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9
实验心理学变量试题及答案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
以下是一套实验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统计法答案:C2. 在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实验心理学中的自变量?A. 学习材料的难度B. 被试的性别C. 被试的年龄D. 被试的反应时间答案:D(反应时间通常是因变量)4. 实验心理学中的“双盲”实验设计是指什么?A. 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条件B. 实验者和被试都知道实验条件C. 实验者知道实验条件,被试不知道D. 实验者不知道实验条件,被试知道答案:A5.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相关性统计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答案: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包括:(1)使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2)强调变量的控制和操纵;(3)追求结果的可重复性和普遍性;(4)通常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
7.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答案: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偏差。
控制方法包括:(1)使用随机抽样;(2)实施双盲实验;(3)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4)确保实验设备的准确性。
8. 举例说明实验心理学中的“因果关系”研究。
答案:例如,研究不同学习策略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通过控制学习策略这一自变量,观察其对记忆测试成绩这一因变量的影响,从而探究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提供了一种严格的科学方法来探索心理现象。
实验心理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历史法D. 实验法答案:D2.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弗洛伊德B. 冯特C. 皮亚杰D. 斯金纳答案:B3. 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减少误差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答案:C4. 以下哪个不是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感觉B. 知觉C. 情绪D. 文学答案:D5. 实验心理学中的“双盲法”是指:A. 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条件B. 实验者知道实验条件,被试不知道C. 实验者不知道实验条件,被试知道D. 实验者和被试都知道实验条件答案:A6.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要素?A. 被试B. 实验者C. 仪器D. 以上都是答案:D7.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A. 实验室研究B. 现场研究C. 模拟研究D. 理论研究答案:D8. 实验心理学中,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A.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B. 实验结果的一致性C.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 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答案:C9.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经济性原则D. 以上都是答案:D10.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步骤不包括:A. 问题提出B. 假设提出C. 实验设计D. 数据分析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2.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动机过程3. 实验心理学中,_______是指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主观影响。
答案:实验者效应4. 实验心理学中,_______是指被试对实验结果的主观影响。
答案:被试效应5. 实验心理学中,_______是指实验设计中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心理学:实验心理学(题库版)1、填空题变量是指在()或()可变的事物的()。
在实验中实验者()、()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称为因变量。
正确答案:数量上、质量上、属性、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江南博哥)、自变量、某种特定反应2、名词解释次级内隐自尊效应正确答案:意指个体作出的判断通常是与个体的自尊密切相联的,都有维护和促进自尊的功能,但是,个体本身对此并没有明确的意识。
3、填空题反应时实验中有二个基本因变量,即()和()。
因此,反应时间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速度、准确性、权衡4、填空题最能够最有效运用实验控制策略的是().正确答案:实验室实验5、名词解释被试内设计正确答案: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设计。
被试内设计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而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
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有力,能更好的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这个优点使得许多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被试内设计。
和被试间设计相反,被试内设计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但却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
