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第四版块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巩固练1Word版 (2)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一、(2018·河南百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琳之,字彦琳,会稽山阴人。
祖沈,晋丞相掾。
父瞾,光禄大夫。
琳之强正有志力,好文义,解音律,能弹棋,妙善草隶。
郡命主簿,不就,后辟本国常侍。
桓玄辅政为太尉以为西阁祭酒。
桓玄时议欲废钱用谷帛,琳之议曰:《洪范》八政,以货次食,岂不以交易之所资,为用之至要者乎。
若使不以交易,百姓用力于为钱,则是妨其为生之业,禁之可也。
今农自务谷,工自务器,四民各肄其业,何尝致勤于钱。
故圣王制无用之货,以通有用之财。
此钱所以嗣功龟贝,历代不废者也。
愚谓救弊之术,无取于废钱。
玄好人附悦而琳之不能顺旨是以不见知迁楚台员外散骑侍郎遭母忧去职服阕除司徒左西掾以父致仕自解时司马休之为会稽内史,仍以琳之为长史。
父忧,去官。
服阕,补太尉主簿,尚书左丞,扬州治中从事史,所居著绩。
时责众官献便宜,琳之建言曰:“夫不耻恶食,唯君子能之。
肴馔尚奢,为日久矣。
今虽改张是弘,而此风未革。
愚谓宜粗为其品,使奢俭有中。
若有不改,加以贬黜,则德俭之化,不日而流。
”永初二年,为御史中丞。
明宪直法,无所屈挠。
奏劾尚书令徐羡之曰:“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以威严为整,然后莅众必肃。
羡之内居朝右,外司辇毂,位任隆重,百辟所瞻。
而不能弘惜朝章,肃是风轨。
致使宇下纵肆,凌暴宪司,所谓‘己有短垣,而自逾之’。
请免羡之所居官,以公还第。
”诏曰:“小人难可检御,司空无所问,余如奏。
”自是百僚震肃,莫敢犯禁。
高祖甚嘉之,行经兰台,亲加临幸。
不治产业,家尤贫素。
景平元年,卒。
追赠太常。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1~1-13古诗文阅读+学案(打包6份)专题十一炼字、炼句题的思考角度1.[2023·济南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铿然”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词意)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意境)形成鲜明对比(手法);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情感、主旨)。
解析:答题步骤如下: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表现手法);第三,点出该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精彩诗句的鉴赏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思考这一句与上一句同为对偶句,结构相同,而且都用了比喻,再想想这一句中的比喻,本体和喻体是什么,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其次,这一句同上一句一样,都是以动衬静,以动写静,这种手法在古代诗歌中颇为常见,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之类;然后再思考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二轮复习定向】“炼字"炼句”既是修辞问题,也是语法问题。
唐朝大诗人杜甫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古诗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时间:30分钟满分: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
知平阳县。
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
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②,大化其俗。
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
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
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
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
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
”众乃安。
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
又徙梓州。
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
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节选自《宋书·循吏传》) [注]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②理:司法衙署,狱官。
③谭:通“谈”,与……商谈。
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B.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C.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D.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解析:选C此类试题解答时,应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2024届全国新高考复习语文历年好题专项(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建议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 二月乙酉,(晋悼)公即位。
使吕宣子将下军,曰:“邲之役,吕锜佐智庄子于上军,获楚公子穀臣与连尹襄老,以免子羽。
鄢之役,亲射楚王而败楚师,以定晋国而无后..,其子孙不可不崇也。
”使彘恭子将新军,曰:“武子之季、文子之母弟也。
武子宣法以定晋国,至于今是用。
文子勤身以定诸侯,至于今是赖。
