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学习目标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目标
单元主题:“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单元内容:精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略读课文《鹿和狼的故事》《青山不老》
口语交际“珍惜资源”
习作:学写“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感受、编故事
交流平台: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问题
日积月累:关于环境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成语故事:《竭泽而渔》
单元目标:
1、会写本单元18个生字,积累“词语盘点”中的词汇以及“日积
月累”标语,积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感受最深的部分。
有感情朗读课文,概括和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理
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写建议书。
2、学习阅读文本时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问题的方法,并在本组
课文中加以运用;掌握《只有一个地球》的说明方法并会举例;
进一步了解反复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3、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学
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积累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本文选材典型,主题深刻的写作特点。
3、学习本文倒叙的叙事方法,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照应。
4、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倒叙的方法和选取典型材料。
教学用具:投影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理解“启蒙”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思考: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2、同学交流3、指名汇报课文记叙三件事:〈1〉老师组织学生举行抗日讲演比赛。
〈2〉作文写字课受到老师申斥。
〈3〉翻译官上的日语课特别宽容。
4、全文共分成三段。
三、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不理解的查工具书1、生字lún féng rěn nüè jǔ沦陷冯老师残忍虐杀规矩jiè chì kuì mǒu xiá gǎng惩戒申斥羞愧某些遐想岗位2、理解: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
虐杀:人而致死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申斥:斥责遐想:悠远地思考或想象。
3、分段读文,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对老师的感情。
四、作业:⑴熟练朗读课文⑵思考书后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2、改写文章最后一句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理解关键语句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略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齐读2、圈出课文表达“我”对老师感情的词语。
(板书:感激、思念)3、倒叙开头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内容。
1、作者共回忆了几件事?试用小标题概括板书:讲演比赛(3-5)受到申斥(6-7)2、指三人分读(3-8)〈1〉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每件事中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些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在读中感悟,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战胜困难和自我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明确课文的主旨。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搜集摘抄励志的格言警句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有爬山的经历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2、我们要学的将会给我们启迪。
3、揭示课题:只要翻过那座山。
二、范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理解词语。
思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理清的脉络吗?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词义,用词语说一说。
(3)关于的内容。
生动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
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少年牢记祖母的话,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但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少年再次聚集力量,继续攀登,还是不见大海,他很气馁,甚至决定放弃。
第三部分(第14~18自然段):写海鸥送给少年的羽毛,给了少年希望和动力。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少年在一次沿着山道缓缓爬去,而畔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4、指名度课文。
四、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提问。
3、班内整理提问提纲。
五、课堂小结通过自主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请总结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口述课文主要内容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提纲。
二、合作探究1、学生安提问提纲自读课文,在书中圈点批注。
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学全面目标目标一: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各类文本,包括故事、诗歌、说明文等。
- 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信息。
-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断、归纳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二:写作能力提升-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书写规范的句子和段落。
-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写出有逻辑结构的文章。
- 学生能够运用写作策略,如头脑风暴、提纲等,提高写作能力。
目标三:词汇积累和运用- 学生能够积累并运用一定数量的常用词汇。
-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多义、近义和反义关系。
- 学生能够通过词汇的学习,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目标四:口语交流能力提升- 学生能够流利地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进行口语表达。
- 学生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口语交流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目标五:文化意识培养- 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价值观念。
-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传统故事等,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学生能够尊重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目标六:学习策略培养- 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
- 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目标,通过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词汇积累和运用、口语交流能力,培养文化意识,并培养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本文档旨在明确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目标。
