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广告式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网络营销策略——以凯迪拉克定制微
- 格式:pdf
- 大小:14.71 KB
- 文档页数:2
微电影的营销策略微电影的营销策略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电影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方式。
然而,微电影市场竞争激烈,如何制定一种有效的营销策略,提升微电影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成为微电影公司迫切面临的问题。
下面将从产品定位、网络营销和合作推广等方面,探讨微电影的营销策略。
首先,微电影公司要明确产品的定位。
与传统的电影相比,微电影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更容易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共鸣。
微电影公司可以依托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将影片上传到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上,通过大量用户的点击、分享、评论等交互行为,形成口碑传播效应,提升微电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微电影还可以通过定制化服务,向商务客户提供代言、广告植入等形式的广告合作,从而实现影片的运营收入。
其次,在网络营销方面,微电影公司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推广。
首先,微电影公司可以与大型视频网站合作,积极推广微电影作品。
通过在首页、专区、频道等重要位置展示微电影作品,吸引用户的点击和观看,提升微电影作品的曝光率。
同时,微电影可以通过与网站的活动合作,组织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增加用户的参与度和黏性。
其次,微电影公司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开设官方账号,与粉丝进行互动和交流。
微电影公司可以通过发布影片花絮、幕后故事、主创人员采访等内容,增强粉丝对微电影作品的推崇和喜爱。
此外,微电影公司还可以与明星、网红、大V等社交媒体影响者进行合作,在其账号上推广微电影作品,借助其粉丝基础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
最后,微电影公司可以与相关的电影院线、广告公司、品牌商等进行合作推广。
微电影公司可以通过与电影院线合作,将微电影放映在特定的时间段和影厅,提升微电影的观看率和票房收入。
与广告公司合作,可以将微电影作品与广告视频进行结合,增加广告的影响力和触达率。
与品牌商合作,可以实现影片的品牌植入,通过产品的曝光和延伸,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销售效果。
总体来说,微电影的营销策略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特点,通过定制化服务、网络营销和合作推广等手段,提升微电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凯迪拉克:微电影营销的开启者
盖雄雄
【期刊名称】《广告主市场观察》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如果一个行业因一个品牌的行为而被大众所熟知,并且吸引许多同行快速跟进的话,那么我们便可以把这个品牌称为这个行业的“开启者”。
毫无疑问,在微电影营销这个行业中,凯迪拉克就是这个“开肩者”。
2010年12月和2011年4月,凯迪拉克两部微电影《一触即发》和《66号公路》因其短小精悍、制作精良、情节完整而深受观众喜爱,尤其是第一部播出后就引来不少企业的注意,大家争相进入微电影营销这个蓝海。
【总页数】1页(P45-45)
【作者】盖雄雄
【作者单位】《市场观察广告主》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电动车微电影开启行业营销时代新篇章--“小巩俐”加盟金彭微电影《疯狂的三轮车2天机迷程》 [J], 牧子
2.微电影,开启娱乐营销的一扇“微”门 [J], 杨超
3.凯迪拉克:微电影营销的开启者 [J], 盖雄雄
4.凯迪拉克:微电影营销的开启者 [J], 盖雄雄
5.试析广告式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网络营销策略——以凯迪拉克定制微电影《一触即发》为例 [J], 王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UTO AFTERMARKET | 汽车后市场时代汽车 凯迪拉克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分析郁淑娟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025摘 要: 与奥迪、奔驰、宝马相比,凯迪拉克作为最晚进入中国市场的豪华车品牌,销量近年连续增长,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