夫二子之德,其可忘乎!”故以彘季屏其宗。
使令狐文子佐之,曰:“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
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兴也。
”君知士贞子之帅志博闻而宣惠于教也,使为太傅。
知栾纠之能御以和于政也,使为戎御。
知荀宾之有力而不暴也,使为戎右..。
栾伯请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惇惠,荀会文敏,黡也果敢,无忌镇静,使兹四人者为之。
夫膏粱..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使文敏者导之,使果敢者谂之,使镇静者修之。
惇惠者教之,则遍而不倦;文敏者导之,则婉而入;果敢者谂之,则过不隐;镇静者修之,则壹。
”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
公知祁奚之果而不淫.也,使为元尉。
知羊舌职之聪敏肃给也,使佐之。
知魏绛之勇而不乱也,使为元司马。
知张老之智而不诈也,使为元候。
知铎遏寇之恭敬而信强也,使为舆尉。
始合诸侯于虚朾以救宋,使张老延君誉于四方,且观道逆者。
吕宣子卒,公以赵文子为文也,而能恤大事,使佐新军。
五年,诸戎来请服,使魏庄子盟之,于是乎始复霸。
(节选自《国语ꞏ晋语七》)材料二 魏绛事晋悼公。
悼公三年,会诸侯。
悼公弟杨干乱行,魏绛僇辱杨干。
悼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
或说悼公,悼公止。
卒任魏绛政,使和戎、翟。
戎、翟亲附。
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
”赐之乐,三让,然后受之。
(节选自《史记ꞏ魏世家》)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古代诗歌鉴赏巩固练(一)一、(2018·滨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戏呈孔毅父①黄庭坚管城子②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③。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注】①孔毅父:黄庭坚好友。
②管城子:指毛笔。
③上车问何如:梁朝时,贵家子弟大多担任秘书郎、著作郎之类官职,却没有真才实学,仅能登上车子问候别人身体如何罢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A.第一二句写自己靠着笔杆子立身处世,既升不了官,也发不了财。
B.第三句写自己的文章没有经邦治世的功用,话语中充满自责之意。
C.第四句写缀附于蛛网上的露珠,比喻无实际用途的文章,构思新颖。
D.第五句写自己的仕宦生活,说自己被授予校书郎、著作郎的职位。
B项,不是自责,是自嘲,并在自嘲中寓有自负的意味。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答案】(1)以自嘲的形式抒写政治上不得志的苦闷。
(2)表达对于碌碌无为的官场生涯的不满;(3)表达对自由悠闲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_首联表达自己富贵无望的牢骚,颔联将自己未能博取功名富贵的原因归咎于文章无益于世,表面看来是自责,实际上以反语暗指文章不为世人赏识。
颈联表面上说他尸位素餐,其实是对于碌碌无为的官场生涯的不满。
尾联不直说退隐,却写对往事的追忆。
四层意思,看似不相衔接,但实际上层层相扣,为表达作者仕途失意的主旨贯穿始终。
【诗意】像我这等靠执笔写文章过活的人,生来就没有封侯拜相的命了,那位孔方兄早向我发出了绝交的文书。
我以笔墨谋生,博取功名利禄、钻研不息的文章,却没有经邦治世的功用。
我纵有“经天纬地”的才华,文章也被人视为无益于世,跟蜘蛛网上缀着的露珠又有何两样。
朝廷下诏将我召入京城,却随意封我一个校书郎、著作郎这样位卑言轻的职务,我也只能登上马车问候别人身体怎么样了。
突然想到与你同在江西之时,同宿僧寺,同桌而餐,虽清贫但惬意无穷。
专项突破卷四古诗文阅读专题(90分钟 100分)一、古文阅读(6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2分)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
周讠斤谓王曰:“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
”魏王曰:“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许绾为我祝曰:‘入而不出,请殉寡人以头。
’”周讠斤对曰:“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绾之首犹鼠首也。
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
且无梁孰与无河内急”王曰:“梁急。
”“无梁孰与无身急”王曰:“身急。
”曰:“以三者,身上也,河内其下也。
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王尚未听也。
支期曰:“王视楚王,楚王入秦,王以三乘先之;楚王不入,楚、魏为一,尚足以捍秦。
”王乃止。
王谓支期曰:“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行者,欺之矣。
”支期曰:“王勿忧也。
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
”支期说于长信侯曰:“王命召相国。
”长信侯曰:“王何以臣为”支期曰:“臣不知也,王急召君。
”长信侯曰:“吾内王于秦者,宁以为秦邪吾以为魏也。
”支期曰:“君无为魏计,君其自为计。
且安死乎安生乎安穷乎安贵乎君其先自为计,后为魏计。
”长信侯曰:“楼公将入矣,臣今从。
”支期曰:“王急召君,君不行,血溅君襟矣。
”长信侯行,支期随其后。
且见王,支期先入,谓王曰:“伪病者乎而见之,臣已恐之矣。
”长信侯入见王,王曰:“病甚奈何!吾始已诺于应侯矣,意虽道死,行乎。
”长信侯曰:“王毋行矣!臣能得之于应侯,愿王无忧。
”(摘编自《战国策·魏策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B.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C.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D.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文中是魏王自称,中国古代的君主常以此谦称自己。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检测题强化练习题7+8Word版含答案(2份打包)专题强化练(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
