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大盘顶和底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大盘四周法则指标-回复什么是大盘四周法则指标,以及如何运用这个指标来指导股市投资。
大盘四周法则指标是一种技术分析工具,用于预测股市的走势。
它基于股市的“四周循环”,即股市的行情会出现一定的周期性。
大盘四周法则指标通过观察市场中的趋势和波动来判断股价的涨跌。
下面我们将逐步解析这个指标。
第一步:了解大盘四周循环了解大盘四周循环对于理解大盘四周法则指标至关重要。
股市的大趋势通常有四个周期:上升、顶部、下降和底部。
这个四周循环的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年。
在上升阶段,市场通常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稳定增长,人们普遍对投资充满信心。
顶部是指股市涨势趋于结束的阶段,投资者开始考虑拿出利润。
下降阶段是市场进入下跌趋势的阶段。
底部则是市场最低点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投资者通常会考虑买入。
第二步:运用大盘四周法则指标在了解了大盘四周循环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运用大盘四周法则指标来指导股市投资了。
1. 观察趋势线大盘四周法则指标的第一步是观察趋势线。
趋势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股市当前的状态是上升还是下降。
当股价呈现上升趋势时,我们可以说市场处于上升阶段;当股价呈现下降趋势时,我们可以说市场处于下降阶段。
通过观察趋势线,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股市的短期走势。
2. 判断顶部和底部顶部和底部是股市的转折点,也是投资机会较大的时刻。
判断顶部和底部需要观察大盘四周法则指标中的震荡幅度和交易量。
当市场在一个周期内震荡幅度较大,交易量较高时,通常意味着市场即将到达顶部或底部。
在顶部或底部时,投资者可以考虑卖出或买入。
3. 使用其他技术分析指标辅助大盘四周法则指标可以作为一个基本的技术分析工具,但并不是唯一的工具。
同时使用其他技术分析指标,如移动平均线、相对强弱指数(RSI)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判断市场的走势。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补充大盘四周法则指标的不足。
总结起来,大盘四周法则指标是一种运用股市四周循环来预测股价涨跌的技术分析工具。
如何判断大盘顶和底要判断大盘的顶和底,需要结合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方法和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指标,可以协助判断大盘的顶和底。
1.技术指标a.K线图:通过观察K线的形状和走势,可以判断市场的趋势和可能的转折点。
例如,当市场出现一根长上影线的K线后,可能预示着市场的顶部即将到来;而当市场出现一根长下影线的K线后,可能预示着市场的底部即将到来。
b.移动平均线:通过观察价格与移动平均线的关系,可以判断市场的趋势和可能的转折点。
例如,当市场价格突破向上的长期移动平均线时,可能预示着市场即将进入上升趋势;而当市场价格突破向下的长期移动平均线时,可能预示着市场即将进入下降趋势。
c.相对强弱指数(RSI):通过观察RSI指标的数值和走势,可以判断市场的超买和超卖情况,从而判断可能的转折点。
例如,当RSI指标高于70时,可能预示着市场超买,即即将到来的可能是市场的顶部;而当RSI指标低于30时,可能预示着市场超卖,即即将到来的可能是市场的底部。
2.基本面分析a.宏观经济指标:通过观察经济数据、利率、货币政策等宏观因素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市场的整体环境和可能的转折点。
