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政务微博总数近2万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政务微博简介政务微博,是指依托主流网站微博客平台由党政机关专门开设的,用于收集意见、倾听民意、发布信息、服务大众的官方网络互动平台,被形象地称之为“开放式议政大厅”。
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搭建一个社会化参政、议政、问政的网络交流模式与平台。
【翻页】展示内容——读PPT【翻页】一、政务微博的特点1.听取群众呼声更便捷微博是一个新兴事物,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是因为它便利了人们与博主的沟通交流。
通过微博,已经实现了手机和网络的互动,而由于手机已经相当普及,所以通过微博就能够非常方便地与人交流。
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表示,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最早往往不是靠媒体披露的,而是通过网络才引起了媒体的重视,得到公开的报道;一些最基本的公众诉求通过网络浮出水面,政府才能了解到这些诉求。
微博成了代表委员和广大群众“交心”的一个新渠道。
同时,微博简明扼要、直奔主题的文风也与简洁的会风高度契合。
通过微博,网民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保障了人们的话语权,在民情民意的表达和收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微博的流行,调动了百姓参与公共事务、共商国是的积极性。
2.开辟了政府发布信息的新通道微博改变了网民的说话方式,改变了媒体的生态环境。
通过发展政务微博这一举动,不仅有益于政府政策的公开和透明,更加开了一条政府处理紧急事件的信息公开通道,同时也是对政府行政能力的考验。
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政府通过微博可以及时提供准确客观的重要信息。
例如,在昆明市螺蛳湾商户聚集事件中,当天在网络上并没有出现以往群体性事件中曾经有过的种种谣言,也没有形成铺天盖地的舆论风暴。
这都要归功于“微博云南”及时发布的 111 个字的信息。
这使得政府改变了先处置、后发布的老套路,边做边说,变被动为主动,从起点就跑在了流言前面。
3.与多种官民交流渠道互补就民意互动来说,不能指望通过某一种形式解决一切问题。
无论在未来新媒体传播技术如何发达,微博都取代不了人大代表的提案,再先进的电话会议技术都取代不了每年一次的“面对面”的“两会”。
2012年深圳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材料一:1.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信息传播多种多样,速度也越来越快,在新的社会格局下,政府要逐渐改变其职能,让群众参与到决策中来,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2.当今社会,“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民主生活的一个鲜明的符号。
3.公众参与是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利益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更需要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以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
公众参与可以整合社会各利益集团的声音,让政府获得更丰富的资讯,综合权衡各方面的利益追求,制定出更符合民意的、对各利益主体造成最小影响的公共政策,增强政策的权威性。
而且,由于公众参与了政策的制定过程,因而会对政策有认同感,使政策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从而使政策执行的阻力小,监督成本低。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城市拆迁中出现的“钉子户”和暴力拆迁问题。
没有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必然导致大量的上访和暴力抗争,强拆是造成城市居民与政府冲突和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4.目前,公众参与在一些实践层面已经做起来,但我们看到的景象是,都是一些孤立的点,而没有连贯的面。
中国各方面的公众参与要不要做仍然靠政府领导的“意愿”,而不是法律设定的程序。
由于法律的缺陷和政府的动力不足,中国公众参与的发展,民间力量的推动就显得非常重要。
要使公众参与在中国有真正的发展,必须从法律上解决参与应作为政府决策和治理程序过程的刚性制度问题。
如城市规划中,应该在地区、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在规划图阶段,在具体规划项目的申请、建设过程中,都必须保证公众参与和利害关系人的意见表达机会。
这样,公众参与才会真正运转起来。
材料二:1.据相关报道,某PX项目最初厂址设立在A市,计划投资逾百亿,但距离人口密集区过近,有环境污染之险,因此从2004年2月国务院批准立项以来,就一直遭到当地市民的强烈反对。
政务微博开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政务微博作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平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政务微博的开设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汇报和总结。
首先,我们对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机构的微博账号进行了梳理和统计。
截止目前,全国共有政务微博账号超过10000个,涵盖了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乡镇街道等各级机构。
其中,国家级政务微博账号约占总数的10%,省级账号约占总数的20%,地市级账号约占总数的30%,乡镇街道级账号约占总数的40%。
可以看出,政务微博在各级政府机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其次,我们对政务微博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通过对政务微博的内容进行抽样调查,我们发现政务微博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工作动态、公共服务信息、政策法规解读、舆情回应等。
同时,政务微博还通过发布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传播,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果和吸引力。
另外,我们对政务微博的互动情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政务微博的评论、转发等数据进行统计,我们发现政务微博的互动性逐渐增强,公众对政务微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
政务微博账号的粉丝数量和互动量成倍增长,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更加紧密和频繁。
最后,我们对政务微博的管理和运营情况进行了总结。
政务微博的管理团队逐渐壮大,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政务微博的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和提升。
同时,政务微博的运营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通过与新媒体平台合作、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提高了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综上所述,政务微博的开设情况良好,内容丰富多样,互动性强,管理运营有序。
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渠道,对于提高政府透明度、推动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政务微博的管理和运营,提高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和服务水平,为更好地服务公众、推动政府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第9卷第7期2012年7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ul.2012Vol.9No.7继2010年被冠名为“微博元年”,2011年政务微博方兴未艾、发展迅速,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
