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与正方形认识PPT教学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4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北师大版一、说教材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它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
接着,安排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念。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渗透数学美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计算机软件、实物投影仪、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直尺学具准备: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三角板、直尺、实验报告单。
第二部分教法选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括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知识。
第三部分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 、“量一量”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真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