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知识普及学习如何辨别黑膏药
- 格式:pdf
- 大小:176.78 KB
- 文档页数:2
第九章外用膏剂学习提示:本章内容包括基本要求、软膏剂、黑膏药、贴膏剂、凝胶剂、外用膏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重点内容有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与影响因素、软膏剂基质的选用、软膏剂的制备方法、黑膏药的基质与制备。
一、基本要求【考点1】特点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透过皮肤和粘膜起全身治疗作用。
经皮给药系统中药物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考点2】分类外用膏剂可分为软膏剂、膏药、贴膏剂(橡胶膏剂、巴布膏剂、贴剂)、凝胶剂等。
★【考点3】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三个阶段。
外用膏剂透皮吸收的途径有完整表皮;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
其中,完整表皮及其细胞间隙是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考点4】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1)皮肤条件应用部位;皮肤的病变;皮肤的湿度与湿度;皮肤的清洁。
(2)药物性质药物必须具有合适的油、水分配系数,即具有一定的油溶性和水溶性的药物穿透作用较理想。
(3)基质的组成与性质药物的吸收在乳剂型基质中最好,在吸水性软膏基质、硅酮及豚脂中次之,烃类基质中最差;适当的pH可以影响弱酸和弱碱药物的穿透与吸收,分子型药物的增加会利于吸收;添加附加剂能增加药物的穿透性,有利于吸收;油脂性封闭性强,可显著增加皮肤水合作用。
(4)其他因素药物浓度、应用面积、应用次数、与皮肤接触的时间等。
二、软膏剂【考点1】特点软膏剂多用于慢性皮肤病,具有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和局部治疗作用。
通过透皮吸收,也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
【考点2】软膏剂的基质要求与类型1、要求:具有适宜的稠度;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吸收;不与药物发生配伍禁忌,性质稳定;无刺激性,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与伤口的愈合;易洗除,不污染衣物。
2、类型: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
★【考点3】油脂性基质的特点、代表品种及选用特点:润滑、无刺激性,并能封闭皮肤表面,促进皮肤的水合作用,故对皮肤的保护及软化作用比其他基质强。
泓瑞秘方膏(鲁康中医药、董氏砸橛、大源药业)纯黑膏药的介绍及应用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黑膏药,我们日常所用的黑色的膏药真的是我们认知上的黑膏药吗?真的是传统的黑膏药吗?目前市场上通过传承下来的膏药例如:泓瑞公司生产的秘方膏,投资方的商标有:北京华夏中科医学、鲁康中医药集团、董氏砸橛科技、大源药业。
什么是黑膏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
膏药,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
膏,顾名思义,就是粘稠之物。
黑膏药简单来讲是通过中药材、植物油、红丹炼制成的一种外用剂型,可以粘贴于皮肤表面,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黑膏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传承,至今依然被人们认可,膏药的成分、工艺、老嫩、火候决定着一款膏药所发挥的作用,和治疗哪些疾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中医西化的形势下,很多传统黑膏药的配方及工艺已经失传,更有一些被带上了科技的帽子,改变了传统工艺和成分,实现了商业化却失去了治病的作用。
泓瑞秘方黑膏药一直坚持着传统工艺、古法炮制、古法熬制,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以技术传承为目标、致力于黑膏药的研发、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黑膏药,认识黑膏药,患病时如何选择黑膏药。
古人云:膏药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
出处:(清·吴尚先《理瀹骈文·略言》认识黑膏药那么在市面上最常见的黑膏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黑膏药,一种是现代工艺的黑色膏药。
传统黑膏药是用香油、中药材、红丹熬制而成,根据治疗不同的疾病,去选择不同的配方,通过药物本身发挥的作用去治疗疾病。
现代工艺的黑膏药则是用热熔胶、水凝胶等加入热感剂及止痛或其他成分,虽然体验感很强,比如:热、辣、烫、烧。
但是却很难从根本上把病治好。
