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死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护理典型案例分析范文护理典型案例分析。
患者基本情况:患者,男,65岁,因脑梗塞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体重80kg,身高170cm,入院时血压为160/100mmHg,心率80次/分,血糖6.5mmol/L,血脂总胆固醇5.2mmol/L,甘油三酯2.0mmol/L,住院前一周出现头痛、头晕、右侧肢体无力。
护理问题及分析:1. 营养不良,患者进食量减少,营养摄入不足,导致体重下降、贫血等问题。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指导,制定科学的膳食方案,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瘦肉、蔬菜和水果等。
2. 心理问题,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减轻心理负担。
3. 体力活动不足,患者因疾病导致肢体无力,活动能力下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被动活动、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护理措施:1. 营养护理,护理人员每日记录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量,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和营养指标,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2.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3. 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被动活动、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活动能力。
护理效果评价: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体重逐渐恢复,贫血症状得到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情绪稳定,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活动能力明显提高。
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够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保持身体健康。
结语:通过对该患者的护理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才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心理状态和活动能力,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护理论著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临床上,高血压、糖尿病属于慢性病,在我国发病率高。
调查数据显示[1],我国>60岁者每月发生慢性病的概率在43.8%左右,其中农村34.8%、城市53.4%。
因慢性病的发生可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还需注重老年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以尽可能帮助其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剖析社区健康管理和护理干预在老年人高血压与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160例,采取自愿参加方式,对160例病例进行分组。
研究组(n =80)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60~79岁,平均(68.24±3.17)岁;病程2~13年,平均(6.8±1.3)年。
对照组(n =80)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60~80岁,平均(68.41±3.26)岁;病程2~15年,平均(7.0±1.4)年。
比较各组的家庭状况和文化水平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都予以为期6个月的社区基础护理,研究组同时加用社区健康管理与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如下:①加强健康档案管理,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危险因素、健康问题及家族史等,录入宇信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中,为患者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对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进行评估。
通过健康体检表,发现主要问题,进行健康评价,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②综合分析患者病史、查体、诊断、治疗等情况,并结合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全科医师将患者纳入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每年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小组活动、家庭保健员培养等措施,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③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鼓励患者主动参加并配合治疗。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向其提供日常饮食、心理、运动等方面指导,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嘱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
一、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二、糖尿病人吃什么食物好三、糖尿病不能吃什么
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1、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急剧上升,特别是城市,其死亡率可高达125.06/10万。
糖尿病在中年尤其高年龄组的患者中,易并发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为主要死亡原因。
250例糖尿病患者尸检材料中,有46.4%死于心血管病。
在幼年型患者中,主要致死原因为肾功能衰竭。
应用胰岛素及抗生素以前,糖尿病性酸中毒及感染亦是糖尿病人的主要致命原因。
有关资料表明,糖尿病顺位在癌、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精神病等之后,成为第八位致死原因。
从临床病例死亡原因统计,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血管病变(心、脑、肾)、感染性疾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全身衰竭及尿毒症等。
其中第一位的血管病变加上第二位的感染性疾病所致死亡占总死亡的60%,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
2、在胰岛素及抗生素应用以前,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及感染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自1921年胰岛素应用于临床至今已近80年,糖尿病性昏迷及感染所致的死亡急剧减少,大幅度延长了糖尿病患者的寿命。
与此同时,在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的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左右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致残致死的患者逐渐增加。
其中糖尿病性心脏病(主要是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糖尿病人吃什么食物好1、梨
中医指出梨性寒味甘、微酸,具有极为明显的生津、润肺、清热、凉心、消痰、降火、止热咳、解毒等作用。
而且梨中所含有的糖分也非常少,。
糖尿病患者自杀相关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张艳;胡德英;丁小萍;叶秋雪
【期刊名称】《军事护理》
【年(卷),期】2024(41)1
【摘要】糖尿病与精神疾病有关行为包括抑郁症和自杀相关行为[1]。
自杀相关行为是潜在威胁患者生命的精神科急症,包含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自杀死亡等[2]。
研究[3]显示,糖尿病与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相关,在糖尿病患者中个体的自杀相关行为比普通人群更常见。
作为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总页数】4页(P91-94)
【作者】张艳;胡德英;丁小萍;叶秋雪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护理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8
