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给年轻人的8堂课(1)
- 格式:ppt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0
经营之神的精神财富作者:吴彩琴来源:《现代工商》2012年第11期台湾商帮中,有一大批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包括王永庆、郭台铭、王雪红、高清愿等,他们敢于创业,富有爱心,在各自的行业做出了辉煌的成绩。
特别是王永庆,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人物。
他是台塑集团的创始人,从塑料制品起家,涉足10多个行业,逝世时真实身家高达113亿美元,曾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王永庆的成功,不只是财富的炫目,更在于他的创业理念折射出来的台商特色,他的精神财富引领着台商驰骋全球,无往而不胜。
从米店老板到塑胶大王王永庆祖籍福建长坑。
入台前,王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几代人都以种茶为生,只能勉强糊口。
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整日照看茶园,微薄的收入勉强支撑着家庭日常开销。
9岁那年,王长庚不幸患病卧床休养,王永庆用瘦小的肩膀,帮助母亲分挑生活的重担。
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
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他像许多台商一样,走上了艰苦创业的道路。
王永庆的小店开张后,生意十分清淡。
隔壁的日本米店,具有竞争优势;城里的其它米店,拴住了新老顾客。
16岁的王永庆,施展超强的营销能力,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大米,而且免费给居民淘陈米、洗米缸。
用现在的话来说,王永庆向老百姓提供的是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服务”,在维系客户关系上占了上风。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米里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买卖双方见怪不怪。
王永庆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剔干净,让买主得到实惠,一来二往便成了回头客,米店从一天卖不出12斗,到后来一天能卖100多斗。
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红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
从那个时候起,王永庆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抗战胜利之后,台湾经济开始发展,建筑业势头堪称最好,王永庆敏锐地发现机遇,抓住木材经营生意,结果获利颇丰。
王永庆的经营管理成功秘诀导读:本文总结出王永庆一生成功秘诀与大家分享。
给年轻人的八堂课几十年来,全球化工行业一直把王永庆尊为“经营之神”,其经营之道更是备受推崇,很多台湾企业家都将王永庆的管理经验当做最为实用的教科书。
有位叫郭泰的作家,研究王永庆其人其事20多年,搜集了近40年来王永庆的演讲稿和报纸、杂志、电视等相关报导,写出了一本书,名为《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也是王永庆一生成功秘诀的总结。
这本书归纳出王永庆做人做事的根本态度和起码原则,有书评这样写道:“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道理虽然浅显易懂,却是他数十年从不断挫败中累积出来的宝贵心得,可谓句句珠玑,发人深省”。
第一堂课:刨根问底,也就是面对问题一定要追究到水落石出,否则绝不罢休。
第二堂课: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不问结果;事事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
第三堂课:瘦鹅理论,这是王永庆时常提及的人生奋斗理念,说的是学习瘦鹅忍饥挨饿,用刻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境,并以坚毅态度等待机会到来。
第四堂课:从基层做起,必须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还必须在选定目标后咬住不放,全力以赴。
第五堂课: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只有实实在在的经验才能培养出令人信服的实力。
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机会就愈大。
第六堂课:切身感,企业的管理制度若能让员工产生切身感,他们的潜能才可发挥到十成。
王永庆经常对员工说:“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第七堂课:价廉物美,只有建立在价廉物美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蓬勃发展。
王永庆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
