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
- 格式:ppt
- 大小:6.90 MB
- 文档页数:305
预算方法有哪些预算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分配资源,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预算方法是指制定、执行和控制预算的一系列程序和技术。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预算方法有哪些。
首先,静态预算是最简单的一种预算方法。
它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制定的预算,不考虑实际发生的变化。
静态预算适用于那些市场环境相对稳定,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相对固定的行业。
但是,在现代经济环境下,市场变化频繁,企业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都面临着不断变化,因此静态预算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其次,动态预算是一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预算方法。
它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生产成本的变化和销售价格的变化,及时调整预算,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动态预算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预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但是,动态预算也需要企业有更强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以及更加灵活的预算执行机制。
第三,零基预算是一种从零开始制定预算的方法。
它要求企业每个预算期都要重新评估所有开支,而不是简单地在上一期预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零基预算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成本,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但是,零基预算也需要企业有更强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以及更加严格的预算执行机制。
最后,活动基预算是一种根据企业活动的变化来制定预算的方法。
它将预算划分为若干个活动,并根据每个活动的需求和变化来进行预算。
活动基预算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控制企业的各项活动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但是,活动基预算也需要企业有更加精细化的管理能力,以及更加灵活的预算执行机制。
综上所述,预算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预算方法,以实现更好地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
同时,预算的制定和执行也需要企业有更加精细化的管理能力和更加严格的执行机制。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导读计划、预算、预测,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计划一般针对事项与活动而言,多用描述性语言,说明是否做、何时做。
预算则是计划的量化与细化,是数字化了的计划。
一般先有经营计划,后有财务预算。
预测是经济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对结果的预估。
计划、预算、预测,这三个词会计人员并不陌生。
在做财务预算的时候,这三个词都绕不开。
乍一听,意思差不多,都是对尚未发生的行为进行规划与估量。
从这个角度看,这三个词是一样的,甚至有些时候可以通用。
站在财务工作的角度,三者的区别是什么呢?一、计划与预算的区别公司运营先有战略,再有目标,然后才会有服务于目标的计划。
计划一般是针对经济事项与活动而言的,多用描述性语言,说明是否做、何时做,一般没有金额的表述,如“明年计划开拓华东市场”。
预算则是计划的量化与细化,是数字化了的计划,说直白点就是要把计划货币化,如“拟投入人力成本300万元、宣传费用1000万元开拓华东市场”。
计划、预算、预测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在我们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时,先要有经营计划,后有财务预算。
这就好比说公司只有先确定了要做什么,才能匡算做这些事情要花多少钱。
二、预算与预测有何不同?预算与预测的区别在于,做出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
预算往往在一项经济业务开展之前就要做出,它是零起点、全覆盖。
预测不同,它一般在经济事项已开展一段时间后再做出,是半路出家、后端覆盖。
这么说来,预测也可看作是半截子的预算。
最有说服力的数滚动预测,它是在有一段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对未来做推演。
滚动预测也叫滚动预算,这两个互通的名字也说明了预测与预算确有共同点,但我觉得叫滚动预测更准确些。
三、预算与预测,考核以何为准在制定年度预算后,年中根据实际情况又做了预测。
预测结果与预算结果有较大差别,请问,对预算单位负责人的绩效考核该以预算结果为依据,还是该以预测结果为依据呢?人们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调整预算会是预算管理的常态。
如果市场没有出现重大变化,组织机构未进行重大调整,绩效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原预算目标。
预算和决算
一、两者的区别:
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