以下是该单元的教学目标:1.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阅读并理解一些简单的课文、短文和故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阅读并理解一些简单的课文、短文和故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词汇积累:学生将研究并掌握一定数量的新词汇和词组,以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词汇积累:学生将学习并掌握一定数量的新词汇和词组,以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通过听力训练和口语练,学生将提高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他人的表达并做出适当回答。
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通过听力训练和口语练习,学生将提高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他人的表达并做出适当回答。
4. 写作能力培养:本单元将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训练,如书写小短文、描写事物等,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力。
写作能力培养:本单元将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训练,如书写小短文、描写事物等,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力。
5. 思维能力训练:通过课堂探讨、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学生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归纳能力。
思维能力训练:通过课堂探讨、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学生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归纳能力。
6. 文化知识了解:学生将通过研究相关课文和材料,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重要事件,拓宽国学底蕴。
文化知识了解:学生将通过学习相关课文和材料,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重要事件,拓宽国学底蕴。
7. 情感态度培养:通过教材内容的引导,学生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并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情感态度培养:通过教材内容的引导,学生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并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目标。
通过达成这些目标,学生将能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
目标
本单元旨在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培养他们的中文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
- 研究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课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 编写文言文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形容词与比喻
- 研究和掌握一些常用形容词的用法
- 探讨比喻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散文阅读与写作
- 阅读一些优秀的散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鼓励学生写自己的散文作品,展示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
4. 听力训练
- 通过听取录音材料和听力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5. 口语交流
- 设计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策略
- 结合课堂讲解和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 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表达
- 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资料和互动游戏等,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评估
- 组织小测验和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口语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
- 课本、文言文阅读材料、散文、录音材料等
- 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 互动游戏、教学视频等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中文水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目标
本文档旨在确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研究目标。
以下是我们希望学生在这一单元内掌握的各方面内容:
1. 词汇
- 研究并掌握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包括汉字的书写、拼音、词义、词性等。
- 启发学生通过常见词组、例句等来理解和记忆新词汇。
2. 语法
- 研究并掌握本单元核心的语法知识,如句子基本结构、各种句型、时态、语法规则等。
- 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能够准确表达意思,避免常见的语法错误。
3. 阅读理解
- 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理解的能力,包括综合阅读、段落理解、
文章主旨等。
- 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力,能够独立阅读并获取所需信息。
4. 写作
-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包括句子表达、篇章结构、语言准确性等。
-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提高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5. 朗读与口语训练
- 培养学生准确而流畅的朗读能力,提高语音语调和语速的控制。
- 练口语表达,增强口语交流能力。
6. 研究方法
- 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和方法,包括积极主动的研究态度、
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善于总结归纳等。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概述。
希望通过达成这些目标,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进步,提升综合语文素养。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概述
本文档是关于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主题、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法等。
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亲爱的百灵鸟》。
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百灵鸟的生活习性。
2.学习描述动物的能力。
3.学习写作文的基本结构。
学习内容
百灵鸟的生活习性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百灵鸟的生活习性,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和观察实际情况,了解百灵鸟的食物、栖息地、繁殖等方面的特点。
描述动物的能力
学习如何描述动物的能力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
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行为和特征,并用适当的词语来描述它们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描述能力和观察力。
写作文的基本结构
本单元还将学习写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主题句、扩展句和结尾等。
学生将通过练习,掌握写作文的基本技巧,并提高写作水平。
学习方法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可以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阅读文章:通过阅读相关文章,了解百灵鸟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
阅读理解能力。
2.观察实践:通过观察实际情况,比如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特点,培养学
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了百灵鸟的生活习性、描述动物的能力以及写作文的基本结构等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百灵鸟的特点,提高描述动物的能力,掌握写作文的基本结构。
