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试题题库教学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338.00 KB
- 文档页数:33
华中师大《试验心理学》练习题库及答案《试验心理学》练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研究方法的标志是:A、自然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D、相关法2、某项教学改革实验的结果仅仅适用于城市学校的教学,而不适用于农村学校的教学,这说明该实验研究:A、缺乏构思效度B、外部效度很低C、实验信度很低D、内部效度很低3、以下不属于空间知觉单眼线索的是:A、结构级差B、相对大小C、运动视差D、视轴幅合4、绝大多数被试在测验中获得总分值或接近总分值的现象称为:A、天花板效应B、地板效应C、间隔效应D、绝对效应 5、如果不同的实验条件之间相互干扰,采用的实验设计类型最好是:A、被试内设计B、被试间设计C、拉丁方设计D、混合设计 6、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A、冯特B、费希纳C、高尔顿D、艾宾浩斯 7、以下关于视角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是与眼睛一定距离物体的大小与眼睛形成的张角。
B、视角的大小决定映像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大小。
C、视角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成正比。
D、可以用视角的倒数来表达视敏度,其公式为视力V=1/α〔α为视角〕。
8、以下哪个术语表示实验中自变量操纵失败:A、霍桑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天花板效应D、“零结果〞 9、反映人的感觉时间区分特性的是:A、似动现象B、闪光融和临界频率C、深度视锐D、运动后效 10、注意研究中的错觉性结合实验支持:A、两种加工过程理论B、注意能量有限理论C、注意的过滤器-衰减理论D、特征整合理论 11、一般而言,心理测验的分数属于:A、类别量表B、等级量表C、等距量表D、等比量表12、在“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比拟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A、超常儿童B、常态儿童C、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D、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二、填空题1、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响的被试的特性因素,在实验中称作_____ 。
2、在记忆实验中,给被试同时呈现学习过的材料和没有学习过的干扰材料,要求被试判断材料是学习过的还是没有学习过的,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__ 。
心理学:实验心理学(题库版)1、填空题变量是指在()或()可变的事物的()。
在实验中实验者()、()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称为因变量。
正确答案:数量上、质量上、属性、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江南博哥)、自变量、某种特定反应2、名词解释次级内隐自尊效应正确答案:意指个体作出的判断通常是与个体的自尊密切相联的,都有维护和促进自尊的功能,但是,个体本身对此并没有明确的意识。
3、填空题反应时实验中有二个基本因变量,即()和()。
因此,反应时间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速度、准确性、权衡4、填空题最能够最有效运用实验控制策略的是().正确答案:实验室实验5、名词解释被试内设计正确答案: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设计。
被试内设计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而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
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有力,能更好的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这个优点使得许多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被试内设计。
和被试间设计相反,被试内设计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但却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
可以采用平衡技术来控制这些差异。
6、填空题斯腾伯格曾借助加因素法揭示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正确答案:顺序比较阶段、决策阶段7、填空题脑磁图(简称MEG)的工作原理是:大脑工作时所形成的(),在头颅外表产生(),脑磁图通过捕捉这些(),便可反映大脑内部的神经活动。
正确答案:电流、感应磁场、极微弱的磁信号8、填空题社会测量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正确答案:确定测量标准9、填空题心理学上关于反应时间的研究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称(),它是由唐德斯奠定基础的。
又称()或唐德斯三成分说。
第二个时期称(),它是由斯顿伯格奠定基础的。
正确答案:减数法时期、唐德斯反应时ABC、加因素法时期10、单选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A、极限法B、恒定刺激法C、阶梯法D、平均差误法正确答案:B11、名词解释直接验证正确答案:是一种对实验效度进行验证的方法,指在尽可能保持原实验方法的情况下在实际中重复实验。
第6章传统心理物理法一、单选题1.由于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作同一种判断倾向所引起的误差是()。
A.习惯误差B.期望误差C.练习误差D.疲劳误差【答案】A【解析】习惯误差是指由于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作同一种判断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
2.使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控制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的方法是()。
A.匹配法B.消除法C.ABBA法D.恒定法【答案】C【解析】练习误差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境,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
