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六)·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知识点归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知识点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1、开始:1929年10月从美国开始大危机由1929年10月美国股票行情猛跌而引发,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黑暗的十月”,由此导致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带动了整个经济形势的变化。
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损失达到260亿美元。
股票市场的变化,冲击了美国的金融体系,银行出现挤兑风潮,这又动摇了企业界的信心,使美国经济陷入停滞状态。
1929~1932年,银行破产达到100多家,企业破产达到约11万家。
1931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53.8%。
2、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社会的贫富悬殊造成社会购买力的下降;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与市场矛盾的激化;美国20年代的经济繁荣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之上,一些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了国民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均衡和贫富差距的越来越大。
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用。
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的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的总收入中不足24%。
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了国内市场的相对狭小。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制造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股市的崩溃成为大危机来临的信号。
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上盛行分期付款的购货方式,以此来刺激消费,但也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局面。
这种繁荣并没有反映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鼓励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疲软。
但资本家为了追逐眼前的利润,仍盲目扩大生产,致使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
(4)导火线: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成为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十分普遍,不少普通人也参与其中,将它作为迅速致富的捷径。
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前言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就可以划分为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军事系统、文化系统等各类子系统。
封建社会是一个政治系统或者军事系统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体系,而资本主义社会则是一个经济系统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占主导体系的社会。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本源来说,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才是人类社会发展根本的动力。
资本主义显然比封建社会的运行方式更直接触及生产力的发展,更能直接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从人均GDP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够推进人均GDP一直向前发展,而不会像封建社会人均GDP会出现很长时间的停滞。
按照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史》的记载,从十一世纪开始,西欧经济开始复兴,人均GDP以缓慢但一直上升的势头前进,到1820年,它的实际收入已三倍于其起点水平。
西欧的人均GDP在14世纪时超过了作为亚洲领先经济的中国,此后继续保持上升势头,而中国则限于停滞。
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欧普遍进行了工业化,完全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此时人均GDP的收入又有一个更大幅度的上升。
二战后,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人均GDP 的增长以一种更快的速度上升。
而中国,在14世界后人均GDP长期处于停滞状态,1840年以后甚至处于下降状态,直到1949年。
1949后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革命,人均GDP急剧上升。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形态每一轮新的上升会带来人均GDP增长速度的上升。
资本主义相对于封建主义的优越性毋庸置疑。
虽然资本主义社会对封建社会有着巨大的优越性,但是这决不等于说它没有问题。
实际上,只要是制度就会有缺点,而且是自身难克服的缺点。
完美的社会体系是不可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
资本主义最大的顽疾就是它核心系统经济系统总会不定期的爆发危机,就是人们常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从根本上说,人类是不可能避免危机的,因为人类收到理性的制约,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总是总是有相当的局限性的。
或者说对以后可能会发挥到的高度来说,是非常有限的。
参考资料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料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发生的时间表表1世界性的危机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1825——————————18361837————————18471848184718471 8 5 718571857185718571 8 6 618661865186618671 8 7 318781873187318731 8 8 218821882188318821 8 9 0189189318918911 9 0 0191919319191 9 0 71971971971971971 92 0192192————1921 92 919291929192919319291 9 3 71937193719331937——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出版社。
1825年的经济危机1825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真正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是由于机器工业确立以后,市场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所引起的。
这次危机只发生于当时机器大工业和资本主义方式已经居于统治地位的英国。
危机从1825年秋开始,到1826年夏结束,历时七、八个月。
危机打击了英国工业的所有部门,特别是棉纺业。
从1825年秋季到1926年夏季,棉花价格下跌了59%;同期,生铁价格下跌27%;咖啡价格下跌39%。
随着销售停滞和物价下跌,企业的生产规模也大大地缩减。
如棉花的消耗量从1825年的202,500万磅下降到1826年的102,900万磅,下降近50%;棉花进口量则减少了26%。
这次危机造成了工人阶级的极端贫困,但也激起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
不过,当时的工人运动还处于自发斗争的阶段,主要表现在袭击工厂、捣毁机器上。
1847—1848年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爆发于英国,席卷了欧洲许多国家,并波及美国,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恩格斯认为这次经济危机“曾经准备了1848年革命”。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
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资本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经济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并影响到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时间特点社会影响
1825年英国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根本矛盾,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社会条件
1857年由美国开始的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①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是促成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的重要社会条件
1929年~1933年由美国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史上一
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其范围特别
光,破坏性特别大,延续时间长,以
至于“大萧条”、“大危机”成为其代
名词①经济危机夹生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②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成为导致二战爆发的经济因素
20世纪70年代1973年中东国家大幅度提高原油价
格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
的一次经济危机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束稳定发展时期,进入“滞胀“状态”
②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认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过剩,只是相对过剩,指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而言是过剩了。
其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资本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表现在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以及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萎缩的矛盾,危机是上述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经济危机的破坏性极强:大量商品积压,企业倒闭,生产下降,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危机期间,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极端混乱和瘫痪状态。
经济危机的影响深远,第一,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封建社会不存在经济危机,工场手工业时期也是不存在经济危机的,究其原因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产品甚至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谈不上出现生产的“过剩”。
只有在机器大工业出现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暴露,才有可能发生经济危机。
第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充分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般说来,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国家已达到相当数量,并散布于世界各地。
②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③这些国家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一定份额并影响到殖民地、半殖民地。
④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已对全国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说明上述条件已经具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第三,经济危机影响到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929年经济大危机发生后,自由主义思想不能挽救垄断资本主义制度,迫使各国政府和经济学界转而探索通过强化国家干预的途径来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罗斯福新政即是其实践例证。
西方各国的反危机措施,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逐步取代了不加干预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模式,推动了资本主义内部机制的逐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