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考:数量关系之平均属数题型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2017国考公务员考试如期而至,公共科目行测于今天上午11点结束。
本次考试依然分副省级(以上)、地市级(以下)职位两张试卷,就地市级试卷而言,逻辑判断出现新题型,其他部分题型题量稳定,具体情况专家深度分析各部分题型变化与特点,为广大考生解读本次考试。
一、题量稳定数量关系题量依然比副省少5道小题,其他部分题量一致,其他部分考查题型题量与去年相比基本相同。
请详见下表。
二、逻辑判断综合推理横空出世,首度考查一题多问逻辑判断中出现综合推理,涉及复言命题和朴素逻辑,且结合一题多问的形式考查,同一题干下设置5个小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地级的难度。
图形推理中古典题型题量上升为5道,分类分组型和立体型占比下降;问法上再度创新,立体拼接型题目的问法首度考查“不能”;从考点上看,五大考点均有涉及,其中位置变化时隔1年,组合叠加时隔3年后再度考查。
某办公室有王莉、李明和丁勇3名工作人员,本周有分别涉及网络、财务、管理、人事和教育的5项工作需要他们完成,关于任务安排,需要满足下列条件:①每人均至少完成其中的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只能由一人完成;②人事和管理工作都不是由王莉完成的;③如果人事工作由丁勇完成,那么财务工作由李明完成;④完成教育工作的人至少还需完成一项其他工作。
到了周末,3人顺利地完成了上述5项工作。
以下哪项的工作安排符合上述条件?A. 王莉:教育、财务;李明:人事、管理;丁勇:网络B. 王莉:网络;李明:人事、管理、财务;丁勇:教育C. 王莉:管理、网络;李明:教育、人事;丁勇:财务D. 王莉:网络;李明:教育、管理;丁勇:人事、财务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如果人事工作由丁勇完成,那么财务工作由李明完成”可知丁勇不能同时完成人事和财务工作,故排除B,故选A.三、数量关系题型常规,突显分析能力数量关系部分题目考查知识点较普通,几何问题扎堆,占比达三分之一。
难度较去年略显提高,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
例如排列组合题目,需要分析后才能求解。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2017年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数量关系66、D解析方法一:根据题意可知“新产品的售价每增加200元时,就要少售出1万件”,该公司最后销售12万件,则少售出了15-12=3万件,售价增加了200*3=600,则最后的售价为3000+600=3600,因此该公司新产品的销售总额=3600*12=43200万元=4.32亿。
方法二:根据最后销售数量为12万件,可知最后销售额一定是12的倍数,只有D项满足。
故正确答案为D。
67、C解析今年招收6630人,比去年增长2%,则去年总人数,根据线段法,本科生和研究生增长率的距离之比为,由于增长率的距离和基期量成反比,则去年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之比为7:6,因此去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数,今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数=3000*(1+9%)=3270人。
故正确答案为C。
68、B解析设不合格的产品有件(一定为正整数),则合格的产品有件。
商品总利润,代入A选项,即,,不是整数,排除;代入B选项,即,解得,满足是正整数的条件,正确。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故正确答案为B。
69、A解析由容斥原理公式可得,种柚子+种橘子-两种都种=总数-两种都不种,代入数字:26+24-两种都种=32-5,解得两种都种=23。
故正确答案为A。
70、D解析方法一:设每月标准用水量为吨,则六月有,解得。
方法二:将25吨用水看成标准量以内,则应交水费为元。
但实际交水费83.1元,多缴元。
多缴纳的钱,是超过标准用水量之后加收水价造成的,则六月份超过标准用水量:吨,所以每月标准用水量为吨。
故正确答案为D。
71、A解析因为这批零件是由甲、乙、丙完成的,所以“有87个零件不是甲加工的”可推出“”。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则甲=42。
故正确答案为A。
72、B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解析因为两车是相向而行,所以不管坐在动车组列车还是快速列车上,相对另一辆车的速度都一样,就是两车速度和。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题型解答方法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部分。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数量关系并非不可攻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题型及解答方法。
一、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通常涉及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其核心公式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解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来建立方程。