2011年12月12日,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发布,它由拥有2.5亿用户的新浪微博联合国内知名网络舆情研究机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共同发布。
报告显示,目前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个领域的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微博约2万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逾1万家,官员个人微博近9000个。
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的增长速度接近200%。
政务微博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渗透到政府机构的各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
政务微博在一片繁荣景象之下,已经成为沟通政府部门、官员和民众之间的新型交流平台,在提供资讯服务、传达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官民互动等方面提供了畅通的新渠道,为促进民主社会的发展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下,新媒体不断冲击,全媒体发展已成为众多传统媒体,包括利用它们进行宣传、发布信息、沟通社情民意的政府部门、各级官员破解困境的又一选择。
在此背景下,探究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务微博让沟通更“给力”2009年,伴随着微博的蓬勃发展,湖南省桃源县官方微博“@桃源网”横空“出世”,成为中国最早开通政务微博的政府部门。
随后,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官方微博“@微博云南”,以及以“@平安肇庆”、“@平安北京”、“@平安南粤”为代表的各级各地区的公安微博相继亮相“出炉”。
至此,全国各级党政机关、政府官员的微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为政民沟通畅通了又一个有力渠道。
所谓政务微博,即为: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
①主要以各级政府部门名誉开通的政务微博,及以政府官员开通的个人政务微博。
我国政务微博客年度评估报告Introduction:With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social media platforms,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have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engaging with citizens through digital channels. In China, the use of government microblogs, particularly microblogging platform Weibo, has become a crucial tool for public communication and participation. This report aim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China's government microblogging efforts over the past year.1. Quantity and Growth of Followers:China's government microblogs have witnessed significant growth in terms of followers. As of December 2021, the total number of followers across all government microblog accounts reached a staggering X million, an increase of X%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year. This demonstrates the increasing influence and acceptance of government microblogs as a reliable source of information for citizens.2. Timely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Government microblogs have excelled in providing timely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In 2021, governments at various levels efficiently disseminated critical updates, such as COVID-19 prevention measures, disaster response plans, and policy reforms. By leveraging microblogs, citizens were able to access essential information swiftly, leading to better awareness and preparedness.3. Public Engagement and Participation:Government microblogs have played a vital role in promoting public engagement and participation. Encouraging citizens to voice their opinion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has been a core objective. In the past year, government microblogs successfully initiated discussions on a range of topics, inviting citizen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ideas. The use of polls, Q&A sessions, and interactive content on microblogs has facilitated a sense of inclusion and transparency within the government.4. Crisis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Government microblogs have continuously improved crisis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Whether dealing with natural disasters,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or social issues, government microblogs have become a reliable channel for disseminating accurate and up-to-date information. The prompt response and transparency exhibited during times of crisis have effectively reassured citizens and minimized panic within society.5. Citizen Feedback and Responses:Evaluation report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government has shown a commendable focus on acknowledging and responding to citizen feedback on microblogs. Regular interactions with citizens, including addressing concerns, answering queries, and soliciting suggestions, have