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教材考点梳理一、平衡状态1.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非平衡状态:运动方向变化或者速度大小变化的运动。
二、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
3.二力平衡应用:(1)根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以根据已知力的大小、方向来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已知物体受力情况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3)已知物体运动情况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1)相同点:A.大小相等;B.方向相反;C.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不同点:A.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B.平衡力中,一个力消失,另一个力还可以存在;相互作用力中,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三、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受力情况物体运动状态说明不受力或受平衡力静止或运动状态不变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匀速直线运动受非平衡力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或速度大小改变四、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1.实验器材:(1)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
(2)较光滑水平桌面:减小摩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砝码:改变力的大小。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过程考点:(1)实验中如何判断小车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看小车是否处于静止状态。
(2)如何探究平衡的两个力大小是否相等?保持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改变两端托盘里砝码质量,判断小车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如何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保持两边钩码质量相等,扭动小车,松手后看小车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4)如何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A.用轻质小车代替木块。
B.用硬纸片代替小车。
(5)如何探究平衡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保持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边钩码质量相等,用剪刀从中间剪开纸片,观察纸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问题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了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B.小车所受重力与小车所受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调整两边的托盘内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让两拉力不在同一直线2.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小明用剪刀将图中静止的薄塑料片从中间剪断,他要研究的是这两个力是否A.作用在同一直线上B.方向相反C.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大小相等3.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为了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B.实验中通过小车是否静止来判断二力是否平衡C.通过旋转小车、松手后观察小车是否平衡,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D.使用滑轮是为了省力4.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红与小明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小明的实验方案与小红的相比A.有效地克服了研究对象与支持面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B.有效地克服了研究对象与支持面之间的支持力对实验的影响C.有效地克服了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弊端D.有效地减小了研究对象的质量对实验的影响5.如图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用力将纸片旋转到图示的位置,放手后纸片不能保持静止,这样操作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A.大小是否相等B.方向是否相反C.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6.如图所示的情形中,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能平衡的是A.B.C.D.7.图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大的小车B.为了减小摩擦影响,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C.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8.选择如图装置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针对此实验装置及相关实验内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对象选用铁片比纸片好B.滑轮既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也可以改变拉力的大小C.研究对象所受拉力的大小,能通过所挂钩码个数进行比较D.实验时,研究对象做匀速直线运动比静止状态研究更方便9.下列受力情况中,物体可以保持平衡状态的是A.B.C.D.二、填空题10.小张同学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时,他应选择在较_____的水平桌面进行(选填“粗糙”或“光滑”),并保持物体处于_____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2节二力平衡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理解二力平衡的意义;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3、会分析二力平衡时的物体受力情况;4、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1、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1、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2、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会分析二力平衡时的物体受力情况;4、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难点】1、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能解释二力平衡时的物体的运动状态。
2、会分析二力平衡时的物体受力情况;3、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准备】滑轮、钩码、细绳、纸板、视频光盘、木块(小车)、带滑轮的长木板、创新实验器材等【学生准备】滑轮、钩码、细绳、纸板、木块(小车)、带滑轮的长木板、创新实验器材等【教学过程】如图将环形磁铁同名相近放置,观察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激发学学生认识平衡状态生学习热情,顺利引入探究主题“二力平衡”)同学们,在刚才的现象中物体处于静止的状态,也就是一种平衡的状态。
学生列举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吊车匀速吊起物体的过程,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认识“二力平衡”和平衡状态。
)探究主题二:二力平衡的条件学生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比如:热气球匀速上升学生总结: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静止在台之上的人或物体受力情况:受到重力的作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大小 方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在实验二中:学生练习受力分析和2、判断: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清单)第1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 两种观点(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撤掉,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即物体的运动力来维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认为:物体的运动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设计实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如图所示,改变水平面表面的粗糙程度,使其对小车运动的阻力不相同。
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铺棉布,第三次将棉布去掉,只剩下木板,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实验器材】小车、长木板、斜面、棉布、毛巾、玻璃板、刻度尺等。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大的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
(2)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棉布,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小的棉布表面上滑行的距离。