它规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预算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预测,它还涉及到有计划地巧妙处理所有变量,这些变量决定着公司未来努力达到某一有利地位的绩效。
决算,指根据年度预算执行结果而编制的年度会计报告。
它是预算执行的总结。
当国家预算执行进入终结阶段,要根据年度执行的最终结果编制国家决算。
它反映年度国家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是国家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二、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是战略执行的保障。
预算管理与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紧密相关,它帮助校验战略计划的可行性,通过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合理引导资源使用,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提供保障。
预算管理还是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算管理通过建立全方位、全流程的过程监控指标体系,实现对财务资源使用过程的及时监控,确保财务资源的使用安全,它是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算管理也是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激励手段。
预算管理通过建立客观明晰的成果指标,利用平衡计分卡为财务资源使用结果及后续再投入提供客观的业绩评估手段和考核依据,充分引导和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堵邪路”、“开正道”,进而促进企业资源的良性循环。
如何制定详细的预算和计划
一、确定目标
在制定预算和计划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目标可以是短期或长期的,例如一个月内完成某个项目,或者一年内实现某个财务目标。
明确目标有助于更好地制定计划和预算。
二、收集信息
为了制定合理的预算和计划,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
这包括了解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了解市场情况和竞争对手的策略,了解行业趋势和发展前景等。
收集信息的途径可以通过个人记录、银行账单、市场调研等方式进行。
三、制定方案
根据目标和收集的信息,可以制定相应的方案。
方案应该包括具体的计划和行动步骤,例如购买某项产品的计划、旅行计划、学习计划等。
方案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时间、资源、人力等。
四、制定预算
制定预算是制定计划的重要环节。
预算需要根据目标和方案进行分配,考虑各项支出和收入的情况。
在制定预算时,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应对不可预见的支出和收入变化。
制定预算的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手工方法,也可以使用预算管理软件等工具进行。
五、调整优化
制定预算和计划后,需要定期进行调整和优化。
这包括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和计划进行调整,例如根据收入和支出的变化对预算进行调整,根据市场变化对计划进行调整等。
同时,也要不断优化预算和计划,以提高效率和效益。
综上所述,制定预算和计划需要先确定目标,收集信息,制定方案,然后根据方案制定预算,最后进行调整优化。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
如何做预算方案在当今社会,做好预算方案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非常重要。
预算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规划和管理资金,确保我们的财务状况处于可控制的状态,达到我们的理财目标。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预算方案,帮助读者达到财务自由的目标。
1. 确定目标和需求在制定预算方案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财务目标和需求。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该明确所需的资金用途和期望的收益。
例如,个人可以确定购买房屋、投资股票或者旅行的目标,而组织可以确定扩大业务、提高利润或者改善员工福利的需求。
2. 收集详细信息一旦我们明确了目标和需求,接下来就需要收集详细的财务信息。
个人可以收集自己的收入、支出、债务和资产等数据,而组织则需要收集销售额、成本、利润和工资等数据。
收集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的财务状况。
3. 分析数据在收集了足够的财务数据后,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个人和组织都可以通过比较收入和支出、计算利润率和分析财务比率等方法来评估自己的财务状况。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找到潜在的问题和机会,为预算方案做好准备。
4. 设定预算限制根据目标、需求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设定合理的预算限制。
个人可以设定每月的生活开支限制、储蓄目标和投资额度,而组织可以设定销售目标、成本限制和利润预期。
在设定预算限制时,我们需要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过于乐观或悲观。
5. 制定具体预算计划一旦我们设定了预算限制,接下来就需要制定具体的预算计划。
个人可以制定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计划,规划储蓄和投资计划,而组织则可以制定销售预测、成本控制和利润分配计划。
在制定预算计划时,我们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和风险因素,制定合理的预算分配。