第八堂课: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懂得维护客户的利益,才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压力管理”与“奖励管理”还有文章指出,王永庆从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理论,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大法宝。
所谓压力管理,就是在人为压力逼迫下的管理之道。
如果一个部门只需5个人,却用了10个人,这并不等于多了5个工作机会,而是这10个人将来都可能失业——台塑大王王永庆讲给年轻人的“心头语”向智者学习的最好办法是与他共事,在“与他共事”不可行的情况下,阅读他的文字与演讲,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下面是世界一流企业、台湾台塑集团创建人王永庆讲给年轻人的“心头语”。
汽车大王福特说:“任何人只要做一点有用的事,总会有一点报酬。
”我认为最好的报酬是经验,这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也是人家抢不去的东西。
念书使自己有学问,借以做一点有用的事,从而获得一些经验。
做有用的工作和求学是一样的,可惜大多数的人,把这个道理疏忽了,忘掉了。
刚才说过,三个月实习期间,投资在各位身上的费用每人约两万元(台币),这是企业对人的投资,公司能否得到预期的效果还在其次。
我在最后还要强调一次,如果各位在工作单位忘掉了过去学生时代,老师交代许多课题非做不可的压迫感、考试竞争的紧张感,那么希望你们在工作单位再一次回味那份压迫感,主管为了催促部属达成工作也要有紧张感,否则公司及个人的损失事小,影响社会国家的进步是不可原谅的。
今天主要向你们讲的是,你们年轻人要算一算每天得到什么。
有没有心得,如果也和一般人一样糊里糊涂混下去,公司可以损失,你们是不能损失的!今后在桌面上的工作和操作上的工作,分为两方面来说,在桌面上的工作等于在学校接受考试,只要拿出认真的精神,对每件事加以深入思考就够了,至于操作,要有运动竞赛的精神,否则的话,放松了,五年十年很快过去,宝贵的光阴浪费了,有用的生命没有得到实际的经验,到头来,一事无成,枉费此生,这是何等的严重。
一个必须思考、计划、检讨,多动脑筋想想,才能精益求精,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天赋予人以灵敏的脑,就是要使人能“想”。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尽量利用脑,多去想想。
目前许多人已在努力“做”,甚可欣慰,只是这些人有没有用脑多想想呢?我们事前必须思考、计划;事后必须整理、分析、检讨。
读书心得------读《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有感前言:台湾台塑集团:创建于1954年,现为台湾第二大民营企业,资本总额6103亿元(新台币)。
集团下辖有9个公司,企业员工近10万人,2010年集团总营收达21850亿元(新台币),旗下拥有30多家分公司与海外公司。
台塑集团业务范围包括:炼油、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纤维、纺织、电子材料、半导体、汽车、发电、机械、运输、生物科教育与医疗事业等。
尤其在石化工业领域,建立起从原油进口、运输、冶炼、裂解、加工制造到成品油零售等一体化完整产业链,在台湾石化界及整个企业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集团创始人王永庆被誉为“世界塑胶大王”。
前不久,读了一篇名为《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的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台湾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先生通过自己艰辛和努力的创业经历,告诫大家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做好的基本功课。
以下简单介绍文章的主体内容及我通过阅读文章的心得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堂课止于至善,追根究底王永庆曾说“经营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后一点。
我们台塑就靠这一点吃饭”。
任何事情的发生必定有内在的原因,解决问题如果不找到根本原因,事故一定会再次发生。
解决问题一定要找到源头,万事万物有果必有因!追根究底是处事的真理和原则,事故只要发生了,一定要找到根源,才能算是解决。
第二堂课务本精神王永庆先生事无巨细。
所有只要他认为不合理的东西一定会要求立即改正。
曾经要求工厂的员工对大家认为不起眼的工作表单名称都进行改正,力求达到完美。
一个求真务实的人一定能做好事,也是可以信赖的。
第三堂课瘦鹅理论二战时期台湾地区经济落后、物资贫乏,农家饲养的鹅因为缺乏食物都是体弱多病。
王永庆先生通过自己的细心解决了鹅的食物,使原本瘦弱的鹅长得膘肥体壮。
自此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要有坚强的生命力和忍耐力,能够长期忍受折磨,度过重重难关生存下来。
一个人只有生命常在,才能创造事业、创造奇迹。
王永庆经营成功的八个秘诀
在世界化工行业,台塑董事长王永庆在台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
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工业的前50名。
他的成功被归结为8个秘诀:
