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绕管式换热器优化设计共1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3
绕管式换热器的布置及管道设计方案研究摘要:换热器设备在化工装置当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在整个工程当中,换热器的数量以及投入的资金都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
并且在整个工程当中也占有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
绕管式换热器能够适应非常大的温度区间,并且是一种高效紧凑的换热器,能够承受住热量的冲击,并且这种换热器的自身也带有消除热应力的能力。
因此绕管式换热器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近些年来绕管式换热器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绕管式;换热器,管道设计换热器可以在工业生产当中完成物料之间热量的传递。
换热器是一种通用的工艺设备,在许多领域当中都广泛应用,比方说化工,炼油和原子能等等。
换热器在化工以及炼油等工业产业当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换热器在化工厂的建设投资比重当中,可以占到总投资的10%到20%。
在石油炼厂当中的占投资比例更是高,可以占到全部工艺设备投资的35%到40%。
绕管式换热器属于间壁式管式换热器。
这是从传热原理上进行区分的。
因为管式换热器具有耐高压的性能,而绕管式换热器也具有同样的性能。
不仅如此,绕管式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紧凑,传热效率也比较高。
绕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管是非常长的,可以达到50到60米,甚至有一些更长的可以达到150到160米。
这种换热器特别适合应用在低温下的气体分离装置当中,比方说空气分离装置,稀有气体分离装置等等。
一、绕管式换热器的特点和应用对于一些普通的换热器来说,绕管式换热器是有其独特的优势的,绕管式换热器的构成比较特殊。
传热器是按照螺旋的形式交替缠绕在芯筒和外筒之间的空间内的。
绕管式换热器是不存在流动死区的,并且这种换热器的应用范围比较广。
它能适用的温度区间也比较大。
面对热冲击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来消除热应力,紧凑度也比较高。
绕管式换热器和普通换热器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就是绕管式换热器可以设置多股管,这样一台换热器就可以满足多股流体的同时换热。
正是由于绕管式换热器的这样的特点,现在绕管式换热器在化工装置当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并且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换热器拓扑优化方案引言换热器是工业领域中常用的设备,用于传递热量。
换热器的设计和拓扑结构对热效率和能源消耗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换热器拓扑的优化方案,在保证换热效率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
换热器拓扑的基本原理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流体之间的换热来传递热量。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等。
不同的换热器类型有不同的拓扑结构,而换热器的拓扑结构对热效率和能源消耗有着重要的影响。
换热器的拓扑结构包括流体的流动路径和传热面积的分配等。
优化换热器的拓扑结构可以改善换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换热器拓扑优化方案。
平行流换热器拓扑优化平行流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其流体流动方向与传热面积平行。
在平行流换热器中,流体在整个传热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差,热量传递效果良好。
在平行流换热器的优化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流体的流动路径:通过合理设计流体的流动路径,可以使得流体在换热过程中的流动速度、涡旋和流动状态等参数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2.传热面积的分配:在平行流换热器中,传热面积的分配对换热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分配传热面积,可以提高热量传递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3.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也对换热效率和能源消耗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设计换热器的结构,可以降低流体的压降和泄漏损失,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仿真和优化算法来优化平行流换热器的拓扑结构。
通过对不同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可以得到最佳的换热器拓扑方案。
逆流换热器拓扑优化逆流换热器是另一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其流体的流动方向与传热面积相反。
逆流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是在换热过程中使得流体的温度差随时间逐渐减小,从而达到更高的换热效率。
逆流换热器的优化和平行流换热器类似,也需要考虑流体的流动路径、传热面积的分配和换热器的结构设计等因素。
在逆流换热器的优化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流体的流动路径:逆流换热器中,流体的流动路径是由入口位置和出口位置决定的。
