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5.50 KB
- 文档页数:19
华中师大《试验心理学》练习题库及答案《试验心理学》练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研究方法的标志是:A、自然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D、相关法2、某项教学改革实验的结果仅仅适用于城市学校的教学,而不适用于农村学校的教学,这说明该实验研究:A、缺乏构思效度B、外部效度很低C、实验信度很低D、内部效度很低3、以下不属于空间知觉单眼线索的是:A、结构级差B、相对大小C、运动视差D、视轴幅合4、绝大多数被试在测验中获得总分值或接近总分值的现象称为:A、天花板效应B、地板效应C、间隔效应D、绝对效应 5、如果不同的实验条件之间相互干扰,采用的实验设计类型最好是:A、被试内设计B、被试间设计C、拉丁方设计D、混合设计 6、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A、冯特B、费希纳C、高尔顿D、艾宾浩斯 7、以下关于视角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是与眼睛一定距离物体的大小与眼睛形成的张角。
B、视角的大小决定映像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大小。
C、视角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成正比。
D、可以用视角的倒数来表达视敏度,其公式为视力V=1/α〔α为视角〕。
8、以下哪个术语表示实验中自变量操纵失败:A、霍桑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天花板效应D、“零结果〞 9、反映人的感觉时间区分特性的是:A、似动现象B、闪光融和临界频率C、深度视锐D、运动后效 10、注意研究中的错觉性结合实验支持:A、两种加工过程理论B、注意能量有限理论C、注意的过滤器-衰减理论D、特征整合理论 11、一般而言,心理测验的分数属于:A、类别量表B、等级量表C、等距量表D、等比量表12、在“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比拟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A、超常儿童B、常态儿童C、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D、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二、填空题1、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响的被试的特性因素,在实验中称作_____ 。
2、在记忆实验中,给被试同时呈现学习过的材料和没有学习过的干扰材料,要求被试判断材料是学习过的还是没有学习过的,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__ 。
一单项选择题(1×30=30分):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A 最小可觉差法B 恒定刺激法 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A 费希纳定律B 韦伯定律C 史蒂文森定律D 艾克玛定律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A 变量B 假设C 结果D 控制4. 2×3×4×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A 3B 4C 9D 24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A 双盲法B 恒定法C 随机化法D 统计控制法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A 唐德斯B 赫尔姆霍茨C 卡特尔D 冯特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B 字母转换作业C 心理旋转实验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A 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A信号检测范式 B 提示范式 C 搜索范式 D 双任务范式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A 随机化技术B 匹配技术C 平衡技术 D多基线设计技术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A 评价忧虑B 期望效应C 投射效应D 刻板效应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C)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A 方差分析B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C 协方差分析D 回归分析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A 反应速度的差异B 反应的难度C 反应速度D 口语记录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A 实验者效应B 地板效应C 霍桑效应 D天花板效应15以下哪种设计属于被试间设计(A)A 匹配B ABBA设计C 拉丁方设计D ABA设计16以下哪项是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B)A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B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C统计回归D个体本身的生长和成熟17实验仪器中测量人的速度判断能力的仪器是(B)A 速示器B 速度知觉仪C 时间知觉测试仪 D反应计时器18在“摔跤、柔道运动员减重期能量平衡内分泌机制及力量变化的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D)A摔跤、柔道运动员B能量平衡内分泌机制C 力量变化D能量平衡内分泌机制及力量变化19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C) A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权C 给被试一定的报酬D保密原则20实验信度的验证不包括(A)A内容验证 B直接验证 C 系统验证 D 概念验证21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B)A极限法 B 恒定刺激法 C 阶梯法 D 平均误差法22下列陈述中哪个是操作性定义(A)A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C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D以上都不是23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A)A人工语法 B 序列反应时 C 复杂系统 D 信号检测论24基本模式“O1 X O2”属于(B)A单组后测设计 B 单组前后测设计 C 固定组比较设计 D 事后回溯设计25事后回溯设计的基本模式为“X O”其中X表示(C)A引入的实验处理B研究者操纵或某种未知因素的处理C自变量或实验处理,是研究者不能操纵或改变的D以上都不是26以下属于单组准实验设计的是(D)A单组后测设计B固定组比较设计C单组前后测设计D时间序列设计27心理学实验类研究设计中条件控制最严的一类是(B)A准实验设计 B 真实验设计 C 非实验设计 D平衡设计28两等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实验数据的处理应采用(B)A 配对样本t检验B 独立样本t检验C 单因素方差分析 D卡方检验29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A 提示范式的基本原理是用刺激或指导语来引导被试注意一个明确的输入源,然后把对这一输入源的加工和对其他输入源的加工比较。
1. 统计控制法可以起到实验前控制的作用()T. 对F. 错【答案】F2. 对于防御型的被试数据,实验者应当予以剔除()T. 对F. 错【答案】F3. ABA设计顺利进行的前提是,B阶段的治疗效果不应该是持久的()T. 对F. 错【答案】T4. 元记忆和客体记忆的划分,是按照记忆方式层面来进行的()T. 对F. 错【答案】F5. 任务对于被试要求的太高导致被试成绩全部处于较低水平的效应叫做天花板效应()T. 对F. 错【答案】F6. 随机化法不仅能用于被试,也能应用于刺激呈现和实验顺序的安排()A. 对B. 错【答案】A7. 当自变量的水平为3-5个时,可以使用ABBA设计()T. 对F. 错【答案】F8. 遗忘症患者的研究强烈暗示了内隐记忆作为相对独立的记忆系统的存在()T. 对F. 错【答案】T9. 自变量包括作业变量、环境变量和主动变量()T. 对F. 错【答案】F10. 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不适感、被感染、疾病和痛苦()T. 对F. 错【答案】T11. 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主要有四种误差: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T. 对F. 错【答案】T12. 衰减模型提出了由个性倾向或刺激特点等影响的“阈限”概念()T. 对F. 错【答案】T13. 维量等级量表是一个四维量表,包括愉快维、紧张维、冲动维和确信维()T. 对F. 错【答案】T14. 多自变量实验具有效率高、实验控制好等优点()T. 对F. 错【答案】T15. 费希纳使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第一次成为系统的学科()T. 对F. 错【答案】F16. 被试间设计的主要问题是很难分辨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导致还是自变量的变化导致()T. 对F. 错【答案】T17. 双盲实验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T. 对F. 错【答案】T18. 从理论上讲,随机化法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最佳方法()T. 对F. 错【答案】T19. 费希纳定律成立的条件是:韦伯定律广泛适用、最小可觉差在心理上相等()T. 对F. 错【答案】T20. 双耳分听技术是属于搜索范式的一个例子()T. 对F. 错【答案】F21. 情绪的获得是天生的,因此人类对于情绪的识别有共通性()T. 对F. 错【答案】F22. 科学方法具有两个重要标志,经验观察和自我校正()T. 对F. 错【答案】T23. 使用被试间设计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T. 对F. 错【答案】F24. 对于任何一个实验结果来说,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当超出产生该结果的实验条件之外它仍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T. 对F. 错【答案】T25. 97、间接知觉论认为刺激本身是完整的,可以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T. 