疲劳误差是由于实验多次重复,随着实验进程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的影响,而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
练习可能使阈限降低,疲劳可能使阈限升高,最小变化法的递增和递减系列可以采用ABBA法安排,交替进行,以此平衡练习和疲劳的影响。
3.在使用心理物理法测定感觉阈限时,如果实验前面的操作结果显著高于后面实验的操作结果,说明该实验中存在()。
A.习惯误差B.期望误差C.练习误差D.疲劳误差【答案】C【解析】检验练习误差的方法就是将实验开始的前面实验操作结果与实验后面的操作结果进行比较和做差异检验,如果实验前面的操作结果显著高于后面实验的操作结果,说明该实验中存在练习误差。
4.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对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
A.史蒂文斯B.费希纳C.韦伯D.冯特【答案】B【解析】费希纳定律公式是ψ=Klgφ,其中ψ是心理感觉的量值,φ是物理刺激高出绝对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K是固定的系数。
这个公式可读为:感觉强度的变化和刺激强度的对数变化成正比。
5.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最小变化法B.阶梯法C.恒定刺激法D.平均差误法【答案】C【解析】恒定刺激法可以用多种方法测量阈限,包括直线内插法、平均二分数法和最小二乘法。
二、多选题1.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方法有()。
A.数量估计法B.分段法C.差别阈限法D.感觉等距法【答案】AB【解析】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方法主要有数量估计法和感觉比例法,数量估计法是制作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
实验心理学课后试题及答案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索和验证心理过程和行为。
以下是实验心理学课后的一些试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复习和测试自己的理解。
一、选择题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系统性答案:C3. 实验心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误差C. 使实验结果更难以解释D. 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答案:B二、填空题4. 实验心理学中的“双盲”设计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都不知道实验条件。
答案:实验者;被试5. 心理实验中,为了减少被试的期望效应,研究者通常会采用_________。
答案:随机分配三、简答题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
答案:实验心理学侧重于通过控制变量和实验设计来研究心理现象,而相关学科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可能更侧重于理论的构建和描述性研究。
实验心理学强调可重复性和客观性,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
7. 描述实验设计中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答案:内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实验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实验设计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外部效度则是指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即实验结果能否推广到其他人群或情境中。
四、论述题8.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基石。
它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来验证或推翻心理学理论。
实验心理学推动了心理学的科学发展,帮助心理学家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
此外,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实验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位心理学家的工作?A. 威廉·詹姆斯B. 约翰·华生C. 弗朗西斯·高尔顿D. 卡尔·荣格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系统性3. 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D.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4. 下列哪项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定性分析D. 定量分析5.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参与者的疲劳B.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C. 增加实验的难度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观察心理学的区别。
7. 解释什么是实验变量,并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8.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0. 以一个实验心理学研究为例,分析实验设计、实施过程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1. 阅读以下实验案例:研究者想要了解音乐类型对人们情绪的影响。
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听古典音乐、摇滚音乐或无音乐的组别,并测量他们的情绪变化。
请分析这个实验的设计,并讨论可能的变量和结果解释。
实验心理学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B. 约翰·华生2. C. 主观性3. B. 减少实验误差4. B. 推断性统计5. B.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二、简答题6. 实验心理学与观察心理学的区别在于,实验心理学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来测试假设,而观察心理学则通过观察自然行为来收集数据。