管翅式换热器性能及结构综合优化的热设计方法陈维汉周飚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摘要:本文给出一种由翅片(或肋片)管组成的管翅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新方法。
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给定换热器结构材料而使的换热量最大的两侧换热表面的最佳匹配准则和两侧流体流动换热过程最佳的结构尺寸准则,以及使可用能损失率最小的最佳运行参数准则。
利用三个准则间的关系,采用迭代方式完最终成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这样的设计方法能使换热器的设计达到材料省、换热效果好与运行费用低的目的,且能在设计阶段实现。
关键词:管翅式换热器、换热表面间的最佳匹配准则、换热过程最佳结构参数准则、换热过程可用能损失率分析、考虑综合性能的优化设计法图书分类号:TK1241 引言管翅式换热器是广泛应用的热交换设备之一。
它常常应用在两侧流体的换热性能相差甚大的情况下,通常是以管外侧安装翅化表面来减小换热性能较差流体的换热热阻,而换热性能较好的流体在管内流动仍然保持较小的换热热阻,从而达到整体增强换热器传热效果的目的。
对于这样的换热器,如何去设计和运行是摆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
对于换热表面的设计,传统的做法是力求使两侧的换热热阻相同以获得最大的传热效果,这是等热阻匹配原则[1]。
这种认识如果从投资成本上来考虑,就是十分不可取的办法。
本文作者曾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过专门的分析,导出了在给定投资费用(或换热面材料)的前提下两侧换热表面的最佳匹配关系式,即换热面积之比与其换热性能比和投资费用比之间的平方根关系式,这是平方根原则[2]。
按这种原则设计换热面就能达到单位传热量的投资成本最低,从而实现结构设计的优化。
同时,换热器设计的另一个问题是流动参数的设计。
传统的做法是以不超过允许的阻力损失为最后标准来选取流动参数。
这种做法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
正确的办法是以单位传热量可用能损失率最小为目标来寻求流动参数的最佳值[3]。
这样就能实现单位传热量的运行费用最低,从而使流动参数的设计得以优化。
微裸管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sawat Paitoonsurikarn、延秀笠置和虞姬铃木东京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日本113-8656东京都文京区本乡7-3-1电子邮件:sawat@thtlab.tu-tokyo.ac.jp;传真:+81-(3)-5800-6999关键词:紧凑式换热器,管本行,光管,优化设计,模拟退火技术摘要目前已经研发的基于模拟退火技术的一个最佳的设计工具紧凑式换热器,它的性能与市售的紧凑式换热器相比,目前的设计都采有小口径管,没有传统的肋片,通过所有设计问题的测试,本换热器的设计中的条款提供了显著的改善程度抽水电源,热传导效率,和/或核心音量大小。
在管的直径范围被发现有0.3-0.5毫米的优化设计。
实验室实验用0.5毫米的原型热交换器外径裸管确认的数值结果。
1.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在科学和技术领域,高效的能源利用成为了越来越迫切目标。
不同基础技术都有待提高,在此之中,热交换器在各种热能处理过程中是常见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如转换,交通运输,消费量和存储。
换热器性能的改善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各种设备和系统的性能,这将导致更好的公用事业和工业能源生产,空调系统,制造工艺,运输系统,甚至是信息设备,所有这些都应该有助于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
因此,目前的工作旨在在开发高性能热交换器的优化设计工具。
强调的是为汽车空调系统的紧凑式热交换器奠定了基础。
一般来说,强化传热是通过采用扩展传热表面,如百叶窗,肋片和偏移肋片。
虽然现代换热器性能通过增加精心设计的传热表面令人钦佩,但与此同时由于特设编造流程也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
此外,通过大量的工业努力与这种复杂的几何形状延长热传递表面的方法,对换热器性能的进一步改善似乎已经接近饱和。
图1.微裸管式热交换器图2.顺列布置与错列布置的比较另外,众所周知,考虑努塞尔数(NU= HL/ K)下的传热系统的研究,传热系数h 本身随着特征长度尺度L的减少只会增加。
螺纹锁紧环式加氢换热器的换热管束结构与优化设计引言: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热交换设备,用于在不同介质之间传递热量。
螺纹锁紧环式加氢换热器是一种具有高效换热性能和可靠性的换热设备。
本文将讨论该换热器的换热管束结构,并提出其优化设计方法。
一、螺纹锁紧环式加氢换热器的换热管束结构1. 换热管束的构成螺纹锁紧环式加氢换热器的换热管束由一串管子组成,这些管子被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并与进出口管道相连。
每个管子都有一系列的螺纹,形成螺纹管束。
管束中的每个管子都充分接触,以优化热量传递。
2. 螺纹结构设计在螺纹锁紧环式加氢换热器中,螺纹结构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螺纹设计可以增加管子的表面积,提高热传导效率。
一般来说,螺纹的深度、间距和形状都会影响热量传递的效果。
3. 管束固定方式为了确保管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螺纹锁紧环式加氢换热器通常采用螺纹锁紧环来固定管束。
螺纹锁紧环可以有效地防止管束松动和位移,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锁紧环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管束的尺寸和材料的选择。
二、螺纹锁紧环式加氢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方法1. 管束材料在螺纹锁紧环式加氢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管束材料非常重要。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其耐腐蚀性、导热性和强度等因素。