对F. 错【答案】F26. 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两个系统()T. 对F. 错【答案】T27. “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A. 时距信息B. 加工机制C. 通道D. 实验【答案】A28. 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 极限法B. 恒定刺激法C. 阶梯法D. 平均差误法【答案】B29. 研究认知过程的脑机制的实验技术是:()A. 双耳分听技术B. 注意线索范式C. 启动范式D. 脑成像技术【答案】D30. 过滤器理论是由()提出的A. 特雷斯曼B. 布罗德本特C. 卡内曼D. 多伊奇【答案】B31. 认为“悲伤由哭泣而起,高兴由发笑而来”的是哪个学说?()A. 坎农-巴德学说B. 詹姆士-兰格理论C. 沙赫特两因素理论D. 认知-评价理论【答案】B32. 下列各领域中,被看作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A. 实验心理学B. 组织心理学C. 比较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答案】B33. 不能排除成熟等因素影响的设计是()A. 单组前后测设计B. 时间序列设计C. 双组前后测设计D. 双组后测设计【答案】A34. 在低亮度环境下的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称为()A. 暗适应B. 明适应C. 感觉变化D. 视敏度【答案】A35. 证明感觉记忆容量比人们预期的要多得多的研究方法是()A. 延迟报告法B. 部分报告法C. 整体报告法D. 词干补笔【答案】B36. 在“汉字材料的性质对视觉短时记忆广度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是:()A. 汉字材料B. 短时记忆广度C. 汉字材料的性质D. 短时记忆【答案】B37. 刚好能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称为()A. 差别感受性B. 感受性C. 差别阈限D. 绝对阈限【答案】D38. X对应的两个分布上的纵线高度之比称为()A. 决策标准B. 似然比C. 感受性指数D. 辨别力指数【答案】B39. 认为过滤器并非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的是哪种理论()A. 注意早期选择理论B. 注意中期选择理论C. 注意晚期选择理论D. 注意资源限制理论【答案】B40. 关于如何生成符合语法的句子,存在各种理论或假说,最有影响的理论是()A. 短语结构语法B. 转换语法C. 语法评价D. 生成转换语法【答案】D41. 实验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主要就是指( )A. 观察法B. 相关法C. 实验法D. 问卷法【答案】C42. 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是指( )A. 实验的外部效度B. 实验的内部效度C. 实验的构想效度D. 实验的结构效度【答案】B43. 听觉掩蔽是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的阈限值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的现象A. 增加B. 减小C. 先增加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加【答案】A44. 从控制的严密程度来看,控制最不严密的实验设计是( )A. 真实验设计B. 准实验设计C. 非实验设计D. B和C【答案】C45. 通常控制主试者效应的方法是:()A. 等组匹配法B. 实验过程标准化C. 平衡误差法D. 消除法【答案】B46. 通常使用哪种方法来求绝对阈限()A. ABBA控制法B. 主观判断法C. 直线内插法D. 等组匹配法【答案】C47. 测量被试在强磁场中活动时血液中含氧量的变化的技术是()A. 正电子发射层锚记术(PET)B.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术(fMRI)C. 事件相关电位(ERP)D. 高分辨率脑磁图(MEG)【答案】B48. 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个耳朵听到的信息,忽略另一个耳朵的信息,该实验是:()A. 追随耳实验B. 错觉性结合实验C. 双耳分听D. 注意分配实验【答案】A49. 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MAX)属于()A. 维度等级量表B. 面部表情量表C. 生理指标测量D. 形容词核对表【答案】B50. “心理学仅有短期的历史,却有着长期的过去”,此话出自()A. 《记忆》B. 《心理物理学纲要》C. 《动机与人格》D. 《心理学概论》【答案】D51. 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A. 单眼线索B. 视轴辐合C. 双眼视差D. 晶体调节【答案】C52. 具有加工信息和存储信息双重功能的记忆是()A. 感觉记忆B. 短时记忆C. 工作记忆D. 长时记忆【答案】C53. 在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情况,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A. 被试内设计B. 被试间设计C. 混合设计D. 聚合交叉设计【答案】A54. 实验中除实验条件以外的影响实验变化和结果的潜在因素或条件,称之为()A. 无关变量B. 控制变量C. 因变量D. 自变量【答案】A55. 主观相等点与标准刺激的差是:()A. 绝对阈限B. 常误C. 主观相等点D. 不肯定间距【答案】B56. 复合钟实验中提到的“先入现象”就是由于被试的主观期待产生的()A. 时间误差B. 动作误差C. 疲劳误差D. 期望误差【答案】D57. 认为两种语言彼此联系,可以相互转译,贮存在一个语义记忆系统中的理论是()A. 单独存贮说B. 双通道存贮说C. 单通道存贮说D. 共同存贮说【答案】D58. 在词汇通达研究中,认为人们要把输入的视觉信息转化成语音,然后语音激活词义的理论是()A. 直通假设B. 语音中介假设C. 双通路假设D. 模板说【答案】B59. ABBA是用()消除额外变量的方法A. 抵消平衡法B. 统计控制法C. 随机化法D. 匹配法【答案】A60. 下列不属于实验报告中引言部分的内容是A. 提出问题B. 说明背景C. 被试D. 阐明研究目的和理论基础【答案】C61. 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心理过程的研究.A. 有意识B. 无意识C. 前意识D. 潜意识【答案】B62.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分辨能力的指标A. 距离B. 强度C. 时间D. 明度【答案】C63. 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叫()A. 暂时性遗忘B. 永久性遗忘C. 干扰性遗忘D. 逆向性遗忘【答案】B64. 在“七巧板训练与小学低年级学生操作能力提高的实验研究”一文中,作为因变量的是:()A. 七巧板训练B. 低年级学生C. 操作能力提高D. 操作能力【答案】C65. 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循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A. 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 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C. 保密原则D. 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答案】D66. ROC曲线在心理学上也称为:()A. 对数函数B. 感受性曲线C. 等响曲线D. 音高曲线【答案】B67. 下列选项中关于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不正确的是A. 信号通过同位素反应脑组织功能性变化B. 同时提供机能性和结构性的图像C. 空间分辨率极佳D. 成像速度非常快【答案】A68. 闻到饭菜香味,推断妈妈在厨房,这说明()A. 思维具有间接性B. 思维具有概括性C. 思维与语言有密切的联系D. 思维具有直观性【答案】A69. 如果一个实验中,每个处理水平下的任务都很繁重,那么最适合做什么设计()A. 完全随机设计B. 随机区组设计C. 完全被试内设计D. 混合设计【答案】A70. 如在一个试验中,对红光信号灯按A键,对绿光信号灯按B键,对蓝光信号灯按C键,对白光信号灯按D键,共四个刺激和四个对应的反应,那么记录到的反应时是()A. 简单反应时B. 选择反应时C. 辨别反应时D. 复杂反应时【答案】B71. 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的记忆是:()A. 语义记忆B. 短时记忆C. 情节记忆D. 感觉记忆【答案】D72. 下列几种学习类型中,最高水平的是()A. 原理学习B. 概念学习C. 系列学习D. 问题解决学习【答案】D73.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应当具有的功能是:()A. 使研究变量最大化B. 对额外变量进行有效控制C. 是实验误差变异最小化D. 充分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E. 尽可能减少自变量的变化范围【答案】A, B, C, D74. 感觉直接测量法主要有:()A. 数量估计B. 数量生产C. 绝对数量估计D. 平均差误法E. 极限法【答案】A, B, C75. 下面适合做情绪研究的方法有:()A. 多导生理技术B. 脑成像技术C. RP技术D. 内隐启动范式E. 人工智能【答案】A, B, C, D76. 心理学研究所能收集到的资料主要有:()A. 计数资料B. 计量资料C. 等级资料D. 描述性资料E. 文献资料【答案】A, B, C, D77. 实验信度的验证,包括()A. 直接验证B. 系统验证C. 概念验证D. 内容验证E. 程序验证【答案】A, B, C78. 下列属于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伦理准则是:( )A. 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 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C. 保密原则D. 保护被试免遭伤害E. 给被试一定的费用【答案】A, B, C, D79. 从心理量表是否等距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可以讲心理量表分为:( )A. 分类量表B. 顺序量表C. 等距量表D. 比例量表E. 对数量表【答案】B, C, D80. 计算机在心理学实验的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具体有( )A. 认知领域B. 技术和运动操作领域C. 计算机辅助治疗D. 心理生理学领域E. 心理学教学实验【答案】A, B, C, D, E81. 实验心理学成为科学心理学的代表和主力,其中具有卓越贡献的人是( )A. 冯特B. 费希纳C. 艾宾浩斯D. 赫尔巴特E. 弗洛伊德【答案】A, B, C82. 典型的准实验常用的被试变量包括 ( )A. 被试变量如年龄、性别等B. 被试属性如社会阶层C. 与疾病有关的被试因素D. 不同宗教信仰的被试E. 