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第 组 组长: 组员: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设计实验,进行实验1、先按图1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2、在细线的两端悬挂相同的钩码,观察纸板是否静止。
_____________纸板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
方向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扭转一下纸板,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纸板是否静止?__________ , 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细线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纸板是否静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纸板上任选其他两个孔系好线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它们大小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且作用线在__________上,则物体就平衡。
●交流与评估你觉得本实验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四、注意事项注意调整轮的高度,使纸板在被拉至悬空时下沿不要碰到桌面。
图1(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_______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
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________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__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
此方案中,由于卡片的重力____________(远小于/小于/远大于)钩码的拉力,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名称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托盘、小车、细线、钩码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与设计
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
据:
物体受怎样的两个力作用时,才可以处于平衡状态呢?
右图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几个力的作用?
实验步骤:
(1)二力大小相等和不相等,观察放手后小车的运动情况
(2)二力方向相同和不相同。
观察放手后小车的运动情况
(3)在(1)、(2)的基础上将小车旋转一个角度,。
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记录数据表格:
小车受力大小
(相等,不相等)
小车受力方向
(相同,相反)
小车受力是否在同一直
线上(是,否)
小车是否平衡
(是,否)
实验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班级:姓名:
班级:姓名:实验时间:年月日。
第1篇一、引言二力平衡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其应用,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对二力平衡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二、教学实践过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培养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1)二力平衡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称为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感受二力平衡的存在。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加深对二力平衡的理解。
4.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生活中二力平衡的实例,如滑梯、荡秋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找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例,总结出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
(3)巩固练习布置一些与二力平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二力平衡实验。
三、教学效果分析1. 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概念有了深入理解,能够正确判断两个力是否为平衡力。
2. 学生掌握了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合作意识增强。
4. 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有所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
四、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指两个力的合力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要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以下是一些实验和条件:
1实验装置:准备一个平衡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以及一个支点或转轴。
2放置物体:将一个物体放置在平衡杆的一侧,并将其固定在某个位置。
注意,物体的重量可以通过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来表示。
3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使用一个力计来测量另一个物体施加在平衡杆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这个力计可以是弹簧秤或其他测力仪器。
4调整物体的位置:通过调整第二个物体的位置,使得两个物体对平衡杆施加的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
5平衡条件:当两个物体对平衡杆施加的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时,物体和平衡杆处于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在一个平衡状态下,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6定量测量:使用力计测量每个物体施加的力的大小。
确保两个物体施加的力相等,可以反映为力计示数相等。
7注意事项:除了力的大小相等和方向相反外,物体的位置和距离也是影响平衡的重要因素。
平衡杆的转轴位置和物体的距离都可以影响平衡状态。
通过这样的实验过程,我们可以验证并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确保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平衡原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工程和设计问题。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报告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报告简介本实验主要目的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验证力矩的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以便进一步加深对物理学中力平衡和力矩的理解。
实验器材•两个小滑轮•一根细线•一块木板•不同质量的铁块实验步骤1.将细线穿过小滑轮,固定在木板上2.在细线两端分别悬挂两个质量相同的铁块3.调整铁块的位置,使得细线呈水平状态,并保持平衡4.测量两个铁块到滑轮中心的距离,并记录下来5.更换铁块,使得铁块的质量不同6.重复步骤3-5,直到得出一组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集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 铁块质量(kg) | 距离滑轮中心的距离(m) | ||—–| | | | | | | | | | | | | | | |数据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当铁块的质量和距离滑轮中心的距离产生比例关系时,力矩相互平衡,系统保持平衡状态。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在二力平衡的条件下,力矩之和为零。
- 当对一个物体施加力矩时,可以通过改变另一个物体的质量或距离来平衡这个力矩。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力矩的原理,并且探究了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当力矩之和为零时,力学系统保持平衡状态。
同时,我们也验证了改变物体的质量或距离可以平衡力矩的原理。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力平衡和力矩的概念,掌握了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验证了力矩的原理。
这次实验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也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物理学中的力学知识的理解。
实验中的不确定因素在本次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有可能对最终的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 - 实验时使用的小滑轮可能存在摩擦,导致测量的力矩值产生一定误差。
