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立项设计方案说明文本
- 格式:doc
- 大小:7.44 MB
- 文档页数:284
前言一、概述山西XX集团阳XX县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XX县XX镇XX村附近,隶属山西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管辖,系股份制煤炭企业。
XX煤矿井田位于沁水煤田阳泉矿区西北部、XX县勘探区南部,井田属沁水煤田阳泉矿区XX县勘探区上社-涧沟-刘家沟井田的一部分。
本矿始建于1968年,原为XX县XX乡办煤矿,1991年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联办煤矿,1994年根据中央精神,总政撤出将矿井移交地方管理,现为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经营,原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8、9、15号三层煤,井田面积9.8929km2,该矿原属“一矿多井”型矿井,原有3对生产井,核定生产能力共540kt/a,其中一坑在井田北部开采,核定生产能力为90kt/a,该井现已关闭报废;二坑在井田西部开采,核定生产能力为150kt/a,原开采15号煤;三坑在井田东部开采,核定生产能力为300kt/a,原开采15号煤层。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整合办核[2006]45号文下发了《关于阳泉市XX县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XX煤矿为资源整合矿井,由原XX煤矿一坑、二坑、三坑和部分空白资源整合而成,整合后生产能力900kt/a。
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于2006年11月提交了《山西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资源整合地质报告》,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规发[2007]945号文《关于山西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资源整合地质报告的批复》批准地质报告。
2007年XX集团委托国辰公司编制了《山西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于2007年11月2日以晋煤办基发[2007]1766号文《关于山西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批准矿井初步设计。
2007年12月XX集团委托国辰公司编制了《山西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瓦斯抽放初步设计》,阳泉市煤炭工业局以阳煤政发[2007]87号《关于山西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瓦斯抽放初步设计的批复》。
前言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79号文《关于太原市古交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煤业有限公司由原古交市加乐泉乡平定窑煤矿、山西古交加乐泉永顺煤矿有限公司和古交市梭峪乡李家沟煤矿进行资源重组而成,整合后矿井名称为煤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山西古交煤焦集团有限公司,整合后矿井生产能力为600kt/a。
为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该矿委托中矿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了矿井初步设计的编制,在此基础上,为了安全、优质、快速、有计划地合理组织矿井建设,特编制《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一)设计编制依据:1.《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修改)》及附件、图纸,太原市煤炭工业局文件并煤规发[2010]206号文《关于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2.《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及太原市煤炭工业局文件并煤行发[2010]48号文“关于《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3. 太原市煤炭工业局并煤安发[2008]17号文关于对清徐县马峪新兴煤矿等44对矿井2007年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第二批)的批复;4.《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修改版)》及附件、图纸,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太原监察分局并煤监字【2010】128号文《关于对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5.《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6.山西省《煤矿建设安全规定》(2009年版);7.《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9.《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二)设计指导思想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能源开发的方针、政策及煤炭行业“规程”、“规范”,在保证矿井设计规模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以矿井资源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矿井经济效益为中心,尽量简化生产环节,充分依托该煤矿的技术及设备力量。
前言一、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的核准文件,参与兼并重组各矿井名称及隶属关系,兼并重组后矿名及隶属关系经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10号《关于吕梁市方山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批准,山西凯川煤业有限公司为兼并重组整合的单保矿井。
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以 (晋)名称变核内[2009]第001176号文《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企业名称变为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
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为山西金晖煤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凯川煤业有限公司为资源整合矿井,晋煤整合办核[2006]70号文批准山西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由原方山县大武镇下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t/a)和部分空白资源整合而成,整合后矿井批准生产能力为30万t/a 。