(3)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更光滑的木板表面上滑行的距离。
(4)实验记录表表面材料阻力大小小车运动距离小车速度减小情况毛巾大最短比较棉布中比较长比较木板小最长最【分析与论证】对物体运动的阻碍程度反映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
小车在不同材料的平面上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因为受到的作用。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的距离越大,速度减小得越。
对上述实验结论进一步推理可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永远运动下去。
由此可以说明伽利略的说法是的,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实验结论】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得越远。
若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
【交流与讨论】(1)实验方法①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②科学推理法:若小车不受阻力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运动。
《二力平衡》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出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力》中的第二节《二力平衡》。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之后,对力的平衡进行研究,包括其定义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是物体受两个力作用而保持的平衡状态,它既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也为后面学习摩擦力、压强和浮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所以二力平衡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一个纽带,在力学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
这部分内容和方法的学习,关系到学生以后会不会进行受力问题的分析。
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用物理知识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2.让学生领略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四)、说教学器材钩码、细绳、小卡片、两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一块、小剪刀、多媒体等。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通过实验能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符合认识规律,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求知欲望,只有准备充分的教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五)、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探究过程很容易得出正确结论,不需要太多时间。
其它就是通过列举实例,强调条件分析。
二、说学情(1)学生已有的有关力及运动方面的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2)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探究这种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方法保证。
(3)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
例如:电梯停止在三楼,要使它匀速上升到四楼,所用的拉力必定大于电梯静止时受到的力;当我们推讲桌而推不动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认为这是推力小于阻力的原因等。
育果教育辅导资料之章节知识点 横道中学物理组
1 二力平衡
要点一、平衡状态、平衡力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是平衡力)。
平衡力与平衡状态的关系: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要点二、二力平衡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这两个力就叫做一对平衡力。
1、二力平衡的条件:
(1)同物: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2)等大:大小相等。
(3)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
(4)共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
要点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
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
要点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1、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即。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即
2、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第八章第二讲 二力平衡知识要点一、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同理,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得出,要使受力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必须满足下列四个条件:①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②大小相等 ③方向相反 ④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作用的两个力也应满足以上这些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判断时四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三、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①判断物体是否受力平衡②根据一个力的大小方向,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方向。
经典例题1.如图所示,哪个图中的两个力是平衡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它一定没有宏观世界到外力的作用B .物体受到了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5N A 5N 5N B 5N 5N C 5N5ND 5N3.质量相同的物体甲、乙、丙,甲在拉力1F 作用下以2m/s 的速度匀速上升,乙在拉力2F 作用下以1m/s 的速度匀速下降,丙在拉力3F 作用下恰好静止不动。
不计空气阻力,则1F 、2F 、3F 的大小关系是 。
4.一个重500N 的人站在电梯中,求下列情况下电梯底面对人的支持力大小和方向。
(1)人和电梯一起静止不动;(2)人和电梯一起以1.51-⋅s m 的速度匀速上升;(3)人和电梯一起以2.01-⋅s m 的速度匀速下降。
基础过关1.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 .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一定是性质相同的力 D.平衡力一定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2.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由下面哪种情况可以判断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知识点精讲1、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二力平衡条件可以用八字概括“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用于理解记忆,不在试卷作答)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都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力作用力在不同物体上。
(受力物体个数不同,平衡力受力物体个数为:1个,相互作用力受力物体个数为:2个)4、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1)如果物体在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如做变速运动等知识点精讲一、单选题1.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
关于冬奥会的部分比赛项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被推出的冰壶在水平冰面上滑行时受力平衡B. 短道速滑运动员匀速过弯道时运动状态不变C. 滑雪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D. 冰球运动员向后蹬冰面就会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如图,甲物重25N,乙物重15N,甲乙均静止,不计测力计自重,测力计示数()A. 35NB. 10NC. 15ND. 25N3.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A. B.C. D.二、填空题4.起重机的钢丝绳下吊着质量为1.5t的货物,货物受到的重力为N。
当货物匀速上升时,由于货物受到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力,所以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为N。
(g取10N/kg)5.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拉动木块做直线运动。
木块受到的拉力和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______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飞机停在飞机场上,且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一定______ (填“平衡”或“不平衡”),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飞机所受合力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零。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个经典的物理实验,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二力平衡是指当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状态。