例如,经济增长放缓、利率上升、货币紧缩等因素可能预示着市场即将进入下降阶段;而经济增长加速、利率下降、货币宽松等因素可能预示着市场即将进入上升阶段。
b.公司财务报表:通过观察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状况、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可能的转折点。
例如,公司盈利能力下降、负债上升、现金流量紧张等因素可能预示着该公司股价即将走低;而公司盈利能力上升、负债下降、现金流量充裕等因素可能预示着该公司股价即将走高。
3.量能分析通过观察市场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可以判断市场的活跃程度和可能的转折点。
一般来说,市场顶部往往出现在较高的成交量和成交额之后,而市场底部往往出现在较低的成交量和成交额之后。
因此,当市场出现较高的成交量和成交额时,可能预示着市场的顶部即将到来;而当市场出现较低的成交量和成交额时,可能预示着市场的底部即将到来。
如何判断大盘顶和底要判断大盘的顶和底,首先需要了解大盘是什么以及其所受影响的因素。
大盘是指其中一特定市场(如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中所有标的物的综合表现。
它代表了整个市场的走势和投资情绪,因此判断大盘的顶和底对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判断大盘的顶和底。
1.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是通过图表和指标来预测市场走势的方法。
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趋势线、支撑位和阻力位等。
当大盘走势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并跌破了支撑位时,可能意味着大盘处于底部;而当大盘走势开始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突破了阻力位时,可能意味着大盘处于顶部。
2.资金流动:资金流动对大盘走势起着重要作用。
当大量资金涌入市场时,会推动股市上涨;相反,当大量资金外流时,可能会导致股市下跌。
观察资金流入和流出的数据,可以判断市场的热度和资金动向,从而预测大盘的趋势。
3.市场情绪:市场情绪对大盘的影响非常大。
当市场情绪达到极端值时,可能意味着市场处于顶部或底部。
例如,当投资者普遍乐观且情绪高涨时,可能意味着市场达到了顶部,此时可能会出现拐点;相反,当投资者普遍悲观且情绪低迷时,可能意味着市场处于底部,此时可能会迎来反弹。
4.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对大盘走势具有较大影响。
经济增长、通胀、利率、货币政策等因素都会对大盘产生影响。
当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增大或货币政策收紧时,可能会导致大盘下跌;相反,当经济增长加速、通胀压力减小或货币政策宽松时,可能会推动大盘上涨。
5.外部影响因素:大盘的走势也受到外部影响因素的影响,例如国际政治局势、自然灾害、重大事件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影响大盘走势。
观察这些因素的变化,可以预测大盘的波动。
综上所述,判断大盘的顶和底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分析、资金流动、市场情绪、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外部影响因素等多个因素。
投资者在进行大盘分析时,应该结合各种方法和工具,综合判断,降低盲目性。
同时,也需要注意市场风险,合理控制仓位和风险,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相应的决策。
如何正确地判断顶部和底部
【核心提示】如果你在顶部理智地停手,保住盈利果实,你就是赢家,不要奢望在最顶部卖出,能卖在次高点就不错了。
如果你在底部大胆地介入,不要奢望在最低点买入,能买个次低点就不错了。
