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复习资料 湘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7.92 KB
- 文档页数:4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有(质量)。
流动的空气有力量,可以推动风车旋转。
2、中国民间很流行的走马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作为动力。
3、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1、像蜻蜓、蚂蚁、蝗虫这样的动物,身体分为_头、_胸_、_腹_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_足,科学家把这种动物叫做__昆虫__。
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遍布整个地球。
已知昆虫有100余万种。
2.我认识的昆虫有__蜻蜓、蝴蝶、_蚕蛾、蝗虫、蚂蚁、蜜蜂_。
3、蜘蛛、蝎子、蚯蚓、螃蟹不是昆虫。
4、鱼身体外表的主要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头部有鳃帮助呼吸,身体表面有鳞,靠鳍协调运动,分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
终身生活在水中。
5、蝌蚪、鳄鱼、墨鱼都不是鱼。
6、不同种类飞翔动物的翅膀是有区别的: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蜻蜓的翅膀膜质,蝙蝠的翅膀是皮质的。
7、羽毛是鸟类特有的,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有护体、保温、飞翔的功能。
8、鸟适合飞翔的特点有:羽毛轻,骨骼中空,身体呈流线型等。
9、会飞的动物不一定都是鸟,如蝙蝠、蜻蜓都不是鸟。
10、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兔子、狗、猫、鲸、蝙蝠、海豚都是哺乳动物。
鸭嘴兽是特殊的哺乳动物,产卵繁殖后代,乳汁哺育后代。
11、我国的一级珍稀保护动物有:丹顶鹤、中华鲟、金丝猴、大熊猫等。
中华秋沙鸭在野外的数量比大熊猫还少,雪豹被评为“极危”物种。
大鲵(娃娃鱼)、金斑喙凤蝶、藏羚羊也是珍稀动物。
12、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境内,这里适合大熊猫的主要食物箭竹的生长。
13、天然林对减轻自然灾害、保护野生动物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土壤1.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2.砂质土:含砂较多。
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4)不乱砍乱伐,2、我们每个人能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些什么?(1)不虐待动物。
(2)不打猎。
(3)保护动物,不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
保护植物。
(5)多种植花草树木。
第三单元土壤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2、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
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
无土栽培是批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
在春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
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材料分为(天然材料: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塑料)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它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用(℃)表示。
195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2、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应的温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湘教版三年科学上册复习题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一、填空题:1、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也占据空间。
2、(质量)是物质的量的量度,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千克kg)和(克g)是常用的质量单位。
3、(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精密仪器。
4、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拖盘上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5、苹果和牛奶都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
6、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证明了空气有质量。
7、1立方米体积的空气质量约为(1.205)千克。
8、中国人很早起就懂得利用(热空气上升)作为动力,中国民间流行的(走马灯)就是在(800)多年前发明的。
9、(热空气)上升,周围(冷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占据)这个空间。
10、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二、问答题: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分为几步?答:⑴调节,⑵测量,⑶读数,⑷整理。
2、风是怎样形成的?答: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三、填图题。
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一、填空题:1、蚂蚁、蜻蜓和蝗虫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它们是同一类动物(昆虫)。
2、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
目前,已知昆虫有(100余万)种。
3、金鱼、草鱼,鲫鱼,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协调)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都属于同一类动物(鱼类)。
4、(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辅助飞翔)等功能。
5、羽毛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6、像鸽子、麻雀这样,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前肢分化为(翼)后肢粗壮】和(尾)五部分。
几乎全身有(羽毛),头部长有(喙)的动物叫做(鸟)。
7、至2018,全世界已知鸟的种类有(10000)余种,我国现有(1445)种。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一1、水1、(水)和(空气),是地球上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
因为有了它们,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有了植物、动物和我们人类,地球才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摇篮。