如果题目中给出了工作时间的具体数值,那么往往设工作总量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这样可以简化计算。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
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我们设工作总量为 30(10 和 15 的最小公倍数),则甲的工作效率为 3,乙的工作效率为 2,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为 5,那么合作完成所需时间为 30÷5 = 6 天。
二、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也是国考行测中的常客,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相遇问题的核心公式为: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的核心公式为: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米/秒,乙的速度为 3 米/秒,经过 10 秒两人相遇,A、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根据相遇问题公式,A、B 两地的距离为(5 + 3)×10 = 80 米。
再比如:甲、乙两人同向而行,甲在乙前面 20 米,甲的速度为 4 米/秒,乙的速度为 6 米/秒,乙多久能追上甲?根据追及问题公式,追及时间为 20÷(6 4)= 10 秒。
三、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主要涉及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基本公式有: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价=成本×(1 +利润率)。
例如: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售价是多少?售价= 100×(1 + 20%)= 120 元。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平均数问题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平均数问题一般来讲,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数量关系类题型时尽量挑题做,尤其对于报考省级及以上职位的考生,数量题目较多,有选择性的放弃一局部效率不高的题目是有效得分的关键,那么挑什么题呢?平均数问题是国考中一种常规的计算题,难度不大,可以作为选择的一种,下面中公教育带大家一起领略其中的解题技巧。
一、什么是平均数问题例1:某次期中考试,小刘五门科目中四门的分数分别是94分、91分、85分和80分,平均分为89分,那么小刘第五门科目的分数是( )A.88B.90C.92D.95在这个题目中,四门科目的分数,以及五门科目的平均分,通过五门科目的平均分可以求出五门科目的总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设第五门科目的分数为x,用五门科目分数相加等于总分:解方程算的x=95。
平均数问题可以利用方程法来解,当然,除了最根本的方法,也有一种更快的方法来解--盈亏思想。
二、盈亏思想所谓的盈亏思想又叫盈余亏补思想,简单来说就是比平均数多的总量和比平均数少的总量保持平衡的思想。
例如在一组数字80,85,90中,85作为这组数字的平均数,80比它少5,90比它多5。
就表达了比平均数多的总量要等于比平均数少的总量。
假如利用这个原理去解我们刚刚的例题,怎么求解呢?94比89多5,91比89多2,85比89少4,80比89少9,多的记为正,少的记为负,那么比平均数少的数总的比平均数少6。
按照盈亏思想,其他比平均数多的数总的就要比平均数多出6来,所以第五门的成绩应该是。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题:例2:六个自然数的平均数是7,其中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8,第四个数是11,那么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A.5B.6C.7D.8在这个题中,前四个数的平均数为8,比六个自然数的平均数7多1,每个多1,四个数字就多出来4,然而第4个数字11直接比7多着4,所以意味着前三个数字平均数直接就为总的平均数7,根据条件,这6个数的平均数也为7,所以后三个数的平均数也应该要为7才能满足盈亏思想,所以此题答案选C。
不好意思不得分——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模块的分析华图教育朱为朝看到2017年国考真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真题,我不由得笑了起来。
如果说2016年的数资真题让我们的考生有了足够多信心应付这两个模块了吧,那么今年的数资题目就是命题老师送给我们考生的大礼物,我们都不好意思不要了,今年数资最大的创新就是没有新的题型,全部是我们课堂上讲过的必考的考点,做起来毫不费力,由此,2018年,我们的考生会更加重视这两个模块。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今年数资大体的情况:第一、从题量来看:数量和资料分析模块来看,省部级中数量关系占了15题,全部是数学运算题,依然没有数字推理题,虽然大纲上一直有写,资料分析是四篇材料共20题。
地市级中,数量关系占了10题,也全部都是数学运算题,没有数字推理题,资料分析同样是四篇材料共20题。
