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绕管式换热器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绕管式换热器的布置及管道设计方案研究摘要:换热器设备在化工装置当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在整个工程当中,换热器的数量以及投入的资金都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
并且在整个工程当中也占有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
绕管式换热器能够适应非常大的温度区间,并且是一种高效紧凑的换热器,能够承受住热量的冲击,并且这种换热器的自身也带有消除热应力的能力。
因此绕管式换热器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近些年来绕管式换热器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绕管式;换热器,管道设计换热器可以在工业生产当中完成物料之间热量的传递。
换热器是一种通用的工艺设备,在许多领域当中都广泛应用,比方说化工,炼油和原子能等等。
换热器在化工以及炼油等工业产业当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换热器在化工厂的建设投资比重当中,可以占到总投资的10%到20%。
在石油炼厂当中的占投资比例更是高,可以占到全部工艺设备投资的35%到40%。
绕管式换热器属于间壁式管式换热器。
这是从传热原理上进行区分的。
因为管式换热器具有耐高压的性能,而绕管式换热器也具有同样的性能。
不仅如此,绕管式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紧凑,传热效率也比较高。
绕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管是非常长的,可以达到50到60米,甚至有一些更长的可以达到150到160米。
这种换热器特别适合应用在低温下的气体分离装置当中,比方说空气分离装置,稀有气体分离装置等等。
一、绕管式换热器的特点和应用对于一些普通的换热器来说,绕管式换热器是有其独特的优势的,绕管式换热器的构成比较特殊。
传热器是按照螺旋的形式交替缠绕在芯筒和外筒之间的空间内的。
绕管式换热器是不存在流动死区的,并且这种换热器的应用范围比较广。
它能适用的温度区间也比较大。
面对热冲击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来消除热应力,紧凑度也比较高。
绕管式换热器和普通换热器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就是绕管式换热器可以设置多股管,这样一台换热器就可以满足多股流体的同时换热。
正是由于绕管式换热器的这样的特点,现在绕管式换热器在化工装置当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并且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绕管式热交换器制造、检验与验收》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绕管式热交换器是一款高效紧凑的换热器,相对于普通的列管式换热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适用温度范围广、适应热冲击、热应力自身消除、紧凑度高,由于自身的特殊构造,使得流场充分发展,不存在流动死区,尤其特别的,通过设置多股管程(壳程单股),能够在一台设备内满足多股流体的同时换热。
1898年,林德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绕管式热交换器。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绕管式热交换器的国产化研究;20世纪80年代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出国内第 1 台绕管式热交换器,实现了绕管式热交换器的国产化研究。
1996年完成了宁夏化肥厂低温甲醇洗工段配套的高压绕管式热交换器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单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工业化应用。
20世纪90年代,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出国内第1台多股流高压绕管式热交换器,完成了国家“九五” 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实现了多股流高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国产化研究。
目前国外具备设计、制造能力的主要有:APCI、Linde ;国内具备设计能力的主要有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国内具备制造能力的主要有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大连的林德工艺装置有限公司。
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目前的热交换器标准尚不能完全涵盖。
其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均依据各自的企业标准。
绕管换热器凭借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在化工、炼油、核能、空气分离、低温甲醇洗及液化天然气等工业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随着强化传热理论和制造技术的发展,更多结构复杂的绕管式热交换器被制造出来,以适应特殊的工艺,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
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未来绕管式热交换器朝着高温、高压且具有复杂结构的方向发展。
绕管式热交换器的结构形式复杂,造价成本高,并且位于装置的关键部位。
因此一旦这些换热器发生泄漏,整套装置就必须要停车,企业的损失将非常大。
为了确保绕管式热交换器长周期运行, 对绕管式热交换器的制造、检验与验收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缠绕管换热器标准缠绕管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领域的热交换设备,用于加热、冷却和热回收等过程。
为了保证换热器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换热效率,制定相关的标准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缠绕管换热器的标准,包括设计标准、制造标准和安装标准。