山西同地源地质矿产技术有限公司2007年3月编制了《山西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资源整合地质报告》,经吕梁市煤炭工业局以吕煤规字[2007]240号文批复。
我公司于2007年6月编制了《山西凯川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初步设计》,经吕梁市煤炭工业局以吕煤经字[2007]363号文批复。
我公司于2007年7月编制了《山西凯川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经吕梁煤矿安全监察分局以吕煤监监字[2007]143号文批复。
2007年7月30日吕梁市煤炭工业局以吕煤经字[2007]501号对方山县山西凯川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项目开工报告进行了批复。
2009年11月26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换发了C1400002009111220045101号《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2-5号煤层,井田面积3.621km2,生产规模为90万t/a。
二、编制矿井兼并重组设计的依据1、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委托书;2、2009年11月26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换发的C1400002009111220045101号《采矿许可证》;3、山西同地源地质矿产技术有限公司2010年5月编制的《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4、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10号《关于吕梁市方山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5、山西省工商局(晋)名称变核内[2009]第001176号文《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6、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所执行的煤炭工业规范、规定有:《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矿井电力设计规范》、《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矿井防灭火规范》、《煤矿救护规定》、《煤矿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规定》、《煤矿反风规定》、《煤矿安全通风装备标准》、《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巷道煤柱留设与带压开采规程》等;7、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规发[2010]668号文《关于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8、矿方提供资料及现场调研资料。
前言一、概述山西XX集团阳XX县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XX县XX镇XX村附近,隶属山西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管辖,系股份制煤炭企业。
XX煤矿井田位于沁水煤田阳泉矿区西北部、XX县勘探区南部,井田属沁水煤田阳泉矿区XX县勘探区上社-涧沟-刘家沟井田的一部分。
本矿始建于1968年,原为XX县XX乡办煤矿,1991年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联办煤矿,1994年根据中央精神,总政撤出将矿井移交地方管理,现为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经营,原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8、9、15号三层煤,井田面积9.8929km2,该矿原属“一矿多井”型矿井,原有3对生产井,核定生产能力共540kt/a,其中一坑在井田北部开采,核定生产能力为90kt/a,该井现已关闭报废;二坑在井田西部开采,核定生产能力为150kt/a,原开采15号煤;三坑在井田东部开采,核定生产能力为300kt/a,原开采15号煤层。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整合办核[2006]45号文下发了《关于阳泉市XX县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XX煤矿为资源整合矿井,由原XX煤矿一坑、二坑、三坑和部分空白资源整合而成,整合后生产能力900kt/a。
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于2006年11月提交了《山西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资源整合地质报告》,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规发[2007]945号文《关于山西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资源整合地质报告的批复》批准地质报告。
2007年XX集团委托国辰公司编制了《山西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于2007年11月2日以晋煤办基发[2007]1766号文《关于山西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批准矿井初步设计。
2007年12月XX集团委托国辰公司编制了《山西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瓦斯抽放初步设计》,阳泉市煤炭工业局以阳煤政发[2007]87号《关于山西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瓦斯抽放初步设计的批复》。
前言山西XX沟X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X市东南约13km的连福镇下西樊村,行政区划隶属于X市连福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3′39″~112°05′21″,北纬37°01′48″~37°03′33″。
20XX年,X市X沟煤业有限公司参加了山西省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XX]61号文“关于晋中市X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X市X沟煤业有限公司预核准名称为山西XX沟X沟煤业有限公司,所属主体企业为山西XX煤炭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本次兼并重组整合后,山西XX沟X沟煤业有限公司是由X市X沟煤业有限公司和X市洪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而成,整合后井田面积为8.8283km2,批准开采2、3、4、5、9、10、11号煤层,生产能力提升至900kt/a。