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
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B.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C.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D.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第一板块文言文阅读——把文言积累进行到底【考情速览】【教考衔接】全国新高考卷在以前题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内课外文言实词的比较理解,以体现“教考结合”,以引导师生学好用好教材。
【命题动向】新高考设置的文言断句题,改变了以往选择题的命题方式,改为主观性题目,矫正以往试题通过排除选取答案的方式,真正考查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素养。
专题一据语境、理句法、准断句——读文2步骤,做题2方法,精准做选择第一节考题回顾练——二轮复习,定向为要[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一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①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②,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③,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④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⑤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⑥其事,持久历远,遏.⑦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⑧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⑨者,必言经以自辅,援.⑩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子鲋曰:“乃者..⑪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专题四文言翻译重点突破——译句信达雅,轻松得高分【考情调研】文言语句翻译中的关键点:一是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二是重要的文言虚词,即《考试大纲》中规定的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三是文言句式,即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四是词类活用,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第一节考题回顾练——二轮复习,定向为要[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
”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
孰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
”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
”钦若惊惧不敢辞。
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
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
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
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
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
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
”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
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
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
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古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时间:90分钟满分:12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8分)一丛花令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①?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①穷:尽,这里有“了结”之意。
②桡:船桨,这里借指船,一作“桥”。
1.上片点明了本词的写作意旨为,感情基调为。
(2分)参考答案:伤高怀远愁(每空1分)2.下片最后三句为作者赢得了“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请赏析这三句。
(6分)答:参考答案:①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杏比作女子,将桃杏在春风中飘落比作嫁给东风,形象生动;②将女主人公与桃杏作对比,桃杏尚能嫁给东风,女主人公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磨青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幽怨;③借羡慕桃杏嫁东风,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独守空闺生活的抗议,设想新颖,颇有艺术魅力。
(每点2分,意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8分)民夫宋伯仁阃帅①差夫欲太平,浚河才了又修城。