可以采用平衡技术来控制这些差异。
6、填空题斯腾伯格曾借助加因素法揭示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正确答案:顺序比较阶段、决策阶段7、填空题脑磁图(简称MEG)的工作原理是:大脑工作时所形成的(),在头颅外表产生(),脑磁图通过捕捉这些(),便可反映大脑内部的神经活动。
正确答案:电流、感应磁场、极微弱的磁信号8、填空题社会测量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正确答案:确定测量标准9、填空题心理学上关于反应时间的研究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称(),它是由唐德斯奠定基础的。
又称()或唐德斯三成分说。
第二个时期称(),它是由斯顿伯格奠定基础的。
正确答案:减数法时期、唐德斯反应时ABC、加因素法时期10、单选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A、极限法B、恒定刺激法C、阶梯法D、平均差误法正确答案:B11、名词解释直接验证正确答案:是一种对实验效度进行验证的方法,指在尽可能保持原实验方法的情况下在实际中重复实验。
心理学实验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实验中,被试的随机分配是为了确保:A. 实验的可重复性B. 被试的代表性C. 实验的内部效度D. 实验的外部效度答案:C2. 在心理学实验中,安慰剂效应指的是:A. 药物的副作用B. 药物的治疗效果C. 由于期望而产生的效应D. 由于药物剂量不同而产生的效应答案:C3. 心理学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答案:C4. 双盲实验中,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A. 实验的目的B. 实验的条件C. 实验的结果D. 被分配到哪个实验组答案:D5. 心理学实验中,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A. 验证实验假设B. 计算实验误差C. 确定实验结果的显著性D. 预测实验结果答案:C6. 在心理学实验中,如果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相反,应该:A. 修改实验结果以符合预期B. 忽略这些结果C. 重新设计实验并重复实验D. 仅报告符合预期的结果答案:C7. 心理学实验中,实验的外部效度指的是:A.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B. 实验结果的特异性C.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 实验结果的稳定性答案:A8. 心理学实验中,实验的内部效度指的是:A.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B. 实验结果的特异性C.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 实验结果的稳定性答案:C9. 在心理学实验中,使用控制组的目的是为了: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答案:C10. 心理学实验中,实验者效应指的是:A. 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实验者对实验过程的影响C. 实验者对被试的影响D. 实验者对实验材料的影响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的内部效度?A. 被试的选择偏差B. 实验者的期望效应C. 被试的期望效应D. 实验条件的变化答案:ABCD2. 在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度?A. 使用随机抽样B. 增加实验的样本量C. 在不同环境中重复实验D. 使用单一被试答案:ABC3. 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的可重复性?A. 实验操作的标准化B. 实验材料的一致性D. 实验结果的随机性答案:ABC4. 在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实验误差?A. 使用双盲实验设计B. 增加实验的样本量C. 使用安慰剂控制D. 忽略异常数据答案:ABC5. 心理学实验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显著性?A.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B.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C. 数据分析的方法D. 实验结果的随机性答案:ABC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心理学实验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猜测法答案:D2.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以下哪位学者?A. 威廉·詹姆斯B. 弗洛伊德C. 约翰·杜威D. 卡尔·罗杰斯答案:A3. 以下哪个理论不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A. 经典条件作用B. 操作性条件作用C. 认知发展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C4.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知觉B. 记忆C. 情绪D. 语言答案:C5.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班杜拉B. 罗杰斯C. 弗洛伊德D. 斯金纳答案:A6.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心理测量的范畴?A. 智力测验B. 人格测验C. 情绪测验D. 身高测量答案:D7. 以下哪个理论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理论?A. 自我理论B. 本我理论C. 超我理论D. 潜意识理论答案:D8. 以下哪个选项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A. 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B. 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性C. 强调行为的可预测性D. 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答案:B9.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认知发展B. 社会性发展C. 情感发展D. 疾病发展答案:D10. 以下哪个选项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文化影响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神经科学D. 