矿井扩大生产能力后,需对矿井进行重新布置和规划,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合理开发本井田的宝贵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实现规模化、高效率、高效益生产,为此我单位受山西XX沟X沟煤业有限公司的委托,编制完成了本矿井兼并重组整合的初步设计。
一、设计依据1、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XX]61号文“关于晋中市X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2、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办基发[20XX]83号文;3、山西煤炭地质公司20XX年8月编制的《山西省X市X沟煤业有限公司煤矿资源整合地质报告》;4、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20XX年4月编制的《山西省X市X沟煤业有限公司煤矿补充勘探地质报告》;5、《煤矿安全规程》(20XX版);6、《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7、山西省X市X沟煤业有限公司提供的生产现状资料;8、设计委托书。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1、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及时更换陈旧的和运行多年的设备,节约矿井投资,缩短矿井改扩建时间。
前言一、项目概况2009年9月10日,XX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号文件对XX市XX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下达的批复意见,同意XX市上报的XX 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
根据该整合方案XXXXXX煤矿有限公司、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和XXXX和XX煤业有限公司,3个生产煤矿重组整合为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后井田面积5.6489Km2,批准开采4-10号煤层,批准重组后矿井生产能力为1.20Mt/a。
兼并重组整合的矿井名称为:XXXXXX煤矿有限公司、XXXX和XX煤业有限公司和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前各矿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企业。
根据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兼并重组整合后企业名称为: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XXXX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00%投资。
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09]100号文件和XX省煤炭工业厅“关于加快兼并重组整合煤矿改造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晋煤办基发[2010]83号,该矿井需进行初步设计,以满足矿井建设的需要。
因此,该公司委托我院进行矿井初步设计,我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并编制了《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二、设计的主要编制依据(一)XX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14000020091112220046789)。
(二)XX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33号文件对XX市XX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下达到批复意见。
(三)XX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2009年10月编制的《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四)XX省煤炭工业局文件晋煤规发【2010】178号关于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
(五)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编制的《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瓦斯抽放设计》(六)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09]100号文件。
煤业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前言一、概况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侯甲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部的芹池乡境内,距阳城县城约22km,隶属于阳城县煤炭运销公司,行政区划归阳城县芹池镇管辖。
晋(城)—韩(城)公路从井田西缘经过,经此公路往西可达沁水、侯马等地,与南同蒲铁路相接;往南可达阳城、晋城,与太焦铁路相接。
侯月铁路在井田东约15km处通过,经此铁路既可与太焦铁路和南同蒲铁路相通,也可直达阳城电厂。
2019年1月我院编制完成《山西省阳城县侯甲煤矿初步设计》(0.30Mt/a),晋城市煤炭工业局以晋市煤局规字[2019]39号文件对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批准该矿建设规模为0.30Mt/a ,采用3个立井开拓方式,采煤方法为倾斜长壁炮采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支架放顶煤开采,同年,晋城煤监分局以晋煤监局字[2019]第11号文件对基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进行了批复。
目前该矿按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井筒和井底车场及硐室工程,并购置了部分机电设备。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42号“关于晋城市阳城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该矿为单独保留矿井,重组整合后,该矿批准生产能力提升为0.90Mt/a。
2009年11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194536),批准开采3、15号煤层,批准生产能力0.90 Mt/a,批准井田面积3.6381km2。
2009年8月,我院受业主委托编制《山西阳城侯甲煤业有限公司修改初步设计》(0.90Mt/a),我院接受委托后派员赴现场调查研究,搜集、了解相关设计资料,并实地踏勘。
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提出矿井建设的意向性方案并与矿方领导及有关部门讨论,交换意见,取得共识,于2009年10月编制完成了《山西阳城侯甲煤业有限公司修改初步设计》(0.90Mt/a)。
2009年11月18日,阳城煤运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对侯甲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初步设计和90万吨抽放初步设计进行了初审,2019年3月,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对该设计进行了审查,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
