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祖国心脏”——北京市 学案(湘教版八年级下)
- 格式:doc
- 大小:19.85 KB
- 文档页数:4
湘教版地理八下《“祖国心脏”——北京市》word教案第一节“祖国心脏”——北京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说出北京市的位置、范围。
2.了解北京地形和发达的交通条件。
3.搜集资料、运用地图分析北京成为功能齐全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原因。
4.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
特别是北京的政治、文化、交通地位。
5.能力目标:1.运用地形图、通过查阅资料并用语言描述北京市的地形特征,能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市的主要公路和铁路干线名称。
2.运用各种专题地图,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运用专题地图逐项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以及城市职能。
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使学生对北京有更深的了解。
重点:北京市的城市职能。
难点:1.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交通状况的因果关系。
2.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教学突破:恰当运用读图分析的方法了解北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联系当前的时政内容探索理解北京在我国城市职能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北京市地形、政区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互动:查阅地图册P17,复习沿海15个省区的名称,引入新课“祖国的心脏”—北京市(板书)二、新课学习:(一)北京的自然环境:1、北京的位置、地形:教师指导: 读图P30图2-1《北京地形》学生活动: 完成P30“活动”No1、2读出北京位于哪一个地形区,并分析得出地形特征。
教师小结归纳;北京市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华北平原西北部。
2、气候特征:学生活动:阅读“北京之夏”教师指导:分析北京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并分析气候特征。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得出北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教师小结归纳:温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集中于夏季。
(提问):我们到北京旅游选择哪个季节?(二)北京的城市职能:1、全国的政治中心:师生互动:阅读P31“天安门广场”,要求根据课本内容画出天安门广场的平面简图。
2.1 “祖国心脏”——市【学习目标】1、了解市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和城市职能。
2、了解市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3、熟悉的旅游景点。
【学习重点】市的城市职能,特别是政治、文化、交通的地位。
【学习内容】一、市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二、市的城市职能1.全国的政治中心;变通枢纽;文化、教育、科研中心;经济中心。
2.国际化大都市3.历史文化名城三、市的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2.环境保护的措施【学习过程】1.完成教材第30页的活动题1、2得出市地形特征:市位于西北部边缘,以南,以东,整个地势特点为。
2.阅读“之夏”及分析右侧的“气候资料”图。
推断的气候类型为,其特点是。
“天安门广场”,绘制一X天安门广场的平面图。
4.小组介绍市的交通,展示有哪些主要铁路干线经过。
5.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位于市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名称。
6.阅读“市的环境问题”,小组分析交流如何解决市的环境问题。
【课堂练习】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市濒临渤海 B.市濒临黄海C.市濒临东海D.市不临海2.市位于( )山脉的南部。
A.太行山 B.阴山 C.燕山D.天山3.市突出的气候特色是( )。
A.冬暖夏凉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D.雨热同期4.从干湿地区的划分看,市位于( )。
A.干旱地区B.湿润地区C.干旱地区D.半湿润地区5.市沙尘暴的沙尘主要来源是( )。
A.某某省 B.某某自治区 C.某某省D.某某省6.市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众多 B.交通方便 C.经济发达D.科研力量雄厚●个性练习设计1.试列举出5个市的旅游景点。
的名称吗?2.2 “华北门户”——某某市编写:李曼审核:石耀佳 2010-3-24(4)【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了解某某市得自然环境。
2、了解某某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多功能国际贸易大港。
3、运用地图,了解海河水系特征及海河水患治理措施。
4、了解某某作为我国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祖国的心脏》第一章:北京市地理位置及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掌握北京的气候特点。
教学内容:1.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
2. 北京市的气候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北京市地理位置图,了解其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
2. 通过地图和数据,介绍北京市的面积和地理位置特点。
3. 分析北京市的气候类型,讲解其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第二章:北京市行政区划及人口教学目标:1. 掌握北京市的行政区划和人口数量。
2. 了解北京市的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内容:1. 北京市的行政区划。
2. 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和分布特点。
教学活动:1. 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北京市的行政区划,包括区、县。
2. 讲解北京市的人口数量,以及其在全国的排名。
3. 分析北京市的人口分布特点,如城区与郊区的人口差异等。
第三章:北京市经济概况教学目标:1. 了解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2. 掌握北京市的主导产业。
教学内容:1. 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2. 北京市的主导产业。
教学活动:1. 通过数据和案例,介绍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如GDP、人均收入等。
2. 分析北京市的主导产业,如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等。
3. 讨论北京市经济发展对区域的影响。
第四章:北京市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北京市的历史背景。
2. 掌握北京市的文化遗产。
教学内容:1. 北京市的历史背景。
2. 北京市的文化遗产。
教学活动:1. 讲解北京市的历史发展,如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
2. 介绍北京市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天坛等。
3. 分析北京市历史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五章:北京市旅游资源教学目标:1. 了解北京市的旅游资源。
2. 掌握北京市的旅游景点。
教学内容:1. 北京市的旅游资源。
2. 北京市的旅游景点。
教学活动:1. 介绍北京市的旅游资源,如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