教育心理学答案:ABD2.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设计?A. 单盲实验B. 双盲实验C. 交叉设计D. 随机对照试验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A. 问卷调查B. 访谈C. 观察D. 实验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相关分析D. 回归分析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A. 隐私权B. 知情同意C. 研究结果的准确性D. 研究的公正性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实验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位心理学家的工作?A. 威廉·詹姆斯B. 约翰·华生C. 弗朗西斯·高尔顿D. 卡尔·荣格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系统性3. 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D.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4. 下列哪项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定性分析D. 定量分析5.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参与者的疲劳B.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C. 增加实验的难度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观察心理学的区别。
7. 解释什么是实验变量,并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8.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0. 以一个实验心理学研究为例,分析实验设计、实施过程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1. 阅读以下实验案例:研究者想要了解音乐类型对人们情绪的影响。
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听古典音乐、摇滚音乐或无音乐的组别,并测量他们的情绪变化。
请分析这个实验的设计,并讨论可能的变量和结果解释。
实验心理学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B. 约翰·华生2. C. 主观性3. B. 减少实验误差4. B. 推断性统计5. B.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二、简答题6. 实验心理学与观察心理学的区别在于,实验心理学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来测试假设,而观察心理学则通过观察自然行为来收集数据。
7. 实验变量是在实验中被操纵或测量的因素。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变量,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变化的变量。
8. 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异。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自变量 x (三种水平,X1,X2,X3)和自变量(两个水平Y1,Y2)对某种心理活动的影响,抽取若干名大学生,随机分成第一,第二,第三组,实验安排是:、第一组:先做x1y1,在做X1Y2.第二组:先做Y2X2,后做X2Y1第三组:先做X3Y1,后做X3Y2此实验设计为( )A、混合设计B、组间设计C、区间设计D、组内设计正确答案:A2、在真实验设计中,研究者主动操纵( )的变化,观察因变量相应的变化A、因变量B、自变量C、额外变量D、无关变量正确答案:B3、在研究中自变量是指( )A、受结果影响的因素B、研究想要观察的结果C、导致研究结果产生的因素D、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正确答案:C4、某研究者进行一项以教学方法维持变量学习成绩为因变量设立,偶尔为额外变量的实验,下列选项中能有效控制外变量的方法是( )A、恒定法B、消除C、等组匹配法D、双盲实验法正确答案:C5、实验中由于研究者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是( )A、因变量B、额外变量C、自变量D、无关变量正确答案:A6、下列哪项不是心理资料的类别( )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计分资料D、等级资料正确答案:C7、下列有关反应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感受器适应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强反应时越长B、复杂反应中的刺激越相似辨别反应时间越短C、反应时总是随练习的次数增加而减少D、反应时的长短因刺激通道的不同而不同正确答案:D8、时间知觉是对( )A、事物空间关系的反映B、事物的位移和位移速度的反映C、事物的空间关系和连续性的反映D、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E事物的空间关系和位移的反映9、下列哪个实验设计是准实验设计?( )A、年龄对智力的影响B、教学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C、动机对完成任务绩效的影响D、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正确答案:B10、下列哪种情况适合采用被试内设计( )A、两种方法抚育婴儿的效果的差异B、当被试很少的情况下C、自变量的一种水平可能会影响另一种水平D、内倾与外倾的人在幸福感上的差异正确答案:B11、内隐联想测验使用的因变量指标是( )A、被试的外显态度B、反应时多选C、正确率D、被试的内隐态正确答案:B12、被试间设计采用的同质化分组技术,除了匹配技术之外,还有( )A、恒定法B、抵消技术C、随机化法D、消除法正确答案:C13、加工水平效应的研究表明:最初知觉的加工水平越深,对经验的记忆越好。