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页,共24页。
5.(2017·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主张“致虚”“守静”,韩非子主张 “孔窍虚”,曾子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提倡“浩然之气”“反身而诚”。这说 明(shuōmíng)诸子学派( ) A.具有各具特色的道德偶像 B.高度重视道德修养的完善 C.认同各不相同的修养方式 D.强调突破传统礼制的束缚
第九页,共24页。
(2)经营方式:中国古代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 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3)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商周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春秋战国时 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xíngchéng),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4)租佃关系:战国时期产生,汉代较普遍。 2.手工业 (1)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开始出现,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冶铁燃料;西汉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 明了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第十三页,共24页。
随堂演练 编(g者ǒ(bnigāngzhùě))选达题标表
实战演练·巩固
知识点
政治制度的演变
经济模式的形成与转 型
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 展
角度 西周时期的姓氏制度 皇帝制度体现的政治理念 土地制度与人口流动 西周至秦土地制度的演变 诸子思想对道德修养的关注 汉代儒学的经世致用 综合
第十一页,共24页。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1.西周时期:文化上“学在官府”,即官府垄断教育;实行礼乐制度,即周礼。 2.春秋战国时期 (1)思想: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kǒnɡ zǐ)提出“仁”“礼”的学说;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儒、墨、道、法等学派,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科技: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战国时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春秋 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计算法。 (3)文字、文学艺术:商代,汉字的完整体系形成,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春秋时 期的《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战国时期的《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