设计标准:缠绕管换热器的设计标准对于确保换热器的结构稳定性和换热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设计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选择:根据工作介质的性质和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造。
材料的选用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要求应满足换热器的工作要求。
2. 结构设计:根据换热器的使用场合和工艺要求,确定合适的结构类型,包括管束结构、管板结构等。
结构设计应能满足换热器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3. 管束布置:管束的布置应保证换热面积最大化,换热效果最优。
同时,管束的布置应考虑维护、清洗等方便性。
4. 流体动力学设计: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状态对换热效率有很大影响。
设计时应考虑流体的速度分布、流阻损失等因素,使流体在换热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混合和接触。
制造标准:制造标准是指在制造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质量控制。
制造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艺流程:在制造过程中,应制定详细的工艺流程和作业指导书,规范每个工序的操作方法和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
2. 焊接工艺:缠绕管换热器的制造中涉及到大量的焊接工序。
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和焊接规范,保证焊接质量和焊缝的可靠性。
3. 材料质量控制:制造中应对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4. 产品检测:在制造完成后,应进行产品的检测和验收。
检测内容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焊缝质量、密封性能等。
安装标准:缠绕管换热器的安装标准直接关系到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和换热效果。
安装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装位置:根据设备布置和管路系统,确定换热器的安装位置和方向。
安装位置应便于维护和操作。
2. 支承和固定:确保换热器能够牢固地安装在设备或管道上,支承结构应能够承受换热器的重量和工作压力。
绕管式热交换器标准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绕管式热交换器(以下简称“绕管换热器”)的设计、制造、试验、检验、使用和安装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电力、轻工等行业的绕管换热器,其他类似行业也可参照使用。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三、术语和定义1. 绕管式热交换器(以下简称“绕管换热器”):一种将管子绕成柱状或环状,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在管内外进行热交换的设备。
2. 核心部件:指组成绕管换热器的关键部件,包括管子、管板、支撑结构等。
3. 流体:在绕管换热器中,指在其中流动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蒸汽等。
四、符号和缩略语在本标准中使用的符号和缩略语应按以下规定使用:五、设计要求1. 设计温度:应符合实际工况,一般不超过500℃。
2. 设计压力:应符合实际工况,一般不超过2.5MPa。
3. 结构设计:应合理安排管子、管板和支撑结构的形状和尺寸,确保设备稳定可靠运行。
4. 流体设计:应合理安排流体的入口、出口和流道,保证流体的均匀分布和充分热交换。
5. 材料选择:应考虑设备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能以及强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6. 密封设计:应采用可靠的密封结构,防止流体泄漏。
7. 防振设计:应采取有效的防振措施,防止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振动。
8. 防腐设计:应对设备的关键部位进行防腐处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9. 节能设计:应优化结构设计,提高设备的换热效率,降低能耗。
六、制造要求1. 材料:应使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采购和检验。
2. 加工精度:应保证管子、管板和支撑结构的加工精度,确保设备的组装质量和运行稳定性。
3. 焊接质量:应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和合格的焊工,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4. 无损检测:应对焊缝进行无损检测,确保焊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绕管式换热器结构(最新版)目录1.绕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2.绕管式换热器的优点3.绕管式换热器在医药行业的应用4.绕管式换热器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绕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绕管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换热设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
全量空气经第一热交换器的盘管管内冷却后,一部分抽出送至膨胀机,另一部分继续进入第二热交换器的盘管内冷却到所需温度。
空气和氧、氮呈逆流流动,使之具有较大的传热温差。
绕管式换热器的管子是分层地以螺旋状盘绕在中心管上,每层有几根管子同时盘绕。
由于随着层次的由里向外,盘绕的管子逐渐变细,形成了一种螺旋缠绕的结构,使得换热面积较大,传热效率较高。
二、绕管式换热器的优点绕管式换热器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紧凑,单位容积具有的传热面积大。
2.几股工艺物料可同时冷却或加热,且冷热端温差小,换热效率高。
3.传热管的热膨胀可自行补偿,减少了设备维护费用。
4.装置容易实行大型化,可减少设备数量,降低成本。
5.传热系数大,流量布置必须紧凑,传热效率高。
允许在较小的温差下运行,系统的压力降比较小,从而减少了甲醇的循环量,降低了电、冷量和蒸汽的消耗。
三、绕管式换热器在医药行业的应用绕管式换热器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原料药、中间体的冷却或加热等工艺过程。
由于医药行业对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的要求较高,绕管式换热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易清洗的特点,符合医药行业的严格标准。