所以,能否正确地判断顶部和底部,对散户能否在股市中获得盈利是十分重要的。
K线形态基本有V、U、W、L、头肩底等形态,其中,以双底居多。
双底持久,单底凶猛。
底部有市场底和政策底,市场底往往是市场自发探明的,经过长期的考验,是自发形成的,有强烈的技术意义。
虽然自发形成了技术型的底部区域,但并不意味着行情马上就会开始,因为行情的最终转折肯定会在这个区域展开。
政策底是由于某项重大政策的实施,在技术面的配合下,突然形成旱地拔葱式的底部等。
(头肩形底见图1)
图1
大多数底是砸出来的而不是横盘出来的。
大盘经过了单边下跌、复杂阴跌再到单边暴跌完整的三段过程,单边暴跌常常是最后一跌。
跌势末期,在没有做空动能的情况下一般会出现数根长阴线,加速破位下滑,连续大幅非理性跳水,出现衰竭性的缺口。
期间,杀跌盘涌出,大批股票深幅下调、连续跌停,尤其是投资性股票也出现跌停。
真正见底是通过蓝筹股群体的破位补跌来完成的,会引发最后的获利解套盘和止损盘杀出。
股指收出近乎光头光脚的大阴线,彻底释放做空动能,加速赶底。
图2
这个阶段也正是主力建仓的阶段,主力会有意识地打压股价,看似固若金汤的底部被无情地击穿,引发散户的心理恐慌,在低位盲目割肉,慌忙逃跑,而主力却乘机收集到大量
的廉价筹码,然后初见急速反弹。
于是,底部就会逐渐到来了。
(W底见图2)。
在和各位投资者分析如何判断股市底部之前,要和大家先讲述一个理念:任何预测预想出来的底部都不是底部,底部是走出来的,只有走出来的底部才是真正的底部。
市场见底前的三大特征:一、政策底先于市场底出现,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点。
因为政策底是出现在管理层对大盘点位认可的时候,这时政府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救市,避免市场的继续走弱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当政策出台后市场的信心得以恢复,市场运行趋势将会发生扭转,政策底就形成了,在随后的多空博弈中多方力量将占据优势,股市开始上涨,市场底就形成了。
二、量在价先行,地量见地价,历史的每次市场底部都是在地量出现以后才形成。
地量的出现表明市场已经极度的低迷,投资者已经对市场的信心不足,不再去关注股票,并且地量是出现在市场超跌的过程中,这个时候绝大多数股票家的价格都会远远低于其价值,买股票就物超所值了,必然会吸引主力资金流入股市,一旦主力资金重新入场,底部就形成了。
三、市场必须在低迷后再来一轮恐慌。
俗话说:多头不死空头难止。
也就是说做多的力量如果还大量存在,股市就存在分歧,也就是说股市还没见底。
见底必须在市场出现恐慌、投资者都绝望的时候,这时候大盘就能浴火重生。
市场见底在于主力资金的重新介入,主力资金的介入将会制造出赚钱热点,形成赚钱效应,从而底部构造成功,因此见底后的市场将会呈现这些特征:1、市场恐慌性气氛消失,绝大多数个股不再继续破位下跌。
做空动能衰竭,主力资金对当前市场点位表示认可。
2、上涨时候量能有序放大,下跌时候量能迅速萎缩。
主力资金在有计划的进场。
3、市场已经止跌不再创出新低。
主力资金进场后不会允许市场价格轻易跌破其成本价。
四、赚钱效应初现,市场热点具备持续性。
炒股策略工厂fjemoney每天为你提供更多时时资讯主力资金的流入将会引起股市的上涨,持续大量的流入将会营造出持续的热点,市场信心将会受到提振,连锁效应形成,更多资金开始进场,市场底部就此形成。
五、从均线上看,短期均线形成多头排列,下跌趋势被扭转,上涨趋势初现。
顶部结构和底部结构的判断1.顶部和底部结构成立的判断方法转载2016-01-25 11:38:32原文地址:顶部和底部结构成立的判断方法作者:信者结构是根据价格和MACD的背离来进行判定的。
价格和指标产生了背离,首先经过指标钝化,然后指标转向而形成结构的过程。
一、背离概念如何判断MACD的背离?我们说长期均线DEA(指黄线),短期均线DIF(通常指MACD线也指白线),红色柱(我们称多头),绿色柱(我们称空头),0轴(多头及空头的分界线)五个部分组成。
背离的意思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理解,股价K线创出新高或者新低,技术指MACD没有相应的创出新高和新低。
怎么看背离,只要看DIF和DEA 线和红柱状及绿柱状就行了。