由于成本低,利润大所以覆盖率非常高,所以市面上95%以上的都是热熔胶,最重要的是由于此类膏药的横行,让很多患者对黑膏药有了错误的认识,产生了极大的误解,更有一些销售膏药人员都不知什么是黑膏药。
那么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及配方的选择又有什么不同呢?首先我们来讨论熬制工艺,传统黑膏药的熬制过程是:先炮制或浸泡药材,根据药材的不同需要准备数小时至数天不等,然后再炼油、入药、去渣、下丹、成膏,去火毒。
中药药剂学——第九单元外用膏剂一、概述1.外用膏剂的特点①药物+基质→半固体、近似固体(专供外用)②多用于慢性病,保护、润滑、局部治疗③经皮给药系统可全身治疗2.外用膏剂的分类3.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4.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①皮肤条件应用部位、病变、温度、湿度、清洁程度。
②药物性质·油、水分配系数适宜,既有一定脂溶性又有一定水溶性;·宜选择分子质量较小、药理作用强药物。
③基质④其他:药物浓度、应用面积、应用次数、与皮肤接触时间。
5.基质对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①组成、类型和性质吸收:乳剂型>吸水性(如凡士林+羊毛脂、硅酮、豚脂)>烃类(仅释放快)②pH:弱酸性药物pKa>基质pH>弱碱性药物pKa 分子型↑③添加透皮促进剂:氮酮④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油脂性基质封闭性强,有利于角质层水合,降低药物穿透阻力,透皮吸收效果好⑤药物浓度、用药面积、应用次数、应用时间等【例题】A1:关于外用膏剂药物透皮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质的组成与皮脂分泌物相似时,有利于某些药物的透皮吸收B.聚乙二醇基质软膏中的药物释放较快且较易透皮吸收C.油脂性基质可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而提高药物的渗透性D.基质的pH小于弱酸性药物的pKa时可增加药物的吸收E.基质的pH大于弱碱性药物的pKa时可增加药物的吸收『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对药物的释放较快,但对药物的穿透作用影响不大,制成的软膏较难透皮吸收。
A1:下列影响药物透皮吸收因素说法正确的是A.水溶性基质对皮肤的水合作用大有利于药物吸收B.解离型药物易渗透入皮肤,疗效好C.药物分子量大的易透皮吸收D.药物吸收在烃类基质中最好E.氮酮有较强的透皮促渗作用『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A:油脂性基质封闭性强,有利于角质层水合,降低药物穿透阻力,透皮吸收效果好。
B:分子型的药物易透入皮肤,疗效好。
C:药物分子量小的易透皮吸收。
D:药物吸收在乳剂型基质中最好。
外用膏剂一、名词术语1外用膏剂:是指采用适宜的基质与药物制成的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剂型。
2薄贴:薄:软膏;贴:膏药3软膏剂:系指原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3乳膏剂系指原料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半固体制剂。
4滴点:样品在一定条件下受热溶化而从管上落下第一滴时的温度。
5水值:系指在规定温度下〔2021100g 基质能容纳的最大含水量。
6膏药系指饮片、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或官粉铅粉炼制成膏药,涂于表背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
前者称黑膏药,后者称为白膏药。
7下丹:炼好的药油在高温下参加红丹反响生成脂肪酸铅盐,并促使油脂进一步氧化、聚合、增稠而成膏的过程。
8橡胶贴膏系指原料药物与橡胶等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
9凝胶贴膏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
常用基质有聚丙烯酸钠、羧甲纤维素钠、明胶、甘油和微粉硅胶等。
10凝胶剂:系指原料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除另有规定外,凝胶剂限局部用于皮肤及体腔,如鼻腔、阴道和直肠。
11贴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材料制成的供粘贴在皮肤上的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制剂。
主要组成:背衬层、药物贮库层、黏胶层以及防黏层组成。
适于药理作用强、剂量小、分子量低于1000,在油水中都有适宜溶解度的药物。
12糊剂:指大量的原料药物固体粉末〔一般25%以上〕均匀地分散在适宜的基质中所组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可分为含水凝胶性糊剂和脂肪糊剂。
13涂膜剂:系指原料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含成膜材料的溶剂中,涂搽患处后形成薄膜的外用液体制剂。