2、水的样子: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水的存在方式:冰、雪、淡水、云、海洋等形式。
4、水的用途:洗衣、做饭、饮用等。
5、水和生物的关系:植物离不开水,动物离不开水,微生物离不开水。
6、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7、人们通常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和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
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
8、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这样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答: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水是一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比如:洗洁精,饮料,食用油,醋等。
2、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3、水重食用油轻。
4、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说明水和食用油都没有固定形状。
5、水和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水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不黏,比油重,水滴是圆的。
油是淡黄色,有气味,有味道,半透明,有点黏,比水轻,油滴是扁平的。
相同点: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都是液体、透明、都有重量、都会形成滴状、都有一定的黏度。
3、谁流的更快一些1、按流动速度从快到慢排列:水>食用油>洗洁精(水最快,油较快,洗洁精最慢)2、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稠度)的影响。
3、液体和固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液体——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有点透明;都会形成滴状;有黏度。
固体——不会流动;有固定形状;有些透明有些不透明;不会形成滴状。
相同点:都有重量,有形状。
4、比较水的多少1、你有什么方法来比较不同瓶中水的多少?答:(1)倒在同一个大杯子。
新版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空气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体积。
空气有质量。
2.中国民间很流行的走马灯是800年前发明的,它是利用(热空气)上升作为动力。
3.因为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所以能被压缩,因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不能无休止的被压缩。
4.皮球已经胀起来了,还能接着往球内充气,说明:空气能被压缩。
充满气的皮球一拍就能跳起来,说明: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生活中应用了压缩空气的例子有:打气筒、篮球、足球、气球、气枪、充气玩具、橡皮艇等。
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1.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它们是同一类动物一昆虫。
昆出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遍布整个地球,目前已知的昆虫有1百余万种。
昆虫:蝴蝶、蜜蜂、飞蛾、螳螂、蚂蚁等2.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协调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都属于同一类动物一鱼类。
鱼的鰓是用来呼吸的器官,鱼的鳍是运动器官;鳞片是保护鱼体的,鳞片表面有黏液,保持鱼体表湿润,有利于游泳。
鱼的身体分:头、身体、尾巴。
鱼鳍分背鰭、尾鳍、臀鳍、腹鳍.胸鳍。
3.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前肢分化为翼,后肢就是腿,粗壮)和尾五部分,几乎全身有羽毛,头部长有喙的动物叫作鸟。
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辅助飞翔等功能。
羽毛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全世界已知的鸟类有1万余种,我国现有1445种.4.哺乳动物: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
哺育方式:哺乳;繁殖方式:胎生。
羊、猪、狗、猫、马、牛.鲸,海豚、虎、狮、象、、鼠.5.珍惜动物:大熊猫、中华鲟、丹顶鹤、金丝猴、大鲵、雪豹。
保护珍惜动物的办法:(1)严禁滥捕滥杀(2)建立自然保护区(3)人工繁殖.(4)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5)政策宣传、法律保障。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下册全年知识点汇总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经过(20多)年的研究,完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每发现一个新的“宝贝”,总要进行细致的(观察)。
这让他发现了许多(科学)的秘密。
2、不要忘了带上纸和笔,随时记录自己的(发现)或(问题)。
3、我们把“宝贝”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物品)三类。
4、植物标本制作包括:采集、处理、固定、贴标签。
标签包括:物品名称、采集人、采集时间、地点。
5、李时珍是(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他经过(27)年写成(《本草纲目》),在这本书里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这本书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6、动物的特征包含:外形、繁殖、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根据动物的特征将动物分为: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常见的动物如:猪、狗、鸽子、金鱼等。
7、(霸王花)世界上单朵最大的花。
含羞草是一种(草本)植物,用手摸它,它的叶子会(闭合)。
捕蝇草是(食虫)植物。
纺锤树又叫(瓶子树),树高30米,树干直径5米,树茎内可储存2吨水。
8、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大约有(150万)种。
地球上到处都生长着植物,而且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常见的陆生植物如:辣椒、含羞草、菊花、柳树等;水生植物如:荷花、水葫芦、浮萍、金鱼藻等。
9、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它的身体是(柔软)的。
蜗牛受到外界刺激能够作出反应,会将身体(缩进壳内)。
大熊猫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它的眼圈是(黑)色的,它的食物是(箭竹)。
10、(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保水性(差),透气性(好);黏质土含(黏土)较多,保水性(好),透气性(差);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保水性(居中),透气性(居中)。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水和石块都占据一定的。
2.水和石块都,空气确定的体积,所以可以,也可以。