【相关文献】
1.糖尿病患者家属糖尿病相关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自杀行为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3.外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4.基于信息寻求模型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自护行为与口腔相关健康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发病年龄Ⅱ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对比研究【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发病年龄Ⅱ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Ⅱ,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iabetic microangiopathy,DMAP)及生化项目差异,探讨其临床特点。
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T2DM患者160例,据不同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诊断年龄≤40岁)和迟发组(诊断年龄>40岁),比较并发DMAP及生化项目的差异。
结果①早发组T2DM患者并发DMAP 阳性率显著高于迟发组T2DM患者(χ2=4.304,P<0.05);②早发组T2DM患者HbA1c和TC水平显著高于迟发组T2DM患者(P<0.01);LDL-C水平差异显著低于迟发组T2DM患者(P<0.01)。
早发组与迟发组相比FPG、2hPG、TC及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发T2DM患者较迟发者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和易并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为早期干预早发T2DM 患者各种危险因素,减少DMAP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Ⅱ型;微血管病变;早发;迟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是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2,T2DM)的特征性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
T2DM患者存在过度的氧化应激、过多的反应氧化物(ROS),无论是在高血糖的直接毒性作用,还是在包括蛋白激酶C (PKC)旁路、多元醇旁路、己糖胺旁路以及终末糖基化产物(AGEs)形成等在内的各项引发糖尿病并发症的机制中,均发挥极其关键的、根本性的作用[1]。
DMAP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上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DN)和视网膜病变(DR)等。
T2DM的发病率逐年在增多,发展中国家T2DM主要发生在中年或更年轻的人群中,特别是青少年和儿童患者也不少见。
学术界对“早发”和“迟发”T2DM的定义尚未确定,国外多数将诊断年龄<35岁或40岁者定义为“早发T2DM”[2,3]。
急诊手术在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索分析急诊手术治疗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笔者经治的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超过对照组的85.00%(P<0.05)。
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治疗,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其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急诊手术;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针对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较大比例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该类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术中危险因素较多[1]。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危险性因素。
常规手术方式难以实现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笔者积极探索针对该类患者的针对性手术治疗方式,取得了具有推广价值的临床经验。
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所纳入的对象均为笔者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经治的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共计160例。
含男96例、女64例;年龄范围为38-79岁,平均(45.5±6.5)岁;在具体病症方面,含68例患者为急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49例患者为急性阑尾炎,32例患者为腹股沟疝,8例患者为肠梗阻,3例患者为创伤性肝破裂。
所有患者均具有糖尿病相关病症并经临床检查确诊。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各8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相对均衡(P>0.05)。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明确患者的血糖功能以及体温等。
①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方式治疗。
②研究组:均实施急诊手术治疗。
在对患者开展普外科手术准备的同时,积极做好关于糖尿病的术前处理,控制患者的血糖。
当血糖降至6.1-11.lmmol/L时实施手术[2]。
· 医学诊疗技术 ·1672020年 第23期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最小,其术后检测激素水平变化最低,各项卵巢储备功能指标更优,是较为理想的止血方式。
参考文献:[1]周媛媛.探讨腹腔镜下不同卵巢良性囊肿剔除手术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3):54-57.[2] Baracat CMF, Abdalla-Ribeiro HSA, Araujo RSDC, Bernando WM, Ribeiro PA. The Impact on Ovarian Reserve of DifferentHemostasis Methods in Laparoscopic Cystec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Impacto das diferentes técnicas hemostáticas empregadas na ooforoplastia videolaparoscópica sobre a reserva ovariana: revis ão sistemática e meta-análise. Rev Bras Ginecol Obstet. 2019;41(6):400‐408.[3]谢黎,汪君,万婕.女性生理周期心电图T 波特点及与雌激素的相关性研究心理月刊,2020(05):77-82.静脉治疗是社区医疗的重要环节,也是社区住院患者的关键步骤。
输液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由不锈钢的芯、软的外套管和塑料针座组成,穿刺时将针芯和软管一起送入血管,最后撤出针芯,将软管留在血管中的一种外周静脉输液工具[1]现为探讨静脉留置针应用于社区输液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160例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第1篇报告编号:2023-XX-001报告日期:2023年11月15日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尽管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仍有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不幸离世。
本报告旨在对某医院2023年度死亡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二、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某医院2023年度出院病历、死亡证明、病历讨论记录等资料。
2. 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死亡病例的基本情况、死因、年龄、性别、病程等进行统计分析。
三、死亡病例基本情况1. 年龄分布:2023年度死亡病例中,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98岁,平均年龄为64.5岁。
2. 性别比例:男性患者占比60%,女性患者占比40%。
3. 病程:死亡病例中,病程最短为1天,最长为25年,平均病程为3.5年。
四、死因分析1.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比45%。