前言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XX重组办发[2009]20号”《关于XX市XX市城区、XX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同意山西XX无烟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山西XXXX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XXXX煤业有限公司(已关闭)整合为山西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
兼并重组整合前原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是由原XX市城区XX五门联办煤矿改制而成,位于矿区中部,始建于1983年,于1984年投产,批准井田面积1.1164km2,批准开采煤层为3号煤层,生产能力为9万t/a;原山西XXXX煤业有限公司井田面积0.3321Km2, 批准开采3号煤层,于1983年建井,1985年投产,生产能力9万t/a,现已关闭;原山西XXXX煤业有限公司井田面积0.9734Km2,批准开采3号煤层,于1984年建井,1985年投产,生产能力9万t/a。
2009年11月19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公司颁发了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XX,批准该公司开采3#—15#煤层,井田面积为7.4176km2,开采深度标高775m~640m,生产规模60万t/a。
为尽快使矿井投入正常生产,产生经济效益,保证矿井持续健康发展,解决当地劳动就业问题,依据省煤炭工业厅【2010】1596号文对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地质报告的批复,井田内的3号煤层达到勘探程度,并按省煤炭厅XX办基发【2009】83号文的精神,应矿方委托,我院编制《山西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1、《山西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设计委托书。
2、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11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XX)。
3、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XX重组办发【2009】20号“关于XX市城区、XX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
4、XX市煤田地质勘探队编制的《山西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目录前言 (1)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第一节矿井概况 (1)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4)第三节矿井开采现状 (13)第二章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15)第一节矿井资源/储量 (15)第二节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7)第三章井田开拓 (18)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 (18)第二节井口、主要大巷位置及水平划分 (21)第四章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 (22)第一节井筒 (22)第二节井底车场 (23)第三节主要硐室 (24)第五章采煤方法、工艺及采掘机械化 (26)第一节采煤方法、工艺及采煤机械化 (26)第二节巷道掘进及掘进机械化 (31)第六章井下运输 (33)第一节井下煤炭运输 (33)第二节井下辅助运输及车辆配备 (39)第七章通风与安全 (41)第一节设计依据 (41)第二节矿井通风设计 (42)第三节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46)第四节抽放瓦斯 (53)第五节安全监控、监测 (54)第八章矿井主要生产环节设备选型 (56)第一节主井提升设备 (56)第二节副井提升设备 (64)第三节矿井排水 (69)第四节主通风机选型 (72)第五节压气设备 (74)第九章生产地面系统 (77)第一节煤质及产品方案 (77)第二节地面生产系统 (77)第十章总平面布置及地面运输 (81)第一节总平面布置 (81)第二节竖向布置 (82)第三节地面运输 (83)第十一章供电 (84)第一节电源和负荷 (84)第二节地面供配电 (84)第三节井下供配电 (87)第十二章监控、通信及计算机管理 (89)第一节监控与计算机管理 (89)第二节矿井通信、信号与计算机管理 (89)第十三章地面建筑、给排水和供热通风 (92)第一节地面建筑 (92)第二节给排水 (92)第三节井上、下消防除尘洒水 (96)第四节采暖、供热及通风 (97)第四节井筒防冻及锅炉供热 (99)第十四章环境保护 (101)第一节概述 (101)第二节环境保护设计 (101)第三节管理机构及投资 (105)第十五章工业卫生、消防及节能 (107)第一节工业卫生 (107)第二节消防灭火 (107)第三节节能 (108)第十六章建井工期 (111)第一节建井工期 (111)第二节产量递增计划 (113)第十七章经济 (114)第一节劳动组织及定员 (114)第二节经济分析 (115)附件:1.设计委托书2.《采矿许可证》3.《检验报告》前言一、概述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XX县XX镇XX村,经济类型属有限责任公司。
总论一、项目建设背景1、项目名称、所在位置及隶属关系项目名称:XXXXXX集团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
隶属关系:XXXXXX集团XXXX煤业有限公司隶属于XXXXXX集团有限公司,行政区划隶属XX市XX县XX镇。
所在位置:XXXXXX集团X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XX煤田西北部,XX县境内,东距XX市约34km,西距XX县城24km。
2、建设单位概况XXXX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集团)成立于1980年,是全国四家具有XX出口成交权的出口企业之一和XX省唯一拥有出口内销两个通道的大型国有企业。
XX集团业务目前已形成三大支柱产业,即XX能源产业、高铁轮对制造产业和金融投资产业。
截至2008年底,总资产达136亿元,职工总数6314人,子公司35个。
2008年XX集团共完成煤焦贸易量42.85Mt,销售收入达219亿元,利润10.4亿元。
XX贸易已形成覆盖XX 主产区、遍布重要运输线、占据主要出海口的独立完善的XX内外贸运销体系,在XX省XX工业布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XX用户及众多国内用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
XX集团在2009年全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列第254位,在XX省企业百强中位居第十位。
