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基础油分类及性能
- 格式:pdf
- 大小:174.23 KB
- 文档页数:3
润滑油根底油分类简介(共 1 1 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依据需求调整适宜字体及大小--润滑油根底油分类简介润滑油根底油分类简介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依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根底油分为石蜡基根底油、中间基根底油、环烷基根底油等。
20 世纪80 年月以来,以发动机油的进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根底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根底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
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目前一般依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始终以来没有严格的标准。
API 于1993 年将根底油分为五类(API-1509),并将其并如EOLCS(API 发动机油发照认证系统)中,其分类方法见表-1。
I类根底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 类根底油的生产过程根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转变烃类构造,生产的根底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抱负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因此,该类根底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根底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转变原来的烃类构造。
因而II 类根底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顺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 类根底油。
III 类根底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 类根底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根底油,又称作格外规根底油(UCBO)。
III 类根底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 类根底油和II 类根底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
某些III 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廉价得多。
IV 类根底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
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
PAO 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
这类根底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 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 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
工业润滑油的分类及用途1.润滑油分为液体润滑油和固体润滑油。
液体润滑油是工业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润滑剂。
它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润滑性能,可在摩擦表面形成均匀的润滑膜。
液体润滑油按照其基础油的特性可以分为矿物油、合成油和植物油。
矿物油是通过原油的精炼加工得到的一种合成液体润滑油。
合成油是通过化学合成或合成反应得到的一种高性能润滑油。
植物油是通过植物种子或果实的提取得到的一种天然润滑油。
固体润滑剂是一种粉末或颗粒状的材料,不容易熔化或挥发。
它可以与液体润滑剂混合使用,提供额外的润滑和减少磨损。
2.根据使用的工业领域和机械设备的类型,工业润滑油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别。
-发动机油:用于汽车、摩托车、卡车等内燃机的润滑和冷却。
-齿轮油:用于传动装置、齿轮箱和齿轮传动系统,提供良好的润滑和保护。
-润滑脂:一种半固态润滑剂,用于润滑摩擦表面,防止聚合和水分侵入。
-润滑剂:用于机械设备的各种摩擦表面的润滑和冷却。
-液压油:用于液压装置,提供压力传递和润滑。
-空气压缩机油:用于空气压缩机的润滑和冷却。
根据每种类型润滑油的特性,可以选择适当的润滑油以满足特定机械设备的需求。
例如,高温环境下的设备可能需要具有更高粘度的合成油作为润滑剂,以提供更长的润滑间隔和更好的热稳定性。
而低温环境下的设备则需要具有更低的阻力和更高的流动性,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总之,工业润滑油的分类主要包括液体润滑油和固体润滑剂。
液体润滑油的基础油可以是矿物油、合成油或植物油。
根据使用的工业领域和机械设备的需求,工业润滑油可以分为发动机油、齿轮油、润滑脂、润滑剂、液压油和空气压缩机油等不同的类型。
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业润滑油对于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润滑油基础油是润滑油产品的主要成分,其质量对润滑油的性能和应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国际标准,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矿物油基础油、合成油基础油和生物基础油。
矿物油基础油是指从石油中提炼的原油,经过加工和精制而成的润滑油基础油。
矿物油基础油主要包括精制基础油和加工基础油。
精制基础油是指通过加氢精制、脱色和脱臭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的基础油,其性能稳定,适用于高级润滑油产品的生产。
加工基础油是指通过溶剂萃取、分馏和加氢处理等工艺得到的基础油,其性能较精制基础油略逊,但价格更为经济,适用于一般润滑油产品的生产。
合成油基础油是指利用化学合成方法或生物合成方法制备的润滑油基础油。
合成油基础油具有较高的性能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适用于高端机械设备的润滑。
