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能量的转换苏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5.40 MB
- 文档页数:27
2.能量的转换【教学目标】1.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指导学生探索,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了什么形式的能量。
3.乐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懂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并能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探索,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了什么形式的能量。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三角架、石棉网、盛有水的烧杯、温度计、火柴、花生米、纽扣、线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热情的迈小娃欢迎客人老师的掌声有能量吗?怎么来的?(板贴:动能——声能)二、观察卡通画,找能量1.你发现这两幅有趣的卡通画里的能量了吗?找一找。
板贴:化学能——光能、热能动能——机械能2.揭题:能量不仅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而且能量之间还可以转换,这是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
板贴:能量的转换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实验探究,感受能量的转换1.过渡:这节课我们通过一粒花生米来探究能量之间究竟是怎样转换的。
2.这粒花生米有能量嘛?能看见吗?有什么办法把它的化学能释放出来让我们看到?(燃烧花生米)3.燃烧后你能看到什么能量?热能能看见吗?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材料,请各小组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来收集一粒花生米释放出来的热能数据。
先画出来,再讨论实验步骤写下来。
(5分钟)4.汇报、完善实验设计。
5.演示打火机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强调安全使用的要求。
6.学生实验。
(9分钟)7.交流实验发现。
板贴:化学能——光能、热能四、看图分析,体会能量转换的复杂性1.过渡:从一粒花生米燃烧加热水的试验中,我们已经发现能量之间的转换不仅仅是一对一那么简单的。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2.能量的转换》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道能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知道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3. 理解燃烧、电能和机械能的本质。
4. 能举一些涉及能量的实例,并说明其中的能量转换关系。
5. 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1. 能够正确说明“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2. 能够理解燃烧、电能和机械能的本质。
3. 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其中的能量转换关系。
三、教学方法1. 听讲、演示、实验。
2. 讨论、解答、展示。
四、教学过程1. 学习目标介绍老师开始课堂前,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激起学习兴趣。
教师可写在黑板上,并通过PPT展示,简要地介绍本一单元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鼓励学生,让他们知道应该关注哪些东西。
2. 知识概念的普及在老师介绍完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着重复习此前所教的内容,提醒学生其重要性。
并且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迅速了解能量的定义和常用概念。
3. 案例展示教师将具体的示例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概念进行深入理解。
他们可以在小组里一起讨论这些案例,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展示。
这样可以让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分享和学习,扩大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4. 案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能量转换的原理和能量的作用。
他们将会参与到实验当中,并且亲手获得一些结论以及思考各种实用能源在生活中的发挥作用。
5. 思考题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题。
这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意识,让他们检验所掌握的知识,也可以让教师对学生掌握的程度有所了解。
六、总结学生对于本单元已经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总结,对未形成完整的部分再次回顾整理,清理知识点联系,并进行适当拓展。
通过本次的总结和回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本单元的内容。
最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能量的转换》精美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体验活动,认识到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能量可以多次转换。
2.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能量形式发生的变化。
3.懂得看似平常的现象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体验到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教学难点】能针对具体的生活情境,说明能量形式发生的变化,甚至可以多次转换。
【教学准备】演示材料:教学课件、活动手册等。
分组材料:牛顿摆、扣子、细绳;瓶子、硬币、水杯、水;直径1厘米的有机玻璃管、漆包线、发光二极管、条形磁铁;小苏打、白醋、瓶塞、锥形瓶;火柴、酒精灯、废火柴收集器、湿抹布。
【教学时间】1课时点燃酒精灯,酒精灯的化学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二)描述能量的转换1.出示图片,这张图片显示的是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其他形式的实例,我们来试着描述能量的如何相互转换的。
你们看,太阳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辐射到地球,植物接收了来自太阳的光能,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就像这样说,我们一起把这个过程描述出来。
2.学生交流。
师:“太阳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辐射到地球,植物接收了来自太阳的光能,并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人吸收植物的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发电机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电热水壶把电能转换为热能和声能。
”3.小结:看来能量的转换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有的我们能观察到,有的我们虽然观察不到,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到处都存在能量的转换。
【板书设计】3.能量的转换转换一种形式的能量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最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像科学家那样》精美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介绍,了解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时所遵循的一般程序,并在学习科学家事迹中,体悟他们的科学精神,激发以“像科学家那样”的态度对待科学探究活动。
2.能够围绕“鲫鱼有记忆吗”这一较为复杂的问题,开展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并通过回顾这一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要点,形成对科学探究活动要素较为整体的认识,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自主探究能力。
苏教版科学六下《能量的转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下《能量的转换》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能量的转换现象。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能量转换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活中的能量转换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能量转换的原理和科学规律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动手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能量转换的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能量转换的概念和原理。
2.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实验教学: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能量转换的现象和原理。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实验器材:如电池、灯泡、导线等。
3.教学多媒体:如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换现象,如电池发光、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等,引导学生关注能量转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能量转换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转换关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能量转换的规律。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能量转换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相互交流心得。
教师点评实验,总结能量转换的原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能量转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转换的概念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