追根究底:对问题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绝不罢休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只求合理,不问结果瘦鹅理论:忍饥耐饿,坚韧不屈,等待机会的到来基层做起: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成功的机会就愈大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的机会就愈大切身感:制定让员工有切身感的管理制度,发挥员工最大潜能价廉物美: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企业得以蓬勃发展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给客户利益自己才能有最大利益。
王永庆给年轻人的8堂课王永庆创业70年,是一位深受敬重及具备长久魅力的企业家,更是现代年轻人心目中最崇拜的创业英雄。
本书所阐述的观念、态度与方法,不仅是创业或经营企业的成功要素,更是追求自我实现的关键课程。
第一堂课追根究底事事要求“止于至善”,也就是对问题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绝不罢休的态度。
王永庆给年轻人的第一堂课是“追根究度”,也就是对总是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绝不罢休的态度。
大家都知道,王永庆经木材起家,因塑胶而发迹。
他早年的木材生意,都是向林场采购原木,经过简单加工,再转售出去。
那些待售的原木,林场为了避免因干燥而导致木材龟裂,全都浸泡在大水池里面。
当时台湾木材商采购原木的做法是,到林场里先用长竹竿在水池中探测浸泡原木的数量,再用肉眼辨别原木的树种(原则上可分为针叶木与阔叶木,前者价者高,后者价者低)与品质(判别原木完好与龟裂程度),再填写标书向林场投标,最后由最高价者中标,购得原木。
由于大部分的原木都浸泡在水里面,光用竹竿去评估其数量,经常造成很大的误差,再加上每根原木价格昂贵,动辄数十万元,因而投标的风险很大,大家各凭经验与本事,有人赚也有人亏。
无论如何,“赌”的味道很浓。
“追根究底”精神可佩有一次,王永庆向嘉义的阿里山林场标购原木,结果出乎意料之外,王永庆所标的价格虽然高出其他同业甚多,可是去因购得那一池原木,赚了很多钱。
同业们都大惑不解,到底他用了什么方法,能够把那一池的原木数量估算得那么准确。
原来王永庆在招标截止前一天晚上,趁着月黑风高,悄悄地跳入水池中,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把水池里原木的数量点得一清二楚,所以,第二天他才能报出合理价格中标,因此也狠狠赚了一把。
其实,在夜晚潜入浸泡原木的水池中清点原木数量,极为危险,王永庆为了追根究底,查得清清楚楚,勇敢地冒此危险,为常人之不敢为,所以才会成功。
王永庆曾说:“经营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后一点,我们台塑就靠这一点吃饭。
”台湾前经济部门负责人赵耀东说:“啊!王老板(指王永庆)的追根究底功夫真让人钦佩,被王老板看上的问题,不到水落石出,绝不罢休,这是王老板经营企业最成功之处。
第五堂课实力主义实务经验很重要学历不等于实力,只有从实务经验才能培养坚强的实力。
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学历不等于实力日本索尼(SONY)公司的社长盛田昭夫在一九六六年写了一本书名为《学历无用论》,该书出版后,立刻引起热烈的讨论,并震撼日本企业界。
盛田昭夫深恐读者把《学历无用论》误解为“教育无用论”,曾经郑重表示,他写该书的动机,是鉴于日本社会重视学历甚于重视实力,并把学历当作评价一个人的标准。
他担心错误的观念如果任其蔓延,日本恐将无法应付以后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才有该书的问世。
换句话说,“学历无用论”并非否定学历,而是肯定实力的重要。
学历不等于实力。
学历只是表示你取得学士、硕士或博士文凭,学到了若干的知识,而这些学到的知识能否用在实际工作上,展现出你的实力,则还有待考验。
实力主义是王永庆给年轻人的第五堂课。
王永庆曾奉劝明志工专的应届毕业生说:“如果你们继续深造,念到硕士、博士,不能说没有用,不过根据我们所了解的,台湾一万多名留美学生中,他们虽然都是硕士、博士,但是他们是不是工业人才呢?这个我当然不敢说没有,有过在比例上少的可怜,他们不是当教授,就是当研究院的研究员。
”他指出,“在美国有许多的优秀青年才俊是在台湾培养出去的,他们在美国拿了硕士、博士,甚至所谓优秀人才,如果工作没什么表现,纵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只是他个人的,不是社会的。
必须要有所表现,贡献出能力来,才是有益人群的。
”基于同样的谬误,许多人误以为拿到博士学位,读了一些管理的书籍,就可以到企业界“一展长才”了;殊不知,一旦理论与实务脱节,则理论将成为无用之物,不幸也贬低了管理学的价值。
实际经验最重要不但学历不等于实力,就是好学校与好成绩也不等于能力。
王永庆表示,“一般来说,常常会因为这个人是知名学校毕业的,在学校成绩也很好,经营者和管理者便认为这个人绝对没有问题;好像书读得不错,学历也好,工作能力当然也会好,却根本从未试着去了解这个人究竟有多少能力?其实好学校出身或尽管在学校成绩如何优异,都是他个人自己的事,并不能因此就说他必然有贡献。
王永庆给年轻人的8堂课
郭泰/著
目录
前言3
第一堂课追根究底 4
第二堂课务本精神 9
第三堂课瘦鹅理论 14
第四堂课基层做起 18
第五堂课实力主义 22
第六堂课切身感26
第七堂课价廉物美 30
第八堂课客户至上 35
结束语40
前言
在台湾,王永庆是一名众所周知的传奇人物,大伙儿只明白他赤手创业,开过米店,做过木材生意,后来从事塑胶发大财,成为台湾首富,到底他是怎么成功的呢?