常见的材料包括不锈钢、铜合金等。
2. 管束间距管束间距的选择对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过小的管束间距可能导致管束堵塞和流动不畅,而过大的间距则会降低换热效果。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换热需求和流体参数来确定合适的间距。
3. 螺纹形状螺纹锁紧环式加氢换热器的螺纹形状应根据流体特性和换热要求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螺纹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通过合理设计螺纹的形状可以增加管子的有效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4. 锁紧环的设计为了确保管束的固定和安全,锁紧环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
合适的锁紧环尺寸、材料和结构可以增加管束的稳定性,并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和松动现象,从而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缠绕管式换热器缠绕管式换热器不仅是大型化工工艺过程重要的设备,而且是一种高效节能的设备。
这种换热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而且处于装置关键部位,因此一旦这些换热器发生泄漏,整套装置必须要停工,而且重新制造一台最快需要半年,企业的损失将非常巨大。
正常换热器的使用寿命一般在12~20年左右,企业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寿命的期限来有计划地进行更换,但是在国内也有很多企业由于对绕管换热器的全过程管理不到位,使用了很短时间即发生了质量问题。
为了确保缠绕管换热器长周期运行,对缠绕管换热器使用的全过程管理十分必要。
1、缠绕管式换热器简介缠绕管式换热器由绕管芯体和壳体两部分组成(图1)。
绕管芯体由中心筒、换热管、垫条及管卡等组成。
换热管紧密地绕在中心筒上(图2),用平垫条及异形垫条分隔,保证管子之间的横向和纵向间距,垫条与管子之间用管卡固定连接,换热管与管板采用强度焊加贴胀的连接结构,中心筒在制造中起支承作用,因而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
壳体由筒体和封头等组成。
它应用于工程的主要优点有:a. 结构紧凑,单位容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
对管径8~12mm 的传热管,每立方米容积的传热面积可达100~170m2;b. 可同时进行多种介质的传热;c. 管内的操作压力高,目前国外最高操作压力可达21. 56MPa;d. 传热管的热膨胀可自行补偿;e. 换热器容易实现大型化。
2、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工业应用情况在国外,缠绕管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大型空气分离装置的过冷器及液化器(液体氧、液体氨装置),林德公司在合成氨甲醇洗系统中推出的缠绕管换热器系列正是充分发挥了该种换热器的作用。
缠绕管式换热器在我国目前主要应用于大化肥合成氨装置(美国德士古工艺)中甲醇洗工段,每套装置中一般有6台缠绕管式换热器,这些换热器的具体情况见表1。
在我国最早的十多套装置中的缠绕管换热器大都已更换,其中大都是已到使用寿命限期,但也有不少为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损坏。
紧凑热交换器的优化设计探究郑逢庆;郑逢美【摘要】优化设计紧凑交换器时,应该考虑各种不同传热表面的板翅式紧凑热交换器的优化计算,要求建立起的程序是通用的并且有创新性.该优化程序不仅适用于常见的地面热交换器,同样也适合大型机器的热交换器.优化设计与传统的设计理论和设计相比较,进步了很多,具有传统设计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效果更加显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不断优化的热交换器与未优化前相比,芯体之间间隔更佳紧密,传热效果更好.【期刊名称】《南方农机》【年(卷),期】2018(049)002【总页数】1页(P48)【关键词】优化设计;热交换器;数学模型【作者】郑逢庆;郑逢美【作者单位】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34厂,河南新乡 453049;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新乡 453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61.163+.2传统的设计方法有很大的弊端,很难找到有效全面的满足热转换器的性能要求,只有凭经验才能大概得出最有利解。
除此以外,传统的设计方式存在不足,满足热交换与压降的性能要求,但是在此基础之上,对于重量、体积、成本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还不能较好的满足。
此外,传统的设计方式对热交换器代偿损失的计算存在误差。
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文章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通用优化程序系统。
经过不断试验结果可以计算出,条状肋片的效果最佳。
1 紧凑热交换器通用优化程序系统优化程序系统指常见的紧凑热交换器优化设计程序系统。
使用的范围是传热表面的板翅式紧凑热交换器的优化设计。
在实际操作中,只需要把数据进行录入,主要是指程序系统的要求,程序的运作模式,就可以将系统进行快速设计,得到指标以及程序系统的流程图[1]。
文章重点探讨了函数法对程序优化的作用。
函数法对初始数据的要求较高,数值必须为严格满足不等式约束的条件。
所以在对程序采取优化操作前,要计算SIZ,SIZ计算当下较为先进有效的热交换器设计法。
并且该方法不需要反复做实验,直接代入数值求出结果,在实验中不会改变芯体尺寸,也不需要考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