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材料,一根水平放置的直杆、两个可调节位置的滑动挂钩、若干个小质量砝码、一个弹簧测力计。
2. 将直杆水平放置在实验台上,并确保它稳固不摇晃。
3. 在直杆的中央位置固定一个滑动挂钩,然后在直杆的两端分别挂上另一个滑动挂钩。
4. 在两个挂钩上分别挂上弹簧测力计,并调节位置使得它们水平。
5. 在弹簧测力计上挂上若干个小质量砝码,记录下每次挂上砝码后的示数。
6. 调节两个滑动挂钩的位置,使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这
时候就实现了二力平衡的条件。
从物理原理的角度来看,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可以通过以
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1. 确定力的方向,首先需要确定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方向,通常使用直杆和滑动挂钩来保证力的方向准确。
2. 测量力的大小,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准确地测量作用在物体
上的力的大小,通过记录示数可以得到力的大小。
3. 调节力的平衡,通过不断地调节滑动挂钩的位置,使得作用
在物体上的两个力达到平衡状态,即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
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来看,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需要考虑实
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需要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和仪器,并严格控
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涉及到物理原理、实
验设计和操作技巧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才能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第八章运动和力8.2 二力平衡(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会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识点梳理1.平衡状态:状态和状态统称为平衡状态。
2.当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状态或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称为二力平衡。
3.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合力为N。
4.在判断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时,通常有两种方法:①看两个力是否同时满足的四个条件;②看物体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是否处于状态或状态。
5.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为l N,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苹果大约重N。
6.用50 N的力去提一个重50 N的书包。
书包可能处于状态或状态。
三.中考考点知识点一: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有甲、乙两个实验方案。
甲方案: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带有挂钩的木块,两根细绳的一端拴住木块,另一端通过滑轮与砝码盘相连,如图甲所示。
乙方案:在竖直放置的支架固定两个相同的滑轮,两根细绳的一端拴住一个硬塑料片,另一端通过滑轮与钩码相连,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方案通过什么现象判断木块是否属于平衡状态?。
(2)甲方案与乙方案比较有什么不足?。
解决的办法是:。
(3)用甲方案时,如果要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应怎样进行实验?。
(4)乙方案优于甲方案的原因是。
(5)用乙方案时,当组装好器材后,发现硬塑料片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其原因是:。
解决的办法是:。
2.如图甲所示,是小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1)当左、右两盘中的砝码质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桌面上的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小车受到对平衡力作用。
(2)小车处于静止后,保持F1与F2的大小不变,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选填“保持静止”或“扭转回来”)。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八章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八章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条件;2. 掌握二力平衡的判断方法;3. 能够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条件,掌握二力平衡的判断方法;2. 学生能够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条件,二力平衡的判断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力和运动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详细讲解二力平衡的定义、条件和判断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动画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一起分析和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二力平衡定义:……条件:……判断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二力平衡的定义、条件和判断方法。
2. 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1. 二力平衡的定义:……条件:……判断方法:……2. 举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具体细节】为了引起学生对二力平衡概念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来引入新课。
例如,教师可以演示一个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自主预习教材感知知识点1 二力平衡的概念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知识点2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的判断: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状态或状态;两个力同时满足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
知识点3 平衡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若已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以由一个力的、确定另一个力的和;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课后提升精学精练1. 在下列事例中,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A.正在圆形轨道上运动的过山车B.腾空而起加速上升的火箭C.减速进站的火车D.正在匀速上升的电梯2. 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A.一定是一对平衡力B.一定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可能是一对平衡力D.一定不是一对平衡力3. 如图所示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为了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B.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大的小车C.调整两边所挂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4. 星期天小明去海洋公园观看海狮表演,看到海狮将球顶在头上静止不动。
分析此时受力情况,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 )A.球受到的重力和海狮对球的支持力B.球受到的重力和球对海狮的压力C.地面对海狮的支持力和海狮对地面的压力D.海狮的重力和海狮对地面的压力5. 一小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A.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闹钟受到的支持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桌面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6. 汽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 )A.汽车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对汽车的引力B.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C.汽车受到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D.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7. 如果F1、F2是物体受到的方向相反的两个力,那么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 BC D8. 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相同砝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小车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小车受到的重力与小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细绳拉小车的力与细绳拉托盘的力是一对平衡力第8题第9题9. 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推装满沙子的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车的作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B.人对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车的阻力C.沙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10. 如图所示,四旋翼无人机下方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不考虑空气阻力,则无人机在空中( )A.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它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加速上升时,细线对重物的拉力大于重物所受的重力C.匀速下降时,重物所受的重力大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D.水平匀速飞行时,悬挂重物的细线会偏离竖直方向第10题第11题11. 如图所示,升降电梯以1 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升降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为500 N。