- 测量铁块质量时,秤的误差可能会引入不确定性。
- 在调整铁块位置时,细线的松紧度可能存在微小的变化,影响细线形成的力矩,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重点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保存]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答案:相等;同一直线解析:小车原来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作用,处在平衡状态。
当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时,小车开始运动,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当保持其他不变,只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即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小车开始转动,这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
(2)实验中,通过调整___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车静止时(2)钩码个数(3)转动解析:(1)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受到水平向左的力F1和水平向右的力F2,F1和F2等于水平桌面左右两端所挂钩码的重力,桌面两端都挂了两个钩码,钩码的重力相等,F1和F2也就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小车就会处于静止状态。
(2)小车受到的拉力F1和F2分别等于水平桌面两端所挂钩码的重力,可以通过调整钩码的个数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小车受到的力F1和F2不在一条直线上,小车受到的不再是一对平衡力,小车就会转动。
3、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危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没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予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答案:(1)相反;钩码的数量(2)不能;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3)把小纸片一剪两半(4)A 解析:(1)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陈述之蔡仲巾千创作学校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一、实验名称: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实验目的: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实验操纵能力;三、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质量不等砝码几个;细线;托盘四、实验原理:物体受几个力作用,若能坚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那么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五、实验操纵步调及要求:(按步调操纵,将结果填于下表)甲乙丙1、控制木块两端拉力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通过改变托盘中砝码的质量来改变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探究木块在拉力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如图甲,在左右两盘加放相同质量的砝码,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
分析此时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几个力作用,这几个力的大小、方向什么关系?改变两盘中砝码的质量,使其不再相等,再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木块的运动情况会怎样?说明了什么?2、控制木块两端拉力大小不变,将木块旋转一定角度,让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探究木块在拉力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如图乙,把木块转动一个角度,分析此时作用在木块上的两个拉力是否在一条直线上?松手后,木块能坚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吗?说明了什么?3、控制木块上两个拉力大小不变,且在一条直线上,改变拉力方向,探究木块在拉力方向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如图丙,将左端托盘取下,系于右端托盘下,此时木块受两个大小相同、在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同的力的作用,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分析木块要怎样才坚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六、现象及数据记录:收拾整理器材七、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报告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报告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报告班级实验日期姓名【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2.体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实验器材】:铁架台两个、小卡片、线、钩码三个、滑轮。
【设计实验】:以方形小卡片为研究对象,用钩码通过两根线拉方形小卡片,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小卡片不能平衡,在什么情况下小卡片能平衡,从而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1、如甲图所示,系住方形小卡片两个对角的线跨过支架的左右滑轮,显得两端分别挂有钩码,当两边的钩码数目相等时可以认为对小卡片的拉力大小相等,否则不等,实验时保持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现象: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卡片。
两个力大小不相等时,卡片。
结论:两个力要平衡,大小必须。
2、在线的两端分别挂有同样多的钩码,比较系住小卡片的线在一条直线上和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的运动情况。
现象: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如图乙、控制方形卡片两端钩码数目不变,将小卡片旋转一定角度,用手捏住(此时卡片所受的两个力不在一(来自: 写论文网: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报告)条直线上)松手后卡片。
结论:两个力要平衡,方向必须。
且作用在直线上时,两个力平衡。
【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方向,篇二: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20——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苏科八下8)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20学生实验报告科目物理实验名称: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年(班)级: 二(1) 填报告人:李晓明实验日期: 2015.3.20 同组实验人: 李晓明郝秀丽指导教师:张老师jiangsushengsiyangxianlikouzhongxueshenzhengzhongsheji篇三:实验六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六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一、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的过程;(2)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台江县第二中学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报告
班级:八()第组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__________ 日期:2018年月日
一、实验名称: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知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平衡。
三、实验原理:(略) 。
四、实验器材:长木板(两端有滑轮)一个,小车一个(两端有挂钩),钩码一盒,细绳两段。
五、实验步骤及结论:
1、小车保持平衡状态,是指小车处于状态或状态。
2、按右图所示装好器材
3、两端挂上数量不相等的钩码,
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4、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5、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再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把实验条件和观察到现象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6、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
状态。
六、小组交流。
七、收拾整理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