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某30=30分):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A最小可觉差法B恒定刺激法C加因素法D平均误差法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A费希纳定律B韦伯定律C史蒂文森定律D艾克玛定律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A变量B假设C结果D控制4.2某3某4某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A3B4C9D24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A双盲法B恒定法C随机化法D统计控制法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A唐德斯B赫尔姆霍茨C卡特尔D冯特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A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B字母转换作业C心理旋转实验D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A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B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C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D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A信号检测范式B提示范式C搜索范式D双任务范式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A随机化技术B匹配技术C平衡技术D多基线设计技术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A评价忧虑B期望效应C投射效应D刻板效应A方差分析B重复测量方差分析C协方差分析D回归分析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A反应速度的差异B反应的难度C反应速度D口语记录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A实验者效应B地板效应C霍桑效应D天花板效应15以下哪种设计属于被试间设计(A)A匹配BABBA设计C拉丁方设计DABA设计16以下哪项是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B)A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B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C 统计回归D个体本身的生长和成熟17实验仪器中测量人的速度判断能力的仪器是(B)A速示器B速度知觉仪C时间知觉测试仪D反应计时器18在“摔跤、柔道运动员减重期能量平衡内分泌机制及力量变化的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D)A摔跤、柔道运动员B能量平衡内分泌机制C力量变化D能量平衡内分泌机制及力量变化19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C)A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权C给被试一定的报酬D保密原则20实验信度的验证不包括(A)A内容验证B直接验证C系统验证D概念验证21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B)A极限法B恒定刺激法C阶梯法D平均误差法22下列陈述中哪个是操作性定义(A)A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C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D以上都不是23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A)A人工语法B序列反应时C复杂系统D信号检测论24基本模式“O1某O2”属于(B)A单组后测设计B单组前后测设计C固定组比较设计D事后回溯设计25事后回溯设计的基本模式为“某O”其中某表示(C)A引入的实验处理B研究者操纵或某种未知因素的处理C自变量或实验处理,是研究者不能操纵或改变的D以上都不是26以下属于单组准实验设计的是(D)A单组后测设计B固定组比较设计C单组前后测设计D时间序列设计27心理学实验类研究设计中条件控制最严的一类是(B)A准实验设计B真实验设计C非实验设计D平衡设计28两等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实验数据的处理应采用(B)A配对样本t检验B独立样本t检验C单因素方差分析D卡方检验29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A提示范式的基本原理是用刺激或指导语来引导被试注意一个明确的输入源,然后把对这一输入源的加工和对其他输入源的加工比较。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A. 自变量B. 因变量C. 常量D. 参与者3. 在实验心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成本D. 提高实验趣味性4.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B. 提高实验成本C.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5.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A. 问卷调查B. 心理测试C. 访谈D. 以上都是6. 实验心理学中的“反应时间”通常指的是什么?A. 实验者的反应时间B. 参与者的反应时间C. 实验准备时间D. 数据分析时间7. 在心理学实验中,随机分配参与者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C. 提高实验的趣味性D.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8. 哪种实验设计可以最有效地控制实验变量?A. 非实验设计B. 相关设计C. 实验设计D. 描述性设计9. 实验心理学中的“操作性定义”是什么?A. 根据概念的内涵定义B. 根据概念的外延定义C. 根据实验操作定义D. 根据理论定义10.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A. 参与者偏差B. 实验者偏差C. 随机偏差D. 顺序效应偏差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 简述实验心理学中的“独立测量误差”和“依赖测量误差”的区别。
13. 解释“实验伦理”在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并列举至少两条实验伦理的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变量”分类及其在实验设计中的作用。