在学习过程中,采用阅读文章、观察实践和写作练习等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希望学生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对动物的兴趣,提高语文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单元目标1. 掌握本单元所含课文的主旨大意。
2. 学习并运用本单元的新词汇和语言点。
3. 通过阅读理解,提高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课文内容1. 课文一:《草原上的童话》- 主题: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 语言特点: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 学习重点:理解比喻和拟人的作用,感受文章的意境。
2. 课文二:《我的母亲》- 主题: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 语言特点:情感真挚,叙述细腻。
- 学习重点:学习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
3. 课文三:《小石潭记》- 主题: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描绘。
- 语言特点:描写细腻,用词精准。
- 学习重点:掌握写景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三、新词汇与语言点1. 词汇表:列出本单元所有新词汇,并提供释义和例句。
2. 语言点:介绍新的语法结构,如使用复合句、倒装句等。
四、阅读理解技巧1. 预测:根据上下文和已知信息预测文章内容。
2. 推理:通过文章中的线索推断隐含信息。
3. 总结:学会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五、写作技巧1. 描述技巧:如何使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人物、场景。
2. 议论文写作:如何组织论点,进行有效的论证。
六、家庭作业与练习1. 完成课文后的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描述性文章。
3. 阅读推荐书目,写一篇读后感。
七、评估1. 单元测试:包括词汇、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的测试。
2. 课堂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文档,实际的文档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此外,为了确保文档的可编辑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使用Word或其他文字处理软件来创建文档,并保存为.docx或其他通用格式。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学习目标第一单元一、应掌握的生字词帕米尔景德镇陶瓷屋脊硕果开拓奴役驻军慷慨激昂风帆蔽空野兽犁耙镰刀融洽横行霸道惊恐万状负隅顽抗肖邦咏唱满腔热血忧虑蜡烛巴黎卡车悲愤欲绝与世长辞涕泪巫峡洛阳二、只识不写的生字词淡妆浓抹瞭望深渊家祭三、理解词语(1)掌握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造句。
慷慨激昂横行霸道喜出望外惊恐万状载歌载舞负隅顽抗(2)理解词语的意思。
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妻子..漫卷..元.但.(3)掌握词语不同的读音所表示的意思的不同。
lǎo zǐlǎo z i dìdào dìdao zhào yìng zhào ying老子老子地道地道照应照应duì tóu duì tou dōng xī dōng xi yùn qì yùn qi对头对头东西东西运气运气四、句子训练1.仿写诗句我们爱你——万里长城的工程浩大秦兵马俑的举世无双云冈石窟的庄严壮观敦煌壁画的绚丽多彩我们爱你——东海渔船的点点白帆西山晚霞中的片片红叶黄果树瀑布的宏伟奇丽广西漓江的清澈见底2.缩句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军舰队冲去。
官兵冲去。
五、背诵积累。
1.第1课《我们爱你啊,中国》。
2.第3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2自然段。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
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
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
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
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3.第4课《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六、课文要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第1课我们爱你啊,中国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
课文从五个方面: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特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第2课郑成功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飞郑成功林则徐张自忠戚继光霍去病郑和史可法刘仁轨当代民族英雄:鲁迅钱学森邓稼先许海峰邓小平(记住三个即可。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
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
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
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
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课后六个词语的意思。
载歌载舞:载:又、且。
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第3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4.课后第4题: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5.悲愤欲绝:欲,将要。
绝,死亡。
与世长辞:辞,告别。
第4课古诗两首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人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1)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爱国诗篇背其中一首: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汀洋》3.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4.理解字词的意思:△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起来。
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青春:明丽的春天◇示:告诉◇元:同“原”,本来。
◇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但:只。
◇王师:这里指南宋王朝的军队。
◇九州:指中原。
◇同:全国统一。
◇定:平定,收复。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不要。
◇乃:你的。
◇翁:父亲。
5.诗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
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
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练习11.《爱我中华》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那达慕)、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维吾尔族(内孜节、库尔班节)、苗族(龙船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满族、朝鲜族(斗牛节)七、口语交际。
能在具体的模拟情境中学习如何重组收集到的信息,并灵活、生动地介绍某个民族。
八、习作。
1.通过回忆与交流,丰富学生见闻,积累习作素材。
2.领会习作要求,写出假期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
九、拓展1.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诗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2.我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郑成功张骞戚继光文天祥林则徐史可法邓世昌十、写作技法1.作者以“我们爱你——”为主线统领全诗,句式工整,层层递进,气势磅礴,从不同角度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定语后置的表达方式更突出景物的特点。
如: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3.场面描写方法:(1)点面结合。
(2)恰当运用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