3.满满的一杯水,再往杯里面倒水,水溢出来了,说明水,满满的一杯水,再放入石块,水溢出来了,也说明水。
4.满满的一杯水,再放入石块,水为什么会溢出来?答:杯子里的水已经占满了位置,石块要占地方,所以挤出来一部分水,水就会溢出来,这种占地方的现象,称为占据空间。
5.演示实验(玻璃瓶,漏斗穿插于橡胶塞中,再将胶塞塞紧瓶口,保持各连接处密封不透气)往漏斗中倒水,水不能灌入瓶中,这是为什么?答:因为空气占据一定空间,瓶内的跑不出来,所以水不能灌进瓶中。
6.空气很轻,但具有一定的。
7.认识天平: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精密仪器,对照实物和图,认识天平各部分名称。
8.学会使用天平①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橡皮垫圈,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测量: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夹取合适的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使天平平衡。
当放入最小砝码而天平右端仍下沉时,就需要移动游码调节天平平衡。
③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托盘上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读数时,要看游码左边所对应的刻度。
④整理: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橡皮垫圈安放到托盘支架下。
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和砝码。
9.给皮球打足气,将皮球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右盘,并调节天平至平衡。
记录质量;再将皮球放气,称放气后的皮球,记录质量;比较数据,会发现空气有。
10.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答:一个气球充气,相同的另一个不充气,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就知道空气有重量了充气的那边重。
11.风是怎样的形成的?答:自然风: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非自然风:热空气会上升,周围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因此形成风。
12.空气是怎样流动的?答: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空气向四面八方流动,没有固定的方向。
【知识点】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复习
一、物体的性质
1. 重量: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性质。
2. 形状:物体占据的空间形状。
3. 颜色:物体的外表颜色。
4. 材质:物体的材料组成。
5. 光滑与粗糙: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
6. 硬度:物体的坚硬程度。
二、物体的分类
1. 植物:有根、茎、叶的生物。
2. 动物:能够运动、呼吸和感觉的生物。
3. 矿物:自然界中存在的无机物质。
4. 人造物:人类制造的物体。
三、物质的变化
1.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有:溶解、融化、凝固、蒸发、燃烧等。
2. 物质变化后的物体可以变成新的物质。
四、磁性和非磁性
1. 磁性物体: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2. 非磁性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五、太阳和地球
1. 太阳是地球的近邻星,它给地球提供光和热。
2.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有固态的陆地和液态的海洋。
六、空气和水
1.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包围着地球。
2.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支持着地球上的生命。
七、天气和季节
1. 天气:气温、天气现象和风力的变化。
2. 季节: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度。
八、保护环境
1. 创造干净的环境,保护动植物、水资源和空气。
2. 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保护地球。
以上是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复习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复习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年级科学上复习提纲1.1831年,(达尔文)登上“贝格尔”号军舰,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环球考察。
2.经过(5 )年的环球考查,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3.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于1859年11月写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4.不要忘了带上纸和笔,随时记录自己的(发现)或(问题)。
5.土壤有三类(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6.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7.土壤散开了,不能成团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8.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
9.无土栽培是(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可以替代土壤向作物提供养分,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10.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11.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
12.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13.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
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但是,在许多地方它正受到人为的破坏。
3.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
4.(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5、2000多年前,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管子》)中描述了不同土壤的颜色、黏度、含砂量等特性,还记录了各种土壤在不同地区所适宜种植的植物。
1.早在公元一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2.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3.使用量筒时,要轻拿轻放,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齐平。
4.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作用。
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5.量筒上的单位是(毫升),用符号(ML )表示。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作业(一)(带答案)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合适,选择最合适的答案填入括号中。