7. 实验变量是在实验中被操纵或测量的因素。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变量,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变化的变量。
8. 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异。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A. 自变量B. 因变量C. 常量D. 参与者3. 在实验心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成本D. 提高实验趣味性4.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B. 提高实验成本C.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5.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A. 问卷调查B. 心理测试C. 访谈D. 以上都是6. 实验心理学中的“反应时间”通常指的是什么?A. 实验者的反应时间B. 参与者的反应时间C. 实验准备时间D. 数据分析时间7. 在心理学实验中,随机分配参与者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C. 提高实验的趣味性D.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8. 哪种实验设计可以最有效地控制实验变量?A. 非实验设计B. 相关设计C. 实验设计D. 描述性设计9. 实验心理学中的“操作性定义”是什么?A. 根据概念的内涵定义B. 根据概念的外延定义C. 根据实验操作定义D. 根据理论定义10.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A. 参与者偏差B. 实验者偏差C. 随机偏差D. 顺序效应偏差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 简述实验心理学中的“独立测量误差”和“依赖测量误差”的区别。
13. 解释“实验伦理”在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并列举至少两条实验伦理的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变量”分类及其在实验设计中的作用。
15. 描述一个完整的实验心理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问题的形成、假设的提出、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pdf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A. 自变量B. 因变量C. 参与者D. 环境变量答案:D3. 在实验中,实验者效应是指什么?A. 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实验者对实验过程的控制C. 实验者对参与者的指导D. 实验者对实验设计的规划答案:A4. 双盲实验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误差B. 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C. 避免实验者效应和参与者效应D. 增加实验的难度答案:C5.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相关性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相关心理学的区别。
答案:实验心理学侧重于通过控制变量和实验操作来研究心理现象,而相关心理学则侧重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涉及变量的因果关系。
7. 解释什么是安慰剂效应,并举例说明。
答案:安慰剂效应是指在没有实际治疗的情况下,由于参与者相信他们正在接受有效治疗而产生的积极反应。
例如,在药物测试中,即使给予的是无药效的安慰剂,部分参与者也可能报告症状有所改善。
8. 描述实验设计中的随机分配的重要性。
答案:随机分配是实验设计中确保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的过程,这有助于减少选择偏差,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基石,它通过精确控制实验条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内在机制。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帮助研究者验证假设,发现新的心理学规律,以及发展和验证理论。
10. 讨论实验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答案:实验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参与者的知情同意、隐私保护、避免对参与者造成心理伤害等。
实验心理学第一二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的特点?A. 可重复性B. 可控制性C. 可测量性D. 可解释性3. 实验心理学中,自变量是指什么?A. 被试的反应B. 实验者想要研究的因素C. 被试的个体差异D. 实验条件4. 实验设计中的随机化分组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提高实验的趣味性D.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5.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控制组的作用是什么?A. 提供实验结果的对照B. 增加实验的难度C. 作为实验的干扰因素D. 作为实验的补充数据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日常观察的区别。
7.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设计原则。
8. 解释实验心理学中的双盲实验设计及其重要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0. 举例说明实验心理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认知过程。
实验心理学第一二章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C. 实验法2. 答案:D. 可解释性3. 答案:B. 实验者想要研究的因素4. 答案:B. 减少实验误差5. 答案:A. 提供实验结果的对照二、简答题6. 答案:实验心理学与日常观察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验心理学通过控制变量和标准化程序来研究心理现象,而日常观察则缺乏这种控制和标准化,更依赖于主观判断。