挑泥锹②无休日,失业③妻儿有叹声。
两个布衫寒透骨,半盂蒸饭冷无羹。
何时一统山河了,只向春田带雨耕?[注]①阃帅:掌握军权的统帅。
②锹:铲子和大锄头。
③失业:荒废了农田耕作。
3.这首诗前三联,尾联抒情。
语言朴实,以的口吻来写,真切感人。
(2分)参考答案:叙事民夫(每空1分)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对复国无功、扰民无休、无视民间疾苦的戍边将领的批判。
②对劳役繁重、饥寒交迫的百姓的同情。
③对天下太平、生活安定的渴望。
(每点2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8分)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文言文阅读巩固练(一)
一、(2018·桂林九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任学,安岳人,天启五年进士。
授太原知县
..,以才调榆次。
崇祯四年,举治行卓异入为御史。
陈蜀中私税、催科、讼狱三大苦,帝为饬行。
出视两浙盐法,数条奏利弊。
八年,流贼陷凤阳,诏逮巡按吴振缨,命任学往代。
还朝,复按河南,监军讨贼。
时群盗纵横,而诸将缩朒不敢击。
任学慨然曰:“事不辞难,臣职也。
贼势如此,我辈可雍容坐镇耶!”遂上疏极诋诸将。
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
不从授河南总兵官时熊文灿专主抚,张献忠降,罗汝才、马进忠、李万庆等躏中原
..如故。
河南人
据坞壁自保者数十,贼悉摧破之,任学不能大创也。
进忠佯求抚,文灿及巡抚
..常道立许之,乘间逸去。
事闻,任学与文灿、道立并镌秩。
七月,任学督岱等赴罗山,合左良玉军击汝才、万庆,大败之。
九月,进忠寇开封。
(罗)岱奋击,贼尽弃辎重遁入大隗山,获其妻子。
其冬,京师戒严,
任学入卫,道谒文灿,言:“献忠狼子野心,终为国患,我以勤王
..为名,出其不意,可立缚也。
”文灿不能用。
抵畿南,有诏却还。
巡抚道立调良玉兵于陕州,贼乘卢氏虚,遁入内乡、淅川,为文灿所劾。
明年除道立名,任学亦镌一秩。
寻与左良玉蹙李万庆于内乡。
万庆方降,献忠已叛,文灿尽调河南军援剿,独任学留汝南。
川贵总督李若星论文灿主抚之谬,请复任学原官,摄行大将,督察军事。
不从。
七月,献忠合汝才自房县西走,岱偕良玉追之。
贼伏兵要害,岱陷于贼,良玉军亦大败。
事闻,任学坐褫职。
十五年,言官请起废,任学与焉,未及用而卒。
(选自《明史·张任学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B.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C.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D.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解析】首先联系上下文,了解文段大意。
然后根据关键词“诸臣”“监军御史兼总兵事”“授”进行断句,最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知县,明、清时指主管全县的行政官员。
因官阶多是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B.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得名,多指中央政府派出巡视各地的大臣。
C.中原,文中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古代的“中土”“中州”与其同义。
D.勤王,文中是指在封建时代,君王有难,而臣子起兵救援君王。
【解析】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张任学正直敢言。
张任学巡按河南时,各位将领面对贼寇的强横猖獗,畏缩不敢进击,他生发感慨,并上疏指责诸位将领。
B.张任学坚持上奏。
在担任御史时,张任学陈述蜀中三大苦处,皇上不采纳,但他不放弃,审察两浙盐政时仍多次上奏。
C.张任学曾被贬职。
马进忠假装接受招抚,趁机逃走。
张任学被削降官阶;贼寇乘卢氏空虚逃入内乡、淅川,第二年张任学被降一级官阶。
D.张任学有远见。
他认为张献忠投降是狼子野心,会成为祸患,就想设计抓捕献忠,可惜文灿不答应,后来献忠果然叛变。
【解析】“皇上不采纳”错误。
文中有“帝为饬行”的信息,说明皇上听从了张任学的建议。
4.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事不辞难,臣职也。
贼势如此,我辈可雍容坐镇耶!(5分)
译文:遇到事情不因为困难而推辞,这是做臣子的职分,贼寇的势力像这样,我们这些人可以从容不迫地坐着镇守吗?(“辞”解释为推辞,“如”解释为像,“雍容”解释为从容不迫)
(2)事闻,任学坐褫职。
十五年,言官请起废,任学与焉,未及用而卒。
(5分)
译文:事情上报,任学因此受到革除官职的处分。
十五年,言官请求起用遭废弃的官员,任学在其中,未等到被任用就去世了。
(“褫职”解释为革除官职,“废”解释为废弃的官员,“卒”解释为去世)
【参考译文】
张任学,安岳人,天启五年考中进士。
授官太原知县,因为有才能调任榆次。
崇祯四年,因政绩优异突出被推荐,入朝为御史。
陈述蜀中私自收税、催征田赋、诉讼案件三大苦,帝为此赦令实行整顿。
出朝审察两浙盐政,数次上奏分条陈述利弊。
八年,流贼攻陷凤阳,下诏逮捕巡按吴振缨,命任学去代替。
回到朝廷,又巡按河南,监督军队讨伐贼寇。
当时盗贼横行,但诸将畏缩不敢进击。
任学感慨地说:“遇到事情不因为困难而推辞,这是做臣子的职分,贼寇的势力像这样,我们这些人可以从容不迫地坐着镇守吗?”于是就上疏极力指责诸将。
请求改为武官,亲自拿起兵器,为国家讨平贼寇。
皇帝认为他言论壮烈,交都察院议论。
众大臣认为文官没有改任武职的,请求仍然以监军御史的身份兼任总兵的职务。
皇上没有听从,授为河南总兵官。
当时熊文灿专门主张招抚,张献忠投降,罗汝才、马进忠、李万度等依旧踯躅中原。
河南人占据坞壁土障自卫的有数十处,贼寇将这些地方全都摧毁。
任学不能给贼寇沉重的打击。
马进忠佯装求招抚,熊文灿及巡抚常道立即准许了他,马进忠乘此机会逃走。
事上报,任学与文灿、道立一起被削降官阶。
七月,任学督平罗岱等开赴罗山,会合左良玉的部队攻打罗汝才、李万庆。
大败他们。
九月,进忠进犯开封,罗岱奋勇攻击,贼寇丢弃全部军需给养逃入大隗山,抓住了他们的妻子儿女。
那年冬天,京师戒严,任学入京护卫,途中进见文灿,说:“张献忠狼子野心,终究要成为国家的祸患,我以保护朝廷为名,出其不意发起攻击,可以马上抓住他。
”文灿不肯采纳。
抵达京城南郊,有诏书令他退回。
巡抚道立把良玉的部队调到陕州,贼寇乘卢氏空虚,逃入内乡、淅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