6. 监控和调整预算制定预算方案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定期监控和调整预算。
通过监控预算执行情况,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偏差,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例如,个人可以根据实际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调整,组织可以根据销售情况和成本变动进行预算调整。
在预算制定过程中选择不同的预算方法一、弹性预算公司既可以用刚性预算(fixed budget又译为固定预算),也可以用弹性预算。
刚性预算是这样一种预算,它不论实际达到的活动水平如何而保持不变;而弹性预算则是通过认识到固定、半固定和变动成本之间的差别,随着所达活动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刚性预算一般不能真正适用于业绩比较,因为你可能是在拿两个完全不同的活动水平进行比较。
弹性预算的思想是为了克服这样的问题,以便实际达到的活动水平能与属于同一活动水平的预算相比较。
(一)弹性预算的特性1、弹性预算与其他预算的不同(1)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及现金预算,均有两个共同点:这些预算均以一个单一的业务水准为编制基础;这些预算均是“静态”的,须以原定的单独业务水准为基础方可与实际结果相比较;(2)弹性预算与其的差别。
弹性预算在上述两点与其他预算有所不同。
例如,弹性预算的编制并非“静态”的性质。
即使在事后,只要在适用范围内,即可编制一份实际业务量的比较。
因此,才被称为“弹性”预算。
如果报告偏差要做各种运用,那么,以相同方式计算预算和实际数字以及与相同的活动水平相联系是很重要的。
这就是为何只要有可能应运用弹性预算,即:旨在随着活动水平变化而变化的预算。
2、弹性预算的特性(1)弹性预算仅以某个“相关范围”为编制基础,而不是以某个单一业务水准为基础;(2)弹性预算的性质是“动能的”。
弹性预算的编制可配合任何业务水准。
甚至在期间结束的。
换言之,经理人可视该期间所达到的业务水准,再编制弹性预算,以确定在该业务水准下,“应有”的成本为多少。
(二)静态预算的缺陷在此举例说明静态预算(或译为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的区别。
设Snoopy公司装配部,三月份预算生产式样BMB10.000件。
其发动制造费用预算如表5—1表5—1 SNOOPY公司(静态预算)假定该公司并未达成生产BMB10.000件的目标。
该公司仅生产BMB9,400件,倘若该公司采行静态预算,则当有份的绩效报告如表5—2所示。
编制预算常用的方法
编制预算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历史数据法:根据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数据,如销售额、支出等进行分析与总结,以确定将来的业务量和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稳定的经营环境。
2. 专家意见法:通过专家的评估和决策,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制定预算。
专家可以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也可以是外部的顾问。
此方法适用于企业规模较小、专家知识资源有限的情况。
3. 目标导向法:制定预算时以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为基础,确定所需资源和资金。
这种方法更加注重前瞻性,有助于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
4. 基本核算法:按照企业的不同核算项目进行逐项预算,如销售预算、生产成本预算、资金预算等。
逐项预算再汇总形成整体预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规模的企业,能够更加精确地掌握各项经济指标和资金需求。
5. 参考行业标准法:参考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或行业标准,制定预算。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一个行业内的相对参考,但需要注意实际情况的差异性和企业自身特点。
6. 郁金香法:在特定的预算制定时间内,以不同的部门或负责人为基础,依次提出预算计划,直到整体预算被制定完成。
这种方法更能体现各个层级对预算的
参与和责任。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组合,以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预算编制流程
1.明确预算目标和任务
预算编制的第一步是明确预算的目标和任务,包括制定预算的基本原则、编制预算的范围和内容、预算的年度计划和预算执行方式等。
2.收集资料和信息
根据预算目标和任务,收集相关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市场信息、政府政策等资料和信息,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
3.制定预算计划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制定预算计划,包括预算的收入、支出和资金来源等。
预算计划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实力、市场环境和业务发展等因素。
4.编制预算表
在预算计划的基础上,编制预算表,将预算计划细化到具体的项目和部门。
预算表需要包括各项收入、支出和资金来源的详细信息。
5.审议和确定预算
对编制好的预算表进行审议和修改,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最终确定预算,制定预算执行计划。
6.监督和控制预算执行
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预算执行效果的实现。
对于偏差较大的预算,需要及时调整和修正。
