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你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理解

摘要:在浮躁的国内外环境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如何让新一代的大学生和发展中的国家面对机遇与挑战是一个严峻的课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科学的哲学的思想战略,深刻了解“韬光养晦”和“与时俱进”二者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且落到实处,对解决各种竞争中的发展问题,意义深远。

关键词:态度;与时俱进;和平外交

<一>字面上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对于“韬光养晦”在新华字典上的解释是“隐藏才能,使不外漏”,对于“有所作为”的理解就是“取得一定的成就”[1]。这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隐藏自己的才能,是一种低调谦虚的表现,但是不代表不争,没有追求,恰恰相反的是为了更好地争和更好地出成绩。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的“韬光养晦”,没有了理想没有斗志,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忘记自己的才能何在,于是就真的是丢失了才能。所以“保剑锋从磨砺出”,将“韬光养晦”要与“有所作为”相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条件,后者是前者的最终目标。

韬光养晦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告诫人们要谦虚谨慎,蓄势待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韬光养晦”又包括了“有所作为”。它是一种哲学思考。韬光养晦不代表胆小怕事,不代表委屈求全息事宁人,不代表安于现状,它是智者的思考,是一种低调,不张扬不自满自负的态度,或许从另一个方面将它和“锋芒毕露”一词形成鲜明的对比,真正有才能的人是不会急于展现一点点小的成就,将自己的才能展现于他人,一时的夸赞所带来的荣耀与自豪感是只能逞一时之快的,二那些真正不休的流芳百世的却是默默无闻的工作,最终取得重大成就,一鸣惊人的人。

历史上对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实例解释更是比比皆是。例如《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写道:“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方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唯修(杨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2]对于杨修的死也是说法不一,然而在我看来正是因为他没有好好理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所以招惹来了杀身之祸。曹操一直就是一个天性多疑的人,或许是因为太过于紧张自己的权势,自己是小人也把别的人都当成小人,甚至是身边的亲信他也是忌惮三分。侍从看见他半夜睡着后被子掉落,便好心拾起为其盖上,但是曹操因为疑虑他有不轨之心,便拔剑杀之,自圆其说为“吾梦中好杀人”,聪明的杨修看出其中的缘由直言不讳,最终让曹操有了危机感也招来了杀身之祸。这不正是因为他不懂得韬光养晦,谦虚谨慎。设想如果当初他放在心中,并且蓄势待发,也许会在历史中有所作为。再比如《三国演义》第21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3]刘备个杨修相比而言在于他就懂得什么叫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对于曹操的的疑虑,刘备亲自浇灌菜园以来表明自已无心政治,一心在于闲野,世外桃源的生活,这样避免了遭受曹操的谋害,并且在事后蓄势待发,最终留下不休的传奇人生。再比如说越王在受到吴王的屈辱的时候假装忠心耿耿,但是回到吴国之后不忘雪恨,卧薪尝胆,最后国富民强,反攻吴国,一举胜利,广传为佳话。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态度决定命运。

<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前途命运

我们经常说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肩负着民族的希望。然而,是不是要更关注一下大学生该如何挑起这样的重担,接过前辈们的火炬呢?我认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便是答案。如今的大学里面几乎是90后的天下,很遗憾的说90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为一种嚣张浮躁,傲慢自以为是的代名词。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他们是阳光活力,勇敢正义,充满创造力的一代人,他们脱离了传统的束缚学会了开辟新的视角去审查这个世界,树立了与时俱进的新的一套的价值观。

未来20年的世界是90后都的创造舞台,它的潮流趋势将会跟着90都的步伐,人是主动地,物是被动的。大学身毕竟没有离开相对单纯干净的校园,想法是有的,但是思想是不成熟的,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所以在做出每一步决定的时候都要学会周全的思考,三思而后行。在一次次丰满的理想被骨感的现实挫败的淋漓尽致的时候,大学生们总是处于迷茫的状态,不知道现在所学的课程对于自己的未来是有多大关系,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出路在何方现在需要做什么去弥补。往往急于求成的大学生们就会急于暂露头角,想做出点成绩弥补点内心世界的空虚以消除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其实这样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学会修身养性,学会积累知识,沉淀思想,丰富实践经验才是大学生们应有的态度。

韬光养晦,将心沉静下来,静观世界的改变,冷静分析发展的未来市场与趋势,任由世界去浮躁,我们在其中要静,静,静。生命是不断的前行的,不会等待一个人去思考,当浮躁的心让我们忽略一个机会的时候,那么先机总是被那个最先学会韬光养晦的人占去。

<三>“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关乎着国家的发展前途

[4]“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世界面临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时候邓小平提出来的十六字重要战略方针。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刻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安然度过,我想这和领导人的“韬光养晦”智慧是离不开的。沉默的中国,最终没有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和“孤立政策”扼杀在摇篮里面,最终有所作为,可以说中国早就登上国际的政治舞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已经崛起,但是中国仍然需要努力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说韬光养晦在当代中国仍然适用,并且需要与时俱进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并且落实到实处。过去的那么些年,中国在发展中国家队伍里面不断的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也面临着各种的挑战,却也稳当的发展,这是因为对韬光养晦的落实。

回首中国的近代史,一部血泪史,中国落后就不断的遭到挨打,让中国四分五裂的分割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堪回首的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可谓中国的屈辱的历史战争都是历历在目,然而中国在成立后甚至在改革开放以及科学发展的今天都并没有急于去雪恨,反而一直采用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政策,这就是中国领导人们在政治领域站在国家和人民的角度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另一种诠释,然而也用实例证明了中国确实是有所作为了。这些年的“中国威胁论”噱头不正是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心虚的表现吗?因为中国真的强大了起来,站稳了脚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的成绩展现了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实力相当的。

中国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中国的发展仍然需要努力,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也还有一系列的问题等待着去解决,这就不得不让中国依然用韬光养晦的态度去面临经济全球话的世界竞争。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环境问题,人口及人均资源问题,钓鱼岛问题等问题都是有待解决的,也说明了西方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感到了强烈的危机感,对中国的稳当迅速发展有了忌惮,所以韬光养晦才能有所作为的理念并没有过时,2005年胡锦涛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向世界表达了中国的和平外交的心,这也是对韬光养晦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