本文立足于中国市场,通过分析凯迪拉克营销战略,对凯迪拉克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四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营销组合策略,达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凯迪拉克;营销策略;4P凯迪拉克1902年在底特律成立,是美国主要豪华车之一。
2004年凯迪拉克进入中国市场,进过十几年的曲折摸索,自2017年起,其在中国销量超过美国市场,并且在2018年中国车市遭受“寒冬之际”,成为中国继奥迪、奔驰、宝马之后,第四个年销量突破20万辆的豪华车品牌。
1 营销环境1.1 宏观环境1.1.1 经济环境2018年,汽车行业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最大。
全年同比少卖130万辆乘用车,消费降幅为5.8%,这是中国汽车28年来首次销量下降。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颓势不减,单单前4个月销量就比去年下降12%。
1.1.2 政治环境自2020年7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国六限值要求,这对汽车生产行业提出了更高标准。
部分省市已经宣布提前实施国六,凯迪拉克在提高污染排放方面亟待改进。
另外,中美贸易战2018年开始拉开帷幕,必然对汽车行业产生影响。
1.2 微观环境1.2.1 消费者随着汽车工艺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国内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增长。
根据中国新车购买意向调查,中型车与SUV的比例都超过40%,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选择SUV,其比重不断增加,豪华车购买意向也从2010年的1%上升到2018年的9%。
年轻人,尤其是90后汽车消费比重不断增加,2018年,90后新车购买占比26%。
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加之国二、国三车型逐渐淘汰,这将进一步促进消费者购买汽车。
新媒体环境下快闪广告的叙事策略研究——以凯迪拉克为例作者:杨若男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8年第11期摘要新媒体时代,海量内容使人们的注意力愈发分散,短视频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
在这一媒介环境下,于2016 年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后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以视频呈现、画面快速闪动的快闪广告应运而生。
凯迪拉克在2016 年与2017 年推出的两则快闪广告“快快快”与“火火火”是目前较为优秀的快闪广告案例。
文章对其叙事策略进行研究,为处于发展初期的快闪广告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快闪广告;叙事策略;凯迪拉克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1-0075-02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低门槛与网络空间的大容量所带来的海量信息让使用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人们注意力愈加分散。
为抓住用户的注意力,作为网络中重要信息传播形式的视频,出现时间变短、速度加快的特点。
包括哔哩哔哩、腾讯在内的各大视频应用程序陆续推出了倍速播放的功能。
以短视频为主要内容产品的梨视频、抖音、快手成为新媒体时代用户注意力的收割机。
在这一媒介环境下,快闪广告应运而生。
快闪广告是指以视频信息形式呈现,画面快速闪动的广告形式,区别于拍摄短暂行为艺术——快闪行动的广告。
快闪广告传播与群体传播、整合营销理论有着较强的内在逻辑关系,这为快闪广告传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1]。
2016 年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快闪广告走进大众视野。
107 秒的广告对苹果手机7 和苹果手表2 做了详细的介绍。
广告中快速闪过的文字,就像其中出现的广告词“千万别眨眼”一样,通过快节奏的背景音乐紧紧的抓住了观众的眼睛。
汽车品牌凯迪拉克由亨利·利兰在1902 年创立,1909 年卖给通用汽车公司,成为其旗下的一款豪华汽车品牌。
凯迪拉克ATS 是一款豪华运动型轿车,在ATS 上市近一年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推出ATS-L,是一款中国特供版车型,专门为中国市场加长轴距。
微电影传播效应及营销模式研究微电影传播效应及营销模式研究微电影的定义及产生原因微电影:2010年12月,凯迪拉克和中影集团携手吴彦祖斥1.3亿巨资合拍了《一触即发》,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概念:微电影。
《一触即发》即号称全球首部微电影。
接着许多公司都开始将微电影作为一种营销传播的手段,并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因为它已经具备了自身独特的属性和特征,完全不同于电视广告、电影和网络视频。
从广义上来说,所有适合微博平台收视与传播的3-5分钟短视频都是微视频,包括新闻、音乐、体育、娱乐、拍客、短片等等,主要是用来满足用户的基本信息消费。
微电影则是特指由专业团队制作、用电影的叙事手法表达内容,然后利用微博进行收视和分享传播的短片。
微电影更多的是用来满足企业的商业诉求。