(一)1、设备运杂费=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率2、材料费=材料净重×(1+加工损耗系数)×每吨材料综合价3、加工费=设备总重量×设备每吨加工费4、辅助材料费=设备总重量×辅助材料费指标5、专用工具费=(材料费+加工费+辅助材料费)×一定百分比a6、废品损失费=(材料费+加工费+辅助材料费+专用工具费)×一定百分比b7、包装费=(材料费+加工费+辅助材料费+专用工具费+废品损失费+外购配套件费)×百分比c8、利润=(材料费+加工费+辅助材料费+专用工具费+废品损失费)×百分比d9、税金(增值税)=当期销售税额-进项税额当期销售税额=销售额×适用增值税率销售额=材料费+加工费+辅助材料费+专用工具费+废品损失费+外购配套件费+包装费+利润10、国产单台非标准设备原价=材料费+加工费+辅助材料费+专用工具费+废品损失费+外购配套件费+包装费+利润+税金11、进口设备抵岸价=CIF+银行财务费+外贸手续费+关税+增值税+消费税+海关监管手续费+车辆购置附加费国际运费=原币货价(FOB)×运费率国际运费=运量×单位运价运输保险费=(FOB+国外运费)×保险费率÷(1-保险费率)银行财务费=人民币货价(FOB)×银行财务费率外贸手续费=(FOB+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外贸手续费率(1.5%)关税=到岸价格(CIF)×进口关税税率CIF= FOB+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进口产品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消费税=(CIF+关税)×消费税率÷(1-消费税税率)海关监管手续费=CIF×费率(0.3%)车辆购置附加费=(CIF+关税+消费税+增值税)×进口车辆购置附加费率12、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设备购置费×定额费率13、直接工程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14、人工费=∑(工日消耗量×日工资单价)15、材料费=∑(材料消耗量×材料基价)+检验试验费16、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机械台班单价)17、措施费=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临时设施费+夜间施工增加费+二次搬运费+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模板及支架费+脚手架费+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施工降水排水费18、间接费=规费+企业管理费19、规费=工程排污费+工程定额测定费+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20、社会保障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21、企业管理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劳动保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财产保险费+财务费+税金+其他22、管理人员工资=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23、劳动保险费=易地安家补助费+职工退职金+六个月以下的病假人员工资+丧葬补助费+抚恤费+离休干部经费24、间接费=直接费合计×间接费费率(%)间接费=直接费中的人工费和机械费合计×间接费费率(%)间接费=直接费中的人工费合计×间接费费率(%)25、利润=(直接费+间接费)×相应利润率(%)利润=直接费中的人工费和机械费合计×相应利润率(%)利润=直接费中的人工费合计×相应利润率(%)26、税金=(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率(%)综合税率:市区----3.41%;县城、镇----3.35%;其他----3.22%27、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土地使用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28、土地使用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尝费+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9、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研究试验费+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工程监理费+工程保险费+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其他费用+工程承包费30、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联合试运转费+生产准备费+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31、工序作业时间=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32、规范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休息时间33、施工机械时间定额=1/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指标(二)1、基本用工=∑(综合取定的工程量×劳动定额)2、超运距=预算定额取定运距-劳动定额已包括的运距3、辅助用工=∑(材料加工数量×相应的加工劳动定额)4、人工幅度差=(基本用工+辅助用工+超运距用工)×人工幅度差系数人工幅度差系数=10%~15%5、材料损耗率=损耗量/净用量×100%材料损耗量=材料净用量×损耗率材料损耗量=材料净用量+损耗量=材料净用量×(1+损耗率)6、预算定额机械耗用台班=施工定额机械耗用台班×(1+机械幅度差系数)7、基本工资G1=生产工人平均月工资/年平均每月法定工作日8、年平均每月法定工作日=(全年日历日-法定假日)/129、工资性补贴G2=∑年发放标准/(全年日历日-法定假日)+∑月发放标准/年平均每月法定工作日+每工作日发放标准10、生产工人辅助工资G3=全年无效工作日×(G1+G2)/(全年日历日-法定假日)11、职工福利费G4=(G1+G2+G3)×福利费计提比例(%)12、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