二知识点串讲〔一〕经皮给药系统 TDS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s或经皮治疗系统TTS transdermal theras 的特点:防止肝脏的首过效应;防止药物在胃肠道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峰谷变化;降低药物副作用。
黑膏药熬制方法膏药的种类有多种,以油与黄丹为基质的为黑膏药;以油与宫粉为基质的为白膏药;以橡胶为主要基质的为橡皮膏;以松香等为基质的为松香膏药。
最常用的是黑膏药。
对膏药的质量要求如下:1.老嫩应适宜,贴于皮肤上要有适宜的粘性及不移动位置。
2.外观应油润细腻,对皮肤应无刺激性。
3.同种膏药的摊涂量应一致,其重量差异限度不超过±5%(指除去裱背材料的纯膏药重量)。
4.在常温下保存,两年内不变质,不失去粘性。
炼制膏药,需有麻油浸药→烈火煎沸→文火久熬→药枯过滤→药油滴水成珠→下黄丹→加香药或贵重药或胶体性药物→去火毒→涂布冷却→烘化贴用等程序。
下面以黑膏药的熬制进行介绍:第一步炸药先将油料加热,倒入药料,文火再炸,并不断搅动,使药物受热均匀,直炸至制膏所要求的程度为止(如变黄,炸焦黄,炸枯黑等)。
去渣滤净,即为膏油。
注意:1.有时未炸前,往往需将药料在油内浸泡一定时间,经验上有春五、夏三、秋七日之说。
2.药料倒入前须酌予碎断,太粗则不易炸出药内有效成分,太细则易于沉积锅底,不易滤净。
3.入药顺序依药料性质不同,一般有先炸、后炸之分。
肉质药及鲜药宜先炸,如甲鱼、鲜苋菜之类;质地坚实的药物也应先炸,如介壳、树根之类。
而质地疏松或形体细小的药物,宜待先炸药物已枯黄时在下锅,如花叶和种子类。
第二步炒丹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
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
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
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
第三步炼油药油可选桐油、香油等。
若用香油,则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
注意:1.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
习惯用黑芝麻油。
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
2.炼油之火不易过猛,如已着火,用铁锅盖将火压灭。
黑膏药、红膏药、白膏药、绿膏药、疼痛膏药等各种膏药的制作和功效黑膏药的制作:基质的准备1、准备工作:(1)、工具:炉灶、铁锅三个(一个炼油,一个下丹,一个过滤用)、铁勺一把(撩油用)、60 目铁筛一个(过滤用)、防火盖(宜铁质)、搅拌棍一条(宜干燥的桑、槐木、长约 1.2—1.5米)、水池或大盆一个、小水盆一个。
(2)、材料:①油:有香油、棉子油等,按地区习惯而定,但以香油为佳。
香油(麻油)本身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熬制的膏药色泽乌黑有光泽、性粘;熬制过程中泡沫少,便于操作。
在应用上具有柔软、滑润、无板硬粘着不舒的优点。
由于保持滑润的时间长,而易被皮肤吸收,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
②、铅粉(官粉):以含铅量多、质重者为佳。
应用时宜炒去水份过筛,250g市斤香油。
采购铅粉时要注意识别真伪!2、炼油:炼油是制作膏药基质的关键,炼油程度必须掌握适宜,这直接影响到膏药的“老”“嫩”。
常以下列标准来判断:(1)、油烟:开始为青色(浅),逐渐转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撩油时更明显),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
(2)、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其向锅中央集中为准。
(3)、滴水(30℃)成珠、吹而不散、散而还原:油将炼成时撩油速度要快;撩油时均应避免触及锅底,以防着火,炼油时火不宜过猛,如已着火,用防火盖将火压灭。
3、下丹成膏:将炼好的油在火上边加热边下丹,丹下完后,必须掌握仍能加热熬炼的程度,并随时检验,才能使基质的老、嫩合适。
下丹撒布要匀,并不停的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锅底。
下丹的速度太快而易溢锅,且基质的质地不匀;太慢时,又不易掌握其老嫩。
如在下丹过程中着火,应暂时停止下丹,待熄灭后再下,否则易引起爆炸。
下完丹后要及时观察其颜色,当视其变成深灰色或黑色时应立即做老、嫩检验,滴水(30℃)成柱,软而不粘,拉而不断。
如偏嫩再继续加热;偏老兑适量较嫩的炼油,一般嫩些比老些好,因做膏药仍需加热。
合格的膏药基质软化点 55—68 度。
药学知识之膏药药学知识之膏药膏药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主要用来治疗疮疖、消肿痛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膏药的知识,欢迎阅读。
膏药的作用原理膏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
由于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膏药中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