strengthened the trust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Authorities have demonstrated responsiveness and a genuine commitment to the betterment of society through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responses.6. Challenges and Improvements:Despite these achievements, there are still areas for improvement. While the quantity of followers indicates impressive growth,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the quality of engagement. Ensuring meaningful, two-way communication and active dialogue between governments and citizens will enable better outcomes. Moreover, efforts to reach underrepresented populations, including rural areas and marginalized communities, must be intensified to create a truly inclusive digital environment.Conclusion:In conclusion, China's government microblogging efforts have made significant strides in engaging citizens, disseminating vital information, and facilitat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feedback. The growth in followers and the positive impact on crisis communication reflect the success of these initiatives. Nonetheless, continuous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enhance engagement quality, target underrepresented communities, and strengthen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microblogs. By embracing these improvements, China's government microblogs can serve as a valuable and efficient tool for governance and citizen empowerment in the years to come.7. Accessibility and Inclusivity:One of the key challenges facing government microblogs is ensuring accessibility and inclusivity for all citizens. While the number of followers has seen substantial growth, it is essential to address the digital divide and ensure that people from all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have access to government microblogs.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bridge the gap by improving internet connectivity in rural areas and providing training and support to individuals who may have limited digital literacy skills. This will promote equal participation and ensure that government microblogs cater to the needs of all citizens.8.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are crucial aspects of effective governance. Government microblogs have made strides in being transparent by sharing information and updates with the public. However,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disclosing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budget alloc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plans. By being more transparent, governments can enhance public trust and confidence in their actions. Additionally, a robust mechanism for tracking public feedback and monitoring the government's response is vital to ensure accountability. Governments should actively monitor and address citizen concerns and suggestions, and communicate progress on key issues to provide a sense of accountability.9. Safe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As government microblog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it is important to address concerns related to safe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Governments should establish clear guidelines and protocols to prevent the dissemination of misinformation, hate speech, and other harmful content on microblogs. Moreover, data privacy and protection should be prioritized to ensure that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secure. By creating a safe and trusted environment, governments can foster a positive online experience for citizens, encouraging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engagement.10. Integration with Other Channels:While government microblogs have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public communication, their success can be further magnified by integrating with other channels. Governments should explore ways to synergize microblogging efforts with traditional media, websites, and other social media platforms. By diversifying thei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governments can reach a broader audience and engage citizens through different mediums. Integration can also help in cross-promotion and