?技术指标的用法不外乎三种:协同--股价与指标同步;交叉--长,短线金叉与死叉;背离--股价与指标不一至,股价趋势向上,指标反而走平或向下了,股价趋势向下,指标反而向上或平。
总之,背离又称背驰,是指当股票或指数在下跌或上涨过程中,不断创新低(高),而一些技术指标不跟随创新低(高),称为背离。
二、钝化结构形成之前是钝化,所谓钝化是指价格创出新高或者新低之后,DIFF值没有创出新高或者新低,并且还未发生反转(转向)的一段时间。
注:如果DIFF值创出前期新高或者新低表明顶部或者底部结构不成立,不会有大级别的反向调整。
三、结构形成过程大盘顶部结构就是价格创新高,而MACD指标中DIFF值不创新高,并且掉头向下!大盘底部结构就是价格创新低,而MACD指标中DIFF值不创新低,并且掉头向上!当然结构形成之后也可能消失,消失就是DIFF值创出新低或者新高,这里就需要我们补仓或者止损了。
如果是先有30分钟结构,再有60分钟结构,再有日线结构,表明底部和顶部更为确定。
四、结构形成的本质对结构进行详细的量化如下:?1、首先要找到钝化:价格创新高(低),而MACD的DIF不创新高(低),为钝化。
2、钝化是结构产生的“必然”过程,但并不代表钝化“必然”会形成结构。
对股票的分析,如同对科学实验中的其他分析一样,关键是如何确定一个分类标准,并且这个标准是否有效。
对顶分型与底分型就可以对持股还是持币作出一种区分。
所谓顶分型就是由两边低,中间高的三根K线组成的一种形态。
反之,两边高,中间低,就构成底分型。
如下图所示:一共三根线。
顶分型:第二根K线的上点是3根K线中上点的最高点,同时第二根K线的下点也是3根K线中下点的最高点。
本质是上升后转折成下降。
底分型:第二根K线的上点是3根K线中上点的最低点,同时第二根K线的下点也使3根K线中下点的最低点。
本质是下降后转折成上升。
出现顶分型后,就应该坚决持币,出现底分型,就可以适当介入了。
以大盘为例。
图中黄色箭头为顶分型,紫色箭头为底分型。
顶分型出现后,继续下跌的可能性非常大,底分型出现后,继续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可以用来作为一种分类标准。
根据这一方法进行分析,关键是把握第三要K线的出现时机及其当天的走势,如果是顶分型,最好能卖出股票在当天的高点,如果是是底分型,最好能买入在当天的低点。
这一点比较难以把握,所以如果第二根K线走出来了以后,就要密切注意第三根的走势,通常可以根据低一级别的K线图进行判断。
顶底背底是通过指标来判断的大局部指标都会有顶底背离常用的指标有MACD背离,KDJ背离,多空背离,买卖力道背离,等等下面我简单的说一下顶底背离的判断方法顶背离是指大盘创新高,而指标并没有创新高,底背离那么相反,是大盘或股指创新低,而指标没有新低这是大盘近期走势图我们可以翻开股票图来看一下大盘10月26日和11月11日的MACD数据当11月11日股指创新高,而MACD的值却低于前高,而且有死叉迹像,那么这里的顶背离成立这里就是减仓点位MACD指标对于中线的或做大波段的顶底背离判断是较为准确的。
这个指标要以一段时间来观察才有效这是MACD的顶背离,我们再看一下,它的底背离,我还是以近期的大盘为例上图为前期低点,大家可以看一下5月24日,和7月9日7月9日大盘创新低,而MACD并没有创新低,所以这里形成了底背离大家可以不理解,我说的这几天是怎么找到的这里是DIFF上穿DEA的那一天或是下穿的那一天MACD指标是最常用的一项指标,也是最为准确的一个指标,他是对大方向的研判,缺点是稍稍有一点滞后性但我们要养成习惯,每天都要看一下这个指标是否出现了背离现象我能成功的逃顶,有百分之五十的原因是来自于MACD顶背离下面我们来讲下一个指标KDJ的顶底背离他的方法同MACD但KDJ指标有一定的提早性大家可以看上图当股指创新低,而KDJ指标却已经走高所以,我们说此处底背离此背离出如今零九看九月二号大家可以看一下大盘在这段时间,由于大盘在较短的时间里出现了一次小反弹,然后又走弱,MACD 