不同种族的被试群体【答案】A, B, C, D, E83. 关于反应时实验,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有( )A. 反应时实验中的因变量是反应类型或指导语等B. 反应时间实验通常需要进行速度和准确率的权衡C. 唐纳德提出了基本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加法反应时D. 开窗实验主要是用于准确地测量反应时的各个具体过程E. 反应时和反应潜伏期不是一回事【答案】A, C, E84. 在列实验中,为无觉察知觉提供证据的是( )A. 加掩蔽的Stroop启动实验B. 阈下词汇确定C. 盲视实验D. 内隐联想测验E.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答案】A, B, C85. 下列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前瞻性记忆( )A. 尝试回忆B. 年龄因素C. 一定的记忆情境D. 合适的提示物和靶事件E. 性别【答案】B, C, D86. 正电子发射层锚记术可以用来测量以下哪些大脑活动()A. 葡萄糖代谢B. 耗氧量C. 心跳D. 皮肤电E. 血流量【答案】A, B, E87. 语法分析的策略有以下哪些()A. 迟闭合策略B. 最小附着策略C. 即时策略D. 已知/新策略E. 语境交互策略【答案】A, B88. 情绪情感的成分包括以下几种:()A. 生理唤醒B. 主观体验C. 外部表现D. 认知体验E. 感受过程【答案】A, B, C89. 实验法的主要优点在于()A. 能很好地控制无关变量B. 比较经济C. 具有很好的生态效度D. 可以用实验法代替描述性研究方法E. 通过一定方法和手段来控制其他因素,从而使自变量意外的其他因素保持恒定【答案】A, B, E90. 在做反应时实验时常用的防止出现假反应的方法是()A. 让选择反应的数目和要辨别的刺激数目相等B. 安插侦察实验C. 改变每次刺激呈现于预备信号之间的距离D. 控制被试E. 控制环境【答案】A, B, C91. 保持量的测量方法包括()A. 再认法B. 回忆法C. 再学法D. 内省法E. 联想法【答案】A, B, C92. 下列关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通过高灵敏度的电极和放大器来探测电位B. 通过记录脑内血氧含量来反应大脑活动C. 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D. 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E. 价格较其他设备低【答案】A, C, E93. 以下关于注意早期选择理论正确的是:()A. 由布罗德本特首先提出B. 采用双耳分听实验进行C. 注意瓶颈位于信息加工中期阶段D. 按照“全或无”方式进行E. 是一种单通道模型【答案】A, B, D, E94. 时间知觉是()A. 人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反映B. 对客观事物和时间的连续性或顺序性的反映C. 对事物位移和位移速度的之举D. 具有相对性E. 具有绝对性【答案】B, D95. 以下关于注意晚期选择模型正确的是:()A. 有多个输入通道B. 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C. 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D. 瓶颈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E. 中枢分析结构可以识别一切输入【答案】A, B, C, D, E96. 被试间设计的缺点有()A. 所需被试数量巨大B. 具有强烈的练习效应C. 不能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混淆D. 相对其他设计,被试会非常疲劳E. 产生对各处理方式的污染【答案】A, C97. 关于记忆的SPI理论假定,记忆或记忆系统主要有()A. 程序记忆系统B. 知觉表征记忆系统C. 语义记忆系统D. 初级记忆系统E. 内隐记忆系统【答案】A, B, C, D98. 恒定刺激法是要求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A. TB. F【答案】B。
实验心理学课后试题及答案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索和验证心理过程和行为。
以下是实验心理学课后的一些试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复习和测试自己的理解。
一、选择题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系统性答案:C3. 实验心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误差C. 使实验结果更难以解释D. 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答案:B二、填空题4. 实验心理学中的“双盲”设计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都不知道实验条件。
答案:实验者;被试5. 心理实验中,为了减少被试的期望效应,研究者通常会采用_________。
答案:随机分配三、简答题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
答案:实验心理学侧重于通过控制变量和实验设计来研究心理现象,而相关学科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可能更侧重于理论的构建和描述性研究。
实验心理学强调可重复性和客观性,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
7. 描述实验设计中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答案:内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实验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实验设计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外部效度则是指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即实验结果能否推广到其他人群或情境中。
四、论述题8.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基石。
它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来验证或推翻心理学理论。
实验心理学推动了心理学的科学发展,帮助心理学家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
此外,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实验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位心理学家的工作?A. 威廉·詹姆斯B. 约翰·华生C. 弗朗西斯·高尔顿D. 卡尔·荣格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系统性3. 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D.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4. 下列哪项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定性分析D. 定量分析5.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参与者的疲劳B.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C. 增加实验的难度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观察心理学的区别。
7. 解释什么是实验变量,并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8.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0. 以一个实验心理学研究为例,分析实验设计、实施过程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1. 阅读以下实验案例:研究者想要了解音乐类型对人们情绪的影响。
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听古典音乐、摇滚音乐或无音乐的组别,并测量他们的情绪变化。
请分析这个实验的设计,并讨论可能的变量和结果解释。
实验心理学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B. 约翰·华生2. C. 主观性3. B. 减少实验误差4. B. 推断性统计5. B.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二、简答题6. 实验心理学与观察心理学的区别在于,实验心理学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来测试假设,而观察心理学则通过观察自然行为来收集数据。
7. 实验变量是在实验中被操纵或测量的因素。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变量,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变化的变量。
8. 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异。
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心理学》练习试题及答案4一、填空61. 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始之时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贡献。
其中又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
他们是:___________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______________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____________则首开用实证方法研究_____________等高级心理过程之先河。
62. 实验室研究有其优势:对于_____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更好地控制___________;实验可在其他实验室中_______________。
63. 脑磁图(简称MEG)的工作原理是:大脑工作时所形成的_________,在头颅外表产生________,脑磁图通过捕捉这些____________,便可反映大脑内部的神经活动。
64.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够引起_________的__________;二为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
65. 在系列回忆中,要求被试按照_____________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
