染色,能够增加着色层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3.水热法:在高温(80℃-120℃)的水溶液中,利用染料的着色性能使不锈钢表面产生各种颜色。
4.电化学法:通过改变电解液的性质和电流密度来控制氧化膜的颜色。
化学着色彩色技术使不锈钢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美观性和装饰性,还增强了不锈钢材料的耐久性和耐腐蚀性。
同时,化学染色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选择适合的颜色和效果,使不锈钢产品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场合和环境。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304不锈钢电解着色工艺研究专业名称金属材料工程(腐蚀与防护)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曾云辉指导教师周雅填表日期2012 年 2 月12 日目录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1.1选题依据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2)2.1国外彩色不锈钢研究概况 (2)2.2国内彩色不锈钢研究概况 (3)2.3彩色不锈钢着色发展趋势 (6)3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7)3.1研究内容 (7)3.2实验方案 (7)4课题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8)4.1课题目标 (8)4.2主要特色 (9)4.3工作进度 (9)5参考文献 (10)1选题的依据及意义1.1选题依据不锈钢因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加工性能以及精美的外观和无毒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根据金相组织结构,不锈钢可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索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
而在工程应用中奥氏体不锈钢最为广泛[1]。
本课题研究的304不锈钢为奥氏体型不锈钢,具体牌号为1Cr18Ni9Ti,其具体元素含量分别是:C≤0.12%、Si≤1.00%、Mn≤2.00%、P≤0.035%、S≤0.030%、Ni为8.00~11.00%、Cr为17.00~19.00%[2]。
它广泛应用于日用厨具、汽车工业、宇航、家用电器、建筑等领域。
不锈钢是一种华丽的工程材料,随着其要求领域的不断扩大,彩色不锈钢悄然问世。
五彩缤纷的彩色不仅增加了不锈钢的装饰性和艺术性而且也提高了不锈钢的耐蚀性和耐磨性,这也是我们选择此课题的一个重要基础。
彩色不锈钢使用寿命长并可以回收利用,所带来的成本效益明显,使它在工程材料领域的重要性经久不衰,而彩色不锈钢的应用前景更为诱人。
材料的初始费用稍高一点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因为它的外观性能要比涂层低碳钢保持的时间长得多,而且长期使用后具有很好的回收利用价值,寿命周期长,成本低,效益十分明显[1]。
不锈钢的应用和发展有了80多年的历史,但是它的着彩色处理工艺近20年来才广泛引起兴趣。
由早期的INCO法,以及其派生方法代表着化学着色方法的不断进步,到如今电化学着彩色,高温着彩色等多元化的发展,不锈钢着彩色正向着更完善方面前进[1]。
本课题选着电解着色即电化学着色,充分的考虑到了电化学着彩色的优缺点,电解着色法颜色可控性好,重现性较佳,以及溶液的工作寿命长等良好特性,当然鉴于使用的仪器设备,即电源的使用,电力线的分布将是影响着色后外观质量的重要因素。
采用何种电源,其电源工艺参数又是多少,将是本次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同时在着色液方面,现在比较常见的是使用硫酸铬酐体系,而且所用的温度一般较高,普遍在50℃以上,最高可达90℃,在这种环境下,溶液中铬酸挥发,不仅对环境有着严重的污染,同时对实验人员及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本次课题的另一个研究方向就是探索出新的绿色的环保的电解着色液的配方,并尽可能的降低槽液温度,以降低能耗,这也将是,本次毕业设计的一个亮点。