具体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
2. 肿瘤:肿瘤是第二位死因,占比30%。
主要包括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等。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位居第三位死因,占比15%。
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4.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占死亡病例的10%,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5. 其他原因:其他原因包括脑卒中、外伤、意外事故等,占比10%。
五、死因分析原因1. 患者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导致心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2. 生活习惯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重要因素。
3.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 医疗知识普及不足: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不足,导致疾病发现晚、治疗不及时。
六、改进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其与血糖和血脂的关系王正英【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05(29)9【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与血糖和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近5年收住我院的210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及其与相关指标间的关系.结果210例糖尿病人中慢性并发症160例,发生率为76.2%,其中部分患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各并发症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Alc(GHbAlc)和甘油三酯(TG)值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而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并发症与无并发症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发症患者的FPG和2hPG与TG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和P<0.05).结论持续高水平FPG、2hPG、GHbAlc和TG可能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和预报因子,同时较高的血糖水平与TG增高密切相关.【总页数】3页(P792-794)【作者】王正英【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都匀,55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老年人血脂、血糖水平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 [J], 李晓英;贾晓清;赵黎明;李凯燕;刘红艳;戴华;吴青2.北京协和医院2012-2017年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变化及与血糖、血脂相关性的调查 [J], 王丹晨;程歆琦;夏良裕;邱玲;尹逸丛;禹松林;国秀芝;侯立安;李洪雷;由婷婷;程倩;谢少伟3.太原市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与高血压和高血糖及高血脂的关系 [J], 郭伟民;肖传实;申秀敏;刘改珍;张慧萍4.血糖和血脂异常与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和严重度的相关性 [J], 张松;夏卫5.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与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J], 鞠香丽;裴冬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患者不遵医饮食原因分析及对策
董慧芬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09(006)024
【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不遵医饮食的原因,以探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策略.方法: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随机抽样的1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组160例患者中仅15例(9.4%)遵医饮食.不遵医饮食的原因包括:不知道合理膳食可以预防、治疗糖尿病(40.7%),不知道饮食不当是糖尿病潜在危险因素(42.8%),认为改变饮食对血糖影响不大,不重视饮食控制(57.9%),不知道肥胖是糖尿病危险因素(32.4%),家庭成员不能或无条件配合饮食控制(52.4%),有不良饮食习惯(71.7%),缺乏自控能力(80.0%),未接受正规糖尿病饮食知识教育(67.6%).结论:糖尿病患者不遵医饮食的比例较高,原因复杂,应建立有组织的糖尿病防治网系统,加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戒除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提高其生活质量.
【总页数】3页(P121-123)
【作者】董慧芬
【作者单位】213003,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血压患者不遵医嘱饮食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 [J], 樊英丽;李海珠;
2.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J], 刘亚维
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原因分析及对策 [J], 宋香静;况月怀
4.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J], 朱善贵
5.糖尿病患者不遵医饮食原因分析及对策 [J], 王华荣;毛永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临床病例分析经典案例1.病例描述患者, 男, 27岁。
因“血糖升高3年”入院。
3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 当时空腹血糖8.7mmol/L, 无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下降。
随后至当地医院复查, 空腹血糖8.4mmol/L, HbA1c 8.8%, 诊断为糖尿病。
予以饮食、运动控制, 同时口服二甲双胍1.0g(bid, po)。
服药后患者自测空腹血糖波动于7~8mmol/L, 餐后2 小时血糖波动于10~13mmol/L。
病程中无视物模糊, 无泡沫尿, 无四肢麻木、疼痛, 无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史, 无低血糖发作史。
起病以来, 胃纳可, 睡眠一般, 二便如常, 体重无明显变化。
门诊为进一步诊治将其收住入院。
入院时随机血糖为10.8mmol/L。
既往否认高血压、高脂血症、甲亢等慢性病史。
否认皮质醇激素服用史。
否认传染病史。
否认烟酒嗜好史。
未婚未育。
有糖尿病家族史:爷爷(糖尿病诊断年龄不详, 已逝)、父亲(40岁时诊断为糖尿病)、姑姑糖尿病(45岁时诊断为糖尿病)。
否认其他家族遗传病史。
2体格检查入院后专科体检: 身高172cm, 体重64kg, BMI 21.63kg/m2, 腰围78cm, 臀围91cm。
神清, 精神可。
营养一般, 体型中等。
颈软, 甲状腺未及肿大, 双肺呼吸音清, 未及啰音。
心率72次/分,律齐, 各瓣膜区未及杂音。
腹平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及。
无双下肢水肿。
无胫前斑。
针刺痛觉: 左侧正常, 右侧正常。
音叉震动觉: 左侧正常, 右侧正常。
压力觉: 左侧正常, 右侧正常。
温度觉: 左侧减退, 右侧正常。
膝反射: 左侧正常, 右侧正常。
踝反射: 左侧正常, 右侧正常。
足背动脉搏动: 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无足部溃疡。
3诊治经过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血糖相关: 空腹血糖7.5mmol/L, 30分钟血糖8.7mmol/L, 120 分钟血糖12.3mmol/L, HbA1c 8.0%, 糖化白蛋白25%。
第1篇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医疗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尽管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死病例仍然存在。
为了更好地了解死病例的现状和原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文对某年度的死病例进行了统计总结和分析。