研究发现,影响系列学习和回忆的最主要因素是每个项目在系列刺激材料中的位置。
系列中___________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得快一些,而且错误少一些,而__________的项目学习起来则难得多。
66. 要求特征是一潜在的、强有力的,也是社会科学所独有的偏差来源,与被试及他们对实验的设想有关。
其典型例子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67. 单眼运动视差是指______不动,而________与_____移动时,所给出一种强有力的深度线索。
68. 双眼线索主要是指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知觉________和两个物体_________的重要线索。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某30=30分):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A最小可觉差法B恒定刺激法C加因素法D平均误差法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A费希纳定律B韦伯定律C史蒂文森定律D艾克玛定律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A变量B假设C结果D控制4.2某3某4某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A3B4C9D24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A双盲法B恒定法C随机化法D统计控制法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A唐德斯B赫尔姆霍茨C卡特尔D冯特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A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B字母转换作业C心理旋转实验D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A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B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C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D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A信号检测范式B提示范式C搜索范式D双任务范式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A随机化技术B匹配技术C平衡技术D多基线设计技术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A评价忧虑B期望效应C投射效应D刻板效应A方差分析B重复测量方差分析C协方差分析D回归分析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A反应速度的差异B反应的难度C反应速度D口语记录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A实验者效应B地板效应C霍桑效应D天花板效应15以下哪种设计属于被试间设计(A)A匹配BABBA设计C拉丁方设计DABA设计16以下哪项是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B)A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B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C 统计回归D个体本身的生长和成熟17实验仪器中测量人的速度判断能力的仪器是(B)A速示器B速度知觉仪C时间知觉测试仪D反应计时器18在“摔跤、柔道运动员减重期能量平衡内分泌机制及力量变化的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D)A摔跤、柔道运动员B能量平衡内分泌机制C力量变化D能量平衡内分泌机制及力量变化19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C)A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权C给被试一定的报酬D保密原则20实验信度的验证不包括(A)A内容验证B直接验证C系统验证D概念验证21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B)A极限法B恒定刺激法C阶梯法D平均误差法22下列陈述中哪个是操作性定义(A)A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C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D以上都不是23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A)A人工语法B序列反应时C复杂系统D信号检测论24基本模式“O1某O2”属于(B)A单组后测设计B单组前后测设计C固定组比较设计D事后回溯设计25事后回溯设计的基本模式为“某O”其中某表示(C)A引入的实验处理B研究者操纵或某种未知因素的处理C自变量或实验处理,是研究者不能操纵或改变的D以上都不是26以下属于单组准实验设计的是(D)A单组后测设计B固定组比较设计C单组前后测设计D时间序列设计27心理学实验类研究设计中条件控制最严的一类是(B)A准实验设计B真实验设计C非实验设计D平衡设计28两等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实验数据的处理应采用(B)A配对样本t检验B独立样本t检验C单因素方差分析D卡方检验29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A提示范式的基本原理是用刺激或指导语来引导被试注意一个明确的输入源,然后把对这一输入源的加工和对其他输入源的加工比较。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A. 自变量B. 因变量C. 常量D. 参与者3. 在实验心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成本D. 提高实验趣味性4.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B. 提高实验成本C.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5.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A. 问卷调查B. 心理测试C. 访谈D. 以上都是6. 实验心理学中的“反应时间”通常指的是什么?A. 实验者的反应时间B. 参与者的反应时间C. 实验准备时间D. 数据分析时间7. 在心理学实验中,随机分配参与者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C. 提高实验的趣味性D.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8. 哪种实验设计可以最有效地控制实验变量?A. 非实验设计B. 相关设计C. 实验设计D. 描述性设计9. 实验心理学中的“操作性定义”是什么?A. 根据概念的内涵定义B. 根据概念的外延定义C. 根据实验操作定义D. 根据理论定义10.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A. 参与者偏差B. 实验者偏差C. 随机偏差D. 顺序效应偏差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 简述实验心理学中的“独立测量误差”和“依赖测量误差”的区别。
13. 解释“实验伦理”在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并列举至少两条实验伦理的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变量”分类及其在实验设计中的作用。
15. 描述一个完整的实验心理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问题的形成、假设的提出、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给出正确选项并做详细答案解析1、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AA. 自变量B. 因变量C. 控制变量D. 无关变量2、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CA. 匹配法B. 平衡法C. 排除法D. 恒定法3、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种方法是BA. 恒定刺激法B. 平均差误法C. 最小变化法D. 系列探索法4、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的β值为:CA. -0.22B. 0.22C. 0.33D. 3.005、在2×3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AA. 2个B. 3个C. 5个D. 6个6、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BA. 调查法B. 个案法C. 测验法D. 观察法7、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DA. 超常儿童B. 常态儿童C. 超常与常态儿童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8、等距量表的特点是BA. 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B. 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C. 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D. 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9、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处理,即所有的被试者接受全部的自变量处理,这类设计便属于:AA. 被试内实验设计B. 被试间实验设计C. 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D. 混合设计10、根据唐德斯A.B.C.法,辨别反应时间应是:AA. 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B. 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C. 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D. 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11、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干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搜索场景中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弗洛伊德B. 威廉·詹姆斯C. 约翰·华生D. 卡尔·罗杰斯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范畴?A. 感知B. 记忆C. 情感D. 社会行为3.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A. 增加实验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D.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4. 实验心理学中,双盲实验的特点是:A. 只有实验者知道实验条件B. 只有被试者知道实验条件C. 实验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实验条件D. 实验者和被试者都知道实验条件5. 下列哪个不是实验心理学常用的统计方法?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相关分析D. 描述性分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实验心理学中的自变量是指______。