building a holistic communication strategy that ensures consistent messaging and wider dissemination of government initiatives.11. Utilizing Data Analytics for Decision-Making:The vast amount of data generated on government microblogs can be leveraged for decision-making purposes. Utilizing data analytics tools can help governments analyze citizen feedback, sentiment, and trends, thereby gainin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public opinion and needs. Data analytics can inform policy-making,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 and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initiatives. By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data, governments can make data-driven decision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governance process.12. Continuous Training and Capacity Building:To ensure the continued success of government microblogs, it is important to invest in training and capacity building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these platforms. Training programs should focus o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crisis management, data analytics, and understanding the needs and expectations of citizens in the digital age. Additionally, collaboration and knowledge-sharing among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an help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best practices and foster innovation in government microblogging efforts.Conclusion:China's government microblogs have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in engaging citizens, disseminating information, and promot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everal areas that require attention and improvement, including accessibility, transparency, safety, and integration with other channels. By addressing these challenges, investing in training, and leveraging data analytics, China's government microblogs can continue to evolve aspowerful tools for governance and citizen empowerment.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adaptation of government microblogging efforts will contribute to a more transparent, accountable, and participatory governance system in China.。
政务新媒体运营机制及策略分析摘要:目前,政务新媒体已经成为政府与公众互动的重要平台,对发布政务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和正确引导舆情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认真分析政务新媒体普遍面临问题,结合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政务新媒体工作经验,探究和分析政务新媒体的运营机制和策略,为政务新媒体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运营机制运营机制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智能手机不断普及,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总数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
新媒体已逐渐发展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把政务公开工作与新媒体宣传紧密结合,积极开展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主动引领社会舆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政务新媒体应用体系初步形成。
什么是新媒体?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新媒体就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应当说,新媒体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和互动性等特征,是相?τ诠悴サ缡印⑼际楸?刊而言的新兴媒体形态。
政务新媒体就是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进行政务活动、政务服务和信息公开的新媒体平台。
当前,政务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站和“两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和客户端)。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创新,政务新媒体概念的范围也在不断调整。
一、我国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1.政府高度重视政务新媒体工作。
自2003年以来,在经历了一系列互联网舆情危机之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利用新媒体发布政务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和正确引导舆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尤其是涉及公众重大关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以及时、便捷的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
政务微博研究报告
政务微博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微博平台上开设的官方账号,旨在通过微博平台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传递政府政策、发布政府活动信息、回应公众疑问等。
针对政务微博的运营和效果,进行了以下研究报告。
本次研究报告共收集了100个政府部门的微博账号,以及他们在最近一个月的微博发布情况和与公众互动情况进行了分析。
首先,我们对政务微博的发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这100个政府部门的微博平均每天发布3条微博,其中以宣传政
府政策和活动为主,占比超过50%。
此外,政府部门还以回
应公众疑问和提供服务信息为主要内容,占比约30%,最后
是发布政府部门的工作动态,占比约20%。
其次,我们对政府微博的互动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政务微博的粉丝数量呈现较大差异,部分政府部门的粉丝数量超过10万,但也有部分政府微博的粉丝数量较少。
