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课程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228.50 KB
- 文档页数:5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一、课程概述《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是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维修》为基础的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汽车底盘各电控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检测方法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检测设备、维修工具和相关技术资料,对汽车底盘电控系统进行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2)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4)能不断积累经验和总结经验。
2.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4)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3.专业能力目标:(1)能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2)能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正确使用检测设备和仪器对底盘电控系统进行检修;(3)能分析底盘电控系统故障原因并能排除故障。
(4)能够关注劳动保护与环境保护,合理评价生产工艺与组织管理,提出优化方案。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维修》等前续课程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程所必须的电气知识及汽车底盘构造等基础知识和技能。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为后续课程《车身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的学习提供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也为《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根据职业岗位汽车维修工的要求,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4个项目。
五、教材的选用1.教材选取的原则教材内容应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具体项目实施为内容组织原则,突出理实一体化。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与汽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成方面占重要地位。
按照典型工作岗位对专业能力的需求,参照汽车维修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基于职业分析构建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识图与常用零件测绘》、《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拆装实训》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轿车结构与维修为主要内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对汽车底盘电控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汽车传动系统零部件检测并予以修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本课程适用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与汽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三年制学生。
二、课程教学目标总体目标:汽车维护是汽车机电维修工在职业成长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在汽车维修企业需从事的基本工作之一。
本课程是汽车机电维修人员根据服务顾问或车间调度提供的维修工单,在汽车机电维修车间,在规定工时内以经济的方式借助维护作业工单独立或合作完成。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维修手册等资料,制定汽车维护作业计划,并实施和检查反馈。
在维护操作过程中能完成对所做维护工作的陈述、能对维护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增项内容及时对服务顾问进行反馈、能对所完成维护操作中车辆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能对检查不合格的项目进行调整或换件处理、能对专用检测仪器的正确操作、就维护作业进度与车间调度进行工作沟通,将完成维护操作的车辆及维护作业工单交由车间质检。
能正确填写维护作业工单,遵守5S 工作要求及安全规程要求。
(一) 基本素质教育目标1.具备与客户沟通和协商的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具备较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客户意识和法律意识。
5.具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能按时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底盘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结构与检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汽车底盘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结构与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其功能在于培养在汽车维修与检测职业岗位上从事相关汽车底盘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结构与检修的专项职业能力,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底盘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特别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具备诊断、排除底盘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能够熟练使用检测设备及维修工具的能力;能够查找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技术数据分析的能力,在传授给学生理论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同时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准备。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按照基于工作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邀请汽车行业一线技术工人、专家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并综合汽车维修企业发动机的维修的行动领域,按照教学法转化诊断与检修的学习领域,进一步按照企业发动机诊断与检修的工作任务到工作结果进行相应学习任务到工作结果进行相应学习情境的开发,参照参照《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标准》,设计教学单元,同时开发校本教材等教学材料,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条什、课程评价都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完成本课程的整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的整体设计,建立了故障诊断与检修的课程标准。
1.课程内容面向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过程中,本课程内容选择主要依据底盘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常现的故障确定了主要工作任务内容,通过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加入底盘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认识,确定了8个学习情境,22个工作任务。
2.教学过程而向实际的工作流程本课程构建了“问题解决导向”的教学模式,每个学习情境教学过程采用了企业的维修工作过程流程,即主要包括顾客接待——诊断故障部位一一检修和更换部件——排除故障——竣工检验等工作流程,通过过程分析,按照教学规律转化获得了“问题解决导向”的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训相脱节的难题。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一门实训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和《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课程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综合性强,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
学习领域的确定依据是汽车维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系统化加工,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设计思路基于汽车维修行业企业的需求,结合现有专业实训条(一)课程定位《汽车电控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针对于汽车机电维修技师典型工作岗位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学习领域的专业技能一体化课程,课程融入发动机电控维修国家标准与汽车机电维修高级工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在专业群典型岗位要求和实际工作任务中,要求具备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拆装、调整、检测、维修方面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执行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工作的其他素养。
(二)先修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电控技术主要学习的是发动机电控和底盘电控技术,通过学习先修课程,学习汽车发动机和底盘的构造和汽车维护保养的学习,对学习汽车电控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汽车故障诊断技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了汽车底盘系统上的各种电子控制单元的作用及检修方法,为学习汽车电路打下本方面的基础。
条件和课程团队现状,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流程和方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与设计课程,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学习内容设计如下:三、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对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以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有关理论知识,系统的诊断与检修过程为主线,通过构建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专业能力(1)掌握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各组成部件的结构、作用。
(2)掌握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适合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数控机床维修技术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基础平台课程撰写人:《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代码:课程性质:理论+实训学时学分:96学时,6学分(其中理论72学时;实训24学时;综合实训30学时)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汽车电器设备与检修、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电控发动机后续课程:无适用范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技术制订人:王志欣一、课程定位《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适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等汽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骨干核心课程,前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有《发动机原理与检修》、《汽车电器设备与检修》、《电控发动机》、《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等,本课程与《汽车新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专业英语》等课程同步开设,这些专业课程共同为学生在汽车服务领域提供了技术保证。