7. 答案:实验设计原则包括: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可控制性、可测量性,以及通过随机化和对照组来减少误差和偏差。
8. 答案:双盲实验设计是指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谁接受了实验处理,谁接受了对照处理。
这种设计可以减少实验者的期望效应和被试的反应偏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论述题9. 答案: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能够提供精确的因果关系证据,帮助心理学家验证理论假设,发现新的心理学现象,并为心理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心理学朱滢第4版配套练习题库朱滢《实验心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简答题四、综合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引论第2章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第3章心理物理学方法第4章反应时间第5章视觉与听觉第6章知觉第7章注意第8章记忆第9章心理语言学第10章思维第11章社会认知第12章意识第13章眼动实验法第14章脑认知成像技术与知觉研究•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首先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的学者是()。
[统考2016年研]A.笛卡儿B.冯特C.铁钦纳D.赫尔姆霍茨【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实验心理学一词,是1862年由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先驱之一冯特(Wil hel m Wun dt,1832~1920)在他的《感官知觉理论贡献》论文集的导言里最早提出来的。
2在研究的某一时期内或特定时间点上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都可能影响被试的行为,从而混淆实验处理的效果。
这种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属于()。
[统考2016年研]A.历史因素B.成熟因素C.统计回归效应D.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A项,历史因素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研究者往往无法判断实验结果是由处理(自变量)引起的,还是由特定事件引出的。
题干中某一时期社会事件的影响属于历史因素。
B项,成熟因素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如变得较为成熟,变得疲倦、对实验失去兴趣或饥渴等。
C项,统计回归效应指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被试,实验处理后,测验分数有回归到平均数的趋向。
D项,研究变量与被试特点的交互作用是指在实验设计中,如果研究者缺乏对变量进行精确控制,诸因素常会产生交互作用的效果。
3既能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每个加工阶段特点的实验是()。
11. 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__刺激强度________、__复杂程度__________等。
15. 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____每一个水平上__________不一样时,就发生了_交互作用_________。
18. 由于信号检测论在__感觉敏感性__与__反应偏向_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28. 对偶比较法是把__所有要比较的刺激_________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___某一特性_______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36. 实验,是指通过__人为地____、__系统地______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____、__记录_、__解释___的科学方法。
37. 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_具体计划___________。
它主要是_控制实验条件_________和安排___实验程序_______的计划。
39. 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____间接______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__差别阈限_______来实现。
41. 极限法是测量阈限的__直接方法__________。
它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__阈限_________的位置。
42. 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实验前控制。
但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在实验前,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这时必须使用实验后控制,又称为__统计控制________。
48. 词干补笔是指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测验时提供单字的__头几个字母________,让被试补写其余几个字母构成一个___有意义_______的单字。
实验心理学试题题库一、名词解释(3*8*1.3=32题)1.心理物理学2.刺激变量3.机体变量4.反应变量5.自变量6.因变量7.额外变量8.组间设计9.组内设计10.安慰剂效应11.天花板效应12.地板效应13.霍桑效应14.指示语效应15.完全随机实验设计16.重复实验设计17.混合实验设计18.交互效应19.拉丁方实验设计20.准实验设计21.时间序列设计22.感觉阈限23.最小变化法24.恒定刺激法25.平均差误法26.信号检测论27.ROC曲线28.反应时间29.简单反应时间30.辨别反应时间31.选择反应时间32.加因素实验33.减法反应时间法34.开窗实验35.速度—准确性权衡36.闪光融合临界频率37.听觉掩蔽38.图形掩蔽39.深度知觉40.时间知觉41.系列位置效应42.部分报告实验43.内隐记忆44.概念形成45.口语报告二、单选题(15*8*1.3=156题)1.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
该著作是()A.《定量分析手册》B.《心理学大纲》C.《实验心理学》D.《心理物理学基础》2.“实验心理学”一词是()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提出来的。