与此同时,
政务微博的互动情况也较为活跃,每条微博的转发和评论数量均在10次以上,其中转发数量明显高于评论数量。
最后,我们对政务微博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政务微博对政府政策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快速传递政府政策和活动信息给公众。
此外,政务微博还起到了一定的公众参与作用,公众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表达意见和建议。
综上所述,政务微博在与公众沟通和传递政府政策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
然而,在提高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和效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粉丝数量较少、互动活动有待提升等。
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的运营和管理,提高粉丝数量和互动活动的质量,以实现更好的宣传效果和公众参与效果。
《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摘选据统计,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
全国政务微博【概况】据统计,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
从行政区划的分布情况来看,中国大陆已开通政务微博的地区涉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4个直辖市、28个省(自治区),共32个地区。
从政府职能部门分布情况来看,全国政务机构微博以政府系统为主,有1671个,占总比例97%;党委系统微博次之,为35个,约占3%;政协、纪委各1个,人大没有开设微博账号。
这方面,官员微博的比例与机构微博的比例比较接近。
其中,政府系统的官员微博576个,占总比80%,党委系统的官员微博85个,占总比11%,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微博各占总比4%,纪委委员微博占总比1%。
从微博运营商的情况来看,全国政务机构在新浪微博的注册数最多,为1479个,占总比87%;腾讯微博注册数次之,为209个,占总比12%;人民微博的注册数为20个。
政府官员的微博注册情况与此相似,新浪微博注册数为618个,占总比86%;腾讯微博注册数为69个,占总比10%;人民微博注册数为33个,占总比5%。
【特点】1.机构微博的数量多于官员微博,南方省份发展政务微博的意识较强与官员微博相比,机构微博数量更多,涉及部门也更广泛。
从数量上看,南方省份发展政务微博的意识比较强。
从官员微博的人气度看,则以北京最为活跃。
在官员微博中,以北京地区微博开通数量最多。
需要指出的是,列入统计的北京地区官员微博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央国家机关。
因此,北京地区的政务微博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2.公安微博所占比例最高、服务性较强,党政机关、交通部门微博亦成亮点据统计,使用微博较多的职能部门主要集中在公安、交通、旅游、司法、党政机关、宣传等部门。
这些部门的微博,信息发布及时,服务性、实用性、互动性都比较强。
我国首份政务微博报告发布我国首份政务微博报告发布我国首份政务微博报告发布202*年12月12日15:18中国网中国网12月12日讯随着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微博舆论也逐渐引进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大量的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纷纷入驻微博,政务微博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
(《20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全文》)今日,《20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发布(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对18132个党政机构和公务人员微博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党政机构微博和公务人员微博排行榜以及政务微博人文地图。
其中,政务微博样本是9978个,样本中地域分布中东南沿海地区处于主流,广东、浙江、福建、江苏位于前四位,都是东南沿海比较发达的省份。
前200位广东排第一位,第二位是北京。
在8354公务员样本中,北京高居榜首,这里公务人员相对比较集中,层级相对比较高。
广东、江苏、上海等等也是以中部沿海地区居多。
《报告》针对排名前200位的机构微博和前200位的公务人员微博进行分析计算,各得到100位活跃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知名微博,并对其进行二级指标统计。
汇总两次统计结果,得到微博活跃度、微博传播力、微博引导力三项指标,对其进行权重叠加最终得到综合排名前十的党政机构微博和公务人员微博。
其中,十大党政机构微博排行分别为:第一位平安北京、第二位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三位外交小灵通、第四位上海地铁、第五位成都公安、第六位广州公安局、第七位打四黑除四害、第八位深圳公安、第九位南京、第十位国家旅游局的国家旅游。
《报告》在整合数据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究政务微博发展阶段与模式,指出当下中国政务微博的六种模式,分别为公安微博多元模式、政府微博发布厅、“问政银川”模式、突发舆情应对模式、官员微博带动模式、“微博公文”模式。
目前,公安微博已占到政务微博的1/3左右,排名前20位的微博中,公安的政务微博就占了15个;微博发布厅也是一种新的发布模式,随着京沪两市近期搭建的政务“微”发布平台上线,全国拥有数万个“官号”的政务微博群体正在更加为公众所关注,以新兴的社交媒体为平台,政务微博正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发展。
什么是新媒体公关新媒体工作综述一点新媒体学院新媒体的含义•指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个性化信息为传播内容•以多向互动为传播模式的传播介质•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描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公共关系的含义历史上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
综合各种定义,我们给现代公共关系下一个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
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新媒体在现代公共关系的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组织与现代公众关系的革新提供了平台。
我们把目前互联网上新兴的博客、微信、社交网络、RSS、维基百科等新名词和事物联合起来称为web2.0时代。
政府利用新媒体处理公共关系随着微博快速发展普及,微博不再仅仅运用于社交领域,而是逐渐与政治挂钩,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政治效能。
据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显示,我国政务机构和官员微博的数量在2011年大幅攀升,增长率保持在200%以上。
可以预计,今后政务微博数量会越来越多,借此进行的网络互动也将趋于日常化。
公安微博的力量现在许多地方公安也开始开通官方微博,以此发布实时安全信息和对外政务公开。
其中,还有利用微博效应成功破案的例子。
厦门警方在线于2010年11月23日发布的一条女童遇害微博引起网友们强烈关注,引起大量网友的转发和评论。
公安微博的力量网友们在谴责凶手暴行之余,还给警方提供了很多线索,最终,一位网友通过女童的面部特征认出了其身份。
在11月29日晚,“厦门警方在线”发布消息称:警方已在江西控制住女童被害案的两名犯罪嫌疑人。