2. 讲解北京市的旅游景点,如故宫、颐和园、长城等。
3. 分析北京市旅游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祖国心脏”——北京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北京市地形图使学生明确北京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及特征。
2、使学生能够简单说出北京市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3、记住北京的主要文化遗产。
一、导入我国共有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
、两个特别行政区。
是我国的首都。
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北京的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位于、和结合部,与省和市相邻。
2、完成活动题1题,归纳:1)地形、地势特点:地形以为主,地势由向倾斜。
2)河流:主要河流:、流向:自向,注入海。
3、气候:温度带:干湿地区:类型:气候。
特点;冬季;夏季。
自学指导二城市职能1、北京有哪些职能?2、为什么说北京是全国的科研、教育、文化中心?3、北京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自学指导三北京的环境问题阅读33页“北京的环境问题”说一说北京存在哪些环境问题?有哪些解决措施?课堂小结:三、当堂检测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濒临渤海B、北京濒临黄海C、北京濒临东海D、北京不临海2、北京位于()山脉的面部A、太行山B、阴山C、燕山D、天山3、北京突出的气候特点是:A、冬暖夏热B、温和多雨C、火热干燥D、雨热同期4、从干湿地区的划分看,北京位于:A、干旱地区B、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D、半湿润地区5、北京市沙尘暴的沙尘主要来源是:A、河北省B、内蒙古自治区C、辽宁D、江苏6、北京市所处的温度带为:A、寒温带B、中温带C、暖温带D、亚热带7、读“北京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和海域名称:A 省,B 市C 市,D 海(2)由北京通往东北地区的铁路干线①是线由北京通往西北地区的铁路干线②是线。
由北京向南的三条南北铁路干线是④线,⑤线,⑥线。
由此可见,北京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运输中心。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市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城市职能。
2. 使学生掌握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的特点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
2. 北京市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水文等方面的特点。
3. 北京市的城市职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等。
4. 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的重要性: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京市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和首都地位。
难点:北京市作为首都的重要性及其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京市的自然风光和城市风貌。
2. 利用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北京市的城市职能和首都地位。
4.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北京市作为首都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北京市的城市职能和首都地位,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通过多媒体展示北京市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等方面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北京市的特色。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北京市作为首都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北京市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和首都地位。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北京市的自然环境示意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对北京市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和首都地位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北京市地图的绘制能力和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馈:八、拓展活动: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北京市的一些著名景点,如故宫、天安门广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北京市作为首都的独特魅力。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调查北京市的发展现状,了解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成果。
地理初二下湘教版第二章第 1 节“祖国心脏 - 北京”教课设计【学习目标】1、从四周的邻省、经纬度、海陆地点剖析北京的地点。
经过河流流向判读北京的地势特征。
〔自然特点〕2、认识北京的城市职能和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余景点。
〔人文特点〕3、阅读课文和有关资料并联合实质剖析北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重、难点:】北京市的地理地点及城市职能北京市环境问题及解决举措【学习方法】:议论法、启迪式叙述法、描图法、情境教课法、小组比赛等【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目标学习导入:二、教案引领,自主学习(一)北京的自然环境活动题:Ⅰ、读图 2-1 ,找出燕山、西山、八达岭、密云水库、潮白河、永定河Ⅱ、依据河流流向,你能说出北京的地势特点吗?Ⅲ、从泰安去北京,你最好选择哪一种交通工具?1、北京的地理地点北京市位于、和的联合部,是我国的国都,全国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和,北京的地势特点是2、北京的天气特点北京市所处于的干湿地域是,温度带是,北京的夏天以和为主,因此判断北京的天气特点是,天气种类是思虑:什么季节是北京旅行的最正确期间?北京四周的燕山和太行山是迎风坡仍是背风坡?(二)北京的城市职能1、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北京市的中心广场,广场东侧是,西侧是中央矗立着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2、全国的交通枢纽、、、、和构成了北京七通八达的交通网络3、全国的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阅读课本说出:①你知道北京有哪些有名的高校和文化场所?②到2003年末,北京有哪些被列入世界人类遗产清单?4、全国的经济中心最近几年来,以、为龙头的高新技术家产获取了迅猛的发展5、国际化的多数市〔三〕、北京市的环境保护(1)自然环境问题阅读课本 33 页,找出北京市有哪些自然环境问题?(2)人文环境问题阅读课本33 页,找出北京市有哪些人文环境问题?〔 3〕环境保护的举措1、请你达成课本33 页活动【三】合作研究,沟通展现〔1〕组内互动:科代表针对学习目标,组织本构成员进行议论。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祖国的心脏教案祖国的心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使学生通过使用地图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和名胜古迹。