15. 描述一个完整的实验心理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问题的形成、假设的提出、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pdf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A. 自变量B. 因变量C. 参与者D. 环境变量答案:D3. 在实验中,实验者效应是指什么?A. 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实验者对实验过程的控制C. 实验者对参与者的指导D. 实验者对实验设计的规划答案:A4. 双盲实验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误差B. 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C. 避免实验者效应和参与者效应D. 增加实验的难度答案:C5.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相关性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相关心理学的区别。
答案:实验心理学侧重于通过控制变量和实验操作来研究心理现象,而相关心理学则侧重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涉及变量的因果关系。
7. 解释什么是安慰剂效应,并举例说明。
答案:安慰剂效应是指在没有实际治疗的情况下,由于参与者相信他们正在接受有效治疗而产生的积极反应。
例如,在药物测试中,即使给予的是无药效的安慰剂,部分参与者也可能报告症状有所改善。
8. 描述实验设计中的随机分配的重要性。
答案:随机分配是实验设计中确保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的过程,这有助于减少选择偏差,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基石,它通过精确控制实验条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内在机制。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帮助研究者验证假设,发现新的心理学规律,以及发展和验证理论。
10. 讨论实验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答案:实验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参与者的知情同意、隐私保护、避免对参与者造成心理伤害等。
试卷一一、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实验2、开窗实验3、等级排列法4、视敏度二、填空题(共10题,每空2分,共20分)1、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
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被试内设计是__________须接受自变量的________的处理。
3、心理学中的三大注意理论是:_____________、资源限制理论、_________。
4、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__________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__________。
5、反应时实验中有二个基本因变量,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因此,反应时间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权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6、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
7、反应偏向可由二种方法计算:一种是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
8、思维的行为测量法有两个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情绪与认知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情绪____________认知,一方面情绪___________认知。
10、实验效度主要包括_________效度和___________效度。
三、不定向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4分。
)1、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2、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A) 图形 (B) 封闭性 (C) 刺激间的关系 (D) 以上都对3、“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A)时距信息 (B)加工机制 (C)通道 (D)实验4、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A) 超常儿童 (B) 常态儿童(C) 超常与常态儿童 (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5、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B)没有预备实验(C) 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D)样本缺乏代表性6、间接知觉可通过___来研究的.()(A) 不可能图形(B) 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C) 知觉恒常性(D) 两可图形7、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A)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B)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C)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D)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8、注意的应用研究有:()(A) 前瞻记忆 (B) 警戒 (C) 飞行员的心理负荷 (D) 元认知9、环境刺激为我们提供的物理线索有:()(A) 遮挡 (B) 几何透视 (C) 阴影 (D) 运动视差10、时间知觉包括:()(A)时间顺序知觉(B)时间间隔知觉(C)事件的顺序(D) 对时间的估计11、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的记忆是:()(A) 语义记忆(B) 短时记忆(C) 情节记忆(D) 感觉记忆12、斯柏林(G.Sperling)的研究表明,图象记忆能够保持:()(A) 一次约4 或5 个项目 (B) 约7.2 个项目(C) 黑白信息 (D) 呈现的所有视觉信息13、下列哪种情形不利于顿悟?()(A) 一段时间的大量准备 (B) 一定时期的放弃(C) 不同的环境 (D) 功能固着14、沙赫特和辛格(Schachter & Singer, 1962)有关情绪的实验表明,情绪的产生受到下列什么因素的影响:()(A) 生理因素 (B) 环境因素 (C) 认知因素 (D) 以上都不对四、简答题(共4小题,20分)1、计算机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5分)2、简述注意的研究方法(5分)3、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都有哪些(4分)4、简述直接知觉与间接知觉的关系。