公安微博要走向成熟,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亟待做好以下工作:(以小见大)1、必须统一管理部门、合理定位职责、整合工作资源,提高公共关系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和规划性;2、必须加强对专职民警的专业培训和交流,以提高公安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整体战斗力;3、随着公安微博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要逐步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严格审核把关、严守保密规定,避免因工作失误、把关不严引发意外;4、要在加强硬件保障、机制保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优秀博文评比、网络互动竞赛、星级博客评定等多种活动,激发各级公安机关深入组织推进公安微博建设的动力。
政务微博:搭建政务公开新平台摘要:从宜黄拆迁自焚、上海大火花祭,到微博打拐、郭美美炫富、7?23甬温动车追尾事故,微博强大的传播功效传递了一个信息—“围观改变中国”。
伴随“微博问政”意识的推广普及,全国各地开设政务微博的机构和官员越来越多。
其裂变式的传播方式使得政府在信息公开的时效性、信息的覆盖面以及掌握信息公开的主动性等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
目前,政务微博已经成为网络问政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成为政府部门提高社会管理能力,推动政务公开的有效平台。
关键词:政务微博;政务公开;信息;时效;主动性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37-022011年被称为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这一年里诞生了全国首个部委微博,全国首个铁路局、司法局、省级团委微博等等。
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四个直辖市官方微博相继开通。
政务微博的发展势不可挡,在新浪微博中,经过认证的政府和官员微博已经从年初的5000多个发展到目前的2万余个,覆盖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区域。
以新兴的社交媒体为平台,政务微博已逐渐成为政府机构快速便捷发布信息的传播平台,与群众网民进行交流沟通的互动空间,成为倾听民意、改进工作的重要渠道。
一、增强信息公开的时效性传统的传播方式,从发出信息至收到反馈,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从而产生滞后性,更会带来信息内容的衰减,而微博是以移动网站等信息技术为依托,网络随时跟人走,仅140字的小容量,使得信息的传达与接受十分快捷、及时,这就决定了政务微博向公众传播信息要讲求实效,第一时间抢占话语权。
(一)及时察觉矛盾端倪政府可以通过微博搜索出公众关注的事件、察觉出现的矛盾端倪,通过舆论引导、疏导公众情绪,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回应和处理,将矛盾冲突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集体上访、非法集会、围堵政府机关等群体性事件的突发。
例如2009年在昆明螺蛳湾批发市场,因部分商户因对市场搬迁有意见,最后演变成阻断交通、打砸交通设施的群体事件,云南省政府立即开设了“微博云南”,在微博上与“粉丝”进行交流,对事件做及时的解说,让聚集的民意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宣泄途径,111个字信息的及时发布,产生了巨大的威力。
人民公安报/2011年/4月/25日/第001版我国首个政务微博报告称全国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公安微博所占比例最高服务性最强本报讯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4月22日发布的我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称,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共开通政务微博1228个,公安机关公务人员注册微博139个;公安微博在政务微博中所占比例最高、服务性最强。
根据研究报告统计,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内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新趋势。
其中,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共开通政务微博1228个,公安机关公务人员注册微博139个。
公安部门借助微博发布信息、提供服务,获取线索、调查取证,发布案件进展,提高办案效率,已成信息公开的便捷平台和网络协助办案的重要工具。
例如,江苏、广东等省公安机关集体开通公安微博,“平安北京”多次通过微博获取案件线索、采取行动或实施救援。
研究报告显示,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微博的使用,无论在言语风格、管理规范等方面都存在需要破解的突出问题。
报告认为,首先,要把握好“个性化”与“权威性”的平衡;其次,要掌握好“碎片化”与“准确性”的关系;第三,要重视政府微博可能存在的信息泄密危险;最后,要防止出现“意见失序”,给外界造成立场混乱、无所适从的负面观感。
同时,研究人员参照海外国家和地区经验,结合国内政府机构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10条有利于政务微博健康发展的传播技巧——内容上体现行业和部门特点;权威信息原创发布,大众话题转发评论;鼓励基层、服务部门开设政务微博;使用亲民话语,注重真诚平等;合理配备人手;把握发布节奏和更新频次;注重多媒体的呈现效果;及时权威回应争议话题;针对重大事件设立专门账户;面对质疑保持“淡定”。
此外,在政务微博的运营战略方面,研究人员建议:首先,可研究拟定专门面向新媒体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法规,推动政务微博的规范化操作;其次,充分利用商业网站、政府或媒体网站的微博平台进行互动合作。
2012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综述报告回顾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国互联网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应用服务不断创新和持续深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活跃力量。
一,互联网产业保持稳步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亮点。
2012年,中国互联网整体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 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
IPv6地址数量为12535块/32,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3.4%,在全球的排名由2011年6月的第15位迅速提升至第3位。
域名总数增至1341万个,相比上年底增速达到73.1%,其中.CN域名总数为751万,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了112.8%,占中国域名总数比例达到56.0%。
据艾瑞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分别是840亿元、943.4亿、1091.9亿元,季度环比递增分别达到12.3%和15.7%,保持了强劲的势头,中国网络经济规模与GDP的比例关系,从2011年第一季度的0.50%,上升至2012年第三季度的0.86%,网络经济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发凸显。
在金融危机影响持续、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产业显露出少有的发展活力,成为减缓经济危机影响的重要力量。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增长活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普及上,移动互联网和宽带网络双双发力,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移动用户快速增加,手机上网比例已经超过台式电脑上网比例,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正式启动,宽带价格进一步下降,为应用的繁荣夯实了基础;二是在商业模式探索和应用推广上,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等各领域迅猛发展,促使以互联网为引领的信息消费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新引擎。