王永庆多次在演讲中指出,成功没有要领,更没有捷径,唯一的方式是刻苦耐劳,脚踏实地地从全然处做起。
曾经有人问他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他答道:“勤劳,从基层做起。
”
王永庆成功的因素真像他自己说的那么简单吗?固然不是,笔者研究王永庆二十连年,聚集王永庆四十年的演讲稿,与报纸、杂志、电视等有关王永庆的报导,认真精读近三百万字的文献资料以后,再加以消化、整理、分析,最后归纳出王永庆成功的八大因素,那确实是:
一、追根究底:一切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绝不罢休的做事态度。
二、务本精神:延续追根究底而来,凡事只求根本,不问结果,也就是事事要
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
三、瘦鹅理论:一则要学习瘦鹅忍饥耐饿,刻苦耐劳的精神;再则要学习瘦鹅面对困境时的坚毅态度,等待机会到来。
王永庆小故事:到客户家巡视米缸中新网10月16日电台湾《联合报》今天(16日)刊载《经济日报》2004年报道台塑企业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文章,原文摘录如下:巡视米缸服务到家王永庆年轻时,曾在嘉义经营米店,由于有多家同行竞争,如何争取消费者购买“王家碾米厂”的产品,让王永庆煞费脑筋。
最后,他想到了“服务”,以最贴心的服务胜出。
他不定时到客户家“巡视米缸”,并估计能够食用的天数,记在小册子上。
等到客户用罄日期的前几天,即载着米再度拜访,取得许可后,就把旧米先倒出来将米缸擦拭干净,再将新米倒入缸中,然后再把旧米倒在上面。
使用“王家碾米厂”的客户,看到王永庆细心又勤快,服务又好,于是就成为长期客户。
他就是以服务打响知名度,成为嘉义地区业绩最好的米店。
咖啡奶球点滴不漏“钱”,对王永庆来说,只是个数目字而已。
他早已是富豪,但生性节俭,最忌浪费。
与王永庆喝过咖啡的人都知道,王永庆把奶精倒入咖啡后,一定会再倒入些许咖啡到奶球,将残留奶精涮出来再倒入咖啡,才慢慢地享受。
王永庆最喜欢吃“担仔面”。
有一次,陈水扁参观麦寮六轻,王永庆夫妇南下陪同,李宝珠还让餐厅煮担仔面给陪同等待的员工充饥。
没多久,一碗碗“担仔米粉”上桌,还配半颗鲁蛋。
王永庆品尝之余还询问:“一碗多少钱?”有人回答25元。
他接着问:“半粒鲁蛋多少钱?”“5元”有人答。
王永庆竟然说:“那么贵,那样的话,一粒鲁蛋就要10元啰!”体恤员工代为挂号王永庆非常体恤员工,凡是合理的要求,一点都不吝啬。
但是,他更要求员工身体健康,做事才有冲劲。
某位主管一天大早,红着脸到王永庆办公室报告公事,报告之前就先自首,“前一天晚上与客户喝洒,残酒未退,加上受到腮腺炎所苦,脸才会红红的”。
王永庆虽然瞋怒说:“不会喝酒就不要喝,到长庚医院看什么科?”这位主管答道:“脑神经科。
”王永庆说:“那样看不好的,看不对科了。
”话毕,随即拿起电话,打给长庚医院决策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吴德朗,指示马上为这位腮腺炎的主管挂号。
王永庆给年轻人的8堂课第一课追根究底事事要求“止于至善”王永庆说:“做事应该和树有细根一样,必须从根源处着手,才能理出头绪,使事务的管理趋于合理化。
”第二课务本精神从细微末节处着手国内外企业在开会时,总是绕着“业绩”、“利润”等“结果”在打转,而在台塑管理处的会议上,永远听不到王永庆和他的幕僚在谈“业绩”,他们总是以“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为主题讨论。
第三课瘦鹅理论学习瘦鹅刻苦耐劳精神王永庆认为年轻人不论就业或创业,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一定要有先苦后甜的认识,学习瘦鹅忍饥耐饿,刻苦耐劳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有成就。
第四课基层做起成功没有快捷方式王永庆严格规定台塑关系企业的大专新进人员,不论任何科系,不论担任何种职务,更不论他是平凡人或高官子弟,一律参加轮班训练,从基层做起。
第五课实力主义实力从实务经验得来学历≠实力,好学校与好成绩≠能力!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认为,经验乃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任何人只要做一点有用的事,总有一点报酬,这种报酬就是经验。
是世界上最有价值、也是人家抢不走的东西。