四、绕管式换热器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节能减排的需求和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绕管式换热器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
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结构
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它的结构通常包
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管束,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核心部件是由一根或多根金属
管子组成的管束。
这些管子可以采用不锈钢、碳钢或其他合金材料
制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导热性能。
2. 头部,换热器的头部通常包括进出口管道和管束的支撑结构。
进出口管道用于输送流体介质,而支撑结构则用于固定和支撑管束,保证其稳定运行。
3. 外壳,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外壳是将管束和头部包裹起来
的部分,通常由金属板焊接而成。
外壳的作用是保护管束不受外界
环境的影响,并且在必要时起到保温和防腐的作用。
4. 支撑结构,为了保证换热器的稳定运行,通常会在设备的底
部设置支撑结构,以便将整个换热器固定在地面或设备支架上。
总的来说,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旨在保证换热效率
高、运行稳定可靠、维护方便和安全性能好。
不同厂家和不同型号的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在结构上可能会有所差异,但通常都包括上述基本部件。
缠绕管式换热器介绍缠绕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用于将热量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中。
它由一根或多根管子绕成螺旋形,形成流体流通的通道。
该设计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并降低设备的尺寸。
本文将介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领域。
原理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热传导和流体流通。
将需要传热的流体(通常被称为工作流体)流动在内层管道中,而被加热或被冷却的流体(通常被称为传热流体)流动在外层管道中。
通过传热流体和工作流体的接触,热量从传热流体传递到工作流体中。
在缠绕管式换热器中,传热流体和工作流体分别通过内外两层管道进行流通。
传热流体在外层管道中流动,而工作流体则在内层管道中流动。
这样的设计可以最小化传热流体和工作流体之间的热阻。
结构缠绕管式换热器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壳体和管束。
壳体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壳体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或碳钢。
壳体包裹着管束,用于保护管束并提供流体流通的通道。
壳体通常具有进口和出口,用于引导传热流体和工作流体进出换热器。
管束管束是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核心部分,由一根或多根管子组成。
这些管子被绕成螺旋形,形成流体流通的通道。
管束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铜、不锈钢或钛合金,以确保其耐腐蚀性和高强度。
密封件和支撑装置缠绕管式换热器中的密封件和支撑装置用于保持管束的稳定性,并避免流体泄漏。
这些部件通常由橡胶或金属制成,并安装在壳体的进口和出口处。
应用领域缠绕管式换热器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石油和化工工业:缠绕管式换热器用于油田热采、化工反应器、蒸馏塔等设备中的热交换过程。
2.食品和饮料工业:缠绕管式换热器用于食品加工、饮料生产等过程中的热能回收和温度控制。
3.化纤和纸浆工业:缠绕管式换热器用于化纤生产中的溶剂回收和纸浆生产中的热能回收。
4.电力工业:缠绕管式换热器用于电力厂中的汽轮机、锅炉等设备的余热回收。
5.制药工业:缠绕管式换热器用于药品生产中的热能回收和温度控制。
缠绕管式换热器技术特色及介绍缠绕管式换热器(Spiral Wounded Heat Exchanger)相对于普通的列管式换热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适用温度范围广、适应热冲击、热应力自身消除、紧凑度高,由于自身的特殊构造,使得流场充分发展,不存在流动死区,尤其特别的,通过设置多股管程(壳程单股),能够在一台设备内满足多股流体的同时换热。
缠绕管式换热器是一款高效紧凑的换热器,不但可以利用余热,在节能环保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复杂,造价成本高,并且位于装置的关键部位。
缠绕管式换热器相对于普通的列管式换热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其适用的温度范围广,适应热冲击,能够自身消除热应力,紧凑度非常高,由于自身具有特殊的构造,使得其流场充分发展,不存在流动死区,其中更特别的是,通过设置多股管程(壳程单股),能够在一台设备内满足多股流体的同时换热。
绕管式换热器是在芯筒与外筒之间的空间内将传热管按螺旋线形式交替缠绕而成的,相邻两层螺旋状传热管的螺旋方向是相反的,并采用具有特殊形状的定距件,使之能够保持一定的间距。
技术特色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三大技术特色或者说是技术精髓为:精准的换热管间距、合理的管层数量以及层间距、全自动化的机器人焊接流程。
1、精准的换热管间距不绣钢管材因为其材质的而导致了在弯曲或者缠绕的时候很难具有塑性,为实现所有换热管的间距都是统一的这要求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工时需要完备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而正是原装的高精度设备和顶尖的缠绕工艺为我们机械的生产提供了基础。
2、合理的管层数量以及层间距在换热管束缠绕时,每层相对的管径都在发生着变化,盘绕角度又要保持一致,要保证每根换热管的长度基本相同确实是很难做到的。
而设计师设计出了每层换热管不同数量,以及合理的层间距就很好地攻克了这—难题,同时也解决了复杂换热条件下的流道要求。
3、全自动化的机器人焊接流程在设备生产的过程当中,采用全自动化的机器人焊接,以保证所有焊点尤其是在管板焊接都实现了标准统一,安全性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