第二,从题目的难度和特点来看:(1)数量关系来说,2017年数量关系的难度和去年相当,15题当中,有难有简单,和我们一直强调的一样,区分度明显,侧重基础知识方程、侧重对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考察。
与去年相比,传统重点题型仍然是国考考察的重点,例如周期问题、排列组合和概率问题、方程问题、几何问题等,这些题型在我们的课堂上都反复强调过,除了较少的几道题,总体来说,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
(2)资料分析来说,今年资料分析的难度比去年要简单,资料分析计算量不大,侧重分析和判断的能力的考查,20题当中,侧重基础知识考点,比如增长率、比重、平均数以及倍数的考察。
由于篇幅有限,下面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预知更多详解,请各位考生晚上19:00整去华图官网观看完整版解析。
例:2015年我国钟表全行业生产时钟(含钟心)完成产值162亿元,同比下降4.7%,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2015年我国钟表全行业生产时钟(含钟心)的产值与2013年相比约:A.上升8%B.下降8%C.上升11%D.下降11%解析:问的2015比2013年,明显是考查隔年增长率,r1=-4.7%,r2=-(4.7%-1.3%)=-3.4%,所以因此,2015年我国钟表全行业生产时钟(含钟心)的产值与2013年相比的增长率r=r1+r2+r1×r2=-4.7%+(-3.4%)+(-4.7%)×(-3.4%)≈-8%,选B。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之平均量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广西区)《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广西中公教育整理了新的备考资料,点击进入查看:中公申论频道,供考生备考学习。
我要了解更多,想和老师直接沟通>>>在线咨询。
距离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各位小伙伴们有时间准备国考中的重难点,争取在考试中拿到满意的分值,想要行测拿高分,首先就要拿捏好做题顺序,保证做题的质量。
资料分析这一块15道题要做对12道才有拿高分的可能。
通过历年真题分析发现,常考题型有增长、平均量、比重、倍数等。
所以,今天中公教育专家主要抽取其中一个专项--平均量来给小伙伴们讲解。
以助各位考生拿到高分!平均量这一节,小伙伴们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以下几点:第一,平均量的定义;第二,平均量的公式;第三,平均量注意事项。
一、平均量的定义平均数是根据同一时期的某事物总量与总数的比。
在资料分析中还经常出现平均价格,平均产量等。
二、平均量的公式1.由平均数的定义可知:,。
例1.2001~2005年全国粮食产量(单位:亿吨) 20012002200320042005 5000051000520005300054000问:2001~2005年全国平均每年的粮食产量约为多少亿吨? 解:(50000+51000+52000+53000+54000)÷52.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由平均数的基本公式可知:,。
资料分析材料中,通常已知的是现期总量假设为a,同比增长率为a%;现期份数为b,同比增长率为b%。
则,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公务员考试题库系统邀请您一同刷题!中公教育提供申论写作批改服务,前往申论批改中心了解。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考情分析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序幕已经拉开,是否熟悉国考考情、能否准确把握国考试题特点,往往是决定考生能否有效备考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有常识判断、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和判断推理五大题型。
除了常识判断出题规律不明显外,其他集中题型都表现出突出特征,虽然国家公务员考试历经屡次改革,但其题型特征仍具备一定的延续性。
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就将为众考生分析其具体特点,为大家备考指明方向。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每年考查15题(2015年地市级试卷考查10题),可以说是众题型中难度最大的,考生的平均得分率非常低。
这类题型具体有以下特点:一、考点集中、重难点突出很多考生认为数量关系题目就是数学题,这种观点不无道理,其考查范围可以说覆盖了从小学到高中所以能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
这么多知识点,如果考生逐一复习,量太大、复习负担太重。
索性的是国考在考查这些数学知识时,考点是非常集中的。
如果考生能把握好高频考点,那复习将事半功倍,省时又高效。
以上是2012-2015国考数量关系高频题型及考查总题量。
从数据看,近四年极值问题、利润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排列组合、概率问题、容斥问题及几何问题等为数量关系考查的重点题型。
同时本题型也会考查很多涉及基本数论或公式的计算性题目,这些都应该成为考生备考的重点。