7. 实验心理学中的因变量是指______。
8. 一个良好的实验设计应该具备可重复性、______和______。
9.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为了减少误差,常常采用______方法。
10. 心理学实验中,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的区别。
12. 描述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及其重要性。
13. 解释什么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安慰剂效应”。
14. 简述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本步骤。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16. 论述实验设计中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并举例说明。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17. 阅读以下案例:某研究者想要研究音乐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在安静环境中学习,另一组在播放轻音乐的环境中学习。
实验结果显示,播放轻音乐组的学习效率更高。
请分析这个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可能存在的缺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B4. C5. D二、填空题6. 被实验者操纵的因素7. 被测量或观察的因素8. 有效性、可靠性9. 随机分配10. 影响或偏见三、简答题11. 实验心理学主要关注于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而应用心理学则侧重于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属于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的条件刺激?A. 狗B. 食物C. 铃声D. 口水答案:C. 铃声2. 实验者想要探究是否存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下列哪种实验设计最适合?A. 记忆实验B. 随机对照实验C. 特定情境实验D. 观察实验答案:C. 特定情境实验3. 在社会心理学的实验中,下列哪项属于自陈表达法?A. 观察行为B. 问卷调查C. 好友评价D. 实验观察答案:B. 问卷调查4. 以下哪个实验主要用于测量注意力的分配?A. 斯特鲁普实验B. 条件反射实验C. 朗格时间估计实验D. 梅格洛普凶具实验答案:A. 斯特鲁普实验5. 这个实验侧重研究个体对待不公平事件的反应,主要涉及到以下哪个概念?A. 认知失调B. 条件反射C. 集体认同D. 公平感答案:D. 公平感二、填空题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人类行为背后的__________。
答案:原因/动机2. __________是指个体在认知收集、处理信息时的有限能力。
答案:认知资源3. 条件反射实验中,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__________来体现。
答案:反应/反应强度4. 在社会心理学实验中,实验者通过提供不同情境来观察个体的__________。
答案:行为/反应5. 注意力分配的效率可以通过__________实验来测量。
答案:斯特鲁普三、问答题1. 实验心理学与观察心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实验心理学以实验方法为主要手段,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来探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观察心理学则主要通过观察和描述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来研究。
2. 试举例说明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的基本过程。
答案:以“狗咬呼吸机”实验为例,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一:将一只狗接受实验训练,并记录其初始的唾液分泌量。
- 步骤二:在每次给狗喂食的同时,敲响铃声。
- 步骤三:重复多次步骤二。
- 步骤四:停止敲响铃声并观察狗的反应,记录其唾液分泌量。
《实验心理学》单项选择题1、心理物理法中的恒定刺激法之所以是“恒定的”,是因为(2 分)C.实验中所用到的几个刺激在整个阈限测定过程中是恒定的2、在2×3被试内设计中,实验处理的水平数有(2 分) D.63、我们在实验中要求一半被试先进行A处理,后进行B处理,另外一半被试先进行B处理,后进行A处理,主要是为了克服C.顺序效应4、情感距离的反应时量表是用哪种方法制作的?(2 分) B.对偶比较法5、在时间估计准确性实验中,一只绿色小灯泡与电钟相连,主试按键让灯亮10秒,然后让被试按键复制10秒的时间。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复制的时间长度是(2 分) C.因变量6、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人挤在一个电话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舒服。
以下表述不对的是(2 分) D.被试的智力是额外变量7、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是指(2 分) A.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可推广性8、反应时技术中加因素法的前提是信息加工是(2 分) B.系列加工9、在心理学实验中,保持被试的身高、年龄以及实验环境等因素一致,从而控制无关变量,这种方法属于(2 分)A.无关变量的恒定10、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的“因素”是指(2 分) A.自变量11、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2 分) D.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明确程度12、在心理实验的过程中,被试退出实验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这样会降低实验的(2 分) C.结构效度13、在一个2×2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需要5名被试,那么需要的被试总数(2 分) D.2014、以下不适用于学习实验自变量的是(2 分) C.错误次数15、年龄、性别、血型和不同文化背景等常作为实验的自变量,它们属于(2 分) C.被试特点自变量多项选择题16、下列方法中不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是(2 分) A.测量法 B.问卷法 D.观察法17、复杂反应时包括(2 分) B.选择反应时 C.分辨反应时18、信号检测论中,由辨别力指数d’的计算可知,d’值由什么决定(2 分) A.击中率 D.虚报率19、如果因变量指标敏感性不足,可能导致以下哪些情形(2 分) B.天花板效应 C.地板效应20、处理效应包括(2 分) A.主效应 B.交互作用 D.简单效应名词解释21、准实验设计(3 分)是指降低了实验控制的标准,通常在不易对被试进行随机取样,无法严格创设等组的条件下进行的设计。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个变量不是实验心理学中的自变量?A. 刺激强度B. 被试年龄C. 被试性别D. 反应时间答案:D3.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误差B. 增加实验的可重复性C. 避免主试和被试的期望效应D. 以上都是答案:C4. 以下哪个实验设计可以控制顺序效应?A. 完全随机设计B. 配对设计C. 拉丁方设计D. 交叉设计答案:D5. 以下哪个统计方法不适用于实验数据分析?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相关分析D. 回归分析答案:D6. 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被试的数量B. 被试的参与次数C. 被试是否接受所有实验条件D. 实验材料的不同答案:C7.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实验心理学中的控制变量?A. 环境温度B. 被试的健康状况C. 被试的动机水平D. 实验材料的一致性答案:D8. 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A. 实验设计不严谨B. 测量工具不准确C. 被试的反应不一致D. 以上都是答案:D9.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内部效度?A.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C. 实验结果的稳定性D. 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答案:A10.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如何避免被试的期望效应?A. 使用双盲实验设计B. 提供虚假的实验目的C. 增加实验的难度D. 减少被试的参与度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实验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学习、思维、语言、情绪以及社会行为等。
这些领域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来探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内在机制。