并没有显示出底背离,但KDJ已经显示出来了,所以,KDJ有一定的提早性判断个股上,我们最常的就是KDJ的顶底背离第三个我要讲的指标,也是我平时最常用的一顶指标,多空背离此指标比拟灵敏,适当于抓当天的高点与低点但由于过于灵敏,当天可能会出现多个顶背离和底背离此指标在大盘的分时图走势上各软件不同,可能出现的位置不同这是今天的多空指标与分时图走势我们可以看一下,早盘十点零九分时,多空第一次出现了背离是顶背离此时大盘点位上涨了五点多假如你此处卖掉股票,那么,到收盘为止,应该是赚了十个点位而我们接回来的点位,即为多空底背离后面十点二十四分,出现了底背离此点位,我们可以再买回股票我今天在下午二点三十八分时买入了一些股票,此处是今天的第二个底背离最后的多空背离今天不做细讲,周三利用更多的时间,和买卖力道与涨跌家数,数浪等几项一起讲给大家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来自:在国内A股市场没有做空机制、只能通过上涨盈利的模式下,大盘的成交量(额),基本上都能真实地反映当前市场主流资金的真实意图。
因此,如能熟练掌握大盘成交量的变化规律,就能提前预测到大盘的顶和底,提前做好撤退和布局的准备,实战操作基本能与市场趋势同步,甚至先于主力一步进行建仓和卖出。
特别对大资金运作来说,做到提前布局具有实质意义。
下面以大盘成交量作为标准,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判断大盘趋势:
一、缩量逃顶法
“大盘放量不是顶,是顶不放量”。
大盘中长期大顶出现前所对应的成交量必然是逐渐萎缩,因为A股市场是单边市,只有做多才能盈利,所以股市上涨原动力归根到底就是资金不断加码推动。
如果主力想出货,短期内无法一下子出完,必须要在高位反复震荡诱多,对应指数不断创新高,成交量反而是逐次递减的,这是主力出多进少所造成。
经过两到三次反复,待主力手中筹码分批派出差不多后,大盘便一路阴跌不止。
利用此方法,笔者曾预测到2001年6月历史大顶,2004年4月7日1783点中期大顶及2007年10月历史大顶6124点。
二、通过成交量,确认趋势是否延续
大盘如要形成上涨趋势,成交量必须一波比一波高,即“后量超前量,前途无量”。
通常大盘后量超过前量进行回调后,后市必然还有新高出现,即大盘高位放量后再下跌只是短期头部而已。
现就1664点上涨行情进行分析:大盘起点从1664点上涨至2050点,对应最大成交量是1036亿作为基点;后市大盘创2050点新高至2100点对应最大成交量是1257亿,已达标准,后市必然还有新高出现。
那么,在2008年年底前是极佳建仓时机,2009年元旦大盘开盘便一路上涨至2402点,最大成交量是1806亿,价、量都达到要求,所以大盘后市势必将创新高,因此回调又成为二次布局的好时机。
接着在2009年4月13日成交量为1905亿,也超过了前高2402点时的成交量,表明大盘后市还有新高出现。
而此后大盘一路震荡攀升并加速上扬至7月29日,放出历史天量3028亿,股指见到3478点后便一路快速下跌。
三、地量建仓法
大盘一波上涨结束回调到位后,以其中某一天的最低成交量,作为基点。
大盘再次上升后,回调的成交量若接近前一次回调地量水平,就是大盘底部区域或建仓的较佳时点。
大盘从1664点上涨至2050点,回调地量出现在2008年11月26日431亿;2008年12月30日前连续四天成交量达到地量水平344亿,所以此处为建仓区。
2402点回调至2037点时,地量是736亿;3月16日成交地量是629亿,又是中线建仓时机。
其后,4月9日1088亿、4月28日923亿、5月22日1007亿、6月16日1105亿、6月26日1167亿,都可以按照地量买入法,成功捕捉到波段低点。
大盘从3478点开始调整,宣告上涨行情的结束。
从2037点到3478点,地量是629亿、736亿,突破2402点创新高后回调地量是在4月28日的923亿。
这里我们要明确两点:一是2402点回调时最低量是629亿;二是突破2402点创新高后,回调时最低量是923亿,我们可把这两次地量作为后市建仓的依据。
9月2日,大盘成交量是913亿,低于4月28日的地量923亿,
当天笔者曾明确表示:“本轮调整结束,2639点就是底部,5月27日向上跳空缺口2635点不会被封闭。
”9月30日700亿又低于9月2日913亿,同时,又接近3月16日629亿,投资者可以大胆持股过节,事实证明也是正确的。
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此理论只适用在大盘中长期上升趋势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并且须在现行的游戏规则下,即股指期货推出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