G5=生产工人年平均支出劳动保护费/(全年日历日-法定假日)13、运输损耗=(材料原价+运杂费)×相应材料损耗率14、采购及保管费=材料运到工地仓库价格×采购及保管费率15、材料基价={(供应价格+运杂费)×[1+运输损耗率(%)]}×[1+采购及保管费率(%)]16、检验试验费=∑(单位材料量检验试验费×材料消耗量)17、台班折旧费=机械预算价格×(1-残值率)×时间价值系数/耐用总台班18、时间价值系数=1+(折旧年限+1)×年折现率/219、耐用总台班=折旧年限×年工作台班=大修间隔台班×大修周期20、大修周期=寿命期大修理次数+121、台班大修理费=一次大修理费×寿命期内大修理次数/耐用总台班22、台班经修费=台班大修费×台班经常修理费系数K23、台班安拆费及场外运费=一次安拆费及场外运费×年平均安拆次数/年工作台班24、台班人工费=人工消耗量×(1+年制度工作日×年工作台班)×人工单价/年工作台班25、台班燃料动力费=台班燃料动力消耗量×相应单价26、台班养路费及车船使用税=(年养路费+年车船使用税+年保险费+年检费用)/年工作台班27、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价格指数=报告期单价Pn/基期单价P0(三)1、措施费(间接费、工程建设其他费)费率指数=报告期费率Pn/基期单价P02、拉斯贝尔体系Kp=∑(q0p1)/∑(q0p0)其中:Kp——综合指数p1、p0——报告期与基期价格q0——基期数量3、派许体系Kp=∑(q1p1)/∑(q1p0)其中:q1——报告期数量4、设备、工器具价格指数=∑(报告期设备工器具单价×报告期购置数量)/∑(基期设备工器具单价×报告期购置数量)5、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报告期建筑安装工程/(报告期人工费/人工费指数+报告期材料费/材料费指数+报告期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指数+报告期措施费/措施费指数+利润+税金)6、建筑项目或单项工程指数=报告期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造价/(报告期建筑安装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报告期设备工器具费用/设备、工器具价格指数+报告期工程建设其他费/工程建设其他费指数)7、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C2=(C1/Q1)×Q2×f其中:C2——拟建项目静态投资额C1——已建类似项目的静态投资额Q1——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能力Q2——拟建项目的生产能力f——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定额、单价、费用变更等的综合调整系数8、生产能力指数法C2=C1×(Q2/Q1)x×f其中:x——生产能力指数9、设备系数法:C=E(1+f1P1+f2P2+f3P3+……)+I其中:E——拟建项目设备费I——拟建项目的其他费用f1、f2……——综合调整系数P1、P2……——已建项目中建筑安装费及其他工程费等与设备费的比例主体专业系数法公式同上。
预算员的职责内容预算员是组织内负责预算管理的专业人员,主要职责是负责编制、执行和监控组织的预算。
以下是预算员的主要职责内容:1. 预算编制:预算员负责与各部门合作,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财务数据和信息,根据组织的目标和策略制定年度预算计划。
预算员需要对各项收入、支出、成本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确保预算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预算编制还包括制定预算调整方案,根据需要进行预算修订和更新。
2. 预算执行:一旦预算计划获得批准,预算员需要与各部门密切合作,确保预算计划的顺利执行。
预算员需要监督和控制各项支出和成本,及时对超支行为进行警示和改正,并及时向管理层汇报执行情况。
预算员还需要与各部门协调,解决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 成本管理:预算员需要进行成本管理,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
预算员通过对成本的详细分析和评估,为组织提供优化成本的建议和方案。
预算员需要定期对成本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成本的有效控制和降低。
4. 经济分析:预算员需要对组织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盈亏情况、财务健康状况、资金流动情况等。
预算员通过经济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和建议,帮助组织更好地制定经营策略和目标。
5. 绩效评估:预算员需要对组织的绩效进行评估和监控。
预算员需要与各部门合作,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绩效数据和指标,进行绩效分析和评估。
预算员需要向管理层提供绩效报告,帮助管理层了解组织的经营状况和绩效情况,为组织的战略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6. 风险管理:预算员需要对组织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
预算员需要与各部门合作,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帮助组织有效降低和应对风险。
7. 客户服务:预算员需要与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沟通和协作,解答他们对预算管理和财务方面的问题,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
预算员也需要向内外部客户提供相关的预算和财务信息,确保客户满意度。
总之,预算员是组织内负责预算管理的重要角色,他们通过预算编制、执行和监控,为组织的经营决策、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帮助组织实现财务目标和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