二、知识点基础、形式灵活新颖国考数量关系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还是非常基础的,难度之所以大,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形式灵活新颖,而且很多题目会融入多个考点,综合考查考生的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如果考生不能有效解读和清晰分析的话,可能根本无法挖掘出题目背后的信息,更别提做出题目了。
【例1】某单位有50人,男女性别比例是3:2,其中有15人未入党,若从中任选一人,则此人为男性党员的概率最大为多少?A. B. C. D.中公分析:此题是容斥问题和概率问题综合题目,且问题中存在“最大”二字,为极限类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平均数问题解题指导
>> 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问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简单问题,但多数考生因为对平均数问题没有良好的思想准备,故而时常觉得平均数问题理解不了。
解答平均数问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
在具体考试中,多是看考生能否迅速在几个平均数之间进行转换。
试题是不可能只考一个单独的平均数的,一般都是给出多个用平均数描述的条件,考查把握不同条件之间联系的能力。
例1 有5个人站成一排,前三个人平均身高167,后三个人平均身高172,全部人平均身高170,求中间的那个人的身高。
【解析】这个例子就是给出了三个平均数,考生需要将这三个平均数转化成他们各自的总数,然后观察总数之间的差异,即可知前三个的人的总身高加上后三个人的总身高恰好是全部人的总身高再多一个中间那个人。
问题即可解。
例2 一次测验中,前五名的平均分比前三名的平均分少1分,前7名的平均分比前5名的平均分少2分,则第四五名的成绩和比第六七名的成绩和多了多少分。
【解析】这个例子中仍旧是通过平均数来描述条件,但在不同条件之间建立关系和分析差异往往都是通过总数实现的。
在本例中把平均分设成未知数,则前三名、前五名、前七名的成绩总和即可得到,两两做差恰好分别是第四五名、第六七名的成绩和。
问题即可解。
【总结】通过以上两个例子,不难看出,平均数问题中往往是先将总数与平均数进行转换,然后分析差异。
多数情况下,画个图,十分有利于快速理解和解答。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之平均属数题型
平均数问题是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中的一种基础题型。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也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思想,小编下面对这种题型进行一个梳理,希望对备考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平均数常见的应该有四种: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这里要讲的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的简称。
算术平均数是指n个数的和除以个数n所得的商,这里的n大于或等于2。
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总数量和÷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和
总数量和÷平均数=总份数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例1】一个房间里有10个人,平均年龄是27岁。
另一个房间里有15个人,平均年龄是37岁。
两个房间的人合在一起,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
A.30
B.31
C.32
D.33
【答案及解析】D。
平均年龄=(10×27+15×37)÷(10+15)=825÷25=33(岁)。
另第二个房间人比较多,所以平均数应该离37更近,可以直接锁定D。
【例2】甲、乙、丙、丁四人做纸花,已知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7朵,乙、丙、丁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9朵,已知丁做了41朵,问甲做了多少朵?( )
A.35朵
B.36朵
C.37朵
D.38朵
【答案及解析】A。
甲+乙+丙=37×3 乙+丙+丁=39×3?丁-甲=6,由于丁做了41朵,所以甲做了35朵。
【例3】A、B、C、D、E五个人在一次满分为100分的考试中,得分都是大于91的互不相同的整数。
如果A、B、C的平均分为95分,B、C、D的平均分为94分,A是第一名,E 是第三名得96分。
则D的得分是( )。
A.96分
B.98分
C.97分
D.99分
【答案及解析】C。
由于几个人得分不同,所以D的得分不为96,排除A。
A+B+C=95×3=285 D+B+C=94×3=282?A-D=3,因A≤100,故D≤97,排除B、D,选择C。
【例4】把自然数1,2,3,4,5……98,99分成三组,如果每组数的平均数恰好相等,那么此平均数为( )。
A.55
B.60
C.45
D.50
【答案及解析】D。
每组的平均数相等,那么这个数就是全体的平均数,即(1+99)/2=50。
【例5】某学生语文、数学、英语平均93分。
语文、数学平均90分,语文、英语平均
93.5分。
该生语文成绩是多少分?( )
A.88
B.92
C.95
D.99
【答案及解析】A。
语+数+英=93×3=279 语+数=90×2=180 语+英=93.5×2=187?语=88 平均数问题要了解基本公式,类似题目出现时,题目会比较简单,是易得分点,所以考生碰到这类题目时一定要优先选择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