2.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设计原则。
答案: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控制变量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原则和盲实验原则。
实验心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观察B. 假设C. 控制D. 重复实验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A. 变量B. 参与者C. 随机分配D. 理论答案:D3. 实验心理学中的自变量是指:A. 实验者想要控制或操纵的因素B. 实验结果C. 参与者的个体差异D. 实验条件答案:A4.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相关性分析D. 所有以上答案:D二、简答题1.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双盲设计,并解释其重要性。
答案:双盲设计是指实验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实验条件的分配,这样可以减少实验偏差和期望效应,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解释什么是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并举例说明。
答案:内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外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结果能够推广到其他人群或情境。
例如,一个关于学习效果的实验如果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可能具有高内部效度,但如果要推广到真实课堂环境,则需要考虑外部效度。
三、论述题1. 讨论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答案: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它通过控制变量和精确测量来测试理论假设。
实验心理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心理过程的工作原理,验证或推翻理论,为心理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推动了心理学领域的科学发展。
结束语实验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为未来的心理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名词解释1.速度一准准确性权衡:在具体采用反应时指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反应时实验有两个基本的因变量,即速度和准确性。
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这使得我们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
心理学家将这种关系称为速度一准确性权衡。
2.双盲实验:是一个很好的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排除法的一种。
双盲控制时让实验的操作者和实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内容和目的,山于实验者和研究参加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哪种实验条件,从而避免了主、被试双方因为主观期望所引发的额外变量。
3.被试内设计: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设计。
被试内设计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而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
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有力,能更好的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这个优点使得许多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被试内设计。
和被试间设计相反,被试内设计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但却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
可以采用平衡技术来控制这些差异。
4.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这种效应往往以颇为微妙的方式起作用。
5.ROC曲线:即是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
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
该曲线以虚惊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
6.开窗实验:是一种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的方法,它能比较明显地看出各个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它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
7.ABA设计:是一种小样本设计。
它可以较好地区分实验自变量(比如一种疗法)的效果和时间顺序等其他因素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解决了 AB设计中常常会发生的混淆问题。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心理现象B. 生理现象C. 社会现象D. 自然现象答案:A2. 以下哪项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C3.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弗洛伊德B. 冯特C. 皮亚杰D. 斯金纳答案:B4. 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答案:C5. 以下哪项不属于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A. 系统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主观性原则D. 重复性原则答案:C6. 实验心理学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是什么?A. 因果关系B. 无关关系C. 并列关系D. 互补关系答案:A7.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效应指的是什么?A. 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实验者对实验过程的控制C. 实验者对实验材料的选择D. 实验者对实验对象的指导答案:A8. 以下哪项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伦理要求?A. 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B. 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C. 确保实验材料的可靠性D. 确保实验方法的创新性答案:B9. 实验心理学中,双盲实验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C. 减少实验的外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可重复性答案:B10.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控制组的作用是什么?A. 提供实验结果的比较基准B. 提供实验过程的指导C. 提供实验材料的来源D. 提供实验方法的参考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设计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准备、实施、分析2.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对实验对象进行操纵或控制的变量。
答案:自变量3.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希望测量或观察的变量。
答案:因变量4.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希望排除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一、单选题1-5 ABDBB6-10 BCAAB11-15 BDBBD16-20 CBACC21-25 CDBAA二、多选题1-5 ABCD ABC ABCD ABE ACE6-10 ABCD ABCD ABC BC ABCDE11-15 ABC ABCD BCD ABCDE ABCD16-20 ABC ABCDE ACE ABC BCD21-25 ABDE ABCD ABCDE AC ABCD三、判断题1-10 错对错错对对错对错对11-20 错错对对对对对错对错21-30 对错对对错错对对对错31-40 错错错对错对对错错对41-50 错对错对错对错错错对四、简答题1、被试者内设计中每个被试者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这种情况下,同一被试者既为实验组提供数据,也为控制组提供数据,因此无需另找控制组的被试者。
被试者间设计是每个被试者只接受一个自变量的处理,有多少种处理就采用多少个被试者。
2、A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其做反应,也称简单反应时间。
B反应时:多个反应,各自对应于事先所规定的那个刺激进行反应,此时测得的反应时间包含简单反应时、辨别刺激的时间和选择反应的时间。
C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英语多个刺激中的那个实现规定的刺激进行反应,而对其他刺激则呈现不反应。
包括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3、闪光临界频率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
影响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因素主要有:(1)光相强度:闪光临界融合频率随光相的强度增高而增高。
(2)刺激面积:闪光临界融合频率随闪光照射的区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3)在视网膜中,锥体细胞比杆体细胞有较高的空间视觉敏度。