总之,不锈钢着彩色不仅仅保持了不锈钢材料原有的各种优良传统,同时又以色彩漂亮的外观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本次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对电解着色方法进一步探索,力争在绿色工艺配方及电源选择参数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这也是我们本次选题的基本依据,相信我们定能获得成功!1.2研究意义我们选择不锈钢电解着彩色,它的发展将不断地完善不锈钢这种作为工程材料中重要地位,彩色不锈钢的应用不仅是工业生产的需要,同时也将极大地丰富并美化人们的生活。
我们首先可以归纳一下彩色不锈钢的性能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色彩丰富,灰度等级多;(2)彩色是由于化学反应形成的薄膜经过光干涉作用的结果,故不会产生脱落、褪色,始终保持鲜艳;(3)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耐风化;(4)能弯曲,可以拉伸,加工良性好。
因此彩色不锈钢是一种新型高品位性能优异的材料[3]。
目前它的主要具体用途包括(1)高档装饰材料,例如北京京伦饭店的八根柱子采用进口金黄色不锈钢装饰;2004年英国费尔什至福千年中心屋顶结构Colour Texo,彩色316不锈钢带有一定花纹的青铜色不锈钢,外观富丽堂皇,而且在一天的不同时间由于太阳光被拱形结构反射可显示出不同颜色,同时316不锈钢耐腐蚀性能好,尤其适用于英国恶劣的海洋性气候;(2)高档印刷图案,彩色不锈钢可用于各种图案的印刷,例如由伯明翰大学完成的一幅表现英勇行军的古希腊士兵的壁雕装饰艺术品,共采用了32种颜色的不锈钢制成;(3)其他用途,可以用于厨房用具,一些要求耐蚀而不反光的重要零件也可以用彩色不锈钢制作,例如黑色不反光的不锈钢渔具,此外还有人将彩色不锈钢用在光学仪器上[3]。
彩色不锈钢有许多优点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发展历程中,国外用了45年时间完成了由实验研究到生产线的建立,而国内也正在由实验室研究阶段转化为工业生产阶段,值此发展的重要时机,对不锈钢的电解着色的更深入的探究将大大加快彩色不锈钢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这也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也相信伴随着更多研究员,工程人员,甚至包括各层次的学生参与,不锈钢电解着彩色工艺定将日趋成熟和稳定。
2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2.1国外彩色不锈钢研究概况早在1927年哈耶德和格林就曾经或得在硫酸和铬酸溶液中进行不锈钢彩色处理的专利。
而后在其几十年的发展道路上,很多研究人员对其溶液配方进行了深入研究,1965年克勒格和格利宁发表了关于在硫酸铬酸体系中加入少量的钼酸铵,(最佳6.5~8g/L),可以提高着色膜的光泽专利。
1968年詹姆斯、斯密司和托特都提出在不锈刚上的专利。
但是他们在1968年以前都未获得广泛应用。
其主要原因有二个:一是以这些方法所获得彩色都不太美观,不符合装饰性要求;二是这些彩色膜耐磨性较差,容易脱落,因此,均未获得工业化生产[3]。
1972年,英国国际鎳公司欧洲研究和发展中心提出因科工艺法是经过改进后具有实用价值的工艺,该工艺是将抛光后的不锈钢浸入80~90℃的铬酸-硫酸混合液中,随时间的变化,表面生成不同厚度的氧化膜,由于光的干涉而产生不同的颜色。
最初该方法的缺点是采用时间来控制颜色。
当溶液的组成和温度稍有变化时,就不能得到重现性好的颜色,为克服这一缺点,因科公司后来又采用控制电位差的方法,伊万斯用饱和甘汞电极做参比电极测量着色过程中的电位变化,并对着色工艺及成膜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1]。
以上这些都是化学着色发展过程,但是为电化学着彩色的兴起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石,随着人们对界面化学反应过程认识的更为深入认识,以及电源仪器的灵敏度增强,大家对电化学着彩色越来越有兴趣,由于采用电化学着色,颜色可控性好,时间范围宽并缩短,同时其颜色重现性较好,且受不锈钢表面状况的影响较小,改善了工作环境,且溶液成分波动较小。