[1]这是新浪给出对微电影的定义。
而大多数人认为,微电影是片长在30秒—300秒之间,具备与传统电影大片同样的高制作水准、符合当下主流人群对精神自由的进一步追求,碎片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使过去曲高和寡的电影艺术回归大众化。
由于微电影受到片长的时间限制,能否让微电影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之内将影片的情节紧凑且完整的呈献给观众,同时将人物形象鲜明地塑造出来,成为衡量一部微电影作品是否成功的标准。
微电影有着它独特的受众,根据2011年12月的中国微电影分析报告显示,19—39岁的人群占微电影受众的73%,,可以覆盖传统的媒体平台难以覆盖的高端人群、中坚人群、意见领袖人群;他们对新媒体有着天生的敏锐感,对为电影这类新生网络事物有着强烈的关注度,所以以他们为主要目标开展品牌传播有着天然的优势。
从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到《66号公路》;益达的《酸甜苦辣》系列;三星盖世的《纵身一跃》等优秀的微电影都散发着其独到的魅力,显然它不是新瓶装旧酒,它能够在互联网上成燎原之势发展,有着它现实的客观因素:一、微电影是Web3.0的必然产物高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广告的新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可以一句话概括为Web3.0 造就了微电影。
凯迪拉克的微营销
林思文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凯迪拉克作为国内汽车行业最早整合微营销传播平台、并且最早将微营销作为最重要的营销手段之一的汽车品牌,将微博、微信、微电影、APP等互动传播形式一一加以运用,并成为行业中微营销运用的典范.为汽车行业微营销提供了不少经典案例。
【总页数】3页(P94-96)
【作者】林思文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4
【相关文献】
1.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微营销风险管理研究——对某品牌手机微营销案例策划失败的思考 [J], 王静;都平平;尹良伟;徐淑娟;周华;刘春侠
2.微营销赢未来--浅谈体育用品企业的微营销 [J], 杨梦瑶
3.微营销大市场餐饮创业如何做好微营销 [J], 肖定菊
4.大学图书馆微营销的理论导航和实践指南——评《大学图书馆微营销研究》 [J], 陈荣
5.2014年度最具价值视频移动端营销奖凯迪拉克&腾讯视频移动端/移动营销,平台为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广告营销摘要:随着第一部微电影广告凯迪拉克《66公路》的问世,微电影广告在传播便捷、文化渗透、广告电影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微电影广告已经成为新媒体环境下不可忽视的一种广告形式,但自身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本文将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一些微电影广告案例的研究,进一步针对微电影广告的特征、分类、发展状况以及营销方式进行分析,提出关于微电影广告的发展策略和监管建议。
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广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其优化发展之道。
企业在做出营销决策前尚需对此营销新模式进行全面评估,认真考量其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对企业是否具有较高的针对性,方可做出相应营销决策。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营销;发展对策Abstract:With the first micro-film advertising Cadillac "Route 66," the advent of micro-film advertising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convenient, cultural infiltration,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advertis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film began to receive attention. Micro-film advertising has become a form of advertising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but their inevitable limitations also exist. This article will use literature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some micro-film advertising through case studies, further advertising for the micro-film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by way of analysis, regulatory proposals on micro-film