(4)另外声音、味觉、嗅觉等刺激都可以改变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4、效度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信度就是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5、反应时:也叫反应潜伏期(response latency),是指从刺激作用发生到引起机体外部反应开始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一、单选题1.康拉德( R.conrad )的实验证明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
A.视觉编码B.音形编码C.语义编码D.听觉编码正确答案:D2.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与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在一起,并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辨认出学过的单字。
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是()。
A.对偶联合法B.再认法C.自由回忆法D.系列回忆法正确答案:B3.在对系列呈现的学习材料进行自由回忆时,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少。
这种现象称为()。
A.启动效应B.近因效应C.首因效应D.词优效应正确答案:B4.根据米勒(G . Miller)的研究,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9±2组块B.5±2组块C.3±2组块D.7±2组块正确答案:D5.斯滕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表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是()。
A.自动停止系列扫描B.平行扫描C.三者都有D.完全系列扫描正确答案:D6.加工水平效应的研究表明:最初知觉的加工水平越深,对经验的记忆越好。
若要求被试对同一组汉字进行汉字结构判断或汉字词性判断,然后对这些汉字进行再认测验,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汉字结构判断后的再认成绩与汉字词性判断后的再认成绩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没有差异B.无法判断C.前者低于后者D.前者高于后者正确答案:C7.艾宾浩斯对于记忆的研究所使用的实验材料主要是()。
A.故事B.句子C.图画D.无意义音节正确答案:D8.按一定速度给被试依次呈现材料中的各个项目,让他们学习和记忆。
第一次呈现时,要求被试识记材料;从第二次呈现起,要求被试在每个项目出现时,说出紧邻其后的下一个项目。
这种记忆研究方法属于()。
A.全部呈现法B.重学法C.提示法D.重建法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1.看完一部小说或电影,人们往往对开头和结局记得最清楚,这种现象可以用以下()来解释。
A.痕迹消退效应B.近因效应C.首因效应D.系列位置效应正确答案:B、C、D。
实验心理学一、填空1.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
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2.被试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3.斯珀灵(Sperling)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平均9.1个项目4.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的实验。
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和可以获得交互作用5.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
6.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
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7、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8.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
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9.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10.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_的时间,而是指刺激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1.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12.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13.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14.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15.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6.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17.排除法是把_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18.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19.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2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21.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解释的科学方法。
22.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
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23.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4.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来实现。
25.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业变量、环境变量和被试变量。
26.极限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
它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27.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实验前控制。
但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在实验前,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这时必须使用实验后控制,又称为统计控制。
28.反应时实验中有二个基本因变量,即速度和准确性。
因此,反应时间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权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9.心理学上关于反应时间的研究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称减数法时期,它是由唐德斯奠定基础的。
又称唐德斯反应时ABC _或唐德斯三成分说。
第二个时期称加因素法时期,它是由斯顿伯格奠定基础的。
30.面对阈限概念,实验者必须借助操作定义,将之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之值;同理,可把差别阈限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31.顺序量表是一种较粗略的量表,它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出一个一个次序。
32.词干补笔是指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测验时提供单字的头几个字母,让被试补写其余几个字母构成一个有意义_的单字。
、33.唐德斯提出反应时ABC之后,心理学之父冯特很快就意识到唐德斯指出了实验心理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即心理活动的时间测定工作。
他带领自己的学生对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比如对注意、知觉、联想和选择过程等的反应时测量。
34.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法主要有三种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
35.知觉辨认乃是在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一系列单字,然后要求他在速示条件下(30毫秒)辨认学过的单字以及另外一些未学过的单字。
36.相关研究法和观察法一样,是一种基于描述性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它从理论上或也是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37.美国哲学家皮尔斯(C.S.Pierce)指出,除科学方法外,还有另外三种确立信念的方法:权威、注意凝聚和先验。
38.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69)发展了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逻辑,提出了加法法则,称之为加因素法。
它不是对减数法反应时间的否定,而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39.根据记忆内容在时间轴上的指向,可以将记忆分为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
前瞻记忆是指对于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即对于某种意向的记忆。
40.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
41.继人差方程和赫尔姆霍茨(1850)对青蛙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之后,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第一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时。
他试图揭示反应时任务中的一些心理加工过程。
