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8.泉城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5.57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上册语文《泉城》优秀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泉城》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泉城》优秀教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上册语文《泉城》优秀教案1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师: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
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
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
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小组检查:由每组的2号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二号同学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
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晶莹剔透秋雨潇潇虎啸狮吼趵突泉拎到悬崖洞穴水声喧腾昼夜不息水藻清清楚楚济南大约一亩见方忽()忽()组成占()比吊桶还粗三堆白雪师:咱们的2号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
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趵拎穴昼藻济)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
《泉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泉城》。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泉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泉城”为题,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泉水。
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充满了对济南泉水的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能够领略济南泉水的独特魅力,还能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一些较难的词句和文章的深层含义,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于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济南泉水的特点,感受济南泉水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和细致观察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济南泉水的特点,感受济南泉水的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和细致观察的写作方法。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济南泉水的美。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济南泉水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泉水的魅力。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济南泉水。
2、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朗读法: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篇教案范文——《泉城》。
该教案是一篇针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教案,主要内容涉及对泉城——济南这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介绍。
一、教学目标1.了解泉城——济南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2.学习用汉字表达泉城的特色景物;3.了解并掌握泉城的特色传统文化;4.提高学生对家乡城市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以下问句:“你们知道你们所在的城市的历史文化有哪些特点吗?”,让学生思考一下,让学生自己回答一下。
2. 呈现(30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下济南市的旅游宣传片,重点呈现泉城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泉城的文化底蕴。
3. 学习(60分钟)任务1:学习地点名称老师可以写一份表格,列出济南市的著名地点,要求学生了解每个地点的名称、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同时让学生联系实际,去一些比较著名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点名称的印象。
任务2:识字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泉城的特色景物,让学生学习识字。
老师可以编写一些表格,让学生齐声朗读,同时点名,达到一个巩固识字的效果。
任务3:了解传统文化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上网搜寻泉城的传统文化,或让学生共同到图书馆进行资料检索,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 总结(10分钟)请学生就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哪些地方学生觉得收获最大等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旅游宣传片、表格、图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泉城的历史文化。
2. 讨论法:可以在课程中开展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理解相关知识,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3. 实践法:采取实地参观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泉城的特色文化。
四、教学评价1.通过上述教学活动,测验学生对泉城历史文化的了解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教学活动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不要让学生过于 passivity。
《泉城》(第一课时)说课稿教材分析。
《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四年级上册第八课。
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部分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及文章的结构。
【重点、难点】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并背诵首尾两个自然段。
难点: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能用“有的……好像……;有的……好像……”写话。
【设计理念】文章层次清楚, 语句清新, 辞藻华美, 易于朗读和背诵。
所以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体系的理念, 把以文悟情的情感目标放在首位, 注重词语的积累和语言文字的训练, 让孩子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感受泉水的奇丽, 在反复诵读中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设计思路】首先, 以城市的别称引入课题, 济南的泉水为什么会天下闻名?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其次, 整体感知课文, 让学生对泉水天下闻名有初步的感知。
再读课文, 理清脉络。
再次, 紧扣“为什么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这一问题, 品读首尾两个自然段, 感受泉水的形态美和声音美。
最后, 在背诵首尾两段, 内化语言的基础上, 进行仿写一处景物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初识泉水天下闻名。
1、我国有很多城市各具特色, 昆明气候温暖, 四季如春, 所以又叫——(生答)春城;重庆依山而建叫——(生答)山城。
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另一座很有特色的城市——(齐读课题)泉城。
2.(板书济南)认读“济”, 注意字形。
3、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 通过预习, 课文中哪段话告诉了我们?出示句子最后一段。
(板书天下闻名)理解:什么叫——。
让我听听济南的泉水名声传了多远。
(指名读, 评价, 齐读)4.济南的泉水为什么会天下闻名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读一读课文。
【设计意图: 复习城市别称的旧知, 自然导入新课。
四年级上册《泉城》说课稿(精选9篇)四年级上册《泉城》篇1一、说教材《泉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篇课文。
本单元共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其中有三篇课文描绘了祖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有一篇课文介绍了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异国风情。
《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结构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济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
第二至五小节为全文的重点,四个自然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
这四节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
另外全文还多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
新课标中对三四年级段的阅读要求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词典理解生字词的意义;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等。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语言的能力。
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理解运用本课生字词。
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
3、借助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其中第1、2两点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第3点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激趣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
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泉城》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泉城的特点。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4.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泉城的特点。
2. 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生词短语。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泉城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3. 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
- 展示泉城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作者介绍
- 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 词汇学习
- 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理解其含义。
4. 阅读理解
-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文章,深入探讨泉城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5. 讨论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泉城的特点和文化价值,以及如何保护这些资源。
6. 总结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泉城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7. 布置作业
-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处自然景观。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泉城》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其中的生词和短语。
同时,学生也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提高了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泉城》说课稿【教材分析】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泉城》,它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用总分总的结构,生动的描写,向我们介绍了济南泉水之多之美,意在激发学生对泉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课文中,对泉形态和声音的描写词汇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对其圈画学习,恰好适合本篇教材习惯篇中用不同符号做记号的要求,对其精妙描写的感悟更为后文《九寨沟》等更复杂的美景欣赏作铺垫,所以学好这篇课文对知识结构上的承上启下,学生的精神升华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这个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同时,在课堂学习时,也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前面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还应该加强更多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泉水描写词句的欣赏,理解并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通过对文章的朗读感悟,感受济南泉水的泉多泉美,激发学生对泉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泉水描写词句的欣赏,理解并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章的朗读感悟,感受济南泉水的泉多泉美,激发学生对泉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法与学法】我的教法以讲授法、演示法、朗读指导法、探究法为主,注重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加强对课文内容的主动感知。