二、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1. 数据来源:本文所涉及的数据来源于某市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的年度死病例报告。
2. 统计方法: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死病例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死亡原因等指标进行统计和比较。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1. 性别分布:在所统计的死病例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
这可能与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承担更多压力有关,导致男性更容易患上一些慢性疾病。
2. 年龄分布:死病例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年龄段,其中60-7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
这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相吻合,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更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3. 疾病类型:死病例中,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道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这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应加强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4. 死亡原因分析:(1)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为主要病因。
这提示我们要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肿瘤:肿瘤患者死亡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早期发现率低、治疗不及时。
因此,我们要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肿瘤的重视程度。
(3)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患者死亡率较高,这与环境污染、吸烟等因素有关。
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加强对吸烟危害的宣传。
(4)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患者死亡率较高,这与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增强、抗生素滥用等因素有关。
我们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严格控制抗生素的滥用。
四、结论与建议1. 结论:通过对某年度死病例的统计总结和分析,发现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道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踝肱指数与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危险事件【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abi)与并发大血管病变的关系,进而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危险事件(心梗、脑卒中)的可能性。
方法: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以0.9、0.7、0.4为分割点分成轻、中、重度缺血组,及正常对照组,分析既往心脑血管合并症及危险事件发生率与abi的联系。
结果:4组间有显著差异。
且abi越低,发生心脑合并症越多,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提示有明显相关性。
结论:abi与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事件呈明显负相关,可预测心脑血管危险事件,应作为糖尿病常规检查,及早干预治疗。
【关键词】踝肱指数(abi);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危险事件【中图分类号】r7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147-02abi是踝动脉(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临床用于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评估和筛查。
近年发现其与心脑血管危险事件有很强的关联[1],被认为是心脑血管死亡率的强预测因子。
糖尿病的大血管合并症如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等,可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下肢动脉闭塞等危险事件。
本文旨在探讨abi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以达到及早干预。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07年2月~10月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人160例,以abi0.9的18例作为对照组。
男性85例,女性75例,年龄33~89岁,平均65.78±11.2岁,病程0.1~34年,平均病程9.65±6.96年,hba1c6.2~13.6%,平均7.65±0.94%。
1.2 方法:记录病人的大血管合并症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危险事件的发生率。
常规检查hba1c、血脂、fpg、2hpg。
abi采用es-1000spm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操作按照中国医刊2006年第四期“abi检测规范”操作[2],以abi 0.7、0.4为分界值,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缺血、中度缺血、重度缺血组;abi 0.71~0.91(轻度缺血),abi0.41~0.7(中度),abi0.4以下(重度)。
DOI:10.16658/ki.1672-4062.2022.19.043老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陈俏,邓斌,陈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福建南平353000[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老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按照老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肌少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64例)老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未合并肌少症,观察组(96例)老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对比两组老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BMI、糖化血红蛋白、小腿周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空腹C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女比例、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老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OR=4.710)、糖化血红蛋白(OR=6.135)、小腿周径(OR=5.028)、糖尿病病程(OR=3.840)、空腹血糖(OR= 3.927)、空腹C肽(OR=2.218)(P<0.05)。