2008年5月15日,以XX集团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XX国际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在通过股份制改造和重组,实现产业与资本的融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争取到“十一五”末迈进国内先进的特大型XX产销企业行列。
3、项目前期工作与核准过程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2009年8月编制完成《XXXXXX 集团有限公司XX鹊山精煤有限责任公司XXXX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方案中规划XXXXXX集团XXXX煤业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0.60Mt/a。
晋煤重组办发[2009]9号文《关于XX市市直和XX县、XX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对上述文件进行了批复。
前言一、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的核准文件,参与兼并重组各矿井名称及隶属关系,兼并重组后矿名及隶属关系经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10号《关于吕梁市方山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批准,山西凯川煤业有限公司为兼并重组整合的单保矿井。
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以 (晋)名称变核内[2009]第001176号文《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企业名称变为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
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为山西金晖煤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凯川煤业有限公司为资源整合矿井,晋煤整合办核[2006]70号文批准山西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由原方山县大武镇下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t/a)和部分空白资源整合而成,整合后矿井批准生产能力为30万t/a 。
山西同地源地质矿产技术有限公司2007年3月编制了《山西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资源整合地质报告》,经吕梁市煤炭工业局以吕煤规字[2007]240号文批复。
我公司于2007年6月编制了《山西凯川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初步设计》,经吕梁市煤炭工业局以吕煤经字[2007]363号文批复。
我公司于2007年7月编制了《山西凯川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经吕梁煤矿安全监察分局以吕煤监监字[2007]143号文批复。
2007年7月30日吕梁市煤炭工业局以吕煤经字[2007]501号对方山县山西凯川煤业有限公司资源整合项目开工报告进行了批复。
2009年11月26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换发了C1400002009111220045101号《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2-5号煤层,井田面积3.621km2,生产规模为90万t/a。
二、编制矿井兼并重组设计的依据1、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委托书;2、2009年11月26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换发的C1400002009111220045101号《采矿许可证》;3、山西同地源地质矿产技术有限公司2010年5月编制的《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4、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10号《关于吕梁市方山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5、山西省工商局(晋)名称变核内[2009]第001176号文《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6、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所执行的煤炭工业规范、规定有:《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矿井电力设计规范》、《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矿井防灭火规范》、《煤矿救护规定》、《煤矿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规定》、《煤矿反风规定》、《煤矿安全通风装备标准》、《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巷道煤柱留设与带压开采规程》等;7、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规发[2010]668号文《关于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8、矿方提供资料及现场调研资料。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要求,尽量利用矿井现有的设施及设备,充分考虑地方煤矿的特点,同时本着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原则进行设计。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合理布置以采、掘、运为中心的各主要生产环节,力求系统简单,运行安全可靠。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煤矿设计和生产的先进经验,改革落后的采煤方法,采用新设备、应用新工艺,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和工作面单产,将矿井建设成集中生产的高产高效矿井。
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开展“三废”治理,减少污染,变废为宝。
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锅炉烟气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四、兼并重组设计的特点1、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矿井兼并重组整合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a。
2、矿井采用斜立井混合开拓,以主立井、副斜井、回风立井共三个井筒开拓井田内2、3、5号煤层未开采区域的储量。
矿井主立井、副斜井、回风立井均利用原有井筒,利用原有工业场地。
主立井装备一对6t标准双钩箕斗,担负矿井的煤炭提升任务兼做主要进风井;副斜井采用单钩串车提升,设架空乘人器及台阶扶手,担负矿井全部辅助提升和人员上下任务,兼做进风井和安全出口;回风立井装备封闭式梯子间,担负矿井回风任务,兼做矿井安全出口。