为此,他设计了两类反应时任务,简单反应时任务和选择反应时任务42.确立信念的科学方法,是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寻求现象解释的可重复性,并进行自我校正.。
43.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始之时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贡献。
其中又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
他们是: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费希纳_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 _艾宾浩斯则首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之先河。
44.实验室研究有其优势:对于被试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更好地控制无关变量;实验可在其他实验室中重复验证。
45.感觉阈限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为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二为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_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46.在系列回忆中,要求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
研究发现,影响系列学习和回忆的最主要因素是每个项目在系列刺激材料中的位置。
系列中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得快一些,而且错误少一些,而中间位置的项目学习起来则难得多。
47.要求特征是一潜在的、强有力的,也是社会科学所独有的偏差来源,与被试及他们对实验的设想有关。
其典型例子是: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48.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主要有四种: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49.反应偏向可由二种方法计算:一种是报告标准,另一种是似然比值。
50.实验信度其实就是实验的可验证性问题。
它有三种类型直接验证、系统验证和概念验证。
51.心理学中的三大注意理论是: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特征整合理论。
52.特征整合理论是由特雷斯曼提出的。
特征和客体是该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特征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53.操作定义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提出,他主张一个概念应由测定它的_程序来下定义。
54.从实验变量角度实验设计涉及三个基本问题:(1)实验采用多少自变量和因变量(2)各自变量内又采用多少处理水平(3)如何将被试分配到各自变量的各处理水平中。
55.匹配设计是指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相似加以配对,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个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组别。
56.小样本设计是被试内设计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人数较少的被试_或单个被试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处理方式。
57.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实验效度主要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58.斯腾伯格曾借助加因素法揭示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59.感觉直接测量法主要有数量估计、数量生产、绝对数量估计。
60.直接出现在将被注意位置的提示称为外围提示,符号提示是指只是指出注意应指向某个位置的一个符号。
二、选择题1.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B)(A)冯特(B)费希纳(C)高尔顿(D)艾宾浩斯2.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D(A)超常儿童(B)常态儿童(C)超常与常态儿童(D)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3.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循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D(A)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C)保密原则(D)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4.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B(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5.下列各领域中,被看作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B(A)实验心理学(B)组织心理学(C)比较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6.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A(A)调适问题(B)老鼠走迷津(C)儿童数学问题解决(D)种属行为7.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AB(A)匹配(B)随机化(C)拉丁方设计(D)ABBA设计8.下列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是,BD(A)ABA设计(B)拉丁方设计(C)匹配(D)ABBA设计9.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AB(A)统计回归(B)主试—被试的相互作用(C)零结果(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10.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ACD(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B)没有预备实验(C)测量工具的局限性(D)样本缺乏代表性11.实验信度的验证,包括:ABC(A)直接验证(B)系统验证(C)概念验证(D)内容验证12.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__B__心理过程的研究.(A)有意识(B)无意识(C)前意识(D)潜意识13.内隐联想测验是以__B__为指标来进行的.(A)概率密度(B)反应时(C)正确率(D)信心评价14.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Fechner)定律对韦伯(Weber)定律的发展是基于_B___的假设(A)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B)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C)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D)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15.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B(A)极限法(B)恒定刺激法(C)阶梯法(D)平均差误法16.感觉的直接测量方法有,AB(A)数量估计法(B)数量生产(C)绝对数量估计(D)整合法17.我们可以从_ABC___方面来给注意下定义.(A)注意的任务(B)注意的持续性(C)加工定向(D)个体差异18.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A(A)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C)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D)以上都不是19.耶基斯-多德森(Yerkes-Dodson)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B:(A)较强(B)中等(C)较弱(D)无规律可循20.注意的研究方法有:ABCD(A)提示范式(B)搜索范式(C)过滤范式(D)双任务范式21.注意的应用研究有:BC(A)前瞻记忆(B)警戒(C)飞行员的心理负荷(D)元认知22.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的记忆是:D(A)语义记忆(B)短时记忆(C)情节记忆(D)感觉记忆23.信度之于效度正如:B(A)准确性之于一致性(B)一致性之于准确性(C)偏差数之于常模(D)常模之于偏差数24.记忆研究的先驱是:AC(A)艾宾浩斯(B)巴甫洛夫(C)巴特利特(D)斯金纳25.记忆的传统研究方法有:ABCD(A)自由回忆法(B)再认法(C)对偶联合回忆法(D)系列回忆法26.记忆的类型有:ABCD(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B)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C)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D)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27.内隐学习具有如下的特征:ABCD(A)自动性(B)抽象性(C)理解性(D)抗干扰性28.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A:(A)人工语法(B)序列反应时(C)复杂系统(D)信号检测论29.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区别是:BD(A)短时记忆无需意识参与(B)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易受干扰(C)短时记忆不采用意义编码(D)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易消退三、名词解释1.内隐记忆:内隐记忆的根本特征是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它可以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并且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