二,移动互联网改变产业格局、改变网民行为,并进一步影响社会运行模式。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应用水平、终端普及、市场规模等均呈现迅猛增长态势。
解读“精神交往”视域下政务微博发展摘要本文以“政务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论”体系中选取历史唯物主义、交往媒介、交往革命、交往心理四个视角对其发展背景、传播机制、典型模式、传播效果进行分析。
通过梳理“政务微博”的发展历程、解读了它的传播规律,对它的发展状况进行评析,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精神交往;政务微博;创新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6-0001-022011年12月12日,“2011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在京举办,论坛期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
这份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政务机构和官员微博从2011年初的5000多个发展到目前的2万余个,其增长率超过200%。
截至2011年11月,经过新浪网认证的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近2万个,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过1万家,官员个人微博近9 000个,并且已经覆盖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区域。
新浪执行副总裁、总编辑陈彤指出:“如果说2010年是微博元年的话,那么2011年可以被称为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
已从局部尝试走向全面应用。
[1]”1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的发展背景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交往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活动过程。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2]”在人们满足了物质层面上的需求后,便产生了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交往的需求”就是其一。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的飞速发展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网民达4.8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2%。
大量的事实证明,网民已经成为舆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而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也正影响着公权力的运行,甚至把握着公共事务的发展走向。
同时,网络交互性、偶发性、平面化、碎片化的特点对传统权力自上而下垂直行使的方式也形成了革命性的冲击[3]。
浅析政务微博的特点【摘要】新媒体环境下,“全民微博”时代的来临使得公共事件即发端于微博上的互动,信息的传播从未像微博时代这样快速广泛。
这为政务微博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本文将从政务微博存在的现状、意义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政务微博;现状;发展趋势一、微博概念及特点微博,是基于web3.0技术的供用户传播信息、获取信息,实现信息互享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上传文字、图片或视频等超文本形式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
2009年8月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开始,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己达12521.7万人,活跃注册用户数突破650万个。
我国由此迈入微博时代,2010年也被冠名为微博元年。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监测显示,中国互联网实际不重复微博独立用户数,2011、2012、2013年底预计将分别达到1亿、1.68亿、2.53亿人左右。
以上数据表明,微博发展的势头惊人,微博的用户数量巨大,而且,微博正是通过用户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实现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因此,微博凭借其受众面积广,参与者阶层广以及传播及时迅速的优势,能轻易影响到公共事务,对公共舆论造成影响。
[1]继2010年被冠名为“微博元年”后,2011年在微博发展的基础上政务微博方兴未艾、发展迅速,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
2011年12月12日,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发布,它由拥有2.5亿用户的新浪微博联合国内知名网络舆情研究机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共同发布。
报告显示.目前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个领域的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微博约2万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逾1万家,官员个人微博近9000个。
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的增长速度接近200%。
政务微博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渗透到政府机构的各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
[1] 二、政务微博发展现状及意义据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统计,截止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
中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政务微博总数近2万
12月12日电今日,“2011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近200位政府代表出席论坛。
论坛期间,正式发布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
报告显示,我国政务机构和官员微博在2010年“微博元年”之后开始高速攀升,增长率超过200%。
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在会上表示,如果说2010年是“微博元年”,那么2011年政务微博快速发展,堪称为我国政务微博元年。
新浪微博一直致力于为政府用户全方位打造最具互动性的政务微博平台。
基于新浪政务微博平台已形成的四大核心产品,全国各级政务机构和官员可与2.5亿用户进行零距离沟通互动,从而实现真正的微博问政、行政。
“全国第一”政务微博群授奖
自2009年新浪微博推出后,全国多地政府机构相继开始试水政务微博,成为我国微博问政的先锋。
在今天的论坛上,新浪对多个领域的全国首批政务微博进行了“全国第一”政务微博的授牌颁奖。
其中,云南省人民政府官方微博@微博云南荣获中国首个省级政府认证微博;外交部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荣获中国首个中央部委认证微博;北京铁路局官方微博@北京铁路荣获中国首个铁路认证微博;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卫生局官方微博@银川卫生微博荣获中国首个卫生局认证微博;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官方微博@广东共青团荣获中国首个省级共青团认证微博;湖北省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荣获中国首个法院认证微博;中国国际救援队官方微博@中国国际救援队荣获中国首个国家级政府组织认证微博;此外,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四个直辖市官方微博及北京市公安局@平安北京荣获政府微博特别奖。