C . J . 林和J . G . 杜研究用脉冲电流方法对不锈钢进行着色,同时研究膜的力学性能。
着色液位铬酐和硫酸体系,脉冲电流信号为矩形方波,通过改变参数I1(正电流值)、I2(负电流值)、T1(正电流持续时间)、T2(负电流持续时间),研究不同脉冲电流信号的变化下不锈钢的着色情况。
由脉冲获得的色膜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和延展性。
色膜经SEM分析,其晶粒大小为5nm,显示出近乎非晶态组织。
在施加脉冲信号过程中,阳极电流伴随着阳极反应,阴极电流伴随着阴极反应,在特定的信号范围参数内,色膜的厚度与通入的总电量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总电量来得到特定厚度的色膜,从而达到控制颜色的目的。
采用此种方法颜色的重现性好,此方法实在75℃下进行的[4,5]。
K . 奥格拉 . 劳W . 纳卡雅马M,尝试用三角电波脉冲法进行着色,着色可以在室温下进行[6]。
要获得特定颜色,必须调整好适当的Imax 、Imin和τ(三角波周期值)。
色膜的厚度与电解时间和τ对数成线性关系。
K . 奥格拉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了着色膜的厚度,色膜的厚度可用下式来估算:d = λλ,/ 4n(λ—λ,)式中λ-色膜的反射光谱中最大的反射系数对应的波长;λ,-色膜的反射光谱中最小的反射系数对应的波长;n -氧化膜的折射系数。
随着通电时间的延长,工件的颜色按照:褐色→黄色→红色→蓝色→绿色的顺序变化。
金 J . N .、欧S. J、李S. C等人研究在正弦波、正弦波+直流、正弦波+方波这3种电流信号作用下,得到不同类型的色膜,都具有良好的性能。
因科电解着色法,对铬-镍系不锈钢工件处理时,在含有碳酸钠、硅酸钠、铝酸钠等成分或含少量的硫酸中,在常温下,在32~107A/dm2电流密度下,进行交流电解,不同时间可获得褐色、金黄色、红色、绿色等不同色彩[3]。
2.2国内彩色不锈钢研究概况我国对不锈钢着彩色起步较晚,自1973年上海轻工业研究所介绍了T . E . EVams的不锈钢着色新工艺以来,我国已有40多个单位开展了彩色不锈钢的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
王文静、李国彬等研究了电化学着色,并对着色膜进行了XPS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在铬酸硫酸体系中,最佳着色的工艺为CrO3 228g/L、H2SO4483g/L、T为80℃,电流密度d=0.5 A/dm2,同时指出电流密度对实验影响最大。
着色膜经XPS分析,其中含有的元素有Cr、Fe、N、O、S等,着色膜的Cr可能以六价和三价同时存在,并以氧化物的形式或以与COOH相结合的形式存在[7]。
曹荣、陈文静在以对医用不锈钢着色工艺研究中谈到着色后膜的耐磨性问题,分析指出电解着色后,膜层的孔隙较大,疏松不牢靠,而需要进行固膜处理,但是在加固膜层的过层中一般会出现二个效应(1)固膜层在孔隙中形成,填补缩小原氧化膜;(2)固膜在原膜层表面成膜,使得膜层增厚,影响表面的性能和色彩。
同时也分析了着色时间、温度与槽液浓度对彩色膜的影响。
随着着色时间的增长,彩色膜层按蓝色→金黄色→红色→绿色变化。
但是当着色时间太长时,膜层会粗超甚至粉化,当着色电位与起始电位差超过30mv时,膜会发生溶解。
他们认为,在该体系中若温度低于55℃时,将不能着色,槽液处于80~95℃时为最佳,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水分蒸发加快,氧化环境变强,着色周期将缩短,而不易控制,同时若槽液的浓度上升较多,反应将加快,着色将更难控制,且到某一时刻,溶液产生明显沉淀,CrO3浓度将急剧降低[8]。
他们得出的电位时间图如下图一,对应的颜色见表一。
表一电解着色与时间关系时间/min5 7 9 11 13 15 17所得颜色蓝色金黄色紫色蓝绿色绿色不均匀绿色杂色图一电位—时间关系图(参比Pt电极)中科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于兴文对不锈钢着色技术的理论做了深一步的了解,其中包括不锈钢显彩色原理及着色膜生成原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