)(每小题3分,共60分)1.把一团纸粘在一个杯子内部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纸会( )。
A.被水打湿B.保持干燥C.自然展开2.天平读数时,要看游码的( )。
A.中间所对应的刻度B.左边所对应的刻度C.右边所对应的刻度3.将纸风车靠近燃烧着的蜡烛的上方,我们会观察到纸风车转动起来,这主要是因为( )。
A.热空气上升B.风车质量好C.被火烤得“团团转”4.下面动物的身体结构特征与蝗虫相同的是( )。
A.蜘蛛B.蜜蜂C.蝎子5鱼在水中向前游泳,起主要作用的是( )。
B.尾鳍C.背鳍6下面的动物中,不属于鸟类的( )。
A.鸵鸟B.小鸡C.蜻蜓7.下面有关哺乳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大象B.哺乳动物用胎生方式繁殖后代C.哺乳动物身体表面有羽毛8.下面有关保护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B.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制定的《田律》中就有保护动物的规定C.保护珍稀动物是大人的事,与我们学生无关9.下面采集土壤标本时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在户外采集土壤标本时,需要先刮去约1厘米厚的表层土B.在户外采集土壤标本时,要先刮去表层土后再垂直向下深挖2分米左右,才能开始采集C.在户外采集土壤标本后,带回教室贴标签10.观察土壤的成分可以借助的工具是( )。
A.测力计C.放大镜11.下面各种土壤黏性最强的是( )。
A.沙质土B.黏质土C.壤土12.做“探究植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实验时,一般不会用到的材料是( )。
A.塑料桶B.放大镜C.扎了小孔的大饮料瓶1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和气体不能流动,液体可以流动B.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固体有确定的形状C.固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没有确定的体积14.将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时,正确操作方法是( )。
1.空气的主要性质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能流动容
易被压缩。
2.空气虽然很轻,但是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精确的测量空气空气的
质量。
3.天平各部分的名称有托盘、标尺、指针、平衡螺母、游码。
4.走马灯的原理是利用热空气上升作为动力。
5.流动的空气形成风,风的速度越快风力越大。
6.风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的天然环保能源。
7.昆虫的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我们常见的昆虫有蚂蚁,蜻蜓,蝗虫。
8.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几乎遍布整个地球。
全球已经识
别的昆虫种类有100多万种
9.在江、河、湖、海中都生活着鱼,鱼在水中靠鱼鳍运动,用鳃呼吸。
10.金鱼的身体分成头,躯干、尾三大部分。
11.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
鸟类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分。
12.鸽子的骨头很轻。
有的是中空的,有的很薄很薄。
13.羽毛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14.羊,猫,狗它们哺育的方式叫做哺乳,它们繁殖的方式叫做胎生。
15.身体表面有毛,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用肺呼
吸、体温恒定,这类动物叫做哺乳动物。
16.我国珍惜动物中除被称为国宝的大熊猫外,还有金丝猴,白鳍豚,丹顶
鹤,中华鲟等。
17.保护珍稀动物的最有效措施是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
区叫自然保护区。
18.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
等。
19.天然林是生态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对减轻大自然的灾
害,保护野生动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21.采集土壤时要先刮去约1cm深的表层土,再垂直深挖约20cm才能开始
采集。
我们制作土壤标本时应记录土壤的采集时间和地点以及土壤标本的特点。
22.土壤中的主要成分有沙、黏土、水、空气,另外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由
他们腐解而产生的腐植质。
23.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土壤颜色繁多,主要有红土、中
土、黄土、黑土、紫色土、其中黑土肥沃,适合种植庄稼,红土适合种植茶树。
24.土壤是植物生存的基础,植物对土壤也有保护作用。
25.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牛奶是液体,石头是
固体,空气是气体。
26.液体有确定的体积,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容器。
这种仪器上的单位是
毫升用符号ml表示。
27.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的出气口,还能压下和拉开注射器的活塞,这说明气
体没有确定的体积。
28.可以用量筒和水来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
体存在的三种形态。
液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有确定的体积。
29.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变化、状态变化而改变。
30.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
31.摄氏温标的规定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2.0℃,水沸
腾时的温度为100℃。
32.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33.我们常见的一些温度计有体温计、指针式温度计,它们是根据液体的热
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
34.像石头、水、空气这样的物体,我们分别称他们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35.冬天的电线绷得很直,而夏天却弯曲了,正是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
36.纸发明以前人们最早是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刻写很不方便,后来人们
把字写在竹片、木板上,再编成书,这种书非常重,也有人把字写在丝帛上,书虽然轻了,但很贵。
37.东汉时期的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并革新了造纸工艺,从而
使得造纸术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8.造纸的关键在于分离植物纤维,让纤维重新结合形成纸。
造纸也会造成
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粉尘等污染物,需要特别注意污染治理。
39.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
土
壤上的植物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