advertising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research status micro-film advertising and problems, explore its optimization to development. Companies before making marketing decisions still need this new model of marketing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carefully consider its feasibility, operability and whether the enterprise has a high relevance before making marketing decisions accordingly.Keyword:micro-film ;advertisement; marketing; development strategy1. 绪论新媒体就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广告传播
Guangga o Chuanbo
――
试析广告式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网络营销策略
——以凯迪拉克定制微电影《一触即发》为例
□王欢
摘要:本文以微电影《一触即发》为例,从新媒体平台的优越性、媒介身份的转换以及制作背后的推手三个方面剖析我
国广告式微电影的网络营销策略。
关键词:微电影;新媒体;网络媒体;网络营销
作者:王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
世界微电影的最初案例可追溯到2001年,宝马北美公司集结8位全球一流导演,推出了8部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和创新性的电影短片。
同年香港导演伍仕贤根据真实故事打造的片长11分钟的视频短片《四十四公车》,可以看做是
国内拍摄微电影的最初尝试。
2010年年末,首次打出“微
电影”旗帜的凯迪拉克定制短片《一触即发》,真正开始让微电影风暴席卷全国。
片长94秒的定制微电影《一触即发》无疑是国内商业广告式微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该片是凯迪拉克公司为新款车型S LS 赛威2.0TS ID I 投重金量身定做的视频广告,其中顶尖的制作团队、超强的明星阵容、完整紧凑的故事情节、宏大刺激的飞车场面着实“触动”了广大网民的转载、共享“神经”,为凯迪拉克带来了直线上升的销售业绩和超高的品牌美誉度。
从此,企业借助微电影进行网络营销便成大势所趋,包括紧随其后的支付宝定制微电影《郑棒棒的故事》、佳能相机的《L eav e me 》、海尔卡萨帝的《谁的爱填满冰箱》等。
本文即以《一触即发》为例,剖析商业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网络营销策略。
一、平台的优越:病毒式传播成就微电影营销奇迹
微电影诞生于网络也活跃于网络,网络平台给予了微电影坚实的支持。
概括地说,网络对于微电影的支持表现于以下几点:
其一,病毒式传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提出的六度分割理论认为,你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这个理论随后在互联网上得到了证明。
Facebook 、人人网、微博等SN S 社交网站正是得益于此理论得以迅猛发展。
微电影在网络上被广大网友自发自愿的广泛传播,正是对病毒式传播的精准折射。
网络可以将一部微电影一夜之间传送至全世界,成为全球网民共享的精神产品。
有数据显示,《一触即发》公映后的一年时间内,网络点击破亿,微博转发数约8.7万次,莫文蔚演绎的《一触即发》的续集《66号公路》累计点击量超过2亿次,整体视频播放数近1.5亿次,微博转发数突破26万次。
其二,网络环境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能够俘获远比电影和电视等要多的受众。
这些受众貌似松散,没有
固定的聚集地,没有共同的宗旨,但是基于相同的审美趣味,这些彼此陌生的网民们组成了网络式社群,建构了一种无形的“公共领域”(哈贝马斯语),他们在此领域中表达着审美观点、批判或赞美,而通过这种交流,他们加
深了对微电影的认识,对社会的认知,即网络有着一种批
判功能,“看起来,互联网促进了语言的去中心化(即使非民主本身),威胁了国家(不被监视的对话),嘲讽了私有财产(信息可被无限复制),而且愚弄了道德(散布脱光衣服的形象)”。
①承受着无名压抑的人们已把网络视作最佳的宣泄场所,因此新出现的微电影迅速成为众人竞相表达情感、理想和观念的激情之地。
其三,网络媒体宽松的播放环境。
一方面,网络是个宽容的领域,它不会像传统媒体不自觉地对观众造成“训导交流”,微电影也不像院线电影背负着诸多禁忌和制约,所以观看微电影成为一种既不受束缚又接地气的行为,它顺理成章地受到了网民的欢迎。
各类群体、各种声音、各种主题都交织于其中,彰显着民众生活的丰富性与多元化。
另一方面,网络视频观看的无偿性和观看行为的充分自主化带来了观众接受心理的空前容忍度。
大众可以自主无限次随意地观看网络上各种微电影,这就避免了像影院观赏时出现的那种观众抱怨自己花钱看了烂片而想要退票的诉求可能。
更重要的是,这种开放式的接受心理易衍生出良好的评价认知。
事实也证明,对于这些可以任意浏览的影像作品及其承载的故事,网络留言中正面评价居多。
二、身份的转换:从植入广告到植入电影
在传统的营销方式中,企业只是将产品或品牌信息生硬直白地添加到广告中,向消费者硬性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这种简单的产品营销方式,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抵触心理,继而降低企业预想的广告效果。