”第六课切身感培养休戚相关的切身感创造切身感,必须先就企业的各个部门,分别建立合理的标准成本。
以成本为基础,才能正确计算出各部门所属人员的努力结果所获得的绩效情形,再按绩效给予适度的酬劳与奖励,这样才能激发切身感。
第七课价廉物美除了价廉,还要物美在台塑企业内,最常讲的一句话是:“多争取一块钱生意,也许要受外在环境的限制;但节省一块钱,可以靠自己努力。
节省一块钱,不就等于净赚一块钱。
”第八课客户至上客户就是市场王永庆在年轻时以卖米起家,到府服务、主动送米、按月依客户发薪日收款,可见当时已深知以客为尊、客户至上的道理。
王永庆给年轻人的一句话:学历不等于实力,只有从实务经验才能培养坚强的实力。
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夜20443425 張羽96.2.15王永慶給年輕人的八堂課正派經營,遵守企業倫理與守法精神----王永慶。
他無論做什麼事,他都是以利益社會人群,做出發點,百年以來,中國企業家中前所少見,很難超越的歷史性人物,他追求合理化,【點點滴滴的管理】、【價廉物美】、王永慶把累積的龐大財富,不是藏於己,而是回饋社會。
苦學奮鬥,節儉自律,唯一特質就是勇於創新、勇於承擔風險、正派經營的企業家王永慶說:【一個人的手再怎麼拿,就是這麼多,可是一放開,反而,全世界都是你的】,意思在強調,要不斷服務社會人群,做出貢獻,但事實上,越有能力付出的人,收穫會更多,他都是以利益社會人群為出發點,所以人生自然就很開闊,能夠做的事,就特別多、格局也特別的大,他必定有寬闊的胸襟,有為社會服務的熱誠、看得遠、看得深,只希望明天會更好。
生活在社會上,能夠強助弱、富助貧,大家盡自己一份力量,那麼社會及世界就會一天比一天變得更好,持之以恆的話,終有一天,地球村的願景,必能實現。
王永慶腳踏實地、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他本著,心到、力到、功夫到、無所不成的信念,認清了目標,就鍥而不捨,全力以赴去實踐。
王永慶創業之初,去探索,堅持去除混在稻米中的砂粒、雜質到從塑膠產業中注重質優價廉、保護環境的精神信念,令人敬佩。
王先生自強不息,行勝而言,他曾說,幸福不幸福,心是最重要的,天底下,沒有因努力而做不到的事,又說:世界上沒有一種產業有【朝陽】或【夕陽】之分,只有經營合理和不合理的差別,如果合理經營,夕陽也可以變成朝陽。
王永慶深切體會到,唯有做到利人利己,才能為企業帶來最大的經營效益,同時也使企業能克盡其回饋社會的經營宗旨。
理念是一種生產力,創新就是創心,態度決定命運,儉樸的生活和勤奮的工作態度,人在困苦當中,往往會養成一種堅毅力,只要有適當的機會,有一定的條件配合,其成長就會很快,甚至會超越一般人,一個人的視野和胸襟有多大,那麼他的事業成功機會就有多大。
给年轻人的八堂课
第一堂课:刨根问底,也就是面对问题一定要追究到水落石出,否则绝不罢休。
第二堂课: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不问结果;事事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
第三堂课:瘦鹅理论,这是王永庆时常提及的人生奋斗理念,说的是学习瘦鹅忍饥挨饿,用刻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境,并以坚毅态度等待机会到来。
第四堂课:从基层做起,必须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还必须在选定目标后咬住不放,全力以赴。
第五堂课: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只有实实在在的经验才能培养出令人信服的实力。
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机会就愈大。
第六堂课:切身感,企业的管理制度若能让员工产生切身感,他们的潜能才可发挥到十成。
王永庆经常对员工说:“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
第七堂课:价廉物美,只有建立在价廉物美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蓬勃发展。
王永庆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
第八堂课: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懂得维护客户的利益,才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