A. 1860B. 1862C. 1879D. 19173.“实验心理学”一词是冯特在他的()中首先提出来的。
A. 《感官知觉理论贡献》B. 《心理物理学纲要》C. 《实验心理学纲要》D. 《民族心理学》4.采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开始于()。
A. 古希腊B. 18世纪中叶C. 19世纪中叶D. 20世纪初5.从()开始,生理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研究了一些感知范围内的问题。
A. 17世纪中叶B. 18世纪中叶C. 19世纪中叶D. 20世纪初6.()年,赫尔姆霍兹用反应时间测量了神经传导的速度。
A. 1850B. 1860C. 1862D. 18797.对于冯特来说,心理实验就是系统的()。
A. 观察B. 测量C. 实验D. 自我观察8.在冯特看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所谓纯粹的()。
A. 人的心理B. 人的意识C. 直接经验D. 间接经验9.冯特的实验法又称作()。
A. 观察法B. 直接经验法C. 间接经验法D. 内省实验法10.在实验心理学建立的阶段,实验中提出了()作系统的自我观察的计划。
A. 实验者B. 被试者C. 研究者D. 冯特11.冯特坚决反对用实验方法研究()。
A. 高级的心理过程B. 低级的心理过程C. 感知觉D. 反应时间12.20世纪初,华生提出心理学要把研究重点放在()上。
A. 感知觉B. 意识C. 客观行为D. 高级心理过程13.20世纪50年代出现到70年代成为美国心理学实验研究主要方向和领域的是()A. 行为主义B. 完形主义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14.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随着()的诞生和发展,心理学才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 实验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生理心理学D. 思辩心理学15.冯特对心理学最深远的贡献是()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建立了作为实证科学的心理学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发明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16.下列哪项描述的是通过权威的方式获得信念?()A.一个个案被观察到B.由于经验到的证据,一个人的知识被改变C.另一个人的话被当作是正确的D.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被量化17.()信念指人们不经过严密的实验研究就相信的那些看上去似乎合理的一种信念。
A.独裁主义的B.先验的C.在此之后的D.演绎的18.你的室友问你是否相信日光浴会增加人得皮肤癌的可能,你回答:“当然是这样,因为暴晒于阳光下必然会损害皮肤组织。
”这个信念的建立是通过()A.科学的方法B.注意凝聚C.先验D.权威19.听完了一个在航天飞机上主持实验研究的宇航员的报告,你现在相信植物可以在太空生长。
这个信念的确立是通过()A.科学的方法B.注意凝聚C.先验D.权威20.科学方法的性质不包括()A.自我校正B.先验性C.经验性D.可重复性21.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是()A.自然观察法B.先验法C.相关法D.权威22.设计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A.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B.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C.保密原则D.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23.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A.冯特B.费希纳C.高尔顿D.艾宾浩斯24.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方程式是()。
A. R=f(S)B. R=f(S,O)C. S=f(R)D. R=f(O)25.实验设计中主要要根据()和实验要求的操作来选择合适的被试。
A. 实验者的工作精力B. 实验设备的台套数C. 实验最终目的D. 时间限制26.实验要求的精确性越高,样本数要求()。
A. 越少B. 越多C. 尽可能小D. 无所谓27.在暗室或隔音室中进行心理实验,是采用了()控制额外变量。
A. 恒定法B. 平衡法C. 消除法D. 匹配法28.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实验组参加实验,控制组不参加实验B. 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不接受C. 实验组不接受自变量处理,控制组接受D. 控制组无关变量被控制,实验组不控制29.实验中采用“ABBA”方法编排实验是为了克服()。
A. 实验者效应B. 被试者效应C. 系列效应D. 偶然误差30.被试参加两个实验A和B的顺序按照“ABBA”进行是利用了()方法控制系列效应A. 消除法B. 恒定法C. 平衡法D. 匹配法31.在心理实验中主试对被试最直接的干预就是通过()。
A. 分组B. 施加自变量C. 控制无关变量D. 指示语32.在探讨字号大小对汉字阅读速度产生影响的研究中,阅读速度是()A.因变量B.自变量C.控制变量D.刺激变量33.在实验研究中,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是()A.统计结论效度B.外部效度C.构思效度D.内部效度34.在探讨人类对不同语义范畴类别(动物、工具)、不同危险性概念(高危险、低危险)进行加工是否存在差异的一项研究中,其实验设计应该是()A.二因素设计B.四因素设计C.二水平设计D.四水平设计35.在实验时,要求不同的被试组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及程序。