结论BMI、糖化血红蛋白、小腿周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空腹C肽是老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肌少症;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22)10(a)-0043-04Analysis of Sarcopenia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MellitusCHEN Qiao,DENG Bin,CHEN Ting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Nanping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Nanping,Fujian Prov‐ince,35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arcopenia in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mellitus.Methods A total of160elderly in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who were admitted to Nanping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May2021to May2022were selected.Accordingto whether the elderly in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mellitus were complicated with sarcopenia,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64cases)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 without sarcopenia,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96cases)elderly hospitalized type2diabetes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sarcopenia.The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of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MI,glycosylated hemoglobin,calf circumference,du‐ration of diabetes,fasting blood glucose,and fasting C-pepti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ratio of males and females,ag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sarcopenia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per year were BMI(OR= 4.710),glycosylated hemoglobin(OR=6.135),calf circumference(OR=5.028),duration of diabetes(OR=3.840),fasting blood glucose(OR=3.927),fasting C-peptide(OR=2.218)(P<0.05).Conclusion BMI,glycosylated hemoglobin,calf circumference,duration of diabetes,fasting blood glucose,and fasting C-peptide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sar‐[作者简介]陈俏(1988-),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相关内分泌疾病。
1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死因分析
目的分析浙医二院1991 ~2013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因,了解其并发症、合并症出现情况。
方法使用SPSS软件,对该院住院死亡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直接死因:恶性肿瘤21.9%、脑血管疾病18.8%、心血管疾病18.1%、呼吸系统疾病16.9%、肾脏疾病5.6%。
死亡的病例中,常见的并发症和合并症:高血压60.7%、冠心病46.0%、肾病47.1%、高血脂33.5%、脑血管病31.6%。
结论恶性肿瘤在死因中居首位。
腦、心、肾等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加强监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期减少2型糖尿病病死率。
标签:2型糖尿病;死因分析;并发症
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呈增高趋势[1,2]。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浙医二院2型糖尿病患者死因进行分析,以了解其主要死亡原因,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延长糖尿病患者的寿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案室查阅1991年~2013年在浙医二院住院死亡的确诊2型糖尿病病例160例。
其中男111例,女49例,平均年龄(73.31±10.21)岁,病程0~27年。
按ICD9进行死亡原因分类,主要分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组包括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衰等;脑血管疾病死亡组包括脑梗死、脑出血;恶性肿瘤死亡组为晚期肿瘤;肾脏疾病死亡组指肾衰终末期;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组为COPD、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及其导致的呼吸衰竭。
1.2统计学方法正态分布数据采用算数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 2型糖尿病主要的直接死因,见表1。
恶性肿瘤为首位死因,与其它组相比,患者年龄相对较小,病程较短,糖尿病并发症较少(P<0.05)。
但如将脑血管与心血管疾病合并为大血管病变组,则该组成为首位病因(36.9%)。
其它死因:肝病6例、外伤13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4例、多脏器衰竭3例、腹腔感染2例、淀粉样变性、固定性药疹、胆囊炎各1例。
由于例数较少,予剔除。
2.2恶性肿瘤病种肺癌10例,脑膜瘤,胃癌,结肠癌各4例,肝癌3例,胰腺癌2例,胆囊癌、喉癌、嗜铬细胞癌、右甲状腺癌、胸腺瘤、白血病、多发
性骨髓瘤、输尿管恶性肿瘤各1例。
2.3伴随症、并发症情况常见的伴随症、并发症有:高血压60.7%、冠心病46.0%、肾病47.1%、高血脂3
3.5%、脑血管病31.6%。
3讨论
多数资料显示,糖尿病排名前五的死因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肿瘤以及糖尿病肾病,且多以心血管疾病为首位[3,4]。
本研究中,若将心血管疾病与脑血管疾病合并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其占比将高达36.9%,成为糖尿病首位死因,而作为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肾病,其占比仅为 5.6%,可见,糖尿病患者死于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远超微血管病变。
本研究发现,肿瘤成为浙医二院2型糖尿病患者首位死因。
既往相关报道中恶性肿瘤所占的比例很少。
但近年来的报道显示恶性肿瘤已进入死因前五位。
血糖水平与肿瘤的关系至今未明,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某些肿瘤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Hjalgrin H[5]等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与胰腺癌及某些血液系统肿瘤有关。
Sun Ha Jee[6]等经过10年前瞻性研究发现,高血糖组与非高血糖组相比,前者肿瘤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
本研究中,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第二大死因(18.8%),其次分别为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肾病。
前五项死因总和占所有死因的80%左右。
同时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并发症及合并症现象相当普遍。
综上,恶性肿瘤和脑、心、肾等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对于2型糖尿病人的治疗中,我们须加强对恶性肿瘤及脑心肾并发症的监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期减少2型糖尿病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叶真,丛黎明,丁钢强,等.浙江省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12):988-991.
[2]童国玉,胡云,陈军建,等.江苏地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现况调查[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3(6):463-467.
[3]徐静,易兰兰,徐琳,等.住院糖尿病患者死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87-89.
[4]藉琳,王汝莲,吴桐,等.5年住院糖尿病病人死亡原因分析[J].四川医学,2002,23:88-89.
[5]Hjalgrim H,Frisch M,Ekbom A,et al. Cancer and diabetes -a follow-up study of two population-based cohorts of diabetic patients[J].J Intern Med,1997,241
(6):471-475.
[6]Sun HJ.Fasting serum glucose level and cancer risk in Korean men and women[J].JAMA,2005,293(2):194.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