⼋年级物理运动和⼒第⼆节⼆⼒平衡最全笔记⼆⼒平衡知识点1、⼆⼒平衡的条件(1)平衡状态:我们把物体处于静⽌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的平衡:①⼒的平衡:物体受到⼏个⼒的作⽤时,如果保持静⽌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相互平衡。
②⼆⼒平衡:当物体受到两个⼒的作⽤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相互平衡,简称⼆⼒平衡。
(3)实验探究:⼆⼒平衡的条件提出问题:⼆⼒平衡时它们的⼤⼩、⽅向、作⽤点应该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物体在两个⼒的作⽤下保持静⽌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平衡时,这两个⼒应该⼤⼩相等,⽅向相反,作⽤在同⼀物体。
设计实验:如图所⽰,把⼩车放在光滑的⽔平桌⾯上,向挂在⼩车两端的托盘⾥加砝码,探究⼩车在什么条件下会保持静⽌。
注意: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由于实验时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好控制,故我们采取当⼩车处于静⽌状态来研究⼆⼒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车、线、定滑轮两个、等质量托盘两个、砝码若⼲。
①如图所⽰将⼩车放在光滑的⽔平桌⾯上,安装好实验装置。
②在两边的托盘⾥分别放上这两不相等的砝码,观察⼩车的运动情况。
③在两边的托盘⾥放上质量相等的砝码,观察⼩车的运动情况。
④保持两边托盘⾥的砝码质量相等,把⼩车在⽔平桌⾯上扭转⼀个⾓度后释放,观察⼩车的运动情况。
⑤将连接⼩车右侧托盘的细线挂于⼩车左侧挂钩处,使F1、F2同时向左,观察⼩车的运动情况。
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测得的数据填⼊下表。
序号⼩车在⽔平⽅向所受⼆⼒的情况⼩车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向是否作⽤在同⼀直线1 不相等相反是改变2 相等相反是不改变3 相等相反否改变4 相等相同是改变分析与论证:①⽐较表中1、2可知,要使⼩车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必须使两托盘中砝码的质量相等,说明⼆⼒平衡的条件:两个⼒的⼤⼩相等。
②⽐较表中2、3可知,当把⼩车扭转⼀个⾓度,使拉⼒F1和F2不在同⼀直线上时,⼩车运动状态发⽣了改变。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二节二力平衡知识点总结第二节二力平衡快速导读:知识点1: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知识点2: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知识点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知识点1:平衡力和平衡状态1、平衡力和平衡状态(1)平衡力:如果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2)二力平衡: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3)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可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物体处于的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平衡状态。
【注意】1.物体受平衡力时,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所以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运动状态不变.2.平衡力与平衡状态之间的关系:若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定受平衡力的作用.如搬而未起、推而不动,实际隐含的就是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2、“平衡”不是“静止”“静止”表示物体的速度为零,“平衡” 则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平衡指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
当物体保持静止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而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可能保持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受平衡力与物体不受力的区别(1)从运动状态上看,受平衡力与不受力对物体的运动而言是等效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从物体是否产生形变来看,物体不受外力时,它不产生形变,物体受平衡力时,它会产生形变。
4、牛顿第一定律中“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是一种理想状态物体不受力和受平衡力的作用效果是等同的,因此可以把牛顿第一定律拓展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或者只受平衡力作用的时候,它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知识点2: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实验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简记为“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2、实验注意事项(1)为减小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阻力对实验的影响,应选择光滑的桌面,同时小车的质量小一点(2)实验中应选取质量较大的砝码,使两个拉力尽量大-些,以削弱摩擦阻力的影响,且所用的两个托盘要相同.(3)实验中选用小车而不选用木块,是为了减小与桌面间的摩擦,有利于得出更准确的实验结论.3、判断二力是否平衡的方法(1)看两个力是否同时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若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知识点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根据一个力的大小方向,确定另外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
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关系,进一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
3.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实验原理: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器材:
小车、棉线、钩码、滑轮等。
实验步骤:
1.如图1,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放钩码。
这样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拉力,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小车受到的两个拉力。
观察小车在什么情况下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图1
2.用手按住小车,改变两端钩码数量,使两个拉力大小不等。
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静止。
3.用手按住小车,让两端钩码数量相等,让两个力的方向相同,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静止。
4.用手按住小车,让两端钩码数量相等,让小车扭转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静止。
5.用手按住小车,让两端钩码数量相等,再让拉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然后松手,观察小车能不能保持静止。
小车所受二力关系
小车运动情况 (静止与否) 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分析论证:
要保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简单地说,就是: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评估:
该实验中的小车在水平方向还要受到摩擦阻力,使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实际是三个。
如果阻力比两个拉力小得多,可以忽略的话,可以近似认为小车水平方向只受到两个拉力。
这就要求桌面尽可能光滑;小车的轮子滚动自如;选取质量较大的钩码,使两个拉力尽量大些,以削弱摩擦阻力的影响。
所用的两个托盘也要相同
实验装置改进:也可以用一张方形卡片纸(注意重量轻些的好)代替小车作为受力物体,卡纸的两个对角分别用线穿过并栓牢,线的另两端绕过铁架台上的滑轮并挂上钩码。
然后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图2和图3是其中的两个步骤,供参考。
图2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