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A.消除法B.恒定法C.随机法D.匹配法36.要获得任一种色调的混合色光,需要单色仪的台数至少是( B )A.2台B.3台C.4台D.5台37.棒框仪通常用来研究的问题是()A.注意分配B.手眼协调C.知觉—动作学习D.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38.在一项研究情绪的实验中,要求A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观看恐怖电影,要求B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休息,则A组被试通常被看做是()A.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B.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C.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D.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39.在一个2*2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6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要使用的被试数是()A.6B.12C.18D.2440.一项实验拟考察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41.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A.匹配法B.平衡法C.排除法D.恒定法42.在2*3的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A.2个B.3个C.4个D.5个43.在心理学实验中,要求特征是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之一。
反映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A.Stroop效应B.练习效应C.霍桑效应D.序列效应44.在学年开始时,实验者测试了所有儿童的智商,然后从每班随机抽取几名儿童,告诉他们的班主任这些儿童是“智力超常”。
学年结束时,再对所有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发现“智力超常”儿童智商分数提高的幅度明显超过其他儿童。
这种现象称为()A.罗森塔尔效应B.安慰剂效应C.反应定势D.肯定偏向45.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A.ABA设计B.随机化C.拉丁方设计D.ABBA设计46.假设你要研究字体大小对不同年龄人阅读速度的影响,那么该实验需要()自变量。
A.两个组内B.两个组间C.至少一个组间D.至少一个组内47.信度之于效度正如()A.准确性之于一致性B.一致性之于准确性C.偏差数之于常模D.常模之于偏差数48.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A.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攻击是某一个体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C.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D.心理学史研究心理规律、解释心理现象的科学49.如果自变量是连续的量的变化,则要求所选自变量的检查点,一般()为宜,只有这样,才能足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
A.2~3个B.3~5个C.5~7个D.越多越好50.如果不同的实验条件之间有相互干扰,最好采用()A.组内设计B.组间设计C.拉丁方设计D.混合设计51.一个2*3的多因素设计可以得到()个交互作用A.1B.2C.3D.652.假设你在读一篇研究报告,从下面的句子你能得知什么?“语言表达能力受性别和年龄因素的影响。
上小学时女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强,上中学后男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强。
”()A.性别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B.性别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C.性别、年龄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交互作用显著D.性别和年龄因素的主效应显著53.随着时间的流逝,被试内部结构发生改变,而影响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这是指()A.历史B.选择C.成熟D.亡失54.下面会引起天花板效应的是()A.被试不具代表性B.让四年级学生做10以下加减法C.题目过难D.被试不了解实验目的55.在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小狗算算术的表演,聪明的小狗可以通过叫声来告诉大家计算的结果。
实际上小狗是通过观察主人的表情来进行表演的,这种心理学效应称作()A.霍桑效应B.安慰剂效应C.实验者效应D.顺序效应56.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使用淀粉片冒充包治百病的“神药”来蒙骗老人,可令人不解的是,很多受骗的老人在食用这些“神药”后病痛果然减轻了许多,这实际上是一种()A.霍桑效应B.安慰剂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顺序效应57.实验心理学中,挑选被试时最应注意()A.被试数量最好达到30个B.被试要具有代表性C.随机选取被试D.最好选择有经验的被试58.研究者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的是哪种处理的实验是()A.单盲实验B.受污染的实验C.双盲实验D.无法使用随机化法的实验59.在实验中要求一半被试先进行A处理,后进行B处理,另外一半被试先进行B处理,后进行A处理,主要是为了克服()A.霍桑效应B.安慰剂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顺序效应60.被试的个体差异是很多实验都会遇到的额外变量,完全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困扰的实验设计方法是()A.组间设计B.组内设计C.混合设计D.随机化设计61.2×3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的实验被试组数是()A. 2B. 3C. 5D. 66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中,各种实验处理条件下的被试人数()A. 必须相等B. 不能相等C. 尽量接近D. 可以随意安排63.多因素重复实验设计中的被试组数()A. 等于1B. 等于自变量数C. 等于自变量的水平数D. 等于自变量的水平数相乘64.在心理学实验设计中,下列能够作为组内变量的是()A. 年龄变量B. 性别变量C. 适应性强的刺激变量D. 适应性很弱的刺激变量65.在重复实验设计中,下列原因引起的数据变异不能从残差项中分离出来的是()A. 自变量的主效应B. 自变量的交互效应C . 被试间的差异效应 D. 其他随机因素的效应66.与重复实验设计相比,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所需要的被试一般()A. 较少B. 较多C. 相等D. 无规律可循67.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机体变量不能作为()A. 组间自变量B. 组内自变量C. 准自变量D. 因变量68.区组实验设计中的区组变量一般是()A. 自变量B. 因变量C. 额外变量D. 时间变量69.一般来说,在拉丁方实验设计中,除考察的自变量外,研究者还需要对()个额外变量的影响进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