而且,这种传统的营销方式只是一种针对消费者的单向传播,并不能得到消费者的即时反馈,商家也就不能根据反馈及时地调整企业整体的营销策略计划,最终不利于产品或品牌的推广。
微营销则另辟蹊径,它通过讲述一个情节完整且紧紧围绕产品或品牌信息的故事,以有趣、新奇的故事情节在网络这个平台上播放,吸引广大网民的注意力和兴趣,并通过广大网友自发的转载和传播,使得广告信息像“病
①(美)马克
波斯特著,易容译:《互联网怎么了?》,河南大学出版社,年,第页。
772010192
传播与版权
――
C HUANB O YU B ANQUAN
毒”一样传播,从而迅速扩大企业或品牌的影响力。
与以往传统电影相比,广告式微电影做到了从电影广告到广告电影的转换,这种身份的转换,避免了电影与广告在相融共生过程中的诸多尴尬。
如果说在电影广告的层面,广告始终作为一种外在的他者而存在,因此难以避免因“植入”而招惹受众非议的话,那么在微电影形式中实现的“广告电影”则有效减少了这种无奈,在快捷的叙事和影像的跳跃之中,网络大众在集体无意识中开始狂欢式的参与。
①尽管在此类微电影中,制作力量对一般受众的制约并未消失,然而接受上的排斥心理却已大大削弱,这正是广告商所乐意见到的接受态势。
《一触即发》可谓是微营销中最成功的案例。
在《一触即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2011年6月1日,莫文蔚担纲主演的第二部凯迪拉克广告微电影《66号公路》公映,故事讲述了一位当红明星一度从公众视线中消失,邂逅男主角,驾驶着凯迪拉克SRX 穿越极具文化内涵和标志性的美国66号公路,开启“自由之旅”的故事。
《66号公路》在表现凯迪拉克的品牌精神与消费者的情感交流方面比《一触即发》做得更加到位。
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和《66号公路》是广告还是电影,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将其所讲述的故事与想要传达的商业诉求融为一体,从以往硬性的植入广告转换到令观众乐于接受的植入电影,在此过程中将告知性信息也自觉地转化为共鸣性信息,使观众看完后分不清是看了一部华丽大片还是看了一段视频广告,这种媒介身份的转换是其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因素。
正是这种分不清是广告还是电影的身份转换使微电影允许了商家的存在,但又不会因影片背后的铜臭而引发观众非议,因为此类广告式微电影非常好地掌握住了广告与内容间的调和关系。
甚至可以说,在《一触即发》和《66号公路》中,故事就是广告,广告就是故事,它既能够满足受众对媒介文化所充满着的思想上的期待,又能使商家自信地走上前台,以骄傲而非小心翼翼的姿态宣传产品。
三、背后的推手:微电影大赛与“互动式主题定制模式”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10“限广令”要求:广播电
视广告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抵制内容低俗的不良广告,严格依法经营和播出广告;2010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2012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限娱令”提出:上星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调控和执行,对于微电影无疑是个好消息。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PCEM 网络整合营销研究中心主任刘东明认为:“‘限娱令’、‘限广令’使微电影借助视频网站的平台成为品牌内容的最佳接盘者。
”②正是由于主流媒体所肩负的各种条条框框,很多大品牌广告商已经把更多的广告业务从传统媒介转投到以播放微电影为主的新媒体平台上了,因此,国内各大视频网站才迎来了网络视频业务发展的“第二春”。
如今,优酷、土豆、搜狐等国内视频网站都推出了各自的微电影项目,网易更是把微电影作为视频战略的重心。
同时,新浪、乐视等横跨电影、互联网两大领域的视频企业都纷纷推出各种主题的“微电影节”或“微电影大赛”,这些活动通常以自由主题作品或定制主题作品为主,通过与商家联手,获得举办节、赛的来源资金,在定制主题环节常常以宣传投资商家的产品为主题,激发网民创作热情。
事实也证明,这种模式是成功的,因为在活动结束时往往都能收到超乎意料的好作品。
如此一来,一方面达成了与商家之间的协议,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视频网站的影响力,更在潜移默化中繁荣了微电影产业,可谓“一石三鸟”。
总而言之,广告式微电影是品牌商、电影圈和视频网站三方合谋的结果,尽管有学者认为微电影“成为营销趋势之时就是失去魅力之日”,但无论哪一类微电影的成功都是需要依赖原创优秀的故事、成熟创新的拍摄手法、话题营造、商业支持和渠道宣传几个方面共同促成的。
魅力的存在与否主要看微电影能否做到让观众自觉地“involve ”到片子当中,给观者一种他们想要的生活方式,在精神层面与之对话。
因此,即便自身携带商业符号,但只要其自身所宣扬的品牌精神能够与观者互相吸引、互相理解,那么这类广告式微电影的成功便不逊于以票价“胁迫”观众在电影院里僵坐两个小时的乏味电影。
①张波:《论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生产及消费态势》,《现代传播》,年第3期。
②黄烜予:《微电影产业发展:“小体积”承载“大理想”》,年3月5日,:353367*********htt p //news .s oh /201200/n 749941.s h 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