(6分)五、实验设计:“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个故事家喻户晓,请用被试者间设计对它所说明的现象进行研究设计。
(10分)六、在一项老鼠学习走迷宫的实验中,研究者考察给老鼠的食物量对其学习的影响。
结果如下(每次走迷宫所需时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Large reward 38秒 30秒 20秒 15秒Small reward 52秒 32秒 16秒 12秒请说明该实验的各种变量,并用图表表示本实验结果,并说明根据此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
(10分)自变量:给老鼠的食物量,包括2个水平,Large reward 和Small reward因变量:老鼠每次走迷宫的时间无关变量:1)实验前所有老鼠禁止喂食.2)使每一组被试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小,通常采用匹配和随机化技术.对于动物被试而言,可采取拆窝技术.3)实验前,对所有老鼠进行训练,使它们熟悉实验情境.结论:1)实验初期得到Large reward 的老鼠比得到Small reward 的老鼠跑得快.由此可知,自变量的改变确实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2)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2组被试的时间都减少了,且得到Small reward 的老鼠比得到Large reward的老鼠的减少率高.由此可知,实验时间和奖赏量发生了混肴.试卷二一、填空(20分)1.实验研究的外部效度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2.测量感觉阈限的传统方法主要有:、、。
3.制作心理量表法的常用的六种方法是:、、、、、。
4.韦伯定理可以用公式来表示,费希纳定律可用公式来表示,斯蒂文斯幂定理可以用公式来表示。
5.常用的回忆测验的三种方法是、、。
二、解释下列概念(12分)1.实验者期望效应2.实验控制3.内隐记忆4.速度-准确性权衡三、简答题(12分)1.简述心理实验中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
2.简述心理量表的种类与特点。
四、问答题(20分)举例说明影响反应时的各种因素。
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勤思考研)答:(一)反应时有赖于刺激反应时有赖于被刺激的感官反应时因刺激通道的不同而不同。
反应时受刺激强度的影响3.刺激的停止及刺激强度的变化反应(二)反应时有赖于机体额外动机加速反应准备定势的因素影响反应时肌肉的紧张程度影响反应时。
复杂反应练习因素影响反应时年龄因素影响反应时(勤思考研)个体差异因素影响反应时五、计算题(8分)在一次用信号检测论方法(有无法)进行的研究中,得到如下表的次数分布,请计算β值和d/值。
Yes NoSN 140 60N 82 118六、实验设计(20分)试用信号检测论方法设计一个记忆或思维的实验方案。
一、实验背景用有无法(Yse—NoMethod)测定被试的辨别力和判断标准时,用两种刺激——信号(SN)和噪音(N),信号和噪音的差别要足够小(一般接近被试的辨别阈限,可用传统心理物理法进行预备实验来确定),且信号和噪音的呈现顺序应为完全随机呈现。
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定性,可选取有经验的被试或在实验过程中给被试以反馈(“对”或“错”)。
实验后求出辨别力(d')和判断标准(β),并绘制等感受性曲线(ROC曲线)。
ROC曲线是在d'不变和β值不等的条件下绘制的。
d'和β的求法如下:d'=ZSN—ZNβ=OSN/ON其中ZN和ZSN是根据信号分配的平均数(MSN)和噪音分配的平均数(MN)转换的标准分数。
OSN和ON分别为ZSN和ZN在正态曲线上对应的概率密度值。
在用有无法测定被试的辨别力(d')和判断标准(β)时,首先要选择符合被试的信号(SN)和噪音(N)。
如果选择的SN和N的差别太大,被试能够完全区分出来,就会夸大被试的辨别力,影响被试判断标准。
所以,在正式实验前,一般要进行预备实验,选择出适合被试的信号和噪音,一般以接近被试的差别阈限(50%能正确判断)为宜或略大于差别阈限(80%能正确判断)。
在正式实验时,主试随机呈现所有的信号和噪音(SN在先和N在先的次数各半,以排除顺序误差的影响)。
此外,为了保证小组被试间的辨别力和判断标准具有可比性,一组被试可以只作一个预备实验,选择一组信号和噪音进行实验。
一般一组实验至少要做100~200次以上。
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被试的d'和β可能会有所不同,d'大的被试表明其辨别力较高,d'小的则表明其辨别力较低。
β值高的被试在判断“是信号”时较为慎重。
只有在有十分把握时才判断“是”信号,而β值低的被试则倾向于更多地将刺激判断为信号。
被试的判断力(d')不受信号和噪音的先验概率(P(SN)和P(N))的影响,而判断标准(β)则随P(SN)、和P(N)的变化而变化。
二、实验目的1.通过测定和比较不同被试的重量辨别能力和判定标准,学习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考察不同的先验概率下被试的辨别力和判断标准。
2.掌握信号检测论有无法的实验设计过程。
三、实验方法(一)被试全班同学,4人一组。
(二)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计算机的内部扬声器能够发出0-65535Hz频率的声音,采用700Hz频率的声音为信号,691Hz、692Hz、694Hz、696Hz、697Hz、698Hz的声音为噪音。
如果不做预备实验,可以直接选择700Hz为信号(SN),697Hz为噪音(N)。
(三)实验设计与实验过程控制1.预备实验用700Hz的刺激分别与其他六个刺激比较。
比较时按随机顺序呈现SN和N,且SN和N在前和在后的次数各五次。
选出80%以上正确分辨率且声音差别最小的一组刺激。
2.让被试熟悉信号和噪音当主试呈现刺激之后,让被试判定所呈现的刺激中有无信号,被试的反应很简单。
“有”记为“+”,“无”汇为“-”。
3.正式实验指导语:“这个实验是要测试你对声音差别的辨别能力,先呈现一个700Hz的声音刺激,记住这个信号的强弱。
以下呈现的声音刺激没有一定规律,你认为是信号的就记下‘+’,认为不是信号的就记下‘—’,这50个刺激中,其中信号‘25’次,噪音‘25’次(如果信号的先验概率不等,则对被试说出信号与噪音出现的概论)。
对于你的判定结果我们不做任何奖惩办法。
请你认真如实的做完实验。
”以700Hz的刺激为信号(SN),较弱的声音为噪音(N),每个先验概率下刺激的呈现是完全随机的,而且SN和N在前和在后的次数相等。
信号呈现的先验概论P (SN)为0.20、0.50和0.80。
每个先验概率下做100次,总共做300次。
因先验概率有三种,因此每小组的人数至少应为三人或三人的倍数。
为了平衡练习或疲劳效应,不同先验概论的刺激呈现按如下顺序进行:0.20、0.50、0.80、0.80、0.50、0.20,并每种先验概论下的100次实验分为两个50次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