水平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水平和分析、整理资料的水平。
2.使学生初步领会使用地图和资料,理解、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北京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2.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谈话法等【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二、组织活动、学习新课课本第19页,地图册第16页,让我们学会从地图上寻找北京、理解北京。
请每个小组积极合作,作好记录。
并把结果整理到相对应表格中。
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最认真、最主动。
[出示问题:1.请查图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河流)和交通状况,看你能说出北京长期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吗?]生:小组活动、探究、组织答案。
师生互动,以任一组为中心,提问交流,其他组适当补充,反馈、检查学习情况,督促、矫正学习结果。
提问问题依次如下:北京的纬度位置怎样,属于什么温度带,是内陆还是沿海,有哪些邻省,北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附近地形区分别是什么,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什么特点,有哪些主要河流,流向……北京的交通状况怎样,请上来指图说明。
北京的确交通便利,不但是全国的铁路枢纽,还是全国重要的航空港,另有多条公路、高速公路、京杭运河在这里穿行。
你能不能结合地图册把课本第18 页的主要铁路线指认出来呢?找一同学指图讲解,其他同学予以更正、补充。
找多组代表回答、补充,并即时予以激励性点评。
总结:北京纬度位置优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经济区位优越,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黄淮海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等供应丰盈。
第一节“祖国心脏”——北京市1.北京位于______平原北部边缘。
该平原是我国第_______大平原,其他两大平原是_______和_______。
2.北京属典型的______气候,其特点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的地势表现为_____高,_____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面环山,东南方向是________平原。
4.北京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华北二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温带大陆性季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3.西北东南东北西北华北4. 40°N 116°E学点一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例l】下列关于北京位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B.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C.南是伸向黄海的平原,与其直线距离仅150千米D.面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和广袤的大西北解析一个地区的位置应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经纬度位、海路位置和相对位置。
经纬度位置: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
海陆位置:与渤海直线距离仅1 50千米。
相对位置:从西北出居庸关,可以进入内蒙古高原;西面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和广袤的大西北;南面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向东出山海关可以进入东北地区。
答案 C点拨选项A和D指的是北京的相对位置,选项B指的是经纬度位置,选项C指的是海陆位置,但是东南是伸向渤海的平原,而不是黄海。
所以C是错的。
【变式题1】读北京市略图,在北京市北部,成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分界山脉的是()A.阴山 B.大兴安岭C.燕山 D.太行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京市的位置。
北京市位于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
燕山是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分界山脉。
答案 C【例2】关于北京自然环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属于暧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C.南面是能源丰富的黄土高原D.地势从南向北逐渐倾斜解析北京大致位于( 40°N, 116°E),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 使学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了解其在政治、文化、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地位。
3. 培养学生对北京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面积人口2. 北京的城市职能3. 北京的历史文化三、教学重点:1. 北京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2. 北京的城市职能3. 北京的历史文化四、教学难点:1. 北京的城市职能2. 北京的历史文化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京的地理、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北京的具体实例,了解其城市职能和文化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北京的历史文化,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包括北京的地理、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 准备案例分析的素材,选取一些北京的具体实例,如天安门、故宫等,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实例来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文化特点。
3. 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可以选择一些与北京历史文化相关的话题,如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京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 讲解:详细讲解北京的城市职能,包括政治、文化、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3.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北京的具体实例,如天安门、故宫等,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文化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北京的历史文化,可以选择一些与北京历史文化相关的话题,如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等。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认真完成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
2. 评价学生对北京地理位置、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发展变化,了解其在新时期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
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市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地位。