合成油基础油主要包括聚α烯烃基础油、酯基础油和液态聚合物基础油等。
生物基础油是指利用植物油、动物油或微生物发酵油等生物原料制备的润滑油基础油。
生物基础油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和可再生性,对环境友好,适用于一些特殊领域的润滑需求。
在润滑油基础油的选择上,需要根据不同的机械设备和工作条件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一般来说,对于高速、高温、高负荷的机械设备,可以选择合成油基础油,以保证润滑油的性能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对于一般工况下的机械设备,可以选择矿物油基础油或生物基础油,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环保性能。
总的来说,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矿物油基础油、合成油基础油和生物基础油,每种基础油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合理选择润滑油基础油,可以有效提高润滑油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为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简介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
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目前一般根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一直以来没有严格的标准。
API于1993年将基础油分为五类(API-1509),并将其并如EOLCS(API 发动机油发照认证系统)中,其分类方法见表-1。
表-1 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2007 ASTM D2270 ASTM D2622/D4294/D4927/D3120类别饱和烃含量/% 黏度指数VI 硫含量/%(质量分数)I类 <90% 80~<120 >0.3II类 >90% 80~<120 <0.3III类 >90% >120 <0.3IV类聚α-烯烃(PAO)V类所有非I、II、III或IV类基础油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
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
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
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指标一、什么是基础油(Base oil)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
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大约 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
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
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二、基础油的性能(技术指标)在观察基础油的好坏,主要看的是基础油的性能,也就是常说的技术指标。
主要抓住以下几点:一般理化性能(1)外观(色度)(2)密度(3)粘度(4)粘度指数(5)闪点(6)凝点和倾点(7)酸值、碱值和中和值(8)水分(9)机械杂质(10)灰分和硫酸灰分(11)残炭特殊理化性能(1)氧化安定性(2)热安定性(3)油性和极压性(4)腐蚀和锈蚀(5)抗泡性(6)水解安定性(7)抗乳化性(8)空气释放值(9)橡胶密封性(10)剪切安定性(11)溶解能力(12)挥发性(13)防锈性能(14)电气性能(15)润滑脂的特殊理化性能(16)其它特殊理化性能以上是测试基础油的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准。
但一般情况下,技术指标往往都是一般理化性能,知道基础油的理化性能,就很容易判断基础油如何。
三、基础油的分类通常来说,基础油主要有以下5大类(1)I类基础油,主要是通过原油萃取得来,较高的硫含量,粘度指数比较低,目前已经很少采用。
(2)II类基础油,通过对原油进行脱腊、脱硫,清除基础油里面的不利物质,从而得到更加稳定的基础油,目前许多润滑油公司采用此类润滑油。
润滑油基本性能指标润滑油的基本性能指标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
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
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
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
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
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环境中,由于温度、空气中氧以及金属催化作用所表现的抗氧化能力。
油品氧化后,根据使用条件会生成细小的沥青质为主的碳状物质,呈粘滞的漆状物质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质,从而降低或丧失其使用性能。
润滑性表示润滑油的减磨性能。
一、一般理化性能1、外观(semblance)定义:油品的外在表观形象。
意义: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检测方法:目测。
影响因素:原料油的化学组成与性质,加氢精制反应程度(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与白土接触时间长短,补充精制过程中白土类型与用量。
2、色度(chromaticity)定义:用来评价色质刺激。
颜色是由亮度和色度共同表示的,而色度则是不包括亮度在内的颜色的性质,它反映的是颜色的色调和饱和度。
其值由色度坐标或主波长(或补色波长)和纯度确定。
意义: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全合成油的定义市面上有很多所谓的全合成油,其实并非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全合成油,它们大多数属于高度精炼的第三类矿物油(GroupIII),而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全合成油分两种,第一种是Polyalphaolefins(PAO),是原油中提炼出来的乙烯、丙烯经聚合、催化等复杂的化学反应炼制成的大分子基础液,另一种便是以酒精和脂肪酸为基础材料,经化学缩聚反应而合成的酯类油。
