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新分类及临床影像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4.96 MB
- 文档页数:29
肺腺癌新分类2011年伊始,国际肺癌研究学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IASLC、ATS、ERS)联手在《胸部肿瘤学杂志》上公布了关于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JThoracOncol.2011,6:244–285)。
新分类方法的提出新的肺腺癌分类标准首次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
大约70%的肺癌是以小活检和细胞学为诊断依据的,因此新分类标准提供了较详细的针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的指引。
如果病理医生不能在光镜的基础上对肿瘤进行明确分类,则应该借助于免疫组化和(或)组织化学染色等来进一步分类,同时在病理报告中要注明分类是在进行免疫组化或组织化学染色的基础上得出的。
应该尽可能地少用组织学类型不明确型NSCLC(NSCLC-NOS)这一术语。
此外,新分类标准对标本也有特定要求。
不应在小活检或细胞学标本中作出AIS、MIA或大细胞癌的诊断。
这是因为,此类诊断须在对肿瘤进行全面取材基础上得出。
新分类还提出,对活检组织标本的统筹安排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应该提供尽可能多的、高质量的组织来进行分子研究。
新分类标准的概念更新首先,新分类推荐不再使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和混合型腺癌的名称,而代之以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ins itu,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invasiveadenocarcinoma,MIA)。
AIS被定义为局限性,肿瘤细胞沿肺泡壁呈鳞屑样生长,无间质、血管或胸膜浸润的小腺癌(≤3?cm)。
MIA则被定义为孤立性、以鳞屑样生长方式为主且浸润灶≤0. 5?cm的小腺癌(≤3?cm)。
AIS和MIA通常表现为非黏液型或极罕见黏液型亚型,这两类患者若接受根治性手术,则其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00%或接近100%。
其次,浸润性腺癌可被分为以鳞屑样、腺泡样、乳头状、实性生长方式为主的亚型,推荐新增“微乳头状生长方式”亚型,因其与预后差相关。
肺腺癌的新分类及影像学特点肺腺癌的新分类及影像学特点一、引言肺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亚型之一,不同病理类型的肺腺癌在影像学上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肺腺癌的新分类方法以及各个病理类型在影像学上的特点。
二、肺腺癌的新分类方法⒈临床-病理分型- 高分化腺癌(well-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低分化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⒉分子特征分型- KRAS突变型肺腺癌(KRAS-mutant adenocarcinoma)- EGFR突变型肺腺癌(EGFR-mutant adenocarcinoma)- ALK融合阳性肺腺癌(ALK-positive adenocarcinoma)- ROS1融合阳性肺腺癌(ROS1-positive adenocarcinoma)- BRAF V600E突变型肺腺癌(BRAF V600E-mutant adenocarcinoma)- HER2分子扩增型肺腺癌(HER2-amplified adenocarcinoma)三、影像学特点⒈高分化腺癌的影像学特点高分化腺癌多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状病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常见于周边或近周边位置。
病灶内可有支气管血管束的完整影像,有时伴有细小钙化。
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对较少见。
⒉低分化腺癌的影像学特点低分化腺癌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可以呈现为结节状、肿块状或边界不清的浸润性影像。
病灶密度不均匀,常见于中心位置。
病灶内可伴有坏死、出血或空洞形成。
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对较常见。
⒊分子特征分型的影像学特点不同分子特征的肺腺癌在影像学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如EGFR突变型肺腺癌多呈现为周边分布的磨玻璃密度结节。
ALK融合阳性肺腺癌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多发性底部和周边分布的结节。
KRAS突变型肺腺癌可呈现为周边或近周边分布的肿块状病灶。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肺腺癌的影像学示例图片以及相关文献引用。
2021WHO肺腺癌新分类解读近年来,肺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渐增加,给医学界和患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然而,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关于肺腺癌的新分类,对于肺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将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一重要主题进行解读,并分析新分类对肺腺癌管理的意义。
一、肺腺癌的基本概念肺腺癌是一种来源于肺部腺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吸烟者和长期接触工业毒物的人群。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肺腺癌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威胁,也对医疗资源造成一定压力。
二、2021WHO肺腺癌新分类根据2021年WHO的最新分类标准,肺腺癌主要被分为以下几类:经典型腺癌、变应性腺癌、黏液腺癌、微小侵袭性腺癌、侵袭性腺癌和分化不良腺癌。
每一种类型的肺腺癌都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进一步指导了临床的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
这一新的分类标准可以更准确地为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三、新分类对肺腺癌管理的影响新的肺腺癌分类标准对于肺腺癌的临床管理有着重要影响。
它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肺腺癌的类型,从而对疾病进行更精准的治疗。
新分类标准也有助于科研者更深入地探究每一种类型肺腺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为肺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一新分类标准对于肺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管理和康复。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这一新的肺腺癌分类标准对于肺腺癌的管理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使得医学界对于肺腺癌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和更好的预后评估。
新标准也为医学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可能性,有望推动肺腺癌领域的科研和治疗取得新的突破。
在全球各地,肺腺癌都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
而2021WHO发布的新的肺腺癌分类标准,则给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相信随着对这一新标准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应用,肺腺癌的治疗水平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会有明显的提高。
肺腺癌分类及影像诊断Ø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己跃居至癌症的首位。
Ø 中国,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已取代肝癌成为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因素。
Ø 腺癌是肺癌最主要的组织学类型,占所有病例的50%以上。
•2011年2月国际肺癌研究联合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协会(ERS)联合发布了肺腺癌多学科新分类,该分类以病理学分类为主要内容(包括切除标本、活检和细胞学分类),同时涵盖了内科治疗、分子生物学、影像学和外科学方面的进展。
Ø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肺、胸膜、胸腺和心脏肿瘤的分类,此次WHO最新发布的分类沿袭了2004年对肺、胸膜、胸腺和心脏的分类。
Ø 相比2004年的分类,2015年WHO的分类对常见肺癌有多个重大的改变,但这些改变主要沿用了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联合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协会(ERS)对肺腺癌的分类,只是在部分内容上局部有所增减微调。
•2015版WHO肺肿瘤组织学分类吸收了2011年国际肺腺癌多学科分类的内容,对2004版WH0肺腺癌的组织亚型分类做了根本性的改动,对肺腺癌的亚型按癌细胞的生长方式分类,具体内容如下:① 摒弃了WH0(2004)中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和混合型腺癌的名称。
② 将原位腺癌与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一同列入浸润前病变。
③ 增加了微小浸润性腺癌。
④ 使用贴壁型生长方式表述浸润性腺癌中的非浸润成分(以前被分为细支气管肺泡癌)。
⑤ 引入浸润性黏液腺癌,取代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
⑥ 不再使用透明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亚型名称。
⑦ 不用粘液性囊腺癌的名称,将其归入胶样癌。
⑧ 2011年肺腺癌多学科新分类中描述性用语“为主”不再应用,如浸润性腺癌贴壁样生长为主,代之以定量描述“%”,将浸润性腺癌根据其主要亚型与全部病变的比例以半定量方式表述出来,以5%的量递增,故浸润性腺癌包括贴壁型、腺泡型、乳头型、微乳头型、实性型生长方式以及浸润性黏液腺癌、胶样型、胎儿型、肠型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