2、了解北京市的地形以及地势特点。
3、从阅读“北京之夏”中归纳出北京的气候特点以及成因。
4、通过P30的“活动”,了解北京市的主要河流及其流向。
5、知道北京市的教育、科学、文化发达,了解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6、通过图片知道北京的地铁、轻轨铁路、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以及五环路等组成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7、了解北京市的环境问题,并能就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1、学生读图2-1,观察北京市的地理位置,主要河流以及流向,主要山脉和水库。
2、学生阅读:齐声朗读“北京之夏”,并归纳它的主要特点——气温和降水。
3、通过欣赏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感知北京丰富的人文特点。
4、学生辩论北京市的交通问题,了解北京市的现状并发表自己观点,提出学生自己认为能够实行的解决方案。
1、通过对北京市的学习,了解北京市发达的交通、丰富的文化、发达的经济,增强学生对祖国首都的认识,树立爱国情怀。
2、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北京交通的辩论,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北京丰富的人文景观——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3、北京是的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阅读归纳法、讨论法、辩论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知道“capital”的意思吗?对,首都,中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一、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位于太行山、燕山、华北平原的结合部。
(学生活动)完成P30的“活动”2、地形:西北高、东南低3、河流:潮白河、永定河——流向:由西北向东南(学生活动)完成“阅读”——北京之夏,归纳出北京的气候特点。
4、气候特征:夏季炎热、降水集中〈过渡〉北京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二、人文环境1、教育、科学和文化发达。
(天安门)北京集中了众多的科学研究机构、文化场所和百余所高等院校。
第二章 沿海万里行
第一节 “祖国心脏”——北京市
主备人: 审核: 编号: 学生姓名: 班级:
一、学习目标:
1、自然环境
2、城市职能
3、环境问题
二、重难点:
1、北京的城市职能,特别是政治、文化、交通地位
2、北京的环境问题
三、自主学习
学生预习并完成:
北京市
读北京及其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回答问题。
(1)从维度位置判断,北京位于北回归线____________;天津在北京的________方向。
(2)在一年中,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月,此时正是澳大利亚的_______(季节),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均为_____________。
(3)一年中,北京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__________,与广州相比比北京全年降水总量___________(多或少),与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相比,北京降水的季节变化_________(大或小)。
四、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影响北京的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表现出加剧的趋势。
水资源匮乏,是困扰北京市的另一大问题。
多年的超负荷开采,使得北京市的地下水资源难以为继。
同时,工
⎪⎪⎪⎪⎪⎪⎩
⎪⎪⎪⎪⎪⎪⎨⎧⎩⎨⎧⎩⎨⎧⎪⎩⎪⎨⎧人口增加,交通拥挤—人文环境问题沙尘暴、水资源匮乏—自然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大都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中心化、交通、科研、教育全国的政治、经济、文—首都城市职能季风气候气候:低高、地形:平原北部以东、以南、位置: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生产导致地下水污染,使得北京市符合卫生标准的淡水资源也日渐减少。
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使得交通越来越拥挤,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住房也长期紧张。
(1)有人描述北京市过度开采地下水的情景:北京市水井之多,如同一个巨大的“筛子”。
长此下去,这种现象将产生哪些问题?
(2)对材料中提及的问题应怎样解决?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北京地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部,大兴安岭山脉的东部
B、北京市位于燕山的西侧,太行山脉以南
C、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
D、北京市位于永定河南岸
2、北京市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终年炎热干燥
课时作业
1、根据河流的流向可判定北京市地势的特点是()
A、西北高、东南低
B、东北高、西南低
C、西高东低
D、北高南低
2、北京市的主要职能为()
A、经济中心
B、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C、工业中心
D、旅游中心
3、北京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是()
A、电子、信息为主
B、航空航天设备为主
C、细胞克隆技术
D、优质农作物新品种
4、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
A、交通网四通八达
B、北京火车站的扩建
C、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D、城市住房非常紧张
5、北京市突出的自然环境问题表现在()
A、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和水资源匮乏
B、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急剧增长
C、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使得交通越来越拥挤
D、工业发展快、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6、北京市的沙尘暴的沙尘主要来源是()
A、河北
B、江苏
C、辽宁
D、内蒙古
7、下列措施,不利于解决北京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是()
A、发展城市地铁和轻轨
B、修建和拓宽城市道路
C、鼓励购买私人轿车
D、加强交通管理
8、下列描述中,为北京重要职能的是()
①全国政治中心②全国经济中③国际交往城市
④全国文化中心⑤全国对外贸易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9、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
下列名胜不是北京的是()
A、避暑山庄
B、八达岭长城
C、天坛祈年殿
D、颐和园
10、离北京最近的出海港口是()
A、大连
B、秦皇岛
C、天津
D、青岛
11、根据北京气候与天气特征,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最佳季节是。
此季节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12、在改造生态环境方面,北京要尽量减少()
A、沙尘暴侵袭
B、行驶车辆数量
C、传统建筑
D、流动人口数量
13、从干湿地区的划分来看,北京市属于()
A、干旱地区
B、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半湿润地区
14、北京市所处的温度带为()
A、寒温带
B、中温带
C、暖温带
D、亚热带
15、北京市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A、人中众多
B、交通方便
C、经济发达 D科研力量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