在2000年之前,一般只有以100%PAO或酯类为基础油的润滑油,才会在包装上印上“FullSynthetic”(全合成)这二个英文字。
在1999年,美国消费者维权机构,Better BusinessBureau,裁定美孚对嘉实多不应在以第三类基础油制成的产品上印上“FullSynthetic”字句的指控不成立,原因是“FullSynthetic”在包装上是市场推广用字,而并非科学用字。
自此以后,很多润滑油制造商纷纷称他们以第三类基础油制成的产品为全合成油。
而到了今天,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小品牌,或不负责任的润滑油从业员,甚至宣称以更低质量的基础油所制成的产品为全合成油。
对机油的常见误解1)从包装上去辨别一款机油的品质2)机油的黏度越高越好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误解。
通常,机油的黏度越大,所形成的油膜就越厚,流动性较差,阻力大所以耗能大,高黏度机油通常会用于比较旧的汽车,厚油膜有助于加强密封性,新车或刚大修过的汽车则适宜使用低黏度的机油,以节省燃料。
当然,在夏季高温、怠速、开开停停等恶劣的行驶情况下,品质较差的低黏度机油容易变稀,难以维持正常的油膜厚度从不利于发动机的寿命,适当选择黏度高一点的机油在某些情况下是有利的,但并不代表要盲目追求高黏度。
如果你在黏度的选择上举旗不定,应参考《车主手册》的建议。
3)换油看里程很多车主习惯按公里数换油,基实这样并不科学,换油期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而定,驾驶模式、路面的状况(高速公路、市区堵车、爬坡、空气混浊)、室外温度、燃料的质量、还有就是机油本身的质量都会影响油的寿命,公里数只是一个参考。
润滑油分类标准一、概述润滑油是一种在机器内部各摩擦表面之间起润滑、冷却、防锈和清洁等作用的油类物质。
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应用场景,润滑油有多个分类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润滑油的分类标准,包括基础油类型、粘度等级、质量等级、特殊性能要求、应用领域、添加剂要求和环境温度范围等方面。
二、基础油类型1. 矿物油:由石油提炼得到的基础油,是最早的润滑油原料,成本较低。
2. 合成油: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的基础油,具有较高的纯净度和稳定性。
3. 生物基油:由可再生资源提炼得到的基础油,环保性能较好。
三、粘度等级粘度等级是衡量润滑油粘稠度的指标,通常用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粘度等级进行标识。
常见的粘度等级包括:0W、5W、10W、15W、20W、25W、SAE20、SAE30、SAE40等。
四、质量等级1. API(美国石油学会)质量等级:API对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进行分类,常见的质量等级包括:API SF、API SL、API SM等。
2. ACE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质量等级:ACEA对润滑油的性能要求比API更为严格,常见的质量等级包括:ACEA A1/B1、ACEA A3/B3等。
五、特殊性能要求1. 高温性能:对于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润滑部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好高温性能的润滑油。
2. 低温性能:对于低温环境下工作的润滑部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好低温性能的润滑油。
3. 抗磨性能:对于摩擦表面磨损较大的部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好抗磨性能的润滑油。
4. 抗氧化性能:对于需要长期稳定运行的润滑部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好抗氧化性能的润滑油。
5. 清洁性能:对于需要保持清洁的润滑部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好清洁性能的润滑油。
6. 防锈性能:对于需要防止金属表面生锈的润滑部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好防锈性能的润滑油。
7. 导热性能:对于需要传递大量热量的润滑部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好导热性能的润滑油。
8. 密封性能:对于需要保持密封的润滑部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好密封性能的润滑油。
润滑油的分类以及作用润滑油是指用于降低摩擦和磨损的润滑剂,可以用于各种机械设备、汽车、船舶等领域。
润滑油的作用是提高机器零件之间的滑动性能,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并降低能源消耗。
润滑油的分类按照基础油性质分类•矿物油:也称为精制石油或白油,是从石油提炼出来的基础油,主要用于一些基础润滑油产品。
•合成润滑油:以石油为原料,通过合成或改性得到一类新型润滑油。
按照运动状况分类•液压油:用于液压系统推动液压泵,使得工作物体产生线性或旋转运动的润滑油。
•齿轮油:用于齿轮传动系统,平稳地传输动力,并承受高负荷和强烈冲击作用。
•车用润滑油:如变速箱油,机油等,用于汽车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上的润滑油。
•工业齿轮油:用于工业设备上的齿轮润滑,相对于车用齿轮油而言,更具有适应多样性和维护期。
润滑油的作用降低摩擦和磨损润滑油涂覆在机器零件表面形成保护膜,降低机器零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使得机器能够正常运转,并提高使用寿命。
例如,添加在减速器上的润滑油,可以减少不同齿轮之间的摩擦和磨损,提高传动效率,同时降低维护成本。
冷却和清洁润滑油能够进行冷却和清洁机器零件表面,以保持机器运转稳定。
在汽车中,润滑油能够在发动机内部形成润滑膜,降低高温环境对发动机的影响,并且协助冷却系统承担降温任务。
密封和防腐蚀润滑油能够在机器内部形成密封层,防止灰尘和其他杂质沉积在机器内部,避免零件锈蚀、腐烂和氧化,从而保持机器的良好状态。
结论润滑油在机械工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改变基本油和添加剂的配比可以获得不同用途的润滑油。
润滑油的作用包括降低摩擦和磨损、冷却和清洁以及密封和防腐蚀等。
因此,在选用润滑油时需要根据不同机器的运行状况和使用要求,合理选择润滑油种类及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