在此次论坛的案例分享环节中,北京市公安局官方新浪微博@平安北京、广东南海政府微博群、外交部官方新浪微博@外交小灵通和国家旅游局官方新浪微博@中国旅游作为政务微博成功运营的典范,分别围绕“新媒体与公共安全信息传播”、“从微博问政到微博行政”、“部委微博运营经验”、“如何用微博助推旅游产业”主题进行案例解析和经验分享。
年度政务微博报告正式发布
本次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上,拥有2.5亿用户的新浪微博联合国内知名网络舆情研究机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共同发布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依据今年新浪微博平台上政府机构和官员微博数量迅猛增长的数据,并通过大量成功运营案例,研究、盘点全国政务微博发展的分布特点、原因和趋势。
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公布了全国排名前十的党政机构微博和公务人员微博。
该排名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通过分析计算新浪微博提供的近2万个党政机构和公务人员微博数据,根据微博数、粉丝数、微博活跃度、微博传播力、微博引导力指标,最终统计出的权威结果。
全国十大政务机构微博榜单中,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名列第一。
其余九个政务机构分别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官方微博@中国国际救援队、外交部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运营管理部官方微博@上海地铁shmetro、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成都发布、广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广州公安、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办公室官方微博@打四黑除四害、深圳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深圳公安、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官方微博@南京发布、国家旅游局官方微博@中国旅游
全国十大公务人员微博榜单中,云南红河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皓@伍皓红河微语位居第一。
其余九位公务人员分别是: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陈士渠、九江市公安局民警段兴焱@段郎说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孙云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奖章获得者、感动中国人物、“雷锋传人”@鞍钢郭明义、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海宁市司法局长金中
一@中一在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陈明德@陈明德、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巴松狼王。
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针对党政机构和公务人员微博的地域分布、部门分布、行政级别分布、活跃度、影响力的受众覆盖情况等均进行了详细分析。
报告归纳概括出目前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模式,主要为公安微博多元模式、政府微博发布厅模式、以@问政银川为例的以大带小,建立地方政府微博群带动模式、突发舆情应对模式、官员微博带动模式以及浙江海宁等地“微博公文”模式。
截至2011年10月底,政务微博总数接近2万,是一年前的近3倍。
政务微博已全面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华东、华南、华北等区域政务微博开通情况好于中西部地区,各地微博问政开通情况排名与所在区域经济、政治等综合发展情况排序大体一致。
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政务微博开通情况在全国居前列。
北京居首位,这与它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身份有密切关系。
据统计,一年间微博数量增长最快的是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四川,增长数量均超过1000个。
从部门分布情况来看,2010年政务微博主要分布在公安、旅游、宣传、司法部门,经过一年的长足发展,目前政务微博已扩展到政府机构的各个行业,如市政、招商、文教、体育、质检等,但公安、旅游、宣传、交通、司法、团委等政府职能部门优势依然明显,这些部门接触微博较早,微博信息发布及时,服务性、实用性、互动性都比较强。
其中,公安系统微博发展最快、数量最多。
一年来公安机构增长近4000个,公安个人增长1700多个,占政务微博总数的三分之一。
公安部门借助微博发布信息、提供服务,获取线索、调查取证,发布案件进展,提高办案效率,已成信息公开的便捷平台和网络协助办案的重要工具。
除公安外,宣传、旅游、团委、司法是一年来数量增长较多的行业。
从行政级别分布来看,政务微博呈“金字塔”状,县处级以下政务微博规模最大,县处级、厅局级、省部级政务微博依次逐级减少。
从数据可以看出微博在基层政府机构和官员中发展情况较好,这和基层政府机构和官员本身基数较大有关,不过也可以间接说明基层政府对于利用微博开展问政、扩大宣传、提升服务的意识和积极性都比较高。
2011年成政务微博发展元年
2011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2011年是我国政务微博元年。
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11月中旬,我国政务机构和官员微博在2010年“微博元年”之后开始高速攀升,增长率超过200%。
目前大量的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纷纷入驻微博,尝试通过新媒体不断探索社会化管理新模式。
尽管新浪微博的成长仅两年时间,但它已经迅速拥有超过2.5亿用户,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是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的重要平台。
全国各地政府已呈现出齐聚新浪微博“问政”、“行政”的方兴未艾之势。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达到近2万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过1万家,个人官员微博近9千个。
在地域上已经全面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
目前,政府部门开通实名认证微博出现燎原之势。
11月17日,北京市新闻办发起的“北京微博发布厅”独家落户新浪微博,以整合创新的手段打破传统民政网络沟通方式,为全国各地政务微博工作开展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11月28日,上海市新闻办公室发起的“上海发布”官方新浪微博正式上线,标志着四大直辖市齐聚新浪微博,共同开拓社会管理创新形式。
此外,我国首个粉丝量突破百万的国家部委级微博——外交部官方新浪微博@外交小灵通也是我国政务微博成功运营的典范。
@外交小灵通开通于2011年4月。
其微博内容非常丰富,除我国重大外交活动外,外交部例行记者会、驻外使领馆相关活动都会即时更新发布。
2011年7月,一名网友在比利时旅游时财务被盗,发布微博称向我国驻比利时使馆求助遭拒,对使馆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外交部及时联系使馆核实情况,并第一时间通过小灵通发布澄清微博,让民众了解了事件真相,受到网民好评。
微博的迅猛发展促使政务微博应运而生。
政府通过微博新媒体平台为公众提供服务,既可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也拓展了政府服务渠道。
传统的官网已不再是政府部门唯一的门户,目前拥有2.5亿活跃用户的新浪微博已成功帮助政府部门及官员在快速解决民众难题问题、迅速传播信息方面作出贡献。
作为在知名度、使用率、首选率、满意度、用户粘性、权威性、吸引力、月度覆盖人数、月度总访问次数、月度总浏览时间事项等各项指标上均在行业全面领先的新浪微博,势必将会成为政府的最有效、最具互动性微博平台,为政府与群众提供更有效的沟通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