我的学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为主,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时,注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这篇课文的教学主要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课后的生字词,并加以理解。
了解济南七十二泉的由来,并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主要带领学生走进泉城,欣赏泉水的形态和声音,理解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激发学生们对泉水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现在我重点说说我的第二课时教学。
我将我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一)复习导入扫清障碍(二)走进泉城赏百泉声形(三)深入泉城品四大名泉(四)总览泉城析天下闻名(五)拓展延伸放飞情感(一)复习导入扫清障碍上课伊始,我会出示生字词,让学生们回忆字词含义,并根据词语特点进行有感情的开火车读,齐读。
Luck is an accessory to hard work.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泉城说课稿(精选3篇)泉城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
《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四年级上册第八课。
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
难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四、教法、学法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我力求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极具感染力的网络环境,强化学生的。
情感体验,在自身感悟、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加工信息,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五、教学准备:为了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我制作了《泉城》的学习课件,其中包含“四大名泉”(部分画面)、“课文赏析”(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并显示图片,比如:白浪翻滚、晶莹剔透)、“拓展延伸”(老舍的《趵突泉》)等几个版块,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扩展性学习提供了资源,搭建了平台。
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由这些感性认识深入到对__中心的感悟。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读通课文。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一)、谈话导课1、同学们,云南省的省会昆明因为四季如春,所以被称为春城。
你知道山城、冰城、羊城分别是哪里吗?那么,我们山东省的省会济南又被称为什么城呢?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济南为什么会被称为泉城?2、屏显句子: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草原》是一篇描绘草原风光和民族友谊的散文。
本文通过讲述作者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的所见所闻,展示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深厚友谊。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散文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体会作者情感方面仍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拓展视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体会民族团结的深情厚谊,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理解作者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散文的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草原的图片和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4.讲解重点:教师讲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情感。
5.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6.总结全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加深对散文语言美的体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草原风光美丽民族团结深厚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
课文《泉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课文《泉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泉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泉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句话。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喜爱自然风光,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体会描写泉城泉水流动的动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讲读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学准备:泉城图片或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泉城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谁愿意读一读搜集到的有关泉城的资料?(学生踊跃举手)2、听了这些同学的介绍,你心里有没有觉得很痒,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泉城?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泉城游览一下。
二、初读指导1、轻声读课文,提出要求:边读边圈出生字并多读几遍,把好词好句好段及有疑问的地方用上我们学过的标记符号做好标记。
2、小组内交流。
3、检查自学效果。
三、精读指导1、师配乐朗读读第一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内容。
读完后,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银花盛开。
生:我还看到了明珠散落。
生:我听到了虎啸狮吼。
生:我还听到了潇潇的秋雨声。
师:那你对泉城有什么整体感受?生:泉城的泉既美丽又神奇。
生:泉城的泉非常多。
师:你从第一段哪句话看出济南的泉多?生:第一句: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师(出示《济南泉城分布示意图》):从这幅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济南的泉非常之多。
师:那么,说一说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泉城的泉既美丽又神奇?生:(1)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由于白浪上下滚动、翻腾,所以看起来像银花盛开一样。
《泉城》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8课《泉城》,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泉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篇课文。
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文章结构是很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济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
第二至五小节为全文的重点,四个自然段的布局及写法也很相似,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
这四节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
另外全文还多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
新课标中对三四年级段的阅读要求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词典理解生字词的意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等。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语言的能力。
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理解运用本课生字词。
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
3、借助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其中第1、2两点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第3点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题激趣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
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
三、说教学准备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课前会准备由文中重点语句、珍珠泉五龙泉黑虎泉的图片、趵突泉的视频等做成的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读通课文。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名诗引路,激发兴趣
《泉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此在教学伊始用名诗引路,创设优美的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操。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
出示课文最后一节: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曾有诗句写道“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
泉石上流”。
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
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泉城。
(二)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1、济南多泉,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济南的泉有什么特点呢?出示第一节,让学生充分朗读,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泉水的?这些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交流讨论:(前两个句子写泉水的形态,后两个句子写泉水的声音;先写看到的听到的,再写想像到的。
这几个句子里都有“有的?有的?”;)引导学生发现句式的特点,学生将目光转移到欢腾的操场上,天上的云、果园里的水果等,采用先扶后放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四个“有的??”说话。
2、过渡:济南的泉水不仅多,而且也很美。
在济南的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带着问题读2-5节,交流讨论,划出描写四种泉水的相关语句。
指名回答自己所划的句子,结合课后练习第4题,抓住重点字词引导学生体会泉水的特点。
然后问学生“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泉?为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或动情地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接着使用多媒体展示四泉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号入座,指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加深对四种泉的认识,再美美地整体读一遍这四段,尝试背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样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以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3、出示话题:济南只有这四眼泉吗?为什么作者重点写了这四眼泉呢?为何称济南为泉城?引导学生运用文中词句再次整体把握课文,朗读课文,感悟济南泉水的美丽。
(三)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开放现时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在积累中共鸣,整合中深化,同时加深理解和体验。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练习:
1、练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趵突泉。
2、课外阅读老舍的《趵突泉》一文,拓展学生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课文的精华所在,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而且对总结课文,深化中心有很好的作用,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板书设计:
泉水多、美
8、泉城←―――――――――――――济南
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