二、课程性质《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属于机械、液压、电子控制技术综合应用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对汽车尤其是高级轿车的高新技术性能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和排除故障,锻炼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三、课程目标《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共分六个学习单元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任务1:防抱死制动系统修复;任务2:驱动防滑转系统修复;任务3: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修复;任务4:主动安全系统知识拓展;学习单元二:电控动力转向系统;学习单元三:电控四轮驱动系统;学习单元四: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学习单元五:动力系统车载网络;学习单元六:自动变速器。
针对各系统的作用、组成、结构和原理、维护、故障现象、诊断、检测与修复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并针对汽车前沿技术进行了必要的知识拓展。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定位《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汽车电路与电子系统检修》课程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综合性强 , 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
学习领域的确定依据是汽车维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经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系统化加工 , 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 最终确定了八个学习情境。
二、学习领域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 1) 培养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判断能力。
具体要求是经过对故障现象的分析, 能够确定故障原因( 部位 ) ;( 2) 学会检测设备、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为故障判断提供依据;( 3) 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典型故障的排除工作。
2、方法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查阅技术资料、技术文件的能力 ;( 2)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3)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善于积累经验、总结经验、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3、社会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语言表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 2) 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 3) 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工作态度。
三、学习情境设计1、学习情境设计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条件来构建学习情境。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化加工、构建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要具有合理的梯度结构, 能力要求由低到高, 遵循学生的检测规律; 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学习小组接受老师安排的工作任务, 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情境课时分配情境情境 1 情境 2 情境 3 情境 4序号情境汽车防抱死制动防滑转控制 ( ASR) 电子稳定系统 ( E 电控悬架系统原名称( ABS) 系统检修系统检修SP) 检修理与检修课时12 12 10 10数情境情境 5 情境 6 情境 7 情境 8序号情境汽车动力转向与轮胎压力监控系统名称四轮转向系统检检修修课时10 10数合计68课时3、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名称汽车防抱死制动 ( ABS) 系统课时数10 检修学习目标1、掌握防抱死制动 ( ABS)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防抱死制动 ( ABS) 系统的检测方法1、信号输入装置检测。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底盘电控技术适用专业:汽车维修专业一、课程性质《底盘电控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专业技能课,是基于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开发的“教、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
本课程构建在《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检修》等先导课程的基础上,其后续课程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检测维修实训》等,同时在后续的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置指导思想本课程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本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在遵循职业能力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合作,同行业企业专家一道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
页脚内容- 1 -(二)课程设置依据本课程设置依据是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课程目标、内容确定的依据1、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通过调查收集社会需求和职业技术发展状况等信息,分析汽车保险实务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细化、分类、归纳课程目标。
2、内容确定的依据根据课程特点,经过比较分析,设计出本课程课程结构,对每一项目与进行了具体的描述,规定了每项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分析,选择教学内容。
在任务过程导向下,设计出“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职业能力训练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支持材料等构成课程内容体系,按工作任务过程及其逻辑关系和认知层次,整合、序化课程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1、教学内容选取充分考虑到为学生将来学习和发展打下专业基础平台,体现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构建校企合作特色教材,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定位《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汽车电路与电子系统检修》课程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综合性强,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
学习领域的确定依据是汽车维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系统化加工,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最终确定了八个学习情境。
二、学习领域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培养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判断能力。
具体要求是通过对故障现象的分析,能够确定故障原因(部位);(2)学会检测设备、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故障判断提供依据;(3)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典型故障的排除工作。
2、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查阅技术资料、技术文件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积累经验、总结经验、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3、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3)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工作态度。
三、学习情境设计1、学习情境设计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条件来构建学习情境。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化加工、构建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要具有合理的梯度结构,能力要求由低到高,遵循学生的检测规律;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学习小组接受老师安排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考核1、平时成绩考核考核依据包括:出勤情况、劳动态度、团队合作能力等。
2、期末考核期末考核采用笔试、闭卷方式进行。
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考核为主,要求试题类型多样,覆盖面广。
3、过程考核以实操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教学标准课程编码:30803005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适用专业:汽车电子专业课程管理单位:汽车工程系学时: 40 学分:2制定日期:2011.03.27第一次修订日期:第二次修订日期:1、课程概述1. 1课程性质《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课程模块中的专业素质课,该课程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是汽车维修与检测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主干课。
1.2课程的定位《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维修与检测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
其先修课程是《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课程,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车身电控技术》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
该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以及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底盘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3修读条件没有特殊要求2、课程目标2.1 专业能力1.能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和仪器对汽车底盘电控系统进行检测和维修;2.具备专业顶岗、上岗能力;3.能对自动变速器、ABS系统、电控悬架和转向助力系统故障进行诊断、检测和维修;4.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5.熟悉安全操作规范、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规范。
2.2社会能力1.具有较好的行为规范能力和职业道德;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4.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服务意识;5.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6.具备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整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
2.3方法能力1.能够综合分析问题,决策、计划和解决问题;2.知道查阅资料,能够自主获取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相关新技术和新知识;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4.善于从个案中找出共性、总结规律和积累经验;5.具备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和探究新技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