3、根据矿井的地质构造、各可采煤层赋存情况、矿井生产规模,开采现状、在充分利用已有工业场地、井筒、井下巷道的基础上,设计确定采用主、辅水平进行开采,即以一个主水平开采5号煤层、一个辅助水平开采2、3号煤层。
根据各可采煤层产能不大的特点,确定矿井投产时同时开采主水平5号煤层和辅助水平3号煤层,即主水平以一个综采工作面、辅助水平以一个高档普采工作面来完成矿井90万t/a的生产能力。
4、井下大巷主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可实现自回采工作面至地面胶带一条龙连续运输,用人少、效率高、故障率低、安全性好,利于实现集中自动化控制与管理。
井下辅助运输、轨道大巷及主要辅助运输巷前期采用调度绞车,后期采用无极绳连续牵引车牵引1.0t系列矿车运输,既满足了矿井井下巷道尽量沿煤层布置对辅助运输设备的要求,又满足了生产需要,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先进可靠辅助运输设备的特点。
5、矿井井下掘进矸石与地面筛分排矸系统矸石统一排放。
矸石堆放场地选择在工业场地附近的荒沟内,采用汽车排矸方式。
矿井矸石堆放场地和地面储煤场地设计符合环保要求。
6、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地形,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便于生产管理,平场土石方工程量少。
7、井下安装人员定位系统,为煤矿管理人员提供人员进出限制、考勤作业、监测监控等多方面的管理信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通过该系统可以立刻知道作业人员地点及其数量,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
五、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2、工业建筑总体积110133m3,地道及栈桥长度239.17m;3、行政及福利建筑总面积12629m2,总体积47734m3;4、矿井在籍人数:657人;5、原煤生产效率:6.48t/工;6、本次设计建设项目总资金44851.1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364.10万元.新增建设项目造价29987.04万元,其中井巷工程6798.14万元,土建工程3101.88万元,机电设备购置7584.02万元,安装工程2672.80万元,其他基本建设费用(包括资源价款)7022.04万元,工程预备费1758.40万元,建设期利息1049.76万元。
已完建设项目造价13500万元,其中井巷工程3500万元,土建工程4200万元,机电设备购置4500万元,安装工程800万元,其他基本建设费用500万元。
吨煤投资498.35元。
7、吨煤投资498.35元;8、建设工期:24个月;9、原煤吨煤成本:180.85元;10、投资回收期:4.14a。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1、井田内2号、3号煤层部分采空,根据采空区积水调查报告,井田内2号煤层有3处采空区积水,3号煤层有2处采空积水,在矿井建设和开采中,必须加强对采空区积水的探测,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方针。
2、井田为一向斜构造,在向斜轴部布置工作开采煤层,其两翼含水层水会向轴部聚积,使矿井涌水量增大。
因此,在向斜轴部开采,尤要加强矿井的排放工作。
3、要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注意井下隐伏构造,做好水文地质工作的预测预报工作,始终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确保生产建设的安全进行。
4、加强煤层顶底板力学性质的研究工作,加强煤层顶底板的管理和维护,防止冒顶伤人事故的发生。
5、矿井5号煤层没有瓦斯检测资料,建议生产中补做瓦斯检测工作。
本矿虽为低瓦斯矿井,但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矿井通风管理,以便安全生产。
6、在井下开采过程中,应注意隐伏断层导水、导气,以防事故发生。
7、9、10号煤层为矿井内未批准开采的稳定可采煤层,均为焦煤。
为提高矿井服务年限,综合考虑井田内赋存煤层的合理开发,建议矿方申请增采,以免浪费煤炭资源。
第一章井田自然概况及兼并重组整合前各矿现状第一节井田自然概况一、交通位置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方山县县城西南直距22km的大武镇下庄村,行政隶属于大武镇。
地理坐标:东经111°06′07″—111°06′48″,北纬37°41′54″—37°42′49″。
井田位于方山县城西南直距22km的大武镇下庄村,东南直距大武镇7.5km,省道S218在井田东部南北方向穿越井田,沿省道S218东南行6.5km即与国道G209相接,距孝柳铁路离石煤焦集运站31km,交通较为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1-1-1。
二、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吕梁山脉中段的西麓,为一中山丘陵区,属典型的吕梁山系黄土高原地貌,地表切割较强烈,井田总体呈西高东低之势,最高处位于西北部山顶,标高为1254.80m,最低处在井田东南部沟底,标高为1070.00m,相对高差为184.8m。
三、河流水系该区属黄河流域三川河水系,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
但沟谷纵横,沟中平时干涸,雨季有短暂洪流,沿较大沟谷向南流出井田外,最终汇入北川河,经三川河流入黄河。
四、气象及地震本区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属半湿润地区。
据方山县气象资料显示,年平均降水量为500mm,最大降水量744.8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在8.9℃,最高气温达36.4℃,最低气温-30.5℃。
每年10月底起降雪冻冰,最大冻土深度117cm,翌年3月底开始解冻,冰冻期160天以上。
风向:全年多西北风,少东南风(7、8、9月),风速一般为1.7-2.6m/s,最大风速21m/s。
五、地震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加速度值为0.10g。
第二节兼并重组前各矿现状一、兼并重组前各矿生产建设情况,开采方式,主要装备和生产能力分述如下:本次兼并重组,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为单独保留矿井,山西方山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原为方山县大武镇下庄煤矿,为镇办煤矿,于1995年建井,1996年投产,主井为斜井,副井为立井,建井初设计生产能力9万t,2006年资源整合前生产能力15万t,井田面积为2.482km2。
根据山西省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整合办[2006]70号文件批复,该矿进行了扩界整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2月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4000000721674,批准开采2、3、5号煤层,井田面积3.621km2,生产规模提升为30万t/a,现为基建井。
该矿采用斜立混合开拓方式,主立井、副斜井、回风立井三个井筒开拓全井田。
主立井井筒垂深206m,净直径4.8m,净断面积18.1m2,混凝土砌碹,装备双钩箕斗,主要担负矿井的提煤、进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