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
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
同时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此外,因膏药中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
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也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
膏药的正确使用一、先在红肿痛部位,用75%酒精消毒,或用生姜片擦拭;如有伤口,可用稀高锰酸钾溶液洗净脓血后试干,再将折合的膏药摊开,放在小火上烘软,有时因病情需要,在烘软的膏药上均匀撒上一些药粉,再反复折合,摊开膏药,使药粉混入其间,以便更快、更好地发挥疗效。
二、如出现患部发痒时,需在膏药外面按摩,如果不见效,可将膏药揭下,用酒精棉球涂擦发痒处,再将膏药加温贴上。
如出现患处脓液时,可在膏药表面加些纱布,或在膏药被纸中夹剪一小孔,使孔与伤口对应贴敷,以便排脓。
对已糜烂,疼痛不止,或出现水泡者,可贴拔毒膏治疗,或将膏药揭下,用酒精消毒,再涂红药水,用纱布包扎。
三、贴橡皮膏药,如伤湿止痛膏、消炎止痛膏等时,应先将患处用酒精棉球擦净,撕去膏药上的薄膜进行贴敷。
但如皮肤发生糜烂及外伤合并感染者,不宜贴用。
四、膏药中常含有芳香走窜的成分,因此孕妇要慎用,尤其忌在脐、腰、腹部贴用;皮肤过敏者也不宜贴用。
各类膏药的特性简述1、传统黑膏药:硬膏药(也称黑膏药)传统黑膏药由于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疗效快捷、成本低廉等特点,因此在民间盛传千年,绵延不衰,并为基层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许多民间大夫仅凭祖传膏药就享誉一方!目前仍是一些基层大夫及医疗机构制作膏药的主要剂型;在长期的临床过程中,人们逐步发现了传统黑膏药的一些不足之处:①传统膏药采用高温炸药的过程中容易损害部分药的生物活性;②黑膏药容易粘于皮肤表面,有些患者不愿意使用;③只能制备成单一的黑色;2、无铅膏药、新特膏药:基于传统黑膏药的以上不足之处,很多膏药研究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发明了无铅膏药及一些新膏药的制备;无铅膏药、新特膏药熬制工艺基本一致,在基质选择上比黑膏药有更大的余地,如:松香、各类油等;它们均具有以下优点:①采用新型基质及工艺,改变了传统膏药以樟丹成型的工艺,因此膏药不含铅,避免了铅的毒副作用,符合现代人重视健康环保的思想潮流;②先提纯药物,然后与做好的基质低温复合,避免药物在高温状态下分解;③中药可根据其特性采用不同的提纯工艺,并分次添加,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药物的生物活性,提高疗效;④无铅膏药制备全过程基本无烟,大大降低了制备环境要求;⑤可制备成红、绿、黄、黑等各种颜色,患者易接受;⑥膏药透皮吸收效果好,疗效倍增。
3、无铅、无油、新基质白膏药(以树脂膏为代表):无铅无丹无油白膏药膏药制作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膏药作用时间长,并且可反复使用;使用过程中无须加热,直接贴在患部,揭下后患部没有残余物。
4、橡皮膏必须进行,机械化生产,且工艺复杂。
橡皮膏是一种近代制剂,包括含药和不含药(胶布)两类。
橡皮膏粘着力强,使用携带方便,不经预热软化就可直接粘贴于患处,不污染衣物,对机体几乎无损害;但因膏药薄,载药量有限,所以应尽量控制药物或药材提取物的量。
制法:①溶剂法:先将药物进行提取,然后把处理后的生胶浸入汽油中,溶胀成胶浆,再依次加入增粘剂、软化剂、填充机等制成基质,而后加入药材提取物拌匀,即为膏料,将膏料涂于细白布上,回收汽油,盖衬、切割、包装即得。
药学知识普及学习如何辨别黑膏药
主讲题材:如何辨别黑膏药
时间:2017年02月23日
地点:公开场所
摘要:黑膏药系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供贴敷于皮肤的外用剂型。
黑膏药魏晋时期就有,唐宋时完备,明清时使用达到巅峰。
可以说它由来已久,但鉴于繁杂严苛的工艺流程,现在纯手工的黑膏药市场流传较少。
黑膏药系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供贴敷于皮肤的外用剂型。
黑膏药魏晋时期就有,唐宋时完备,明清时使用达到巅峰。
可以说它由来已久,但鉴于繁杂严苛的工艺流程,现在纯手工的黑膏药市场流传较少。
近年来,随着大健康时代的来临,中医文化的复兴,黑膏药市场开始蓬勃发展。
那么面对良莠不齐的黑膏药市场,如何辨别呢?以下从好的黑膏药的特点说起:
1、外观上,膏贴整齐,没有毛边,药膏薄厚均匀呈黑色;
2、闻起来不刺鼻不刺激,有股淡淡的中药糊香味,淡香沁人心脾;
3、摸起来软硬适中,固体状态,无杂质;
4、用起来安全无毒不过敏不起疹,高弹舒适不紧绷,不影响弹跳和正常动作和生活;
5、揭起来不紧,不会连着皮肤表层一起揭下来,只要慢慢同时针方向往下揭,就会慢慢揭下来,不损伤皮肤。
古方源黑膏药,古法传承,纯手工熬制。
膏贴光洁细腻、色泽一致、厚薄均匀,软硬适度无脱膏、湿黏现象。
膏体质地稳定,冬不硬、夏不流。
药黑如漆明
如镜,药效发挥时间长,粘之即贴,揭之即下。
严格按照选料、炸药、下丹、收膏、去毒、烊膏、摊涂、加药等十余个步骤进行,是传统黑膏药中的极品,广受市场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